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00:41: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诗歌体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概括这类诗歌常见的思想内容;
2. 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3. 了解此类诗歌常见的考点。
教学过程:
一、概念阐释:以描写边塞的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1. 塑造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从军报国和建功立业。如①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③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抒写边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①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只无法消除思亲之愁]②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回乐烽均为地名]
3. 表达作者对战争深层思索,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军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如①常建的《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②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③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百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金河、青冢、黑山均是地名]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如王翰的《凉州词》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中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
三、归纳此类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
标示边疆、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关山、青海、玉门关、楼兰、边、燕然、沙场、大漠;
边塞特有的事物:烽火、城楼、(细柳)营、琵琶、戍鼓、横笛、羌笛、芦管、芦笛;
与战争有关的武器:角弓、鞍、马、刀、号角;
与战争有关的人称称谓及历史名人:将军、都护、兵、军、征人、李广(龙城飞将);
表达征人思乡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芦管、雁;
与战争有关的关键词:征、战。
四、与此类诗歌相关的考点阐释
1. 形象
1)鉴赏诗中出现的景物(即画面)的整体特征
例如读王昌龄《从军行》,诗的第一、二句描摹了一幅?摇 ?摇?摇?摇?摇?摇?摇的画面。(开阔、悲壮、迷蒙、暗淡)
2)鉴赏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例如,读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试鉴赏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参考模式: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谁)的形象。“什么样的”应指出人物在什么环境下干什么、想什么所表现的精神品质,“谁”应指出是哪一类人的形象(例如农民、工人、思妇、征人等),并应关注本诗诗眼(即最后两句)。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苦、英勇奋战,
立业的边疆将士的形象。(注:必须有对诗眼的阐释)
3)鉴赏诗歌表现的情感内容
例如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语言
1)鉴赏诗歌整体语言风格
例如读陈羽《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这首绝句写风雪行军,十分壮美。试从语言角度,分析一下“壮美”的特点。
参考答案:首句用了一个“裂”字,次句用了一个“折”字,点染了严酷悲壮的背景:天山脚下寒风尽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吹断。尾句用了“直上”一词,展现出一幅壮美行军画面: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这“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勃。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2)考查炼字技巧
例如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为地名、回乐烽为烽火台名]分析第四句中“尽”字的妙处所在。回答此类题一定要有固定的思路。即释句、释词,析妙处,连主旨。
参考答案:不知哪里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于是征人一整夜都朝故乡的方向遥望。“尽”字既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望乡,点出望乡人之多。一个“尽”字,把征人思乡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表达技巧
1)考查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例如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开头写登城所见的月下景色。远观,回乐烽下,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观,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光,如秋霜那样望而生寒。这些正是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从另一角度说,如雪之沙,如霜之月光,既形象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切合了征人思乡凄凉、哀怨的心境,景与情紧密交融在一起。
2)考查塑造人物所运用技巧(从描写角度可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从描写内容可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从用笔墨多少可分白描、工笔等)
例如读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设题:请结合诗句对如何刻画将军这一形象略作分析。这首诗通过写将军夜猎这一典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警觉、镇定、勇武的将军的形象。这首诗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山林,杂生茂密之草。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这里运用了环境烘托。一“惊”字,渲染了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第二句写将军动作:弯弓猛射。“夜引弓”的“引”,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后两句写天亮一看,箭竟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结尾箭入石中,或许带有一点夸张色彩,却侧面展现了将军的神勇。
3)考查诗中运用的抒情技巧(一定要分清问得是作者的抒情方式还是诗中人物的抒情方式)
例如读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辨析诗中最后两句的抒情手法。参考答案:直抒胸臆。
五、典型例题
例1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前两句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摇?摇?摇?摇?摇,
采用了?摇?摇 ?摇?摇?摇描写的方法。
(2)五、 六句选取了一天的生活进行具体描写,表现了?摇 ?摇?摇?摇?摇?摇?摇,采用的是?摇?摇?摇 ?摇?摇描写的方法。
(3) 七、八句采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将士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三问中“反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是针对内容的考查,应联系诗歌主旨(即塑造英勇的将士形象)回答。关于“描法”的考查和对“抒情方式”的考查属于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问得比较明确,只要有相关的知识积累即可。
学生组织答案。
例2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看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说得对不对?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本题是针对炼字技巧进行的考查。回答的要点应包含:①对全句意思的把握(即句子翻译),②这个字突出了景什么样的特征,③对画面整体特征的阐述,④景与作者情感是如何交融的。[一般的炼字技巧的题都可参考这个思路]学生组织答案。
中国上一次重大财税体制改革是1994年:以“分税制”为主要手段,旨在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重建财政”的目标。到了去年,财政收入占GDP比率已近21%。比1994年的10.87%,提高了近一倍。也许还不如一些发达的福利国家,但效果显著。以比GDP增长更快的速度增加财政收入,便是途径。从1994年到2009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13%,GDP年均增长13.57%。进入新世纪后,两者之间差额越来越大。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率,1994年为57.16%,2009年为52.42%。不升反降。但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率,由1994年的71.73%增至2009年的80.36%,超过其财政收入份额增幅达3.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率,由1994年的51.5%下降到2009年的47.16%。
以上数据隐含着两个问题:其一,财政收入占比看似不高,但大量国有企业快速增长的垄断性收益,因长期不向国家财政分红,几乎完全留存,而未能使其在财政收入上显形化。由于国家仍能直接干预甚至支配国企的投资,因而,这部分巨额收益实际上具有政府财政性,只不过基本体现为投资,以及国有垄断企业员工的高收入罢了。如果算上这部分收益,则财政收入占比远不止21%。其二,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看似下降,但同时伴随着更大幅度的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的上升,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出比重的下降。更不应忽略的是,中央财政的国债余额,1994年为2832亿元,2009年为60237亿元,期间年均增长21%。尽管国债是自愿性的借贷,但终究是要通过增加税收偿还的,实际上是延后了的税收。如果算上这一块,中央财政的比重是年年上升的。
由此而论,自1994年重大财税体制改革以来,“重建财政”的目标不仅超预期实现。而且,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源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过于向政府以及企业倾斜,家庭和个人,以及地方政府相对下降。然而,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快速进展,不管是家庭和个人,还是地方政府,支出负担均大幅增加。这种收与支的不对称越来越严重。
相比16年前,当下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总量,2009年是1994年的7.7倍;各大产业所占比重:第一产业由18.8%下降到9.5%,第三产业由32.7%上升到42,6%,第二产业由48.5%微降到46.8%。城市化率由30%上升到46.6%。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己成经济支柱之一。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微不足道发展到覆盖了各个角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对内外经济交往提出了新要求。
更需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财富与权力的金字塔形配置明显;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为难以理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重生产制造轻消费需求的结构问题渐趋于痼疾化;能源低效使用,高耗能高污染,重出口推动轻内需提振,导致内外失衡;偏重招商引资而轻视综合发展效果。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无一不剑指现行财税体制的束缚和掣肘。
一、魅力之“情”
“情”即人的感情,它是一切高尚动人的行为的动力和源泉,是美德和善行最初的出发点。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育植根于爱。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有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学生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二、魅力之“德”
“德”即师德,它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应有的道德修养,是沟通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即所谓的“德高为范”。一位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会用健康、正确的思想去教育学生,才会以高尚的灵魂和言行去感染、影响学生;才会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才会尊重学生,才会让学生有亲近感,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懂得呵护学生的自信自尊,才会懂得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才会留心于学生点滴的发展,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传为美谈。故事中陶先生从学生的不足中看到优点,运用表扬的艺术,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向善的一面,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表现出教育者的大智慧,以他崇高的师德修养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效法和学习的。
三、魅力之“识”
“识”即为教师所具备的学识水平,包括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专业经验等。“学高为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还是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具有迥异于前辈的特点和优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是“水长流”,除了要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了解当代最新学科和最新知识,形成多维的立体知识结构,做到“精、专、博”。试想,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如何真正给学生学识上的权威力?所以做一个现代读书人,以书为友,培养书生气质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学科敏感,敢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成为容纳学科百川的“知识之海”。
四、魅力之“思”
“思”即思想,做个真正的人就要有思想。时代在变迁,当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先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在变?我们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境界。想要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就要让自己的思想先辉煌起来。对教师来说,有这样一个说法:“三等教育教知识,二等教育教理论,一等教育教思想。”而要教学生有思想,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有思想;要教学生有个性,老师自己必须首先有个性。正如李镇西先生所说:“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老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师是行者,更是思想者。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有主见,不盲目,更不盲从,他知道吸收,也知道鉴别,他知道选择,更知道拒绝;他有责任心,他知道应该负责的,明白应该担待的,清楚将会面对的;他有使命感,不因循,更不保守,他知道探索改变,他能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准确有效、更合具体要求、更富人文关怀;他更清楚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和教师这一事业的理解。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会在行走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反思后再行走,行走后再反思。在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活动中,突破创新,成就自己的教学风格。
咏物诗这类诗以自然界事物或其他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外物为歌咏对象。它起源很早,从现存作品看,《楚辞》中的《九章・桔颂》已开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大诗人杜甫咏物诗数量多,题材广,举凡山川日月,花鸟虫鱼,无不摄入毫端。
咏物诗名目繁多,单就歌咏自然事物而论,即有咏花、咏鸟、咏月、咏雪、咏草、咏石之类,尤其是历代咏花、咏鸟之作,都是成千累万。在咏花诗中,咏梅、咏菊、咏兰、咏牡丹、咏荷花等数量都很可观。
咏史诗这类诗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歌咏或评论对象。它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一诗,唐代咏史诗已臻于高度成熟,不仅名家辈出,而且众体大备。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都留下了许多名作。
历代咏史诗取材广泛,又有一些热门题材,特别是一些历史人物,如咏昭君、咏西施、咏荆轲、咏诸葛亮、咏岳飞等。其中以咏昭君最为突出,东汉后,几乎每代都有题咏,现存昭君诗达600余首。
咏怀诗这是抒情述怀一类的作品,多用诗骚以来的比兴、寄托、象征一类手法,以含蓄为其风格特征。起源于诗人阮籍,他创作的《咏怀诗》今存95首(其中五言82首,四言13首),“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为后代作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咏怀诗有其特写的涵义和作法,不采用直抒方式,所以即兴式或随感式的作品通常不包括在内。有时却可以以其他品类的面目出现,诸如咏史、游仙、题画、咏物、怀古等,这是与咏怀诗的特殊手法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如此,历代咏怀诗的创作数量是相当大的。
田园诗这类诗以田园风光、村居生活和隐逸情趣为歌咏对象。它渊源于《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七月》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艰苦的劳动生活,可算是中国最古的“四时田园”诗。而自觉地进行田园诗的创作,是从东晋陶渊明开始的。他的《归园田居(五首)》等,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南宋范成大把劳动、隐逸和田家苦三者归拢一起,谱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田园交响乐章。他的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元以后也不乏有分量作品,但只能说是田园诗的余响。
山水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为主。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应推曹操的《观沧海》,尽管作品别有寄托,却不失为山水诗的前驱。山水诗的真正创始人,是东晋初年的庾阐。他的诗现存20首,山水诗占了将近一半,诗中所写都是山水景物。
到了唐代,山水诗更走向完美、纯熟。初唐的王绩、宋之问、陈子昂等已多有佳作,盛唐诗坛进而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首领,宋代的山水诗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家颇多佳篇,杨万里尤多。元明清时期,山水诗的创作仍有新的发展。
边塞诗这是一类描写边塞风光、戍卒生适和战争场面的诗歌作品(也有少量反映民族间友好相处的)。边塞诗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小雅》中《采薇》《出车》《六月》三篇,应是最早的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蓬勃兴起,可谓盛极一时。初唐“四杰”与陈子昂等佳作连篇,迎来了边塞诗创作的初步繁荣。随后的盛唐更出现了阵容壮大的创作群体――边塞诗派,掀起了边塞诗创作的。
爱情诗爱情诗起源极早,《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记载的上古传说中的涂山氏之歌,便是它的先河。而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坛已涌现出大量来自民间的爱情诗作。随后屈原创作的《山鬼》《湘君》《湘夫人》等,是文人诗中爱情诗的发轫之作。
爱情诗有若干分支,主要有恋歌、弃妇诗、思妇诗、悼亡诗等。
三星Smart PC Pro
三星Windows 8平板电脑登陆国内市场,根据官方信息,三星此次将其两款平板电脑分别命名为“Smart PC”和“Smart PC Pro”。
这两款设备都具有两种形态,其一可以通过扩展接口连接键盘底座,变身为带有键盘的笔记本电脑。其二可以通过单独使用而成为轻薄的平板电脑。此两款设备均支持多达10点触摸,操作系统方面即将搭载革命性的Windows 8。
三星“Smart PC Pro”配备强劲的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能处理特别严苛的专业和多媒体播放需求。“Smart PC”配备新一代英特尔凌动处理器,成为每日高效工作的坚实保障。“Smart PC”和“Smart PC Pro”两款平板均采用11.6英寸的显示屏,而“Smart PC Pro”则采用1920x1080高分辨率,“Smart PC”的分辨率为1366x768。两款设备在厚度方面也有所不同,“Smart PC Pro”为11.9毫米,而“Smart PC”则为9.9毫米。
“Smart PC Pro”有4GB的内存和128GB的存储空间,“Smart PC”则有2GB的内存和64GB的存储空间。两款平板电脑都配有microHDMI接口和miniSD卡槽,键盘底座还有两个附加的USB2.0接口。内置S Camera充分展现了集成在机身上的前置和后置摄像头的性能,S Player则可以让视频能以任意格式进行无缝回放。
编辑点评 三星“Smart PC”和三星“Smart PC Pro”分别配有4GB的内存和128GB及2GB的内存和64GB的存储空间,速度流畅。 “Smart PC”的电量足以支撑10个小时,“Smart PC Pro”的电池续航也达到了8小时。
苹果新iPad
苹果第三代平板电脑新iPad虽然在外观上于iPad2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硬件上其搭载有A5X双核处理器,配备了4核心图形处理芯片,1GB大容量内存,性能更是大幅超越了iPad2。现在,这款苹果新iPad 16G/WiFi港版在商家处报价为3100元,大家可多留意一下。
新iPad的Retina显示屏拥有2048×1536分辨率,色彩饱和度比iPad2提升44%。硬件方面,A5X芯片让显示屏表现更带劲,若不是有了强劲的新款A5X芯片,Retina显示屏就不可能配备于全新 iPad。
除了为显示屏上310万像素中的每一个像素提供动力外,它所具备的四核图形处理能力让你用 iPad 执行的每项操作都格外灵敏。从轻扫、滚动和双指开合等简单操作,到使用全新iPhoto编辑照片、在iMovie中应用滤镜和转场效果以及玩游戏等大型任务都无一例外。
编辑点评 新iPad作为苹果今年推出的唯一一台平板产品,其虽在外观上没做出什么改变,但是硬件上还是做了不少的升级,现商家3100元的报价,还是非常不错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购买。
爱国者M801
爱国者M801外观简洁,屏幕采用8英寸多点触摸屏,分辨率达到1280x768,187DPI。硬件上采用了ARM Cortex-A9单核处理器,拥有800MHz主频,搭配512MB RAM,支持3G上网。所有接口均集中在机身左侧,分别是MiniHDMI、USB接口、DC充电口、耳机接口。还带有MIC的小孔。
USB接口同时是OTG转接口,可直插U盘或移动硬盘,配备Mali-400独立图形加速器,可流畅运行大部分大型3D游戏,支持1080P全格式高清硬解码视频播放及HDMI高清输出。
编辑点评 爱国者M801外形设计时尚大方,它采用8英寸电容触控屏,支持5点触控,分辨率比苹果iPad还要高一些,显示效果非常不错。爱国者M801还比较注重游戏性能,能流畅的运行大部分的3D游戏,同时也支持1080P视频播放,整机娱乐性能值得肯定。
华硕TF600T
华硕VivoTab RT TF600T拥有创记录的525g超轻机身与8.3mm极致薄度,金属拉丝背盖,彰显质感;配备Super IPS+屏幕,带来178°超广可视角度以及最高达到600流明的亮度;同时搭载nVIDIATegra3四核处理器,华硕VivoTab RT TF600T效能惊人:无论是运行大型3D游戏、观看1080P高清视频还是进行多任务处理,都能为用户提供绝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变形平板的定义者,华硕在VivoTab RT TF600T的键盘底座采用了创新隐藏式转轴设计,完美实现一机双用,是平板也是笔记本,搭载键盘底座,电池续航时间更高达16小时。
编辑点评 华硕VivoTab RT TF600T采用先进的NFC技术,用户便可以通过碰触的方式,轻松的在TF600T与其他支持此技术的设备之间实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神舟飞天R10
永恒经典的黑色,不论在笔记本还是平板电脑,都是不变的潮流,神舟飞天R10的黑色喷漆低调却不失时尚,色彩饱满诱人,具有更优良的理化性能,保证经久不失色,其表面高硬度越磨越鲜亮,常温固化长期不变形。飞天R10采用10.1多点触控16:10宽屏设计,1280x800高分辨率视觉体验非常出色,可完整的运行1080P高清视频,以便用于视频录制和视频会议等功能。神舟飞天R10平板电脑可视角度超过175°,搭配电容式多点触控屏幕操作更为舒适。内置的重力感应系统,使操作者更为舒适,画面会根据方向来进行更改,进行转换视角。
(一)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一是税收体系不健全,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以及促进社会分配调节的税种没有纳入到税收体系中来,这些应该加入税收体系而又缺漏的税种,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预算和支出,使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缺少资金流转。由于增值税和所得税在某些方面设置的不太合理,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二是由于财政收入分配呈现过度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不均衡,分税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间接影响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既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也不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只在中央与省之间建立比较规范的分税制体制,而省以下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体制,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预算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相对狭窄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从整体上看,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性。由于有效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的缺失,内部约束和制衡无法落到实处,导致资金挪用现象严重,而缺乏中长期预算或周期预算的年度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得预算审核与审批失去本身应有的意义。(三)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分税制包含转移支付的功能,由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现阶段转移支付过程中主要有资金转移流程不规范、资金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官员腐败严重等不规范现象。造成转移支付规范性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对转移支付工作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不合理,无形中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使得财政支出均等化原则的失效,公共服务也无法实现均等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四)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财政管理存在问题。地方财政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因为财政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在处理财政税收问题时不能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效率的降低。处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期间,部分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被合并或精简,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钻空子捞取利益,使得财政税收部门的管理有些混乱,这就不利于财政税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一切阻碍发展脚步的制约因素都需要刨根究底,根据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和性质,在选拔人才时更要注意,避免出现人民的害虫。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需要,建立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平衡合理的分级分权财政体系。各级政府的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突出,地区间的财力不均衡状态比较严重。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划分过于僵硬,无法应付复杂多变的财政事物,经常出现政府财力与职能不相匹配的情况。一是要合理划分并明确规定支出责任,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往往存在财政收入紧张的财政状况,中央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分担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在合理提高中央政府收入比例的基础上,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直接支出责任,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整体上掌控全局。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赋予地方合法的财政权力,规范地方税收立法和减免的流程。同时要将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环境税等重要税种加入到财政税收中来,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税负税收制度。主要表现为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主体税种设计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的税收制度要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不乱定税收标准,不重复收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都只是小康水平,在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要规范政府性收入、取消体制外收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因此,向间接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结构转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三)建立健全支付方式科学合理搭配、资金来源可靠稳定的支付体系。一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规定适当的专项转移支付,合理适中的支付比例能对各支付方式起配合作用。二是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资金转移有一个风险问题,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三要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土地面积、人均财政收支状况、公共服务成本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调整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提高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数额和转移支付水平。(四)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预算是财政支出前的重要步骤,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国家中长期预算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的新型复式国家预算体系有利于预算针对各时期的情况进行调整,税收取之于民,财政支出覆盖的领域较广,财政预算应将财政收入使用在合适的地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建设新型的城镇化国家。
三、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过去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成就表明,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民生民建的推动,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利于调整人民收入的落差,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有遏制的功效,完整的税收政策可以保障财政收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维持社会秩序,使之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方式相适应。财政政策包含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合理的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经济支柱,财政收入有利于发挥国家的功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而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反哺给人民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建设公共实施,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手段。
四、结语
人才市场建设任重道远——人才市场运行体制改革若干问题诹榷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工作于1983年起步,至今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社会普遍认为我国的人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逐渐发挥基础性作用;人才市场的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促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人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政府对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逐步加强与规范。以上五大成就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的人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才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其他市场经济形态,人才招聘洽谈会、人才信息与供给等主要中介业务本质上是会展业和传媒业的运营形式,并不具备人才市场的特征。人才市场明显带有模仿其他要素市场的痕迹,而不是与其他要素市场融会贯通,距离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人才市场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一、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的激烈人才竞争将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展开,人才市场也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国外人才中介机构和猎头公司正在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国外媒体把中国的人才市场比喻为“尚未开采的金矿”,随着鼓励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机构的规定出台与实施,还会有大量洋中介抢滩。我们现有的人才中介机构数量不少,目前已近3400家,但大都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客观地分析我国人才市场现状,笔者认为有五大问题制约着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突出表现在供需主体没有真正到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的流动与配置还受身份、户籍、部门与区域的限制,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市场价值规律在人才配置中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人才价格偏离价值过远,低能高薪和高能低薪的怪影还笼罩在众多领域、行业和单位,市场机制对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还十分有限;人才中介服务的收费方式不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之上,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实现向供大于求一方取费的市场调节机制,大部分中介服务收费不区分供需双方的不同情况。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基础比较薄弱,市场机制不健全,人才供求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人才价格机制以及符合市场规律的人才流动机制仍然是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
第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不平衡。现代人才市场体系至少应由社会化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的人才中介经营体系和法制化的人才市场管理体系构成。由于我国人才市场是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最初是在社会化的人事人才服务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逐步衍生出一小部分市场经营性的中介服务业务,但后者的发展还十分弱小,以北京市为例,政府部门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市场经营性收入仅占总收入的7左右,其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对政府委托的公共服务性业务依赖过强,从而导致了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较强,中介经营体系一直较弱。同时,人才市场的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立法层次和效力不高,人才流动争议、人才安全、从业人员资质、中介服务方法的创造性发明保护等具体管理规章还不完善,现行的人才市场管理法规和管理模式需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此外,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与片面追求有形人才市场和人才服务机构的均衡分布有一定联系。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人才数量和结构分布也不可能均匀,从而必然导致人才市场分布的不均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言外之意,在一些根本不可能形成市场竞争氛围的地区和领域可以不建有形人才市场,重点构建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从而于局部的不均衡求得全局的均衡。一哄而上建市场往往会破坏三大体系的均衡发展。
第三,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产品品位低、自我发展能力低、中介科技含量低导致了人才中介机构的粗放式服务,真正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受到现实条件的严重制约,人才高端市场没有真正开发,人才开发服务与人员就业服务混淆在一起,在一般层次上运转。目前,我国的人才中介服务在市场理念、产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经营规模、服务标准化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急待提高。伴随国外人才服务机构的进入,会带来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高服务手段和先进技术,规模庞大,机制灵活,人员整体素质较高,懂得国际通行服务规则和标准的竞 争对手,我们的中介机构将受到严重的冲击。短期内我们可以运用过度期的保护政策缓解压力,但入世的冲击与挑战使我们必然要经历一场新的革命,客观上迫使国内人才市场改变粗放型的服务方式,走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
第四,功能定位不适应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的国际竞争。WTO规则的建立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其135个成员国中120多个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有近10个是迅速向市场经济转变、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国家,只有个别的是市场经济成分较少,但现在已经开始进行市场导向经济改革的国家。WTO的所有基本原则及协定、协议都是以市场经济和市场导向为前提的。因此,加入WTO之后,意味着我们人才中介服务的功能定位必须与之相适应。我国的人才中介服务业是靠政府推动起步的,到目前为止,还遗留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统一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人才服务机构存在部门分割、地方保护和业务垄断等问题,政府和行业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依然存在政事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一些人才机构还在向政府要职能、要政策,没有向市场要机遇、要发展空间的自觉性。
第五,人才市场建设的战略思考和理论引导不足。虽然我国的人才市场经历了20年的实践与探索,但从战略上讲,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规划,对人才市场的现状、未来和对策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发展方向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从理论上讲,我们对人才市场的内涵、外延和本质特征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某种程度上混淆了人才市场与人才市场体系、公共服务与中介经营、行政事业性收费与市场经营性收益、人才产业与人才事业的区别。笔者认为,人才市场只是人才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人才中介机构只是人才市场的组成部分,决不能以人才中介机构的建设取代人才市场的建设,也不能以人才市场建设取代人才市场体系的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与人才中介经营体系虽然都在人才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挥各自职能,但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根本目的截然不同,前者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后者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二者是同一体系内的不同范畴;由于人才公共服务和人才中介经营的功能、目的不同,收费和收益的性质和使用也产生了本质的区别,公共服务的收费和使用体现政府的政策性投入和导向,公共服务市场化不等于商业化,其收费和使用也不可能等同于收益,再投入的范围局限在人才公益事业并且应由政府决定,中介组织不得从中获利;人才事业是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产业是人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从属于前者,人才事业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宽泛性,可以防止市场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促进人才产业的发展仅是人才事业的目的之一。
入世后,非歧视性原则打破了一些不公平的壁垒,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领域从某些不公平限制中解放出来,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宽松,人才市场发展空间扩大。外资和海外中介机构的介入,使人才服务竞争加剧,人才服务中介机构普遍增强了紧迫感,促进了人才服务中介机构改革和完善自我。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开发,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企业人才本土化和本国企业引进外国专家等等,必然导致人才重新盘点与整合,人才策划、以及人才的招聘、培训、测评、国际交流必然大幅度增加,智力技术的交流也必将更加广泛,包括原来相对沉默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开始面向市场,引入市场机制解决人才问题,人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扩大,为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提供了机遇。中国的人才市场以入世为标志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走向成熟的阶段,是与国际人才市场融合的阶段。入世以后中国人才市场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是“双向”的,在规则上我们要适应国外人才市场,在环境上国外人才市场也要适应我们,从本质上讲,入世对我们更加有利。一方面,入世倒逼我们对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快了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的形成;另一方面,人才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高手同台对抗,可以直接吸纳国际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服务技术,大大缩短了国内人才市场的发展历程。再者,面对中国人才市场庞大的供给能力、需求能力和发展潜力,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适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加快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并增强发展后劲。
二、对策思考
按照十六大关于“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人才市场建设需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研究制定人才市场建设发展战略性规划。当务之急是解决指导思想和统一认识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建立专家队伍,在总结20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认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对实践加以归纳、概括,上升为理论,使之成为改革创新的先导。当前需要填补人才市场建设的理论空白,给我国人才市场及各项服务业务下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科学制定指导性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实现人才市场从政府推动向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转变。人才市场建设的理论研究应当有计划地开展,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基础,按照十六大的精神,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人才市场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明确政府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由于市场天然存在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人才市场本身完成不了建立三大体系的总体规划,实现不了均衡发展,必须由政府规划和引导。
第二,推进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党的十六大指出: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人才服务机构是我国有形人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市场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中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占绝大部分(北京占53),而这些机构大部分属于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社会公益服务与市场经营业务不分,有意或无意地依托政府委托的社会公益职能,在人才市场中参与竞争,导致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我们应当在实现政事分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职能,把公益性的人才服务机构与经营性的人才中介机构明确划分开来,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事业性质的服务部门,引入市场机制运行,接受政府委托,承担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事公证、人才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人事人才工作中可以社会化的具体事务性、公益性人事人才服务业务,同时也对所有人才中介机构提供相同的服务,构成人才市场的一个基本平台;人才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性质的经营机构,开展公平竞争,与其他要素市场融会贯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前应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服务机构如何转制,理清可以投入市场经营的业务,分离不能经营的业务,构建符合中国特点的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化经营体系,并且研究两个体系的有机衔接。为此,我们首先要讨论中介机构平等竞争的问题。平等竞争对于中介机构而言,不能再追求行政级别和行政职能,更不能借行政职能形成垄断,使部门利益固化。中介机构统一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同样纳税,同样的收费许可,尽管经营范围可以不同,但在相同的领域内应当有平等的机制、规则。竞争的机遇必须是自己创造的,不能是他人赋予的,也不能是向政府索要或借助外力产生的。规则平等要求在竞争领域使用同一规则,责、权、利的规范应当一致,凡属不一致的规范和内容不应进入竞争领域,必要时可以纳入公共服务领域。许可和限制是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当统一。环境的平等要求剔除可能对竞争领域产生影响的不平等环境因素,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是竞争过程的平等,而不是竞争的结果,要创造平等的前提条件,剔除竞争开始后的不平等因素,所有的竞争从一开始都需要寻找(或制定)平衡点,没有平等就没有竞争,作为管理者在竞争过程中首先要迫使竞争的参与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一领域的竞争必须有相同的前提条件。中介机构的竞争必须受到政府的约束,所有中介服务没有无前提的自由。政府对中介机构的支持与约束要明确实质和内容,哪些支持可以转化为市场优势,哪些支持不能进入市场,需要认真分析。特殊许可的业务只能是社会化服务,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也可以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构筑桥梁,从本质上讲可以社会化,但决不能商品化。就档案管理而言,在国家对档案管理没有新的办法前,尽管一些企业可以管理人事档案,但也是经过政府授权的,决不是企业可以自己经营的行为,人事档案只能在经授权的单位之间进行转递,与政府职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不属于中介经营的范畴,更不能作为经营手段,形成人事档案管理与人才中介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强调的“分”不是分家,而是分类。要逐步形成一个市场体系,两类运行机制——经营竞争类和公益服务类;一个侧重经济效益,一个侧重社会效益,形成人才市场两轮驱动的良性循环。如果说档案管理和其他市场化服务业务配套发展有利于互相支持和促进,那么这种促进作用应当对所有中介机构都起作用。反过来说市场经营业务决不能行政化。
第三,创造推动市场主体到位的新机制。目前,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始终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尽管人事制度改革不属于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讨论的范畴,但属于人才市场建设的环境问题。我们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消除制约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进出口与市场紧密衔接起来,不断扩大市场招聘选拔的范围,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古诗十九首》的取材特点,现将《古诗十九首》各篇的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正如马茂元先生在《古诗十九首初探》一书中写道:“《十九首》反映的只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在《十九首》里,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综括起来,有这两种题材的分别,但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题材在《诗经・国风》的婚恋诗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但与《诗经》相比,《古诗十九首》却只是选取了男女因离别而产生相思这一婚恋生活片段作为自己的题材。而以屈原《离骚》为代表作品的楚辞,它与古诗《十九首》题材相近的部分应当是情歌。这些情歌主要有《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少司命》等。《离骚》也有相当部分的恋爱、求女描写。无论是《离骚》“求女”经历,还是《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等篇的鬼神恋爱,都是伴随着孤独、寂寞,不被理解、情人变心、怀疑、哀怨、忧郁、惆怅,有一种无可言状的失落感。这些情歌所寄托的情感多是作者失意的苦闷,有一种伤感的情绪。楚辞情歌对《古诗十九首》题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基调上,惆怅、悲怨、忧伤几乎贯穿于《古诗十九首》的始终。以思妇诗为例,《古诗十九首》中写闺中思妇之哀怨的作品最多,共占了七首。它们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这些身处深闺的女子所期待的是夫妻恩爱、家庭团聚,但现实生活是她们的丈夫离家而身处异乡。于是她们也只好独守空房,眼看青春年华即将逝去,心底充满无限的思念与愁苦,却又无可奈何。
《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题材虽源于《诗》《骚》,但它绝非传统题材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增加了更为深沉的内容,即融入了文人士子忧虑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这种忧虑几乎贯注于《古诗十九首》所有的诗篇,或隐或显地得到体现。也正是这种对人生短促的忧虑使得《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显得更为厚重。忧虑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是人类在漫长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代表着作为个体的人对其生命存在状态的自觉关注。早在《诗》的时代人们就有了自发的生命观念,他们由自然界花草的枯荣联想到人类生命的兴衰。于是就有了用花草来象征人的生命,象征其青春的美好,也象征其迟暮与凋零的传统。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新嫁娘的美艳;而《卫风・氓》中的弃妇则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兴自己年轻貌美,又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又如《召南・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中的女子因自然节令变化而引发对情人的思慕与对爱情的渴望。梅子开始是七分留在树上,后来只剩三分在树上,最后是顷筐盛落梅。梅子的生长状况形象地比喻了婚龄的几个阶段,并含有青春迟暮之感。以上这些都是以花草等自然物来象征人的生命状态。但它们只能算是《诗》的时代人们对自身生命状态的一种朦胧认识,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意识,因为个体的生命意识至少应该是自觉的。屈原不愧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抒情诗人,在他的代表作《离骚》中处处洋溢着屈原强烈的生命意识: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美人迟暮”式的生命焦虑。它主要表现为由政治上的失意而引发的人生苦短、时不我待之感。春秋代序,日月循行,本是自然的规律,但生命在时间流逝中逐渐走向衰老。生命逐渐老去,而自己在政治上却毫无建树,与自己早年所确定的美政理想存在着遥远的距离。“美人迟暮”式的生命焦虑被烙上了沉重的政治印迹,牢牢地揪住屈原那颗满怀豪情却又善感的心。
而《古诗十九首》通过游子思妇题材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既不同于《诗经》有感于自然界生命节律而自发产生的生命认识,又不同于屈原因政治理想的无法实现而自觉催发的生命焦虑。清・陈祚明云:“《古诗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就来自于文人士子的世俗生活,它们是一些人人生来就具有,又人人普遍相通的“同有之情”。这些“小我”的生命体验不是《骚》中政治化的人所能具有的,而是世俗生活中文人士子真实的个体生命体验。如《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这是抒发新婚别离后妻子哀怨的诗,从题材上看,它与《诗经・卫风・伯兮》是类似的。《冉冉孤生竹》抒发了《伯兮》中的女主人公“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的相思之苦。与《伯兮》不同的是诗人认为离别的痛苦不但在于相思,而且在于时光的流逝。诗人认为久别的夫妇虽然还会有团聚的日子,但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返,它已像盛开的蕙兰花一样枯萎凋零。正因为有了这种生命的感伤,才使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蕴。它启发读者不但要珍惜爱情,更要珍惜青春,珍惜朝气蓬勃的生命。《十九首》游子思妇诗自觉流露出的这种“小我”忧虑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使它异于《诗》《骚》中任何同类题材的作品。
此外,与《诗》《骚》不同,《古诗十九首》游子思妇诗游子思乡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会在一起的。那就是背离正统礼教对夫妇关系的规范,表现出突破功名喧嚣、向往真实生活的愿望,传达出他们对夫妇关系的新型理解。《古诗十九首》在描写普通夫妇之情的诗篇中,最易打动主人公心灵的,则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方的体恤与关怀。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凛凛岁云暮》)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客从远方来》)
《古诗十九首》里的思妇们珍惜这些世俗的情感,她们在迷离的梦境里,深情地重温着新婚的甜蜜。一封书札、一端彩绮所传达的是温暖的问候和相思的情义。这些都是闺中离人日常生活中偶尔闪现的希望。远别的游子是否成就了功名前程,她们对此并不在意。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一般来说,封建社会的女性涉及两性间的离别相思之情,总是掩藏多于暴露。她们的心理状态是曲折而微妙的,她们的情感色彩是忧郁而深沉的。与《诗》中的思妇相比,该诗的女主角不仅天生丽质,而且有着“昔为倡家女”的出身。在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春景下她发出了“空房难独守”的呼唤,“难守”是把贞洁道德放在与真情的冲突中展示生命的力量。“荡子妇”心底的这声真情独白,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仍是惊世骇俗的。她大胆地背离了屈己自抑的模式,从自己的感情需求出发,诉说着自己的不满和委屈。在夫妇关系上对传统礼教的背叛,使《古诗十九首》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要之,《古诗十九首》游子思妇题材直接上承《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和楚辞情歌,同时又表现了汉代文人深沉的生命意识。它的内蕴远远超出了男女相思之外,这也使它与《诗》《骚》中那些同类题材的作品有了明显的时代差别。它既是男女之情的表露,更是个体生命意识的高扬;既突出了汉代文人的世俗情怀,又表现了汉代人对生命问题的时代思考。
参考文献:
[1]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55.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