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04:14: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ui设计课程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项目教学;课程设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29-03
1 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号召,自2011年我院与校企合作单位苏州天平先进数字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来,为培养面向程序开发、手机ui设计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手机UI设计与开发”被确定为我院2012级软件技术专业项目经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介绍UI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掌握相关手机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锻炼学生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开发的操作能力和技巧,培养专业情感和与修养,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基本知识框架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学习与今后的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通过与天平公司等企业专家多次研讨,同时参照UI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本课程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如下表1所示:按照四大模块、16个项目展开教学。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我们为了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手机UI设计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融“教、学、做、评”一体化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优化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作品赏析、讨论启发、观察实践、现场模拟、角色演练等教学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同时,在课堂上会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注意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其获得职业技能的提升。
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结合不同的项目任务,我们会采用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组织教学,将项目实施过程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内实训基地现场教学,让学生亲临手机UI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手机UI设计理念,同时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采取EMAILL、QQ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组织学生聆听校外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手机UI设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们会采用过程考核、自主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考核的评定中,注重学生出勤、课堂纪律、作业等的记录;在期末考核中采用开卷项目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使用软件实现效果的能力考核;在自主项目考核的评定上,我们还要求学生依托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利用课外时间独立设计手机UI界面,并将此记录课程成绩。通过这些考核手段,通过这些考核手段,可以给学生施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努力学习。
3 学情与学法指导
《手机UI设计与开发》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经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计算机应用、计算机UI设计理论、计算机平面技术和二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具备学习手机UI设计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操作技能。在能力上层面上,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接触过多款应用软件,对软件的应用有一定的提升,具备使用多款软件进行手机用户界面制作与开发的能力。在学生的心理特征方面,大部分同学的手机应用都有自带的UI界面,对手机界面的个性化设计充满兴趣和好奇,有自己开发手机UI界面的学习愿望。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项目引领、让学生带着项目中的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参与进来,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实施如下:
项目驱动,提出任务创设情境,演示引导巡回指导,疑难解析作品点评,总结归纳作业布置,能力迁移
首先,在项目驱动,提出任务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接着,在创设情境,演示引导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取向,为任务的实施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地接受任务,积极记录教师的操作要点,为后面的自主实践做好铺垫;然后,在巡回指导,疑难解析阶段,学生按照记录的操作要点和平日积累的操作能力自主实践,如果在此阶段遇到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积极提问。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再次,在作品点评、总结归纳阶段,老师要抓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这个普遍心理特点,所以要有效的利用课堂小结的一部分时间进行师生集体讨论、交流评价学生作品。利用3-5分钟的时间来点评学生完成的作品,大多都选择进步比较大的学生作为重点的点评对象,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上进行和自信心。同时重申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要点,对这节课做一下总体的回顾和总结。最后,作业布置,能力迁移阶段,布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近的任务作为课外作业,根据任务要求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4 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以手机主题设计中“UX引擎中动画场景的实现”一节课为例,介绍一次2学时的微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知识、操作技能要点设计融入到项目任务中,使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制作并实现一个在手机存储容量有限的前提下效果逼真的动画场景。教学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一个严密的逻辑设计思想,在手机存储容量和用户体验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课堂开始后,首先使用3分钟的时间复习上节课项目中的子任务在UX引擎中图标布局的知识点,提问学生宫格样式的手机主题中我们是如何布局图标的,积极给学生施压,营造课堂气氛。同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识别手机中某个选中的功能图标,我们要在图标上制作一个动画场景,让学生明确项目中任务之间的先后衔接关系。接着利用10分钟的时间播放本次课的动画场景特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利用已有知识能否设计出这种场景,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所要用到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尤其是图片控件和等待控件的交替使用。
接下来进入课堂的主体环节,在本环节中,我安排了50分钟左右的时间,首先边演示边讲解各步骤的用途,让学生记录知识、操作要点,在演示3-4步后解开广播,引导学生扮演职业岗位中的UI设计师进行自主探索实践。在学生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掌握学生完成的进度,同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如此循环进行,直到所有的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然后我会利用课堂小结的3-5分钟时间先对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的作品和学生一起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经验,同时重申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对本节课做一下整体的回顾和总结。最后利用2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布置一个与本节课类似的动画场景制作的教学任务作为课外作业,同时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视野,扩展动画场景设计的思路。
5 总结
课程的实施既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又要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项目化教学是未来高职课程实施的发展方向,也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多年的高职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只有与企业合作,积极地探索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遇莹.基于计算机学科的项目教学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2(10).
[2] 王彦辉.项目导向在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J].中国电子商务,2011(9).
[3] 闫英战.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Cisco网络技术》课程设计[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关键词:数字时代 UI界面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检 索:.cn
前言
21世纪以来,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愈来愈广阔的领域。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中国从3G时代到即将进入的4G时代不过5年左右的时间。人们对这一变化的主要回应就是在生活中更多依赖于智能手机功能随时上网完成工作或娱乐需求;市场对这一需求的反应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智能手机的生产,而与之相匹配的是大量的应用软件为智能手机的功能化和趣味化、娱乐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今各类智能手机,无论是苹果系统,Android系统还是windows系统,都会普遍地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除去严密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的使用,各类软件设计的趣味性,界面的友好性,视觉的美好性,操作体验的舒适性都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其他的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码产品,如平板电脑、在线商务,游戏产品以及其他触屏移动技术产品的盛行,都离不开一种被称之为UI界面设计的新的视觉传达设计手段的广泛运用。
一、UI界面设计概述
(一)何为UI界面设计
UI是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是指人通过敲击键盘、滑动鼠标、碰触触摸屏等方式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而计算机通过画面、声音或震动等方式进行反馈信息,实现这样一个功能的系统即为UI。UI界面设计是主要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操作界面的整体设计,是专门研究、规划和设计让人与计算机充分协同工作,高效率发挥计算机功能,满足人们工作和娱乐需要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二)UI界面设计的组成
UI设计由用户需求调研、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通过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过程、环境和习惯,为界面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其次,是进行人机之间的交互程序设计。这个部分通常由软件程序员来承但软件设计,目的在于加强软件的易学、易用和易理解。最后,需要进行界面设计。这是屏幕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成千上万的、色彩纷呈的视觉信息,是一个复杂的由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需要将认知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手段等融合,实现软件产品视觉效果的艺术化。
(三)UI界面设计的演化
UI最初是由软件程序员根据个人艺术功底和喜好来完成,通常只有比较专业的大型程序才有条件请专业设计师参与软件界面的美化。长期以来,UI界面设计在软件开发中都是附属地位。在今天这个资讯庞杂的时代,仅靠水平先进的硬件和功能繁复的软件并不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们便捷地提取和处理信息,高水平的UI界面设计才是有效手段。UI界面设计并非单纯的绘图美工,而是综合了用户需求、软件功能、硬件配置和使用环境等多种因素后的复合化艺术设计,是科技和艺术紧密结合的成果。美观舒适的UI不仅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更可以提高设备操作的友好度和便利度,最终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四)优秀UI界面设计产生的巨大作用
今天,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等电子科技产品,以及三星公司推出的银河系类手机与平板电脑,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这些产品也被誉为革命性的科技产品。究其原因,除去软硬件的独具特色和水平领先,其优异的UI界面设计也是对消费者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原因。以苹果手机为例,多达50万个应用程序通过卓越的软硬件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快捷、方便、生动的操作体验,开启了广泛使用人机交互的新时代。而国产品牌诸如小米、联想、华为以及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设计公司同样也在移动互联时代尝到了交互设计的甜头。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UI界面设计对产品和企业产生的作用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五)UI界面设计的市场及就业前景
随着手机技术革新,全球3G热潮势不可挡,同时也引爆了各大企业对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专业人才的争夺战。全国数字及多媒体设计教育权威“火星时代”的互动媒体课程研发团队在调研了3000多家企业的3G人才需求时,了解到在设计人才招聘市场上,UI界面设计师处于很有竞争力的一种岗位。以北京地区为例,仅2011年8月8日一天之内在智联招聘上的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就达到4000个以上,而现有的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么多企业的需求。从薪酬上看,北京地区的3G移动产品的UI界面设计相关岗位薪资普遍在5000元到16000元之间。同样根据“火星时代”的行业调研,从全国来看,对既懂得UI界面设计又会运用到客户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高达65%,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个数字甚至更高,所以UI界面设计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二、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视觉传达专业都是以二维设计为主,在广告业与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时代,曾是主要的传播推广手段。但是由于数字新媒介的产生和快速蔓延,今天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和相关的人才培养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不能满足数字媒体时代信息传达的要求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常常以“填鸭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这已经不适应市场的要求。传统信息主要更加关注形式,而新媒体艺术更注重的是设计的内涵和参与互动的体验。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也应该以交互式信息传递方式来传递设计信息,使受众愉悦地接受并体验信息。在新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下,交互方式和各式各样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交互体验的感觉越来越重视,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应该满足受众需求适时适当地调整信息传递方式。
(二)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现状
现阶段,在国内只有少数专业院校针对这些新型的媒介开展视觉传达设计下的专门的UI界面设计教育,如广州美术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院校在其视觉传达专业下开设了针对网络和移动平台的广告、界面设计等课程;江南大学也在其工业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中,增设了UI界面设计等课程。在笔者所在的四川地区,除了四川美院和川音美院开设了界面设计的课程外,其他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基本都属于传统平面设计的培养模式。因此,UI界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领域,专业院校可顺应时展的需求,改革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和课程设置,培养更多除了精通传统平面设计外还具有UI界面设计专长的创新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三)招生的困境
今天,国内的各类设计院校都感觉到了一种困境,即学习平面设计的人数相较以前有了大幅下滑。虽然这几年“艺考热”温度不减,但学生报考专业却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从2010年开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招生开始普遍萎缩,许多家长和考生更倾向于选择当前比较火热的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等。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减少了,或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不高,而主要是因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路的规划中规中矩,没有与时俱进,自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反观其他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为具有房地产业和装饰、建筑等火爆的行业背景,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因此才会出现近年来环艺等专业火爆而视传专业招生萎缩的现象。动漫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后,动漫设计专业也从过去无人问津变得炙手可热。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急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可持续发展上的思考和探索。
(四)课程设计的传统化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
根据对多所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以三段式为主:即艺术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部分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现阶段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插画、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策划、版式设计、书籍装帧、海报设计和VI设计等课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类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述的核心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无可厚非,但是基于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呈现的普遍问题,为求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应抓住专业和行业的特点,结合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并进行具有特色化的专业课程设计。
三、数字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特色化”改革
(一)课程改革思想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有很多设计方向,如VI、包装、海报、书籍设计等,广而泛之地进行传统教育不可或缺,但是如果能将服务于网络、移动媒体等平台的视觉形象上的设计纳入到专业课程中,无疑可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新的教学改革方向。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无处不在的时代,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与网络化的视觉设计正在进行着飞速的融合。例如,标识设计既可以应用于VI设计中,也可以应用于UI界面设计中。更广泛来说,UI界面设计还可以应用于各类网站设计、手机交互和电子商务之中。所以,将这些新颖的设计形式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是有效的特色化教学改革尝试。但是,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和实施而固定下来的,必然有其学科特点、内在关系和连续性。所以,UI界面设计作为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的尝试,必然要稳步推行,以便留出实验和改进空间。
(二)以UI界面设计模块课程作为改革创新突破口
具体的实施方案因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笔者所在的院系即尝试进行分阶段的课程设置改革:第一阶段的具体措施是在现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例如:
1.增设基础性的计算机课程,如在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FLASH课程以及电子杂志设计课程、Axure RP Pro(交互原型设计工具)原型设计基础以及Flex(用于构建具有表现力的 Web应用程序)等移动媒体交互方式设计课程,拓宽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面。
2.增加UI界面设计课程模块。较为简单的做法是,先在原网页设计课程基础上,加入网店设计、电子杂志设计等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加入包括用户体验设计、移动产品界面设计等在内的UI界面设计基础性课程模块。最后再考虑增设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资源设计课程和图形、图标、动画等移动媒体用户界面风格与整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等更接近于项目开发式的课程,将项目中设计端和开发端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用更贴近业界的实战和实例结合相关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独立平台、移动媒体界面设计的高级技巧和技法,并正确认识业界中所谓的高保真原型的意义,从而较为完整地掌握UI界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应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如学生的兴趣,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成果等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和调整。对某些院校来说,如果时机成熟则可以考虑开设视觉传达下面的数字艺术设计方向,增加学生的专业选择面和就业竞争力。
结语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UI界面设计这个新的领域,更需要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深度结合。所以,同时具有一定软件编程能力,艺术理论知识和良好艺术素养的设计师在未来必然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UI界面设计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科技产品的兴起有了大量的需求,UI界面设计属于创意创新产业,是有着高附加值特点的第三产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长期接受着美学教育,具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创造创新意识,若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课程,便可较好地满足UI界面设计工作的相关需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像UI界面设计这种跨学科、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将越来越受到欢迎,因此从加深新兴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这一思路出发,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文彦:《UI界面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又一个发展方向》,《剑南文学》,2012(6)。
2 何洁:《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装饰》,2002(3)。
3 高娴:《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16-02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1950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从早期的房屋建筑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发展为建筑工程专业、交通土建专业,直到现在的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已积累了60余年的办学经验,拥有完善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为河北省、京津以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道路、桥梁、交通等行业的研究机构、设计院(所)、施工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河北省、天津市的土木工程行业和土木工程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进而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检查具体体现在:(1)毕业设计(论文)前期至中期工作阶段。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条件(选题质量及指导教师情况)及组织管理、学生状况、中期检查等情况进行抽查、评分。(2)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答辩、评分)阶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情况进行抽查、评分。(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阶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抽查、评分。必要时,抽调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送外校评审。(4)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阶段。召开总结评议会,总结检查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及经验,研究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写出评估报告,提出对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修改意见。同时,组织申报、评选本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秀单位及优秀指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为更加可过的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本文提出运用模糊评价理论来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一、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与其他确定性评价方法不同,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不同因素。首先用U={u1,u2,…,um}={选题质量,学生能力,毕业设计质量}等不同评价指标。V={v1,v2,…,vn}=优,良,中,及格,差表示不同评价指标所处评语集合。
1.首先构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点,构建了二级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可以更加清楚的实现指标值的量化。根据每个评价指标ui(i=l,2,…,m)对确定评判等级的影响程度不同确定权重模糊子集A,A={a1,a2,a3,…,am}其中ai为因素集中ui的权重值,ai≥0且ai=1。
2.设不同评价指标因素ui又包含s个二级评价指标,其评价指标集为ui,ui={ui1,ui2,…,uis},对应的权重Ai={ai1,ai2,ai3…,ais},ais表示uis在ui中的权重,ais≥0且∑ais=l。
3.设评价等级可分为n个等级,其评价集V={v1,v2,…,vn}=“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4.对每个ui的m个因素按作综合评价。从ui到V的模糊关系用模糊矩阵Ri来描述。
5.然后再根据以下的模糊运算关系得到目标的综合评价分数。
Ri=r11 r12 K r1nr21 r22 K r2nK K K Krm1 rm2 K rmnB=A·R=(a1,a2,a3,K,am)or11 r12 K r1nr21 r22 K r2nK K K Krm1 rm2 K rmn=(b1,b2,b3,K,bn)其中,rmn表示因素指标uis对于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
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1.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依据模糊不确定性综合评价理论,确定土木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评价指标等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语集合分为v={v1,v2,v3,v4,v5}={优,良,中,及格,差}五个等级。
3.评价因素权重集。各指标因素权重集在表1中已列出。
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A=(0.20,0.60,0.20),二级指标权重为A1=(0.25,0.25,0.25,0.25),A2=(0.17,0.25,
0.17,0.17,0.07,0.17),A3=(0.50,0.30,0.20)。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点,构建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提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水利,等.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started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focus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were discussed, and new ideas are provided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information course.
【Key Words】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2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电子产品与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产品层出不穷,用户对计算机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更快、更强、更安全”,使用者希望寻求更为“好用、易用、适用”的计算机,优化用户使用计算机时的整个交互过程。[1]而人机交互技术作为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独立学科,也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从工业电子设计、移动终端产品到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应用,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了解和掌握人机交互技术,对电子信息类学生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人机交互技术”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而为信息技术方向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教授学生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交互模型的表达和实现。
然而,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或是用户界面的设计理念,其发展速度都超出了原先的预料。[3]因此,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也需要跟上业界的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提高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但是就目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来看,本课程虽然介绍了一些人机交互技术的背景知识、表示模型、以及界面设计的原则,使学生基本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和一些简单的界面设计方面的知识,但当前的教材和教学体系还处于2010年的认知水平,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与其他引入最新技术的课程如Flash游戏开发,游戏人工智能,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并且也不符合目前IT企业对界面设计工程师等岗位的技术需求。因此,如何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课程平台,使学生能对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思想、交互界面设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等方面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培养界面开发的实践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模糊
人机交互技术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理论与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诸多学科,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交叉学科。[4]它与其他的计算机类课程都有一定联系,但是它本身并不研究某一门具体的技术或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在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制定时,往往会陷入多而不精,杂而不专的境地。教师在教学时,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既要教人机交互的理论知识,用户心理模型,又要教实际应用设计,遇到学生基础不扎实,还要复习程序设计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感觉学得很累,花了很多时间,但不知学到了什么。课程内容宽泛,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较差,这是该课程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1.2课程内容落后
人机交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机交互技术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是,目前大多数讲授人机交互技术的教材,其内容还停留在2010年前后的发展水平。以移动界面设计为例,许多教材都以诺基亚的Symbian操作系统为平台,讲解移动端界面设计的实例,包括键盘布局设计,按钮和屏幕分布等。但就目前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诺基亚手机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Symbian操作系统也早已无人问津。目前手机市场以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为主流,都已用触摸屏代替传统的实体按键。[5]同样的情况还存在Windows程序和Web界面设计工具,大部分教材还在使用MFC和Html,而目前业界主流的工具已经换成Winform和Html5。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固定的教材很难跟上新技术发展的脚步。陈旧的内容,导致知识刚学到就落伍,学而无用,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1.3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开设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时,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非常小。教材中讲授人机交互原理,交互模型,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的部分,一般占到总内容的70%以上。而实际与应用相关的部分,如Web和移动界面设计,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而且,这部分内容缺少合适的实践项目支撑,书本上的例程大都停留在入门阶段,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无法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同时,学生最后的成绩评定一般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信息学科属于工科行列,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从目前IT公司招聘要求来看,比较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在学习期间自主动手创作的作品,参加比赛的经历,比学习成绩更具竞争力。目前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是该课程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2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该门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需要了解业界目前的需求和学生前期掌握的技能。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创造价值,所以首先要了解业界目前对该技术的需求。根据目前业界常规的产品开发流程,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应用于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设计这一环节。IT业界大多数公司都有独立的UI设计部门,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相当大,对于信息学科的毕业生来说,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可以将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UI设计能力。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分为交互设计和图形设计。交互设计关注交互界面的使用便捷性,侧重于“好用”。而图形设计关注界面的美观,侧重于“好看”。这两者都是UI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6]据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相应的两个方面:界面设计和交互逻辑设计。界面设计不是单纯的美术绘画,它需要定位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并且为最终用户而设计,是纯粹的科学性的艺术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交互逻辑设计通过分析用户的心理模型,设计任务流程,把业务逻辑以用户能理解的方式表达给用户的过程。在设计交互逻辑时,要改变学生在其他课程设计时以我为主的观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体会用户在使用场景中的需求和痛点。然后,以解决用户痛点为目标,理性地分析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借鉴类似场景的经验,去解决用户的需求。
2.2丰富课程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课本为主,实践性的例程也局限于书本之内,因此内容比较匮乏,吸引力不够。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应该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以实践内容为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加法器。以学生已有的编程能力,可以用C语言实现,但是其操作界面是Windows的命令行,如图1所示。虽然实现了计算功能,但是作品的操作界面简陋,对用户毫无吸引力可言,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换一种开发模式,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VB,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同时开发一个简单的用户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学生对图形化界面的兴趣明显高于抽象的算法设计,将界面设计与算法设计结合,将程序运行结果显式的展示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例程选择时,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首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编程时实践过的程序,在原有基础上为它们添加操作界面,如前面的加法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UI设计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较为经典的例程,讲授UI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半成品作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让学生各自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整个课程讲授过程中,例程选择要涵盖不同的难度,结合最新热点技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2.3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信息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应该加大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在对往届学习的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与投入时间成正比。学生反映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容易忘记。针对这一问题,本次教改的实践中,将上课地点安排在机房,增加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课内时间。实践与例程讲解结合,在入门阶段,一般时间分配上偏重于教师授课,留小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实践。随着课程的深入,讲课时间逐步减少,增加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在期末前,可以安排连续几节课的实践,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作为期末考核。而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从人机交互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出发,转变以往教师单独评分的做法,组织学生互相评分,以强化“用户的体验是评价UI设计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
3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预期成果
人机交互技术教改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教授学生人机交互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初步掌握UI设计能力,为进入相关行业做技术储备。
(2)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的意愿,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
(3)以本课程为切入点,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加大投入,配置必须的软硬件设备,为信息学科的师生搭建一个教学、科研平台,以利于后续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
(4)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信息学科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目前IT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并且让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是高等院校的信息学科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相关的课程实施上,必须与业界的需求结合,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人机交互技术教学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总结在此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提高信息学科的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宋鸣侨.浅析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2(2).
[2]袁保宗.新一代(第四代)人机交互的概念框架
特征及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03(31).
[3]董士海.人机交互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16).
[4]杨明朗.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感性分析[J].包装工程,2007(21).
摘要:中国游戏正处于发展阶段,游戏专业制作人才紧缺,游戏专业教育相对薄弱。本文论述了通过对游戏行业的职业及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明确了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采用了从艺术设计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职业素质及技能等多方面设置游戏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游戏专业人才的目标。
关键字:游戏文化;游戏美工;游戏设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崛起,国内潜在的巨大市场,政府的大力支持,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游戏专业测评运营、游戏专业人才培训、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开发、TV游戏开发等游戏产业链中产生了全新的投资项目,游戏职业是数字娱乐领域最具潜力的职业。而在游戏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培养游戏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游戏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高等职业艺术学院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培养市场急切需要的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游戏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游戏艺术设计人才”方面起到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游戏行业的职业分析
“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行为模式,规则条件,身心娱乐及输赢胜负的一种现代娱乐形式。游戏开发是集游戏策划、游戏程序设计、游戏美工设计、游戏音效、游戏运营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产业。通过对游戏行业的职业分析,我们就能明确艺术院校游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游戏开发团队的职业划分为:
从职业结构分析来看,游戏开发制作是由多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的。
游戏策划是一个高素质职业。游戏策划者的主要任务为进行游戏框架设定、游戏数据调配和平衡、游戏策划管理、系统分析及软件规划等。他对职业的要求是应具备市场的调研能力,对系统工程的操作能力,对程序、美术、音乐的鉴赏能力,对游戏作品的分析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游戏程序设计是游戏设计的核心,主要任务为游戏引擎设计及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开发等。游戏程序设计者应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并具有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
游戏美工设计在游戏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游戏片头动画还是游戏,都离不开美工设计。游戏美工主要任务是根据策划的构想和要求进行游戏中的原画设计、模型设计及特效设计。游戏美工设计师应具有深厚的美术绘图能力、扎实的绘画功底、良好的色彩感觉及创新设计意识。还应熟练使用2D及3D等软件。
游戏音乐创作者主要任务是根据游戏风格制定游戏的音乐。游戏中配以令人感动的音乐或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来烘托游戏效果。
游戏测试与支持的工作是测试游戏的品质优劣、测试运行错误以及游戏的服务器承载量等。
综上分析,将游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总结出来,即游戏开发的三大要素。游戏的筋骨:游戏策划。游戏的血肉:计算机技术。游戏的服饰:美工与音效。充分发挥和整合这三个要素,是游戏制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游戏开发人才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对于高职艺术院校游戏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是培养游戏开发人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艺术类院校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主导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理性思维”,是指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尽量地反映客观现实,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理性思维”往往被认为显示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二为“感性思维”,是指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能力。“感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人类的感性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感性思维”一般是艺术工作者的意念特征。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以“感性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和创作,逻辑推理的能力显得不足,所以要艺术院校中培养出能懂艺术设计又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音乐等的综合应用人才是十分困难。从与国外艺术院校的交流情况来看,如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游戏动漫设计院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将培养游戏美工设计人才作为艺术学院游戏设计方向的主要培养目标。所以在游戏行业中,将游戏美工设计作为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
游戏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游戏美工的开发和设计,重点放在游戏美工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上。我们将游戏的UI界面设计、游戏场景美工设计、游戏角色美工设计,游戏动作美工设计和工作流程等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尽量地做到直接与产业接轨,更快的适应针对行业中的各种工作。
3游戏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
3.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设计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任何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都必然渗透、交织和表现着美。设计与艺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若没有深厚的美术基础,纯公式化的设计不会成为真正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艺术设计的宗旨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赋予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在游戏美工设计中的审美、直觉和想象等思维特征都孕育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游戏美工设计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就是美术基础。游戏场景原画设定,游戏角色原画设定及角色造型等是游戏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游戏美工的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形体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游戏场景及角彩的认知和应用色彩表现的能力,以提高美学修养。(学生作品图1)
3.2加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训练
游戏设计更有赖于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游戏是通过绘画艺术来诉说故事,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故事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计算机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了新的视觉空间,游戏中的场景及角色都需要游戏美工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各类图形设计软件进行艺术设计。这要求游戏美工设计者不但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还应具备各类计算机图形软件的应用能力,使游戏美工设计者成为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3DS MA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游戏制作软件。它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游戏角色、动画及场景,也可以设计出特殊效果,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游戏设计公司使用的三维动画软件;Photoshop是用于游戏美工材质贴图处理的基本平面设计软件。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类计算机软件课程的课程设置,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
3.3提高职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游戏设计是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各款游戏的不断推出,电子游戏已经形成独特的游戏文化。一位好的游戏美工设计者不但具有良好的美工基础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还必须了解玩家的心理及玩家的期望,使得绚丽的游戏场景画面及生动的游戏角色设计能够极大地吸引玩家,进而动心去玩这款游戏。所以在教学课程体系中也应设置如“游戏设计基本原理”、“游戏艺术设计概论”等课程,更好地了解玩家对游戏的所思所愿,使游戏场景及角色设计更贴近玩家心理需求。
游戏美工的任务是创造出游戏所有的视觉元素。目前游戏从网络游戏发展到次时代游戏,无论是游戏场景还是游戏玩家手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任务也越来越重。游戏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游戏场景概念及设计、游戏角色概念及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游戏特效设计、游戏UI界面设计等课程。
游戏场景一般是指游戏角色之外的一切物体,游戏中的主体是游戏角色,它是玩家主要操控对象。游戏场景是围绕在角色周围与角色有关系的所有景物,是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游戏场景概念及设计课程不仅仅是进行游戏场景各元素的美工制作,更重要的是注重游戏场景所在时空关系,游戏场景营造的情绪氛围等游戏场景设计的概念和思想,只有这样设计的场景才能营造出一个虚拟又接近于真实的游戏世界。(学生作品图2)
游戏角色就是在游戏中能够被玩家操控并具备全部或部分生命特征的生物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总是要扮演某个角色,角色是影响玩家带入感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游戏角色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性格特征、角色背景。除此以外,在游戏场景中还有非玩家控制的角色NPC,这些NPC不仅可以和玩家交流,还可自己在某个特定场景中交互,目的就是营造一个气氛,使玩家更容易被带入到游戏中。在游戏角色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游戏角色属性的设定,体现游戏角色在游戏中的生命特征,思想特征。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游戏角色不仅仅是用3D和PS软件来制作游戏角色模型和合理的布线,而且要设计出具有生命的游戏角色。(学生作品图3)
游戏美工设计中的UI界面是玩家与游戏之间的沟通渠道,这一点往往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虽然游戏UI界面并不是游戏的内核,但只有通过游戏UI界面玩家才能够控制游戏,因此对游戏来说,UI界面决定了游戏的大部分内容。在游戏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从设计人性化界面设计、简化控制模式、避免游戏界面干扰游戏显示区域几个方面来考虑,更要注重UI界面具有一定的游戏风格,使玩家进入游戏界面就被带入游戏的氛围中。
游戏动作制作是游戏美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角色的形象及行为特征是通过角色的动作来表达。目前实时动作捕捉仪给动作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对于街舞和运动
类游戏动作制作应用实时动作捕捉仪真实地记录下每帧动作表现。但对于一般的非街舞和运动类游戏来说,应用计算机图形软件来调制游戏动作还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行走、奔跑、攻击等动作都有游戏的特殊表现。游戏动作应具有的游戏感,游戏角色动作要求自然协调,但又不同与真实行为,更不同与影视动画中的动作表现,这就是游戏感给游戏制作人的新思想。所以游戏动作设计课程不但要学习骨骼和蒙皮的技术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游戏角色设定的属性特征。
游戏特效设计,每个游戏公司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它与游戏引擎的功能密切相关,许多游戏引擎带有游戏特效编辑器,也有许多公司用三维设计软件结合他们自己开发的特效编辑器制作出精美的游戏特效。目前大多数游戏公司仍然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游戏特效。所以游戏特效制作课程以三维设计软件作为制作工具来进行游戏特效的制作。在教学中重点放在游戏特效设计、特效贴图的绘制及特效的基本动画。要结合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游戏角色动作及剧情等来设计特效效果,并应用平面设计软件绘制特效贴图。
3.4与游戏公司紧密结合,加强游戏美工设计综合实训
游戏场景、角色、动作、特效等是游戏美工设计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构成一款游戏的一件精美服饰。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游戏项目综合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游戏设计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在游戏项目设计中,聘请游戏公司的资深美工设计担任课程的设计及指导教学工作,选用游戏公司现行或以往的游戏美工设计项目作为游戏美工设计综合实训内容,并与游戏公司联合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游戏公司的美工设计之中。
4结束语
游戏美术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艺术是整个游戏的灵魂,是视觉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关键,也是大量创作内容所在。技术是基础,是整个游戏的载体。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把梦幻般的虚拟世界展现出来。游戏美术师游戏艺术的创造者,对知识结构与游戏艺术的理解将最终决定一个游戏美术师的发展道路。所以只有充分分析游戏设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及职业,明确高职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美术绘图能力、游戏艺术设计思想,并掌握游戏美工设计技能和方法的游戏美工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霆. 游戏艺术工厂[M]. 兵器工业出版社.
[2] 张涛. 3DS MAX 游戏美工设计风云[M].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关键词:平面设计;实施性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区域化的平面设计行业需求
首先做两项调查,一项是对企业平面设计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另一项是对粤东普宁某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①毕业生多就业于本地;②电子商务、网购发展飞速,普宁成为我国电商基地之一;③网页美工、淘宝美工、图像后期处理岗位需求量急剧上升;④课程多而杂,学不精,专业不够专;⑤课程陈旧不满足企业需求;6⑥企业期待有项目实战的经验型人才;⑦企业青睐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⑧企业喜欢有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⑨企业要求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二、依行业需求进行专业定位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掌握相关的平面设计软件就可进入平面设计行业,所以学生入行相对比较容易。平面设计专业时代新需求: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名片设计、画册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等领域,网店美工、店铺装修是平面设计应用的新领域。所以,平面设计专业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培养不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任务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素养、懂艺术、会设计、能制作”的平面设计人才。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四、实施性课程设置改革
据调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问题:课程多而杂,专业不专,课程陈旧,不满足企业需求,核心专业课程课时不够,使得学生核心专业技能达不到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对粤东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实施性课程改革。比如:设计基础课是平面设计专业必修课,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等,这些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审美能力,助于培养学生耐心和良好学习习惯,但粤东中职学校此类课程课时数较少。所以要相应增加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课时,增加LOGO、UI等设计类课程,又如图像处理课(photoshop)只安排一学期,周节数6节,除去节假日,实际上课时数最多100学时,期中实践操作时数仅60多学时,并且缺少项目实训环节,这样的课时安排难以满足学生核心专业技能要求,也难以满足企业对平面设计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所以应该增加为两学期,在第四学期增加一学期的平面设计项目实训,广告、书籍、包装、杂志美编、VI、网页等,每项至少完成两个项目,提高项目实践经验。
五、教师教学实施过程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实际工作岗位培养实践操作人才, 在教学设计上,将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进行大胆改革,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着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技术能力的强化,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能够满足目标岗位的要求为着眼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采用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将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内容,先做合理的引入,提出当日工作内容,再将任务合理分解,并分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对各自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生产的各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兴趣和成就感,使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方法的革命性创新,将教师从以往的讲台授课变成实地授课,从死背书本转变为活学活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
学习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评价学习结果,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以个体内差异和团队内差异评价为主,由传统量化评价向客观真实性转化,增加对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提高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如果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组为评价单位,评价过程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互相结合,教师作为评价结果的总结者和学习内容的升华者和相关知识的延伸者。
第一,理课程,中职教育应该以客观测试为主,传统主观题以论述和案例分析为主,这样可以强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 关键词 】 反向Telnet;异步串口;网络系统集成;实验教学
Application of Reverse Telnet in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Zhang Ha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beiWuhan 430205)
【 Abstract 】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course, the instal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switch and router is key content in the experiment. How to improve current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increase experimental efficiency is critical. Through real cases, the paper introduces principle of reverse Telnet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y solving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management by means of reverse Telnet technology.
【 Keywords 】 reverse telnet; asynchronous serial port;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1 引言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都开设有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熟练调试配置各种网络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实验教学,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现有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设备维护强度大。由于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各类中、高端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调试,这类网络设备配置步骤较复杂,通常需要通过连接设备的Console口对其进行配置。在日常设备维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实验设备逐台进行连接,调整配置,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工作量大,且操作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出错;
(2)实验教学过程复杂。网络系统集成课程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施实验和实验结果验证三个主要环节。由于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价格昂贵,一般学校较少大批购置,因此实验需通过分组轮流重复使用设备才能完成。每组学生实验前教师需通过Console口对所有设备初始化配置,准备实验环境;实验中应及时观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要逐台获取设备配置文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评分,最后清除设备配置并重启,为下一组使用做准备。
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引入反向Telnet技术,对局部实验网络设备和线路进行调整,能够较好解决这些问题。
2 Telnet与反向Telnet
Telnet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服务,它实现了基于Telnet协议的远程登录(远程交互式计算)。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仿真终端等效于一个非智能机器,只负责把用户输入的每个字符传给主机,再将主机输出的每个信息回显到屏幕。使用Telnet协议远程登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在本地计算机上必须装有包含Telnet协议的客户程序;必须知道远程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必须知道登录标识与口令。
路由器异步线路与Modem连接后,就可以建立与Modem的直接Telnet对话通信。这个过程也称为反向Telnet(reverse Telnet),指经由异步线路启动Telnet对话,而不是接收传至线路的连接,即所谓的正向连接(forward connection)。
反向Telnet使用特定的端口建立会话,而不使用缺省的TCP端口23。通常Telnet守护进程监听TCP的端口23,来等待连接请求。用不同TCP的端口号远程登录目的IP地址,可以建立对连接设备的特定连接。使用新的TCP端口号必须与连接的设备相符。
3 反向Telnet的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反向Telnet功能可以用于连接和管理多台网络设备,通过将支持反向Telne功能的路由器配置成终端服务器,利用其异步串口线路连接被控设备的Console口,实现管理目的。目前,支持反向Telnet功能的设备较多,例如Cisco 2509、Cisco 2511等,这里以H3C AR28路由器为例,实验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路由器A的Ethernet0/0/0地址为201.1.1.1,配置一个8ASE(增强型8端口异步串口模块),用来完成异步串口数据流的收发及处理。ASE模块的连接器为RJ45,可以使用标准5类双绞线。路由器A的async1/0/0和路由器B的console口相连,同时确定与路由器异步接口async1/0/0对应的tty用户界面编号为user-interface tty 1,PC的地址为201.1.1.2。
要实现路由器A的反向Telnet功能,从PC端能够访问路由器B,需要对路由器A做如下配置:
(1)配置以太网接口Ethernet0/0/0。
[H3C] interface ethernet 0/0/0
[H3C-Ethernet0/0/0] ip address 201.1.1.1 255.255.255.0
[H3C-Ethernet0/0/0] quit
(2)将异步接口async1/0/0配置为“流”方式。
[H3C] interface async 1/0/0
[H3C-async0/0/0] async mode flow
[H3C-async0/0/0] quit
(3)启动Telnet重定向,禁止在用户界面上启动终端服务并配置用户界面相关参数。
[H3C] user-interface tty 1
[H3C-ui-tty1] undo shell
[H3C-ui-tty1] redirect enable
[H3C-ui-tty1] redirect listen-port 5000
[H3C-ui-tty1] flow-control none
通过以上配置,可以在PC上使用“Telnet 201.1.1.1 5000”建立telnet客户界面,对路由器B进行控制管理。PC(Telnet客户端)的所有数据将被透明的传输到路由器B,同时路由器B的所有数据将透明的传输到PC(Telnet客户端)。建立重定向连接时的Telnet端口号按如下规则编号:Telnet端口号等于TTY编号加上2000,如有多台被控设备,则只需修改对应端口号即可连接访问对应的设备。
4 总结
反向Telnet技术将路由器配置为终端服务器,当用户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以特定的端口号登录路由器时,可以实现重定向连接,登录到与路由器异步口(即TTY接口)相连的设备上。典型的应用是将路由器的8/16异步口以直连方式外接多个设备,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远程配置和维护。
在网络系统集成课程的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管理中,反向Telnet技术可以使不同的网络用户间共享一个实验台中的网络设备,用户可以通过IP网络直接访问实验设备的Console口,完成设备的配置管理或实验,不需要直接连接实验设备的Console口。因而能有效缩短实验环境部署和实验结果获取的时间,方便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降低实验设备管理维护强度,促进课程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常宏达,于双元,邹强,聂鑫.远程网络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17).
[2] 颜凯,杨宁,李育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P2 远程接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 陈希,丁永尚.基于B/S方式的实验预约查询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07-108.
[4] 杨振宇.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据库及信息管理,2007,(18).:1496-1497.
关键词: 航空电子对抗原理 虚拟实验 混频器
航空电子对抗原理是航空电子对抗专业士官的基础课程,集理论性、方法性与作战应用性于一体,是航空电子对抗装备维修保障、航空电子对抗装备作战使用和航空电子对抗战法研究等一系列专业课的前期学习平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能够理解航空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1.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航空电子对抗原理”是电子对抗专业士官学员接触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学时长,课程中包含较多的电路原理和信号变换分析内容。传统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员为主导,学生普遍反应内容抽象,枯燥难学,不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兴趣不高,多个期班的统计数据表明教学效果不理想。
2.引入虚拟实验的教学方法
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员将仿真技术带入航空电子对抗原理课堂,应用比较多的是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利用计算机能够实现视频播放、动画演示、高速运算、电路设计、信号展示及人机交互等功能,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的限制。将虚拟实验引入航空电子对抗原理课堂,将理论教学与虚拟实验相结合,把不清楚、难理解的电路图分解化,把看不见、摸不到的信号图像化,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使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更加有趣,更容易调动学员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效果。
但是目前,在课堂上利用虚拟实验辅助教学还是以教员展示为主,通常都是教员预先准备好,将电路图、参数、分析工具等都预先调试成功后,在课堂上需要的地方进行演示。这种通过预设情境直接演示效果的虚拟实验教学方法虽然增加了教学手段,但依然属于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学员即使理解了教学内容,也只能达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不能将虚拟实验在理论教学中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
为了适应部队需求,电子对抗专业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革,更强调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员在课堂上动起来。虚拟实验恰恰满足了这个要求,它具备以下特点:(1)操作简单,不受场所限制,只需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应软件就可以完成。(2)安全省事,不必担忧用电安全及仪器操作的问题。(3)电学性强,可以清楚地显示电路的各种电学状态,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得到新的分析波形。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员利用虚拟仪器等工具自己动手,搭建电路,讲解电路,总结信号规律,达到学懂学会的效果。
3.应用举例
在电子对抗专业,混频器应用比较广泛,比如超外差接收机、信道化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等需要进行频率改变操作基本都是由混频器实现的。混频器进行频率改变时,能将一个信号的载频变换为另外一个载频,并且新变化后的新载频信号的调制类型、调制参数和频谱结构都不会发生变化。常见的混频器由非线性器件和带通滤波器组成,混频电路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us(t)为一高频输入信号,它和本振信号uL(t)通过一个非线性器件进行时间域内相乘,再利用滤波器取出固定的中频,输出信号uI(t)。
图1 混频电路的组成框图
在电子对抗领域,非线性器件的功能通常都由模拟乘法器(输出的无用频率分量较少)实现。
在混频器教学设计上,将教学环节分为课前、课中两步。课前要求学员利用微课、网络资源、书籍等进行课前预习及仿真软件Multisim11的学习。课中教员进行适当的理论教学后,主要由学员进行操作及讲解,要求学员做到:
(1)利用Multisim11软件搭建混频电路。按照教员要求的us(t)、uL(t)、uI(t)、信号源和电阻及电容等特定的设置参数搭建一个混频电路。
(2)掌握混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讲解。通过混频电路让输入信号us(t)和本振信号uL(t)在时间域相乘,从而实现两个信号的频谱搬移,再通过带通滤波器取出所需要的频率固定的低中频或高中频信号uI(t)。
(3)观察混频前和混频后信号的波形,总结信号变化规律,理解混频器在航空电子对抗设备中的作用。
利用Multisim11软件搭建的典型的混频器电路图[1]如图2所示,得到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波形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信号经过混频器后,单位时间内各个波形的稀疏程度(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波形结构和包络线形状都没有变化;当改变信号源参数时,变化规律相同。
学员自己动手搭建电路并讲解,有利于学员掌握混频器原理;通过动态显示结果总结信号变化规律,有利于学员理解混频器作用。
图2 混频器电路图
图3 混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
4.结语
在航空电子对抗原理课程中引入虚拟实验,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能实现理论讲解和虚拟实验验证的同步进行、完美结合,既增强教学直观性与认知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授课学时,加深学员对航空电子对抗原理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