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5 03:28: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98-02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融入了旅游的大潮中,旅游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旅游市场数量庞大,大学生旅游消费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随着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2]。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3]。
一、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采取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设计共包括三部分:第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它包括大学生的性别、来自地区和就读专业;第二,大学生的旅游需求认知和资料搜集;第三,大学生的旅游购买决策。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研究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医学院等沈阳市内的六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方式是将300份问卷随机发放到大学生手中,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回收率78%。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了沈阳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该样本包括了不同性别(男43.6%、女56.4%)、不同专业(文法23.5%、理工38.5%、管理经济23.1%、医科生物5.1%、艺术及其他9.8%)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城镇56.8%、农村43.2%),随机性较强,因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二)不同细分市场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以列联表分析法检定,按照专业、性别和来自地区分组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其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规律(下列分析中大部分为多选题,样本百分数之和大于100%)。
1.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细分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分析。(1)动机。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集中于观光休闲(50.4%)、缓解压力(45.3%)和增长知识(37.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男生选择探险(16.7%)、交友(18.8%)的比例也较高,而女性更倾向于观光休闲(59.5%)。从专业角度看,艺术体育(30.4%)、医科生物(33.3%)专业大学生选择探险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可见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更具有挑战意识。从地区角度看,农村地区(48.6%)大学生选择增长知识的比例高于城镇(33.6%),可见农村地区学生由于过去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求知欲更强。(2)获取信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48.7%)和亲朋好友的介绍(44.4%)。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7.6%、11.8%)选择电视电台和旅行社的比例低于女性(28.2%、19.8%),可见女性更喜欢和外界沟通。从专业看,文法和经管选择旅行社和电视电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主要源于文法和经管类学生女生偏多,同时也证明文科专业学生更喜欢和外界沟通。(3)出游方式。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集中于自主安排(54.1%)。从性别角度看,女性(28%)选择旅行社的比例要高于男性(10.8%)。从专业角度看,文法和经管选择旅行社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同样源于文科专业学生女生偏多。(4)结伴方式。大学生结伴方式主要集中于同学朋友(52%),其次为家庭成员(30.3%)和情侣(29.9%)。从地区角度看,农村地区的学生(16.8%)选择家庭成员的比例大大低于城镇(40.6%),更倾向于选择同学、朋友(59.3%)和情侣(31.7%),这主要因为农村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因而全家出游的可能性较低。从专业角度看,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17.4%)选择与家庭成员出游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均在30%以上,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个性较强,不愿与家人同行。(5)交通方式。大学生出游所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集中于旅行团包车(47.4%)和利用公共交通自行安排(45.3%)。从性别角度看,男生(13.7%)徒步旅行的比例要远高于女孩(1.5%),这一方面是因为男孩体力更适合徒步旅行,另一方面是男孩的性格更喜欢挑战。(6)出游天数。大学生的出游时间集中于2~6天。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60.1%)选择出游时间在四天以上的比例高于女性(25.5%),“一日游”、“二日游”女生的出游率要高于男生。从来自地区看,城镇大学生(64.3%)选择出游时间在四天以上的比例高于农村(21.3%),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7)旅游项目。在出游项目的选择中,大学生的选择各有不同。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选择爬山登高(63.1%)和野餐露营(46.7%)高于女性。从专业角度看,文法和经管专业学生比较喜欢风景类(60.3%),理工科学生喜欢爬山(58.1%)等运动性强、刺激性强的活动,这主要源于文法的学生大部分为女性。
2.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细分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无显著差异分析。 (1)出游范围。大学生的出游范围主要集中于省内(53%),其次省外游(32.9%),学校所在城市周边的出游比例仅占11.5%,国外游的比例则更低。可见,不是距离越近出游率越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喜欢中长途旅游,到外地去走走看看,换一个全新的环境放松自己。(2)出游时间。大学生出游时间主要集中于暑假(53.8%)和“五一”、“十一”小假期(44.4%),周末占20.1%。主要原因在于暑假时间长,且气候适宜出游。“五一”、“十一”期间天气较好,适宜出游,且属于在校期间,方便结伴旅游。(3)餐饮类型。餐饮方面以经济实惠为主,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地方美食(68.8%)和风味小吃(47.4)。可见,价格便宜是大学生追求之一,但是特色不能少,这体现了“90后”大学生是最有个性的一代。(4)住宿类型。住宿方面以经济实惠为主,其中旅馆、招待所占60.7%,星级酒店和宾馆占26.7%。这反映了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住宿要求并不高,但很向往舒适生活。(5)纪念品类型。大学生购买的纪念品主要集中于名优特产(50.2%)、工艺品(30.7)和风味食品(22.7%)。这和其他的消费群体差异较小,这三类纪念品是旅游者购买频率最高的,主要是因为它们经济实用。
三、开发沈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出游范围以省内为主,喜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所以,在产品设计上,旅行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以省内游为主,突出灵活性。调查显示沈阳市大学生出游范围以省内为主,而且喜欢自行安排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线路时要以省内为主,同时为他们提供多样的产品组合供其选择,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旅游行程的安排,适应大学生旅游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第二,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树立个性化品牌。不同群体旅游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各自在旅游活动中的偏好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崇尚个性、崇尚自由、崇尚独立的一代,喜欢表现出自己的特立独行。调查表明从大学生性别、专业和来自地区三个角度出发推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旅游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2.价格策略。调查表明,经济是限制学生旅游消费的较大因素。企业要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上赢得优势,必须在保障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使产品的价格定位符合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所以,旅行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住宿设施和餐饮类型。旅行社应尽量节省成本,使大学生花尽可能少的钱,享受超值的服务。如住宿可选择青年旅舍,设施齐备简朴,即可满足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还便于大学生之间交流 [5]。第二,做好淡季旅游产品的低价格促销。寒暑假及非假日的空闲时间是学生们特有的时间,旅游企业应好好加以利用,推出优惠的旅游线路,刺激大学生购买,引导大学生消费,使旅行社和大学生双赢。
3.渠道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集中于自主安排,喜欢自己参与旅游行程的安排。所以,渠道安排方式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设立校园。目前很多旅行社在各高校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大多数旅行社采取简单的低价策略,服务跟不上去,很多是“一锤子”买卖,旅行社应采取措施,留住客户群。一方面,赋予校园一定程度的决定权和自,让他们参与旅游项目的策划。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大学生旅游市场,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不能降低服务质量,企业重在培育市场,留住长期顾客群体 [6]。第二,建构高校旅游网络。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网络。将来的旅游产品的预订方式将是手机、互联网、呼叫中心三者并存,但是手机和互联网将会占主导地位。鉴于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高利用率和高依赖性,旅行社应与高校合作建立旅游网站。
4.促销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和亲朋好友的介绍。因此,旅行社除了要建设好网站之外,还有注意在校园内做好宣传,通过同学间的口碑宣传,打开旅行社的知名度。具体方式如下:第一,消费者教育。旅行社可通过举办一些专门的培训和宣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旅游消费知识、旅游常识和旅游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增加他们对旅行社的好感,培养其忠诚度,提高旅行社的认知度。第二,赞助校园活动。旅行社可以赞助或举办校园内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三,推出奖励旅游。奖励旅游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旅行社可以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奖励表现突出的大学生,这种方式对于培养潜在顾客的偏好和忠诚度很有好处;另一种是赠送免费产品和服务,在淡季时提供一些免费的游览项目,促进大学生的重复购买。 第四,差别化促销。调查表明女大学生选择电视电台和旅行社的来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较高。
参考文献:
[1] 邢昊.大学生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68-69.
[2] 陈顺明,王兆燕.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市场开发建议——以长沙市高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144.
[3] 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4] 柳静,赵敏燕.昆明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67-7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教育;对策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消费偏好,取得一定的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行为的总称。大学生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群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消费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随着改变,从而形成了新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新的趋势。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消费支出的差异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差异性,家庭消费结构的不同,导致消费支出的不同,一般意义来讲,月均消费水平最高的是大城市的大学生,其次是县城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地区间的差异是影响消费支出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消费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互联网消费等,大学生消费水平一方面受来自家庭收入影响,另一方面受来自个人消费偏好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个人需求的多样性会影响多元化的趋势,追求消费的多样化是由个人对需求层次的不同的定义和理解而形成的,消费多样化外在的背后是恩格尔系数的作用,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生活水平就越高,消费也就随着增加。
(三)追求时尚和个性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个性化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追求的是时髦,他们希望以不一样的方式展示自己,在很多时候存在着盲目的消费心理,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观还没有形成,在其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品牌效应的影响,还有大学生在购买衣服时,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只看外表的华丽,往往是花了很高的成本去买了一件衣服,而实用性却不尽人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影响,“手机分期购”“贷款消费”等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无疑在考验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
(四)消费行为趋向于理性
理性消费应该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最主要的品质,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就应该考虑的是质量和价格,因为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里父母的给予,所以,在消费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的物品,另外由于交际的需要,他们往往想在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面前显得有面子,穿着打扮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追求品牌是大众一种共同的心理趋向,因为品牌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也能体现出大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面对形形的商品更多的是倾向于客观的心理,而不是主观的判断其质量的优劣。但是,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正在不断的趋于理性化。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误区
(一)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心理
从众,通俗的讲就是随大流,在社会群体中,自己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偏离自己的主见而采取和别人相一致的行为.当前,很多大学生一味追求品牌,还有就是喜欢买各种各样高档奢侈品,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无比的荣耀,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大一的新同学为了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有面子,宁愿打肿脸充胖子,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消费行为,这样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消费规律。
(二)消费支出的不科学性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以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和学习为主,以文化娱乐、交友消费为辅的体系,在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饮食应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很多大学生为了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宁愿自己在食品支出中少消费点,也要在攀比行消费方面化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
炫耀性消费行为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这种行为往往是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做出的具体消费行为,炫耀性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其实都很一般,由于大学生处于象牙之塔的环境,大家又是一种集体的生活环境,同学之间不免会相互比较,所以,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甚至有些同学碍于面子,就会形成不良的消费竞争,最后使自己负债累累。还有的学生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大肆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目的是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中的一些攀比之风和奢糜之风在校园里面充斥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内外各种思潮不断的输入我国,各种新的消费理念也在冲击着国民的消费理念,尤其是以“微商、支商”为代表的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更是对传统的消费方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不少学生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抛之脑后,把节约当做寒酸,视奢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消费方式,追求超前消费和时尚以成为大学生奉行的准则,社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良的思想正在向大学生蔓延,追求超前消费的价值观正在成为艰苦奋斗的负面力量,成为阻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形成的重要一环,在这种环境和意识的支配下,大学生彻底失去了艰苦奋斗的动力和信心,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希望,产生一种悲观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更为严重的是迷失自己,这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象。
(二)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消费欲望的满足,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是百依百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长脑海中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在苦也不能苦孩子,他们把孩子看的特别重,多数孩子在外地上学,家长又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消费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分析,另外,学生自身的消费意识淡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大肆的消费,他们反倒觉得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孩子为了和别的同学进行攀比,甚至在一件衣服的支出达千元,严重的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
(三)来自大众传媒和广告的影响
当前社会,来自大众传媒和广告对大学生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商家正是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学生正是对新奇事物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受到传媒的影响,商家也就是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弱点,不断的进行这方面的思想灌输和引导,他们会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加上一些优惠活动的吸引,从而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盲目消费。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消费理念
由于大学生消费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对大学生进行适度的消费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适度消费就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决定消费层次,在不超出家庭支出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的消费,它主要表现在既不抑制消费也不超前消费。目的是让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学校在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第一,加强思想教育,以典型示范为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懂得科学、理性的消费,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彻底改变奢糜之风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没有节制的消费,从而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第二,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把合理的消费理念根深蒂固在大学生的思想里,在学校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消费观。第三,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田野,进行劳动实践,让他们感受幸福来之不易,这样,就可以在思想上认识到不能进行盲目的消费,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为学校,这个环节应该常抓不懈。
(二)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把握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的理财观念建立在大学生对自己生活方面有规律的支出,主要是要对金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界定,培养多渠道的理财方式,这就在于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通过对理财知识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提高实际技能,通过实际的演练,把握规律,最后做到有的放矢。
(三)切实提高大学生消费素质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具有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消费的不理智性,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引导,大学生自身应该提高消费素质,完善消费行为,加强对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过硬的消费素质和消费心理,另外,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进行消费。总之,大学生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只有去深刻了解他们的偏好和欲望,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才能培养他们科学的消费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消费素质,从而建立有节、有度、理性的消费心理。(作者单位: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本文系民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红.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2] 周莹.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团学学报,2008,(2)
关键词: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
一、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进口食品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消费视线。加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上海自贸区不断完善自身功能,使得进口食品高效的进入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以及政策放宽,进口食品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另外高校招生大众化和普及,超过3000万的对自身消费健康和时尚更加重视在校大学生对进口食品的消费是一股潜在的力量。以下是我们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南汇大学城、临港大学城和杨浦大学城的调研情况。其中向大学生发放500份,实际回收467问卷,问卷有效392份。
1.我国进口食品进口量与消费量
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潮流下,国内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中的“吃”更为重视,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此环境下,进口食品以其优质保证走进中国市场。即使进口食品的价格相对于国产食品要高,但人们更愿意在增加一定食品支出来提高健康保障。近5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21.2%,比同期进口增速快3.2个百分点;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5年来食品净进口扩大2.3倍[2]。单单是2012年,我国就消费掉630亿人民币的进口食品。进口食品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而消费这些进口食品的主要人群是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力军的“80”后、“90”后(见表)。
2.进口食品进口方式与购买方式
进口食品主要是先是通过中国进出口港口,经国家质检局检测合格之后流入中国市场,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提高进口食品流入中国市场的效率,缩短进口食品停港时间,减少食品过期风险。
进口食品主要是通过网络购买,超级市场购买以及一些进口食品零售店。随着网络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能提高方便和节省时间的网络购物。同样街道旁边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零售店也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见表)。
3.进口食品的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还在不断加大的教育事业的投资。高等院校近十几年来的扩招,已经让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超过3000万人的在校大学生将是拉动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兴力量,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见下表)。
表 上海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综合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子与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根据其经济条件状况和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8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是依赖父母提供的供给,他们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食品消费支出又在大学生消费生活中占有大部分。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也为大学生消费进口食品提供可能。
1.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时代大背景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为“90”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以及教育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也乐于接受外来新事物。
(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电视机引领了电视消费、获取信息、娱乐的潮流。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更好的融合了电视机的优点同时增加用户的自主性。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政治、学习、娱乐、购物、聊天度过一天。
(3)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家庭是个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和性、针对性、权威性、特殊性、普遍性是家庭的主要特点,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从小受到父母正确消费观念影响的大学生往往会不会受到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影响都会合理消费。相反,如果父母喜欢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其子女也会有相似的消费行为。
(4)大学生心智尚未达到真正成熟。到目前,大学生绝大部分为离开父母的住校学生。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大学生活生活很长时间,每个月的生活费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
(5)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与高中不同,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学校同龄人一起度过,因而往往受到他们影响较大。
2.在大学生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消费行为特征
(1)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相结合。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反应。同样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化。脱离了高中繁忙的学习状态,完全令人放松的大学生活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可以最大程度上购买能使自己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的商品。对于食品消费具有一定连续性也是食品消费情绪化的一种表现,第一次食品消费达到满意之后,消费者往往会连续购买该类食品或同一企业的其他食品,还会推荐周围同学购买消费。大学生之间有盲目的从众性消费倾向,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起来的海外进口零食代购已经掀起了大学生购买进口零食的一股新浪潮。
(2)食品消费计划性较差。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周围同学所形成的不合理消费理念也导致大学生食品消费无计划,大学生消费很有计划性的只为少数,而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计划性不强,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计划性不强”和“无计划性消费”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为: 大学生会因为一些诱因而去购买一件现在并不需要的物品、大学生会经常或有时购买一些促销产品。
(3)受到互联网和其他传媒影响,重视食品品牌和外观设计。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打开电脑看电影、看直播,大街上的显示屏等等充斥着各种形形的商业广告。日积月累的宣传使大脑出现消费的潜意识,另外大学生心智尚未真正成熟导致他们无法抵制诱惑。另外当代大学生个性较强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乐于接受包装精美,形状新颖的进口食品。还受到当今高校追求前卫、名牌、高消费的消费趋势影响,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商品的时尚和外观。
三、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行为利弊分析及合理建议
我国进口食品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作为不可忽视的进口食品的消费群体,根据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行为特征,我们给企业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部门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带来的商机
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以及进口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情景,再结合我们所发放的500份、实际收回437份问卷显示目前大学生在进口食品消费这块有经济实力去消费,尤其是从消费对象来看,有64.5%的进口食品消费集中在进口膨化食品、牛奶、饮料、饼干。由此我们判断大学生进口食品消费可以带来的商机有:推动线上与线下进口食品销售发展。经常进行网购的通常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人群,高校大学生无疑是网购的主力军。商家通过开设网上进口食品消费平台,拓宽进口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多品种的食品选择。进行网络广告宣传,请明星代言造势。迎合大学生追赶时髦,崇拜明星消费心理。线下通过大学城零售店销售进口食品。以大学城为依托,建立进口零食销售连锁店。发挥零售店比网络购物方便快捷的优势与能与能与实物直接接触的优势。零售店可以在自己门店进行广告宣传,雇佣校区大学生散发传单,依托实体零售店建立大学城区域内网络下单的进口食品送上门服务。
2.进口食品潜在的忧患
进口食品利润大,一些本国的不法商贩假冒进口食品,导致市场上有大量的国产“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自身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我国从进口报检中检出不合格食品11023批,占进口食品的1.14%。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主要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美国、意大利、德国、中国台湾、瑞士等国家或地区。国外厂家利用国人对进口食品的过度信赖,降低自身生产标准或者将无法再本国上市的不合格食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这些国内假冒食品和国外不合格食品对于不知情的零售店和网店卖方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商誉受损,也带来国内消费者饮食安全问题。
3.进口食品销售建议
网络进口食品商店和大学城连锁零售店依托自贸区平台,拓宽进货渠道增加进口食品的选择性。食品安全是网店和实体店立足的根本,这要求进货商自身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进商品。网店和零售店可以根据大学生食品消费情绪化与从众性特点,做到消费首次让消费者满意,实体店可以进行高校小广告、传单等较为传统的方式宣传,地理优势明显见效快。雇佣大学生群体进行校园市场营销,增强亲和力消费。大学生食品消费计划较差,商家可以通过促销打折、大学城进口食品展等吸引大学生群体目光。迎合大学生追求商品的时尚和外观心理,零售店和网店对进口食品进行个性十足的包装,彰显大学生个性。
4.进口食品安全建议
第一,对进口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的加强科学研究。食品包装标签规范化,注明食品所含成分。第二,出入境检验检疫与海关、边防等部门进行配合,打击食品非法走私入境活动,降低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几率。第三,提高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建立和完善检测体制和系统。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企业通过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发家致富。第四,对国外生产加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进行评估和管理。第五,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进行强化。第六,进口食品的后续工作也需要监督管理, 完善存在问题食品召回机制。
进口食品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从进口食品安全和从规范进口商的进口渠道出发,就可以减轻问题食品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榕梓.进口食品来袭 安全成忧[J].中国对外贸易,2014,(08):64-65.
[2]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2013,(03):216-219.
[3]朱晓辰.论网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22):55-57.
[4]中国人去年吃掉630亿进口食品[J].中国食品学报,2013,(10):176.
[5]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1):13-18.
[6]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
[7]吴茜.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方式以及不同年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由此体现的消费心理因素与特征,从而探究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的问题上建立成熟、理性的规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特征
1.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是,饮食消费。它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消费。
二是,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考证费和电脑消费等。
三是,休闲娱乐消费。学生娱乐消费包括互联网,唱歌,看电影,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四是,人际交往消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含与老师、同学、朋友等之间的关系,类型繁多,为发展和扩大这些关系,大学生以人际关系为依托进行消费。
五是,服饰消费。许多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对于时尚,品牌和档次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高年级女生当中,她们对服饰有一定的讲究,因而在服饰方面消费较多。
六是,恋爱消费。这种开销主要存在于谈恋爱的大学生中。
2.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
第一,消费的时代性和超前性社会文化决定了社会心理,大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积累和扩散的重要源头。
第二,不平衡性。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导致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第三,冲动与理智并存。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亦趋近于多元化发展。
第四,个性化与从众并存。作为特殊的青年消费群体,大学生喜欢的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这种情况使学生的自我消费意识逐渐明显。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第一,家庭因素。在当代大学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重,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有求必应。特别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消费创造了便利。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部分家庭生活条件得到迅速改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慢慢在弱化,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处于心理发展不甚成熟的阶段,这些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造成大学生互相炫耀、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多见。
第三,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还未真正成熟,为了避免家庭经济压力造成大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创造无忧消费、自主消费的条件,因此,父母的包容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不能明白赚钱的艰辛之处,理财经验的缺乏和理财意识的淡薄,慢慢演化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和无计划的开支。
第四,教育与管理因素。目前,尽管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结合国情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不够深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教育重点和教育难点不够突出,造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在大学生当中还有待继承和发扬,使得教育与管理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确立作用不够明显。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行为及心理
1.克服攀比心理,学会适度消费
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将光荣传统与实际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国情和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并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着力于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盲目攀比、不合理消费。
2.培养财商,独立理财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计划、运用。在现代社会,作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重要素质要求,财商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的工作,反映在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引导上,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
学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对正常消费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其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场所,如健身房、书吧等,以便于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消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
四、结束语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认识,仅仅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认识、分析与研究,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理性地消费,做出合乎国情、家庭实际情况和道德评价标准的价值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人才储备的全面优化,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晶,张冬梅.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51
[2]王新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行为总体说来是趋于理性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与行为不和谐、非理性消费观念盛行等误区。因此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给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导
90后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当前经济社会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都会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90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一)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并存
在我国,95%以上的大学生完成学业都是靠家庭供给,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能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艰辛与不易,消费行为较为理性;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不能理性的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大众传媒广告的诱惑或身边同学朋友的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等非理性消费。
(二)实用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并存
实用消费是指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生存性消费及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等的发展性消费,这些消费是合理的。但现在很多大学生用于旅游、KTV等方面的享受型消费已成为较大的支出项目,把本应用作学习辅助工具的电脑却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消遣,大学生本身属于无收入人群,过多的享受型消费无疑加重了部分学生的经济负担。
(三)现实消费与超前消费并存
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基本上能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不去购买自己暂时不需要或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商品,但在信息膨胀的网络经济时代,很多大学生本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观点,热衷于网上购物,刷信用卡超前消费或透支消费,上演着从月初时的“富翁”到月中的“平民”再到月末沦为借钱度日的“负翁”的悲情剧。
(四)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并存
如今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已不仅仅局限在伙食支出、购买生活日用品等传统消费方面,而是更多的向其他消费领域拓展,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手机、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消费项目,同时,大学生中人情消费、旅游休闲、运动健身及考级培训等其他新型消费项目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五)实用消费与品牌消费并存
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偏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消费更注重实用性。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受到如今浮躁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在消费上不甘落后,以追求高档为荣,以低水平消费为耻,更倾向于选择明星所代言的品牌,甚至崇洋,买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只买进口不买国产,导致消费成本的大幅上升,入不敷出。
二、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
在90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上,我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出评价,更不能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来抑制大学生的消费。我们应该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共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一)家庭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初环境,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对所接受到的信息有着敏捷的领悟性和极强的模仿性,每个家庭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往往具有“遗传性”。因此,形成家庭良好的消费环境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1、家长应以身作则,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家长作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者,对大学生消费观起着直接熏陶作用,只有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为子女树立好榜样,引导他们健康消费。
2、家长要时刻关心并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家长作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并对其消费行为给予指导,让他们明白哪些是可以消费的,哪些是不可以消费的,提高其独立、理性的消费能力。
3、家长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科学消费观的培养,要家长改变过去那种有求必应的被动模式,要供给适度并做到适当限制,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二)学校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长期以来,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常抓不懈的,但在消费教育及其引导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正确的消费教育和引导,致使不少学生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陷入了种种误区,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消费教育这一内容。
1、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高校应将消费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定期开展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既懂得宏观消费在整个国家经济运转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懂得在微观上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在日常的教育中,对正面积极的消费行为加以宣传,树立学习的典型,对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给予批评和指导,同时,学校要重视制度的约束,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使学生学会拒绝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
2、净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校园环境息息相关。现在大学基本上都处于经济发达、商业繁盛的街区,这些地方同时也是各种消费的集中地,这在方便和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让部分大学生眼花缭乱,管不住自己的钱包,陷于不良消费。所以,应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坚决抵制那些低俗的、不健康的消费场所,为大学生健康消费提供良好氛围。同时,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塑造和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开展一些高雅的、高品位的艺术展、音乐会及文学影视欣赏等,一方面把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也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正确的方向上,既改进了消费结构,又提高了消费质量。
3、拓展社会实践领域和渠道。高校应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给学生更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具体来讲,就是高校要重视各种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假期实习、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活动,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让学生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正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与艰辛,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
(三)社会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作为社会,不仅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同时还要营造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的、适度的消费。
1、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科学消费观的引导作用。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极度开放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积极宣传主流的消费观,宣扬以艰苦奋斗、勤劳简朴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之产生对大学生群体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价值取向,坚持新型节约观和科学消费观,自觉抵制西方各种消极社会思潮影响。
2、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发挥政府力量,政府从自身做起,建立廉洁型政府、低碳政府、节约型政府,坚决抵制自身三公高消费的腐败行为,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严重影响社会的奢侈风气、拜金主义风气、享乐主义风气,严肃处理那些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消费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典型塑造,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以政府为核心形成一个辐射范围,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提供环境支持。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90后大学生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地对待金钱,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不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应加强对90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指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满足合理的消费愿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士安.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者洞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汪彤彤.消费者行为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苏晓玲.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浅析[J].中国商贸,2012.
[5]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消费行为
[DOI]10.13939/ki.zgsc.2016.31.105
1引言
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新常态,互联网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网络购物以其具有的丰富的商品和低廉的价格使得网络购物的主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网络购物的追随者,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成为网络服装企业和商家营销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出发,开展网络营销环境下的大学生服装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电子商务企业或商家提出建议。
2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行为分析
2.1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分析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涵盖了商品分析、形成购买决策、执行购买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浏览产品信息、比较并选择偏爱的产品属性、购买最适合的产品,等等。其中,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其决策模式相应不同,选择的商品属性也随之存在各种差异。[1]朱正国(2009)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5%的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络购物方便快捷,还有18.3%的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上的产品物美价廉,有63.8%的大学生选择某个网站购物的原因网上品牌形象好、口碑好,有55%A大学生把送货及时作为了选择某个网站购物的原因。因此,网络零售商需要在网站设计上尽可能的简化购物流程,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以此来吸引消费者。[2]张琪(2013)认为信息安全、商品质量、商家信誉、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是影响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3]
王希希(2010)认为消费者特性、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网络零售商特性和网络交易过程中存在安全和隐私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有影响,并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4]韩剑宇、刘亮基(2010)认为消费者的决策首先起始于需求识别,当消费者产生心理需求后,经过信息收集、选择评价,最后才会做出购买决策。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因素有网络购物的感知利益、网络商店的吸引力、第三方评价和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5]郭雨(2012)认为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因素有人口因素、服务质量、方便性、风险防范、计算机使用技巧和水平、网购经历与口碑。[6]
2.2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本研究主要分析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行为,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是主要的被调查对象。本研究通过随机调查抽样,在问道网网站上设置电子问卷,将网址发放给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邀请他们填写问卷,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4份。在有效问卷中有6位大学生没有过网上购买服装的经历,所以对剩余的118位有过网络服装消费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
(1)平均每次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较低。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来源于父母供给,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消费群体,每次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是比较低的。如图1,在被调查的118位大学生中,有105位大学生平均每次网上购买服装的金额在300元及以下,仅有7位大学生每次服装消费在500元以上。
(2)注重网上商品的价格、质量和评价。
大学生普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商品的质量和网上评价比较关注;大学生也具有比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较高、信誉良好的电子商务企业比较青睐;另外大学生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消费群体,因此更是关注所购买商品的价格。
(3)喜欢打折、包邮、优惠券等形式的促销手段。由图3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18位大学生中,有36人选择了打折,31人选择了包邮,17人选择了优惠券,希望能以比平时低的价格购买到与平时一样的商品,即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商品服装,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相对而言素质普遍较高,同时对于消费的需求层次也相对较高,他们注重产品在销售后期的服务,从而商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抓住顾客,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
(4)比较注重网络商家的信用。
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购买信用风险大、速度慢、卖家服务态度差。网上购买服装本就不能试穿,因此消费者就希望店家能把服装的各种信息描述的更加清晰,注重商家的信用,能够安全购物,另外对物流的速度也是比较关注的。作为消费者,希望能享受到良好的待遇。
(5)大学生消费者对商家的广告创意也是比较关注的,希望电子商务企业能有比较有新意的广告形式。
(6)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大学生心理还不算特别成熟,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文章在前面部分对大学生消费者网络服装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因此可以对分析结果做一个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网络服装销售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网络服装零售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消费者行为特征。
3.1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服装产品质量、网络零售商特点和消费者特征是影响大学生服装网络消费意向的三个主要因素,服装产品质量和消费意向是引发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因此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在网上购买服装最关注的是服装的质量、价格、网上评价。
(2)大学生在网上购买服装时最喜欢的促销方式是打折、包邮、优惠券。
(3)大学生在网络服装消费时,对网络零售商的信誉等级、关于服装细节信息的展示、配送质量、售前和售后服务质量、卖家的服务态度有较高的要求。
(4)大学生网络服装消费者希望商家有创意的广告,能针对大学生制定低价策略。
(5)虽然网络服装消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的风险,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仍表示会继续在网上购买服装。
3.2建议
网上购买服装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购物模式,对市场的开发潜力较大,企业和商家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开发网络市场。大学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32.0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5小时,有34.7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因此电商可以拓宽和挖深这一市场。本研究对服装电商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保持网店的良好信誉,尽可能地降低消费者的风险认知。网络相对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市场,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不能与传统市场相比,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等消费者风险感知因素对消费者影响很深,这就需要网络零售商对其商品和服务做出更多的承诺才能使购物成功。
(2)丰富服装款式,保证服装的质量,注重服装商品信息的细节展示。服装质量是大学生消费者比较注重的因素,网上购买服装最大障碍是无法试穿,而服装恰恰又属于体验型商品,消费者只能通过查看店铺的文字描述,图片、视频展示等方式了解服装的基本信息。因此,服装网络零售商要尽量上传详细的服装产品信息资料,最好能够使用多种手段全面展示服装的所有信息,如模特立体展示、人台展示、服装面辅料清单、尺寸表、试穿报告等。另外,商品信息最好进行独特的编辑,既区别于其他店铺,也能够配合自己企业或店铺的风格特点。
(3)使用有创意的广告或者折扣、优惠券、包邮等网络促销活动,吸引大学生消费者,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大学生信息共享性高,乐于网上购物,网上购买服装能够节省购物的时间和成本,深受大学生喜欢,因此,网络商家对促销活动应多多重视。
(4)保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售后保证、退换货政策。由于无法试穿,使得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时相对较谨慎,甚至望而却步,网络零售商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退换货政策,能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网络服装消费这一方式。
(5)保证配送质量和配送速度。配送速度慢是大学生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因此网络商家要尽量保证服装的配送速度。
(6)尽可能地提供体验服务。零售商可以在网站中提供试穿体验服务。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进行搭配,并且能看到效果图,这样可以促使消费者作出网络服装消费的决定。
参考文献:
[1]文,马继伟.电子商务中消费者购买决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2]朱正国,朱桃杏,张雪燕.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特征及行为指向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3):154.
[3]张琪.网络购物消费者行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5):120.
[4]王希希.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关键词:低碳消费行为;心理意识;性别;大学生
项目基金: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创新创业类资助项目;2016年甘肃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兰州市大学生为例”(2016135110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
一、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据统计,2000~2014年,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增加了130%,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日益增多,2007年以来,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跃居世界第一。因此,低碳消费就成了有效对接十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总体要求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其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行为意识相似,其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全社会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jzen(1991)、Stern(1999)主要研究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而Guagnano等(1995)的理论则是综合考虑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针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国内学者的研究还较少。陈黎琴等(2014)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低碳消费认知度中等,内外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马晓旭(2015)以扬州大学学生为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低碳消费意愿正向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刘航宇(2015)发现从众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饶旭鹏(2015)则从的视角研究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问题;吴瑞林等(2016)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在广义虚拟时代,大学生环境关心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检索文献可知,学术界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描述分析,缺乏规范的实证模型检验,研究的区域多集中在北京、扬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对西北地区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研究较少,而兰州作为西北的一个重工业城市,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以兰州市为例,研究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
(一)数据来源。本次研究,课题组选取的样本为兰州市区域内的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样本容量为500份,通过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为了保证所得数据的随机性和可代表性,在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榆中县的不同高等学校平均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4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7%。调研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调查问卷男女比例差距相当,整体上女性稍多,占比为53.2%,大学生每个月可支配收入符合正态分布,月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和1,000~1,500元两个阶段,占总人数的81.5%,600~800元和1,500元以上两个区间的人数较少。(表1)
(二)问卷设计及研究假设。我们主要从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消费行为选择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和月可支配收入;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主要包括为环保做出牺牲和努力的意愿、低碳消费的关注度、低碳消费的宣传途径;低碳消费行为包括个人消费商品的选择,比如对一次性产品、低碳环保型产品、循环使用型产品如何做出选择。设计问卷的目的是要理清大学生人口统计特征、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低碳消费的宣传情况和低碳消费意识培养有没有相关性,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消费行为是否有显著的关联性。
低碳消费是践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发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的不二选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宣传途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自身性别、可支配收入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会对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低碳消费心理意识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它的演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不可逆性,实施机制上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低碳消费心理意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低碳消费意识一旦形成,会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反馈。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其人口统计特征有一定的关联度;假设2: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低碳宣传情况以及低碳关注度正相关;假设3:低碳消费心理意识和大学生低碳消费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牟艳娟,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175―03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有效率为82.00%,总计男生266人,女生144人。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对消费的态度等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40%。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在“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2.60%,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4.50%。但是,在相应的“您认为您上学的开支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的选项中,60.5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在伙食费方面: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58.50%的同学在200~5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800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饭卡消费。在通讯费用方面:51.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32.4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1.50%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也有4.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200元。在学习方面:58.30%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0.5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7.3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3.90%的同学在80元以上。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2.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27.6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11.7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7.8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在日用品方面:有45.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35.40%的同学在20~60元之间;12.70%的同学在60~100元之间;7.0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3.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在“您心中合理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30.20%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0.2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19.6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18.00%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价格”;45.40%的同学选择了“非名牌,价格中等”;21.50%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15.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你的金钱观”的选项中,有12.40%的同学选择“金钱至上”;41.00%的同学选择“够用就行”;6.80%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如粪土”;39.80%的同学选择“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花钱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调查选项中,45.10%的同学选择了“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28.30%的同学选择了“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6.10%的同学选择了“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20.50%的同学在花钱之前没有任何的考虑。在“大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15.60%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19.30%的同学选择“没考虑过,无所谓”;45.1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过得去”;20.00%的同学觉得“不满意,花钱没计划”。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基本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300~7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比较稳定。在问及“生活费来源”时,75.90%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3.9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5.80%的同学选择“贷款”,4.40%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这部分同学达到了13.90%。而且政府开设的“贷款绿色通道”以及“奖学金助学金”也给10.20%的贫困生解决了上大学的困难。当调查“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时?”,有83.90%的同学愿意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这部分同学中已经有近两成的同学实现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目标。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如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
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愿意”的有67.00%为“大一”的学生。
3.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在“您个人拥有的物品(多选项)”一栏中,24.30%的同学拥有电脑,14.90%的同学拥有数码照相机,拥有手机、MP3的同学分别达到53.70%和34.10%,还有23.7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而且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电子消费。这些消费方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节约了消费成本。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