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8篇

时间:2023-02-04 15:03: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

篇1

各幼儿园、学校及直属单位:

    根据2022年申请项目预算的要求,上报2022年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预算申请,具体要求如下:

1、预算申报书封面中第一栏“项目名称”统一填写“学校文化建设+具体项目名称”;第二栏“项目类别”统一填写“8.学校文化建设”,根据各校申报的具体内容填写,须体现学校特色和建设项目内容,明晰可知。2020、2021年已经立项的单位,原则上不再申报。

2、本轮申报内容应与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照应;涉及音体美相关课程开发建设及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相关项目在整体统筹基础上优先考虑。

3、项目预算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原则上预算费用指的是学校文化创建中的软件建设,包括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课程开发、文化环境布置、成果展示等,不包括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项目。(请在项目中备注清楚申请基建、维修、设备添置等方面的经费,便于与其他部门沟通,统一考虑)

4、经费使用情况:每家单位申报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如果有特别需要,经提前沟通后可有所突破。经费使用原因、构成的明细需理由充实、切合实际(请附设计方案与经费预算明细)。

5、完成时间:4月23日前,纸质稿(包括项目预算申报书、设计方案、经费预算明细等)递交给教育局A505沈婷,电子稿通过FTP上传至教育局宣传专用/上传区/2022年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预算

2022年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如下:

1、初审(4月下旬):根据2017-2021年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立项情况进行初选,原则上已经安排过建设费用的,非必要则不再安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活动主题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三、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4日至23日

四、活动安排

1.设立推普宣传站(点),面向公众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街头宣传活动。

责任部门:各监管所

2.发挥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作用,向广大群众发起推广普通话倡议,营造氛围。

责任部门:办公室

3.利用LED滚动播出推普标语,利用宣传栏张贴推普宣传海报,发放推普宣传资料。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监管所

4.在全局内部组织普通话推广活动,组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宪法》《》等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组织普通话诵读活动。

责任部门:办公室、法规股

5.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向贫困人口宣讲推普标语,提高贫困人口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

责任人:所有帮扶责任人

篇3

一、提高认识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学校、家长(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各校要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维护学生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控辍保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二、强化措施

(一)全面核查摸清底数

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各校要对学籍和实际在校生进行核对,建立无学籍人员、人在籍不在和籍在人不在名册。各校学生返校情况摸排请于开学后两周内书面报送区教育局教育股。

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各校要协调扶贫部门和残联部门,将无学籍人员、人在籍不在、籍在人不在名册与扶贫系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残疾人信息进行比对,准确标注各类名册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学生信息。

对省内其他市、县(市、区)或省外发来的控辍保学协查函,要纳入以上名册或单独建立名册。

(二)动态更新学籍信息

落实学籍管理有关要求,及时更新学生监护人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等信息;中途转学的和人在籍不在的要及时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做到人籍一致;无正常原因未到学校上课超过五个工作日的应及时标记为“疑似辍学”,“疑似辍学”超过1个月(此期间劝返尚未复学)的,学籍系统自动将该生信息标注为“辍学”;学生返校复学后,须及时在学籍系统中更改学籍状态。

对就读无学籍学生要及时补录学籍,对人籍不一致的要督促家长尽快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对身份信息有误的要及时更改或通报同级公安部门。班主任每天要记录无正当原因未到校学生名单,连续五个工作日未到的,须报学校学籍管理人员更新学籍信息。

(三)统筹核查分类劝返

失学适龄儿童少年首先由户籍所在地学校组织核实劝返,有学籍中途辍学适龄儿童少年首先由学籍所在地学校组织核实劝返。对核实后确认学生流动到市内其他区县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台账划转到流入地核实劝返;确认学生流动到省内其他市的,市教育局汇总后上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统一将台账划转到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劝返;流入到省外的,由学校确认具体去向和情况,劝其返回就学,对不愿意返回就学的,市教育局汇总后去函流入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核查并安排就学。

(四)科学制定复学方案

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根据劝返复学学生基本情况、学业水平和健康状况,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精准施策,制定一人一案。

辍学一年内的,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入相应年级和班级完成义务教育学习并获得完成证书,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到中职学校接受教育;辍学时间超过一年的,可短期单独辅导后编入相应年级和班级;重度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劝返复学学生,由学籍所在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在外务工且年满16周岁但学籍还在义务教育学校的,经实地劝导不愿返回户籍所在地的,可由学籍所在学校实行远程视频送教。

(五)及时开展劝返复学

开学后两天内完成对照学籍逐一核对返校工作,对未返校学生要第一时间联系确认,了解掌握原因。对无正当原因未及时返校和确认失学辍学学生要迅速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学校安排专人及时联系家长和学生,劝其到学校就读;劝返无效的,学校要向其发放劝返通知书,再次劝其及时回校就读;对拒不复学或联系不上的,学校要及时书面报告区教育行政部门,由区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同时书面报告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人员联系劝返,直至复学。

(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要根据复学学生年龄、辍学时间长短和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人专长等情况,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习能力。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爱每一名学生,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七)重点关注特殊群体

做好残疾儿童就学工作,各校要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残联及有关中小学校组成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进行评估,并建立评估档案,做到一个不漏;对送教上门的,要因人施策,原则上每周上门不少于1次,确保送教有效果。全面了解重病适龄儿童少年情况,及时安排具备复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对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能力的情况,须经区级残疾人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要充分尊重卫生健康部门和残联部门的意见,履行相关手续,从严掌握。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台账,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安排专人予以帮助指导。落实“两为主、两纳入”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权利。把家庭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少年作为控辍保学重中之重,确保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八)落实教育精准资助

各校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加大对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优先予以资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儿童纳入教育资助范围,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校实际,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控辍保学”和学籍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使控辍保学工作从动态化走向常态化。

(二)加大督查力度

各校要把控辍保学作为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将定期开展督查,对各校“控辍保学”情况进行通报,建立控辍保学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篇4

关键词:县域;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体育意识

先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快速进程中,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农村的经济、教育、基础条件等多方面都滞后于城市。并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使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相差巨大。当前县域环境下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仍未完善达到相关政策方针的要求,短板问题依然严峻,与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教育体系背道而驰。本文先对县域条件下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定义: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和完备的功能配置催生农村学校体育向好发展。文章中对县域环境下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性与重要性的探讨分析,并指出了一定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对目前县域环境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一些解决路径。

1、基本概念界定

1.1、“县域”

“县域”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所谓“县域”是以县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进行合理空间资源配置与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完备的功能配置。

1.2、农村学校体育

鲁丽、裴东景等学者在《多维视角下的农村体育研究》中论述道,农村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农村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作者对本文中的农村学校体育的定义总结为:农村学校体育泛在农村学校体育环境下以农村体育教育为主运用身体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群体性体育教育活动。

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偏颇的表现

2.1、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体系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教育资源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和实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方面,2007年国家出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学校在核定的范围内对体育设施配备一定的比例,小学阶段18个班级以下必须配备200m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一块、器械体操和游戏区要达到200m2;初级中学校18个班级以下必须配备300m环形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两块、排球场一块、器械体操区需要达到100m2。作者通过走访部分乡镇农村学校调查发现村级农村学校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农村中小学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相当缺乏甚至没有,非标准运动场也破烂不堪。运动场地和在校学生人数配备比例与现行标准下国家文件中所提到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与班级配备比例相差甚远,农村学校体育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其功能与设备完善远未能达到城镇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资源的配备不足和与之相关的体育功能配置尚未达到完善程度,这严重制约并影响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方面,教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实现教育发展均衡的首要条件,教师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师资匮乏的现实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待遇差、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水平较低、工作量大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村体育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的不合理。其中,年龄结构区间相差较大,部分城乡学校体育教师多以年轻、高学历或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主,而恰恰相反的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多以退休或者退休返聘老师为主。学历结构不合理。就目前形势来看,一线大城市主城区中小学任教老师学历均需要本科及以上,研究生学历也占多数,在农村地区只需专科学历通过考核合格后就可以任教,这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形成巨大差异。男女性别结构方面失调,由于师范性质体现在男女结构差异上,男女教师性别结构明显失调,大多数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象;在学科上却恰恰相反,体育女老师相对较少甚至一些学校基本没有体育女老师。因此,教育人力资源的趋于合理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减少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保障。教育经费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但也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农村地区,原教育拨款总量相当少,即使增长幅度很大,教育投入也并未满足实际需求。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为主,即使投入同等额的教育资金来援助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但因受各教育资源因素的制约与牵制等问题,教育经费通过层层下拨,在下达到地方学校时,教育经费所发挥的功能性效果显著不大,很难最大程度达到直接下发于农村学校所产生的效益明显。

2.2、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是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质量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国家教育改革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有关提高教育质量的方针与政策。在国家教育改革计划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依然受到一些潜在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人”。人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关键,比如说,农村学校校长或者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力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其次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有可能带动或直接影响同学们的运动兴趣,高程度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甚至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向好发展;(2)“物”。物质保障是整个教育事业运行的基础,农村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器材是保证学校体育开展的关键。就运动场地与器材种类而言,相比于城镇化中学,农村学校运动场地有些还是砂砾地等;器材种类方面,农村学校一般以三大球为主,但在三大球中也很少涉及到足球的教学,同时在农村学校一些体育教学器材数量远不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所要求的基本数额。因此,从多方面的结果来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相比于城镇而言,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因素要多得多,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空间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

3、农村学校体育现实问题

3.1、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定位存在偏颇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既没有发扬先进教育思想观念,也没有吸收城镇先进的认知理念,反而部分农村学校中优秀体育教育理念模式也有所丢失,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定位有偏颇。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体育认知偏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思想观念的认知偏颇。农村地区一些家长普遍认为“体育”是一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有“搞好体育,步入田地”的想法。这种“重智轻体”的固有思维在农村家长中早已经根深蒂固,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传播观念误差,使得一些家长对体育科目产生偏激想法,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指标,也忽视了素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2)乡村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偏颇。相比主科,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娱乐课程,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不重视。近几年,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随着体育科目入中考与其他语数外主要科目同样比重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家长与部分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科目的重视程度;(3)由于农村地缘条件恶劣的影响和思想观念认知定位的不足,严重妨碍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无法更好吸收外来城镇先进体育理念。因此,基于以上三方面分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主要还是对于体育认知观念与思想认知水平低劣,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停滞不前,为此需要切实解决思想理念这个重要源头问题。

3.2、现有空间教育资源不足

优质的空间教育资源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力量的缺乏,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在新课标体系中无法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充分问题会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出现结构性的缺编,出现与体育教师所教非所学的严重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逐渐出现均衡化以改善此类问题,同时也通过“支持计划”“对口支援”“特岗计划”等政策措施使农村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并趋于合理,但现实情况下也并未满足实际需求;(2)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媒介,在绝大部分乡村学校中无论是体育器材种类还是数量都是相当缺乏的;(3)教育的基础固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县级政府与教育局二元化政策使教育经费开支相互牵制,经费使用观点不一,这样一来就使得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同时无法满足正常教育开支,也加大城乡教育差距。

3.3、体育意识淡化,轻视体育课程

2016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27号)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体育在思想上几乎没有确立创新性的指导思想,都是按照当前所谓的“常规锻炼”和“日常惯例”等方式来运行。《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摆脱固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羊式”的水课体系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同时课程体系内学生潜力未能得到更好发掘。体育意识与课程体系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形势下,不少人认为体育课仍然属于副科,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使得农村体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成果没有期望,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与功能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与理解,与主科教师相比农村体育教师没有什么突出的福利来鼓励驱动农村体育教师内生动力发展,长时间的问题积累几乎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出现“怠课”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体育意识的淡化以及体育教师轻视体育课程重要性,是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现实问题。

4、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思考

4.1、思想上改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观念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部分农村学校普遍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地位产生偏颇的教育观念,同时传统的固有思想左右着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想法,封固先进教育思想理念,这使得农村地区对体育教育认知产生严重偏差。因此,在农村首先需要改变其思想观念,一方面转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为先进素质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重要性认识,改变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认识和功能性认识。

4.2、优化空间教育资源配置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在教育资源极缺的农村地区,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成为了棘手的问题。在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的基数大、分布广、规模小等一系列特征下,需要从政府到地方学校各个层面都应以农村学校体育的具体需求进行定位,做到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提升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转化由传统的“量”到“质”资源配置,此外还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路径。首先,从师资上采取引进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职老师,政府也可通过鼓励政策和适当编制份额以及补偿工资、福利政策等方式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此外还可通过对现有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提高教育师资的教学质量保障社会进程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其次,在体育基础设施上借鉴城镇体育设施,实施体育设施共享,积极动用社会多方面渠道的投入用于加强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教育资金上,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加大教育资金的扶持以备基础教育资金管理和消费,另外还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募捐、对口支援捐赠等方式提高教育资金力度。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是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短板,我们需要有效规避,以实现多方参与供给、协同治理、合理布局应用农村体育资源,实现多元途径供给和多元治理体系,优化空间鉴于资源配置以达到农村学校体育路径创新。

4.3、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是一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察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对于教育教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必要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十分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有着错误的认识,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开展以后体育课程评价机制的关键在于创立科学规范的校本体系,校本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内容的考察。学习成果上依照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标准,其中教学过程以教师课程整体性效果和学生的正向评判为依据,教学内容上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标准体系来进行规范评判。因此,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评价机制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各种体育课程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体育课程的整体水平,在考核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时,应将学生的满意度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以及学生内在参与运动的驱动作为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指标。这样不仅优化了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还促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对职业规划的需求与内生驱动因子的提升,同时也为体育课程向着健康创新的方向迈进。

5、结语

当前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开局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关系着整个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还颇显不足,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充分,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等原因依然是阻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最突出的因素。提升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其任务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机,把握学校体育发展新机遇,采取有利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举措,把握新时期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新思路,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创新路径,从而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庆山,曹际玮.农村学校体育的生态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4).

[2]吴剑明,揭光泽,石真玉等.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13,20(2).

[3]王祥全,姜勇,仪俊希.体育课程一体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选择与架构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9).

[4]赖宗明,于易,吴飘.基于空间正义理论下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0,39(4).

[5]江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探索[J].体育视野,2020(10).

篇5

一、加强统筹谋划

(一)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市区全面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构建森林防灭火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印制《市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试行)》,调整充实指挥机构人员力量,厘清成员单位职责边界,推动区、镇森防指办公室实战化运行。健全完善森防指会商调度、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分级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二)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以及省政府、市政府、区政府森林防火命令,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三)深化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推进10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四个清单”落地落实;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深入学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市区2021年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推动实现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增强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10个专项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二、推进责任落实

(四)压实各级责任。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灭火责任,建立“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责任与任务承诺书),落实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要求,积极构建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人、护林员包山头的“三级六包”责任体系,将工作责任和任务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进一步细化全区党政领导干部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强化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乡镇属地责任、林管员巡查巡护责任。〔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五)强化部门职责。细化区森防指“一办六组”(办公室及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违规野外用火管控及火案查处组、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小火打早打了组、火灾科学扑救指导组和信息综合组)和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一办六组”工作体系,提高森防指规范化、专业化、实战化水平。实施由区森防指成员单位包镇联系督导制度,强化森林火灾风险防范工作督促指导。〔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森防指“一办六组”及其他成员单位〕

(六)严格督促考核。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运用“四不两直”等形式,发挥“两书一函”(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制度作用,加强对任务部署、隐患整改、火案查处等工作跟踪督促,推动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及时整改销号。加强对各镇、区级有关部门履行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的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考核办法》组织考核。〔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三、提高防控水平

(七)狠抓隐患排查。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组织实施高火险期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国有林区、风景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林区内的学校、居民区、危化品仓库、油库等重点目标、重要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因地制宜构建生物阻隔带和工程阻隔带等相结合的防火阻隔系统。深化森林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专项治理,建立隐患台账动态管控机制,督促电力企业开展巡线剪枝、线下可燃物清理,建立完善大风天气情况下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落实“四同步”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规定,推进林区老旧电力线路升级改造,提升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八)强化监测预警。扎实推进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瞭望点设备设施升级改造,配备巡护侦察无人机,统筹规划建设点、线、面一体和空地结合的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网络体系,为火源管理、火情监测提供有力支撑。建立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协作机制,及时预报预测预警信息。发挥林场职工、村民组织和护林员等一线人员优势,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理,打早打小,严防“小火酿成大灾”。〔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经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九)实施精准防控。落实分区分级抓好森林火险精准防控工作要求,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红、橙、黄、蓝四级火险预警,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森林火险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十)深化宣传教育。制发《市区森林防火宣传月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林区输配电设施防火专题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两微一端”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森林防灭火宣传报道。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开展针对性宣传,推动防灭火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寺庙。形成村村张贴防火公告、户户下发防火公约、人人知晓防火禁令的宣传氛围。加强学校防灭火教育,用好防火读本挂图,开好专题课程,发挥好“小手拉大手”作用。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发挥好教育、警示、震慑作用,增强社会各界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舆情引导管控。〔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民宗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四、夯实基层基础

(十一)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省关于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意见办法,加快推进区级森林防灭火队伍组建,通过集训、轮训等方式开展专业扑火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扑火队伍等协同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十二)做好装备配备。加强要素保障,推进物资储备库建设,强化物资储备,及时采购补充库存。配齐必需的灭火装备,差异化加强以水灭火、以风灭火等针对性装备配置,提升个人防护装备水平,配备个人辅助装备,定期开展装备检查,推动装备更新换代,合理确定备份,加强专业扑火队的车辆配备,推广适合全区森林火灾扑救的专属装备,配齐配全现场勘验设备、执法专用设备、野外办案救护装备等,视情开展政府购买航空应急救援服务,扩大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十三)提高基础能力。按照《市森林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做好瞭望点、防火道路、隔离带、实训基地、消防水池、停机坪、取水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森林防灭火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五、强化应急处置

(十四)开展预案演练。根据《市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要求,按照同步筹划、分级编修的要求,完成各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修工作。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及局部微气象条件下林区输配电线路避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预案对接会审。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布局优势,开展联防联训联扑,切实提高组织指挥、实战攻坚和紧急避险等能力。〔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十五)加强统一指挥。严格执行《省森林草原灭火组织指挥工作规范》,规范前线指挥部组织指挥流程和现场指挥员灭火指挥流程。分级分类分期组织森林灭火指挥技能培训,提升各级指挥员科学指挥能力。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将现场扑救火方案制定集中统一到指挥长、现场扑救力量调度集中统一到调度长、现场扑救火行动实施集中统一到专业扑救队伍、现场扑救火安全管理集中统一到安全官。〔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区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篇6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小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精准定位,科学谋划,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常规为抓手,做实培基固本工程,全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回顾这一年,我们不断对我校教学工作进行梳理和反思,这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加压,也是一种对教育的理性思考。下面,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年工作:凝心聚力促发展

(一)“三心”管理,孜孜矻矻树责任担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学校,需要教师具有责任担当、具有上进心。只有人人愿意为学校做事,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学校工作自然顺畅,成绩才能不断提升。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面临着教师年龄结构大(平均年龄在48.8岁)、教师人员组成多元(4名三支一扶人员、3名幼儿园转岗人员、3名外聘人员和7名初中转岗人员)、专业教师少(我校缺少英语专业老师和信息技术、美术专业老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采用“三心”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学校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关心”——多举措提升归属感。每年的任课安排,我们都会提前下发调查问卷,老师们想教什么科,有什么需求,提前调研,在整体安排学校工作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小调研,对老师来说,任教了他喜欢的年级和课程,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对老教师,我们实行“同一目标下的降低要求”,教师们有什么事,都会及时和学校沟通。教师节和传统节日,我们也会开展适量的休闲活动,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心情好才能工作好,努力营造“老教师稳,中年教师钻,青年教师强”的金字塔式整体发展模式。

2.用心”——借考核助推上进心。我们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们认真修改了教师考核评价方案,考核内容含职业道德、工作表现、职业能力、育人效果四项内容,其中教学质量占65%。每学期的各项考核内容,我们都及时进行公示,每个人的考核都展示得清清楚楚。以区组织的三年评优为例,老师们要成绩好、干班主任、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得到每年的考核优;三年级的累积总成绩高,才可能得到参评区优秀教师的资格;教育教育先进个人是质量监测成绩单项奖,也为不干班主任的老师们提供获奖机会。每学期的质量监测后,都会出现有些教师因为考绩不理想情绪低落,我们还要去安慰“尽力就好”“差别不大,继续努力还有机会”的现象。课后服务,老师们不值班,也坚持到最后,就为了能够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在这样多劳多得、干好奖励的氛围下,老师们觉得考核公开透明,都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工作有活力、有动力,教学效果好。

3.“齐心”——领头雁强化标杆意识。除了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我校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优势,强化“标杆意识”“头雁效应”。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召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会,定学科计划,安排青蓝工程,提出学期达成目标,做好学科成绩规划,学期末进行工作汇报。我们对学科分管主任提的基本要求是:必须高质量完成本学科教学工作,要身先士卒带头冲。在领头雁、榜样的带动下,我们的老师都能做到各司其职、积极向上,育人效果显著。

(二)制度保障,扎扎实实抓课堂效益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能放松。本学年,我校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素质为基本,以质量监控为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常规管理,以评促练

严格的制度是保障教学的基础。我校加强常规建设,重点贯彻以下三项制度:

一是教师候课制。要求每位教师提前2分钟进教室,进行教学设备检查,调整心态,及时下发作业,了解学生情况,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二是流程管理制。结合教学基本规范,我们对新课前的知识点复习、授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堂练习分层设置、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测评题的讲评细练都进行了详细指导。对青年教师,我们还格外提出四个“一”,即每周听一节本校老师课,每周听一节视频课,每周交流一次,每周教务处听课一次。给每个人公平的讲课机会,选拔参赛,如果表现不理想,换人参赛,借此对青年教师加压、指导,促进其快速成长。

三是教学视导制。由教务处牵头,每个周都进入班级推门听课,了解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情况,指出问题,推广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因为加强了制度建设,并保证落实,所以我校教师的日常课堂有序而高效。教务处做好日常上课规范检查,每节课谁上课,上什么,学生反馈情况如何,都有详细记录,随时公示,表扬先进。在这种氛围下,谁也不可能偷懒,也带动了其他老师的上课积极性。老师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2.借助教研跟进,深耕指导

我校坚持集体备课活动制度,每次教研,都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面对面通教材。每节课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如何讲?课后习题怎么处理?易考题型如何练?我们都进行了“细备”。特别是对新入职的新教师,实行“一助一”的点对点备课,从而有效把握重难点,化解教学疑问。

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每周都会按时齐聚录播室举行教研活动。观摩优质课、听校内课、评课、集体诵读达到常态化。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提升教学工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本学期,我校充分利用每天第八节课时间,将各学科集体备课与教研时间进行了规划,做到天天有任务,周周有重点,月月有交流,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研讨的积极性。

3.重视质量监测,比对帮扶

从18学年度开始,我校就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措施,每个月实行一次同学科阶段测试,拉紧教学质量这根弦。学校统一时间,平行班级统一测试,并根据测试成绩对三率、问题等进行大数据的质量分析。平行班级是否均衡?学生各科发展是否均衡?比对上次成绩三率有无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进步的空间?成绩提升的关键点在哪里?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及时帮扶、调整,找差距,找原因,共促进,求提高。老师们有了方法,增强信心,全校形成了争先恐后、百舸争流的良好氛围。在上学期和本学期的质量分析中,我校各班级学科差异不大,均衡发展,这也是加强平日质量监控的效果。

(三)以研促教,踏踏实实推教师成长

我校一直重视教科研工作,采取一抓教师专业引领(“骨干引领”),二抓同伴互助(“一助一”结对),三抓教师行动反思(听评课与反思论文)的方式,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各学科的课题研究工作齐头并进。本学年我校参与的德育类课题《农村小学德育现状研究》、综合实践类课题《公民教育基本经验研究》、“十三五差异课题”《农村小学班本化研究》、《教师专业阅读研究》已顺利结题,科学类《益智教育研究》正准备资料进入结题阶段,申报的十四五课题《小学农村劳动教育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索》已顺利通过课题申请。

在我们小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在2018年2月公布的学科带头人培训人选中,我校就囊括了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综合实践五大学科。本学年,我校在上学年被评为市教育教学优秀单位的基础上,一名教师获得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一名教师获得名校长荣誉称号,一名教师获得市名师荣誉称号,一名教师获得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八项区级小课题顺利结题,一项成果获得区教育教学社科奖,一名教师执教省公开课,3名教师执教市优质课。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都见证了我们小学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砥砺前行的精神。 

二、今后打算:砥砺前行扬新帆

(一)加强学习,提升教师敬业精神

思想提高了,才能进步。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各类学习。继续在老师中开展以“(讲理论、比干劲),(讲大局、比贡献),(讲团结、比进步)”的“四星”活动。工作时间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争当“希望之星”;中层干部、行政后勤人员争当积极为一线服好务的“服务之星”;教师师德体现“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师德之星”;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在教改科研中取得成果的“教改之星”。以四星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为更好地投入教学奠定思想基础。

(二)抓实细节,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