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管理创新论文8篇

时间:2022-04-23 12:09: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管理创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创新论文

篇1

1加强法院内部监督,建立规章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为了使案件监督管理做到能适合而规范,要从理论上学习案件基本知识,完全可以出示一个受理跟踪案件监督管理一览表,这样使每个案子结束办理后,通过此工作表,对于以往的办理经过一目了然。这样处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规范制度执法和办案能力,可以通过用制度的办法促使承办人提高办案效率,从而有效的降低案件办理的费用;采用通过制度的办法将办理案件人员和管理案件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起来,使在办理案件中达到零风险;用制度明示办案人员,秉公执法。在办案工作中注重对案件的程序监督管理,对办理的案件实施全程检查和监督,在案子开始和结束后这两个地方下功夫。加强这两个地方的案件监督和管理,以便加强检察业务工作和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还要实行在案件流程监督上和在重点案件督查上的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受理、所办案件实行一个人跟踪一个人结束的办法,通过对一个人的全程管理,通过全程检查实现办理案件中的流程一体化操作,简单的说就是把办理案件要做到全程服务,只有处理了检察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情况,才可以有效的创新检察业务管理方式,形成相对完善的,而且还符合基层检察院实际的案件情况的管理方式。

2如何有效的加强内部监督

2.1制定合理的办理案件管理方式和范围

检察工作涉及诉讼活动有所不同,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处理办法,所以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办理办法,我们是通过下面三种不同方式把各个类型的案件整理到统一的管理范围。

2.1.1采取统一受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审查逮捕案件、公诉案件,把这些案件统一到一起办理,并从开始办理之日起,纳入规范的流程管理。将这些零散案件归类变得有程序、有规范和具有时效性,在案件受理后,办案人员通过按程序办理,并在完成期内处理好,这样才适合由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和有效的对流程进行监控。

2.1.2在登记的时候必须及时。通过对以往立案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和刑事申诉案件等等案件的分析,首先办理部门要在对其立案决定后向案件管理办公室及时做好登记,并在案件办理开始就对案件纳入规范的管理流程中来。

2.1.3采取快速办结备案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于有关各部门办理的各类案件时,不论这个案件是不是属于统一受理或有立案登记,都要在办案结束后向案件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审核和备案,以便有关部门能能全面的掌握本院的办案情况,这样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开展案件办理调查和对综合业务考评工作。

2.2加强办案内部流程管理工作

流程管理作为案件管理的基础,这项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对流程管理做了以下方面表述。一是相关人员要做好受理工作。进行统一受理,这样不仅可以把好案件进口关,而且还可以对案件办理实施有效的全程监控。对统一受理的案件有几点注意,一定要注意审查是否符合管辖规定,材料是否齐全和整理规范。统一受理的需要遵守的原则,既要规范进口,又不能过于复杂化,不能占用太多的办理时间。对达到受理条件的,马上进行录入信息,然后在分配给对应的受案部门和人员办理。在办案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工作,提高办案规范,矫正办案中不得当的地方,做到真正的规范执法。二是认真做好结案审核。在案件结束后,重点是审查案件相关材料是否整齐全面,笔记文书内容检查准确,办理程序要按照规范的形式办理。同时在案件处理的结果上也要一一进行核实。加强案件法律文书的管理。依照不同的文书种类,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时也要加强对涉案款物的监督管理,这个也是规范执法的保障,这样可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是我们作为法院案件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3法院社会管理需符合实际,体现管理创新

首先对办理的案件要用科学的办法管理,统计案件形成的原因。在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在成立前,各个部门的分工是自主办案,一个部门决定办理案件的时间,案件多的时候每个人的业务都很多,对各类案件的案件发生率很少做详细的统计了解。法院检察长想了解全院的办案情况和进度不是时时的,需要要从各部门统计上来的结果才知道具体事宜,由于不系统,导致了统计结果有时也存在不准和不全面的现象。设立有效的管理办公室统一受理案件,通过先进的统计方法,仅仅需几分钟即可把全院的办案数据及时的汇报到相关部门手里,通过这样有时效性的方法为办案人员能够依法快速的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准确而又完整数据,其次我们加强案件的集中管理增强了内部监督执行力度,大大的避免了有些司法人员不当行为,及联手操控案件。使检察环节监督制约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可以避免法律文书文书混乱局面,使其清晰明了,有效的杜绝了办案人员不应有的违纪违法现象发生。还有一点就是执法监督由单一变成多种综合,由原来的结果监督变成现在的时时同步监督,这样就避免了过去存在漏捕漏诉的现象以及各科室追捕追诉以及立案监督数质量不高的现象,通过管理创新,在现在在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监督下,使办案工作中有效的减少疏漏。通过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其超过了以往的案件数量和质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重伤案中的兄弟二个人都是嫌疑人,哥哥想保弟弟,哥哥自己承担责任被批捕后,受害方提供其弟也有致害行为,他们在上访过程中,案管人员了解大量上访情况,并将情况反映给检察长,在召开检察委员会后,决定附条件逮捕其弟,最终,通过我们有效的机制制度,对案件进行分析处理,使两个人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有期徒刑8年。同时要改变自侦案件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以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初查后,没有相对应的部门监察,导致除了检察长外无人知道案件情况。从改变方式以来自侦部门初查未立案的案件也要向监督管理办公室报提交总结。不论是立案侦查,还是通过强制措施和扣押款物的也需要要上报,报到相关监督管理办公室进行备案说明,把案件过程都体现到监控上,有效的提供了一个活动信息。使检察长清晰看到,加强了时效监督。对办案实际速度上也要严格规章,这样有效使办案时间变少周期,减少了超期问题。还要对办案人员进行考评。办案用心的,通过成绩来说话,用实际来使年终考核有据可依,年内评优有数据统计,让检察业务工作得到真正的公正考核,鼓励正能量,在提高办案士气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只有使案件管理办法规范,可以促使办案工作的提高。案件管理统计部门底以统计表的形式向相关领导汇报当月情况,使领导了解每个业务部门的受案和办案进度情况,也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量统计分析数据。

篇2

[论文摘要]档案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合作,多环节配套的系统工程。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新时期,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已进入文化创意历史时期,档案信息管理创新对于文化创意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助推作用。

档案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实现文化创意实现深层次开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给档案行业所提出的新课题。因此,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和管理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档案信息化是文化创意的基础

信息化包括六大要素,即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及信息政策法规。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信息化就是指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信息化就是指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即在档案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和利用等各方面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承担着人类“记忆”功能的各类档案,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知识的积淀、智慧的结晶的阶梯。它根植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于政府行政、军事指挥、经济筹划、生产建设、社会治理、科技文教等各项活动。无论文化创意多么富有含金量和创新性,没有这些学习资源的积累,再有能力创意与策划者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就是如此。

档案信息内容的广泛、多样、丰富和本源性、回溯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在文化创意的思维活动中有着独到的作用。档案翔实地记录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事实或数据、经验或教训、科技发明或理论构想,构成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活动赖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知识背景。它,与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情报所、图书馆等各种信息生产、贮存、传播的单位一样,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信息源单位,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

我国即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的期,加快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和管理,对于文化创意不仅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同时,还具有创新意义。

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需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课题,意义重大,令全国人民振奋,令世界华人鼓舞。十七大政治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发展问题。“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世界已经进入文化产业时代。以十七大为标志,我国已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了使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理论跟进和指导,文化创意的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了更好地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我们有必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理论建设,也就是说,作为文化创意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创新,也将有提到议事日程。

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发展经济为理念的,依靠的是文化资源优势,使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离开文化,创意产业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挖掘和拓展。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的诞生地。图书馆、档案馆等均为创意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历史时期,历史地把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在内的与信息业相关的行业、部门置于基础的战略地位,为带动行业素质的提高和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进步,必然赋予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任务和职责,档案工作由于在文化创意历史时期的新的使命,档案信息工作的创新任务就凸现出来了。

三、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的对策

现代社会在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时间与空间上带来规模化效益。因此,文化创意,无疑给传统的信息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档案、图书及其他文献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行业必须为文化创意提供准确、新颖的优质信息资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网上信息是档案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监督工作的“盲区”和“真空地带”。从档案信息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要求出发,档案行政部门应尽快行使对网上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加快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网,实施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创新,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要加快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并且一定要创新。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的创新,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它迎合了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即经济与科技、文化的一体化。进一步说,经济的、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在创意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它需要文化创意的碰撞、科学方法的推动、高新技术的支撑和数字文化的融会。所以,档案信息工作必须为之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

篇3

一、免费开放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服务具体措施中,我们得到了足很多启示:光靠参观群众办理博物馆证件和年审等费用根本不能够支撑博物馆的正常发展。通过免费开放博物馆这一有效措施,将社会群众进入博物馆做到“零门槛”,真正的做到无障碍。博物馆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民众文化水平,促进公平为宗旨的。博物馆历史文化知识的保障与生活、医疗等保障不一样,博物馆必须用它特有的历史文物文化才能够吸引住社会群众的注意。一个博物馆不像生活、教育和医疗那些没的选择余地,博物馆不是人们必须依靠的条件,它只是人们精神文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博物馆的服务保障了个人与群体的终身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素质涵养能力的提升,具有可选择性。不是免费开放博物馆就可以,只有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才能够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细化具体管理措施

对于博物馆来说,免费开放给大众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管理不到位,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好坏事。大多数博物馆都未能健全博物馆管理制度,部分博物馆甚至未对免费开放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人流量的增加,对于文物的保护、参展的质量来说都带有很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很容易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作为博物馆,就必须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有应急处理办公室,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由于各种情况导致的安全问题。博物馆作为文化参观的好地方,因为其环境、条件的优秀,也会成为群众纳凉的好地方。因为免费措施,工作者也不可能将乘凉的群众拒之门外。一个安静的环境变成了一个喧闹的如同菜市场的地方,也就失去了博物馆真正免费开放的目的。所以博物馆实行全面免费服务措施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参观者的正确引导。

例如:在实际的措施中,我们可以借鉴像邯郸市博物馆这样的“免费不免票”、限定每日允许参观博物馆的人数等有效的措施,从而做好参观群众的人身安全、博物馆文物安全以及设施设备安全。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做好以上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服务制度。另外,还需要全面检修与定期维护博物馆电梯、中央空调、消防、照明等设备设施,添设博物馆应急照明设施;在服务群众方面,更是增添了电子显示屏、导示牌、雨伞、休息区域等设施。给予群众一个高雅、安静的欣赏环境,同时伴随全方面的服务。

三、提升管理服务质量,重在博物馆文化普及

在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但是在免费开放的这一环境下,对于观众的要求、博物馆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并非所有的博物馆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部分博物馆做出的展题好、更新迅速,参观人数也就逐渐攀升,反之,部分博物馆的陈列过于落后,就算实行了免费制度,也容易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看来,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个人观念、社会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变化,大众文化设施只有采取主动出击的措施,改变以往观点,切实贴近群众的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博物馆也应积极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各博物馆之间也应加强藏品和管理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等等,才能切实贯彻中央和政府的要求,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群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不然,“免票”的善举不但离推广、普及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反而加重了财政的负担。博物馆免费开放,仅仅只是做好管理服务一个开始。博物馆已从以往服务精英文化的定位逐步转变成大众文化,这有利于掌握多种资源的博物馆为更广大人民服务,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绝不仅仅是让他们进入博物馆走马观花式地“看看热闹”,而是要逐渐培养他们学会“看门道”。当免费的历史文物午餐变成了文化盛宴,那么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最终目的也会得以实现,这也要求了博物馆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提供给群众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项目。

做好博物馆的发展工作,定位才是关键。想要博物馆在免费的情况下,办的有声有色,就需要找准定位,才能够迎合社会需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笔者认为,只有做出深入的调查,形成博物馆管理的科学化的决策,才能够将工作做到富有特色。所以,作为博物馆的管理层,需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经济政策、旅游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不要局限于博物馆内部的几件文物,而要将眼睛望向博物馆之外。

四、加强员工培训,面向社会招新

(一)新时期博物馆员应具备专业化的技能素养

博物馆藏书包罗万象、囊括众多历史文物,服务对象更是多层次、多学科,作为个体,博物馆馆员应该掌握一门或多门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作为群体,博物馆应该拥有与本馆服务对象大致相对应的各学科专业人才。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要实现技能素质的专业化。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的广泛应用,博物馆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信息资源获取、整序、传递、利用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都要求博物馆馆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当今,博物馆日常业务工作的必备工具就是计算机,提高博物馆馆员的技能素质,使之拥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技能已变得至关重要。

(二)要具有综合性的文化与道德素质

馆员要达到一专多能人才要求,除了掌握及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本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技术知识。随着信息网络的全面开通,博物馆信息工作正逐渐走向广阔的空间,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就要求馆员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熟知文学、数理化、心理学、公关礼仪、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馆员是博物馆的首要资源,激活知识价值、指导阅读、提升职业形象、开展知识组织服务等,都需要馆员具有相应程度的综合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以树立博物馆馆员的良好专业形象、充分地发挥博物馆信息资源的优势。

(三)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精神

现代博物馆向着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博物馆馆员除要完成博物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流通等工作,还要很好的完成运用现代化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现代信息技术,对越来越多的知识信息进行接收、处理等工作。因此,博物馆馆员都必须要树立科研创新意识,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把博物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深入,使信息支撑作用和导航作用在教育科研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博物馆应该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规,抛弃以往的旧的管理体制,力求开创博物馆工作管理的全新局面,以推动博物馆事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四)多种形式,招募义工

篇4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学管理;创新

自1990年代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关注教学学术、研究教学学术的热潮,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改变了部分高校忽视教学,或者不重视教学,或者科研冲击教学的做法。然而,尽管有国内学者的呼吁,也有敏锐的高校管理者的努力,但国内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较少考虑教学和教学学术等,偏离了大学的本真。因此,我们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对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元素的缺失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教学学术的内涵

面对纳税人对大学的不间断地责难,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在二十世纪九十年表的《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大学学术包括四个方面: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教学学术是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学术;教学首先是一种学术活动和一个能动过程,是维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者,他也很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一个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纳人学术范畴、成为教学学术是理所应当的。[1]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有的对教学学术作出行为描述,阐述教学学术这一行为的具体特征;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构成作出分解,阐释教学学术的组合要素;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概念作出整合,构建教学学术的系统模型。教学学术的概念因为争论而更加清晰,虽然各家仍有差异,但是都一致同意教学学术的共同特征:反思、交流、公开化。[2]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是由教学的内在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同时,高校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学在大学中也必然享有学术地位。[3]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决定了教学管理必须立足于教学,从理念到制度,从领导到普通管理人员的中心应该是教学。然而,现实并非尽如理想。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缺失的现状

在当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忽视教学学术的现象,特别是管理理念、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缺失

理念先行带动管理的成效。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所秉持的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和管理成效。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关于教学学术的理论研究仍不够成熟,主要以引介为主。如此致使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缺乏教学学术理论支持。不少管理者偏狭地看待学术内涵,他们认为只有生产知识才称得上学术研究,把学术视为发表学术论文与出版学术专著,将传播知识的教学未列入学术范围。故此,他们就不可能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进行探讨,而是把大学教学仅仅当做肤浅的技能。同时,为数颇多的高校管理者未能区分学科学术与教学学术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方法对两种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活动进行管理,不重视教学学术规律的独特性。认识的偏差使管理者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不能缺乏教学学术理念的指导,热衷于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的水平与成果都得不到得不到合理而公正的承认和评价。从而导致那些潜心钻研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的缺少成就感,进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缺乏质量意识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许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缺乏。他们大多数人以上课多少的课时量来看待教学工作,较少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被忽视。高校管理人员考核教师的指标以具体可测的论文篇数、著作多少和课题级别等指标为主。至于教学,也是看课时量的多寡。对于质量缺少相应的可以测量的指标体系。长期以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具体落实效果不甚理想。如此,造成教学管理人员不重视教学质量,不关注教学质量;教师不关注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被忽视,教学工作被表面重视而实际上边缘化。

(三)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对教学工作成绩的成绩承认不足,对教学工作的考核,采取对教学工作量的分解的方法,缺乏具体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师晋升主要是依据科研成果。尽管每所高校都会定期考核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但其中科研成果所占权重远远超越教学成果。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与质量是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这一规定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导致一部分教师重点关注各自的专业领域,产生错误的科研决定轮,误认为学术上的成就可以替代教学的成就,科研好教学质量就高。还会导致一些教师把目光盯在出论著、发论文上,对教学投入较少。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研究相比其他科研来说难以量化评价,即使涉及到教学工作也是最容易满足的条件。尽管部分高校出台教学岗位职称晋升网办法,但是其条件也是以可以量化的诸如教学比赛获奖等级等为主要指标,许多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很少用机会获奖。这大概就是周鼎现象产生的根源。如此僵化的评价机制,忽视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的学术性。

(四)激励机制缺失

在多数高校,教师不重视教学的原因还在于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乏力。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需要全校上下都重视教学,日常的行为围绕着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教师重视教学学术,关注教学问题。但是,学校缺乏对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的欣赏、承认、关心和高度的评价,亦即对教师教学的激励不足。许多高校正在执行的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学质量关系不大,教学效果好坏对考核结果影响不大。如此便导致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缺乏外在的来自于组织的动力,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五)约束机制乏力

除了激励机制缺失之外,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约束不足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另一原因。约束机制是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约束机制,执行起来往往不到位,显得乏力。各高校对于备课、教学纪律、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教师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多而不能履行教学职责的教师往往不按照制度执行。

三、以教学学术引导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为了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回归大学本位,我们根据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分析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树立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学术不单单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校内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教学学术理念,用教学学术来统领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学的学术性。教学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教学学术理论,充分理清教学学术的意义、内涵、作用和运行规律,将教学学术放在与知识生产的学术同等重要的位置。关注教学学术,把对于教师在教学学术方面的期望通过制度融合到他们的工作中,营造敏于观察教学现象、善于研究教学问题、用于发表教学见解的氛围。同时,要制定教学学术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教学成就,搭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平台。

(二)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评价机制

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机制的有效促进。在教学学术日益凸显其价值的今天,应该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加大教学学术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首先,制定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之间个互相交流与合作,教学的反思与研究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其次,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同行专家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更能够理解教学学术的意义,掌握着本专业教学的规律和评价标准,他们的评价往往让其他教师接受,他们的肯定会使其他教师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教学积极性,促进其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化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制度完善和系统化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准入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交流与表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等。教学准入制度的完善将会改变过去的高校教师资格门槛过低的情况。通过准入制度可以对教师的学历、学位做出更高的规定,同时可以制定退出机制,从而保障了从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学水平。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方面,要构建教学信息获取机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教学实际,从而能够对教学质量做出准确的合理评价,真正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将为教学评价真实可靠的依据,为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凡此种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务必要围绕教学学术来完成,每一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与其他制度相协调、不冲突,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从而保障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得到保证。如果各种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各自独立或者各种规则出现矛盾,那将失去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学术正常发展运行的功能。因此,各类教学管理制度要系统化,互相组合成为整体。

(四)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是主体根据组织目标、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在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中,激励和约束机制行政化程度过高,激励不到位而约束失位。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该平衡激励和约束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就激励机制而言,高校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中心设立奖项,激励教师探索教学、研究教学。例如可以设置基于同行专家评价的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并将这些奖励纳入到教师晋级之中。同时,建立教师发表机制,鼓励教师公开教学成果。高校应该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表教学见解、交流教学经验、彼此评价教学效果等,从而使教学的学术地位得到承认,使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赏识,从而树立信心,促其教学学术水平得到提高。然而,仅有激励不足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规约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使教师能够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各自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教学质量,改变教师“重研轻教”的倾向。而且,约束机制要宽严适度,既有规则又具有灵活性。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教学潜能,既要以各种激励措施来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主动性,还要通过约束机制规范教师不良教学行为。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教学管理的创新必须有教学学术来主导,围绕着教学完善制度,建构机制,贯彻有效措施,平衡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回归大学本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娄欣生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Boyer,E(1990)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forthePro-fessoriate.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Princeton.NJ.p.24;

篇5

1.乡镇企业管理创新的组成部分。

坚持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思想上的指导,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迁,外部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坚持组织结构管理。管理组织结构包括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三大部分三部分形成树状结构,使得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更加的清晰化,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完善。坚持管理制度。制度能够规范各个组织成员的责任和权利,普遍的适用于各个人员,是企业的一般准则,最终起到的是约束作用。同样管理制度还受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坚持作风管理。作风管理是管理各个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约束在作风管理下的行为,个人的作风管理受到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和制度的影响。通过作风管理使得企业成员形成以企业为重的观念,坚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目标。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决策,不同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个人的决策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决策者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管理结果,决策是否正确,决策者能否正确判断,这对企业的成败也具有重要影响。

2.乡镇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是转变观念迫在眉睫,逐渐形成以管理的唯一主题,成为当今时代的特点。过度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严重的阻碍着企业的发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创新已然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的课题研究对象。新的世纪,企业之间逐渐形成虚拟的合作,合作网络集团,供应链合作,国际战略联盟,不只是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技术合作的专业技术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合作,整合资源,弥补的缺陷与局限性。员工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是竞争的优势,同样是重要的资源,员工的互相协作、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能力等成为企业培训的核心。

二、促进我国乡镇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管理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管理理念会使企业越来越落后,严重的违背市场的发展规律,只有采取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可持续发展。同样高管的创新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管们必须明确责任和义务,坚持管理掌握和了解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实践经验,才能不断的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机制和方法。

2.企业组织的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全新的理念,新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现阶段乡镇企业多采用集权制,组织结构采用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导致协调性和应变能力较差,所以新的组织结构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的长远,组织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坚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进行技术创新。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可以使资源配置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并且改善高耗能、污染重的问题,使生产出的产品更具有科技含量。技术的创新更加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持,如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是企业获得效益的重要途径。新世纪,企业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了解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出优秀的产品。

4.坚持营销方法创新。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国家化的市场环境必须运用各种营销的方法,掌握市场行情和消费观念,明确市场定位,采用多变的营销方式,推销出自己的商品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服务体系的创新。充分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服务体系的不断深化和改进。例如进行网络技术,搜集与乡镇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市场,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完善乡镇企业的服务体系。

5.健全规范的人事分配制度,人员构成成份比较复杂。

员工缺乏积极的行动性,领导管理较难很难管理,不敢管、搬不动,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很多员工劳动态度不好,技术不好,待遇分配不平衡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劳动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发挥创造性。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关键,现阶段乡镇组织宏观调控及审计、监察管理。坚持巡查,科学地、客观地、明确地、定岗、定员,进行直接的劳动定额分配管理。公平,实现公正,公开的竞争,适者生存,坚决杜绝人员腐败,如不适应工作条件,就直接下岗。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进入较完善的阶段,规范的、合理的人员分配制度是企业具有坚强执行力的重要标志,它是乡镇企业经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三、结语

篇6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力度,以防止舞弊和等现象发生,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保障。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出现挪用、私吞等情况,及时收集各种资源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辅助领导层人员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和长远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给以高度重视,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整个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财务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在财务管理中,收支项目使用不规范、人员责任不清的事例时有发生,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没有做到监督和监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不完善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严重的还会让单位出现财政漏洞和面临收支平衡失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

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经济迅速增长,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也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但是,当前由于事业单位分类不够明晰,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使各部门不能得到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协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低

近年来,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次内部机制改革,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人员是重点考核对象,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受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不高的问题,许多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自身的职业素养等都较低,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将学到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事业单位预算出现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

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一)提高认识,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提高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内控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同时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和应用水平

(二)注重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人是事业单位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必须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单位整体服务形象不断提升。尤其是针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着力提高他们会计工作理论水平和财务专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提升,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综合素质修养水平不断提高,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监督,创新内控管理机制

在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把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例如: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得到可靠保障,同时,定期开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会议,实行责任到人制度,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考核,以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篇7

一、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

科研创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而高校的最终使命是培育符合新形势的人才,也是传播新思想、传播新知识的主要聚集地,因此,在国家的整个创新体系中也占据了一席地位。基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相关部门,担负了科研发展的蓝图制定、编制相关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管理任务,保障高校科研水平的持续发展,乃至推动整个高校的进步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不仅是新形势下赋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重任,更是高校为了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

2.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创新是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要清晰的认识到创新创新所带来的力量,不断更新观念,为科研管理耳朵体制与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明白创新才是新形势下科研工作的主心骨。另外,对于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基本作用也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认识,总之,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树立以科研为核心狠抓学科建设的先进理念。

3.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创新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使命,更是科研管理自身发展的基础

高校是人才资源的最为丰富的地方,并且还具备了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无论是学术思想,还是学科类都是比较齐全的,这些资源的存在是非常有利于新形势下进行自由探索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担负了科研发展蓝图与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同时还要管理科研组织、科研项目等等,因此,在高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理念浅薄

1.1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新形势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当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不例外,科研管理更加应该推行这个理念。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对于科研人员与科研项目实行的还是传统的机械化管理,没有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让大部分科研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失去信心与进取心。

1.2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不够充分。高校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谈论的焦点。从目前来看,高校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对来说还是“分隔开”的,基本上没有具备形成相辅相成的理念,甚至在科研人员与教学工作者在对待这个方面也没有达成一致。另外,关于科研评定教职工的职称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才能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1.3科研产权保护的理念浅薄。知识产权是通过智力来创造所形成的权利,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通过智力创造出来的成果而具有专享的权利,是新形势下最宝贵的财富。基于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一是,从而让这些宝贵财务从高校中流走,给科研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过于落后

2.1科研人才机制不够完善。从目前高校的科研队伍来分析,特别是跨学学科这个方面的科研团队没有构建成功,所以,对于高层次涉及到的交叉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是没有能力承担的。另外,对于科研管理创新没有具备一定的创新环境,大部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与教师在学术浮躁这个问题非常明显,而且目前的高校教师扮演两个”角色“,甚至有些高校在待遇方面又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导致高校教师失去积极性,无法构成科研氛围,人才流失的现象有增无减,导致科研发展滞后。

2.2科研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是新形势下高校可谈管理工作环节中比较薄弱的一面。一是,科研评价工作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点,通常利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科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并且专家评价制度也不完善,人为主观因素过强。二是,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与教师逐步失去工作积极性。

三、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思考

1.高校科研管理理念的更新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以机制创新与体制创新为出发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要积极推行以人为本、市场为基础以及知识产权的忠实度等等,这些才是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先进理念。勾画高校科研发展战略的蓝图,编制科研管理的制度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将师生资源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策略,要将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国家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切入点,逐步推动科研技术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目标的实现。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让社会信息资源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有针对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重复研究的情况,同时也要重视沟通协作的环境,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协调的科研整体。通过有效方式为科研与生产搭建桥梁,构建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整体与科研生产的协调网络,另外产权意识的保护也需要增强,设立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同时为科研决策与科技成果在产权保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重视同机构的合作,实现专利申请保护的目的等科研与生产的结合。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崭新的社会思想潮流,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公共服务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人本思想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想氛围,科研管理层中大部分人员都来自高校自身,他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促使他们偏向于“服务者”的角色。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要以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来取得最好的支持,以无私的贡献来求得进步。

3.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篇8

档案的业务管理工作包括检修、科技以及技改项目,尤其科技档案是对国家机构及事业单位或个人组织中有价值的文件资料的保存,不仅关乎国家的发展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事情,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档案创新工作实施的基础,将所有馆藏资料都予以准确、完善的保存才能够在需要是时候发挥其应用的价值。主要的创新方法是要对档案中各县业务的细则进行归纳整理,尤其是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档案管理人员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做好变更记录,确保管理工作中档案具备连续性、有效性和完整性[1]。另一方面,就是实现档案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推行电子档案在各个馆藏中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完善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档案库,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我国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新业务管理,从而实现档案工作应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2]。

2创新档案管理技术

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离不开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下,档案工作原则要本着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只有实行一体化的战略指导思想才能够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竞争实力。实际上,一体化平台能够充分的整合信息资源,帮助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国的太钢集团就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到信息化的集成平台当中,同时引入能源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规划等内容,实现了一种统一的数据交换方式,不仅能够规范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还可以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整理标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电子文件可以为档案的搜索与查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我国规定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操作,对于电子文化的组织结构、鉴定流程以及存储格式都要严格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真实、有效。最后要强调的就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问题,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要符合创新形式的需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建立档案公文网站,为信息的存贮与查询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功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