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20:40: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政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高职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但是,人们往往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以方便管理为目的,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校园文化,而不是“育人”的校园文化。
1.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迫切要求
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主导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高职院校全体成员的心智、体质、思想、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升。鉴于此,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支持。
2.1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
校园文化在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中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半自觉或完全不自觉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正确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等意识和观念影响学生;否则,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就可能在不自觉中侵蚀学生的头脑。而要保持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道德教育人、引导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自觉行为,将这种自觉行为形成精神氛围,进而形成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思想政治教育抵制校园内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文化传播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尤其是互联网,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泥沙俱下。曾经一段时期,校园内的追星热、麻将热、算命热等,再有类似于“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单车上微笑”的拜金主义等,使涉世不深、缺乏分辨能力而又渴求新异的青年更添了几分困惑。校园生活的事实告诉我们,校园文化离开了强有力的、及时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势必造成一些青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完全被腐朽思想俘虏。总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地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高校性质使然,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由于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以及高职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不管校园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如何具有多元性,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是在包容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校风、学风,找;隹高职校园文化的坐标。高职院校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的“加工厂”。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强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师生中形成共识,以此端正校风、学风,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找准高职校园文化的坐标,实现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与市场接轨,为行业经济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跟踪研究社会经济情况,尤其是有关行业、企业情况及社会环境对育人的影响,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健康、有益的轨道发展。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我院是_个依托石化行业的高职院校,与石化企业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有很深的渊源,石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长炼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深深地渗透到我院的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中。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不忘传播石化人“爱我石化、振兴中华”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传承石化行业的“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推崇长炼“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用石化行业先进的文化铸造现代石化人的灵魂,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德、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尚的职业情操、严明的职业纪律、规范的职业行为,这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通过反馈调查发现,学生到企业后,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很高,适应很快,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深度认同,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3.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载体,保证高职校园文化的思想性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团的不断重视,大学生社团越来越呈现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等特点,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社团组织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精神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精神世界。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日益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集体观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创造性地规划设计学生社团活动,举办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等大型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团活动层次,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作为基层黄河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治理、管理黄河的骨干力量,既是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现者,也是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在引领先进的思想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主要领导的工作机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根据单位实际,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项治黄业务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的路径方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传递正能量
一是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要做好各项治黄业务工作的同时,都必须宣传贯彻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必须把各项业务工作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进行宣传说明,以便于统一思想和行动,齐心协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工作开展,保证治黄工作康健有序和谐发展。
二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政工干部队伍,既包括专兼职的政工干部,也包括其他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队伍结构已发生了变化,职工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人员年轻化,工作激情有了,但工作经验不足;思想比较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了,但自我约束力较差;知识层次高了,但理想信念、集体荣誉感不强等。为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强化质量、安全教育,要进行为单位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教育。主动性就是要善于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能动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正确的位置上,紧紧围绕单位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冶工作,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现象,掌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三是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以科学高效为核心的勤政制度,在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具体方式规范化、制度化,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
四是要紧密结合单位职工思想实际,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职工的思想动态,根据职工的思想动态,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对本单位职工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疑点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做强词夺理的解释,而应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疏导。否则,对职工关心的问题不讲,或不实事求是地讲,而对单位职工不感兴趣的大话、空话,则大讲特讲,只能引起单位职工的反感,决不会有真正积极的效果。
五是要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建设道德讲堂进一步树立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牢固确立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通过“机关道德讲堂”的引导,使遵守社会公德、践行家庭美德和修养个人品德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使“讲道德、知荣辱、树新风”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追求,树立治黄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是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机关干部能力提升讲坛”等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决定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经验丰富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上去了。怎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举办“机关干部能力提升讲坛”等,打造一相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学习交流平台,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元素;家国情怀;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方式。“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与高度统一性[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视野,还能激发探索欲望,更能激励学生从思政素材中学得专业知识,从杰出大家身上获得激励,树立远大理想。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及总体实施思路
“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课程仅仅有教学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有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确定机械原理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具有浓重的家国情怀,对国家和学校有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能够有效沟通、交流及与人合作能力;具有追求真理、敬业、专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并分析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关注非技术因素对工程设计的影响,培养职业素养。教学过程中,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理论指导机械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3],从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多方面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将其无痕嵌入,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4]。将教学分为几大模块,结合每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充分考虑机械原理课程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小组-团队-班级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和翻转课堂,对学生工匠精神和交流、沟通、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依托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对课程思政成果进行检验和巩固升华[6-7]。
二、主要举措
(一)结合课程特色,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在机械原理课程导论部分教学中,以世界各国发电量变化的视频引入课程思政。该视频以动画的方式直观表现了1896-2016年间,世界各国工业发电量巨变过程,展现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榜上无名,到一步步前进,最后稳居第一的奋斗历程。以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为例,在进行正常理论教学内容讲解的同时,强调该机器所包含的三种机构要按照一定时间顺序相互协调、协同工作,才能做有用机械功和完成能量的转换,以此培养学生相互配合、注重协做的团队意识和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工匠精神。在机械原理常用机构及其设计、机械动力学基础模块教学中,结合各个机构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对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所学理论的应用之处,激发对专业和生活的热爱,促进理论学习。在对每一个理论知识点讲解、分析时,注重细节,尤其是数据的来源、处理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并设置答案不唯一有讨论价值的题目、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计算分析设计结果的优劣,合理的数据给予肯定,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正。这种“重视学有所用”的教学方式,更易于被接受,知识综合、思想碰撞的讨论环节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化学习效果,对结果的质疑能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并修正自己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过程。这些过程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学生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自我学习能力都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课程思政实施创造条件
机械原理采用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课后布置作业和项目化大作业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自学部分,适量引入超星学习通的工学类课程思政视频教学案例,包括《大庆石油的勘探开发》《飞天圆梦》《为国铸造长空利剑》《铁人王进喜》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强国强军、职业道德等意识。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程项目与工程实际、科教研相结合,以两名学生组成小组、任务类型相同的若干小组形成团队,几个团队即为一个班级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意识和协作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任务即为教学项目,保证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连续和延续性。强调小组合作,在团队中沟通和交流。设计过程既提示学生原创意识,又强调创新重要性,不仅仅局限理论结果,还要考虑成本、法律、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非技术因素。在项目化教学每一个阶段,各小组以翻转课堂方式展示项目设计成果,团队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完成技术和非技术能力培养。
(三)依托学科竞赛,对课程思政教育成效检验巩固和升华
将课程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合,从分析大赛主题入手,结合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学习,鼓励全员参与,组建队伍备赛,并组织选拔,择优参加赛。学科竞赛不仅能检验也可以巩固和升华课程思政教育成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得到培养。该环节完全利用学生与教师的课余时间完成,是对学生综合能力最起锻炼作用的环节,也是学生积极性最高、热情最高的部分。在备赛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获取信息能力大大增强,团队意识、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迅速提高。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中,工匠精神处处体现,参赛过程中以校为家为校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升华。
三、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明确,充分利用了线上资源和线下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活动,深挖思政元素。通过线上课程思政视频教学案例、项目化教学实践、学科竞赛备赛及参与竞赛,对学生家国情怀、团队意识、工匠精神、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进行了培养和锻炼,达到了以德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北京:教育部,2020-05-28.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黄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27):27-28.
[4]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10):46-49.
[5]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8(1):64-66.
[6]李森威,张妍,马天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20(3):133-133.
学院紧紧把握时代趋势,紧扣教育发展现实脉搏,多种运用利用网络传媒传播新媒介,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微博、QQ、微信朋友圈、博客、网站等平台搭建学院和家长、学生沟通交流的正向信息育人平台。学院现在开设的具有思想政治专题网、心理与思想健康网、校园教育安全网、红色理论实践教育网等专题网站,学院主页开设了“老师我有话对您说”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思想工作栏目,在各班级、团总支开通微博,各班主任、辅导员开通微博并建立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定位把握十分明确、思政育人特色鲜明、全面功能相互互补、深度覆盖更广泛的正向信息教育体系。
第二,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多层次多元化多方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
学院以“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办学模式为支撑,与合作企业联合建设专业实践、思政教育的“双基地”,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目前,学院拥有贵州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贵州通源汽车有限公司等18个“双基地”。通过“双基地”建设,导入企业文化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实践中,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三,搭建理论、实践、科研多角度培?B的教学育人平台
学院积极发挥思政教学和课程对学生思想与道德渗透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现在已经有了两门课程成为了院级精品性质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十分明显,将学做互相结合的思路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一条龙全过程中,运用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大范围用于课堂教学,确保并取得更好地成效。邀请学院领导、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加强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社会实践调查、参观实习基地和校史馆等实践活动。2013年初,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以“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学习并践行党的十精神。学院积极搭建理论研究平台,指导学生参与思政课题研究,执行良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09-2017年,学院共研究结题思政类课题26项,其中省教育厅课题17项,院级课题9项。目前仍有多项思政类课题在研。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4-02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活动。与新媒体红人“微博”相比,由于不再受140个字的篇幅限制,且可以实现群发、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等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微博的深度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如火如荼的新媒体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要打破“走过场”局面,引起学生兴趣,实现与学生的多维互动,必须“贴地气”,主动使用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建设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不失是一种有效地“打入学生内部”的方法。
一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依然使用传统模式,即以思政课教学为主,以学生工作部、学校团委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组织部、宣传部的党校教育为辅。在思政课教学中,由于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形成了“满堂灌”的被动教育模式,师生间沟通甚少,学生的“不以为然”和“抵触性”甚大。尤其是个性鲜明的体育专业学生,理论素质偏低,又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教师往往要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加上学生对自身理论水平信心不足,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观点,课程教学效果较差。
近几年,新媒体已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为例,2004年创办思政网。2008年学校对网页进行改版,除开设了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子页面,还开设了校园文化和各时段党建专栏。2011年,思政网更名改版为健行网。同年,开设了学校、校团委、校学生会等多个微博账号。2015年,又开设了学校微信号和广西体专青年圈、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等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尽管如此,由于学校、职能部门和思政部重视和投入略为不足,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二 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缺失
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能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新媒介的产生就是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自微信诞生起,就逐渐力压微博,迅速占领大学生群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一个热门项目,以其丰富性和便捷性受到大学生的关注,而这种知识传递的即时性和碎片性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占领微信公众平台来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还是以广西体专为例,2015年,该校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旨,建设了广西体专青年圈和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2个微信公众平台。然而经笔者关注和查阅,两个平台关注度都不高,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自创办以来有近400个关注,而广西体专青年圈从创办后频频“掉粉”,截至2015年度12月30日,关注人数不过百人。
1 实用性差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上应该注意与校园文化、校园安稳、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反观广西体专青年圈,2015年首期4篇均为转载,虽然内容主要围绕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但仅与大三的毕业生关系紧密,无法吸引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后导致整个平台没有体现广泛性和服务性而失去关注。
2 吸引力低
这里所指的吸引力,包括内容的吸引力、手段的吸引力和语言的吸引力等。以广西体专大学生通讯社微信公众平台为例,2015年12月的3期,内容除了思政教育还选放了街舞、动漫、足球,标题语言上也运用了如“学生证又多一项新功能,你造吗?”、“什么是感,什么是恩?”等网络用语,符合大学生的“胃口”。但整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未能保持统一水准,说白了,还是缺少足够专业的“网络”,也未使用视频、动画等高吸引度手段。
3 互动性少
微信广受欢迎与其高度互动性是密切相关的。人们不但想第一时间知晓“圈子”里的新闻,而且也希望予以评述和表达,甚至参与。即:互动越强,越有;交流越多,越无法离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想获得活力和影响力,必须在互动性上下功夫。但很多高校都没能做好,进而无法通过平台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三 关于高校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5年9月,清华大学“原理”在线课程引起了关注,其使用轻快的音乐、“萌哒哒”的动画和好玩的网络用语打造的预告片一下子吸引了一批粉丝。虽然该课程并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对我们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 唱好思政课主旋律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与思政课紧密联系起来。清华大学“原理”慕课在“学堂在线”开课起,校内就有1000名大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这门课的必修学分,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课程的潜质。
当然,将思政课“微信化”,就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进行浓缩与碎片,精心设置更富有启发性的课程组织形式,搭配视频、动画、PPT、字幕和教学拓展资源。同时,还要设计更多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讨论环节,如推送学习建议书单,促使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进而开拓视野;又如定期确定讨论主题,学生可以自行将想法和心得发到后台,避免了上课不自信、不敢发言的尴尬等。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思政课,任意时空都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且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能满足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和选择更自由。
2 符合年轻化
被分享是提高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就应该考虑:“我们的文章会不会让学生觉得有趣、实用、有价值?会不会去分享?”
根据笔者研究,官方用语、心灵鸡汤、纯理论文字、新闻转载等这些无任何感官素材的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具有娱乐性、草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学习攻略、生活趣事、经验分享、学生原创等。同时,要有吸引眼球的标题,避免主观拔高文章的思想内涵,更贴近学生的心声。在形式上,要使用符合大学生习惯的网络语言对原文章进行简化和提炼,控制篇幅;广泛运用图片、动画、漫画、音频、短视频、微课等,使其与文字交互,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受欢迎,将文字变成信息图表,搭配动漫与特殊符号,不但系统完整,也独特简明。此外,MAKA图文编辑创作软件也是突破传统图文格式好手段。因此,精心优化内容与形式,使内容体现年轻化十分重要。
3 增加互动环节
研究显示,在信息传播中增加激励因素是促进受众关注的有效途径。因此,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要重视推出线上线下交互式活动产品,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提高传播效果。
如运用到思政课中,可以推出签到功能。学生到教室后可向后台回复相应数字,不但可以签到还可以看有多少人签到,自己排在第几。同时还可以推出评论功能,将课程案例图文或社会热点问题视频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馈评论,并有一定的分数累加。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推出学校领导、名师、校友或优秀学生的感悟视频,每期不超过30秒,或推出我为学校建言献策等。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如开通投票功能,对校园不文明行为投票,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学生干部投票,对各项学生比赛作品进行投票,为征集各项核心价值主题活动投票等。还可以开通报名功能,如报名志愿服务、学生活动等。此外,也可以适度开设一些抢票、积攒、送祝福、限量小礼品等活动,激发学生热心参与。当然,所有互动,微信公众平台负责教师都要认真查阅和回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使学生获得存在感和参与感。
总之,在新媒体不断影响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紧扣新时代要求和“90后”学生要求,主动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形成多维度和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思政教师也要强化网络思维,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启迪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精神成长。目前,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一种新尝试。对于体育大专院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向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也要区别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同时留心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特性,进而不断地深入学生当中,获得学生认可,同时也积极地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杨勐,徐娟.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索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王英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3]李楠,高嘉敏,马丽娟.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15(03).
[4]庞丽铷,苏琪. “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1).
关键词:电力企业;思政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正常的生产工作,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效用。据此,本文对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所作出的分析,也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现状
1.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既同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联系,同时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牵连。其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总的来说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关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建设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当电力企业不能实现安全建设时,这种情况便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后果。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认识尚不到位。电力企业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便具有极为显著的必要性。对安全文化建设意义存在误解或者忽略这种必要性要求,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必要,一方面会直接造成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机制架构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困难,使得企业计划的任务不能得到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也会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陷入极大的阻滞之中,无法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第二,关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有小部分的管理者往往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是非常小的,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生产中,所以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所布置的任务也是敷衍了事。但是正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极容易耗费财力、物力、劳动力却收获不到较好效果。这种流于表面的工作方式,也使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基本要求成为一纸空谈,最终也容易导致电力企业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第三,关于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依旧不够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处于不断增加、开发的过程中,并且电力企业关于企业思政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但是这种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仍然是不够完整的,也还存在着较多的漏洞。这些不足之处既体现在没有全面、细致的管理机制上,同时在员工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以及其他具体管理事项上,也缺少了对于安全生产要求的严格考核,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得到了消减,以及电力企业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也会致使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第四,对于电力且的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具体、有效的可行性策略。安全文化的建设在实际管理中,经常是通过表演文体活动、发表建设文章等方式进行的。然而这种将安全文化建设同生产相互分离的做法,也使得其建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并且也容易丧失安全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生命力与活力,进而给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安全文化创新建设的具体方法
1.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创新的方法
电力企业在文化安全的创新建设方面的可行办法,简单概括来说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安全精神的文化建设。要满足这种建设目标,首先要将树立起正确的生产价值观念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不变要求,这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效益的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生存都有着巨大意义。因而,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建设目标,要创建本质安全的新型电力企业,管理者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活动学习,多资源、多渠道的利用视频、网络、安全手册、板报等手段作为宣传载体,对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与重要作用进行大量宣扬,从而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氛围,使得安全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第二,完善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所谓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指的是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操作标准、生产规程等都以安全责任作为整个生产工作的核心人物。具体要编制出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电力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与燃料管理等诸多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规范要覆盖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于安全生产中的各项操作程序与制度规章,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为要详细进行规范落实。在进行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为文化的建设对于安全生产的实现,也有着极为显著的效用。在一些生产活动中也会出现因为员工的不安全生产心理或行为,而给企业生产造成恶劣后果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导,令负责生产任务的员工掌握到科学的生产方法、正确的生产态度与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并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违章违纪的行为出现时,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进行处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力求通过对员工制度约束意识的塑造,帮助每位工作者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开展安全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要求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加大对于生产工具、保护用品、安全标示、安全设施与防护装备等方面的投入,不仅要满足电力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例如,在生产厂区或生产场所以及能够产生影响的区域内,按照相关的规定,设置安全设备、布设安全标示系统以及准备修理器具等,所用的工作装备与防护用具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严格做好安全设施的定期检查、检测、检验、管理工作,以此保障安全保障的可靠性。对于安全设施的管理规定,相关部门也必须严格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对于管道介质的流向标示、安全标志标示、员工安全工器具也必须认真核准管理。例如,当公司出现安全隐患时,要提高员工对文化生产的重视,便要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力求通过这种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目标。第四,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任务中,增加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能够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并促进电力企业生产能力的持续创新。而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相关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还要开展一些安全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月、安全知识教育月、安全生产管理检查月等。在经历日常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管理活动、安全报告活动、安全宣传活动等活动之后,还需要对安全文化的建设状况进行正确评估,对于每个环节是否落实到位,也要给予认真分析对待。评估人员要作出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才能不断从安全文化创新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优化,从而促使管理者制定出最为高效,也最合乎实际的企业策略。这不仅能够真正的落实各项管理监督任务,同时也促使电力企业的安全能力获得逐步提升。
2.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创新的经验内容
关于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假设方面进行创新所获得的经验内容,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企业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同安全文化相互融合起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必经之路。不同的企业在企业形象、工作目标、企业规划、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然而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却成为每个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维持的必然要求与安全保障。安全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体现,树立正确安全的价值观念对于企业员工形成安全生产的愿景与使命也都起到重要作用。第二,不断更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这项要求能够为安全文化制度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在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中,吸收新的先进思想、观念,也能为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企业如果固步自封地将自身局限在狭小的领域之中,这种文化建设便会很快失去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及时的对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吸收借鉴,并合理转化为自身所用,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内涵永葆生机。第三,宣传培训与严格管理要“双管齐下”,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员工作为构成生产工作的基本单位,对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果也有着决定性效果,但是不同的员工其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也有不同,因而加强宣传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配套使用,也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开辟有益条件。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每个人的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强化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帮助人们增强安全、道德、责任的观念意识也有着重要作用。因而要做好相关工作,更加需要企业加大建设与执行力度,才能以此促进电力行业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孟庆燕.对新时期电力企业思政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9):104-105.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70-02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提高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或者在时间教学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与弊端,仍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不断发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观点的不断发展,关于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分析。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首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目前我国虽然建立起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如井冈山革命基地、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等,但对其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还显得不够充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有关学者和教师一起对其隐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存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同时学生的参与度缺乏广泛性,学生不能广泛的参与实践教学一方面受到实践场所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的实践经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同时也不能将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全面开展起来。
其次,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思想倾向与人格培养,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之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几乎没有什么实践创新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这在客观上也为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场所。教学实践基地的建成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程提够了新鲜丰富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得学生获得了学习上的自由,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也避免了学校在人力或者财力上的双重浪费。从总体上说,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够了必要的条件和途径。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途径
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学校领导对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与偏见,还是过于偏重于对思想理论课的重视,这样的思维观念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展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并没有教学实践基地,领导和教师还是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但其实这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要想真正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仅仅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学校有必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去”,让学生去农村、革命基地、工厂或者社区,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真正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相互融合,这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服务于高校教学总的教育目标,并随着教学理念和时代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它已经成为了日后高职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其次,开展多种多样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需要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从而在无形之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兴教学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也遵循一定的选择规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活动环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调研活动,如关于生态活动的调研、历史文物保护的调研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行的设计方案、自行考察、自行解决问题、自行获得结论,这就在本质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首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视“以人为本”,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着所学习的一切,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对课程本身的烦躁或者逆反心理,特别是以理论为主的思政课,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获得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提高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不能对课程产生兴趣或者认同感,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充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加强了学生对思政课本身的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困于课堂之中,使得学生永远活在幻想之中,并不能真切的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社会时间活动。
其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它完全以理论为主,总体上非常的枯燥无聊,因而学生对此总是没有兴趣,课堂气氛也总是非常的枯燥无聊,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消除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没门思政课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此有的学生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同时大部分学生存在思政课无用的思想,在大部分学生心理,学习思政课只不过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已,它并不具有任何的实用性,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使得思政课越来越不受到学生们的重视,以致成为了高职院校的边缘学科,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在根本上扭转学生的这种想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彻底认识思政课本身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效果,但为了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提到教学效果,各院校还要不断探索、研究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
就目前高校教育理念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来看,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体系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因此,我国在进行高效思政教育理念的发展当中,已经开始了很多探索,关于建设更加合理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通过对思政教育理念框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帮助。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中无疑是重中之重,关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从当前高校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出发,从思政教育、教育工作体制等关键点来分析,发现了多达数万条文献,从文献中可以发现,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集中在当前时念的革新当中,主要通过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例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就可以研究出更加全备的教育理论体系,发展更为广阔的教育模式。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得到更加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和体系框架。将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改变以往饱受争议的教育模式,并进行深入探索,得到更加具有建设性的理论。
从以往的教育理念体系发展来看,从当前教育工作的领域发展和具有多样化个性的理念体系,都能够在教育理论朝着多种形式发展的今天站稳脚跟。某学者曾经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章中指出,将思政教育和我国高校高等建设理念融为一体,就能够摆脱以往知识和行为体系不搭调的场景,从高校教育的根本出发,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应用和针对性关系来看,对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以往陈旧的理念的教育体制来看,无疑是当前高校发展,并给我国投入更多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做出贡献。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发展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就必须要落实党和中央的要求,将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教育理念的长久发展。
从以上经验不难发现,高校思政工作主要通过对相关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着重于高校政治理念工作的培养,迎合国家发展的战略体系,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时代相结合,对以后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期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结合传统教育理念共同发展,进行一次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教育理念体系改革。进行有实际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有创造性的措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久安排和建设理念探究
从以上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以教育工作者的团队为基础,改革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系,结合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工作严格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发展。
1.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构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从根本上来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能够有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理念的团队,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解答疑问,传播更加深入的教学思想,给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提供动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2.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的方式是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期建设的铺垫
简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面向广大的具有丰富自主意识和进行思维变革阶段的青少年,主要目的为给大学生培养更为广大的人生观,全面的思维方式,优秀的价值理念体系,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分析,来完善思政教育理念体系,进行更加广阔的思维模式探索。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准确把握,尤其是关于思政教育理念的看法,更应该注重,所以才能够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最终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建设性的人才。
3.创建思政教育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
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主要是对考核制度进行探究,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是衡量高校能否真正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很多教育工作机构都通过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工作对工作制度进行评定,分析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对思政教育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建立良好的思政教育绩效考核制度,是当前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而建立良好的思政教育绩效考核制度,应该始终按照客观、平等、公平、公正的评判标准来进行考量,用以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准确完善,并且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创新的思政教育方式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
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是当前涵盖多学科的思政教育体系工作发展的核心所在,应该受到高校教育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大多也能够看出,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在进行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并且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例如,某些高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结合,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大学生在思想理论体系方面的看法以及追求,并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整合,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帮助,促进大学生思政情况平稳发展。
三、结束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当中,首先要有一支强力的教学队伍,然后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进行监管,以创新的理念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国家推动的新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模式,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下,加强对教育理念的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工作框架,给实际思政教育工作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孙波.现代职业教育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6,18:230.
[2]张婷.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之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2:99-103.
[3]郭宏岩.构建校本思政教育体系的几点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2:127-128.
[4]叶锦文.构建校本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