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德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1-03 22:05: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德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德育论文

篇1

1.学校对德育教学不够关注、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对德育教学依旧保留在原始的教学模式上,无法适应当前网络化的教学要求。学校内部的德育教学并未直接面对互联网逐步推进的挑战,造成学校的德育教学十分滞后,缺少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非常不利。

2.家庭教育领域的问题。家庭教育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重大作用,家庭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针对网络化的现状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网络化逐步推进的当今,家庭教学会对学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家庭教学过程中,有关家庭成员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情况,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在家庭教学过程中,很多父母不能准确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上网非常顾虑。开展强制性的管理,造成学生的叛逆心理。这一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要改变,有关家庭成员要强化互联网知识,开展科学性的教育。

3.学校德育教学有关从业者的素质问题。在初中德育教学事业中,有关从业者缺少专业能力。德育教学有异于其他学科,要求有关从业者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当今部分学校中,互联网德育老师缺少准确的教学意识,而且对网络化的青少年教学方式不科学。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利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措施,强制化管理,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强化网络化背景下初中思想道德教学的科学方式

1.强化对网络化德育的认知。面对互联网的逐步推进,在德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通过持续演变的社会现实来提升认知。学校德育从业者要全面认知网络化的影响,为有效进行德育教学做好前期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模式,了解互联网覆盖的广泛性。针对受到互联网不良影响的学生,要改变教育方式,科学引导。努力完成自身思想道德意识的与时俱进,为实现学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不懈努力。

2.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德育开展成效发挥重要影响。在目前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形势下,有关从业者要全面认识互联网发展的社会形势,了解到互联网产生的多方面的作用。具备系统全面的认知。确保和青少年有效沟通。要针对当前的教育状况,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而开展好有关工作。

篇2

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会受到父母观念的直接影响,而子女的心理负担直接来源于其父母的期望。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子女会产生消极心理,长此以往,最坏的情况则是其失去信心不求上进。同时,家长期望过高,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以来,不但会让家长失去耐心,也对亲子关系有极为不好的影响,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由此可知,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家长或监护人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摆正心态,不以成绩衡量子女,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树立合理可行的家庭教育目标,充分观察孩子的综合能力,给孩子制定有能力实现的目标,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最后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说服教育、贪心沟通、体贴谅解及鼓励表扬等,让子女能够很快理解和接受。总而言之,父母将对子女的爱与其教育方式相结合,就是对子女最佳的教育。

2进一步优化管理过程

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其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期而有所获,感知人生幸福。所以,在对城镇化进程下初中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不能单一的以升学为目的,而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健康成长。

2.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学校作为孩子离开家庭后的主要社会化场所,就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设置适宜的课程安排,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从而不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和相关技术知识,还能提高其思想意识。其次,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城镇化农民子女的教育计划,通过建立这部分子女的信息卡(档案),充分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同时,完善学校的寄宿制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教师的教育与管理职能,让留守学生的寄宿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学校要关注城镇化农民子女教育情况,动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动态,从而实现孩子们学习与心理的并驾齐驱。最后,要平衡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课程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对城镇化农民子女开展教育,着重针对这部分子女的品德、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心理老师的进一步增加,心理辅导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开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此外,学校需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这些学生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加与其他人的联系,融入新集体。当前,城镇化农民家庭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角色。因而学校应该多给家长提供培训的机会,从而给教师和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家长在家庭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并积极与学校的安排做好配合,从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学校影响家庭的教育管理机制,进而帮助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教育氛围。

2.2城镇化农民子女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3

要让学生了解抗挫折是一个人的人生必然的道路,可以尽早告诉学生“问什么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道理,为什么说“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让学生总心底里接受未来的一切都是充满挑战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挑战有了一个心理上的预期和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自我奋斗的精神,“自古英雄出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要教育学生树立干大事,做大事的做法。要了解成长的过程是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过程。要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尽可能地不被挫折击倒,就是击倒了也要爬起来。要教学生学会自我疏导。有些挫折可能是由于自己造成的,许多同学往往陷入自责、自备的痛苦境地,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所以,自我疏导、自我排解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的师生交流中、班会中,班主任要利用适当的场合表扬某学生的吃苦精神,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抗挫折的信心与动力,或结合班集体中的偶发事件和常规工作的评议,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如自卑、气馁、消沉等进行分析,正面引导,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做一个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的人。例如:张同学一贯自以为书法水平高,可参加全校的书法比赛却名落孙山,班主任抓住这件事,开展主题活动,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准备好“败走麦城”。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利都作为零的起点。

二.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励志活动

班级励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环境,布置一定的环境氛围如教室的标语布置、校外的条幅、自己的励志格言等等;一个是各种活动,可以组织对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道德冲突问题、如何对应挫折等的讨论。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意竞赛意识的培养,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竞技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运动和游戏中参加竞争,慢慢培养其积极参与竞争的习惯与良好的心态。我们可以让学生参加如远足、登山等极限砺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痛苦中慢慢培养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以下是我校本学期刚结束的一次远足活动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的:丰富课外生活,加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等教育,培养正确的成长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活动内容:《绿色环保》主题会;野炊;沿途游览;写活动总结。

三、活动要求:

1、学生分小组,每组组长对带队老师负责,不单独行动,一切行动服从学校和老师的统一指挥,加强纪律观念。沿途交通要道,须服从交警和学校安全指导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2、发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活动途中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比纪律,比风格。

3、加强环保意识,实践绿色环保。各小组安排专人带好垃圾袋,活动过程中不乱抛废弃物。

从活动过程与学生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在活动中,学生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同学受伤了还坚持到底,互相帮助和鼓励的现象非常普遍。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从吃苦中、战胜困难中感受到了成功与满足,有的学生此后的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变,这种心理感受比从锻炼身体中得来的更多。

三.积极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不健康的心理带来不健康的行为。不健康的心理使得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产生偏差,一些小事情能使得他们总是“迈不过那道坎”。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出现消沉、苦闷、焦虑等情绪状态,向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衷肠,会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从中会获取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方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我们很多的学校都专门配备的心理健康教师,但是心理健康工作也不能总是要求心理教师去解决,班主任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责任更大。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可谓一大热门话题。然而,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赏识教育切莫过度。当前中学生大都是父母的宠儿娇女,他们习惯于优越的家境和舒适的生活,经受不住压力与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广东省的一群中学生在其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优等生、城市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明显低于中差生和农村的学生。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对孩子的奖赏与惩罚、批评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为孩子提供的一流条件是不是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们的学生需要的可能正是给点困难。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故意制造点难题,创设些困境,启发学生面对难题、困境、想出解题和走出困境的办法,如:指定个别学生去做一件他不擅长的工作等。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老师要有意识地多给他一些挫折——考了高分,老师也可以找一找他的问题;对于那些消极自卑的学生,则要少给他们挫折——考砸了,老师也可以找出他的优点给予肯定。当然,一根树枝如果猛地让它折弯一定会折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慢慢地折弯的过程,毕竟我们的学生是一颗颗幼苗,他们有很好的可塑性,但是却不够坚强,抗挫折能力是慢慢培养的。在广东的某个城市,有一位父亲让自己年仅8岁的女儿每天跑上百里去锻炼马拉松运动的细胞,这样的心态恰恰会导致孩子的不健康心理,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标志着我们有着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挫折对我们的打击,而糟糕的系统则会加重挫折对我们的打击。

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互相的合作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寻求帮助能力。当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来的要求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精神,让他们积极去讨论、发言、交流,让他们时刻在解决困难中探索,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在课堂中,老师一定要关注那些参与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这些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卑、孤立等不良的心态,要鼓励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为他们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进步中感受快乐。如:让他们去发言,让他们组织本组的各种学习活动等,在学习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五.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批评甚至体罚

“被罚惯了的孩子皮厚”这是事实,问题是:即使是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况且,这种方式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是极其巨大的。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有无数的途径!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培养!批评与体罚在一些情况下会增强学会的抗挫折能力,但决不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途径。

篇4

班级个例分析了解:当教师新接任一个班级时,首先必须对班级情况作认真了解、细致分析,除了对班级组成、学生以前学习方面、体质方面的情况作了解,还要对学生家庭情况、行为习惯、思想状况等等方面作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以前出现的个别或普遍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作深入了解,并作进一步的原因分析。让自己的后期工作做好计划与预案,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在开学之初就会做到忙而不乱。

2讲究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2.1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形式讲大话,讲空话,甚至进行训斥。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主动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错误的认识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好“入学教育”“、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2.2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形成正能量

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空绝大多数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因此其道德品质一定程度上是在校风和学风这一特定而典型的道德氛围中形成的,一个有着良好班风和浓厚学风的班级,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学生会从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由此可见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是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的关键所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良好班级的正能量。

2.3实践活动,体验锻炼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应当是一种行为的体验。学生有各种实践活动中,道德认识水平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得到激发、道德意志得到锻炼,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并且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深化与完善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2.4给予尊重,理解包容

篇5

    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某某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再现在以下向个方面:

    一、提问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利。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三、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调动师生的两个积极性,提高初学者的水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改进教法;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比方说:老师要对示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提问,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的实际效果。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教学 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58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内含的知识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教师应当紧紧地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抓住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初中语文的兴趣教学。

一、采用情境教学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来说既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有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功能。语文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工具,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初中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兴趣教学,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语文的学习。

首先,需要教师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喧闹嘈杂的无序课堂情境,容易让学生受到干扰,对语文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无法有效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这种混乱无序的课堂是十分不利于教师的兴趣教学的。因此,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味,教师需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进行。课堂表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文中一些有特点的情境进行表演。课堂表演能够非常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可以选取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文章中的孔乙己、掌柜和旁白的人,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参与的情境下深刻的理解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情况中透彻了解腐朽封建制度下人们的麻木不仁和不求进取的心态,这对于促进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诗歌词句优美,教师在为学生们范读的时候用录音机放送合适的音乐营造一个与课文相得益彰的氛围。比如在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篇古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放一首优美的曲子再为学生范读;再如讲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首绝句时,亦可以用音乐来深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美好体验。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科渗透

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学,除了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需要教师注重学科渗透,通过交叉的学科知识来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之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较多,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一问题,注重学科渗透。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知识储备时时更新,拥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初中语文与历史地理等自然学科的相互渗透较多,教师在教授相关的课文时需要向学生较为全面的讲解这些知识,深化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的情感体验。因此,具体授课时注重学科渗透,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时地进修充电,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运筹帷幄,达到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目的。

其次,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语文的许多课文有着其他学科渗透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教师需要在授课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内容。例如在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梳理杜甫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还需要简略的为学生介绍杜甫一生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节。杜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中饱含的爱国爱民情感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也与当时的儒家思想有关。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些思想,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科渗透,为学生普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深化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促进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握它的这一特性,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篇7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政治老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一个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师要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给学生以子女般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时机地促成德育熏陶,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如在教学“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与拓展,从政治上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民主,从经济上分析了国家的富饶和强大,从文化上分析了祖国的悠久与灿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用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教育学生永远将祖国的利益摆在首位。于是学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及相关的资料,锻炼了思考判断能力,同时对祖国的感情也得到了确认和升华。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资源,政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较强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为初中德育扩充有效资源。

三、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德育实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课外时间,充分鼓励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得到道德的体验和内化。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大力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内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这种德育实践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知识的内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时,在合作探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也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进行。

篇8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