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1 16:3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民主法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镇制定了*法制宣教规划方案。还成立了镇、村两级“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和普法宣传员,我们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等,让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对象,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及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和青少年,特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归正人员宣传教育和管理。使他们都能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努力做到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在普法过程中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在同级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下,联合互动,充分发挥干部的普法积极性,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社会法治化进程,促进我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扎实开展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在加强法制宣传的同时积极推进民主法制本文来自建设。以创建“民主法治村”为载体,在法治上下功夫,完善各村的民主制度。在依法治村的基础上,围绕创建“平安*”为目标,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星级达标活动。根据县司法局、民政局、普法办的要求,镇专门成立“民主法治村”星级达标领导小组,并在全镇各村干部会上作了重要部署。在这次活动中,镇司法所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法制设,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村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提高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水平,推进了依法治理,维护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去年确定金水坑村等8个行政村为县“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申报村,今年田洋、枫桶岗两个行政村申报
“三星级”法治村,其中金水坑村为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申报村,通过验收。
三、注重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组织结构。
(一)、完善人事机制。成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应对有方、工作过硬的队伍,由一名副级专职担任司法所所长,3名专职人员专门负责纠纷受理、调处、工作协调、处理、数据汇报、情报传递、资料归档等工作。全镇共有调解组织14个,调解委员会人员50人。
(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镇司法所、村级治保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任务,规范工作程序。
一个组织网络化、制度规范化、工作正常化、业务专业化、硬件标准化的司法所呈现在*人民面前,为创建“平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新体制,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我镇在全县率先成立各行政村综治工作站,这是自成立镇综治中心之后采取的又一个新的举措。该工作站坚持“规范、创新、合力、为民”的工作思想,规范运作,服务群众,创建良好的机制。该工作站的成立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形成了县、镇、村组成的“立体”式三维网络体系。
五、发挥村级调解职责,拓展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一)、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镇司法所在落实深化社会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了自身和基层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今年在农村山林延包过程中,各林发生各类山林权属不清界至不明纠纷30余起,14个行政村调解组织都发挥积极作用,全部调解在基层。
(二)、积极配合综治开展重大疑难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本文来自。一批易激化社会影响面广的纠纷和隐患得到及时调处如:*库区第二轮承包问题,经县、镇、村共同努力使我镇长期以来最不稳定因素得到解决彻底解决。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有效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特别是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归正人员的安置工作十分重要,它对社会的稳定影响很大。在镇政府的领导下,镇司法所采取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工作方法,实行帮教工作的“向前、向后、向外伸延”,做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绝大部分归正人员成为自食其力,有益与社会的守法公民。为我镇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镇司法所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20多年的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xx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
与时俱进,强化人大工作地位的认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中央对农村的政策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这些都对地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强化对大工作地位的认识,坚持与时俱进,围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一是树立与时俱进的人大工作理念。科学确立新时期人大工作新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人大工作途径和方法,实现人大工作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正确处理好工作支持与依法监督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把人大的监督作为检验和反射全县工作的一面“镜子”,依靠人大延伸县委工作的手臂,善于和敢于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三是坚持任人唯贤。一个地方最大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最大的损失是用人不当的损失,用好一个人就能树立一面旗帜,就能激励和调动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者的积极性。县人大常委会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客观评价任用干部,坚决遏制私心杂念和不良风气产生,把关键的人用在关键岗位抓关键工作。四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利用好人大代表联系广、代表性强、群众信任程度高等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好务。五是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方式,协同配合县委抓好执纪执法队伍建设,治理和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健全制度,推动人大工作上水平
同志指出:“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是依法治县的必然选择。一是坚持人大工作汇报制度。人大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必须对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符合人民意志、推动依法治县进程等问题向县委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从而为县委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依据。二是坚持工作会议制度。充分体现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坚持人大常委会领导列席县委常委会议、工作会议及开展的重大活动,准确把握好人大权力机关参与县委的重大决议、决定的制定,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三是坚持县委联系人大工作制度。在换届选举、述职评议、工作评议、代表视察以及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中,县委都将认真进行专题研究,并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充分运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等方式,配合县委抓好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
创新思路,正确行使人大工作职权
一是坚持人大正确行使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2002年以来,先后对政府提请的交通建设、城市改建、殡葬改革、佛头山森林公园、预算外资金管理等12项重大事项作出决定,使人大工作在县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二是支持人大正确行使好监督权。县委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就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宽监督渠道,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确保依法治县真正落实到实处。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公安、财政、水利、审计等10个部门开展了述职评议,收到了实效,从而为县委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相关可靠的依据。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三是支持人大依法行使好任免权。县委在向人大推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任免时,邀请人大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参与干部考察,充分体现民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003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对拟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6人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届期工作承诺等方法,对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做到既实现组织意图,又符合民意。
20*年,我村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文秘写作网根据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五村两规范”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村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四民主”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治村水平得到了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首先,成立了以村党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村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其次是制订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方案和责任制,在村、组、户之间建立共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网络,村干包片、包组,组干包户,形成了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依法治村的其他配套组织建设,即抓好村综治工作办、治保会、调解委、帮教小组、治安联防队建设,加强其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依法治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我村坚持抓好村民的法制教育,形成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一切依法办事,争做守法公民的良好氛围。为了搞好我村的法制宣传,我们建立农民法制教育学校、法制图书室、法制宣传栏,制作了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成立法制宣传文艺队,在每个村民小组建立了学法中心户,开展守法光荣评比活动。特别是我村的法制宣传文艺队,队员们牺牲无数个晚上休息时间,排练节目,开展演出,为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还借“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法制宣传文艺演出竞赛和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由计生协会、老协、田段组、才莽组、小满组、对河组、小坝组各组成一个文艺队,分别登台亮相,由群众评比选出了优秀法制宣传文艺节目,并给予奖励。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民主法治
法制社会,依靠的是制度管理人。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作为一个社会的最基层单位,我村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中一直强调制度建设,只有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才能使依法治村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合法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集中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和愿望,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村村规民约》,为推动民主自治起到积极作用。随后又依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依法治村规划》、《议事决策规则》、《村民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民主管理,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我村在理村、治村中逐渐形成了依法治理的运行机制。一是村两委的选举、罢免都依法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二是凡涉及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关系村民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坚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表决确定。如为了解决大屯路口路况不佳,影响车辆进出大屯的问题,我们多次召集大屯群众开会讨论,最终形成了多方集资,大屯群众共同投工建设的方案,水泥硬化了该路段。三是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监督,村委的财务由理财小组负责监督,对村级财务按制度定期清算,村级日常开支状况及时公布上墙,保证村民对村务、财务事前、事中、事后有效监督,实现了村干清白、群众明白的目标。
四、依法治村,化解矛盾保稳定、促发展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村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开展造林种果,发展生态农业,象今年我村光是种植罗汉果就达398亩,以前没有什么用场的荒山荒地一下子变得值钱了,就引发了一些土地、山林纠纷,影响了经济发展,成了当前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我们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比如岩脚组一起山场纠纷,二十几年来几经调解,闹闹停停,今年双方都想到该山场种植水果,矛盾再次表现出来,并有激化的可能。我们经过排查,了解到该情况,及时向上级调解委汇报了情况,在上级调解委的支持下,两级调解委互相配合,前往调解,查明了事实,对当事双方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敦促双方本和睦相处、有利安定团结和生产经营,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的原则,平等协商,终于达成了明确的山场界限协议,并当场堪明界限,化解了积怨多年的纠纷。据统计,20*年以来,我村共排查调解“三大纠纷”9起,民间纠纷15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6%。基本现实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无民间纠纷引发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引起治安案件和群众性上访事件,保证了社会稳定。
(二)依法治理促发展
今年我村在开发种植罗汉果过程中,由于罗汉果经济价值高,种苗价格达4-5元一株,盗苗盗果现象也有所发生,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此,我村利用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宣传网络,广泛开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号召村民树立良好村风民风,遵纪守法,依法加强安全防范,自觉抵制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治安联防队建设,开展群防群治。通过不懈努力,盗苗盗果现象再也没有出现,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群众都放心发展生产,促进了我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民主法制示范村简介
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部5公里处,全村有564户1966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试点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相结合,坚持把群众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群众福祉的“面子”同步推进,让百姓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
为进一步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每季度举办一次“道德评议日”活动,每次评议会确定一个评议主题,孝老敬老、赌博风气、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相关主题都纳入道德评议会的内容,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道德风尚大家议,选出了先进典型,也评出后进群众,建成了一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身边好人”队伍,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实现了德治、法治与村民自治有效融合。同时为了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修建村级文化大舞台,坚持道德熏陶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乡贤文化队,每天下午,都在广场讲解法律知识、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打打渔鼓、正是因为这些文化活动的影响,全村打架斗殴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跳广场舞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之间更和谐了,在全村形成了“人人知法学法、户户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
根据村情实际,将学法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维护社会秩序、参加公益事业、树立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并将其设置在进入村委会的醒目位置,让大家来相互学习、互相监督,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让“土政策”成为村民心中的“准法律”,成为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同时,在广大农户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学法守法示范户”的评先活动,全村评先出“十星级文明户”10 户,“学法守法示范户10 户,并进行了授牌,形成了人人尊法、人人学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唱响了遵纪守法好声音。成立村调解室,由7名成员组成,采取首接责任制和两级四次的调解办法,两级:即调委会、村两委会,四次:即简单矛盾纠纷,调解员首次接待就一次化解;有难度的,调委会成员共同参与研判就二次化解;矛盾再涉及层面较多,调委会无法解决的,提交村委会商议进行三次化解;矛盾纠纷涉及到政策法规等层面宽泛的,由支部牵头主持,组织调委会、村委会共同商议裁决进行四次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目标。
为了推进全镇各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有步骤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 抓建设,增强创建活动效果。
村认真围绕上级要求抓好硬件建设。一是健全法制课室。二是设立一个法制图书阅览室。目前,通过几年努力,各村图书室已藏有为数众多的书。三是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四是设立一个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务、财务状况。五是建设一支法制宣传骨干队伍。由村干部、村调解员、村民小组干部组成。
二、 抓宣传教育,增强民主法治理念。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围绕社区改革、稳定和发展大局开展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1、村党员干部带头学法。村两委会、村民小组干部坚持每月学法一次,在定期召开的会议和每月固定一个学习日安排法律知识学习和辅导。学习内容,包括《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合同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村民委员组织法》等与工作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村党支部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管理村务的意识和能力,使村干部在管理村务和为群众办事时做到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广大村民群众的意愿。 2、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几年来,各村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法制课堂、法制图书专栏、法制宣传栏等阵地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紧紧结合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实际,村法制宣传队伍深入村民群众着重宣传普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我村对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十分重视,首先成立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组长,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共青团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研究工作,落实措施,确保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同时,村委会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把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由村委会主任主管,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抓好落实。村委会“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依法治村的目标,必须让农民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因此,我村村委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村村民会议制度、村委会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悬挂于村委会墙上,用以鞭策村干部尽职尽责。为了让村民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村干部履行职责,村委会根据村情民意,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其内容涉及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容村貌、计划生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要求,既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又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志。这些村规民约在依法治村过程中发挥着既约“官”又约“民”的双向制约作用。村委会还将部分规章制度、两委成员名单、村小组长名单及村规民约等编印成册,由村委会出资印刷成单行本,分发至全村800多户村民手中,形成“家家争学村规,户户自
守纪律“的局面,从而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达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目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普法教育。
1999年以前我村社会秩序乱,治安差,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回汉不融是常有的事。1999年7月,我村率先实现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针对具体情况,决定开办一所农村法律学校。首先以动员群众集资,村委会补助的形式建成了户户相通的有线电视,然后多方筹资购置了一套多功能摄像放像设备。学校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上法制课,采取播放农民生产、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举办法制讲座,对本村发生的各种典型违法、违反村规民约的案例给予“曝光”,当事人、村干部现场说法等形式,使广大的农民朋友在家就能学到法律知识,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约了物力、财力。
“四五”普法以来,村委会每年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通过板报、广播、有线电视、宣传栏、群众会等形成开展普法教育,向村民宣传《宪法》、《刑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民法通则》、《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条例》等与农村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观念,形成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在“6•25”土地日和“九•九”老年节到来之际,村委会以知识竞赛、小品、花灯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群众在娱乐活动中轻松地接受了法制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版权所有
三、结合实际,扎实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
(一)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保障工作。
在“两委”班子的努力和带动下,《农村法制讲话》征订到户均一册、《××县××镇××村民委员会规章制度》分发到全村800多户村民手中。县司法局、镇普法办帮助××培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骨干3次;在政法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镇普法办给了1500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此项工作。
(二)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及村民评议事制度。
自1999年村委会成立以来,××村委会就认真执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大家普遍关心的村务决策、干部报酬、集体经济承包合同、各类收支情况、农民负担、宅基地安排、社会保障等内容,自觉接受群众和下级组织的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目前,××村委会辖区内的水、电、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及使用费都由村民自己选出的代表进行管理。实践证明,村民议事制度充分尊重了群众参政、议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强化了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治保调解会和治安联防队的作用,确保一方平安。为了加强村委会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村委会成立伊始,就明确了一名副主任分管治安工作,同时相应成立了治保调解会和治安联防队,明确分工负责,认真落实具体措施。村委会自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以来,本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的原则,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纠纷,2003年共调解7件,成功6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近4年的时间里,××村委会基本杜绝了打架斗殴事件,吸毒人员由1999年的8个减为4个,而这4个现在也戒毒了,全村实现了无一人劳改或劳教的综治目标。年初,××村委会又与镇综治办签定了综治责任书、无毒社区责任书,依法治村和安全文明社区责任书,使全村的综治工作在制度上有了保障和约束。
2、积极排解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土地、赡养老人和两劳人员安置帮教的问题,是当今农村社会中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委会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以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为目的,狠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村干部分工不分家,由村民小组长和土地管理员具体负责巡查乱占乱建情况。二是妥善处理赡养老人问题。小河一户老人因儿子赡养自己的问题而上访了3年,始终未果。2001年,村委会的干部们翻山越岭到老人家中,向其3个儿子宣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动之以情,晓之有理,终于双方达成协议,3个儿子愿意每年支付老两口一些钱和米以供度日。三是积极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使两劳人员重新找到温暖的家园。去年5月,因吸毒抢劫被判入狱的某青年刑满释放回村,急需解决结婚盖房的问题,但他们都听信一些人的传言说村委会李正周书记向其收取建房押金。该青年就跑到村委会来找李书记“算帐”。村干部们一方面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商议免收其押金,让其安心建房,好好过日子。四是积极开展“四无村(组)”活动,自撤村建委以来,真正做到无刑事案件发生,无上访人员,无新增吸毒人员,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为把民主法治示范活动推向深入,目前聘请了镇法律服务所所长李红珍为村级顾问,负责村委会重大法律事务。
五、积极发展经济,为依法治村提供物质保障。
近几年,村委会干部强化了表率、发展、服务、责任等意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带头引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开拓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如引进××县雨孜雾营销人户发展蔬菜种植,租用闲置土地发展农家乐旅游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党员发展家庭经济,增强致富能力的路子宽了,办法多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委会的示范行动,实现了“动一户带一片,富一户带一村”的联动效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逐年上升,由2001年人均收入1850元增长到2002年的1970元,2003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050元。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自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以来,我村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持续发展,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广大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已经形成。我村先后被评为玉溪市第三届(2002-2003年)文明村,××县第二届(2002-2003年)文明村。2002年被××镇党委评为“创安”先进集体。
目前,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村里经济困难,投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的经费较少。
2、部分群众对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认识不到位。
3、部分群众的法律水平比较低,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一、民法理念的定义
我国对民法理念的定义是法律理念在民法角度实现统一化、系统化。有一些专家将民法定义为,为了民族的和平统一而使人们团结起来,而这种正义的本质就体现了民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民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们的正义思想。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法则,民法的基本理念自然是保护广大劳动人民的自身利益,民法对待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到公平公正,绝不能有任何的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民法还强调社会上的自然人与民法代表人之间有公平的利益关系,主要为了保护社会主体的个人权益不受任何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侵害。在民法上,重点强调对个人的主要经济利益进行维护,个体与个体之间拥有平等的法律权益,在个体进行经济交易或者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尊重对法的合法利益,并且在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到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公平合理的经济交易原则。民法还强调每个主体都有公平的机会进行合理的利益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都拥有公平的法律权益,并且机会平等、权利平等,每个个体都没有理由剥夺其他个体的竞争机会。虽然民法强调公平的竞争机会,但是却忽略了对个体之间的公平匹配原则及最终公平的效果,而这并不是民法中公平原则的本质,民法的本质是对所有个体都实行公平原则,使个体与个体之间受到平等的待遇。
近几年,随着民法的不断完善,民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些专家学者分析,近代的民法理念只注重表面化的正义理念,强调的是民法的稳定性。而现代的民法理念主要强调实际上的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民法的稳妥性。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生不同阶段,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期望值。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人生的定义不同,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上的各种政法及社会制度也各不相同。而对于民法来说,也同人生的发展阶段一样,有着不用的演变过程与发展阶段。民法的理念最初是从一个城镇发展起来的社会法制,经过不断的演化与改变,通过人们对其不断的创新与进化,从而形成现代的符合人们实际生活需求的社会民法。但因为立法的制定对实际的民法具有一定的影响,使民法为了更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地进行改变,这也导致民法在某个层面上更重视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忽略了社会民法的实质。
二、民法理念主体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民法理念起源于罗马,当时的罗马民法主要以社会的“市民”为主,民法的建立是为调整社会制度,合理解决市民与市民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但社会的等级制度分明,在社会体制上还强调平民与贵族的差别。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民法理念也随之改变,民法不仅仅限于对社会制度的调整,更注重社会主体的价值体现。民法强调社会主体拥有平等的社会权益,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立与自由,社会上不存在平民与贵族之分,以往不公平的社会体制逐渐逝去,民法使社会上的所有个体都是主体,都有其主导的社会地位,将所有的市民视为同一层面的平民,这使得所有的社会平民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
三、民法理念主体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根据对以往民法理念的分析得出,传统的民法理念强调人格价值,注重人格的平等、自由。然而过于强调主体化也影响着社会制度的建立,社会需要一个合理的适应社会国情的制度。建立适应社会的制度需要解除独立的民主主体结构,以往的私法结构是较为统一的个人主义体系结构,这种私法结构造成社会结构的破裂,若想打破这种独立的个人主义结构,需要站在社会国情的角度,对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再结合社会理论体系,建立良好的和平原则,合理地应用到社会民法中去。
由于民法理念的过于主体化,导致社会制度的准则过于抽象,过于局限,应该对社会制度的主体化观念加以放松。另外,应该对民法理念的固定化思想加以改善,以达到改善社会结构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使民法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群体的重视,而社会制度的构建又依赖于社会的民法理念,因此,建立与时代相结合的社会民法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合理社会制度的有效手段。
四、民法理念主体在当今社会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民法理念的主体化将个人主义思想放在主要位置,强调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甚至超出了世界观、人类是民法的主导者,法律的建立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思想,人类可以自由分配自然资源,改革社会经济体制,甚至整个社会制度。从以往的人类盲目信奉神的思想到现代人类对自由、平等的人格的追求,表明人类已经在个人主体的思想上迈出重要的
一步。但人类不应该过分注重人性的价值,更应该在强调人格的基础上对民法的理念加以创新。
民法的主体化使人们认识到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现,使人们更注重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也造成社会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散,人与人之间缺乏实际的交流,这种现象的产生也造成整体社会体系结构的分解及社会功能的缺失。主体化的社会结构使主体本身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并将自己定义为所有事物的中心,根据对自身情况的分析,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并且发挥自身的作用对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体制做出贡献。然而,这种自我膨胀的民法理念却使主体与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其难以相互融入对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