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护理学本科毕业总结8篇

时间:2022-02-07 01:53: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学本科毕业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理学本科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使用;误区;思考;对策

【中国分类号】 R5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39-01

如何合理使用护理本科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每个医院需要思索的问题。但是根据近些年护理本科毕业生在医院的工作情况,我们发现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认识和使用上,医院普遍存有一些误区,现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医院对护理本科生的使用误区

目前,医院在对护理本科生的使用中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护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22岁,服务期短,有效工作时间明显不如中专毕业生。

2.护理本科毕业生工资高,大中专毕业生工资低。医院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同程度地使用大中专毕业的聘任制护士或高学历低待遇使用护理人员[1]。

3.护理管理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本科生个性较强,难于管理,不便于调谴,不如护理中专生踏实肯干,服从管理。

4.普遍认为,护理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临床操作能力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强,工作主动性差。

二、医院对护理本科生使用误区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艰辛"与无奈,对护本生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我们应换个角度思考。

1.年龄大,并不一定服务期短:首先,服务期长短并不取决于年龄大小;其次,三至四岁的年龄差异不会对服务期造成巨大影响;再次,护理本科毕业生与专科生相比,在护理理论基础、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语言文字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竞争优势,在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显著优于专科生[2]。只要管理者培养使用得当,他们的服务期可能更长。

2.使用成本,不能仅从工资角度衡量:高学历护士是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更重视能促进其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对知识、对个体及事业的成长有持续不断的追求[3]。本科生虽然工资相对高,但从某种角度讲,高投入才能带来高收入,医院的发展需要不断购进新设备、开展新业务、提高管理水平等,而在这些方面体现了高学历工作人员的"物有所值"。

3.个性较强,不能等同于服从管理意识差:医院护理管理层中,如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等,起始学历大多数以大中专为主,这些管理者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使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排斥。国外有研究表明,工作满一年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其对医院文化环境的不适应,影响了他们不断学习、巩固技能和实践的应用,而不可预测的急剧的环境变化让他们感到缺乏支持[4]。本科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技术性差,无发展前途,干护理工作有屈才感。值得强调的是,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必须有自己的学科理论家与实践家,必须有一批具有独立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有明晰学科自主意识的建设者。本科护士与大中专护士相比,心理上比较成熟,独立性强,不能简单地要求他们绝对服从,而是要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不同的见解,为他们营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4.临床操作能力,并非仅局限于程序化护理操作:这一误区存在的原因与护理专科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相对护理本科生较短,进入医院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岗位较早,工作年限长有关。目前,护理操作多以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为主,护理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通过快速强化临床操作技能,提高熟练程度,从而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在此过程中,护理本科生凭借其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能够不断归纳总结经验,完善护理操作规程,实现护理技术更新。Matthew D. McHugh和Eileen T. Lake(2010)认为,医院员工的构成,尤其是拥有本科学历的护士数量与临床专业技能水准密切相关[5]。

三、护理本科生的使用对策

1.扬长避短,有计划培养:为了更好地挖掘护理本科毕业生的潜能,在初到医院的一段时期里,还需要有计划地培养,进行更多地护理教育和训练。与传统的教室相比,临床实践发生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更能锻炼护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6]。在临床工作的前几年中,应在各大科室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使其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在科室内,应充分发挥护理本科毕业生医学知识基础厚、外语水平高、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等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有利于管理者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如优点、特长、个性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做到知人善任,能职相称,扬长避短。

2.关心体贴,激励帮助:护理本科毕业生有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系统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知识,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过硬的外语水平和使用现代化计算机的本领,他们厚积薄发。这些新生力量走进医院,无疑会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会给医院护理人群带来新鲜血液。走入新的单位,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工作量,护理本科毕业生们大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在这一环境中,他们必须友善、亲切、乐于学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比教室的学习更能提高人文关怀精神[7]。护理管理部门应安排一些素质高的同志带领他们熟悉情况,因势利导。护理本科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护理前辈们不断地帮助、教育,随着他们专业思想和价值理念的日趋成熟,必将引领护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晶.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状况[J].护理学杂志,2006,21(19):52-53.

[2] 黄谨耘,刘宏华,史瑞芬.护理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30-32.

[3] 张齐放,袁晓辉,姜瑛. 运用激励理论防止高学历护理人员流失[J].护理学杂志,2005,20(13):53.

[4] De Bellis A,Long son D,Gvlover P,et al.The enculturation of our nursing graduate. Contemporary Nurse,2001,11(1) :84-94.

篇2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就业意向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往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使许多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变得十分迷茫和困惑,本文着重探讨赣州市护理本科生就业观、价值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发现和总结护理本科生就业观念方面的潜在问题,为制定更为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策,纠正其不良就业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相应准备,指导护理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校的护理本科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重点选取2009级16名本科毕业生(实习护生),并作出比较详细的个案访谈记录,最后将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从护理本科生的基本资料、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影响本科护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就业前景、就业指导5个部分。选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本科生100人进行调查,其中2011级21人,2010级63人,2009级毕业班学生16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填写。

3. 统计分析

所有问卷均建立EXCELL数据库,采用IBM SPSS V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表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n=100)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表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n=100)

3. 就业信息的来源(表3)

就业信息的来源(n=100)

4.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表4)

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n=100)

三、讨论

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方面,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护理本科生中仅有极少数愿意去一般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与个人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有些护理本科生认为一般社区机构护理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到社区就业的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重[1],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与工作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考研深造、考公务员等均占一定的构成比,只有极少数护理本科生是根据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来决定就业意向。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

调查显示,57%的护理本科生视将来工作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主导因素,比较注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成为吸引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有25%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了工作的稳定性为主导因素,为了稳定的工作适当放宽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可能与传统的“铁饭碗”、“终身制”思想有较大的相关性。

3.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上,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了53%,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新兴的网络媒体占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20%,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构成比只占8%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的学长、校友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15%,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4.护理本科生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均认为,近年来的就业前景没有以前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其中存在现实原因,就是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比较晚,就整个专业来说护理本科生比较少,经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本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疑会使这一就业优势逐渐消失。

5.就业指导及相关建议

5.1 学生方面

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个性化地择业,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就业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而顺利地开启人生新的职业生涯。

5.2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导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让护理本科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积极提供就业知识,提出择业建议,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由于绝大部分的护理本科生的就业信息来源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及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座谈及招聘会,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让护理本科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得到全程的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赢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春玉,金胜姬 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篇3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2,3]。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4,5,6],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篇4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考试 毕业考核 护理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57-02

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会公布了“高等护理专业教育标准”,该标准中规定了护理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临床能力。这一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案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尤其是在临床能力部分。临床能力是护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其包括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护理程序 (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 的能力、技能能力(动手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健康教育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护患交流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然而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后,如何考核我们培养的护理本科生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以及我们的教学改革效果如何就成了我们现在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OSCE是1975 年英国的R.Harden 等提出的,作为临床能力客观评价的方法它以独特的优势,相继在许多国家的多个学科中运用。其在评价护生的临床理论与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OSCE 也被称为临床多站考试,由多个“站”所组成,涵盖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评估(病史、症状的问诊、护理体格检查)、健康教育及技能操作等内容。今年我院首次在护理本科毕业生中实行OSCE。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考试的标准化病人(SP) 培训及学生的考核,想谈一下OSCE 的一点体会。

1OSCE 的考前准备工作

1.1编写病例

组织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课程负责教师,共同编写病例。内、外科护理学各编写18个,妇、儿科护理学各编写7个,共50个病例。病例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生活习惯、心理社会资料等,为避免SP在给学生评分中的主观的差异,每个病例后附问答题、答案以及评分标准。病例编写完后对其难易程度是否适应用于考核生产实习返校大四的学生请专家进行讨论,并根据其意见进行调整,使每个病例信息量适当,难度适中。

1.2培训SP

1.2.1 SP的招募

SP选择的标准应是从事非医学专业的健康人或患者,但按其标准进行招募则在SP挑选的范围、数量、质量及费用等方面受到限制,这也是各医学院校在招募SP时存在的现象。为此我们根据学院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年级新生(还未学过系统的医学知识)作为招募对象。采用自主报名,从中选择角色扮演能力强,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记忆力、注意力好的学生为SP。

1.2.2 SP的培训和考核

SP 由课程负责教师以完整示范脚本培训SP,SP考核由培训老师模拟考生进行考试,考核SP对考生所提问题的反应和应对各种可能问题时是否能有效应答以及SP表演真实性和一致性要达到统一的标准。

1.3 师生互动,做好考前宣传工作

考试前一周将毕业技能考核方法通知学生,讲述客观化结构考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考核标准、考试流程和注意事项告知学生。

1.4 制定明确的考试计划和考试流程

OSCE是多站式考试,一个学生要进行5个站点的考核,并且每个站点考核的时间不同,为此安排专人负责每个考站的人数安排、时间、顺序等调配工作。并在考试前,先制定明确的考试计划和考试流程。

2 OSCE考试流程

站点的设置分为2 个环节5 个站点,每一站主考教师或SP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签,然后按照签上相应的编号提取病例或操作项目,最后进入考试环节。2 个环节5 个站点包括:1.SP 考站环节。包括2 个站点,第1 站考生对SP 的基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及其对所患疾病知识了解状况、心理社会资料进行系统的评估,时间为10分钟。第2 站考生根据第一站评估时SP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时间5 分钟,宣教时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医学俗语,与SP 之间要互动,然后由SP根据护生表现进行评分。2.教师考站环节。包括3 个站点,由教师担任主考。第3 站考生从50个病例中随机抽取1个病例,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其每个护理问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病例分析,时间10分钟。第4 站考生随机从病例中抽取1张辅助检查报告进行识别,要求护生能指出其中的异常指标,并说明其对提出护理问题有何指导意义,时间10分钟。第5 站技能考核,护生抽签完成1项临床技能操作。

3 讨论

3.1优点

(1)比传统的考核方法,OSCE 有较高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可重复性及公平性。

(2)综合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由临床护理教师主考、电子体格检查模型充当SP和一年级新生(还未学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既当主考又当SP,较为真实地模拟了临床病人和临床情景,使学生在一个轻松、安全和仿真的情境下接受综合能力评价。通过调查问卷表明由临床护理教师主考、电子体格检查模型充当SP和一年级新生(还未学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既当主考又当SP得到学生认可,为SP的采用和考核的评价开辟了新的途径。

(3)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的医生资格证实践考核中大部分考点是应用模拟人来进行视、触、叩的考试,其缺乏OSCE的真实性、灵活性以及和临床的零距离接触性,因此把OSCE推广到医生资格证实践考核环节是切实可行的。同样OSCE 作为一种临床技能考核的方法,可以推广到护士资格证的考核中,使传统笔试无法测试的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考核。

3.2不足

从这次考核后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发现:42.6%的学生对OSCE不了解,仅7.4%学生对OSCE熟悉;53.7%的同学认为考试紧张。这反映了我们在考试之前宣传工作不到位,建议在临床护理学各科的实践课堂上进行相应的知识宣教,并把OSCE这一方法运用到临床护理学各科的实践考核中。

(基金项目:井冈山大学2008 年度校级研究项目XJJG-08-12;江西省教育厅项目JXJG-08-15-14)

参考文献:

[1]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S].护理研究,2000,14(4):183~184.

[2]罗先武,姜小鹰.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论证[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10~12.

[3]李静.实习阶段护生临床能力评价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089~1091.

[4]周燕红,王瑶芬,高卉.OSCE 在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中的应用体会[J]. 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8: 999-1000.

[5]Burch VC,Nash RC,Zabow T,et al.A structured assessment of newly qualified medica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7):723.

篇5

[关键词] 护生;临床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4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148-01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生实习的过程是护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毕业临床实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护生今后的工作情况。在带教中多注重从护生的评估、考评激发护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我科针对目前护理实习临床带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制订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并予以实践,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 带教老师水平有待提高

医院护士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有所加快,许多护士临床经验尚浅加上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带教能力也参差不齐[1]。近几年护理学科飞速发展,护理本科毕业生受到的是最新的护理理论的教育。现阶段从事临床的部分带教老师都是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师,知识体系陈旧,不了解护理发展的最新状况。使带教老师与护生沟通起来存在盲点。另外有些带教老师理论水平较差,只注重实际操作,不能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影响到护生实习的效果[2]。

1.2 专业思想不稳固

部分护生入学前对护理专业不了解,缺乏动力和兴趣。特别是到临床后看到临床护士每天琐碎繁杂的工作,加之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因此感到吃亏,心理失衡,故不安心工作。另外,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到临床一样倒班,使用不分层次,起到了消极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1.3 潜在的护患纠纷问题

部分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只注重护生的专科护理技术及理论知识的教授,对相应法律知识讲解甚少,使护生的法律意识也淡薄。护生不明确出现问题时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在工作中言谈随意,不注意细节,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2对策

2.1加强带教老师整体水平的培养

严格把握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必须具有护理本科学历,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热爱护理专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并且具有较高的带教能力。掌握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3]。应以一名带教老师带教一名学生为宜。定期举行带教老师培训,内容可为护理学最新发展近况等。

2.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对护生进行逐步教育

在临床教学中采用按照护理程序查房、组织病案分析、疑难病例讨论,实现健康教育等多形式,多启发式教学活动[4],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护生从被动地“要我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我要学习”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及临床思维能力。从被动的灌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2.3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规范护理行为,减少不安全隐患,提高护理人员证据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增强行业自律和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5]。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及护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如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质量管理年检查的各项规章制度,《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等。通过学习增强了带教老师及护生的法制观念,使护生更多地了解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并且带教老师定期组织护生参加相关案例的讨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法律问题,使其进一步明确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出现。

2.4 强化护生专业思想

在带教的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掌握情况后根据每位护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并注意思想工作的效果,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强化专业思想。

3讨论

带教老师是护生进入临床的第一任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及教学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带教中的一些不足加以分析改进,自己也会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从而使教师在临床带教中更得心应手,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一代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周立,席淑华.护理临床带教现状分析[J].护理杂志,2001,19(3):7475.

[2]陈松兰,陈慧.对护生职业态度教育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9):1705.

[3]胡秀敏.有效临床带教中教师的特征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49.

[4]李晓玲,王世平.多形式教学活动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75.

篇6

ICU是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标志之一,护理人员在ICU病房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ICU的护士需要系统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才能胜任ICU 工作[1]。目前,护理本科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ICU工作。现将ICU护理本科毕业生带教经验总结如下。

1 ICU病房的特点

1.1 ICU是以救治各类危急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诊疗体系。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且各种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

1.2 ICU病房工作量大,基础护理多,护理人员常身心疲乏。

1.3 ICU病房危重患者多,随时处于抢救状态,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有良好的专业敏感度。

2 护理本科生的特点

2.1 护理本科毕业生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扎实,接受能力强。

2.2 护理本科生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视护理实践操作,使得临床操作不够熟练、准确。

2.3 护理本科生往往自恃学历高,对基础操作及理论知识不够重视,易“眼高手低”。

3 ICU 对定向护理本科生的带教

3.1 带教老师的培训及管理

3.1.1 职业素质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将对受训护士产生深远影响[2] ,因此,入选培训的老师应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及崇高的责任心,对工作负责、对患者负责、更要对护理事业具有崇高敬业精神。

护理本科生在毕业后初到工作岗位往往会因为周围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强烈的落差感,特别是在ICU病房这种工作压力大,体力消耗大的科室。因此,带教老师要敏感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

3.1.2 理论教学培训 带教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带教质量。由于ICU 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因此,要求带教老师除掌握专业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选择一些威胁ICU 危重患者生命的临床危象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等,以临床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治疗和监护作为培训教学的主要理论讲授内容,使培训对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得以更新和拓展,为以后的临床带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3.1.3 实践技能培训 ICU 护理实践性较强,因此对带教老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包括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监测及急救技术的应用,并能熟练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带教老师在实际带教中可选用示教操作、小讲课、案例分析、模拟急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3.2 护生的培训及管理

3.2.1 职业素质的培养 刚走出校门的护生可塑性强,较易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可以让其跟随同为本科毕业的带教老师一起工作。通过语言的共通性达到“亦师亦友”的效果。通过带教老师的成长历程激发其热爱本专业的热情,消除其消极心理。

同时,带教老师要和护生多沟通,在带教上也需逐渐强化,逐渐提高要求。给学生一个思想缓冲时期、一个角色的转换时期、一个自我约束的时期。

3.2.2 培养高度的责任心 ICU护士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重症患者。要培养护生高度的责任心、慎独精神及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对于本科护生来说,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思想,容易在小操作上出差错。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纠正护生工作中的每一点不规范、不谨慎,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3.2.3 加强ICU技能训练 ICU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科室,其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预见性、责任性、技术性的特点,而且患者所用的监测仪、治疗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多种仪器,均需要ICU的护士观察、调试、使用;所以ICU护士必须具有娴熟的技能和对仪器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本科护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这一优势,带教老师可起到引导作用,可以给学生布置要学习的内容,让其自学,并在工作中加以回示,还可让护生自己准备 “小讲课”,回示、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护生的表达能力。

对于基础操作,要求带教教老师严格带教。可让学生自行操作,然后自己找出问题,再予以点评。并要求其能准确说出操作要点,培养其教学能力。

3.2.4 培养主动、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名优秀的ICU护士需要求自己建立T型的知识结构,将社会科学(法学、伦理学、历史、文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情报学、天文学)、心理学等横向知识结构与护理学知识等纵向知识结构有机结合[3]。这就需要ICU护士不断学习、钻研业务。不仅能从阅读、听讲中有效地获取知识,还能在工作实践中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领域,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和危重症监护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3.2.5 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ICU护士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其表现在与医护之间的沟通以及与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带教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榜样,不给护生带来负面影响。护生要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做到良好、有效的沟通。

ICU中对护理本科定向毕业生的临床带教关系到ICU的科室发展。带教老师,要重视其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做护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出高级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国荣.ICU方向护生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措施.中国实用医药,2009,2(6):253.

篇7

1.1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本科毕业生82人、2011级专科毕业生127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09人。

1.2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2)基层就业意愿情况;(3)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100.00%。数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分析与讨论

2.1毕业生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缺乏了解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虽然我校近年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但调查显示,有41.46%的本科生和40.16%的专科生对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不完全了解,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就业指导作为连接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的桥梁,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手段,完善其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关重要。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成果及医疗卫生工作良好前景,让毕业生真正了解就业形势。学校要鼓励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2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医院就业意愿不高,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有45.12%的本科生和44.09%的专科生愿意去基层医院就业,但仍有54.88%的本科生和55.91%的专科生不愿意去基层,可能与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基层医院认识不够、没有基层医院工作环境的体会、个人期望过高、没有认识到基层医院是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认识不清等因素有关。近几年,乌鲁木齐等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由于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厚、专业发展更广阔,吸引了大批护理专业毕业生。但如果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就业,会导致大型综合医院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陈晨等研究发现,护理人才集中涌向大型医院,导致中小型医院护理人才缺乏,不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我校课程设置没有较好反映农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较少到基层和农村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农村医疗状况了解不够,缺乏服务农村意识;(2)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建设,不断改善医疗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医生待遇;(3)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安排相关讲座介绍国家政策,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2.3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不同学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的原因,主要是不利于个人发展和家里不同意,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别占40.00%、37.78%和26.76%、25.35%;其次是福利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等因素,本科生和专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很重视今后的个人发展,说明他们认识到今后社会需要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大部分学生就业时考虑父母意见,说明他们自主性不强,内在社会环境认识、父母及家人的意见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这与梁辉、吴彩霞等的调查结果一致。为此,学校应对毕业生开展基层医院认知教育,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深入宣传《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帮助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引导和鼓励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使毕业生就业期望趋于理性,避免人才浪费。

3.总结

篇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完成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普及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我国诸多地方高校已经在学校管理,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南通大学转型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贴近区域企业需求,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护理学专业转型对接健康养老、大健康等生产业,拓宽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积极对接“三年行动纲要”,以立德树人、健康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确立了“爱与健康”发展主题,提出了“内涵发展、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大大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热情。

二、地方高校转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地方高校转型是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地方高校转型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方高校转型主要是由学术型教育转为应用型教育,这决定了学校转型后要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型专业教育上。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是转型的重点。在转型期间,许多地方高校的护理专业会扩招,但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大大超过社会需求。对此,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毕业后能否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顺利就业产生焦虑与担忧心理。另外,当前我国社会对应用型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应用型教育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学术型教育。在转型前,地方高校偏向学术型教育,但转型后偏向应用型教育,这不得不引发护理专业学生产生“社会企业更加看轻我们”“我们的社会地位变得更低”等想法,从而引发心理焦虑与担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焦虑与担忧的同时,看到身边同学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于是就随便找个单位落脚,或跟着大部队跑来跑去,没有主见,导致就业从众、盲目心理。第二,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社会大众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总体较好,这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此同时,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后护理专业学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地方高校转型后,会极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力度。就目前来讲,我国很多地方高校会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平台,并且在资金方面给他们提供帮助;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学校一般不会提供帮助。这种做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产生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傲、攀比心理。例如,一些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进入知名企业就业后就到处炫耀自己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而一旦知道那些与自己成绩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学生,其工资、福利待遇比自己好时,就产生妒忌、气愤、憎恨等不良心理。其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护理专业学生,高校对他们就业和管理的淡化、忽视,容易让他们在就业时更加茫然失措,看不到方向,极易出现自卑、胆怯等心理。

三、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复杂的就业心理问题,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应对。在客观分析本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结合政府对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教育的政策、社会公众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程度等,从多个角度探索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干预策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转型期间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1.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组织、实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地方高校应当从学生选择护理专业那一天起,就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一般情况下,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材料、心理健康测试问卷等。当然,地方高校还应当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学生心理档案中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交流平台110如学生对护理专业择业与就业的认知程度等。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心理档案可以为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展开就业心理辅导、咨询与指导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提高就业心理干预工作的实效性。2.定期组织就业心理交流学习活动。地方高校可以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来校开展护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或就业心理指导的报告;邀请知名医院、护理主任解析当前护理人才观与发展观;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现身说法,讲解个人的择业观、奋斗史,交流就业经验,让学生接受具体、生动的就业教育,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讲解员应当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并明确任务完成时间。待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质量,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心理干预。这种方法属于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沟通,将各自心中对护理专业就业的疑惑表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共鸣,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当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给予关怀与鼓励,帮助他们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咨询活动中来。3.构建良好的就业心理教育机制。首先,地方高校应当结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设计与开发专门的就业心理辅导资料,从理论(教材或教辅)上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其次,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上的优秀经验与先进技术,创新、改革现有的就业心理教育方法。再次,地方高校应当与本地区医院、相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通过建设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实习等途径,从实践层面挖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多方商讨,制定解决对策。最后,地方高校应对已就业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变化,该研究内容可以作为学校对现在实施与将要实施的就业心理教育进行修正与改革的重要依据。另外,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电子显示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还可以邀请校外著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测量,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就业形势,摆正就业心态。4.解答护理专业学生的常见就业心理疑惑。就目前来讲,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疑惑有两个:一是认为全国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太多,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二是认为毕业后只能在医院当护士,没有太多的职业选择。针对第一个疑惑,就国内来说,护理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非常高。2015年6月10日,《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也包括“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0%)。另外,《报告》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5%)。教师应让学生认清当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针对第二个疑惑,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护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只是可以在医院当护士,还可以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另外,学生不必在毕业后一定要前往医院工作,家庭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与敬老院护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持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5.监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对重点人群加强心理干预。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预警、疏导机制,及时发现、疏导不良就业心理,防范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风险。例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不够尊重的现象,紧张的医患关系经常危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重要诱因。地方高校应当建立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监测系统,在学生对上述事件出现焦虑、胆怯或仇恨心理时,可以快速启动调查,帮助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学生客观认清事态发展,认识就业现状,舒缓焦虑、胆怯、仇恨等情绪。对那些有较严重就业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学生,地方高校要将其列为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实施更加细化、严格的心理监测。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服务、就业心理管理等,辅助就业心理监测。需要说明的是,地方高校在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监测时,不能妨碍或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另外,监测过程中应多强调监测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力求使监测活动变得轻松、自由与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监测活动中来,才能将自己真实的就业心理表述出来。6.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不同,其就业心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水平非常高,成绩考核也非常优异,但因其个性腼腆、不善言辞,在择业时不敢到大医院应聘,只敢去小乡村医院就业;而有的学生恰好相反,他们护理技能水平较弱,成绩中等,但他们志向远大,勇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在择业时敢于去大医院或科研单位应聘,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目标。如此种种,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为此,地方高校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使他们清楚“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最看重什么”“我的个性特征是什么”。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标准化评估)和自我探索(非标准化评估)两个方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7.开展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纠正护理专业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地方高校应为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将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引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体系中。在实施过程中,就业情景模拟训练的内容应当是社会中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训练的方法应当以角色扮演为主,并注重学生角色扮演后的经验总结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可以模拟的情景如病房接待患者入院、日常查房、与患者探讨病情、送患者出院等;模拟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接受护理就业新理念,增强就业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促进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待就业情景训练的态度是不同的,以至于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重点阐述就业情景模拟训练对就业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接受当前护理就业的新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郑晓春 韩德兰 王立新 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孟爱青.浅谈如何加强高职护理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职业时空,2010(2).

[2]张卓伟.浅谈高校护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J].护理研究,2010(20).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