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7 17:16: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行长挂职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学习情况
挂职锻炼开始以后,为了弥补我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帮助我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XX银行首先安排我在各部门进行为期十天的学习了解活动,了解XX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这X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先后走访了XX银行的会计结算部、计划财务部、公司及机构业务中心、个人银行业务中心、风险管理部等部门,各部门负责人耐心地为我讲解了其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流程,并让我阅读了XX近年来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诸如《XX银行柜员管理实施细则》、《XX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网点管理办法》、《XX支行个人客户经理考核办法》、《XX支行柜面业务技能考核办法》、《XX支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文件,我对XX银行的业务种类和经营管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建设都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另外,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银行同业竞争,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减少管理层级,XX银行进行了积极的组织机构改革,采取扁平化管理,新设了一批直管支行。这样的改革速度和力度对每一位员工都有所触动,同时也给XX银行管理和保障提出了很大考验。为了保障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期间XX银行出台了大量业务规范整合、风险控制、网点转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阅读了这些文件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XX银行进行这项改革的信心与决心,认识到了XX银行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这将会给我的教学增加许多生动的案例和素材,有利于我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为进一步地加深对银行制度的理解和深入学银行在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信用评价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在结束了部门走访之后,我又分别到储蓄所、个人理财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个人住房信贷中心等业务部门进行了深度调研和学习,并与一线的业务人员、客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让我受益匪浅。在XX银行挂职期间,我积极与大堂经理、前台柜员进行交流,向他们了解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网点的功能分区、岗位设置及其职责、网点的现金管理、不同网点的业务品种、具体业务的办理流程、柜员考核制度等。他们的热情解答解决了我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困惑,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及时学习掌握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领会总行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在XX银行挂职工作的时间里,为了能够做好挂职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努力学习相关的工作理论知识;详细记录各项工作的操作技巧,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细致、高效、准时的完成了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了挂职目标;同时,还不断加强了自身思想教育的培训,以此来让自己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内部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
在银行网点发展中,认真完成总行及支行今年新下发的各种文件内容,严格执行各个登记薄新制定的规定;严格要求网点内每个柜员规范进行操作。在银行网点内部管理方面,挂职期间我主要作出了以下工作:其一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综合分析,将网点内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都罗列出来,撤销一些工作效率低下的岗位。同时,为了便于管理,还坚持将一些工作内容差异较大的岗位分开,从而实现让网点内各个岗位实现系统化管理。坚持实行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达到了预防风险的目的;其二是完善了内控监督机构,提高了网点成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我非常清楚内控监督机构的重要性,所以要求网点内部监督机构的人员都必须熟悉各项业务,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同时,我还根据网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检查实施方案,让各项常规检查工作都落到了实处。
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依法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
我在XX银行挂职工作了XX(时间)。XX银行是一家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银行,因此,我们只有与银行一道进步并快速成长,才能跟XX银行的发展脚步。“存款靠公关、稳存靠服务”我一直深刻的明白这一点。因此在挂职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自身的良好服务品德,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方面,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谋求最高的办理质量,甘愿自己累一点,也不愿让客户多等一分钟。为了提高办理业务的速度,我也会向其他优秀同志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我记得挂职期间,有人这么说过:“有客户投诉说明客户有需求,客户愿意留在你这里办理业务,所以才会提出意见,如果客户没有需求那他完全可以不提出任何意见而是换一家银行。”因此,在工作中若客户给我提出意见,我总是虚心接受并表示会努力改正,不仅赢得客户的信任,还为XX银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一、年度目标
20__年我行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进一步整合流程,加快内控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此,我部将增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年度培训目标:
(一)根植“培训促进业务发展,学习提高竞争能力”的思想理念,增强培训对员工职业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地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向现实工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促进个人业绩地提升,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绩效地提高;
(三)分层次、抓重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大版块,形成企业文化、专业与技术、产品与营销、经营与管理四大课程体系,针对企业新人、中坚力量、企业老人,探索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四)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资格和任职培训制度,打造一支诚信、专业、创新、协作的员工队伍,为全行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培训策略
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成败。股份制改造以来,我行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员工培训在我行的重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条线、各层级、各单位组织地培训铺天盖地,重数量轻质量,培训效果参差不齐,我部的期望与部门、员工的反应还存在差距。鉴此,20__年我部拟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在学习内容设置、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方式方法上作新的探索,讲求培训策略,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总的策略是:根据各岗位员工素质基础不同,分别从适应性(或称基础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两个层面进行。在培训师资上,适应性培训一般由我行兼职教师,或辖内优秀教师担当;提高性培训采用向专业机构送培(如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班等),或邀请专业人士讲座等形式。在学习内容上,基础性培训侧重于产品、业务知识的辅导和普及,提高性培训适当引入理念培训、心态培训、思维拓展培训。在培训层级上,适应性培训由条线部门和管理单位主抓,提高性培训由分行人力资源部主办。不同的培训策略具体体现在课程选取、学习渠道、学习形式等多方面。
三、项目计划
为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从职业化训练角度,分层次、抓重点建立年度培训计划。20__年主要的培训计划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一)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覆盖人群:行长室成员、分行各部门正副经理、主任、支行正副行长等。
指导思想:以造就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为目标,以提高领导力、控制力、执行力为切入点,把先进理念、战略思维、科学发展观、合规文化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尽快实现高管人员由行政化向职业化的根本转变。
培训安排:
1、坚持“季会”的培训形式。把季度经营形式分析会与有关培训内容结合起来,根据情况设立“战略市场营销、经济理论、高效沟通、阳光心态”等主题培训。
2、举办1-2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利用社会优质的培训及师资资源,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层次。20__年将邀请普遍反映好的社会知名培训师或专家授课,并坚持课前访谈,使培训内容符合我行实际;落实课后评价,以利反馈提高。
3、“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堂”教学。我部根据职业类别组合设计高质量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套餐,每位中层管理人员均要根据远程教育学堂的公开课课程为自己制定不少于40小时的个性化培训计划,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卫星网络资源优势。
4、鼓励自主学习。根据最近成文下发的《员工业余学习管理暂行规定》,为充分满足高管人员个性化培训需求,支持高管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高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从 20__年起,根据高管人员工作需求和自身职业发展,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及行业举办地旨在提高职业经理人意识,增强领导力和业务管理能力,拓展知识面的各类专业或专项培训。
(二)网点负责人培训
覆盖人群:支行网点负责人。
指导思想:围绕股份制改革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在总结06年办班经验的基础上,紧贴基层网点经营的不同特点,根据业务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坚持做好分类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培训安排:
1、举办新任经营性支行行长培训班。培训内容以拓宽视野,增强对金融产品、管理知识和工作要求的了解为主,提高其适应新职位的能力。
2、对任期在一年以上的网点负责人培训则以合规文化建设、内控要求、市场营销以及理财知识为主,提高网点负责人开拓市场、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网点业务主管培训
覆盖人群:网点业务主管。
指导思想:网点业务主管这一职位是我行风险把控的第一道关口,是我行业务发展的前沿窗口,也是我行内部管理的最小单位,其工作履职能力、业务管控能力至关重要。为此,需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训安排:
1、业务主管履职流程标准化培训班。举办该培训班的目的是为网点业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奠定基础。
2、分别举办对私业务风险管理和对公业务风险管理培训班,提高网点业务主管的风险管理能力。
3、案例与合规研讨班。从真实案例出发,座谈研讨合规的重要性、合规管理的切入点、风险控制的创新手段。
4、举办一期拓展培训班,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四)客户经理序列培训
覆盖人群: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国际结算部、银行卡部、城区各支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
指导思想:精心培育我行各类客户经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营销方案策划能力和营销服务技巧,提升其专业素养。
培训安排:
1、举办各类新产品培训班。产品知识培训班面向所有类别的客户经理,倡导客户经理在主营自身业务的同时,具备辅助营销我行其他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2、举办营销策划和营销技巧专题讲座。
3、继续举办AFP培训班。选派通过AFP资格考试的优秀理财经理参加总省行举办的CFP培训。继续加大力度送培AFP培训人员,完成我行理财客户经理的梯队建设。
(五)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覆盖人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计、资金、风险、法律、人力等业务经理;二是柜面员工和中后台技能操作类人员。
指导思想:专业技术人才是我行优秀员工队伍的基础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力量,柜面员工和中后台技能操作类人员涉及人员众多,是我行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对这两类员工的培训将分别从适应性培训和提高性两个角度实施。
培训安排:
1、适应性培训。举办各类基础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类别分别举办培训班,以提高各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继续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考试制度。在全辖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或基本达到岗位准入的基本条件,增强适岗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3、举办2期旨在促进员工凝聚力形成的拓展培训班。
4、提高性培训。通用社会培训或向上送培等形式,输送优秀专业人员学习本序列高层次培训课程,或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进一步提升层次、拓宽视野。
5、鼓励和推荐专业人员参加各类金融协会、杂志举办的论坛等。
6、根据《员工业余学习管理暂行规定》,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和攻读学历学位,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六)优秀人才培养与培训
覆盖人群:原分行优秀人才库员工,及20__年绩效考核等第为A 的员工。
指导思想:各类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是我行业务发展的核心人才,我部将在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为全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分类组织全行优秀人才库在录人员培训,
培训安排:
1、举办核心才干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团队精神、创新思维、控制力、执行力、领导力及沟通能力等方面内容。
2、轮岗锻炼培训。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到基层进行挂职锻炼,人力资源部要建立挂职人员定期跟踪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挂职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帮助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3、与地方院校联系,逐步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关系,组织部分优秀人才参加院校公开课及金融MBA核心课程学习。
4、充分利用我行的“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堂”卫星网络资源优势,根据各序列优秀人才岗位知识的不同需求,组合设计高质量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套餐,通过加深专业深度,和拓展在其他领域的广度,培养“专才”和“通才”。
(七)新行员培训
坚持新行员岗前培训制度,通过考试考核后方可上岗。新行员培训以职业道德教育、行规行纪教育、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基础。引用拓展训练等方法,增强学员团队意识及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坚持对新行员培训班的严格管理,为我行各岗位输送合格员工。
四、课程开发
20__年人力资源部将主要关注领导力与管理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与发展等培训,部门发起的基础性培训不再列入人力资源部培训项目表中。
20__年培训课程详见附件。
五、培训师资
培训师资来源于行内兼职教师、省辖优秀师资力量、专业培训机构多方面。
20__年我行在适量引进优质师资力量主讲部分课程外,仍要大力培养行内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内训师资队伍,着力提高我行各类业务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开展培训者培训。20__年举办1期兼职教师培训班,让担任授课和转培训任务的兼职教师熟悉成人教学的特点和授课技巧,规范教案和讲义编写要求,提高培训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
2、开展培训后评价。明确授课质量要求,继续推行教师授课效果评价制度,及时采集评价信息并向授课者反馈,以利总结提高。
3、建立兼职教师与外部师资 档案。一是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档案资料库,记录其接受培训及授课的情况;二是有效利用省行、苏州、南通师资资源;三是建立外部优秀师资档案,掌握其特长教学内容。
4、组织岗位准入培训讲义、教材及题库的编写。我部将制定题库开发、使用和维护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各职位上岗任职资格题库,在全辖范围内落实实施。
六、考核机制
将培训内容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培训结果与员工个人发展与绩效相结合,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培训考核机制,转变员工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1、建立全员学分制。继续推进和完善全员40小时培训台帐,为每门课程设定学分,根据课程情况分别采用笔试、机考、网考、在岗考试等多种测试形式,考试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全年累计获得40学分的则视为完成了40小时培训。
2、对适应性(基础性)培训课程,经考试合格的,发放学业证书,作为岗位准入的基础条件之一。
5、各部门员工40小时培训完成率低于85的,扣减部门绩效得分2分。
七、培训预算
我行年度培训费用额度为工资性费用的1.5。为提高边际成本的使用效用,07年我部将进一步强化培训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理念,尝试推行培训费用预算管理。
1、建立培训费用分部门核算统计台帐。全面统计各部门年内发生的培训费用情况,为培训资源投入与人力成本分析提供统计基础。对高投入的部门相应要求更高的产出。
一、年度目标
年我行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进一步整合流程,加快内控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此,我部将增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年度培训目标:
(一)根植“培训促进业务发展,学习提高竞争能力”的思想理念,增强培训对员工职业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地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向现实工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促进个人业绩地提升,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绩效地提高;
(三)分层次、抓重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大版块,形成企业文化、专业与技术、产品与营销、经营与管理四大课程体系,针对企业新人、中坚力量、企业老人,探索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四)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资格和任职培训制度,打造一支诚信、专业、创新、协作的员工队伍,为全行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培训策略
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成败。股份制改造以来,我行日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员工培训在我行的重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条线、各层级、各单位组织地培训铺天盖地,重数量轻质量,培训效果参差不齐,我部的期望与部门、员工的反应还存在差距。鉴此,年我部拟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在学习内容设置、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方式方法上作新的探索,讲求培训策略,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总的策略是:根据各岗位员工素质基础不同,分别从适应性(或称基础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两个层面进行。在培训师资上,适应性培训一般由我行兼职教师,或辖内优秀教师担当;提高性培训采用向专业机构送培(如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班等),或邀请专业人士讲座等形式。在学习内容上,基础性培训侧重于产品、业务知识的辅导和普及,提高性培训适当引入理念培训、心态培训、思维拓展培训。在培训层级上,适应性培训由条线部门和管理单位主抓,提高性培训由分行人力资源部主办。不同的培训策略具体体现在课程选取、学习渠道、学习形式等多方面。
三、项目计划
为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从职业化训练角度,分层次、抓重点建立年度培训计划。年主要的培训计划由若干个项目组成:
(一)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覆盖人群:行长室成员、分行各部门正副经理、主任、支行正副行长等。
指导思想:以造就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为目标,以提高领导力、控制力、执行力为切入点,把先进理念、战略思维、科学发展观、合规文化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尽快实现高管人员由行政化向职业化的根本转变。
培训安排:
1、坚持“季会”的培训形式。把季度经营形式分析会与有关培训内容结合起来,根据情况设立“战略市场营销、经济理论、高效沟通、阳光心态”等主题培训。
2、举办1-2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利用社会优质的培训及师资资源,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层次。年将邀请普遍反映好的社会知名培训师或专家授课,并坚持课前访谈,使培训内容符合我行实际;落实课后评价,以利反馈提高。
3、“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堂”教学。我部根据职业类别组合设计高质量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套餐,每位中层管理人员均要根据远程教育学堂的公开课课程为自己制定不少于40小时的个性化培训计划,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卫星网络资源优势。
4、鼓励自主学习。根据最近成文下发的《员工业余学习管理暂行规定》,为充分满足高管人员个性化培训需求,支持高管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高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从年起,根据高管人员工作需求和自身职业发展,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及行业举办地旨在提高职业经理人意识,增强领导力和业务管理能力,拓展知识面的各类专业或专项培训。
(二)网点负责人培训
覆盖人群:支行网点负责人。
指导思想:围绕股份制改革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在总结年办班经验的基础上,紧贴基层网点经营的不同特点,根据业务发展形势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坚持做好分类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培训安排:
1、举办新任经
营性支行行长培训班。培训内容以拓宽视野,增强对金融产品、管理知识和工作要求的了解为主,提高其适应新职位的能力。
2、对任期在一年以上的网点负责人培训则以合规文化建设、内控要求、市场营销以及理财知识为主,提高网点负责人开拓市场、内部管理及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网点业务主管培训
覆盖人群:网点业务主管。
指导思想:网点业务主管这一职位是我行风险把控的第一道关口,是我行业务发展的前沿窗口,也是我行内部管理的最小单位,其工作履职能力、业务管控能力至关重要。为此,需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训安排:
1、业务主管履职流程标准化培训班。举办该培训班的目的是为网点业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奠定基础。
2、分别举办对私业务风险管理和对公业务风险管理培训班,提高网点业务主管的风险管理能力。
3、案例与合规研讨班。从真实案例出发,座谈研讨合规的重要性、合规管理的切入点、风险控制的创新手段。
4、举办一期拓展培训班,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四)客户经理序列培训
覆盖人群: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国际结算部、银行卡部、城区各支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
指导思想:精心培育我行各类客户经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营销方案策划能力和营销服务技巧,提升其专业素养。
培训安排:
1、举办各类新产品培训班。产品知识培训班面向所有类别的客户经理,倡导客户经理在主营自身业务的同时,具备辅助营销我行其他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2、举办营销策划和营销技巧专题讲座。
3、继续举办AFP培训班。选派通过AFP资格考试的优秀理财经理参加总省行举办的CFP培训。继续加大力度送培AFP培训人员,完成我行理财客户经理的梯队建设。
(五)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覆盖人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计、资金、风险、法律、人力等业务经理;二是柜面员工和中后台技能操作类人员。
指导思想:专业技术人才是我行优秀员工队伍的基础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力量,柜面员工和中后台技能操作类人员涉及人员众多,是我行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对这两类员工的培训将分别从适应性培训和提高性两个角度实施。
培训安排:
1、适应性培训。举办各类基础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类别分别举办培训班,以提高各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继续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考试制度。在全辖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或基本达到岗位准入的基本条件,增强适岗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3、举办2期旨在促进员工凝聚力形成的拓展培训班。
4、提高性培训。通用社会培训或向上送培等形式,输送优秀专业人员学习本序列高层次培训课程,或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进一步提升层次、拓宽视野。
5、鼓励和推荐专业人员参加各类金融协会、杂志举办的论坛等。
6、根据《员工业余学习管理暂行规定》,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和攻读学历学位,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六)优秀人才培养与培训
覆盖人群:原分行优秀人才库员工,及年绩效考核等第为A的员工。
指导思想:各类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是我行业务发展的核心人才,我部将在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为全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分类组织全行优秀人才库在录人员培训。
培训安排:
1、举办核心才干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团队精神、创新思维、控制力、执行力、领导力及沟通能力等方面内容。
2、轮岗锻炼培训。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到基层进行挂职锻炼,人力资源部要建立挂职人员定期跟踪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挂职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帮助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
3、与地方院校联系,逐步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关系,组织部分优秀人才参加院校公开课及金融MBA核心课程学习。
4、充分利用我行的“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堂”卫星网络资源优势,根据各序列优秀人才岗位知识的不同需求,组合设计高质量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套餐,通过加深专业深度,和拓展在其他领域的广度,培养“专才”和“通才”。
(七)新行员培训
坚持新行员岗前培训制度,通过考试考核后方可上岗。新行员培训以职业道德教育、行规行纪教育、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基础。引用拓展训练等方法,增强学员团队意识及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坚持对新行员培训班的严格管理,为我行各岗位输送合格员工。
四、课程开发
年人力资源部将主要关注领导力与管理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与发展等培训,部门发起的基础性培训不再列入人力资源部培训项目表中。
年培训课程详见附件。
五、培训师资
培训师资来源于行内兼职教师、省辖优秀师资力量、专业培训机构多方面。
年我行在适量引进优质师资力量主讲部分课程外,仍要大力培养行内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内训师资队伍,着力提高我行各类业务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开展培训者培训。年举办1期兼职教师培训班,让担任授课和转培训任务的兼职教师熟悉成人教学的特点和授课技巧,规范教案和讲义编写要求,提高培训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
2、开展培训后评价。明确授课质量要求,继续推行教师授课效果评价制度,及时采集评价信息并向授课者反馈,以利总结提高。
3、建立兼职教师与外部师资档案。一是建立兼职教师教学档案资料库,记录其接受培训及授课的情况;二是有效利用省行、苏州、南通师资资源;三是建立外部优秀师资档案,掌握其特长教学内容。
4、组织岗位准入培训讲义、教材及题库的编写。我部将制定题库开发、使用和维护管理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各职位上岗任职资格题库,在全辖范围内落实实施。
六、考核机制
将培训内容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培训结果与员工个人发展与绩效相结合,以绩效为导向,建立培训考核机制,转变员工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1、建立全员学分制。继续推进和完善全员40小时培训台帐,为每门课程设定学分,根据课程情况分别采用笔试、机考、网考、在岗考试等多种测试形式,考试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全年累计获得40学分的则视为完成了40小时培训。
2、对适应性(基础性)培训课程,经考试合格的,发放学业证书,作为岗位准入的基础条件之一。
5、各部门员工40小时培训完成率低于85的,扣减部门绩效得分2分。
七、培训预算
我行年度培训费用额度为工资性费用的1.5。为提高边际成本的使用效用,年我部将进一步强化培训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理念,尝试推行培训费用预算管理。
1、建立培训费用分部门核算统计台帐。全面统计各部门年内发生的培训费用情况,为培训资源投入与人力成本分析提供统计基础。对高投入的部门相应要求更高的产出。
一、破难奋进的历程
1、农业大区的困境。我区是1993年元月成立的,当时的全区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主要是农业税),加上市级财政补贴1399万元,合计财政收入仅有2000多万元,维持着4000多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和建设性支出的负担。自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的要求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滁城的粮油及蔬菜副食品的供应。在这种单一农业经济的思想支配下,区级经济发展越走路越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财政穷区、工业小区,区级财政十分困难。
2、困境中的起步。“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2003年6月,区委组织几个班子的领导和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共计100多人到江苏盱眙县参观发展工业园区的现场,使大家耳目一新、深受启发。盱眙县属于苏北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财政穷县。2001年以来,他们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财,破难奋进,采取先租后征的办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建设起了30多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完成了园区的“三通一平”建设,一大批企业纷纷在此落户,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通过参观学习,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单一的农村经济不能富民强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必须发展工业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已经开始起步的腰铺工业园、城南科技工业园、乌衣镇的红山工业园合并成为工业开发区,由区里一名领导牵头,负责园区建设。2006年区委四届一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强区、招商立区、科技兴区、农业稳区”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区委、区政府顺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东向发展战略,调整充实了工业园区的领导力量。在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党工委,并且建立了园区的事情园区办的管理体制。经过不懈努力,将工业园区报经省里批准,升格为“省级工业开发区”,面积为33.5平方公里。园区升格为工业园区为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3、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成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园区管委会“一班人”,破难奋进、勇于创新,取得了喜人的业绩。一是抓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乌衣工业园区2600亩的土地征用的基础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长2047米、宽21米的乌衣工业园区大道的建设,工地上一派大干快上的建设场景十分喜人。投资1000多万元的老滁全路整治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始动工。这将进一步改善腰铺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在城南科技工业园区内,新投资1000多万元的理想创业园里,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在进行施工,这将成为一批中小企业谋发展的孵化器,为企业快速入驻创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二是抓土地置换工作,为一批项目入驻,提供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区政府集中力量狠抓土地置换工作。目前已有2000亩“土地置换”用地指标上报省政府,已收到批文,待批指标正在办理之中,初步缓解了我区建设用地指标困难。三是抓规划,做好与市规划的对接。去年以来,他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下功夫、花本钱修编了“一区三园”的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积极与市发展规划衔接,为今后项目入驻园区,尽快获得市级规划许可,做了必要的前置工作。四是抓土地资源的整合工作。今年以来,工业园区管委会针对过去用地比较混乱的状况,对一些征而未用、占而未用的项目,动真格的抓了“腾笼换鸟”。通过土地清理,对一些等待观望的入园项目,动员他们尽快开工,并于今年8月份在城南工业园成功举行了十五家企业集体开工典礼,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一些没有实力,不具备入园条件的项目,收回了用地指标。五是招商引资取得了新进展。园区管委会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形式多样的以商招商、挂职招商、推介会引商、专业招商、上门招商活动全面展开,真正是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比如,新投资2亿元的珍珠水泥二期工程即将动工,新投资1800万元的恒昌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凤凰实业新投资5000万元的冰箱生产线正在开工建设,鑫隆机电投资4000万元的数控机床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以及还有一批正在洽谈入驻的项目,将为工业园区增添光彩,为全区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六是有一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工业园区之所以能够破难奋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同时也与园区管委会的同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为了寻求资金而东奔西跑,为了制定规划而流尽汗水,为了引进好的项目入园而竭尽全力,为了搞好服务而废寝忘食,为了项目帮办而加班加点,这些都使我们看到夹缝中求发展的艰辛与不易,看到了有这样的人在艰苦创业,明天一定会更好。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管委会在发展园区建设上倾注了所有精力,在破难奋进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他们在发展中尚存在着不少困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识,在全区上下还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基本农田调整缓慢,一些好项目入园通道不畅,影响了园区的发展;在丘陵岗地建设一区三园七通一平的难度较大;资金供应不足与园区开发的需求矛盾比较突出;区级功能不全的体制,对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大开发、大发展的工业园区还缺乏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等等。我们坚信,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着较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蓄势待发的工业园一定能够在皖东大地上奋力崛起。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关键在于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区,在统筹兼顾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唱好招商引资强力加快园区建设这支主旋律,尽快地把我区的经济崛起优势和区位优势变成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几点建议
(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就是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协调各方、大干快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园区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一区三园“的发展规划,努力做到与市规划的对接。规划是发展的前提。有个好的规划,才能避免少走弯路,避免今后建设中的惊人浪费。完善园区科学规划,认真编制好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各类小项目的规划,一是要坚持“先规划、再建设,先地下、再地上”的科学发展程序,形成“依法从业”的规范管理制度。目前,在规划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土地测量、详细规划等等都要紧紧跟上,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继续加大土地置换工作,拓展园区发展空间。2006年省政府下发了193号《关于省土地置换工作暂行办法》的省长令,这是破解土地制约难题的好机会。我区村庄占地较多,全区2571个居民点,建设部门规划成490多个居民点,可以腾退土地4.68万亩。今年5月份以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土地置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土地置换工作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广泛宣传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使动迁的农户从中得到实惠。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过细的群众工作,不能让群众上访而影响此项工作的进程。二是要多方筹措安置资金不能失信于民。三是要确保复垦的质量,使全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减少。四是要将新的居民点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靓点。五是用好来之不易的置换用地指标,提倡建多层厂房,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是第一阶段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思维,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和语言沟通能力。1.市场营销岗位认知实习,通过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增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营销活动的策略与手段的初步了解,提高学生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2.邀请企业各层次营销工作人员、营销专家学者或者往届营销专业毕业生进课堂进行经验交流,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要做好营销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掌握哪些技能。3.由校内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开展营销专业知识和礼仪知识讲座,开拓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营销专业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4.开展营销相关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者建立营销论坛,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2]。
(二)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
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第二阶段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专业思维意识和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以校内模拟实践的方式进行的分模块的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四大专业核心技能: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网路销售能力、销售与谈判能力专业1.实验室软件模拟实践一是通过引进模拟创业软件、网络营销模拟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使学生通过这三个实验室模拟软件体验市场营销活动的流程和营销决策的制定、创业的整个流程、市场调研的程序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网络营销的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模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增加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掌握。二是让学生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系统,进行模拟企业决策。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组建虚拟的模拟公司来熟悉组建公司的各项工作流程,并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从多全面了解和实施营销决策,并采用软件对抗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创业模拟的认识[2]。2.以竞赛促实践竞赛的方式因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对抗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思考和创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是采用校内比赛的方式,如商学院学生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节、实践周活动等方式,开展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品牌策划、商品模拟销售竞赛等比赛活动。通过校内比赛可以在学生中间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为将来参加校外的比赛积累经验。二是借助校外各层次与营销相关的学科竞赛,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市场营销大赛、“e路通杯“全国大学生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通过参加比赛学生能深刻体会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3.举办大学生商品展销会展销会可以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每次3-5天,整个活动由营销专业学生进行组织,参展人员是各年级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展销会期间参展学生自己选择商品、联系货源、设计展台和销售商品,自负盈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完整的从寻找货源、采购到现场销售的整个过程,同时可以锻炼学生销售谈判的能力和与客户交流的能力。
(三)实战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战式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真正的深入实际企业开展生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营销能力,是实现营销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集成,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应用。在这个阶段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1.创建大学生市场调查咨询中心该中心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指导、规划和监督。其主要业务是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咨询服务,同时可以为大企业或政府机构专门提供电话调查服务。由学生担任公司经理、业务经理、办公室主任、分析员、访问员等职务。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突出培养营销专业学生了解市场、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发现并衡量创业机会,提高创业能力,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市场调查实际工作中。学生团队可以跨年级不断滚动,以老带新,师生共同创业,使市场调查中心成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摇篮[4]。2.成立网络创业中心网络创业中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开网店进行网络创业。其工作内容是使学生熟悉网上开店技巧、注册正式网店、选择网络销售的商品和货源、学习网店运营技巧、熟悉网络推广方式等,帮助学生在未走出校门前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毕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6]。3.成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的宗旨是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或者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创业的基地,鼓励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园设置管理中心,可以聘请学生、校内老师、校外企业人士共同管理,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掌握从从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筹集资金、工商注册、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店面设计、财务管理、照章纳税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经营流程。通过创业实践,可以实现学做合一、教学相长、师生共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促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6]。4.组建学生营销公司为了培育实战型、创业型营销人才我们可以尝试组建学生销售公司,它可以将学生的能力培育与素质教育合而为一。学生通过销售公司的运营和项目化的营销实战训练,可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营销业务工作流程、操作情境的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营销知识。该实体营销公司需要由学校出资进行工商企业注册,并规划专门的办公区,对外联系货源或者客户,对内进行销售。营销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在学生中招聘和选拔,并能容纳一定比例的专职教师担任管理人员,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可以由学校派出。与在模拟环境下的实践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营销环境更真实也更复杂、学生在营销公司的角色是真实的并对营销公司的业绩负责,学生在工作中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决策,考虑问题周密,对学生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为老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并可以弥补校外实训基地在数量上的不足[7]。5.校企合作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和万胜呼叫中心、屈臣氏、娃哈哈建立了初步的合作,但是合作方式仍需不断深入。下一步的校企合作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学生深入企业某个岗位进行长期深入学习,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能够和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更全面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实际知识和能力,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将来的职场环境,同时实习企业也可以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表现优秀的还可以作为储备人才。第二,与企业联合举办定制班,校企共同培养。这种方式是在企业的参与下,学校不再按照以往的培养方案安排学生的学习课程,而是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岗位需求特点来安排相应的课程,在教学中实现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的文化等基本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订单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企业的岗前培训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直接对接。第三,校企联合组建实体销售公司。此种方式可以和前面的学生销售公司相结合,由学生进行管理,帮助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和业务拓展。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在实际工作岗位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第四,校企联合进行营销决策。此种方式是企业允许学生参与到一部分的营销决策中去,比如市场调查、促销策划与执行、渠道开发与市场开发、广告策划、产品设计、商品销售等决策。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展开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借助学生的智慧帮助企业决策[8]。
(四)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专利小班;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74-04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力。笔者拟结合创新培养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并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1.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不够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提升和飞跃,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面,但缺乏广度和深度;而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为主要特征的应试教育造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和思维依赖,使得创新意识被抹杀,创新思维能力已大大地降低。
2.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
高职院校与之前的中学相比,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弱、自我约束不强,从而导致其在校期间学习倦怠,学习效率低下,对提高学习成绩缺乏自信心,学习行为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1],学习热情不足,缺乏健康向上的课余生活等明显特点。
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学业成绩上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差距,但是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二)高职院校创新教学现状
1.专业师资队伍质量不高
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力量和重要环节,起着核心引导作用。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仍然是以传统教育为主,自身的知识储备仍趋于陈旧,不能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性知识,教学实践能力欠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高职院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科学研究、自我学习的时间较少,学术交流、培训、企业轮岗等机会不多,各学科间教师的合作度不高。
2.创新教育尚未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人才培养计划是围绕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而制定的。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发展较快,专业间的穿插配合日益明显,但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新较慢、合理性欠佳,多围绕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着手制定,而常常忽视实践与应用能力。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学生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学时占比极少,有些甚至一带而过。
3.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创新课程缺乏
课程结构体系虽日趋合理,但高院校课程体系缺少创新,课程偏重于理论和基础内容,课程设置单调,综合知识渗透性不强,教程更新较慢,实践教学课时远远不足,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太少,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不高。
4.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和设施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其开放程度不高,大部分只是针对本门课程或特定群体开放等。高职院校用于培养学生通识能力的实验室、实训室和配备普遍缺乏。
二、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与实践
国外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有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美国的大学在教育创新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并且坚持学校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建立自我概念,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挖掘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国内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则主要凸显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源泉,以实践能力为条件,培养全面发展、跨学科的创新人才。
(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使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行社会和高职类院校的主流趋势[2]。笔者所在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专利小班,在近几年专利小班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实践中,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总结归纳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成长路线,对学生分阶段逐级递进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如图1所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长路线图显示了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成长路线图共分为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创新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四个阶段,逐级递进,依次培养。第一阶段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后三阶段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培养过程。
第一阶段是创新培养的打底阶段,需要对学生普及大量的创新知识,利用各类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的创新案例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加上一些体验性团队合作活动、比赛、“头脑风暴”和讨论等使学生开拓思维,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前期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学生进展到第二阶段,即创新行为的培养。学生自发地提出一系列的创新构想,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等方式将问题展现出来,并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有价值、可行性构想,初步形成构想方案,进而通过集体讨论、搜集查阅资料、专业知识学习、学长帮助和教师指导等一系列过程形成有效而完善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多次对方案构想的重新构建,最终提交出完整的可行性方案。
第三阶段为创新实践的培养。学校给予一定的条件、氛围和政策,集聚一批资深的教师和专家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由学生通过专利的申报、一系列科技比赛活动的开展、企业实践、产品转化、社会服务等途径予以实现。
前三阶段步步递进最终使学生达到第四阶段,成为具有创新综合性能力的人才,进而输送至工作岗位。
(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利小班的具体实践
将学生在高职院校求学的三年作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周期,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机电专业新生为对象,随机选取机电专业某班级全班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辅导和研究。按照如下页图2所示的过程进行人才培养。
1. 信息收集与跟踪
从学生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建立详细信息的档案,并且每半学期更新一次,档案内容包括:籍贯、父母工作单位及具体工作、简单的社会关系、联系电话、受到的奖惩情况、个人特长、个人兴趣点、心理状态和认识、对将来步入社会的期望、拥有的技能证书和技能级别等。
2.学生创新孵化方面
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创新学习规划,从实际学科、专业、生活等方面具体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构想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提炼,最终实现可操作性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辅导教师的多向引导下对自己现有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再以自身的学科、专业、生活、家庭背景资源为源头,通过辅导教师的多向引导和学生的实际感触得到一个尚不成熟的构想,进而将此构想在辅导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有效的剖析和重构,变为有效方案;学生将此有效方案通过学习、查找、实践等进行完善,并借助创新团队创新实验室来完成作品。
3. 学生意识辅导培养
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技普及、心理辅导、政策形势的讲解及相互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状态,信息互通;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予个别辅导,并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同时,借助学校的各项政策对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触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
4. 学生科技创新辅导
利用现有几个专业群的教师资源,成立师生互动交流群体,在群内学生可以及时提问,使科技创新方面的专业问题得到及时帮助,实现一对一和多对一的实时辅导。
5. 团队精神培养
在科技创新的培养过程中,通过与教师交流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与同学的团结互助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以达到以点带面、综合创新的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不论是专利成果,还是参加一系列的科技活动,都使得学生从中获得了强烈的自信心,最终实现良性循环,从而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综合人文素质提高的教育效果,即科技创新在人才素质培养上发挥正能量。
(三)专利小班培养实践成果
对于上述所选定的班级,所有学生经过三年的创新素质方面的培养和跟踪性指导,可谓成效显著。所选定的机电班34位学生,到目前为止共计产出19项国家专利并授权,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1项专利正在实施产品转化,参与人数26位,参与率为76%,两项数据均创我校历史新高。该班级中有多位学生包揽了相关专业的国家级、省级大赛奖励,参与省级课题申报17项,立项3项。18位学生获得各项奖学金。毕业后,经过一年多的工作,该班13位毕业学生在各自岗位上成为能手、骨干,其中有4位学生在本职工作岗位中对产品、设备有了新的改进方案和新的实施举措,受到公司的重视。另有2位学生正在创业中。
三、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制度和硬件配套,建立激励机制保障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师生的创新主动性和实践要靠学校的制度保障,政策激励来实现。例如,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将创新学分纳入学分管理体系,提高师生创新资助和奖励。
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不仅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还有助于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力度和深度。同时,学校要为创新实践提供硬件设备,开放创新资源,如实验室、培训基地、资源平台等。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建设要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开发和建设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创新课程和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研发课程过程中,联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开发创新课程体系与教材。同时,开设创新能力培养的通识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中。
(三)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融合
组建一支素|优、业务精、人员配置科学的创新导师队伍,并设置配套的考核体系、奖励机制。提供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教师合作互助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团队中邀请社会、企业行业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授课、辅导、交流等活动。有定期的培训考察项目、企业挂职考察锻炼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