时间:2022-05-19 23:59: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园教育德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的教育,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进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例如,布置“我爱我家”“我最棒”“美丽的家乡”“环保能手”“爱护图书”等互动墙饰;在幼儿园走廊间布置有关道德教育的挂图或小图片: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动物,保护地球等,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辅助着教师进行幼儿园爱家乡、爱家人等道德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这种环境氛围的熏陶,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迸发出每个幼儿内心潜在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将抽象的行为规范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等各个环节,引导幼儿去关注、感受、学习与体验,突出活动与渗透,随时随地随机进行教育。如用餐时,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讲究卫生的道德教育;幼儿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抓住时机随机表扬;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此外,利用传统的节日或时事新闻,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教师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让幼儿接受感恩教育,了解教师、妈妈的辛苦,从而萌发热爱教师、热爱妈妈的情感;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入航天的重大新闻,让幼儿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集体教育与游戏中的渗透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德育的始终。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各领域教学当中,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和游戏,如设计活动《朋友的脸》,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了解朋友间要友好相处,愿意帮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语言活动《孔融让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谦让的美德,形成初步的道德标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乐于助人、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自立、自信和成功的欢乐,养成独立、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让德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游戏当中,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玩玩乐乐的同时,从情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教育
家庭是进行幼儿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可见,幼儿园德育要与家庭教育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利用家长座谈会、家长园地、家园宣传栏等不同形式,向家长介绍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幼儿德育教育,让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走进幼儿的生活中,并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社区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全面实施品德教育,让幼儿感受德育教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各处,例如,与社区的敬老院联系,让幼儿与老人们共同联欢,表演节目,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要相互联系,保持一致,教师、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共同努力,让幼儿感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五、结语
一、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幼儿园承载了重要的儿童教育功能,但当前大多幼儿园片面的注重幼儿知识教育,并没有行使儿童德育的重要功能,这就衍生出了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
儿童道德建立是儿童在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完成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幼儿教育而创建的一种复合儿童特点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往往能够更多的明白事理,建立道德观。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大多由教师主导来完成,制约了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使得儿童在建立道德的过程中往往过于被动,从而影响了德育效果。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儿童都想扮演“爸爸”这一角色,这时教师往往随意的定下角色,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想法,也没有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并没有渗透品德教育。
(二)教学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教学活动也是幼儿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比较片面,单纯的注重教学活动的知识教育功能,忽略了德育。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儿童对技能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小兔子捉迷藏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要求儿童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并没有注重儿童团结精神的培养。
(三)日常生活中缺乏品德教育
幼儿园不仅仅是儿童重要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儿童重要的生活环境,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品德教育的渗透。幼儿园接触到品德的地方非常多,例如清晨进入校园的一句问候,对其他小朋友的一句感谢,放学之后对教师说一声:“教师再见。”等等都是关系到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生活是最好的教师,但当前幼儿园生活中还缺乏这种品德教育。
二、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途径
儿童的品德教育应当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和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从幼儿园品德教育问题分析出发,下面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途径。
(一)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儿童思想单纯、思维跳脱,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游戏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特点,同时也是幼儿认知世界、改变自己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懂得谦让,树立儿童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如果一个儿童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同学,教师要引导儿童说:“对不起”。让被撞的儿童说:“没关系。”通过这种礼貌用语的使用,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还能够在儿童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也许一次两次儿童不以为然,但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儿童会慢慢理解到道德内涵。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儿童的品德行为和品德意识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作用下而建立的,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幼儿园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特点,之后进行知识拓展,告诉儿童:“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祖国也是我们的家乡。”以此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外,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儿童讲一个关于品德的小故事,之后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呀?”让儿童在品的小故事中自己探寻内涵的高尚品德。
(三)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化的现象在很多幼儿园中存在,并且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较少的教育投资,就会导致隐患多、管理混乱、环境差的情况出现,并且一些幼儿园违反规定私自开设实验班和兴趣班,对班级中幼儿的数量没有进行控制,将费用私自抬高,向幼儿擅自发放一些收费的读物期刊等,并且一些园中教学人员不够,这些行为,都受到了家长的抱怨同时对幼儿教育的质量上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
1、将师资水平提升上来
幼儿教师要努力提升与丰富自身的知识,将自身素质修养提升上来,将自己从各个方面提升上来。此外对教师幼儿园还需定期给予培训,将教师的文化水平全面的提升上来,为幼儿教育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幼儿园里,可以开展一些优秀课评选、特色演讲、技能比拼、环境创设等活动,进而努力将幼师的教育水平提升上来,在对幼儿教育课程进行开设时,要按照幼儿的需求来选取,防止出现太过随意的课程设计。
2、对管理机制予以完善
将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建立起来,这是对幼儿教育进行管理的前提。对幼师的素质、能力每年都实施一次系统的考核,将结果当作评职、评优和晋升的一个参考。此外,还要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并行,对于一些贡献较大、思想端正、业务水平良好、作风好的的教师实施晋升或者奖励,针对那些作风不正、工作态度差、私收贿赂的教师要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样为将一个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作风进行建立时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只有利用这样的环境,才会促进幼儿教育的有效发展。
3、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上予以强化
按照国家对建设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标准,各级政府和部门需要严格遵守,在幼儿园的身上要将这些经费有效的落实上去,为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行和教师的工资提供一定的保障。尽管在义务教育内并不包含幼儿教育,但是有关教育部门还需要按照本地的情况,对幼儿教育收费的具体情况上进行研究,此外要确保有充足的教育经费,进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有效的发展。
4、要确保办园的科学性、规范性
针对那些民营、私立的幼儿园,对办园的管理体制上各地有关部门一定要理顺好,同时要将各个部门的职责上给予明确,将管理工作机制上予以完善。针对这些幼儿园的注册、审批和登记工作,各个部门在管理上也要不断的予以强化,将年度检查的制度用在上面,保证这些幼儿园可以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此外,也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的执法工作,努力争取有关执法单位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够将幼儿教育机构管理到位、管理好,针对幼儿园来讲,可以对定级、分级的管理上予以实行,收费的情况将会与其等级上直接联系在一起,针对一些县镇没有幼儿园的地区,可以对闲置的校舍进行使用,来开设幼儿园,对每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需求上给予满足。在强化管理一些民营和私立幼儿园的时候,对他们的办园行为上也要多多的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普及学前教育,将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而提升上来。
三、结语
摘要:幼儿园将安全教育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新路子。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教育 游戏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 幼儿园的安全一直以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和谐校园。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 ,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幼儿园将安全教育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了“安全教育须从娃娃抓起”的观念。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细节中,做到寓教于乐,不断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新路子。一旦有紧急情况,幼儿园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幼儿也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疏散。如我园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火灾应急预案、各种传染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防患于未然。
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例如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相反,他们还会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剌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同伴”。 当然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教师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儿童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如:秋千的使用。教师并不规定某一特定的玩法,但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基本的安全规则,即当你在荡秋千时要注意前后有没有其他小朋友,以免相撞。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存在着强制性指导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会强制性地且突然地进入其中,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常见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对游戏的进程一概不知,也不考虑幼儿的感受就介入游戏之中,无奈之下幼儿只有停止游戏,这充分表明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具有强制性。事实上,教师的指导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对区域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二)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有少数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简单的自由活动,教师在此期间无所事事,也可得到放松,幼儿的活动较为随意,毫无目的、毫无计划;有些教师会沉浸于幼儿的某区域活动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更不要谈组织指导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而不应该借此放松自己,而是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尽一切努力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
(三)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忽视了指导方法的重要性,导致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不知所措,漫无目的。教师很少与幼儿一起融入到活动中,通常都是在一旁走走看看。同时,幼儿的活动情况和兴趣都不被教师关注,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一些较为优秀的幼儿,不能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区角”失去了一定的作用,幼儿借此打发时间,长此以往,区域活动成为了形式化的活动,教育价值很难得到实现。
二、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虽然说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可以有效地指导幼儿的探索学习,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介入其中。事实上,只有在幼儿无法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时,教师才可以加以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幼儿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活动中时,教师最好不要去打断他们,这样会打乱他们的思路,使幼儿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例如,在《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动手操作的材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得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大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戴在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表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成功了。由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把握指导的时机,并适时介入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出一份力。有些时候教师要倾尽全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管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如何都要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幼儿的个体情况不一样,一旦幼儿主动性强,善于思考,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不然,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会失去自信,对区域活动产生恐惧感,致使幼儿没有任何兴趣参与活动。对这种幼儿而言,有效的指导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并在他们进步时加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教师可以要求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新课程改革后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有了明显的角色转变,教师本是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者,而今却转变为活动中的引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等角色。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尤为明显,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前,教师会安排好课程和活动,幼儿只需被动地接受就行。有经验的专家说过,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力适应幼儿、了解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角度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让幼儿去适应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要协助幼儿有效进行活动,不要做出主观判断,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创造条件促进活动的进行,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打断他们的活动。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必要时加以指导。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是以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经常会借助自己的经验主动地进行实践,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很多机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20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他们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高度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他们认为,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感知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孩子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孩子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现今,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在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被称之为启蒙阶段的幼儿教育,如何在百年树人的工程中抓好素质教育,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这一感召下,结合自身独特的艺术教育特点,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幼儿从小具有创新意识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当代研究幼儿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儿教育理论指导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皮亚杰理论是指导幼教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构建知识。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在多元智能理论发展的近二十年,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纵观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学习的弹性化,明显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我国的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美术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前提下,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但现行的美术教育只注重基础技法的训练,而忽视孩子艺术素养、艺术积淀的训练,忽视孩子主动思维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注重孩子课内的练习,忽视孩子的艺术实践活动;注重继承现有的一程不变的艺术观念,忽视艺术发展的创新、创造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我们现行的美术教育体制,如不及时跟上市场的要求,非但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会造成社会艺术需求的断层,对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美术教育事业也造成消极影响。
手创艺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它有着规则的设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手创艺术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相信这种美术教育事业也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那么,手创艺术在我国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何在呢?当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的改革,如何改革课程、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如何评价儿童的能力和学习效果成为每个教师、家长以至全社会都共同关心的问题。据此,多元的、开放的、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其开发的活动和评估方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可操作的经验和策略。
因此,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的同时,结合本园特色,对手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手创艺术教学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创新
素质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实现,而手创艺术教学作为近年来在全球幼儿教育中得到实践的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了能够促进幼儿通过主体性活动得到发展的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等特点。 手创艺术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各种物质材料,让幼儿在和作品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的层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为小、中、大班幼儿设置不同的实践模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选择相同实践形式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在课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发生的,这已经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手创艺术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成为幼儿的交流伙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力向、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揭开活动区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家长积极参与是课程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的职业、专长各不相同,其中不乏有许多可利用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可使课程资源更多元与广泛。在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不仅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老师教育工作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理论上以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他提出教师应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作用,而只充当一名看守者和助理者。在手创艺术教育过程中儿童应该是中心,是太阳,教师应围绕儿童转,要特别强调儿童的作用,以儿童的创造为主题内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手创艺术教育是多元的一种;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一直主张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他呼吁要重视儿童的自我发展,重视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重视儿童的活动;反对成人用不恰当的标准去干涉和妨碍儿童,希望通过确定儿童发展的敏感时期和阶段来弄清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我活动。手创艺术教育就强调让儿童自我活动和发展。同时,手创艺术教育以美国刘纯芳博士的手创艺术教材为模版,创造性地研究、开拓和建构《手创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幼儿园教学,促进教师成长,从而也促进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完善和发展。
四、概念界定及目标
手创艺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手创艺术课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美术材料和创作美术作品中,培养起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初步学习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想象。注重引导幼儿“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过程。
美劳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敏锐感知、鉴赏能力;开发幼儿创造性,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理解、想象,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建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个性;体验发现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探索学习习惯。在课程实践中,调动社区、家长等有效资源,加强合作,参与环境创设,营造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推动课程的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求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当多元化智能教育思想传入我国并被大家纷纷学习讨论时,“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便开始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同。因此,我班决定以“手创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为题,进行尝试性、探索性的研究。课题旨在将多元化智能教育引入学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手创艺术课程的设计,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即建构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手创艺术氛围,提供一个适合我班开展多元化智能的素质教育模式,并初步形成幼儿园创设手创艺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班级手创艺术课程创设的现状,为班级手创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奠定实证的基础。
2、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新《纲要》的精神,构建班级手创艺术课程的目标要求。
3、探索班级手创艺术课程开展的基本规律。
4、建立班级手创艺术课程开展的操作内容。
六、研究的操作要点
1、将手创艺术引入现行课程,并有机结合。
课程结构决定着幼儿的素质结构。因此要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对班级的课程进行调整或尝试编制符合新《纲要》精神的新课程。增加手创艺术课程能促使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活动(游戏)的组织形式,从而也减少许多不利于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
2、探索研究并实施合理化的手创艺术教育
根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探索形成符合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行为和心理特点的梯度教育目标。在探索系列化梯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编写可操作性方案。实验教师再根据课题研究指导思想和上述可操作性方案,创造性地设计出引导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活动方案。在探索手创艺术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对教育实现目标的评价。在研究中引导教师参考以下问题:
①手创艺术是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②手创艺术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的材料是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
③手创艺术教育的组织和编排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等等。
3、构建立体式的家园同步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幼儿家长学校的建立, 在幼儿家长学校中教师应向家长宣传手创艺术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并通过讲座、咨询、辨析、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及时扭转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态度、行为,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一些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的良好方法。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适当安排面向家长的课程,在常规内容之外,普及一般的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在幼儿参与手创艺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合力作用。通过开放日活动、家校沙龙、家长自愿者活动,家访、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从而唤起家长与教师合作的内在需求,建立良好的合作教育关系,增强手创艺术的整体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温州市第七幼儿园小(1)班29名幼儿,其中男幼儿13名,女幼儿16名。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课题研究报告
关键词:幼儿园 双语教育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语言环境问题
学习双语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语音、语调来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所以,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第二语言环境刺激,这样才能为其输出第二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幼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期间,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异常重要。
当前,我国大陆单汉语区的幼儿在学习英语这门第二语言时,大多数幼儿园并不具备自然的双语环境,没有外教或外教资源较少,这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模拟环境,以给幼儿提供地道的、标准的模拟对象。
首先,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双语教育环境应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 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欲望的环境材料。并运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也应该注重介绍言语信息背后的文化因素,并尽力扩展儿童接触英语的范围,使幼儿习得英语不仅局限于英语教学中,应扩展到其它教学活动或生活中。
其次,培养幼儿双语能力,主要是培养其听说能力,应以听说为主,认读为辅。教师可为其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机、VCD、录音机、电脑、幻灯片和投影仪等,让幼儿在直观感受的同时,能听到匹配的英语输入。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如在幼儿日常生活用品上都可以贴上英文标签,并在适当的时间,用英语介绍各件东西的名称。
最后,在幼儿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的创设中还应该注意家园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适时适量的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家长在幼儿的双语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除了在园其它时间一律与家长度过,家长也有责任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双语环境。
二、教材问题
在幼儿园双语教育领域有许多教材,但有些教材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幼儿英语教材的编写状况和使用状况也很复杂。从编写方式看,有的直接引进国外原版的幼儿教材;有的虽然做到了本土化改造,但效果不佳;有的为国内外研究者联合研发;还有教师自己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的身心特点自发编写的教材。面对种类繁多的幼儿双语教材,选择起来也异常困难,有的教材需要老师参加系统的培训,培训期满合格后才能上岗;有的教材按字母顺序编排;有的按单词的难易程度编排,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幼儿园及家长选择教材的盲目性,为了保证幼儿更好的学习第二语言,选择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材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幼儿园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首先,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本园的师资、硬件设施、经费条件和安排教师的培训工作等方面来选择适宜的教材。其次,所选教材应该是成套、成体系的、配音像的多媒体教材,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让幼儿在情境中更直观,更真实地感受第二语言,以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之,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自身特点就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双语教育内容体系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的,是在幼儿已有认知经验水平的基础上被幼儿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与小学双语教材相互衔接、能综合运用声音、画面、VCD、DVD、幻灯片等多媒体的成体系的教材。
三、师资问题
幼儿园提高双语教育的关键就是师资,良好的师资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基础。不要认为幼儿园中的英语就是短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只要懂点英语的人就能教,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时,主要依靠模仿,这就需要幼儿双语教师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英语发音和地道的英语表达。
幼儿园的现状是合格的双语教师比较贫乏,并且双语教师的质量普遍不高,目前幼儿园双语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幼师的大中专毕业生,英语专业的教师,聘请的少数外籍教师。从幼师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其英语水平不是很高,英语熟练程度不够,基础不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少数人能过关,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英语专业毕业的幼儿双语教师有相当雄厚的英语功底,但他们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深,不精通幼儿教学法。空有一肚子学问,在教幼儿时,不懂得如何激发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欠佳。而外籍幼教专业的教师毕竟是少数。
针对现状,解决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首先,提高幼儿师范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现有英语课的基础上,增加课时,多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使其能胜任幼儿双语教育工作。其次,对幼儿双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为幼师毕业的双语教师提供英语口语培训,修正其语音、语调、规范其英语表达,而为英语专业毕业的幼儿双语教师提供幼儿教学法的培训。并为这些教师提供互相观摩的机会,利用优缺点互补的方法使这两类教师从对方身上吸取长处,改正自身的不足,已逐步成为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2]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1(4).
[3]陈琴、庞丽娟.幼儿双语教育问题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