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质量发展8篇

时间:2022-12-08 11:13: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质量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质量发展

篇1

1.创新标准行业引领

强力推进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认真总结和系统梳理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管控标准体系。

将企业标准实施情况作为检查、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单位每年确定实施《三维》和开展“除三害”活动,消除质量通病的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并通过观摩学习、季度检查等形式进行检查,确保标准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将消除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尤其是常见的“三害”控制作为质量控制底线,把地下室、屋面、外墙渗漏水及二次结构裂缝、回填土下沉、保温层脱落等作为专项治理重点。

2.策划先行追求细节

现场策划先行、样板引路、严控过程,才能实现工程质量有效管控。

坚持样板引路,将样板概念从传统的样板间扩展到样板件、样板工序、样板部位。

而将实物样板与BIM模型样板相结合的方式,又能全面、经济、高效地实施样板引路。

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艺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隐蔽工程是必检点,必须设置质量控制点;对质量不稳定,频繁出现不合格品的环节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对重要质量通病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对重要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对采用“四新”技术的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采用分级设置、分级管控的原则。

通过开展“现场标准化提升季(技术质量工艺做法三维图集应用)”活动,提升各公司产品质量和产品复制能力,降低“三害”等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达到“开一个亮一个”的目的。主线:再宣贯、强落实、重检查、细改进。

3.倡导工匠精神,创新工作室助力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动力,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主的创新孵化器,正在建筑领域兴起。

篇2

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顶层规划不断完善。第一时间印发《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明确27项重点任务,并制定三个细化方案,抓好落实落地落细。分9个专题开展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调研,进一步掌握全省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和优势、短板,夯实工作基础。对标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主线,按照问题导向、前瞻布局、系统构筑、引领未来的要求,科学编制全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岳麓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等四个专项工作方案,加快壮大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支撑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落实产业项目建设部署,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11个,预计年度投资约58亿元、研发投入约25亿元。今年1-6月完成投资40.26亿元、研发投入18.02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61.3%、67.2%。“专班专人专项方案”推进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示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经济培育。汇思光电首次实现量子点激光器国产商业化制备;楚微半导体完成15台设备国产化替代,功率芯片产品合格率突破97%;中车时代半导体完成1200伏、3300伏高功率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用碳化硅芯片样品研制。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重大民生、前沿科学“揭榜”项目8个。部署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129项,加快突破“卡脖子”难题,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机遇,启动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着手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完成注资,启动建设种质资源创新数据库。多次与中国工程院对接,完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制定年度重点建设任务清单,落实责任分工,加快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超算中心部署天河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纳入全省新基建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启动首批4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建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人才计划项目中推进经费“包干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落实破除“四唯”要求,对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和省赛一、二等奖的主创人员,直接纳入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落实自贸区建设任务,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提出创新创业服务、子女教育、医疗等11项政策。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计划管理改革,首次设立社会化出资项目,撬动社会资金3亿余元。加强与省建行、省农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扩大科技投融资规模。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单位启泰传感成功争取省建行2亿元贷款授信;今年以来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总数增至11家,居中部第2,铁建重工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迈上新征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省科技战线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肩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各项部署,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一是突出目标导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主业主责,体系化部署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紧紧围绕“3+3+2”产业集群发展,凝练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清单”“榜单”,实行“揭榜挂帅”,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协同攻关,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战略支撑。实施农业千亿产业链创新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支撑绿色湖南、健康湖南、平安湖南建设。二是立足优势特色,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岳麓实验室,优化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

篇3

纵横之喻,携手共进求卓越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常村煤矿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拓展现代化矿井高效发展新模式,从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行动者。

高标准筹划,创新推进瓦斯治理攻坚工程。紧紧围绕“区域治理、超前治理、预抽达标”的方向开展瓦斯治理现场新实践,集思广益、借用外脑、会诊把脉,制定实施了《常村煤矿瓦斯治理规划及实施方案》,着力走出一条“岩巷先行、一巷多用,瓦斯治理、Y型通风”的瓦斯治理新路径,为潞安单一厚煤层瓦斯治理探索拓路。

高效能发展,提档集约高效“加速度”。制定实施《常村煤矿高效发展规划》,对常村煤矿中长期发展的产量规模、采场布置、采掘规划、技术路线等做出清晰定位,并进行合理规划,力求最大限度延长矿井黄金发展期,实现平稳衔接。

高要求运行,技术突破提高发展含金量。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矿井建设,按照《常村煤矿智慧矿山建设方案》,加强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高效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高速路”,助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集团新一轮智能矿井建设的浪潮中展现常村作为、常村形象、常村地位。

高速度运行,减人提效建设精干高效矿井。实施“高效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优化生产与劳动组织,深入推进“一优三减”减头、减面、减人员,对接新时展方向。

高水平改革,推行工资差异化管理。常村煤矿调适完善全矿工资差异化分配方案,形成贡献值和薪酬收益值成正比的工资分配体系,让每个常村人都能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构建现代企业市场化劳动用工新模式。作为集团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常村煤矿坚持市场化准入、合同制管理、社会化退出,积极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常村煤矿厚植着开放发展兼收并蓄的底色,凝聚着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荣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常村人用拼搏进取、勇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心,书写着感动和辉煌,为矿井稳居集团大矿、好矿、强矿第一方阵之列夯实了根基。

平安之诺,健康安全贯运营

常村煤矿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把保障生命安全健康作为员工的最大福利,有力保障了矿井平稳发展,推动了矿井向本质安全型行业目标迈进。

理念,安全发展的“奠基石”。常村煤矿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严守安全底线、严格依法运营、保障员工权益、生命安全至上已成为全矿上下的共识。引领全员自觉践行“隐患就是事故、防治胜于救灾、健康价值至上”的安全理念,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敬畏生命、敬畏安全、敬畏职责的责任意识,全力保障安全生产。

落实,安全发展的“顶梁柱”。 常村煤矿在抓安全方面是一视同仁的,更是实打实的。为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该矿努力做到技术管理及各项关键措施、特殊措施的落实到位,坚决落实各项安全规程、设计规范和作业规程,严格执行红线管理等特别举措;努力做到重大事故预防及重大隐患整改到位,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严加督促排查整改,对严重违章的人从严从重处理,以抓制度和责任落实,规范干部员工行为,根除习惯性违章;努力做到安全大环境建设到位,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各种安全装备、安全设施先进可靠,运行有效,同时坚持井下和井上安全同样抓,有效整合地面质量标准化建设、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实行统一调度、协调指挥、重点督办和逐级落实。

共管,安全发展的“助推器”。安全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主题,时刻牵动着矿党政领导的心。该矿党政工团全面发动,一起发力,构成对安全隐患全方位围攻的强大态势,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该矿党政积极创新安全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常村特色高层次的安全文化。队组层面“安全否定一切”的平安文化,班组层面互保联保的团队文化,岗位层面“规章至尊”的行为文化,社区层面“创建平安社区”的和谐文化,家庭层面“全家安康”的幸福文化,这五个“安全文化”构成了一个全方位覆盖的、内涵立体丰富的安全文化构架。

绿色之愿,环保节能护生态

在常村,以“在绿色发展上当标杆、做起手”的目标为引领,绿色矿山建设正驶入“快车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落地实践;生态文明红利在这里持续释放;转变发展方式之路在这里越走越宽。

绿色矿山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需要行有方向、干有遵循。2019年,该矿编制实施《常村煤矿绿色发展实施纲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重点项目专项投资,整合资源统一实施,彰显出绿色发展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绿色矿山建设融入建设新时代标杆引领型矿井的奋斗目标,“一张蓝图”绘出了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生活,绘出了振兴发展的美好明天。

矿井全流程绿色开采——以外排水处理合作项目、矸石再利用合作项目、生活垃圾处理合作项目、从暖备用热源项目、瓦斯利用等绿色项目为支撑,坚持从设计源头保护资源,在掘进回采过程不浪费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最大、伴生资源零排放,力争实现矿井全流程绿色开采。

狠抓“三废”治理——进行大气量瓦斯综合利用热源撬改造,投运常村风井泵站瓦斯利用项目;进行矿井水提标改造,实现了矿井水、生活水闭路输送绿色排放;立足现有煤基固废环保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加快高效益的新型无机微纳米注浆加固材料生产、销售,在废物利用的基础上提升了经济效益。

推进新型墙材厂扭亏增效工程——通过生产线外委承包,降低了企业投入;增设修旧利废业务扩大了收益。积极研发180项目气化炉熔渣制备井下巷道用绿色混凝土,年可利用180飞灰2000吨,具有较大的环保效益。

“咬定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如何让绿色常驻?矿山“播绿”,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把“绿”,根植于每个人的心田。让精神“淬”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常村品质为常村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着价值引领,输送着力量源泉。让制度“护”绿。油田将低碳、清洁、节约、循环的要求形成制度,融入矿井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让民声“赞”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常村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地方政府一道,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员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企业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方方面面。

齐心之力,以人为本促和谐

“职工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地保证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2018年10月,常村煤矿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后,矿长芦志刚郑重承诺:“‘常村利益至上,职工利益至上’将是我遵循的原则和底线。”道行致远、不忘初心。一年来,芦志刚带领的矿党政领导班子情牵百姓、心系民生,夙兴夜寐筹谋方略,跋履山川舟车奔忙。察细微处、关枝叶情,一系列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改革事项稳步推进。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尊重员工价值,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将人力资源作为矿山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创新源泉 , 促进员工个人价值实现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机融合。制定实施《常村煤矿“123”全员素养提升行动方案》,每季度由各系统为员工精选学习一本书;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大讲堂,一次科队长论坛;每季度开展一次对标,做好一次培训,做好一项考评,构建了系统化学习的制度保障。此外,还高标准投运安全培训中心,为职工提素养提供了硬件保障。

以人为本,情系员工。深入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大量员工关怀活动,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持续建立健全走访帮扶制度,完善单亲困难女职工、孤、残、患重病儿童家庭档案,坚持节日走访慰问活动、继续开展“金秋助学”“访贫问苦”等排忧解难工程,用暖心体现矿井担当。推进社区门球场维修改造,积极开展老年职工运动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办实事、办好事,职工家属幸福感节节攀升。实施厕所革命,提升矿区文明新形象;新建“孝亲堂”,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创建集团首家后勤服务管理监督公众平台,使全矿涉及民生服务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合理解决;打造集团首家便民智能生态第一平台,给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全面规范矿长、书记热线电话管理,热线处置满意率达99%……

一座矿山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尽管经济下行寒意阵阵,但民生改善却从未停滞,职工家属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份民生答卷,浸透着矿党政浓浓的民生情怀,更镌刻着他们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

奉献之光 大爱无疆送温情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常村煤矿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精准扶贫,深化地企共建,带动地方发展。积极开展公益志愿者活动,将温情送往千家万户。

助力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落一人。”2018年5月,常村煤矿按照省委扶贫办和集团党委的工作部署要求,派驻扶贫工作队进驻烈堡乡小井沟村和大严备乡马坊村进行精准扶贫。自8月份以来,该矿党委及党员干部一共40余人分两批到达两个村子,进行了结对帮扶贫困户,共计121户。围绕“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该矿党员干部先后多次奔赴两个扶贫点进行一对一帮扶。他们挨家挨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吃水、交通、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的信息,重点落实了“一户一台账、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等情况,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 常村煤矿党员干部还通过入户调研走访,结合村情实际,归纳整合贫困户的民情民意,梳理出结对帮扶的工作方向。他们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同时,组织村子里的剩余劳动力与帮扶单位进行对接联系,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增加贫困户收入。10月,该矿购买神池县土豆5万斤,向对口帮扶村的“潞安爱心屋”统一捐赠生产用品合计价值2万余元,同时为扶贫队、贫困户、孤寡老人送去了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价值1万5千余元。常村煤矿通过物资扶贫、政治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等形式,由简单的“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致力带动百姓物质脱贫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提振。

聚善社会公益——常村煤矿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调并进”的原则,积极实施与区域经济接轨、地企共赢合作战略,带动公司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志愿者活动,传递社会温情。实施暖心、顺心、连心“三心工程”,成立暖心帮扶团队,丰富内容,扩展范围,开展多样公益活动。

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库服务的特点

(一)资料化

图书库系统包括图书库员、馆藏资料、信息技术、环境和使用者,然而大数据新信息环境的形成,逐渐模糊了图书库界与其他信息化的服务业之间的显示的画面。

调查发现,84%的使用者使用检索引擎Google开始信息检索,1%的人开始在图书库页面上检索信息,所以图书库应为这1%的使用者提供数字图书库资料。与此同时,1%的使用者中有70%以上首先选择使用数字珍藏;数字珍藏具有科学、经济和可查访性的特征,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选择何种模式来存储数据、怎样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供阅读使用者参观、以及选择怎样的方法来确保信息收集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化

数字图书库的建设需要为使用者提供便利,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网格和数字图书库网格将整个网络集成到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中,来实现使用者对多个数字图书库的无缝获取。总之,网格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共享,实现了硬件资料、软件资料和各种信息知识资料的全面连接。

二、图书库数据发掘简介

即使手握足够数据,图书库也要面对数据管理的挑战。首先,数据的存储、数据模型、数据分析格式、搜集数据的系统的基础架构都要重头建起,必须能用而且不能出错。之后还要进行数据清洗,然而并不是所有数据都是直接可用的,它们大多杂乱无章、难以理解、无法获取、甚至有所缺失。

人工智能领域最聪明的一群人都想造出能真正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产品和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比如预测世界经济走势的系统,比如超级医疗诊断系统等。但格式良好、适合分析的数据不会从天而降。目前,他们把80%的时间花在了整理历史数据上,个性化推荐是数据发掘中的常见技术之一。

个性化推荐大致可以分为数据准备、规律寻找、结果表述三个基本流程。它利用了来自统计并解读解析、人工智能、对模式进行辨识区别、神经网络、模糊数学、遗传程序步骤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思想,并借助于搜集数据的系统所提供的有效存储、索引和查询处理支持,以及高性能并行计算、分布式数据处理、可视化等技术而得以实现。

三、Web日记发掘应用

(一)关联规则在Web日记发掘中的运用

关联规则在Web日记发掘中用于发现使用者同时查访哪些页面,基本上用于查询大型项目集。我们可以分析格式化的信息,并使用关联规则的支持和可信度的定义直接通过Apriori程序步骤或其他相关程序步骤获得经常查访的序列。

Apriori程序步骤是关联规则发掘程序步骤的核心。它可以使用分段搜集数据的系统数据的方法来执行发掘,以便使用者只需扫描搜集数据的系统两次。但分割方法的前提是,整体搜集数据的系统的任何支持级别应该至少有一组本地搜集数据的系统的支持度集合。发掘网络日记数据是对网络日记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并根据一定的因素将其分成几个小的数据段。在扫描多个数据段后,Apriori程序步骤用于获取每个段的支持,然后每个分段的发掘结果被合并和扫描一次,并且最终的关联规则集被过滤掉。

(二)序列模式分析序列模式用于查询数据项中的时序关系

在Web日记发掘中,顺序对模式进行辨识区别是指查询在使用者会话中具有时间关系的页面请求。在Web服务器日记中,使用者查访会记录一段时间。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它会成为间歇性时间序列。这些顺序模式可以预测使用者可能请求的页面,从而可以在页面上为特定使用者组放置不同的信息提示,提高信息相关的资料的利用率和使用者信息检索查询速度,优化网站结构。

(三)Web日记发掘的一般流程

Web日记发掘的一般流程包括三个阶段:数据预处理,发掘阶段和模式分析。数据预处理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重组为适合数据发掘的数据结构是Web日记发掘的基础,也是整个发掘流程中最繁琐和耗时的工作。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理,使用者辨识区别,会话辨识区别,路径补充和格式转换等几个步骤。这是成功Web日记发掘的关键。

在整个Web日记发掘流程中,数据预处理和日记发掘程序步骤是最关键的技术。数据预处理作为发掘程序步骤的输入,直接影响到对数发掘的质量,发掘程序步骤的选择和改进是保证发掘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个性化推荐及过滤应用

目前,特性化信息化的服务系统要求使用者逐步手动选择所需的信息类别,然后将这些选择提交给系统以显示相应的信息。这种服务方法的低效性也会增加系统的负担。一旦大家选择同时提交请求,信息化的服务系统将面临崩溃的危险。智能过滤技术智能获取并分析使用者特定的需要信息,然后在页面上显示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相关的资料。有些使用者只是去图书库找资料来解决一些实际方面,他们不清楚他们想要的信息。面对这种情况,智能过滤系统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行为分析使用者的实际特定的需要,然后根据这些特定的需要主动推送满足使用者特定的需要的使用者信息相关的资料。

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heuk2858”为你整理了这篇推动纪检监察工作 推进高质量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阶段新要求,要注重做好“总结规范”工作,在不断总结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持之以恒促进工作规范。总结规范,体现的是螺旋式上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唯有做好总结,才能明晰规范什么、如何进行规范,才能在总结规范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持战略定力。总结规范的过程是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始终筑牢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看待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从党的性质宗旨、人心向背、执政之基等重大问题上体会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责任,自觉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落实落细。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反腐败斗争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实现,必须保持思想上的冷静清醒、行动上的坚韧执着,总结“严”的有效举措、规范“严”的方式手段、提升“严”的综合效果,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任何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违背规律的,要力戒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总结规范好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日常监督、审查调查、以案促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持续抓、抓持续,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总结规范是持续的过程,必须边工作、边总结、边规范,不断交换、比较、反复,不断深化发展,要着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思维定式、克服路径依赖,形成通过总结规范来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探索规律、整体提升的良性循环。

突出质量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理念、目标指向、衡量标准。总结规范是实现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通过总结规范把质量要求传导下去,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高质量,才能保证纪检监察工作全面高质量、全程高质量,要着力提高谋划工作的站位、研究具体措施的精准、推进工作落实的质效,从做没做、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通过总结规范把工作标准完善起来,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在总结复制提高案件质量等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追责问责、巡视巡察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行有准则、做有规范、评有依据。通过总结规范把严实作风凸显出来,政治机关属性决定了纪检监察工作无小事,要注重抓细抓小抓具体,严格严谨、精益求精,一件一件事情去做、一个一个案子去查、一点一点去抓,多积尺寸之功,不断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强化制度意识。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推进总结规范,制度既是实现形式,也是支撑保障。强化制度跟进,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及时把实践探索中明确的原则、要求,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固化为制度、转化为规则,以制度巩固改革创新,使制度建设与改革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自觉尊崇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依规依纪依法行权用权,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见效;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立新规矩不忘老规矩,不随意另起炉灶,保持工作稳定性、连续性。强化辩证把握,制度建设关键在要义明确、拿捏适度、简便易行,是规则标准和分寸火候的有机统一,扎紧制度笼子不是标准越高、要求越严越好,而是恰如其分、宽严相济,不单纯追求多、更注重讲求精;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现纪检监察工作政治属性、人民立场、从严标准,只要有利于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就坚持、就巩固。

篇6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雨花台区相关科技园区、街道及企业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我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提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时间

2019年5月28日(周二)下午2:30

三、调研地点

区委党校五楼会议室

四、参加人员

1、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投资促进局、谷战略发展局、软件谷科才局、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雨花、赛虹桥、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

2、相关科技型企业代表:请区发改局、谷科技人才局、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分别邀请1-2家企业代表;

3、区委党校相关人员。

五、调研议程

1、请相关企业代表结合调研提纲发言;

2、请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投资促进局、谷战略发展局、软件谷科才局、高新产业协调服务局、雨花、赛虹桥、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结合调研提纲发言;

3、区委党校领导发言。

区委党校     

2019年5月28日

“双创背景下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调研座谈会调研提纲

(仅供参考)

(一)当前国内及南京市部分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案例?

1、兄弟城市(县区)科技园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2、软件谷、高新区及相关街道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做法。(请提供相关发图表和数据)

3、您认为营造双创氛围为对促进我区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二)我区各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您认为我区各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困难或制约瓶颈?(用数据和事例说明)

5、您认为存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新时期我区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目标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6、您认为新时期我区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目标和任务,分别是什么?(请重点说明)

7、您认为政府、企业在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请分别说明)

(四)新时期我区营造双创氛围、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8、您认为政府部门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整合资源,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手段,在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请分类说明)

篇7

城市更新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城市更新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以及全市城市更新五年专项行动,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项施策的思路,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一、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增加有效投资。紧紧围绕“三城、三地、三中心”的总体构想,聚焦“一枢纽、一中心、四高地”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照明设施维护、城市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共谋划城镇化建设项目102个,总投资约273.3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约61.59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约25.2亿元。

二、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增强城市活力。一是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部署,开展连片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让旧城焕发新活力,着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2020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个(片区),共涉及30个小区87栋住宅楼3324户,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12亿元。今年已开工建设的17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73个小区189栋住宅楼7180户,改造面积58万平方米,总投资3.4亿元。二是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区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快速开展。目前,共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有15个。其中马跑泉主镇区片区、道北片区、东柯片区、机务新村片区等5个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什字坪东(紫微雅苑)棚改项目已启动征迁工作,其它9个项目正在办理规划、用地等前期手续。三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市貌。公园绿地建设、背街小巷整治、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城市立面整治、城乡边界提升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已完成城市道路人行道改造提升约1.2万平方米,维修城区路灯1500余盏、配电设备柜箱57台,更换水篦子82套、清理1225套,更换井盖80套,路面修补4000平方米。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理念,建设的**公园、**公园和**路、**山大道、东柯大道等精品路段,成为城市“绿肺”。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营造花景和花木小品等,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微绿地、小游园,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07%、36.88%和8.62平方米。

三、强化人力资金保障,形成工作合力。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强化人员队伍保障,组建工作专班,加大征迁力度,加强供地效率。今年计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9个,涉及征收住户及企事业单位5592户,占地面积约4628.9亩,征收房屋面积约234.65万㎡。截止目前,已完成征迁项目5个,征收住户及企事业单位175户,占地面积约212.2亩,拆除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1.15万㎡。正在实施5个,征收住户847户,占地面积约416.7亩,拆除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8.1万㎡。二是扩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为加快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建设资金和政策性、商业性银行贷款及国家各类债券资金,多方采取融资等市场化方式,多渠道解决筹资难、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引大、引强,引进省国有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棚改项目建设;采取PPP、EPC等模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方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有效保证了麦积区城市更新建设顺利推进。

篇8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地;金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自2007年设立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至今我国已建立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1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虽然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进行研究,总结文化生态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发展实践

金坛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属水网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圩乡村落人口占全境总幅员的80%以上。当地村民通过筑圩成村、以村兴圩的千年农耕实践,形成金坛古老而特有的圩村文化。以圩文化为特色,金坛于2015年9月通过江苏省文化厅批复成立江苏省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过近6年的发展,实验区已通过遗存保护等方式,使金坛刻纸等国家级代表作名录项目得到提升性有效保护、朱庄马灯等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和完整恢复。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与传承

金坛区共普查项目140多个,经过发掘和申报,目前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结合区域文化生态分布情况,划定天荒湖流域、长荡湖流域、丹金溧漕河流域三个非遗密集区为保护实验基地。在天荒湖流域,以直溪巨龙、董永传说为主,通过民俗表演、遗存保护等方式,让龙文化、孝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在长荡湖流域,以柚山放灯节、诸葛八阵图村、金坛面塑为主,通过民俗节日展演、艺术节非遗展示等方式,让渔文化、水文化、儒家文化得到更好展现。丹金溧漕河流域在以金坛刻纸、金坛抬阁为主的基础上,恢复了朱庄马灯,通过非遗展演、文化展览等方式,让其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实验区自设立以来,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对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加以保护。以金坛刻纸为例,实验区以构建各级传承人的传承机制为重点,采取学校传授、师徒传授等传承方式,形成群体适度、结构科学、梯次合理的金坛刻纸传承体系,并建立传承、保护、生产、管理金坛刻纸的志愿者队伍。同时,陆续建成儒林镇长荡湖水城非遗博物馆、东方盐湖城刻纸展示馆等非遗馆,建立以段玉裁实验小学刻纸培训基地等实体基地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在保护、保存、传承、展示和宣传非遗等方面的作用。实验区还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金坛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节庆和文化主题活动,推出金坛非遗重点特色项目集中展演,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也引起了省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让实验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得到较好的宣传。

(二)机制和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金坛区政府及主要负责部门编制了《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出台了《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责任单位暂行管理办法》等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文件,各项政策紧密配合,执行状况良好,有力保障了实验区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规划实验区建设周期,各阶段目标内容具体、系统可行,不同阶段重点突出。加快完善实验区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成立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门工作机构。设立非遗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促进非遗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面,实验区遵循“尊老扶幼”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年事已高传承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老一代传承人通过带徒弟、辅导培训等方式培育新一代传承人。出台并实施《金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激励条例》,做好各级非遗代表性继承人的认定和命名工作,从场地、资金等方面资助传习教学、交流分享等活动;采取生活补贴、助学奖学、表彰奖励等措施,保证“老人”权益,促进“新人”成长。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维护文化遗产原创者、传承者的合法权益。

(三)自然环境、人文遗存的整体性保护和有序开发

深入分析实验区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的整体特征,始终厚植整体性保护的工作思路。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的文物古迹、自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开展有利于圩村文化遗产存续的区域整体性生态建设、生态培育、植被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实验区将非遗项目与三星村人类遗址、华罗庚纪念馆等重点景区和特色景区相结合,以旅游景区为文化生态物质空间载体,以旅游活动为传播介质,扩大圩村文化遗产的受众群体,提高其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护和展示金坛人文历史文化。实验区选择金坛刻纸等能在生产中创造经济效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产品的生产经营相结合,进行生产性保护利用,开展保护性生产经营。发展创意产业,整合金坛民间文学资源,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打造演艺作品和艺术品创作中心。

二、“三维协同”的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高质量发展实践经验江苏省金坛圩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整体环境的营造、主体责任的划分和发展思路的规划三个维度,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助于其更好地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一)环境维度:持续深入营造整体环境

突出区域文化特色。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综合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等其他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情况,针对文化生态资源的区域特色,突出非遗重点项目,促进“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创建非遗传承环境。实验区对各级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的保护、保存。如:重点保护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能集中反映当地原生态圩村文化的项目;扶持性保护已采取措施抢救、状态较为稳定的项目;抢救性保护仅存续于个别家庭、个人或面临濒危状态的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不同的传习方式,建立不同的传习、传承情景和系统,形成传习体系,规范传习路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营造节日民俗环境氛围。利用技术手段记录或进行情景复原,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传统节庆相结合,以端午、春节等传统节庆为节点,开展各类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以国庆等重大节庆为契机,组织各类文化展示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推进实验区文化形态互动,丰富民俗节日表现载体,让民众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来满足内心需求,激发民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文化活力,增进民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

(二)角色维度:扎实落实主体责任划分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政府及主要负责部门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播传承等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将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对实验区进行合理规划,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和办法,健全实验区组织管理制度,为实验区提供资金等必要支持,保障非遗保护工作有效展开。突出传承人关键角色。为确保非遗项目有效传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应以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保护对象,提升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出台相关保护激励措施,做好各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对于相关技艺传承、教育教学等活动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合理有效的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非遗传承人给予奖励,增强传承人的责任感,实现非遗传承的良性循环。

(三)条件维度:积极完善发展思路规划

加强文化生态环境修复。正确处理城乡一体化拆建与保存古村落的关系,让当地的文化遗迹、遗存、遗址及古风貌得到可持续保护与传承。注重重点区域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和破坏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类项、文化遗产与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加快创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环境和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提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接待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水平,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旅发展中的作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及双向驱动,让游客在感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带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以旅游的市场化运作反哺文化事业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挖掘非遗产业附加值。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挖掘其附加值,发挥其品牌效应,促进文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脉络的有机延续,让部分劳动力凭借传统手工技艺获得生计,改善生活,形成良好的自身造血功能。

三、结语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特色,在环境维度上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创建非遗传承环境、营造节日民俗氛围,在角色维度上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突出传承人关键角色,在条件维度上加强文化生态环境修复、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挖掘非遗产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郭小刚.布迪厄场域理论在传统音乐非遗传承研究中的运用———以广东省非遗“五华竹马舞”为例[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3):51-60.

[2]马盛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J].中华手工,2020(6):109-111.

[3]徐望.文化资本理论探源与国内外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0-1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