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04:57: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测量专业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工学结合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0.引言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测绘事业在经济的助推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发展态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出如何符合测绘事业发展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掌握工程测绘技术的高级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教育工作的硬性要求。有些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依旧是学科型的模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毕业生适应行业的能力差,无法真正的为工程测量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1]。所谓的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以工作来完成学习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目标,一种符合时代的教育模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对策
2.1 正确定位职业目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满足工程测量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测量监理、城市规划放样以及野地作业组长等。其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数字化成图以及控制测量等,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技术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以后就业方向,以此建立符合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首先针对企业岗位的需要细分专业的研究方向,同时制定符合需求的教学大纲,进行模块式的训练。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突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倾向性,以满足岗位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建立独立的实践体系,使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再次,实行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增加关于专业实训项目的课程,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2],按照工程测量职业的需要,以已经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新的课程。
2.3 强调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体系
依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工学结合模式的建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在课间加强对工程测绘设备的认识,进行各种操作仪器的操作,增加学生仪器操作的熟练度。二、进行单项项目的作业的训练,如外水准测量、方向阀水平观测等。因为工程测量技术的每一道工序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进行实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模拟完整的测量工程,集中教学,让学生综合学习,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测量工程的流程,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工程测量工作的性质,从而增加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3]。
2.4 具体实施措施
2.4.1 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是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技术,测量设备更新速度快,所以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工学结合实践基地,更新基地测绘设备,同时采用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推动测量技术的传授。
2.4.2 a实行工、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由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对理论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必须长久,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时间,规划好学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行工学交替,以实践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以学习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
2.4.3 实行订单人才的培养体系
学校应该积极进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收集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的具体信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为企业服务为目的,研究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签订就业协议,实现订单培养。在校期间针对学生就业意向以及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养,实现学生一毕业无需企业培养就可上岗的目的。
2.4.4 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学校可以实行多证书制度,以此鼓励学生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下,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参加工程测量技术的等级考试,鞭策学生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4.5 建立以工作驱动学习的教学机制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有偿的服务,以此将学生推向工程测量工作的第一线,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竞争气氛,感受社会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校所处的经济的环境和科技环境为依据,有针对性的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工程测绘技术专业人才工学结合模式的方案设计以及具体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王志洲.刍议工学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高职 工程测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75-02
随着我国测绘技术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革,目前已逐渐拓展到现代的“3S”技术,即全球性卫星具体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数字化测绘、激光雷达以及地面测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不断与其他多类学科技术的渗透、融合,其应用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测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核心阵地,肩负着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工程测量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
当代的测绘创新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测绘时代。在现今阶段,现代化工程测量技术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方向发展。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工程测量施工中实施的放样测量技术。如今,高新技术全站仪在大型的项目工程施工放样测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放样措施通常运用全站仪的坐标方法进行放样测量。高新技术全站仪具备的高性能自动跟踪与远程实际遥测操作帮助施工在实际测量及动态测算上实现高效的施工操作。此外,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很多专用的施工检测仪器。
第二,大比例尺的数字测图技术与城市化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中,需要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因此,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在工程测量中成为一项比较普遍的测绘工作。目前,全站仪、计算机测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地面地形图测绘技术逐渐转向于数字测图技术。全站仪以及便携机、PDA连接,都是使用屏幕显示进行点位,实地现场进行编码,通过编辑生成数字地图。同时,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成图也逐渐向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变,引发了摄影测量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工程的控制测量技术。工程的控制测量已作为各项项目工程选用测量施工实施的基本准则。现代化的空间定位技术尤其是GPS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推广出了一种创新型的控制验测技术方法,推动工程的平面控制验测发生创新变革。在实际的工程线路测量过程中,普遍应用了GPS进行快速定位及RTK高新技术实施线路工程控制测量。现阶段,全站仪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施工测角及测距操作的精度,且可实施自动识别、全面跟踪及精准目标方向检测。同时,应用全站仪设置工程的以控制网及导线网为主要措施的展开项目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四,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工程的变形监测技术即施工工程的建筑物及其引发的地表发生变形的监测。现阶段的GPS技术是工程的变形检测技术施工操作的关键方法,已普遍应用在矿山开采中的施工地表、工程项目桥梁、施工的坝顶及滑坡的变形监测中。在其实施的变形监测中,新型的自动高精度全站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
第一,系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晓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等基础测
绘知识,掌握GPS、GIS和RS等新技术,了解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第二,具备良好的基本工程测量技能。工程测量技术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程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及数字化成图软件能力、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工程测量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逐渐形成职业意识和准则。
二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合适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任务是需要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结合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测绘行业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重新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控制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和测绘信息处理等能力,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适应工程测量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即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能力结构: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科学.与人文素质等。
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始共同探索构建适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两轮顶岗”、“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践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实施“1导向、1载体、1依托、1机制”的“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模式,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等。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特点。同时,高职院校探索建立的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 构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保障体系,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1.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需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依据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教学项目开发研讨,明确“工程测量技术”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设计为多种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群,采取“过程考核+综合实训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实现“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即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按照课程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在课堂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加以实施。
此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项目培养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如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现代化的实训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双师队伍建设,全面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本文基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基本设想。
参考文献
[1]江振.论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理实一体
工程测量是测绘工程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直接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教改的重点。
高职规划指出:整体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与产业、行业的紧密结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顺应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深入湖南省地质测绘院、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省基础建设工程总公司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物勘院、湖南省水文二队、湖南省地勘局各地质队、湖南省国土规划院、湖南金石勘查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单位,与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访谈,对毕业生职业岗位的变迁进行连续跟踪调查,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矿、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生产一线或管理部门,专业面向岗位主要有测量员、资料员、监理员、测量负责人,并对每个岗位的主要任务领域分析,并针对各领域内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能力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测绘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会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服务于地矿、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工程建设一线的具有能从事数字图测绘、控制网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监测、测绘数据入库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技工举、知行合一”的“精测量、会施工、懂管理” 的高素质技能型测绘工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测量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湖南省地质与测绘职教集团测绘委员会为平台,以工程项目建设的三个阶段为引领,以测量五大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能力为主线,优化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人才培养模式。
(1)“三阶段”――即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勘测、项目施工、项目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相互交叉融合的有机整体,每个阶段就是一个典型测量项目,三个阶段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的工程建设项目。
(2)“五项目”――即测量工程的测图、控制、施工、监测、GIS五大典型项目。
(3)“一主线”――即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这一核心能力。三阶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的过程。
在项目勘测阶段主要采集的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点或地貌特征点的点位坐标数据,对采集的坐标运用成图软件绘制地形图,这个过程是把具体实物在图上表示出来,是可见的,比较容易理解;在项目施工阶段测量工作主要从施工图纸上采集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坐标,在实地进行放样以指导施工,这个过程具有未知性,较难理解;在项目运用管理阶段主要对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形变监测及信息的综合管理,对形变数据进行分析以监测其安全性,对各种测绘数据进行数据入库,便于后期的维护,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这个过程就更抽象。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能力贯穿于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项目为导向来进行学训,根据项目实施流程来组织教学,单个子项目按照测绘行业、企业标准及生产规程实施,提交的成果要符合测绘产品质量要求,完成每个项目的分项学训后,再进行综合性项目生产实训,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三个阶段完成后,学生就可以零距离上岗,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三、双向理实一体,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
1.双向理实一体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双向理实一体,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院部分教师是从校园走向校园,从学生走向教师,尽管均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跟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为此,我院制定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相关制度文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每两年我系专业教师100%轮流下企业锻炼,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时间不少于2个月。 学校把企业锻炼经历作为教师的年度考评及职称晋升的指标。
双向理实一体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以测量工程项目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70%以上,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四个基本环节:职业认知实习、专项技能训练、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采用跟踪过程,分项实践,仿真模拟,真实情境训练。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案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教师对实训跟踪指导,做好分项过程的检查和考核,一个测量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综合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中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各占50%。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和技能展示活动,对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
2.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
坚持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是实现理实一体的升华,是“工学结合”的体现。课堂教学、实训实践虽然均为仿真教学,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来源于生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柔性的教学计划:其一,在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数字测图的项目学习后,第三学期学校联系了数家合作企业安排了企业生产性实习,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企业有专门的负责人指导学生,学校还安排了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确定实习时间,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其二,毕业顶岗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第三学年为毕业顶岗实习期,学生在校将进行为期3-4周的就业前培训和毕业论文指导,然后通过双向选择,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将定期派专业老师到实习企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到来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办理就业签约手续。
3.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是“工学结合”之基础,“校企合作”之真谛。扩大社会和行业对专业办学的参与度,推进学校承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为社会和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校企互利互惠。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把单位用人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反馈给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共同对核心课程如《数字图测绘》、《工程测量》等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使人才培养适应于企业人才的需求。企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
(2)文化共建。发挥学校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优势,开展横向合作,即可解决企业之急,同时使学生亲自体会测量工作的野外性、艰苦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养成严谨客观的工作作风。每年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与湖南省地质测绘院等职工进行篮球赛等文化交流活动1-2次;在学生毕业之际,邀请企业参加我系毕业生晚会;对国土资源厅进行测量技能培和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实现文化共建,人才共育。
(3)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五月份,企业专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不少于8课时;由测绘委员会牵头,组织召开测绘企事业单位就业招聘会,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4)教师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锻炼机会。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校选派兼职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化培训项目,为测绘、国土、土建、交通行业企业培训在职人员进行测量新技术的培养。
四、“课堂工地化、高峰补岗”教学模式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支撑
通过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将职业素养融入项目课程教学中,提升职业知识和方法技能,推行“课堂工地化”,即把课堂教学搬到情景教学工场实施,通过学生与企业员工要求一体化、工地与课堂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现场管理能力培养一体化、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的转变。“高峰补岗”即在学生完成一定的项目课程之后,根据企业生产项目的用人缺口,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表,由专业教师带队深入企业进行项目生产,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学生在学到更全面的技能同时得到了一定的报酬,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即上班”。
“课堂工地化”教学,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施工现场岗位实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随着工作开展,“员工”开展业务互动和工作职位的上升,使“员工”既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又了解与项目部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融入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实际测量规范、规程,让“员工”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并组织、设计、开展测量工作。
以《数字图测绘》项目为例,由“项目经理”(教师)根据项目内容,布置任务;“员工”(学生)分别扮演观测员、画图员、立尺员由组长统一协调指挥,在熟悉岗位工作之后,组长负责岗位轮换。
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通过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通过严格的成绩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并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我院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院2010级学生在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测绘测量项目中获计算器编程项目一等奖,二等水准项目二等奖、数字测图项目三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还在探索中,我们要勇于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联系企业,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cn.
[2] 张伟贤.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J]. 中国职业教育,2011,(32),8-10.
[3] 耿洁,工学集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13-15.
作者简介:
1 工程测量技术的岗位要求
1.1 行业岗位的学历要求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该行业各岗位的入职学历要求详情为:单位技术负责人这一岗位,要求入职者学历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作业区技术负责人这一岗位,要求入职者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而对作业组组长以及作业组组员的学历要求则为中专及以上。
1.2 岗位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岗位要求入职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的核心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素质主要考察入职者的团队精神、行为习惯、沟通交流能力等,以确保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入职者能够遵守职业操守,能够与其他同事协调合作,在岗位中发挥应用的价值。基本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各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入职者在日后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与设备,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职业核心技能则要求入职者具备掌握环境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及时了解四周建筑工程的布局,确保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职业发展空间,则主要看该入职者的学习能力与业务管理能力与未来的发展空间,考察入职者能否善于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1.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工程技术测量专业今后的就业岗位进行了总结,这些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工程检测员、工程监理、地理环境检测员、GIS数据工程师等。同时,根据岗位定位,笔者将工程检测、控制测量、环境制图这三大职业技能的培养,拟定为职业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2 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
2.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成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现阶段教学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习趣味性。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与竞赛等环节,提高学习趣味性。教师应多倾听学生建议,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实践教学期间,可将学生分[(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为不同小组,每组均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认真参与实践课,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练习各项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设定评分机制,每一位组员的表现均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工作协调性,营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2)制定学习计划,向学生适当施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因此打好基础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制定学习计划,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学好知识。另外,透过学习计划,学生能够随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动态与学习成果,进步或退步的趋势均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而适当施压,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很有益处的。教师应设定奖惩机制,表扬并奖励进步明显,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退步、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加强沟通,指出这部分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良建议。
(3)注重学以致用,满足岗位需求。教学活动除了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学生对各类仪器、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力。一味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懂得学以致用,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实工作并不是纸上谈兵,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教学期间不要一味照本宣科,教师应结合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节假日校方应积极与测量单位进行合作,分配学生去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岗位需求,日后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
2.2 设立双证书教学制度
对于技术专业人才来说,相较于学历证明,专业资格证书才是证明自身专业技能的有效凭证。工程测量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需获得由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中级工程测量工作资格证书。笔者认为,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内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设立双证书教学制度。双证书教学制度,学生除需接受中级工程测量工作资格鉴定,还需接受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双证书教学制度的实施,不但能给学生一个专业的认定,海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降低失业率。
2.3 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方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符合人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十分强调实践性,传统的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行业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建立多个长期校企合作式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站在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这一岗位,经过充分的实践与锻炼,能够对该行业有深入的理解与足够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在日后就业时,能够迅速接手工作,直接为企业省去了上岗前培训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2.4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就现阶段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行业来看,传统的经纬仪、水准仪逐渐被全站仪、动态GPS等先进技术给取代。然而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投入不足,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落后,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掌握知识与技能与时展严重脱节,在工作过程中,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内容,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时,学校应与时俱进,结合该 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拉近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认知,将会造就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结合工程测量技术行业的岗位需求,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双证制度[(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教学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保障;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使学生在就职后尽快适应,均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人才。因此,结合社会需求,拟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是高职高专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育厅资助项目(桂教高教 2013JGA154)
参考文献
[1] 姜留涛,张福荣,刘舜.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地矿测绘,2012.3:44-45.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技术、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形测量及实习、像片判读调绘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及实习、毕业综合实训与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必备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基本知识,具备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从事地形图测绘、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成图、遥感图像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1)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2)可以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从事测绘工作。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金融数学
1前言
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可以理解为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教育部2013年批准了在本科层次开设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可见虽然金融数学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但其专业特征却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的定量分析技术,并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并且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授予经济学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而言,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课程。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最能体现金融数学交叉W科特征的课程之一。不少学者也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建议与想法:姚寿福等(2010)认为需要加强案例教学的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兰草和徐晓辉(2011)在借鉴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之路;白秀广和陈晓楠(2012)认为应该突出以案例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李劫(2014)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应该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熊彦(2015)认为目前国内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从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顾翠伶(2016)针对统计学专业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可见,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尚缺乏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探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剖析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2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数学理论的推导和实际经济和金融问题的计量分析。在数学理论推导方面,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过多的数学推导,甚至使学生误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把其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基础课程并列,对略显高深的数学理论望而生畏。事实上,因为金融数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其目标就是要把数学、金融理论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金融数学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如何处理计量经济学的数学理论推导是具有金融数学特色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如下两个例子为例:
第一,在介绍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往往非常注重于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估计量统计性质的推导证明。具体的,往往详细给出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并罗列出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这些推导及证明往往数学公式就有近10页,导致学生往往对计量经济学产生敬畏,从而有远离的趋势。
第二,在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把多个随机方程改写成矩阵表达式,然后再用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给出矩阵形式的参数估计的数学推导。而后,用矩阵形式对多元回归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
可见,当前计量经济学中涉及数学推导的部分是非常严谨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数学推导,让学生在数学、矩阵的海洋中“畅游”。但其在严谨的同时,会让学生更多的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需要大量的计量及数学证明,而忘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如此这般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忙于应付烦琐的数学推导,忘记了去讨论经济变量的关系,使得学生难以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应用于有着真实数据的金融实践。因此,针对这些弊端,本项目组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数学推导内容的改革。
3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改革措施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针对上述数学推导的设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第一,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推导应该尽量化繁为简。例如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设置。我们给出最小二乘法的详细推导后,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设置,我们只需给出方法思想及目标函数,而无需再给出详细推导。对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证明,我们可以只给出线性性的详细推导,对无偏性及有效性只需给出方法及目标即可,不再给出具体证明过程。
关键词:实践教学;粮食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能力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面向粮食加工、油脂制取与加工、粮油转化及深加工、粮食收储和购销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事加工、储存、检验、营销等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一线的掌握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高职学生真正学习专业课程只有一年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深入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加工技术,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加强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能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还能直接接触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粮食生产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社会适应性强、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虑到粮食企业到毕业生的要求,在培养粮食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在实践生产或实验中,内容更具体,更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有成就感。加深理解和领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真正胸有成竹的走向工作岗位。
2提升高职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措施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很多同学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通常是依靠家长,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长远的打算,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同学由于理工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途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方法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效运用精品课程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3不断完善和巩固实习实训基地
2.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粮食工程分院建有粮油加工实训室、粮油检验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粮油化工实训室、粮油加工设备陈列室,还应扩建谷物加工技术实训室,更新油脂制取实训室的部分设备,满足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不断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多动能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分院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技能培养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2.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使我们的教师既能“教”又能“做”。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实施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粮油企业对应岗位挂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同时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师本人从情感上和专业技能上更加贴近粮食行业。另外可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性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实践性与技能型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聘请与粮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一计之长,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粮食行业的创新技能大赛
学院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学生踊跃参加粮食行业的技能大赛、全国性的创新比赛等,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在粮食行业的知名度。
3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随着社会需求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率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者:夏明敬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森,王晓曦,郑学玲.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5(9):58.
[2]刘道敬.校企合作与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5(3):18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程测量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3-21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实践为教学目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协同合作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2014年,我国就正式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目前,我国将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训的教学模式的试点高校共有165所,范围主要涵盖了全国各地的职业技术学院。
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战略,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同时对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述
1.现代学徒制概念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指由学校教师联合企业师傅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指导和教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职业教育机制。其最早应用于德国的职业培训,现已成为系统的国家教育制度。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题项目,并由教师与师傅共同提供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解决问题。
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对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提高学习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现代学徒制的困境
目前,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主要面临几个方面的困境。
首先,缺乏政策支持,尽管国家已出台关于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意见稿,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资源,使得推行现代学徒制举步维艰。
其次,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由于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是学生与学徒结合的模式,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从而难以保障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工作的基本权益。
最后,高职院校中仍有大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只注重理论讲授,忽略实践的重要性;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合作,使得学校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轨。
二、推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要点
1.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突出学校的主导地位
现阶段,高职高校实行的学徒制度尚未完善,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企业参与教学育人,但是尚未做到和学校高度配合。
一方面,高职高校尚未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学水平低下,学校没有制订出完善的教育方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而且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缺乏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动力。
另一方面,企业在参与高职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提供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具体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我国现阶段所执行的学徒制度中,高校领导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除大力发挥学校教学的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制订符合学生将来发展要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2.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在完善教学课程内容时必须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为前提。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在实行学徒制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不少问题。
如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缺乏积极参与企业工作的意识,不能全心全意地投身企业的工作等。
还有部分学生的诚信度低下,在协议期间就离开企业,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有些学生因为不满意企业内部的某些管理制度,又或者不能解决某些人际关系矛盾而选择不辞而别,这样使得企业浪费了大量的培养成本,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大打击了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信心。
综上所述,高职高校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学徒制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3.构建半工半读的教育体系
现代学徒制关系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因此学校在实行现代学徒制时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创建有针对性的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应该按照以下这些基本要求来建立。
第一,要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企业的技能需求,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第二,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普遍需求,不能只是为了应付合作企业的个别需求而忽视了社会上不同企业的需求。
第三,半工半读体系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的能力,使教学课程更加完善,更加实用,更加专业。
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建立工作室,搭建平台
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根本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由学校牵头,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联系相关专业企业单位,共同合作构建工程测量技术工作室。
此外,学校按企业发展所需,企业依学校培养所需,共同制定实际的项目工作,在教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和教授下,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学习中,并根据具体要求和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2.组建专业的校企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强大后盾。
现阶段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是双导师制,也就是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师傅提供实践技能指导,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可以实行互聘制度,通过互聘方式,由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而企业师傅为学校师生提供实践课程的讲授,双方互补互用,共同搭建深度合作的桥梁。
此外,设立校企联合教研室,通过教研室共同制订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制定考核学生的评价制度,落实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
3.建立校企双导师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的培养机制,并通过建立合作项目的形式,把学徒制融入教学任务中。
一般而言,合作项目是教学任务的主导,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项目可以为实际的工程测量项目,也可以为模拟项目,要求学生做好分组,每组根据导师制订的专业标准完成项目任务。
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强化岗位训练和职业素质的教学目标。
4.建立具有发展性与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
职业教育除培养学生某种职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成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职业教育必须制定正确的评价标准,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考核。
现代学徒制想要把好质量关,关键是要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结果,其中包括教师的评价、企业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教育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它赋予了现代高等教育更加深刻的内涵,体现了高职高校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
实行现代学徒制来培养工程测量方面的技术人才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改善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防止出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
高职高校必须从现实出发,深入研究运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更新人才培养制度,壮大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升高职高校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实现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颜进华.高职轻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制浆造纸技术专业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1-44.
[2]贺蓓蓓.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省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4):116-119.
[3]刘巧芝,徐 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月刊,2015,(4):81-84.
[4]熊 宇,任娟平,黄 浩,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 2014,10(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