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诗歌教案8篇

时间:2022-03-02 11:52: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诗歌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诗歌教案

篇1

一、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脉络。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由学生尝试概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体现老师主导作用。

二、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

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

二是事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要素;

三是事件的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要素。将这些要素以提问式或填空式等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自学同时完成题目,巩固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三、运用能力训练

学习是为了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因此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科相关信息,如学科及教学、考试研究的最新成果、新观点,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现象的内在、外在联系进行分析,弄清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有一定层次的难度,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四、学生探索及反馈

篇2

[教学课题]:

[教学课型]:

绪言课、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和技能课)、综合课(包括新授、复习检查、讲练结合、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实验课(包括边讲边实验、学生单一实验)、复习和练习课、考查课

[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 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3. 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3. 教学关键:

[教学方法]:

[实验及教具]: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1.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 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 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试验、边讲边练习、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 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作业要求和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分析]:

(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经验体会、学生的反映、典型的错误、实验效果、改进意见等)

教案书写中的具体要求:

1. 如何设计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的设计要求有三:

1) 目的性:传授知识、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科学性:概念准确、以课本重要内容为主。

3) 思想性:

?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密切结合)。 ?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爱国主义教育(如学科发展史)

2.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 教学重点:一般情况下,主体教材、带关键性的教材大多是重点。要注意以下两点:

? 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 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一般烘托出重点。

2) 教学难点有两种情况:

? 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应努力使之具体化或形象化,尽量采用实验、教具或具体实例去说明。

? 由复杂造成的难,就要把难点分散成几个简单部分,逐个解决。

3) 重点、难点、关键的确定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注意几点:

? 有的教材是三点一致,即重点、难点、关键、三点重叠。

? 有的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这属于三点散列。 ? 有的教材有关键,不易分出重点、难点。

? 有的教材是三点不全,例如有重点无难点、或者有难点无重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3.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

1) 定义: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智能的一种优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2) 原则:

?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

? 加强“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统一。

? 学习过程与认识过程相统一。

3) 方式:

演示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比喻启发、讨论启发、练习启发。

4) 程序:

a. 提示激疑:提示要学习的课题,通过做实验或列举事实,激发学生议论、研讨;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

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

结合生产和科学家的实践提出问题;

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手段展示现象并提出问题;

从社会和未来的需要提出问题。

b. 具体解疑: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师给予订正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c. 归纳总结:

d. 运用练习:教师要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点、知识链和网络。

4. 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有哪些?

1) 讲授法:

? 定义: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 应用范围:在概念或理论教材的教学中,以及联系史实、结合生产实际等内容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类型: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2) 演示法:

示范性的表演实验、展示实物和模型教具、映示幻灯片或进行投影映示,以及播放(映)教学电影和录音、录像带等。

3) 实验法:

包括随堂实验、学生实验两种方式。

4) 练习法:

? 定义:这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辅以教师必要的讲述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 类型:口答(应该避免出简单的“正误题,”;不要背定义、笔答、操作练习。)、笔答(文字简明、宜于写述(正误题、填空题、选择题等)、操作练习(包括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组装模型等)。

5) 讨论法:

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且一般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仅从某一方面说明难以概括出事物的本质。

6) 自学辅导法:

?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

篇3

所以,苏教版的初中语文书中,既有《赤壁》《秋词》这样易懂的绝句,也有《行路难》《白雪歌》这样费脑筋的歌行;既有《天净沙 秋思》这样催人断肠的小令,也有《水调歌头》这样豁达乐观的长调;既有《冰心诗四首》这种温暖浅显的小章,也有《再别康桥》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新格律诗。可以说,这些内容从理解的层面上,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初中的学生,但是,从美学的层面上来说,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鉴赏诗歌。因此,一首诗要学生学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就成为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要考虑的内容。

诗歌教学有一些基本环节,是无法回避并必须清晰的。比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典故介绍,朗读示范等,似乎这些内容都有其固定的程式,我们在所有诗歌示范课的课堂上都能看到,但却很少认真思考过这些环节的最佳位置。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然而我们是不是经常先入为主地告诉了孩子们,而不是在学生想知道这些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呢?不同的诗歌,在教学环节上是不是应该考虑用不同的顺序呈现这些基本信息,也许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笔者最近上了两堂诗歌教学的公开课。这两首诗挺有代表性,一首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歌行体古风;一首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现代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在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考虑了基本环节的适时安排,特别是最基本的“作者简介”和朗读示范,产生了以下的一些思考和效果。

首先,我要谈的是“作者简介”这个环节。在读诗品文活动中,我们一定会“知人论世”,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个人风格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对其作品的鉴赏角度。因此,作者简介作为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会隆重出现,而不是一笔带过。关键是,这个环节何时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似乎很少被严肃考虑。大部分的出现形式是:介绍完课题后,直接介绍作者,并用PPT形式出现,教师读,或者学生读。总之,面目严肃,位置靠前,形式单一。然而我认为,作者简介作为学生理解作品的一把钥匙,绝不是固定化、模式化的,它应该适时出现,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或牵引理解,或起承转合,或总结感悟,根据不同的作品和教学目标,它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我在执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我设计的课程目标是: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诗歌内容,感受李白诗歌飘逸自由的风格。2.引导学生深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苦闷矛盾的感情。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作者的创作思想。

这三点目标,都建立在学生对李白的生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在布置学生预习后,我决定把作者简介这个环节放在课堂的前段。这样,一方面是想尽快把学生带入阅读的语境,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预习可能面铺得比较广,不一定切合这首诗的具体要求,所以,将作者简介提前介入,有助于学生在这堂课建立正确的方向感。而且李白的生平确实比较坎坷,要讲的很多,所以,基于这是诗歌教学,我将他生平中与本诗关系密切的部分做了一个集中,用以下这段话作为本课的开场白: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二十岁走出四川,十年仗剑游历,诗名满天下;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蒙皇帝亲自召见,三年伴君生涯,终因一身傲骨,离开宫廷;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报国大志,一生落寞,却以布衣之身留下“诗仙”美名。”

这段话加上我特别注意的富有激情的语调,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迅速把自己的前期准备和这段话勾连,在叹息唏嘘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相反,在《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却把作者简介几乎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后。由于这首诗是出现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这首诗主要是了解现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培养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信息过量的话反而会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且,徐志摩的这首诗感情复杂深沉,绝不是初一的孩子能短时间内充分理解的,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懂得轻重缓急的节奏把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并初步学会创造诗歌。审美目标: 培养积极的的诗歌审美情趣,提高诗歌审美修养。

篇4

这在案例教学课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参与式”案例教学并辅之以校外形式开展参与实践教学对于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当前,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因为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肩负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职责,是对学生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的改革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从而推进思政课程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推行“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程授课的实效性。

所谓“参与”是指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影响群体的方式和程度。而“参与式”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师生之间营造参与的氛围,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学习的精髓,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识以及行为和判断,并且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有效教学活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一项重要的课题。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中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其授课中探寻教学模式的革新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台,围绕平等、开发的学习态度进而推进学习的实效性。通过在授课中尝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道德、法律知识的认知和兴趣,进而让学生通过理智活动主动进行开放性、参与式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获得成熟的法制观的自我教育。具体改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展开:

(一)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参与式”案例教学

1.教师根据当前政治思想教学的热点和理论知识编写案例,并在课堂上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

传统教师授课,往往是按章节依次讲授,“参与式”案例教学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现实的热点案例,由学生来分析和解决案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老师的教学思路得到了拓展,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延伸,更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参与式”课堂构建了和谐的、开放的、自由的课堂环境。

案例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典型案例的选取,案例是课程的关键,并且在理论与实践中搭建起知识的虹桥,增强了理论的易懂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信念的培养,这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2.教学案例要突出热点与重点,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突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价值。

众所周知,德育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选取案例要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力求将知识融汇到实践中去,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通过现实生活中实例的选择,增强案例课教学的实务性,突出了案例教学的价值,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校外实践形式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

1.实践教学法

在现有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以促进教学改革。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旁听青少年犯罪案件庭审现场,旨在直观的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及道德规范情结。因为实地听审可以使学生感受庄严的法庭氛围,亲历庭审现场,熟悉庭审环节,感悟法律的严肃与庄重,从而产生对法律的崇敬之情。聆听一次法庭的庭审过程,心灵就会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是课堂教育所永远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教学课堂受到场地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对知识运用的直观性很差。能够有计划的开展典型案例的实践教学,无疑对教学效果的推进很有帮助。虽然在传统课堂上我们也选择光盘及教学片等等,但这种模式不能增强学生的实地感,更无法感受到庭审现场严肃庄重的气氛,因此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青少年案件庭审旁听还是十分必要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到社会中、社区里参与实习实践,亲身经历实务训练。除了带领学生参观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果展,同时学习德育先进人物。最为有效的是老师带学生亲自深入社区、农村等实践场所,去体验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务过程。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会用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法律及道德素养。

2.模拟案例教学法

在很多学校往往还会利用模拟案例组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模拟现场,通过模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围绕一个典型案例,将教学内容与知识引入课堂。通过这种模拟案例教学形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角色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法律知识的巩固以及敏捷法律意识的提高都有大有裨益的。学生能亲身体会案例中各个角色的重要性,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性,从而有效开展了学生的法制教育。这对于案例教学更突出了“参与式”的重要性,同时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性、有效性。思政课中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对案例的体验和解决,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实践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意识。

篇5

培训对象:本校未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所有教师。

二、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dxp同志“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立足于市区师资现状,努力构建具有市区特色的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模式,为市区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的目标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实施的共识。通过对初中教师的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积极支持、理解并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

2、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培训与教改实践、课题研究,使初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适应我市素质教育的新进展。

3、构建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培训、教研、教科研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模式,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评价教师,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巩固已有的校本课程,提升水平,增强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年秋,全市基本形成一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量足质高的教师队伍,为初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培训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一)培训内容:

新课程师资培训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是“通识培训”,指宏观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为主的培训;二是“学科培训”,是以拓展与更新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模式的培训和以掌握学科新课程标准、分析新教材,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训。

(二)培训基本原则

根据省实施新课程的规划要求,结合我校师资的实际,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总的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每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及新教材前都必须接受培训。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

为体现理念领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认识。在培训中要坚持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专题培训的三者结合。各个阶段的培训应有所侧重,在更新理念阶段,以通识培训为主,兼顾以拓展与更新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模式为主的学科培训;在实践操作阶段,以应急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训为主,同时兼顾与此相关的通识培训。专题研究培训均应结合其中。

2、“实践、培训、总结、提高”相结合。

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要在培训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培训,提倡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要建立反馈制度,形成实验档案材料(随笔、体会、过程记载、情况记录),及时总结、反馈和提炼。

3、培训、教研和教科研相结合。

新课程师资培训其根本目的是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要把培训与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培训、教研、教科研结合起来,针对实施新课程在教学中反映的具体问题以及师资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课题研究,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4、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

注重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中要体现集中与分散结合,辅导与自学结合的原则。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教学问题,应通过骨干教师的短期面授,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积累经验,指导全体。

5、传统师资培训方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培训相结合。

宏扬传统师资培训方式之长,千方百计运用多媒体和局域网等手段开展师资培训,拓宽培训方式,增加信息量,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

四、培训安排

培训实施阶段**年2月——**年7月

新课程师资培训原则上分二类培训。一类培训针对县级辅导员和骨干教师,首先使他们提高教育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校本培训中起辅导作用;第二类培训属全员培训。

(1)新课程培训者培训×××人,包括部分教学研究组长。

(单独办班,**年4月15日——4月30日)。

(2)全员培训×××人: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年4月------7月)

每类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通识培训为主,辅之《学科课程标准》初步学习。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实施新课程的意义;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点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课程改革目标、教学理念和策略、课程与教材评价;了解新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认识;结合通识培训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第二阶段:学科培训为主。《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与通识有关理论结合;《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实施:《学科课程标准》理念在现行教材中的实施;一年级新教材典型课例。

第三阶段:学科教育培训。深入开展通识培训;重点进行新教材,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培训。

上述培训可采用通读文本、自训自练、讲座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教学展示、课堂评价等多种形式,应坚持教师自学、集中辅导、小组研讨、校际交流等多种途径。

篇6

目中的要求

教师资格证开始进行全国试点以后,较之前的省考来看,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面试的要求来说确实实施了2011年提出的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那今天中公教育陈芳老师就面试中的试讲要求来做一个分析,解决大家难题。

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第二项试讲,每个考生都会抽到一张备课纸,备课纸上就会有学生要试讲的内容,但是细心点就会发现,试题下面给你了几个要求。一提到要求,有些考生就会觉得难,觉得有要求就不自由了,不能自由发挥了。其实不然,有时候这些要求说不定还能帮考生节约好多时间呢。我们就此来做一个分析,顺便挖掘其背后的意义。

根据以往的试题要求,其实我们可以把他们进行分类,分为两类:教学实施和教学内容。教学实施,顾明思议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这些教学方式。例如:教学过程注意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教学过程中要有情境的创设。通过活动形式呈现课堂内容。设计学生犯错的环节。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以上这些都是属于教学实施方面的要求,在这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多做解释了。那其他的:教学过程注意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这个两个出现在要求的时候,就突出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在试讲里,在课堂中一定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体现老师是如何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给与学生的是学习的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体。于是这里面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就很重要。还有就是:设计学生犯错的环节。这个点一定要注意,这个错误并不能随便设计,这个犯错环节有其意义所在,让学生犯错的地方一定是学生容易弄错的地方,还有就是这里的犯错环节是要对知识点的重难点进行一个突破。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这个要求则是要求考生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那些抽象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得这些知识生动形象化。以上就是对于教学实施方面的要求进行的一个解析,目的在于提醒考生注意,不要光看文字的表面,一定要知道背后的意义。

另外一种要求就是教学内容。例如这些:讲明通项公式的求法。从语言、动作方面把握人物的心里和个性,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带领学生体会恶劣环境和人们的焦急心情。利用所给火山模型图讲解。如果有实验,则描述具体实验过程。讲解单人拦网动作技术要求,双人拦网动作技术要求,练习双人拦网的两种方法。像这一类的要求给出,可以说瞬间就节省大家很多的备课时间了,因为在要求中给出教学内容,那证明这就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了,那大家就不用煞费苦心地寻找重点是什么。按照题目所给要求把重点知识呈现就好。

综上所述,只要知道这些主要考察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背后的含义就能在讲课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但要提醒考生的就是,对于互动这个问题,无论要求中有没有提出,教学的过程中都一定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理念是课堂的根本宗旨。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市、区《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二、总体目标

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方法途径,全面促进区域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争取经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有效机制,形成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浓厚环境氛围;树立起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城乡学校特色办学水平及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争创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三、工作任务

(一)整体优化办学条件,奠定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建设标准化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化建设、人口变动等新情况,制定全区中小学校“十二五”布局调整方案,计划投资3亿元新、改、扩建8处学校,新增校舍13万平方米、教学班280个。到年,小学、初中平均班额分别控制在40人、45人以内,有条件的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稳步增加。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达到97.5%。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及“两热一暖一改”工程为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体育运动场地和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全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学校建设水平。新建迁建学校一律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力争到年,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农村学校全部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区中小学校达到规模总量充足、结构布局合理、资源配置均衡的理想状态,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整体优化,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造优质教育团队,抓住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建设高素质的优质教育团队,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从源头上优化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年城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落实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合同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教师培训工作与“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试验区项目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目标任务,以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课程团队培养工程,逐步完善骨干教师、名师的选拔、培养、管理及任用机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到年,重点培养200名“四名工程”人选。小学、初中分别建立5-8个名师工作室,各学科均培养3-5名在省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师。区直学校骨干教师比例达到50%,农村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学生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继续深入探索生活化、课程化和活动化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提高以班主任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育人环境。坚持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完善家长委员会建设,评选优秀家长学校,确保家长受教育率城区学校达95%以上,乡镇学校达80%以上。二是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继续深化学科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首先,强化科研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全面梳理、总结和提升我区学科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丰富和完善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教学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第二,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关注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以建构生本化课堂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分学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体系,真正实现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根本性转变,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第三,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加大艺体教育、综合实践、实验教学等领域的课改力度,全面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中小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科学设计学校课程与实施方案,开发特色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积极挖掘各类特色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适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学的机会,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四)强化管理机制创新,构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从区域和学校层面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断完善课程规范、教学常规、师生评价等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完善“区、学区、学校”三级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构建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二是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方面,继续深化学区建设。贯彻《依托学区平台落实城乡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的一体化,切实推进城乡教育教学均衡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力度。科学配置区域内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城乡学校间校长、中层干部及教师的流动,最大程度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确保素质教育整体推进落到实处。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抢占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引领作用,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区中小学都能达到或高于省规标准,基本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信息化升级改造任务。年每所学校建成一个全自动录播教室;全面完成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任务;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无线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年建成覆盖全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每年动态更新和优化配置师生用机,保证教师人手一机,小学、初中学校计算机生机比达到8:1。二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提炼和推广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建成覆盖所有课程和主要知识点、具有视频和课件点播功能的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心。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和网络课堂建设,积极创设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无边界”学习环境、多样化的学习终端”和学习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深入探索网络环境下城乡学校间教、研、训、管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全面形成支撑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信息化环境和条件。

四、实施步骤

改革试点工作从年开始,到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习启动阶段。深入学习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并成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和全面规划部署。

第二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落实重点发展战略目标与实施规划,从体制机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逐一落实;开展阶段自我评估,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思路,制定新的举措,争取项目实施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阶段为评估验收阶段。对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查漏补缺,整改提高,总结成果,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向省教育厅报送改革试点申验报告,做好试验区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区教育局成立项目执行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重点抓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到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并保持连续增长;稳步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不低于省教育工作示范县的标准安排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税务部门要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按上述三税2%足额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专项资金投入,五年内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中小学校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篇8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教育案例 方式方法

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差异性,无论是从学习成绩,还是从个人养成来说,都是参差不齐的,这就造成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又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和引导者。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经验,讲究方式方法,有研究和探求精神。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深知班主任工作繁琐,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家研究和商榷。本学期初,我碰到这样一件事,下面是处理过程与事后感受,希望大家有所感触。

2010年开学初的一天,我发现我班潘同学上课迟到,晚自习不上(他是住宿生),经过了解,知道他住在外面,不住学校了。震惊之后,我想怎么处理呢?首先,我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家长说他们也不知道这件事,以为还住在学校,听得出父母很生气。第二天,我又找来其他同学了解到,他住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而且喜欢睡懒觉,所以迟到几次了。准备好后,我找来了潘同学,首先我让他说明情况。他说住学校晚上睡不着,晚自习看不进书,住外面安静,能看书做作业,有利于学习,等等。听完后,我问他为什么上课迟到?为什么不经父母同意擅自作主?为什么背着老师自作主张?一连串的问题,看得出他从从容自若到惊慌失措的转变,接着我又分析住校和住外的利弊,特别强调在当今社会治安不良的情况下,住校外的种种不利因素,最后希望他尊重父母和老师的意见,重新考虑住宿问题。过了几天,我见他还住在外面,又找到他,但效果甚微,看得出他住外的决心(我知道他个性倔强,我得有耐心运用对策)。于是,我再一次与他家长联系,这一次我发现父母有点力不从心了,只提到能把学习搞上去(潘同学承诺)就让他去,但还求助于我,希望我想想办法。挂了电话,我突然觉得肩上担子的份量,学生不听父母,又不听老师的话,难道答应学习搞上去就可以同意他住校外了?况且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有点信誓旦旦,讲话不算数,而且住在外面很容易出状况。第二天,我又找到潘同学,这一次我表情非常严肃,首先我批评他不尊重父母的做法:父母的养育之恩成就了你今天,你不好好学习,掌握一点真才实学,将来拿什么报达他们?(情感投入)再说你能保证住外管好自己,把学习搞上去?如果能,那我们先来个约定,9月17日补考前,你先住校,如果你补考五门科目都过,我同意你住外面,如果有一门不过,那你得无条件回校住,他思考了一下,答应了我们的约定。补考成绩出来了,潘同学同学仍有两门不及格并将参加本学期的重修(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这一次,我胸有成竹地找到他,根据我们的约定,潘同学无话可说,很自愿地回校住宿,并且按我的要求写下了保证书(必要的手续)。而且,这次我们谈得很深,他也讲了不少,他说通过这段时间的波折和老师的教诲,觉得还是住在学校安全、方便、经济(外面房租、交通、伙食等费用很高),而且不听父母、老师的话,确实有些理亏、心亏,觉得对不起你们,这次补考就是最好的例证,再说还有一年就要出去实习了,在校的时间不多了,更要好好珍惜这段时间。好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原因很简单,用事实讲话,说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是能转变的(其实,看似风平浪静的湖面,其水下往往存有湍急的暗流,可以想象,潘同学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思想斗争不亚于湍急的暗流)。当然,这中间要有催化剂,那就是老师的教育和指点,甚至可以用事先预知结果的约定来稳住学生,“诱其就范”,使其踏上良性的教育轨道。而且通过潘同学的案例,其他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也打消了念头,这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试想如果当初我视而不见或者轻描谈写地处理一下,那问题的结果就恰恰相反,第二个潘同学来了,第三个,……一个月后,潘同学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说儿子变了,变懂事了,生活也正常了,很是感激。而一学期来,潘同学学习确实很用功,成绩上去了,班级事情关心了,各方面表现都有很大进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班主任的责任是巨大的,既有父母的重托,又有社会的责任。班主任除了要关心、爱护学生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事事迁就学生,溺爱学生。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要按照校纪校规和班规,有一定的原则,有一套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时刻关注,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奖励,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多谈心、多教育、多鼓励,发掘其厌学的“病灶”,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对学生学习松懈、爱玩网络游戏、上课睡觉、讲话等纪律差的现象决不姑息,要严肃处理,不仅仅要对他们进行严格教育与管理,更要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潜力进行挖掘,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价值,并进行后期的跟踪督导。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除坚持原则外,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要注意轻重缓急。同时也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既要当学生的老师、父母,又要做他们的朋友,一句关怀、一声叮咛可能会使身处逆境中的他们觉醒、振奋,做到“严、爱”结合。另外,班主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它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要通过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锻炼他们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意志,增强他们主动成才的意识,培养他们为班争光的荣誉感,使他们早日成人成才。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千万家庭的期望,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才能完成党与人民的重托。

鉴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差异性,学生整体素质差距大,以及社会、网络对传统班主任工作的冲击,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案例),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加以区别和分类,妥善处理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或措施将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而事情的结果却可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工作。所以,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做好学生工作,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