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5 22:04: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制作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般说来,中下等生需要通过定量作业来巩固知识,而中上等生则应侧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分层作业能让学生感悟到政治课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消费心理时,中下等生记住消费心理及正确的消费观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做一份消费问卷调查表,这样分层布置的作业,保护了每个梯度的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在作业中谈到的心得和反思,是我作为教师最想要看到的。
二、趣味作业,兴趣作业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学生是天底下最富有学习天赋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去参与体验和探究知识。有趣味的政治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也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学生才是作业的主人”的意识。趣味性是最有效的内在推动力,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例如,讲到“企业和劳动者”时,我布置的作业是写一份“创业书”,并附带“招聘信息”,招聘信息要求越多,讲完第二节劳动者让学生写“求职信”时,学生就越能体会到找工作之不易,就业之困难。另外,还可以布置活动作业,例如,开展“企业招聘会”既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
个人作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组作业则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1.在学习“商品———货币———商品”的过程时,我将学生进行分成4组,分别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组长负责组织,每组同学写下自己所处时代的一件商品(组内不能重复)进行“组内交换”和“全班交换”,教师用“物物交换”的不便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总结反思活动效果,这样的活动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综合探究———如何使用金钱”中,我让学生将课堂讨论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做成展示作业,在组长的领导下学生各司其职,排版、绘画、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表现形式让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主动作业和被动作业
笔者认为,作业的目的不在于完成,而在于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提升。《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明确指出“被动产生挫败感,主动产生效率”,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作业中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尊重学生内心个体差异的发展规律,才能产生效率和动力。我要求学生做政治作业时,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是“被动作业”,右边是“主动作业”。“被动作业”即笔记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眼耳口鼻嘴手心”做笔记作业,效率很高。“主动作业”要求学生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谈兴趣、体验、感受、成长、生命,每个人畅所欲言,作业多少不加规定。两周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因为作业里有他们表达自己的一个平台,加上教师的适时鼓励,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和谐统一。这样的自主式作业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五、总结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笔者的做法是:
第一是情感为上原则
以学生情感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中学生活动的天地大多是学校和家庭,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感知范围,要想让学生写出或写好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使他们有大量感知了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众多的表象。所以必须在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二是要出一些开放型的作文题目。例如,给出一个范围(不定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教师给一个“母题”,如《马》,学生可以据此确定一个有关“子题”写作,如《马的说明》、《马的故事》、《马的构造》或《马的贡献》等。
第二是目标自定原则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地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变换题目写。对于同一事件,学生从不同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如“登山”,可按中心、时间、人物、事件、感受等方面进行写作。二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劳动等。三是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可按顺序写,也可用倒序写;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等。四是对课文进行补写、续写等。
第三是过程开放原则
在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自己完成,也可自由讨论;可以一次性定稿,也可一人写多篇。总之,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方式、过程尽可能不加干预。只要学生“写”的目标达到了,手段由学生自由选择。这一原则下具体的做法有:一是让学生建立自由的创作交流组织。如笔友。写作小组:每4人为一组,可在课外就某个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开展调查、实验、查阅图书,然后再写作。“作者——编辑——读者”群体:组成3人小组,在课后一人任作者,一人任编辑,一人任读者。二是教师要有民主的指导方式,促进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并容忍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一件……的事》,学生一般都从正面写,其实还可从“反面”写,如后悔的事、伤心的事、想起来令我汗颜的事等等。又有学生写《我的母校》总是写校园如何吸引人,生活如何难忘,其实也可谈令自己伤心的事、令自己生气的事,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此,教师应予肯定。
首先是加强景语的渗透作用。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景语的描写主要出现在记叙文、小说中人物出场的那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实验室指导学生广泛的收集、整理、体会、领悟它,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如学生在《家乡的晚景》中收集到的:“晚风吹拂田野,日光洒下余辉……”就会产生相类似的想象语句:“晚风吹熟了原野,大地一片宁静,太阳悄悄地躲进了暮色”;在《山乡的炊烟》中收集到的:“山乡的炊烟,总是那么蓝蓝的,带着农家的几丝希望,几丝馨香,总是那么轻舒漫卷的像一个踏春归去的仙女,在微风的护送下,悄然隐入了蔚蓝的天空。”使学生意识到景语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产生共鸣。然而在文题近似的《家乡的雾》中就产生相似的意识:“家乡的雾总是那么沉沉,那么朦胧,它迷惘了多少人的眼;总是那么润湿,那么温柔,它滋润了多少人的心”。景语的大量收集、加工、及运用,大大的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也增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鼓励他们广泛地收集,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激发他们的兴趣,燃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加强哲语的渗透作用。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哲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学生收集到《鲇鱼跑了》一文的结尾:“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后,然而在《仙人掌》一文中就写到“当生命面临消亡时,它的力量如爆发的火山”。学生在《门》一文中收集到:“关门是为了防盗、挡风沙、不让蚊子飞进来;开门是为了接纳、迎来一片清新,迎来五彩的人生,世界的光明,请把好大门。”引导学生理解所蕴含的哲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哲语颂扬了国门大开的新气象,改革开放给国人所带来的实惠,但也要把好大门。当学生在自己的文中写到“门是起点之美,是人生的起步,是走向人生的起跑线。”又如学生收集《朋友》中的哲语“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写到“朋友是人生的桥梁,朋友是闯荡江湖的指明灯,朋友是你哭泣时为你抹眼泪的天使”等等。这些哲语渗透在文章中提高了文章的含金量,达到了我们收集、整理、运用的目的,使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是加强音乐语言的渗透作用。
其一、善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感悟音乐语言的美感。青少年正值豆蔻年华,面对多姿多彩的充满激情的音乐语句,往往产生渴慕之情,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摄入大量优美的音乐语言,使之领悟并产生感觉。如文题《假如我是老师》一文,引导学生欣赏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音乐语言:“小时候,我认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写下的是泪滴;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才知道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品味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生活的清贫,使学生从实际生活感受到教师的伟大所在,那么学生在作文运用时自然就会用相似的语言来盛赞教师。如在写《我的老师》就表现出:“老师像路灯,照亮了别人,冷落了自己;老师如一杯纯酒,越品味道越香甜;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兵’;老师是人生的航标”等等,从教师的奉献精神、知识水平、敬业爱岗精神、作用等来歌颂教师。学生只要在这方面有付出,在运用时才有收获。
其二、善于指导学生分类感受音乐语言的美感。欣赏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中的:“那是一九九二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了座座城”;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中的:“让我告诉世界,中国正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等是歌颂党的英明领导的。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祖国的伟大变化,用音乐语言来描绘中国正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学生在写到祖国变化时的句子是“条条大道如彩虹,个个村庄像街市”。阎维文演唱的《当兵的人》中的:“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日,身披着雪雨风霜;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迎着荣光。”深情抒写当兵的艰辛与真实的追求,使学生感受到了它的人生价值同时也领略音乐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绿帽子,绿军装,带来绿色的希望,带来了绿色钢铁长城”祖海演唱的《为了谁》中的:“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归”等是颂扬当代军人的,使学生真正认识了当代军人,认识了当代最可爱的人,在作文中用音乐语言去歌颂当代军人的奉献精神。在作品中写到:“不论在惊涛骇浪南疆还是白雪皑皑北国,都有你深深的足迹,你是万里边疆的守护神,你是雪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如周冰倩演唱的《真的好想你》中的:“我在黎明呼唤你,追月的云哟,也知我的心,默默地为我送温馨;月亮下面,轻轻地飘着我的一片情,你是我灿烂的明天;愿春色铺满你的心。”等这些优美的音乐语言真情抒写了内心真实的情感,使学生深情的领悟如何进行情感写真。在一文中写到:“你的心情现在还好吗﹗你的笑容还那么灿烂吗﹗你的步子还那样轻盈吗﹗”这样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关键词:物质层面;精神视角;历史维度;文化范畴;社会框架
近几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强调材料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2015年评选来自平凡岗位的最具风采的人物、父亲开车打手机违反交通规则到2016年对考试分数变化的表扬与惩罚,其对象事件均是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作文题材的日常生活化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这一命题方向可以使得学生不至于因审题走入误区而全盘皆输,也不至于因不熟悉话题而无话可说。但怎样做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在众多文章中因论述深刻而拔得头筹?多角度的分析尤为重要。
一、物质层面,追溯源头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物质,但生活的全部并非仅限于此。以物质为唯一目的的社会将陷于拜金主义的漩涡。社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果从社会的物质层面探讨,追溯源头,无疑可以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的漫画呈现的是两个学生因为考试分数的变化,前后受到的不同奖励和惩罚。表面来看材料描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考试事件,但其背后却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一点论证开来。
例:以分数的高低、进步与否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惩罚表面上反映的是家长和老师们的“唯分数论”标准,然而这种以数字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方式又何尝不是我们当下社会的风向标?社会的进步并不简单就是物质的积累,冰冷的数字背后应该有更多的温情和人文关怀。当物质功利取代一切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美好和诗意。《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不以分数论奖惩,从根本上就是要求社会不以数字论成败。追求外在需要,但并不崇拜物质享乐至上。唯此,方能“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二、精神视角,挖掘本质
精神指的是一个集体和社会的思想意识,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宗教,精神在巩固集体意识形态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重视社会个体精神的充实度。而精神信仰的缺失表现为以外在的东西来满足或遮掩精神上的空白,其最终将引起社会的精神危机。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无疑可以从精神缺失的角度来做进一步的思考,以从对现象的体悟上升到对本质的把握。
如题: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阐述人生低配,从其意义来看,可以阐述为:崇尚极简主义,环保健康。有利于节省,让资源得到更大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从反面论述高配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透过现象,去思考“低配人生”的精神内涵,那总体的论述立意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例:追求物质财富本身并没有错,然而一味趋从高规格的物质享受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失去自我的生活态度。其实人们需要的不是高配置的手机或者轿车,而是高配置的自尊与精神。在低配的时代,我们尽可以行走如风,而不至于让物质尘埃落满衣襟。欧阳修曾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如此简单清陋,却又如此高雅清逸。米兰・昆德拉说:“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无感觉。”少一些物质的束缚,濯足于清泉,远行于四方,在低配的时代里,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
三、历史维度,拓展宽度
历史是对过往发生事件的记叙,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历史反映的是一个社会思考问题和生存的方式,其指涉文化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无疑是深刻的,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些事件进行思考,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如题: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在这个“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现代人已经无暇顾及经典,如果不把经典改头换面,是不会有人看的,于是乎“三国”被水煮,“西游”被大话,经典阅读已渐行渐远。那么置身于纷繁复杂、奢华浮躁、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论述“阅读经典”,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现实,人们因浮躁急功的心态而丧失了精神追求,来论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阅读经典就是汲取民族精神的养料以滋润我们的生活。单纯论述阅读经典对提升人们精神境界虽可取,但无疑显得空泛。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来做进一步的拓展,使立论更具体有力。
例:阅读经典从根本上反映的是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它是我们民族记忆上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丢弃了经典,也就是丢弃了历史和文明,最后只剩下裸的利益和功利主义的野蛮。当我们的城市纷纷背叛自己的过去时,当我们的心灵无所寄托而异常空虚时,我们便成为被物质所套牢的缺乏反省和批判力的现代个体。不读经典也就没有了对历史和文明的敬畏之心,最终使得我们变成了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钱穆说:“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让我们在经典的瓣瓣书香中寻找历史记忆,重塑文化传统。
四、文化范畴,提升内涵
“文化”一词在现代话语中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范围。英国文化的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指出文化除了指艺术及艺术活动外,它还是一种特质生活方式的符号。文化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电影、雕塑、戏剧等,而做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符号,文化表征着意识形态、权力、阶级、民族身份、性别等方面的内容。适当了解一些大众文化的知识,无疑可以使我们对事件有新颖而独到的见解。
如题: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本题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从地域意义上的边缘和中心展开论述,我们还可以从文化权力的角度对之进一步阐发,以使文意更加深刻。
例:霓虹闪烁的城市中央让人沉醉,也让人沉迷,歧路难行。退守喧哗尽逝的乡野,流水淙淙,有三两黄鹂天空和鸣,独坐一山之隅,认识到生命在繁华落尽后的真诚之美。沈从文曾在文坛一直不被认同,但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的他以写出健康质朴而不悖乎人性的意蕴而终究走到文坛的中心。生前默默无闻的乐师巴赫,逝后闻名于世。梵高远离都市,离群索居,却在绘画领域首屈一指。被边缘化并不代表人生从此黯淡无光,相反它依旧可以在另一层面上处于中心主流。
五、社会框架,紧联生活
生活是一切思想和智慧的源泉,然而现代网络媒体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掌控生活。然而原生态的生活才是我们幸福的源头,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真实的感触到人生的温暖和质朴。论述文章,不妨回过头看一看我们身边真实的风景,让论述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如题:“互动”是近来点击率较高的一个词汇。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交流,也有人认为“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今,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更加频繁,但时间长了,人们也发现,对于点赞感到厌烦,对转发感到厌恶,有多少点赞是发自内心的?有多少互动真正增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论述“互动”,可以从网络互动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着手,或者具体谈对朋友圈互动的看法。
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要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始终贯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实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兼备的人才。“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出现是为了给学生模拟以及创造工作实践的岗位,进一步拉近学校教育和职业工作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教育模式中,由教师引入社会实践项目或是模拟实践类别的活动项目,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一)实践教学——集中转向分散
首先,应从建立导师制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可行的办法是以导师为核心,成立各个专业的“艺术团”或“工作室”等实践教学机构。工作室制的教学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和所属专业的优秀教师构成。教学团队承担部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及时地从工作室了解到新的艺术动态,掌握新的艺术创作技巧,熟悉职业工作的形式和过程。各教师将依据自身所长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来,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学为辅”的双方结合、师生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次,应从时间变化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实现由集中转向分散。以往的艺术实践活动通常集中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管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飞跃,三年一次的实践活动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掌握艺术技能的要求。艺术活动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为了保证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可以得到实践活动的锻炼,教师有必要在考虑各年级学习进度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舞蹈教学为例,在大一到大二阶段,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较重,这时教师应把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两方面,通过设置课堂知识竞赛、民间文艺采风、剧场舞蹈剧目欣赏和各艺术院系学习成果交流展览等活动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在大三以后,学生同社会的距离更接近了,此时的教学重心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这两方面,教师要从宏观上理解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控制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组织社区文化辅导、社会文艺调查、舞蹈团队下乡和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等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单一转向全面
传统的艺术教育定位于艺术知识的认知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忽略学生对艺术活动全面、立体的理解和认知,也忽略了艺术教育的主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面、立体的艺术教育应包括对学生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组织能力、与社会各种团体的合作能力、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艺术产品的营销能力,以及艺术活动的策划能力、艺术活动的报道及写作能力等。以舞蹈教学为例,为提高学生组织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会以及舞蹈类的学生社团。从培养合作能力的方面出发,教师可以负责联系校内或校外的学生团体,让学习编导的学生应委托方要求,结合各种舞蹈类型的比赛设计编导出相应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艺术教学的职业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置专门课程,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活动。当学生中出现了出色的编导人才和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由教师引导工作室内的学生形成小组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策划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技能的目的。
(三)教育目标——“实践能力+理论掌握”
教学应确立人文视域中的艺术教育实践观,不再仅视技能展现为唯一的教学活动,而是把与艺术有关的一切组织策划活动都纳入课程教学的体系,如艺术教学、比赛、策划与营销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引导性平台,在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扩大想象空间,达成“实践能力+理论掌握”的教学目标。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教师不应只重视肢体技巧和舞蹈理论的教学,而是应该在课后积极开展以民族民间舞、古典舞等不同类型的舞蹈为主的舞台表演或比赛。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从宏观的活动布局出发设计各种创新环节,从局部节目的板块出发,把握细节的提升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浸染在艺术舞蹈创作的自由氛围里,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还能在整体的表演中将课堂中学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案——“多元、自主、一体”
艺术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塑造和传递情感。通过艺术实践课有效的组织,单一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可转变为充满挑战性的技能训练,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心态调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使高校艺术人才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可。主张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强调自由艺术精神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艺术实践课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具体构建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时,“小课题”的研究战略更符合课程多元化,学习自主化、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在操作中,我们可以实行分级分流、规定学分、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案。下面,同样以舞蹈教学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应用“工作室制”模式开展高校的艺术实践课。教师舞蹈工作室在建立之初,根据当代舞、现代舞等分支设置不同的群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自由选择。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舞台表演元素的运用,还应该讲解节目设计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独舞、双人舞和舞剧等各种类型的舞蹈节目。在期末考核中,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到校内的舞台实践。通过制定相关教学政策作为总方针,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参加校内艺术实践的次数,组织学生参与到由个人、组合和学生团体形成的不同级别的艺术活动。由校内到校外,社会艺术实践是“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主张“多元、自主、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桥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找到更多锻炼和工作的机会,不仅能在表演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还增长了见识,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意义——实用有效、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9月1日)的理解与执行,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高校本科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艺术教育框架进行突破。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技能
因为个体所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心理特点等因素差异的共同影响,每个学生在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表现。在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更加全面评价。教师能够主动保护学生身上所带有的宝贵特色,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出适应于艺术求新、求变、求独创要求的保持自身优秀特质的人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念,紧跟时代价值观的变化,其教学内容达到了基础知识和动态变化相结合的要求,突破了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限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精”而“博”的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因“需”施教,解决“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问题
当前社会需要具备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人才。工作室制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团队协作、信息分析和执行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可以说,工作室成为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窗口。同社会各团体组织的交流,使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成果能够面对市场和大众的考验,从而减少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工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提高就业率。
(三)因“势”施教,提升艺术教育价值空间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从几个方面提升了艺术教育价值的空间。首先,工作室制模式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观察、感悟、思考、实践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想象力及有关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够促进其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最后,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高校艺术工作室的出现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优良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02-01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组段成文是写作的一般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者和学者都或是凭经验、或是按要求完成。一方面教学过程呈现无序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学者呈现绞尽脑汁的困惑。是否能够引入科学的作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将从知识分类理论进行探讨。
1.作文教学现状浅析
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与数学、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相比,具有缺乏规律的特质,与音乐、美术相比,缺乏唯美的空间想象构建力和情怀的充分延展,因此被认为是难以充分驾驭的。而作文教学更是无规律可循,随意性较大。学生苦于寻找观察的对象,并怠于发挥主观能动的想象力,那么遣词造句的表达往往是缺乏生动性。另一方面,教者疏于考察作文教学的科学性,流于经验,对于命题作文的统一设计不能因材施教,对非命题作文的评议五花八门,优点缺点的个性突出,难以让学生抓住主意。那么能否做到科学的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呢?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出发探讨如何科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知识分类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
2.知识分类理论的内容及评述
知识分类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本理论将知识进行分类,分别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在作文教学中,陈述性知识是指写作的具体对象,即内容的客观表象,是对客观世界是什么的陈述。例如,小明2010年9月进入某某中学以来,一直担任班级干部。程序性知识是指写作技巧的能力,是对客观对象进行的理解剖析及解决问题过程。例如,表情达意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排比、比喻、拟人的运用。策略性知识是指经过对客观对象的认知理解升华的思维领域的深化。例如,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我国理论界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该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的设计,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质、能力和结果,影响深远。笔者认为,知识分类理论将科学地指导作文的教学活动。
3.知识分类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是指导写作的决定性因素。通常教者和学者都认为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或者统称为智力的发挥与体现决定了写作水平,但这只不过是对写作能力的表象所做的陈述。心理学家认为:知识是个体智力差异的原因。不同类型的知识构建个体的世界观、产生不同的方法论。写作过程从选题构思、制定目标和计划,到将目标形成观念,将记忆过程形成句、段、篇,遣词造句的过程和标点的组合使用体现了学生对记忆性知识的储备和转述性的释放。最后,对成文的整体推敲也仰仗于学生对文体的把握和语言风格的细节处理,而这也正是对既有知识的整理加工和推理式运用。
3.1陈述性知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能读千赋,则能为之”,陆游和杨雄的见解告诉我们,知识的累积是写作的关键。设身处地的感受能够为学生带来创作的源泉。一方面,教者可以通过创设人物、场景、事件,提高学生的体验度。例如,描写秀丽的风景可以带领学生真实体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说明物理学中的浮力现象可以带领学生真实操作物理实验。另一方面,吸收阅读中的语言搭配、文体选择、素材选用等,增强学生的记忆性知识积累,逐渐巩固、衍化升华。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发挥实例的演示作用,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但,例实的演示数量绝不是仅限于一个,对比能够形象地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积累。并且,适当的反例将突出观察对象的关键特征。突破思维定势是在在实例演示别引导学生实现的,例如小商贩的叫卖声不仅是招徕顾客,还因时因地因人发生语言、眼神、动作的变化。
3.2程序性知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加涅的层级学习理论,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认为,技能的分解和单个加强将有助于总体技能的提升。写作技能的单独训练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文体技能的展开: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记叙文、诗歌、小品等;描写技能的展开:肖像、情景、心理、动作等。同时应训练写作过程的技能。例如:编写提纲、段落过渡、修辞手法等都应随着文体的变化作出适应性训练。对分解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组合并达到自发式的提升是提高写作能力所应达到的最好效果。对分解技能的组合训练应在确定的选题和文体结构中体现。
3.3策略性知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性知识的运用主要是让学生对通过对实例获得的概念和序列或者是秩序的演化思考。例如,阅读《社戏》,分析文中故事情节展开的主线,情境的转换,人物心理的描写与意志情绪的表达,获得对此类文章规则的概念性认识和序列性思考。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展开可以从概念和秩序出发,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但必须注意情境的变化。因此概念和秩序的分类引导是引入变化情境思考的前提。例如:按照故事情节的时间先后成文,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情绪变化成文,按照空间的转移过程成文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变化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总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写作的实质是对记忆性知识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并进行引申,准确地说,写作的实质是一种学习结果。因此,知识分类理论所划分的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作文教学得到科学的指引。参考文献
[1]漆刚成. 激发兴趣,学会观察,创新思维--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J]. 考试周刊. 2010(21)
[2]卢爱新.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两种做法[J]. 江西教育. 2010(15)
[3]何恒军. 初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J]. 考试(教研). 2010(05)
美育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学校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其主要作用就是从精神、心理方面提高受教者的善良一面,消弱人们的邪恶一面。人有七情六欲,对爱情、亲情、权利的追求和执着容易滋生出黑暗的一面,求而不得、得而又失会令一些人变得邪恶、暴力,社会观念和集体观念变得淡薄,而以自我为中心、为目的不择手段的情绪日益高昂。这类负面情感如果没有适时地进行疏导和净化,就容易出现一些个人悲剧甚至是社会的悲剧,令人唏嘘。
上文内容说明了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就归纳一些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和技巧。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活动,多推出一些思想教育课程和内容,采取多种授课方式,积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得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散发着艺术光彩的学科,它可以在时间的漫步中逐步修复学生心中的阴暗点,悄悄将善良、勇敢、正直堆砌到学生心中。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就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般滋润着学生心中的正义树苗。
其次,要善于利用图书馆中的一切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同高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活动场所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图书馆是各校的必备场所之一。图书馆中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审美心理有所影响,知识教化在这种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经过学校精挑细选、严格把关而汇集到一起的精华所在,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受益匪浅,这种自主优化自身思维、品格的行为,所取得的成效更为突出。在图书馆中,不管是理科、文科还是艺术、体育书籍,细细品读后都会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中所蕴含的与美有关的因素都会汇集到自主学习者的思维中,广阔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历史长河的社会美都会让人感觉心情舒畅、思绪开放。
再次,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要坚定不移地开设美育课,并积极投入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美育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可选性,音乐、歌剧、小品、美术、电影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此外,美育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特点进行调整。电影课是一种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老师会根据所观赏的影片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征求同学的观点,观点和观点之间没有错误和正确的区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坚持己见或是吸纳别人的观点,课堂上的轻松氛围可以有效地缓解其他课程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小品可以即兴表演,可以分组排练表演,自愿的表演原则可以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释放自己,小品的出发点、台词和剧情冲突点的设置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使其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做善于发现的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中找到不同的审美教育点和接收点,做更出色的自己。
【关键词】教学质量 智力理论 潜能 智能化培育
1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1.1看重结构和技巧,忽视生活来源。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但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人生观、价值观低下,甚至是人文底蕴的流失。
1.2习惯模式训练,忽视认识能力。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仅有“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技巧的指点,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1.3注重指导,忽视讲评。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不少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如何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得当的讲评,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只要作文写好了,他的语文成绩也就保证了。为学生的写作指路,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或者系统的理论指导。
2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智能培育的意义
2.1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写作是一个信息输入、储存、加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目前的作文指导和训练,多集中在“输出”这个环节上,对如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如何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加工材料等等,则缺乏必要的指导与训练。学生之所以无话可写,并非缺少生活素材,而是缺少认识能力,记忆能力。
2.2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在作文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智能的综合性体现,正如叔本华所说:“谁思考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
2.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当是写作智能的核心,写作活动的各个环节——观察,想象,构思成文,无一不是思维沿着一定轨迹的运行。”(叶圣陶语)由此可见写作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2.4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如将思维能力训练纳入写作训练的系统中,并把它作为培养重点,写作教学就能形成完整的系统,智能培养为中心的作文教学体系,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写作能力。
3进行智能培育可采取的措施
3.1研究良好规范与习惯养成的训练方法。要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尤其在写作的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这都是不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
3.2研究思维训练的方法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历史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模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语言的传递。通过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感知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
3.3研究写作技法训练的方法。可以进行训练内容、作文类型、作文结构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注重加强分项训练,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合在一起,形成技法。坚持写日记,多做随笔录,贯彻“激励、积累、训练”多元化作文研究方案。
3.4建立一个能促进作文教学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的新的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并据此引导教师去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结语
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仍存在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等不良现状。针对上述现状,可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观念,树立智能化培育观点,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才能进入作文“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信. 新课堂,新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董耀会. 中华教育教学文丛.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