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4-17 04:46: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1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主要存在学生参与途径有待扩展,学生参与管理不够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对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学生参与途径有待扩展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途径,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管理的方式和渠道较少,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前很多大学生会存在“被控制”和“被管理”的心理,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管理机会,学生对学生管理的制度不够了解。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学生没有从心底接受管理制度,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有待扩展。

(二)学生参与管理不够科学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客观认识也会有所不同。高校中的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管理方式培训,学生的管理经验较为匮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很多学生在参与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会造成决策的主观性和情感性,导致决策失误或者决策失衡,学生的统筹和计划能力明显存在一定的漏洞,不能够协调各方面的权益,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方式问题,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和争端,对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将会带来不良的因素和消极的影响。

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具体策略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可以通过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拓展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保证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质量等方式开展。

(一)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制度的保证。高校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要求,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以及适度参与性原则,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在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之前,学校首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网上投票或者调查等方式,丰富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学校内的问卷调查能够使问卷调查更加全面,充分展现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在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者学者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当中,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制定的活动当中,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二)拓展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

很多学生由于找不到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而出现消极的管理情绪。高校要注意扩展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过程当中。正如Northington所言:“为了使年轻人学主义的过程,学校必须给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有直接影响的决策[3]。”学校可以通过提供机会让学生对课程、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模式等进行评价的方式,实现“双向”的管理效果,在增进学生对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模式等了解的基础上,使学校也能够明确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对学校中的礼仪服务、卫生情况、纪律保持等内容进行直接的参与和管理。同时,在一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篇2

1.1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学生干部,是学生自行选举出来的负责管理学生工作的学生领导.由于这部分学生领导多是经学生自由、民主选举出来的,因此,在现实的学生管理与组织过程中这些学生干部也会拥有一定群众基础,在现实的学生活动与组织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干部可以起到组织与领导的作用.由于学生干部来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均和学生相处在一起,容易和学生一起形成共同的意识,共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将学生团结起来,带领学生从事必要的活动和任务.因此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的首要作用便是组织和领导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和管理学生的高校教师相比,其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要注重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学生干部自身的内部建设,注重自身形象,团结更多同学,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所赋予的组织与领导任务.

1.2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的另一方面作用表现于榜样示范作用.学生领导都是经过学生民主选举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人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学生干部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要给学生以正能量和积极方面的传达,不能以干部自居,在学习与生活上处处高于普通学生,容易让学生干部脱离现实的学生群体,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干部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做上课迟到、睡觉等有损学生干部形象的事情;在生活方面能够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搞好个人和宿舍卫生;在面对个人荣誉的时候,如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需要积极照顾那些生活更为贫困,学习更加刻苦的同学;在参与一些学校和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迎着困难去完成那些普通学生不愿意从事的脏、乱、差的工作.学生干部长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形象,注重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学生,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生管理工作.

1.3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处于教师和学生的中间状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干部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将教师所下发的重要信息传递给普通学生,并且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后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针对一些具体情况,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出众,对于教师的意图领会到位,且对下面具体的工作处置得当,则会省去教师的很多麻烦,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轻松惬意.因此学生干部对于信息的反馈,任务的执行均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生干部对待付出与回报存在一定不良认识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对于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付出与回报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如很多学校中的具体工作需要学生干部去认真劳作,无论是学校的工作还是院系的工作,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工作,都会交给一部分学生干部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处理好付出与回报,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很大,而没有获取必要的物质回报,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带有怨言.在现实中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限,因此,类似的学生怨言很多,制约了现实高校的学生干部建设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出真心为学生付出,辛勤为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建设工作,让学生干部从源头上明确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进而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好这一问题,

2.2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高校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干部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由于学生干部具有一定权力,能够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获取一定的优势,在很多时候明显有别于一般同学,因此,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很多学生便存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楚的问题,认为自己是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特权和优势,有别于普通学生,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干部,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其心理便会发生一定变化,便会脱离学生群众,并且其服务于学生工作的意识也会逐渐淡化,服务的效果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现实的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脱离学生群众问题的发生.

2.3处理好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篇3

人们内心都有渴望,做事情都有动机,而怎样激发人们的内心是关键。激励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使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大学生旷课打游戏,学分不够无法毕业和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为啃老一族等等的新闻屡见不鲜。可见,一些大学生自制力差,把大学当做放纵的天堂,白白浪费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大好青春,不但没成为国家的栋梁,反而成为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运用激励机制激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高校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完成学业,“活到老学到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懒惰不放纵,有较好的心态和素质修养;从学校的角度看,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励学敦行”的校训相符,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师生融洽相处,为建设优秀的高校奠定良好基础;从家庭的角度看,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实现时,每位家长都是最高兴的;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曙光和希望,优秀的大学生能更稳健的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一)目标激励法

查士德斐尔爵士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正确可行的激励目标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使其为实现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并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中文系的同学爱好文学,喜欢动笔写诗作赋,老师可以用成名作家的例子激励同学们,制定一学期写50篇美文的计划,不限形式和字数,并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同学们踊跃参加,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知识和文学功底,还能形成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定的任务也可以增强自信心。

(二)榜样激励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校可以宣传榜样的事迹,依靠榜样的力量,激励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加强道德和德育的作用,规范日常行为。例如,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用爱心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让同学们学习其崇仁厚德的博大民族精神,同时也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若有反面的“榜样”也要及时指出,通告批评,让同学们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物质利益激励法

每个高校几乎都设有奖学金,且有不同的分类。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不清楚奖学金评定的过程,学校应对奖学金评定细则和办法对同学们进行公示,可能不仅有学习成绩的要求,还有综合素质和体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让同学们依据规范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奖学金学校还可以利用其它的物质利益来激励学生们,例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物质支持,鼓励多种就业形式;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快速充电,接触社会,增强自身工作能力。也可以利用反方面的物质利益激励,例如,逃课旷课,打架斗殴,成绩不达标等等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学校秩序。

(四)荣誉激励法

荣誉是每个学生头顶的光环,是评判一个人的参考,也是一些企业招聘的重要依据依据。对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都可以根据情况给予荣誉称号,如道德风尚,爱心大使,见义勇为,优秀班干部,优秀党员,学院三好学生,学校三好学生等称号,既可以宣扬鼓励良好的道德风气,使学生更有干劲,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带动其他同学效仿,形成良好的循环,也能带动有序的社会风气。

(五)信任关怀激励法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相互信任能够给与对方信心,也会让被信任的一方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完成任务。例如,辅导员老师信任学生,把班级工作和任务交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好好干,我看好你,你一定能行的!”学生会信心倍增,鼓足干劲,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任务。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师生合作更高效,为良好的班级建设和校园建设提供平台。

四、结语

篇4

在众多问题面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整与创新就显得更加必要。怎么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满足发展需要呢?

(一)加紧学生模式创新,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本着为学生成长健康、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高校管理者要积极改革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因为,高校学生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只有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才可以与时俱进,把学生的发展与管理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是高校规模发展的要求

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教学规模和学科种类不断增加,高校的组织也愈加复杂,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如果没有细化的管理,很多宏伟的计划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化为泡影。因此,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关系到高校能否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是大众化教育的要求

招生人数的增加,大学准入和准出要求的降低,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精英人士所享有的特权,变成了大众化教育或者称为普通教育。精英化教育阶段,学校的规模小,问题比较少,在校大学生素质偏高,从教人员——教授的文化层次很高,所以便于管理。大众教育背景下,虽然仍然以教学和管理为主,但是教授的职责发生了变化,不再参与管理,而是纯粹地做研究和教授知识,管理工作则由专职人员来经营,他们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任。此外,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也是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工作要求细化、专门化。

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在各种挑战的威胁下,高校为了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做好学生的工作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建设学习型学生群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法治校,建立工作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

(一)建设学习型群体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显得很呆板,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他们的接受方式多是班会课或者日常的教育课,没有其他比较合理的方式,这就使得他们比较抵触,教育的效果也很差。而适时建设各种思想教育的平台可以把枯燥的教育模式变得更有意义,不再是被动接受与单一的灌输,而是要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收到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下,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学生开展各项工作,让学生自己参与管理,自我调整,不断查缺补漏,寻找自己的问题,会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以往,高校的管理一般是有学校专职人员来执行的,很多活动带有很强的强制性,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使得很多活动或者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反,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来,让学生自我管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寻找到自身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三)依法治校

篇5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准确来说,新媒体是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以数字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新媒体首先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其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两者之间是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其次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所有信息一旦经信息传播者发送,信息接收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其三,新媒体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这些形式的信息都可以被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在新媒体上及时、双向、无限地传播扩展,并且给予了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更多的选择性;其四,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特点,无论声音、图像还是文字,其在网络上的存在形态都是虚拟的;其五,新媒体上的信息具有海量性特点,其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新闻资讯、社会思潮、大众点评等,可谓是一个海量的信息资源库;最后,新媒体上的信息具有共享性特点,只要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都可以遵循信息传播者的意愿而自由在互联网上进行共享,并且随着共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信息共享将会越来越方便。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注重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与制度管理相对的一种管理概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其指的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强调建立学生共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众所周知,在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人本身不在场,而且网络上大多是匿名的,因此这就使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所处角色等对其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行文化管理就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育者的新使命。相较于制度管理而言,文化管理是一种比较柔性的管理方式,其核心在于利用理念、责任、道德及信念等来感化学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自发自觉地去遵守。再者,在文化管理模式下,高校教育者可以提前约束和调整学生的日常行为,避免制度管理的滞后性缺点。具体来说,教育者应当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理念,积极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并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中,学生平时不敢或不好意思当面对教师说的话都能够敞开心扉说出来,久而久之师生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情感上也会更加得到共鸣。

(二)完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制度是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此管理制度下,被管理者能够亲自参与到管理目标的制定中。他人所制定的管理目标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认同,甚至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管理目标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也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自然就更加愿意遵守。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育者应当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完善目标管理,利用新媒体环境和技术来为学生创造更加便利的参与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参与进管理目标的制定中来。尤其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愿意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和某些才华可能会更加容易地在网络环境中展现出来。

(三)加强素质教育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虽然在互联网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方便了交流,然而网络中所充斥着的一些不良信息也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高校教育者,在利用网络和媒体来管理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也即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明辨是非、排除不良思想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避免其被不良思想所诱导走上歪路。

三、结语

篇6

1.1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的另一方面作用表现于榜样示范作用.学生领导都是经过学生民主选举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人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学生干部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要给学生以正能量和积极方面的传达,不能以干部自居,在学习与生活上处处高于普通学生,容易让学生干部脱离现实的学生群体,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干部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做上课迟到、睡觉等有损学生干部形象的事情;在生活方面能够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搞好个人和宿舍卫生;在面对个人荣誉的时候,如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需要积极照顾那些生活更为贫困,学习更加刻苦的同学;在参与一些学校和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迎着困难去完成那些普通学生不愿意从事的脏、乱、差的工作.学生干部长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形象,注重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带动更多的学生,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生管理工作.

1.2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处于教师和学生的中间状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干部在现实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将教师所下发的重要信息传递给普通学生,并且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后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针对一些具体情况,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现实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出众,对于教师的意图领会到位,且对下面具体的工作处置得当,则会省去教师的很多麻烦,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轻松惬意.因此学生干部对于信息的反馈,任务的执行均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生干部对待付出与回报存在一定不良认识

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对于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付出与回报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如很多学校中的具体工作需要学生干部去认真劳作,无论是学校的工作还是院系的工作,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工作,都会交给一部分学生干部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处理好付出与回报,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认为自己的劳动付出很大,而没有获取必要的物质回报,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带有怨言.在现实中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限,因此,类似的学生怨言很多,制约了现实高校的学生干部建设工作.为更好的培养出真心为学生付出,辛勤为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建设工作,让学生干部从源头上明确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进而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好这一问题,

2.2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高校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便是很多学生干部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问题,由于学生干部具有一定权力,能够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获取一定的优势,在很多时候明显有别于一般同学,因此,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很多学生便存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楚的问题,认为自己是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特权和优势,有别于普通学生,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干部,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其心理便会发生一定变化,便会脱离学生群众,并且其服务于学生工作的意识也会逐渐淡化,服务的效果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现实的学生干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脱离学生群众问题的发生.

2.3处理好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建设的一大问题便是,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学生干部长期与部分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接触,又负责管理学生工作,因此在现实的学生工作过程中易出现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易影响校园和院校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改进学生干部工作,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的素养,减少学生干部与学生矛盾出现的几率,在现实的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强调.让学生干部多接触学生,多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来开展工作,尽量吃苦在前,面对助学金、奖学金等问题的时候多谦让于其他学生,处理好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干部成为学生自己的干部,能够代表学生的利益,能够为学生服务,从而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更好的成长.

3结束语

篇7

学生既是思想工作的对象,同时又是思想工作的主体,人人都是教育者,个个又都在教育中。以上四个特点,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最本质、最根本的特点,也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长处所在。正是因为它有这些本质特点,所以才有它存在发展的价值。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作用不仅由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所决定,而且还要由它与其它工作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来体现。首先,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看,经常性思想工作对于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领悟、实践和锻炼,这就需要经常性思想工作不断纠正在构建道德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保证构建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看,经常性思想工作对于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刻苦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再次,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关系看,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保持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保证。经常性思想工作可以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打牢思想基础,日常管理工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创造条件。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离开了经常性思想工作就会简单生硬,经常性思想工作离开了日常管理工作就会软弱无力。实践证明,经常性思想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越紧密,工作就越主动,日常管理就会出成效,安全稳定工作就越有保证。

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功能

1.政治上的导向功能。

经常性思想工作通过大量的、具体的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发挥着教育人、培养人、朔造人的导向,这既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根本目的的内在要求,也是经常性思想工作鲜明的政治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党的重大政策出台,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或者变动,学生的思想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波动。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经常性思想工作就要主动发挥作用,引导学生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防止学生的政治热情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2.系统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补充和深化功能。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功能,把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化、系统化,从打好思想基础入手,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供理论知识、思想材料和认识方法。政治理论教育是解决学生带普遍性、倾向性思想认识问题的主要手段。然而,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复杂的、多变的、具体的,仅仅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不可能有效解决所有学生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而经常性思想工作主要用小型、分散、个别的教育方式说服教育学生,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既可以巩固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的效果,又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3.精神上的激励功能。

实践证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解决得越及时、越彻底,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的关怀,集体的温暖,自身的价值,从而越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激励功能正是与学生学习、生活、评优、奖惩、贫困资助等结合渗透的过程中,在具体解决学生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和具体问题中实现的。

4.内部关系上的调节功能。

学生在校期间,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男女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学校、班级、同学之间内部正常的关系,甚至会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事故和案件。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大量的要通过经常性思想工作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进而达到调节内部关系的作用。5.思想上的转化功能。这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极为重要的功能。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思想性,这是经常性思想工作有效转化学生思想的基础。因此,它的一切活动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围绕着教育转化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进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影响经常性思想工作发挥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1.克服经常性思想工作无关大局、可有可无的“无用论”。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不仅要靠政治思想理论课的系统理论灌输,而且要靠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疏导和巩固。经常性思想工作通过大量的、一人一事的、具体实际的工作,帮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分忧解愁、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经常性思想工作大量的是解决个别的、具体的思想问题,但这决不是无关大局、可有可无的事情。学生思想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涉及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利益得失、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果引导不好,处理不当,性质也会发生转化,造成严重后果。学校中发生的许多恶性案件,往往都是由于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想不通而造成的。所以说经常性思想工作不仅有用,而且大有用武之地。

2.克服经常性思想工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包揽论”。

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因此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不可能通过经常性思想工作就可以治愈百病。一个人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实际生活方面的原因,还有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若要求经常性思想工作“药到病除”,解决一切问题,是不客观的。“摸准脉搏,对症下药”,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必要的基本功,同时还要争取经常性思想工作以外的多种条件的配合,如关心学生的疾苦,力所能及的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严格纪律约束的配合等等,都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所必不可少的。

3.克服经常性思想工作“药到病除”的“急于求成论”。

篇8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更多地重视物质方面的帮助,忽视精神方面的教育;注重有形的管理,而忽视无形的疏导。对学生的帮助很多都是贫困补助,行为约束,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疏通,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在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思维,增强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塑造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2高校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策略

2.1树立现代学生管理理念

首先,树立民主管理理念。高校学生都是受到多年教育的群体,他们有着很强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他们的思想相对较为前卫,对各种事物有了判断能力,对各种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会轻易地人云亦云。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不能采取专制强迫方式,不能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现和表达诉求的通道,不能堵塞学生的思想和要求,坚持发扬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权力,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项。作为管理者,应该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不能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平等,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其次,树立法制观念。我国正在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我国的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树立法制观念,既是高校现代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管理的具体体现。学生和学校存在明显的法律关系,我国法律赋予学生明确的权利,要求学校必须给学生提供应有的教育和服务义务,对学生负有各方面的责任。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2变革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勇于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打破以往管理模式的惯性,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学生管理与社会发展相接轨,我国的高等院校不是义务教育,是面向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塑造学生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人格,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尊重和鼓励。既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更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依照我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坚持教学、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统一,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相处,不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发展。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就业、创业发展当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把提高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看做学生管理工作的归宿,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其次,坚持民主管理,发挥法制管理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树立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民主,依法管理,将民主与法制相结合,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更好地发扬民主,给学生更多自我管理权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增强学生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一切管理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管理成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发扬民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反映问题,提出更好地管理建议,尤其是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管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提高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学生管理必须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依照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教育管理法律管理学生,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对学生进行管理难免要实行一定的惩罚,对学生的惩罚处罚是以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法律为基本底线,以此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再次,树立服务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高校学生管理更多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摒弃传统的管理约束学生的意识。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服务学生发展进步为根本管理宗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就业。围绕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各种帮扶工作,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道德境界,不断丰富他们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给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学生的贫困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培养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2.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