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前教育实习个人总结8篇

时间:2022-09-12 11:14: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前教育实习个人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全实践;高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1引言

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使得其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更多一线教师,这也就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秉承全实践的教学理念,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课堂教学环节

2.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指导教学。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需要紧随时展步伐,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实例,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学的教学设计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经验,缺少对学前教育系统性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将所学知识结合视觉和听觉展示给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技巧向形象化转变,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学前教育知识。同时,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手段,才会更好地实现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学科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为学生提供自我练习绘画的空间。此时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不仅可以将所需资料十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还能让学生在进行观摩之后自己动手进行绘画,并更直观的理解了学前儿童所需要的美术教育是什么形式的。有利于创设一个较为直观的学前儿童美术知识点的学习环境,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绘画的兴趣,有利于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重视课堂技能训练

教师需要在授课的伊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安排好时间,保证在正常知识点完成讲解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与实训设计。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尽量包含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练习以及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四个环节,从而为学生在课上进行技能训练提供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讲解的过程不可忽略,特别是加强了学生练习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精心准备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及技能的示范,保证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能够迅速掌握方法,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一边带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一边进行讲解,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更迅速接受所学内容。例如《钢琴弹唱基础教程》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保证学生理解教师所授内容。钢琴弹唱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时会得到广泛应用,这就需要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利用好上课时间进行钢琴弹唱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边学边练来熟练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为今后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打好基础。

3实践教学环节

3.1明确教学计划

为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需要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则是指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专注于实践的课程。为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明确。首先将理论教学的课时进行压缩,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学生最初接受学前教学时,可以安排每月有一至两节实践课,此时的实践课程可以安排在校内进行模拟,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到了二年级,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实践课,可在幼儿园完成,保证学生随时接触到学前儿童,提升实践能力。到了三年级,可以选取一个学期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在正式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接受到充分的实践技能训练。同时,也要注意需要安排具有针对专项技能训练的实践课以及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课,保证学生的相关知识技能训练能够落到实处。实践课程可以大体上分为见习和实习两部分。见习主要是指学生对幼儿园日常管理以及教学工作进行观摩学习,做到对学前儿童教育情况的基本了解。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辅助幼儿园教师进行学生管理与教学。见习完成之后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会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学前儿童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实习主要是指顶岗实习,也就是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走到幼儿园中,真正的对学前儿童进行管理与教学,让学生在正式步入工作岗位之前体验当幼儿教师的感觉。这样将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才能循序渐进地将实践工作做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迅速地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3.2严格实习见习

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离不开实习见习,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实习见习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实习见习提出严格的要求。首先,学校要对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以及地点进行规划,保证明确学生实习见习的基本情况,并记录在案。其次,要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安排一至两名教师作为带队教师进行直接管理,学生出现任何问题都首先由带队教师负责。最后,要制定一套见习实习学分制度,将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折换成学分,作为学期末进行考核的一部分,并作为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的一项参考标准。从几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重视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学生见习实习期间的管理。这套系统由于将学生见习实习的情况加入了学生期末考核之中,学生就会对实习见习予以高度重视。这样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得实践课程部分得以顺利进行,并起到较好的效果。

3.3注重实践反馈

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考试来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实践教学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掌握,从而进行实践工作的调整与完善。首先,带队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学生在见习实习阶段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也要定期与实习见习单位的领导联系,听取见习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随时进行掌握与监督。其次,学生要对自己的见习实习生活进行总结,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学校,从而保证学生见习实习的完成质量,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教师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作出改正。学生在离开见习实习学校之前还需要见习实习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评分,保证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作出公正的评价。最后,学校可以请见习实习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有关学前教育的讲座,针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传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让学生更系统地接受有关学前教育教学和管理在时间方面的经验。在开展讲座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主讲人进行有关学前教育工作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敏感、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在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全实践理念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来完成。需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在课堂开展技能训练,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计划,严格实习见习的管理工作,注重实践反馈。从而保证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的学前儿童教学联系起来,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掌握了专业技能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雪岩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园园,阳学文,陈策.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06-109.

[2]李桂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3):38-42.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环节

1.1重视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整合课程结构及内容,践行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及操作演练加深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

1.2加强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之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突出实训教学,加大实训的深度与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其首要任务。在学生学习相应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基础上,可以分项目安排学生参与阶段性实训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室,如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教育实训室、亲子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等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设定明确、具体的教育主题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教学活动之中,初步具备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其提高从业素养的内驱力。

2强化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们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深刻认识到幼儿教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2.1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园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应与幼儿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组织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经常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应课程的教学之中作为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依据。

2.2加大监管力度,实现教育见习、实习的制度化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与实习一般都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是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未能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教育见习、实习要求,缺少专任教师科学有效地监督与指导,以致于有些学生在幼儿园遇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甚至个别学生并未真正去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敷衍了事等等。因此,应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教育见习、实习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见习、实习结束时完成教育实践总结报告,由校内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存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3落实毕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岗位角色意识

毕业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前提下,以幼儿园的准教师的角色,在幼儿园真是的教育情景中,以顶岗工作的方式亲自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设定全面顶岗实习内容。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专业思想教育,逐渐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各层面的工作岗位需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刻感悟到幼儿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其次,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结合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书,根据学生学习进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定期验收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经常与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对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4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弹、跳、唱、画等基本艺术能力的水平却差强人意,比如,儿歌伴奏弹不了,幼儿舞蹈创编不会,基本的人物和动物简笔画不能拿笔就画。因此,应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并在教学时间以外通过开放实训室和固定学生练习时间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5.S富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传习民间文化

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的设置,对必修课进行了有机地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人文、科学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顺应幼儿园岗位需要,从而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王云霞.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7―128.

[3]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3―4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

篇3

(一)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学制是三年半,分为7个学期,共计210学分,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1.教育理论,2.语言、文化与交流,3.个体、学校与社会)、选修课(1.艺术、自然与技术,2.身体、健康与运动,3.表达、音乐与戏剧)、专业领域课(1.社会问题者的相关领域,2.身心残疾者的相关领域,3.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2]。其中,选修课和专业领域课学生可以三选一,至于学生如何选择课程主要是要考虑自己的实践与毕业方向。目前,丹麦社会教育专业中约有50%的学生会选择幼儿和青少年的相关领域与表达、音乐与戏剧课程(丹麦教养员职前教育课程),毕业后从事教养员工作。其中教育实践课程中的教育实习为74学分,占总学分的35.2%;毕业论文为12学分,占总学分的5.7%;课程结构中所有实践类课程共占总学分的40.9%。

(二)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内容

1.教育实习

丹麦教养员职前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实习是贯穿职前培养全过程的,其中第一学期有3个月的初步实习,第三个学期和第六个学期分别有6个月的深入实习。教育实习通过为作为专业活动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力与能力提供框架来实现教学目标。教育实习与在学校学习是两个独立但又彼此支持的学习环境,通过两者互动获得的知识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习得。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于参与,对体验的系统习得以及对社会教育工作者、学校与职业之间互动的反思。它为学生的实践练习以及个人对教育职业及其使用群体的观察提供框架。三个教育实习的难度会逐步提高并且逐步涉及教学工作的多种领域,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职业及其活动的整体领悟意识。第一学期的3个月初步实习期主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关系;在第三学期的6个月实习中关注重点扩大到学校的视角;在第六学期的6个月实习中,学生体验社会变化中的教学工作。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第一个实习期的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实践基地参与日常教学实践;参与并发展有意义的关系,增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参与计划、执行与评估等教学过程;从实践中获得体验并反思;伦理性与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展示对建立关系与社会能力等自身先决条件的个人见解。第二个实习期的目标旨在使学生参与并为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出力;参与创新与变化的过程;计划、执行、记述并评估教学过程;记述并告知教学实践;批判性地对自己的实践及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第三个实习期的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教学实践并为职业的发展与创新出力;集中致力于满足特定幼儿的需求;解释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如何能用于优化一般范围内的教学工作;以科学理论前提条件与方法论技能为基础,通过对实践的参与、分析及反思来产生知识;结合职业情况与发展描述个人的职业认同。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明确规定了教育实习中要获得的核心知识与能力领域,在三个实习期都适用的是实践基地的教学与社会目的及功能、目标及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文化与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实践基地的目标群体与需求、生活质量、发展与学习;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人性观点;以记述与发展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参与、对体验的系统收集及反思。第一个实习期主要是了解与掌握教育关系,具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关系;互动对个体生活质量与发展的重要性,包括个体自身对关系的影响与重要性;关系中的交流、互动与冲突;关系中的权力与伦理。第二个实习期主要是了解学前教育机构,具体包括作为社会机构与公益的教学实践;机构照护、成长与发展;实践基地的组织、文化与管理、内外合作;制度框架中的权力与伦理。第三个实习期主要是了解与掌握教育职业,具体包括职业的工作与任务领域;教学工作与方法;职业理论、核心概念与术语,包括其科学基础与方法;社会现代化过程与职业的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职业意识与认同;教育职业为解决跨行业任务做出的贡献。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是与在校上课、学习与管理有机结合的,3个月的初步实习中有5天要回校辅导,6个月的深入实习中也有10天要回校辅导。平均每天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6小时,包括回校辅导的学习日。在每个教育实习前,学校都要为学生参加实习做好准备,包括实习期间的学习方法与目标,要详细描述教育目标。在每个实习前,学生准备一份实习文件袋,文件袋里含有学生对实践基地的具体期望和问题,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的个人想法以及实习与本科学习的关系;文件袋中还有学生为实习做的其他准备,包括学生所做的与实习相关的文献阅读笔记。在实习开始时,学生基于三个职业目标具体阐述实习的教育目标,实习基地必须根据学生实习期的教育目标提供管理。

2.本科论文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学生在第7学期的最后半段时间进行本科论文写作,本科论文写作为期10个星期,为12学分。本科论文可以由学生个人独立撰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每组最多不超过4名学生)。学生选定一个获学校通过的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撰写时必须要在论文中展现科学理论方法知识,论文必须包含学习与体验或其他形式的实践知识。(三)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测试与评估形式是按照丹麦政府文件中的评估规定进行的。整体而言,评估形式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并且必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接触过的形式。而且,评估形式必须确保是对受试者的个人评估,评估是个人化的,因此必须由个人通过。三个教育实习对学生的评价最晚应在实习期进行三分之二时段的时候进行,在实训基地由实习机构的导师与学生和学校导师举行会谈之后做出,学校导师有最终决定权,评价成绩为通过或未通过。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外部测试,外部测试中的外部考官由教育部委派,论文最后以个人的口头考试结束,对学生按7分制进行评估。

二、丹麦社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丹麦教育经验表明,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而完善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是影响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度重视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却表现出与理论教学关系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广泛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优势,积极改革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时间安排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在第一、三、六学期共安排三次教育实习,总计15个月;毕业论文在第七学期,共计10周。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模块中,基本上是:安排军训(2周)、教育见习(2周)、教育实习(8周)、毕业论文(8-10周),教育实践课程学分为20学分,按总学分180学分计算,教育实践只占11.1%。与丹麦教育实践占总学分40.9%相比,相差极大。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院校培养高素质师资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师职业养成的关键环节[3]。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多安排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这种滞后的教育实习时间安排,既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获得感悟和进行实践的教学反思。因此,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还要把教育实习与在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规定教育实习过程中回校辅导的具体时间,以使学生通过教育实践与在校学习的互动来增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习得,增强学校与职业之间的互动反思。

(二)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学习内容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学习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实习都详细规定了实习中要获得的核心知识与能力领域。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仅仅是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实习也仅仅是从事一些基本的保育与教育工作。过于单一的教育见习与实习内容削弱了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因此,要想使准幼儿教师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灵活地把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与保教实践有机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就要明确规定学生在教育见习与实习中必须获得的教育实践核心知识与能力领域,在已有规定的见习与实习内容基础上,增加教育实践的文化与社会条件的重要性;实践基地的目标群体与需求、生活质量、发展与学习;伦理观、价值观以及人性观点;职业理论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的组织管理制度;社会现代化过程与职业的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职业为解决跨行业任务做出的贡献等内容。

(三)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丹麦社会教育专业的三个教育实习有着各不相同的职业目标,三阶段的教育目标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通过循序渐进的体验式教育实习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课程,虽然也有明确的教育见习与实习任务,但是任务往往缺乏层次性与全面性,实现任务的最佳方法也不够科学。因此,我们要借鉴丹麦社会教育实践课程中三个层次的职业目标,运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完成相关理论教学后,学习者在相关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等实践场所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作为体验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实践活动的认知、情意方面的总结与归纳,注重学习者对自身所从事活动的反思、回味、深化等内省过程的教学,注重学习者今后职业生涯的心理和人格的完善[4]。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主体作用

丹麦社会教育专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个教育实践前,都由学生提出对实践基地的具体期望和问题,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的个人想法以及实习与本科学习的关系,实习基地要根据学生的目标提供管理。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所在院校统一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只是被动执行,而且每个实习基地也并不一定会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工作。因此,我们要借鉴丹麦的做法,在教育见习与实习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制定教育见习与实习规划,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同时高校也要与政府教育部门沟通,强化教育基地对学生教育实践指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根据学生和学校实践工作目标的管理,提前完成对学生实习评价工作,留出学生反思提高的时间,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方式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45-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幼儿园必须有一支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智慧的教师队伍。中专学历层次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学术性的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又不能满足幼儿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智慧兼具的幼儿园教师呢?笔者试图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并推诸实践,以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根据

1.个人实践理论

欧美国家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个人实践理论”,国内学者在研究中用“个人知识”、“实践性知识”来表述。尽管学者们使用的称谓不同,但实质还是一样的,即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且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知识。

有两种理论在支配着教师的思想:一种是师范课程所给予的教育理论,属于公共理论;另一种是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即教师本人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知识,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真正“所采用的理论”。通过学习,“公共理论”进入教师的头脑中,教师能够叙述出来,但如果未经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教师就难以把它转换为“实践性知识”,因而它虽然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却不能真正指导教师的行为。这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脱节的原因[1]。因此,个人实践性理论非常重要,它影响着教师对公共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它有利于引导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公共教育理论的同时,获得“个人实践理论”。再先进的公共理论,也只有内化为师范生的个人实践理论,才能对将来的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

2.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

当前,世界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类取向,即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2]。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教师本人在日常工作中所进行的反思性实践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反思”成为目前教师研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最近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要以能力为重,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然而,由于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又过于重视说、唱、画、跳等技能技巧的培养,加之幼儿园的工作烦琐而具体,导致许多教师存在思维的惰性,喜欢模仿,不善于研究,因而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步伐。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重心应放在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促进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反思型幼儿教师的培养之上。

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在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少儿活动中心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教育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培养策略如下:

1.教育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改革后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必然要从“教”向“学”转变。为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的转变,可采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情境之中,教、学互动,学、做结合。

(1)案例教学。教师选取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从案例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评判,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教育教学事件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2)模拟教学。学生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幼儿园相应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个别或分组设计活动过程,编写活动方案,然后在课堂内模拟教学,组织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或活动片段的模拟,最后学生反思评教。为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学前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分配比例至少应该是1:1。

(3)课题驱动式教学。教师从当前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问题中提出短小精悍的若干课题,组织学生按研究兴趣分成课题小组, 结合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方法介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提出解决课题的各种方案,并模拟课题研究活动流程。通过课题组长阐述、同学评议、教师点评等形式使课题方案从计划到实施力图达到最优化。以课题作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研究的过程与成就感, 深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竞赛、导师带动式教学等多种模式,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化

教育能力训练课程化,即将教育训练融入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知行合一,不断体验、反思,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形成专业教育能力。

(1)专业科研能力训练。把“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毕业论文与设计”等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儿童观察与记录”等课程纳入专业限选课程,提高专业科研课程的地位。结合模拟试教、见习、实习、教育访谈等活动,撰写观察日记、叙事报告、毕业论文,在记录中不断分析、评价、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专项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演讲与口才”“朗诵艺术”等任意选修科目,强化活动方案的编写、听课、评课、说课、幼儿成长档案袋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幼儿家长沟通联系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借助微格教学,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训练。通过试讲、录像、师生及小组同学间共同分析探讨、修改、再次试讲、录像、评价等过程,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讲、唱、弹、跳、画、制”等六种技能,还可以通过开展“幼儿教师六项技能大赛”“十佳教学明星大赛”等,以比赛强化学生职业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水平。

3.教育实践实习全程化

全程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4]。全程教育实践是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的需要,也是缩短师范生“由生到师”角色转换过程的需要。

学生参加全程教育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年,以校内实践为主。强化学生的弹、唱、跳、画、说、操训练,严格进行过关考核。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观摩实践基地、“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活动;也可请幼儿园园长、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具体感知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加强职业意识,初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第二阶段:第二、三学年,以基地实践为主。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基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学生通过接触、观察幼儿,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较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通过观摩幼儿园的保教活动、科研活动及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等,促进学生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园教育、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并且在第6学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一周,除了继续观摩、配合教师开展各项保教活动外,力争尝试自己独立带班一次,至少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感受如何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真实体验教师角色。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实习与顶岗实习。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这一阶段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试教活动;二是在最后一学年先集中实习后顶岗实习 。集中实习一般安排在实践基地,时间一个半月,实践基地幼儿园一般都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指导会更规范。顶岗实习可由学生自主联系有就业意向的幼儿园,一方面学生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眼下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丽.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7-8).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规划;现状;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因此,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是未来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前儿童的成长,因此,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1.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规划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现阶段就业形势及最新就业情报两个方面所展开教学的。除此之外,还会针对一些较为细节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如何设计求职简历、如何良好地应对应聘企业的面试等。这些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丰富性,对学生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对如何扭转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如何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或素质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教育。就这一问题,高校应努力转变之前的就业指导方式,并丰富教材内容。

2.课程体系缺陷,缺乏实践环节

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学生的实践训练匮乏。很多师范生毕业后的教育工作,都是参照于以前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甚至是自己小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师范生的工作能力普遍偏低。例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实习仅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虽然学校也会安排几个周的实习,但除去学生的准备和总结工作,实习时间也所剩无几。此外,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实习收获不大,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3.学生对职业规划定位不准确

据调查显示,将近55%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更适合参与何种工作认识模糊,导致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二、加强学前教育职业规划能力对策

1.转变授课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各所学校致力推进的教学模式,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想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就应致力于将原有的纵向教学方式转变为横向教学方式。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并针对该专题轮流为多个班级讲授,这样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分散至各个班级中,且分散在各个学期中进行。这种授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2.应系统地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持续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一般来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内容包括学生自我分析、职业目标选定、职业目标实现策略和职业生涯实现路线的反馈和修正。在设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将以上内容合理地安排在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中,并且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

3.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职业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师范生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教学,如果未来的教师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他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学活动与实践活相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伴随一些课堂实践。例如,在完成一个章节的讲授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当教师,模仿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教师安排一些小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备课,然后课堂上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的授课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实习是师范生走上讲台前一个必经的实践、锻炼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教师的工作。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联系幼儿学校让学生进行旁听,实际上这种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拓宽实践平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地走上讲台,体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学科,必须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找准职业目标定位,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马鸿凌.以就业为导向,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途径的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模拟教学模式;实施步骤;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77-01

为进一步对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过硬,教学技能良好的幼教人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学生中开展了模拟教学模式的实训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实施促进学生结业后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尽快在幼教工作岗位上找准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能适应满足于当前教育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此,笔者谈一谈自己对实施此种教学模式的个人观点,供教育同仁交流参考。

一、模拟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实施的模拟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学思想指导以行为导向为主,将模拟角色和扮演角色有机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人为的创建与设计一个模拟仿真的幼儿园的情景以及心理氛围,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景及氛围下,按照既定的情境扮演主要和配合的角色互动,进行心理模仿和行为表现的训练,达到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是培养满足于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学习与发展的关键还得是想法提高学生自我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中,由于一些实习单位负责人怕因实习学生的教学失误,造成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幼儿及其家庭一定显性或者隐性的责任损失。因此,对某些实践教学训练活动进行了参与人数、场所条件的限制,更有甚是直接否决其实践活动,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被有所剥弱。而在高职院校中推行的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恰好避免了此种现象,它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教学技能实践的广阔空间下,在不承担任何风险、法律责任等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完全放开手脚去进行自主职业技能的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在创设和实施模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大量教育资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学任务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设计并组织实施技能训练方案,从中体会自我发展。另外通过模拟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师资和基地的不足,职业技能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成为适应长期反复大批量职业技能训练的“真正场所”,而且成本较低。

三、实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做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现分别阐述如下。

1、实施模拟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实施模拟教学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模拟教学模式的事前筹备工作。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然后结合教学任务,按照教师的指导,精心设计课时方案,方案中须做好主角试讲教案和环境布置,配角要设计好配合方案。二是组织实施模拟教学方案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进行模拟教学,但也可有所创造行为。教师要随时抓住细节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缺点,控制好整个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与质量,以备后期学生学习时可借鉴参考。三是及时交流评价模拟教学方案的训练成果。课程结束后,学生之间要及时组织交流,相互评价,开展讨论等多种方式,形成对模拟教学成效的书面报告,老师对上报的材料,在坚持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原则,进行点评和总结。四是学生对模拟教学结果进行自我反省总结,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地方,分析原因,以便在后期工作中或者实践活动中能扬长避短。

2、实施模拟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施中准确到位且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五个问题”,即:一是加强对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能力的提高。在实施活动教案中,学生虽为主体,教师却是引导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模拟教学方案的成功实施,贯穿在整个模拟的实训中;二是教案前期筹备工作的准备要充分。学生都要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在实习基地与幼儿亲身接触,直接获得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言行举止,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感性经验;切忌将模拟教学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舞台”。三是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训练能达到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模拟教学训练的机会;四是学院要全方位对模拟教学提供支持。提供优质教学服务,教学场地设备等等;五是教学后须完善评价和反思模式。只有在老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模拟教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改进逐渐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模拟教学模式,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顶岗实习 国培计划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4-03

目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缺乏,学历和素质状况偏低,幼儿教育中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观念落后,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幼儿园教育工作不规范,如教学活动常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幼儿园缺乏儿童操作材料,环境创设的理念落后、形式单一,教师对当前幼教新理念和新要求缺乏了解等。鉴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四川省启动了“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对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进行的短期集中培训,使其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种子”教师,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在培训中,方案采用“两个捆绑”(将承担培训任务与派出实习学生进行捆绑、对市州教育局:将选派学员参训与接收师范生实习进行捆绑)、“三方联动”(联动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四维对应”(实习时间与研修时间对应、实习基地与学员地区对应、实习人数与学员人数对应、学生专业与学员学科对应)的方式,确保师范院校和市州教育局按照要求选派参训教师和接收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确保项目实现双赢目标。

内江师范学院在承办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项目的同时,实施了“学生顶岗实习,师资置换培训”的办法,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到幼儿园去顶岗实习,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教育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对师范生的技能、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对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以及高师院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诸多益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1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

1.1调查样本选择

2010年和2011年,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分别赴简阳市、资阳市、广安市、内江市等多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任务。为了对“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解,本文对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年级(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和2011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做了初步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1.2调查结果

1.2.1实习前相关问题的调查

(1)职业态度的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的回答有41%的实习生是比较喜欢,37%的回答是没感觉,其中回答非常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是12%和10%,由此可见在顶岗实习前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强。

(2)心理感受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的心态是怎么样?”有46%的实习生的回答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害怕的是自己在高校所学习的知识技能难以胜任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

1.2.2实习过程中的调查

调查发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实习生初登讲台,心里发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语调平淡,缺乏肢体语言,注重传输知识的结果,不太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组织教学方面,不清楚幼儿的需求,不能顾及全班幼儿的需要,课堂情景知识匮乏,任意加深知识难点。

1.2.3实习后相关问题的调查

(1)调查对象对问题“通过本次实习,你的能力?”的回答情况如下:有1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有42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较为提高,占样本总数的42%;能力提高一点的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8%;另外,能力没有提高的仅3人,占样本总数的3%。这些数据表明,“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很好的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2)调查结果表明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在访谈中,在问及“既然不打算当幼儿教师,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回答是“父母认为当幼师好”、“本以为当幼师要求不高”。而通过顶岗实习后, 有很大一部分的实习生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有些实习生甚至根本不打算当幼儿教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热爱的人数提高了2%,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但是,通过实习对自己专业比较喜欢的人数降低了14%,相对的通过该实习对自己专业没感觉或不喜欢的人数分别提高了1%和11%。因此,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

2 对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顶岗实习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教育见习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解。然而,在见习环节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如高校在安排学生教育见习中指导不够积极,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式地完成任务。通过访问,这次顶岗实习前,高校只系统安排过一两次教育见习,而且见习内容单一,只是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进行参观和旁听一些幼儿教师的课,导致了实习前学生的经验储备严重不足。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态度。由于顶岗置换的地点大多数在农村,实习生面对农村幼儿园落后的教育环境而情绪低落,一些实习生甚至想到以后的就业可能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而产生很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实习与就业形成矛盾。出现这些的问题的原因就是顶岗实习前高校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心理准备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顶岗所在的幼儿园大多在乡镇。幼儿园领导更为看重的是实习生的艺术技能。然而高中入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之前只学习了一年的键盘器乐、视听练耳和美术。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实习生组织教学的能力挺强,但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却表现得不足,例如,在美术教学时只能照着原图画;歌唱教学时不熟悉曲子,教学过程中唱不准音,听不出幼儿歌唱时音准和节奏的不准确等。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

一些实习生对实习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大多数实习生给自己在实习中的定位是幼儿教师,并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用实习生的话说就是工作要有“技术含量”。而实际上一些幼儿园认为实习生能力不够,不让实习生带班上课,这让实习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另外,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师资少的情况,50~60人的幼儿班级是常见现象,部分班级的幼儿人数甚至有80、90多人,而一些实习生独自带班,甚至兼做其他班辅导工作。幼儿班级人数过多使实习生工作强度大,体力不支,心力交瘁,一些实习生在顶岗初期出现身心疾病的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3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存在缺漏

部分幼儿园对国培工作态度敷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只是让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维护安全这一类的工作,学生接触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此外,教学分配不合理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幼儿园将实习生当成是义务工,给实习生安排了很多的课时任务。另外,有的实习生不仅要上自己本班的课,还要帮其他的老师代课。从表2可以看到:上过40次课以上的学生有83%,上过20-40节课的学生也占了11%,另外,有6%的学生只上过1-4节课。由此可见,实习生的课时任务普遍比较繁重。

3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让顶岗实习生更好地完成顶岗,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从顶岗高校、实习生和幼儿园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就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依托,针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职前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加大幼儿园急需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另外,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众多早教机构的出现,应该在课程设置中设置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课程,使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龄前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此外,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理论,了解幼儿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安排学生每个星期半天到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的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的职责,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报告,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成绩评定,并将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1]另外,在学生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等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学,将书本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针对当下的大学生不能吃苦,受挫能力也差的现状,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轮流去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让学生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吃苦中找到快乐。另外,高校也可将吃苦耐劳的道德精神贯穿于课堂,例如,增加实践课,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去帮助幼儿园的环创和编排文艺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这种精神并做好随时吃苦的准备。

3.2增强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2]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3]在职前师范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了职业认同感,即会将其表现在优秀的专业行为中。如面对学前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做好实习,实习生的言行举止、教学技巧,基本功练习等方面都应该做好准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实习工作做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紧巩固基本师范

技能,例如:同学之间一个月内可以准备1-2次的师范技能训练,练好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还可以组织微格教学并观看小组的课堂录像,同学之间相互提出问题、互相学习,注重教学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的协调,找出自己的缺陷并改正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3加强幼儿园对实习生的指导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接收单位,要积极做好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师范生提供生动实际专业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实习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中,并使其基本上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地进行教学。而并积极挑选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状况、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指导。

此外,“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一般的顶岗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师范生到幼儿园只负责“顶岗”,而一些老师的活动与实习生无关,这让很多师范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容易造成师范生对实习工作的厌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实习生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学校的其他日常活动,如教职工会议、家长会及其它工作,让实习生真切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一分子,充分参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另外,幼儿园在积极配合高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同时,可安排幼儿教师与实习生互动,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提出教学中的主要难题与困惑一起探讨。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教育理论上已有一定积累与自己的认识,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为自己将来的顶岗实习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深化了一线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幼儿园也获益匪浅。

“国培计划”顶岗置换项目是进一步探索适宜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水平的创新尝试,在培养“种子型”的教师同时,推动师范院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是,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个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分析现状,解决问题是为了通过顶岗实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学前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师范院校服务学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报,2006(4):22.

[2]Beijard D,Verloop N,Vermunt J D.Teachers’percep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749-

764.

篇8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尤其考虑到学生毕业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所以不能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形式照搬,应该形成一整套具有学前教育特点的声乐教学体系。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的需要和学前声乐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将声乐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探究,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1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声乐基础,在刚入学的歌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没有声乐基础在演唱时会产生嗓子疲劳、哑等情况,教师应耐心地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进行声乐练习中的个别化差异,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声乐课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课,也不是简单的唱歌课,我们应区别开普通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

2 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和其他音乐院校不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授课模式目前仍然是以歌曲演唱为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标准不仅仪要学习声乐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唱能力,同时也应注重表演能力的培养。

(2)办学条件与办学思想的问题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园音乐老师。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以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音乐学院的学生相比要求低,学生的声音条件更是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声乐训练,这种情况也大大增加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难度。其次,在学前声乐教学的课程安排中,也要注重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既要会弹,也要会唱。同时,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声乐后,也要对幼儿歌曲进行弹唱教学,从而适应幼儿园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声乐教学校内外一体化的对策

1 强化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举办各种社会活动,例如文艺演出,按年级划分每届学生策划一次新年音乐会,或者是学生的个人音乐会、教师与学生的汇报演出、毕业晚会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歌唱比赛——合唱、独唱、二重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儿童舞台剧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通过演出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提高教学效果。

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结合声乐的学习也可以举办不同唱法的演唱会,可以是民歌专场也可以是美声或者是通俗原创音乐会专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组,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排自己的音乐剧、歌舞剧,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热爱声乐。

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其他学生的演唱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出意见。每一学期学校举办学生歌手大赛,积极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表演机会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积累知识。声乐演唱是一种舞台艺术,多积累演出经验会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积极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 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1)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参加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活动中去,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并了解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内容,学生实习前要让学生做好实习准备,并且做出详细的教学的计划。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时应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来讲解,语言动作都要生动形象,让孩子们感觉到亲切、自然。课后学生学会总结每节课,吸取经验,丰富自己。

(2)与幼儿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由于我国现在的学前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幼教的要求不断增高,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教学的封闭性,更多地让学生去单位实习,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相互之间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到学校与我们交流时,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是很有用处的,在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着给学生讲理论,应该让学生多动口、多演唱,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学生实习期间,应该把幼儿园的课程与自己的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计划地实习,我们也应该有计划地带学生参加幼儿园里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幼儿教学的最新动态,从声乐教学角度深刻地理解与应用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意义。

(3)通过幼儿园的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声乐的理论,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实践能够更加提高学生演唱。我们的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大多是以演唱与理论相结合,但我们通过进入幼儿园,我们就会发现演唱当中的表现也非常重要,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到教师悦耳的歌声并同时希望看到教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相反,一字一句叫孩子们唱歌的老师,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并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己,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加以实践,这样对自己专业也有很大提高。多次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能够接受新的事物,在演唱时能够加以发挥。学生通过实践参加很多活动,活动是形形、丰富多彩的。这样学生能够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一门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加大力度拓展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是当下我国各个层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实现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形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强度、共建实习基地,还要积极地带领学生参加观赏幼儿园特色的教育课程与常规教学,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教育课程的最新动向,从声乐的角度着重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落实幼儿园中歌唱教育的价值。我们只有面向幼儿园,多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多实习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另外,声乐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对缺乏信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声乐逐渐产生兴趣。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好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和歌唱的优点,加以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并锻炼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多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及时快速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刘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构建[J].艺术研究, 2006(3):62

[2]于淑华,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J].职业技术,

2008(10):71

[3]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 辽宁师专:社会科学版,2003(6).

[4]王彦方.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J].才智,2009(16).

[5]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 前教育研究,2009(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