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高二总结8篇

时间:2022-03-10 08:28: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高二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高二总结

篇1

一、制定备课组学期工作详细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由于周六取消补课,理科原计划的教学进度被迫加速,时间紧任务艰巨;文科学生生物科的学习经历了授新课、复习及测试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为确保文理科常规教学质量,备课组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统一部署,并将计划落实到个人。备课组成员全员参与、团结协作,以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教学、教研方面充分考虑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全组动员,团结协作。

1.年青教师主动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

2.召开多次备课会议,统一认识,群策群力。了解、讨论、研究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注重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困难等信息反馈,提出应采取那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3.共享与交流。延续上学期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要求,每位教师都乐意接受任务,互学互帮的气氛浓厚。

4.课题研究备课组研究课题为《课外探究活动》,各成员围绕这课题,进行研究。

5.做好师徒结对工作

指导教师按要求履行自己好职责,要求徒弟加强听课、评课,汇报课必需经过说课、试讲课、公开课、评他人课、书写教学反思等过程;每次测试后还要求撰写“考试分析”等。

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并书写结题评语。

四、存在问题

1.模仿过多,缺少个性化教学。

2.与学生特别是参加会考的文科学生交流落实不到位。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高二生物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篇2

本学期,我所在的高二生物备课组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高二年级的生物教师是由我一人担任,我本人还担任班主任,虽然任务繁重但我深知高二的重要性。首先,尽可能完成在学期之初制定的备课组组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海淀区的统一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按照海淀区的统一要求, 生物学科在本学期开设《选修三》、《选修一》,并且在期中考试后开始了高考一轮复习。课时每周每班5节,共3个平行班。同时有部分同学之前没有通过合格性考试,每周还为这些同学开设两节基础复习课,所以课时总量大任务重。本学期高二2班王树言同学还通过了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的初赛进入到复赛,对于我们校区来说也是零的突破。

以下对本学期的工作作简单的总结:

一、认真备课

本学期课时量大,平均每周要准备4节新课,1节习题课,我基本在提前一周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写好教案,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及海淀区的进修。高二生物课从今年教学进度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这一届是北京第一届从高一开始上生物课的学生,同时又是用着旧教材却要适应新考纲的唯一一届,对我们教师来说也存在着学习新考纲,新高考的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中存在有争议的地方,不断查阅资料,对新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及时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每一节课都要不断思考学科素养和课本知识的融合和切入点,与教研组同时进行及时充分讨论。在区教研的公开课中认真学习,研究进度、教法、学法,本学期也本年级也进行了两次公开课,在评课中大家畅听欲言,相互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中为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学习选修课本时,主要内容涉及科学前沿的就要结合前沿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热情,内容涉及实验技术的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进入一轮复习阶段,也是把老师讲授、课件展示相应模型和学生自我总结结合在一起,学和练统一在一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上课的教学效率。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资源整合优势,建立课件库和题库。在课堂上多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三、自我反思

篇3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异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营腐生的动物是分解者);(4)分解者:异养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注意:植物并非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是消费者;动物也并非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细菌也并非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是消费者。

4.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

5.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能量来源:太阳能。输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传递途径:沿食物链、食物网,

c、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d、过程:能量来源 (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e、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碳循环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②碳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有机物 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形式:有机物

③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形式:co2

④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种类

a.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b.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的信息,如,植物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

c.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2.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应用:a.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模仿动物信息吸引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

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注: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不能在生物与生物间循环。

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篇4

一、正确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是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最小的投入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智慧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收获和启迪。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具体表现在:学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目标达成上,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能够完成,但又不能轻易完成,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很充实,收获颇丰,有成就感。高效课堂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就是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确定三维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教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采用适时的监测、反馈以各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使自身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但要避免走入教学过分求新带来的课堂表面热闹,而课后却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的误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管你使用了什么教学手段,但都应该是一节师生教学相长的课,一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获得知识的课。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要构建高效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构建了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精神上自由,学生才敢于展示自己的观念。只有这样,针对学习内容,学生有感才会发,有疑问才会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观点交流、智慧碰撞,教师才能发现学生思维的误区,并加以必要的指导,进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笔者在我所教的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中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一个班每次上课前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自己选择一条典型例题面对全班同学讲解,另一个班采用正常复习提问,结果坚持一两个月后,实验班学生在检测时准确使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命活动规律、解释生命活动现象的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高效课堂热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要以学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渴望走进课堂,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首先,生物学是门实验学科,里面包含大量前人的科学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教学中展示前人的科学思维过程,揭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如: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重温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让学生领悟孟德尔的实验思想和科学创新精神,体会孟德尔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认识孟德尔科学研究的重大价值;在讲果酒果醋制作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尝试酿制,并组织评比,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些措施既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学习的热情。

其次,教师可以用运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生物兴趣。生物学有很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教师提出 “为什么哈密瓜种在新疆比种在江苏甜?”、“为什么要用带芽的枝条扦插”、“为什么感染天花后终身对天花有免疫力,而感染流感后还有在感染的可能”、“为什么有些人移植的器官会很快坏死” 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有积极的心态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四、创设交流平台、进行“分层多维”评价,营造高效课堂的积极心态

在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有机会展示自己才华,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这种心理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更显得强烈而突出。笔者在所教两个班中选择了一个班,每节课抽5到10分钟让学生轮流超前准备例题,由学生讲解,先让其他同学对选题角度、讲解的内容和讲解方法多角度点评,教师归纳总结其优点指出其不足。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学生不仅语言表达和分析思维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生物课堂效率有明显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只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各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认知方式上也不同。这也就是说: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因此教师建立“分层多维”的评价标准,肯定学生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里的“分层”,是指纵向的深度;“多维”,是指横向的广度。

五、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打造高效的教学流程

传统的课堂,一般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和总结归纳等流程。笔者做了对比实验,在两个平行班中选取了一个班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微调,课前要求二到三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在下节课上课前,对前一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形式不限,可以例题讲解,也可用问题提问);然后引入新课,学习新课,但最后留五到十分钟进行当堂检测,统计检测结果。把原来老师的复习提问时间留给了学生自己,把教师归纳总结时间变成了可以量化的检测和反馈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反馈,这样既可以暴露出学生对知道掌握的缺陷和误区,又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月度检测中实验班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深刻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师生交流平台,优化课堂教学程序,采用科学评价手段,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一定会在探寻高效课堂的教改之路上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篇5

一、积累常识

到了高三复习,甚至到高二时,我们就应该回头看看初中学习过的生物,因为生物是一门需要记忆很多东西的学科,而很多同学初中时学习得不是很认真,几年过去了,对学习过的东西也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同时高中生物教材和设置的练习题也都默认大家还记得初中的生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因此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因为许多初中学习过的常识性的东西经常在题目中出现,而自己又没有注意去复习积累,到高三后期生物常识这方面的问题还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所以,我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做有心人,除了认真复习初中课本知识外,还要将习题中出现的自己还未能掌握的常识随时随地进行积累,甚至反复记忆。打好生物学科基础就要像学习“文科”一样老老实实地背。当然在背诵积累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

二、巧妙记忆

在理科中生物是记忆量最大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必须下功夫进行记忆。如何记忆呢?我想根据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同学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记忆方法。

1.辐射记忆法

这种记忆方法就是以一个重要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和其他与之有关的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2.比较记忆法

在生物学习中,有很多名词很相近,很容易混淆。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可采用比较记忆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三、加强实验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考实验题就是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中,生物学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首先一定要吃透教材上的实验,理解记忆其实验原理、目的、材料、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的依据等。生物高考中还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所以,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考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也要进行一定的训练。

四、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在理综高考试卷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即高考生物试题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因此建议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例如善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生态和环境热点、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等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这样既扎实掌握了生物学知识,也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会考只是针对文科班的学生的,对于文科班的学生而言是及不重视生物会考,因此会考复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特点阐述了关于新会考的几点做法,从这些做法中,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会考复习效率。

关键词:生物;基础会考;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会考也发生较大的改变。现只由文科班的学生参加理科的会考,而这些科目是不需要参加高考的科目,因此对于大绝多数学生来说从心里上就不够重视,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复习生物显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复习时间紧,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因而生物基础会考复习任务是比较艰巨。在这么紧张的时间里,如何使会考复习效率达到最大化,就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主要是提前制订好复习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订是做好备考工作的前提。认真研究往历年来的会考试卷,总结经验。最关键是上好每一节的复习课,向课堂要效率,尽可能把把主干知识在课堂上都消化清楚。

一、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定位

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第一次生物会考,由于新课程改革,会考内容包括必修本的三本书,而这三本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需要108课时上完,但由于课时比较紧张,生物高二时才开课且每周只有3个课时,这样的课时对于新课程来説是有点紧张。新课直到5月15日才结束,剩下复习时间就只有一个月,如何用好这一个月,怎样开展复习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必须要制定好复习计划,而且是按周的详细计划,并对这一个月的复习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备课组内成员,

二、研究会考纲要,明确考点

高中生物会考的知识范围是依据福建省教育部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本书的知识内容,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如①概念图法:利用概念图加强各个概念间的联系;②比较法:找出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③归纳法:使特定的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④图解法:简单的图综合复杂内容,这样对于提高综合与应用能力十分有利。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中,涉及到不少基本概念,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用图解表示,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还根据会考刚要的知识点要求整理了一套适合于文科班同学使用的《生物学业基础水平测试复习材料》,里面囊括了各个知识点,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附有试验考察的内容。

三、熟悉题型,做好专项训练

对历年生物会考卷及会考纲要进行研究发现试卷中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分值比较高,要重视;而非选择题部分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内容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增殖过程、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试卷的这一特点我在会考前一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纲要中的选择题进行全面的复习,并特别要求学生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更要认真复习,找出当时做错的原因。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平时练习中的选择题进行筛选,并选出150道选择题整合成一份《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利用学生晚自习第3节课自习时间进行测试,再利用学校的阅卷机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成绩,也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非选择题部分我就给学生总结了四张历年来生物会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给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并对每种题型的题目进行详细地评析,讲评之后个别学生还有不懂之处就要求将其背下来,让后再去询问好的学生或来找我问个明白。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对这次会考的预测,要求题目自己出题,由教师整合成一份模拟卷再次练习。

此外,要重视会考考纲练习题的分析。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考纲的练习,明确作业的完成时间,然后由小组长收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汇集到科代表处,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分析,提高了题例课讲评的效果。

四、了解生情,合理利用资源

由于我担任文科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课时比较紧,对学生的了解也不算深刻,特别是那些后进生的了解是不够的。我又不想再占用其他的课时,因此我只能采取分组的办法,将班级原有的座位进行了大调整,调整的依据就是按照平日的考试和小测成绩将其分成四人或六人不等的小组,并设立小组长,这些小组长也就成了他们的小老师。于是对于每次测试我都不全员批改,我只要从每班中抽取几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集中先进行题目的分析,然后让他们进行分工,每人准备在第二天晚自习的时候给同学进行试题分析讲解,我自己准备第二天晚上的自习课进行巡视,了解这些小老师是否尽职尽责。再根据这些小老师的反馈,对一些题目在进行集中讲解,不但能提高讲评效率还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激情。另外由于是学生教学生,坐在下面的学生都能比较大胆地提问,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我自己在巡视过程中也及时地了解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对个别的题目进行分析。课后再次集中班上成绩很差的学生,了解他们经过同学的分析以后,对题目的知识掌握情况,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内容,再进行分析。在时间应许的情况下我尽可能对他们的试卷进行面批,确保教师最后的辅导精力准确落实到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上。

以上这些就是我今年在会考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但事实上成绩的取得也不仅仅靠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取得,而是贯穿于高二整个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在课一节课上我都会精心设置课堂,让课堂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让一切的问题极大可能地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学业评价——生物

[2]陈永洪.对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的体会[J].生物学教学,2008,33(4):33—35

[3]高中生物学业基础会考复习计划

[4]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科试卷反馈性评价

篇7

一、 复习巩固陈述性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

高三生物复习涉及大量陈述性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常常出现知识间混淆和记忆的不协调。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乐意去记忆,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呢?

1. 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基础知识

在复习课中要善于设疑,适时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原有知识。例如,复习“生态系统的功能”时可以设计话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生态农业”,同时提示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学生就会调动原来储备的知识“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种间关系”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自然也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最后总结出设计生态农业系统的具体措施。

2.兼用多种方法,促进知识深加工

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鉴别相似性与相异性”是效率最明显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高三生物复习中大量的相似的名词、概念可以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对知识和概念进行比较、类化,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课本讲述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基因的表达时,就可以将复制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即转录和翻译)从时间、场所、模板、原料、条件、过程、产物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在课堂上呈现以下比较表:

总结是效率相当明显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复习课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必须删除、替换和保留某些信息,其前提是学生较深刻理解这些信息。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可以于课前告知学生专题内容的高考考核要求,让学生认真梳理,按照知识的内部联系课前建构知识网络图,课内小组交流、补充和完善。例如,复习“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课前让学生把课本中涉及的下丘脑参与的调节找出来,在课堂上共同归纳出以下“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的过程。通过构建类似的知识网络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非语言表述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 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过程都是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这也是高三生物复习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把熟记于心的概念、原理加以应用。虽然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但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技能学习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定型阶段”。以实验设计为例,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是建立在对课本经典实验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模仿课本经典实验的设计原则进行的。如果仅是背一道道实验设计习题的答案,那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相当低。

技能学习的“定型阶段”只需要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几个“技能样板”。对高三学生而言,生物学科最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样板”应该来自于课本,尤其是课本的经典实验。指导学生对课本的经典实验进行剖析,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更有利于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孟德尔的经典实验给予学生两个“技能样板”,一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二是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例如,剖析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内容进行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加以考虑。例如,这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照类型、单一变量、结果与结论各是什么?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剖析,对学生理解生物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答实验试题很有帮助。

三、 程序性知识使用熟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习程序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使用的熟练化是需要大量的针对性训练的。根据有关的实验统计,一项技能学生大约是练习24次才能达到80%的掌握水平,才能准确而迅速地使用这项技能。要反复地使用一项技能,又要让学生乐于不断地使用这项技能,变式训练应该是技能熟练和提高的最有效的练习。

1. 变式训练是提高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系列问题就可以将课本原题目P83选择题3采用以下变式训练。

变式1: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人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右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A. 左右相等

B. 左多右少

C. 左少右多

D. 左右均无

变式2: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以上的两个变式和课本的原题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掌握解决系列问题的分析方法。习题变式训练应尽可能选用课本的原题,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逐步建立相应的思维模型,达成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积累错题是提升解题能力最有效的策略

进入高三后,学生所做的练习数量和次数肯定要比高二多,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每份试卷上的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积累三到五个题,那么经过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在高考中应该可以厚积薄发、充分发挥、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篇8

近几年新课标I卷高中生物试题模式基本趋向稳定,与去年相比,今年试题的结构和总分值不变,试题的难度也基本稳定,2013年大部分试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一、试题特点分析

1.紧扣考试说明,重点突出核心概念

今年新课标I卷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突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6道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同学们对蛋白质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逆转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动运输、免疫调节、种群密度、群落的丰富度、孟德尔分离实验的方法等重要概念的理解。非选择题中重点考查了血糖调节、物质运输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定律、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氧呼吸、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移植等重要概念。

2.综合性增强,整合基础知识考查能力

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同时考查了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图表和资料的分析能力、生物学现象的分析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等。从选择题的立意来看,大部分试题突出考查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考查对概念的记忆。试题还考查大家对变化曲线的分析理解能力,如选择题4图丁的曲线的变化规律。非选择题31题考查大家分析遗传现象(多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掌握规律并进行演绎推理、构建生物学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3.重科学素养,突出应用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考试说明别强调的能力要求。今年高考试题中,5小题是标记重捕法在调查种群密度中的应用;6小题从表象看是对遗传实验方法的考查,其实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研究过程考查同学们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核心是考查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31小题(2)问对遗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推导是对大家遗传定律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假说—演绎法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复习备考策略

1.扎实基础

高考题无论难易,一般都是题在课本外,“根”在课本内。建议高三复习要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打好基础。狠抓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熟记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基本的书写要求、基本实验步骤。通过阅读课本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记忆。

在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生理、结构等,经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总结。如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等等。

2.注意图表信息

图表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本类题型图表信息着重于表格、图表、曲线等的考查,其特点是情境新、灵活性强,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以图表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功能等。本类题最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分析与综合等能力。

在复习时,首先,要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及关系图等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并力求将教材中的某些生物学的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理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形、图表,并通过数据、图表和曲线提供的信息来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

3.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计类题目是高考中的决胜关键,除强化相关题型的训练外,必须加强对实验设计原则、实验方案评价、对照实验设置、单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确认等的归纳与整合,从中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在此基础上养成科学素养,要有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同时在该思想的指引下,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和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培养语言表达的规范

高中生物相对于物理、化学有更多的语言描述题,因此应多记、多积累专业术语或课本上的原话。平时或高考作答时,不论是回答小的填空,还是作答大的实验设计。都应先想好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来组织语言。尽量使用与考查内容相关的课本或题目中的原话回答。

5.理论联系实际

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力度,力求素质的全面提高。

6.培养应试技巧和能力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审题、解题等技巧的训练和提高。高中生物试题的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需要在大量题目信息中捕捉相关的学科信息,再通过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对知识点进行迁移、转换、分析和综合。

由于现在高考物理、化学、生物是通过理科综合试卷来进行,并且理化生各部分难度不一,试题量比较多,同时做三科题目思维跳跃度也很大,因此有部分同学抱怨理综考试无法及时地解答完试卷;也有部分同学参加高考时心理紧张,遇到难题心里发慌,头脑发热,结果大脑一片空白,本来会做的题也不会做了,导致考试失利。所以在平时的模拟考试时,一方面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考试心理素质,认真审题,遇到自己暂时不会做的难题,不要恋战,果断放弃,先做自己会做的题,有“舍”才有“得”,另一方面要及早开始进行理科综合训练,培养自己的理综应试技巧。

7.精选精练,做到“不二错”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