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第一书记8篇

时间:2022-07-13 07:59: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第一书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篇1

在工作队中,必须有一名干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作为“桥头堡”攻坚克难。

那个地方山高沟深,路远村穷,“第一书记”每月至少要驻村12天,是个苦差事。

消息一出,一下子就在局里炸开了锅。

受命

“第一书记”有什么要求呢?大家纷纷问局长。

懂基层,能吃苦,知农村,有带动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担当,能奉献。谭局长说明了要求。

大家先民主推荐3个名额,作为扶贫工作队人选,然后再讨论“第一书记”人选。

大家七嘴八舌好一阵议论。

最后,目光聚焦到冉宗荣副调研员、财务科的徐铭和我3个人身上。

局领导班子商量后,也比较认可。

那“第一书记”又由谁来担任呢?冉宗荣和徐铭都踊跃表示愿意去。

但我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个家里孩子还太小,需要照顾;另一个人承担着局里大量的财务工作,任务繁重。

我的科室里有人能暂时承担我的部分工作,我的家庭负担也小,况且我还在乡镇工作过十年,对农村情况熟悉,我去最合适。我表明了心意。

几天后,局长找到我说:“扶贫工作不好做,辛苦你了。”说完,用力拍了一下我肩膀。

名单上报县委组织部,很快通过审查。

7月15日,在县委组织部的85号文件中,我被任命为中梁乡石锣村扶贫攻坚“第一书记”。

直面困难

7月22日,周三。我收拾完毕,准备进村报到。

从县城驱车50公里,穿隧道、过桥梁,大多时间是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

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中梁乡政府。而我的目的地石锣村,距离乡政府还有近20公里。

再前行几分钟后,一个岔路口处,一条通往山上的蜿蜒小路呈“之”字形,汽车努力向上爬去。

2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

我休息了片刻。在村里工作了4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匡后明向我简单介绍了村子和一些重点贫困户情况。

全村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7人,其中近一半是因学、因病、因残致贫,另一半是缺乏主导产业致贫。

休息间,我往外面一瞅,一处农户住的土坯房颤巍巍的,感觉随时可能会塌下。

虽然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是我心里仍然觉得不是滋味。

匡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农村穷、农民苦、农业利润薄,年轻人能出去的都想出去,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希望金书记能真心拉我们一把。”

想起这个村子是县里指定的首批整村脱贫村,我觉得压力很大。

可压力再大,我也得把它“啃”下!

扶贫工作,入村更要入心

我决定先俯下身子,深入调研,摸清底细。

走访看哪些内容?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是否强。

谁知道刚开始调研,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很宓氖隆

一次,去山对面的石河社一户村民家中调研,碎石路磨烂了鞋子。

一进门,热情的村民倒上水。“洗洗脸吧,金书记。”

炎热7月,汗流浃背,我想赶紧去洗一把。可一看那个黑黢黢的水,我顿时犯了愁。

我下意识地去拿自己随身带的手帕,准备蘸水擦擦汗。猛然一看,村民的脸色快变了。

我赶紧收回手帕。突然意识到,办公室坐久了,自己竟有些矫情了。

得改。从那以后,老百姓家的水再不干净,我二话不说就用;凳子上灰尘再多,我一屁股就坐下去;羊圈里再臭,我俯身就往里面钻。

“金书记,以前咱们村也来过一些帮扶的人,但都是走马观花、草草了事,你和他们不一样,我代表整个石锣村谢谢你。”几天后,匡书记真诚地对我说。

我心里竟温暖了些。

巧妙帮扶,用力更要借力

8月2日晚上,我召集了村社干部、党员和群众共同参加大会,讨论脱贫方案。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中,我惊奇地发现,许多村民对于一些政策根本不了解,或者是很模糊,可以从扶贫中得到什么帮助,该找什么人,大多数村民很茫然。

晚上12点多会议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入睡,思考良久。

之后,我决定从两方面“用力”。

一是统筹全局,指导到位,起草和完善《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整村脱贫规划》《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整村脱贫实施方案》《石锣村魔芋发展实施方案》等,“一对一,点对点”,责任到人,在扶贫专栏上公示。

二是将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比如,一些符合低保政策的农户,却没有享受到低保,一打听,原来是不知道怎么办理手续,不会写申请,这个我就比较在行了。

光靠自己不行,还要“借力”。

借本部门之力――协调环保局投入经费近30万元,解决捐资助学、维修村级公路、安装村宣传栏、修缮水井围栏等问题。

借其他渠道之力――交委、教委、扶贫办、林业局、农委、民政局,我一趟一趟地跑。

“金书记,又来要钱要项目要政策了呀。”现在,他们见了我都开始打趣了。

产业发展,给资金更给技术

没有合适的、稳定的产业支撑,农村脱贫是纸上谈兵。

石锣村有三个主打产业:山羊养殖、魔芋种植、核桃经济林种植。

虽是因地制宜的选择,但产业的发展却存在一定问题。

就以山羊养殖为例吧。同样是山羊养殖,村民李仁术家有100多只羊,是标准的养羊大户。可贫困户陈清元也想发展山羊养殖,连启动资金都没有。

为此,村里专门补贴4000元帮陈清元建了羊圈,还补贴3000元帮他购买了10只母羊。这是给资金。

与山羊养殖相比,核桃种植又存在另外的问题。

我来了之后发现,即将进入12月份时,村民的核桃树死的、枯的、患病的越来越多。

原来,是没有采取“刷白”(防治病虫灾害的一种方法)等病虫灾害防治措施的缘故。

再一打听原因,农户们纷纷抱怨,一是没有那个技术,二是单独请人防治成本高,不划算。

现在,扶贫资金已经到账,关键是技术问题。

“难道就没有法子解决技术问题?”我问匡书记。“技术有,就是不太好弄过来。”匡书记说。

原来,2009年村里就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1000亩,有着成熟的病虫灾害防治技术。

但村民小家散户种植的核桃,一年赚不了几个钱,谁愿意花那个“不划算”的病虫灾害防治钱。

为了让农户转变思维方式,我们决定带领农户去参观合作社的核桃――由于病虫灾害防治较好,合作社的核桃树产量比普通农户多好几倍。参观后,农户们一拍大腿:有技术就是好啊!

之后,我们和合作社碰了头,并决定拿出近10万元,聘请专家,三年内对分散农户的核桃树苗进行病虫防治统一管理,同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技术学到手,啥子都不愁。”核桃种植户谭金山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2015年12月底是扶贫成果验收时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前村里最穷的陈清元家,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不妨去看看。

自从村里给他建了羊圈,买了母羊后,又补贴2000元帮他购买了500公斤魔芋种。

在我们环保局的支持下,他那颤巍巍的旧房子被改造一新,还给他粉刷了房屋,安装了门窗和电线、电灯。

“要是早有这个政策,我早就找到媳妇了。”40多岁的陈清元开玩笑说。

以前在村里经常抬不起头的他,现在走路都哼着小曲儿。

“金书记,你让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一次,陈清元对我说。

他的夸奖,让我觉得很实在,一点不做作。

放眼望去,村里路畅了、电通了、饮水到家了、互联网通了、危房改造了、环境卫生改善了、村民素质提升了、就医上学问题解决了……

支柱产业也蓬勃发展:核桃树种植2300亩(村民1300亩)、魔芋购种5万公斤、山羊存栏3000只……

我感到一丝欣慰。

一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

其实,村民们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推手――上级的严格督查考核。

别以为督查只是走走形式。

2015年8月15日,县委书记唐德祥来检查石锣村脱贫情况。

展板前,他认真看了扶贫项目建设、贫困户脱贫等情况。

“做得不错。”唐书记说。但我知道,唐书记不会这样轻易“放过”我的。

果然,他钻进了陈清元当时还很破败的房子,边看边问。

“房子问题今年能解决吗?家里靠什么赚钱呢?12月底能脱贫吗?”

陈清元一一回答。唐书记认真倾听,点头。

“看来,目前的‘考试’是过关的。”出来后,唐书记对大家说道。

我松了一口气。

自上任以来,一波一波的督查组就络绎不绝地来检查。

扶贫进度,项目开展情况,贫困户动态跟进情况,我也要一项一项定期汇报。

出勤考核严格,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2天,少于一天扣0.2分;没有参与项目规划管理验收的,每次扣1分。

可别小看了这一两分,它会大大影响环保局的扶贫考核分数。

其实,考核只是方式和手段。真正走进村民的心,那种美妙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篇2

达州市坚持把脱贫实绩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结合换届工作,实施“百名第一书记进乡镇班子”行动,62名优秀第一书记经换届选举成功进入乡镇党政班子。通过将这些脱贫有激情、有办法、有成效的第一书记“选”下来、“提”起去,有效激发了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热情。

精细培养 育出强能力

“道路建设、农田整治、兴修水利等基础建设都好做,难的是抓产业、搞经济,毕竟没这方面的经验,做起来有点找不准方向,心里难免犯怵”,大竹县黄滩乡平桥村第一书记王帅在全市第一书记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引起了热议。

针对第一书记的“短板”,达州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理念,建立了“分级分类培训、多方联动帮带”的培养机制。开设了“党建提升班、产业发展班、农业发展班、综合提升班”4个专题班次,设置了“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为民办事、依法治村、金融服务”5大实用课程,针对性地提升第一书记的“单项工作能力”。

渠县三板乡大雾村第一书记黄彦轩在参加完“电商扶贫”课程后,结合当地盛产柑橘实际,整合全村154户贫困户柑橘产量成立电商网店,实现日均销售柑橘6千余斤,销售收入较往年人均增长700余元。

像黄彦轩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帮村子修好了道路,让村民们出售粮食、牲畜、家禽以及出行、购买农用物资方便了;致力于发展产业,为贫困村民长久致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专注于提高村民的养殖技术,使村民成为养殖专家,为脱贫提供重要思路……

而达州建立的第一书记“擂台竞武”制度,更给了第一书记充分展示的舞台。各县(市、区)每季度分片区召开一次工作现场推进会,设置工作成效“竞武擂台”,由县级组织部、派员单位、乡镇党委、贫困党员群众代表组成评审团,采取巡回观摩片区所有第一书记的驻村业绩,交流经验做法、剖析存在问题等形式,对片区所有第一书记的季度工作成效进行评比排位,排位第一的为“季度擂主”,在下季度接受其他第一书记的挑战。

通过多次“比武”,第一书记形成了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良好格局。“比武”的结果也被看重,因为“季度擂主”在年度考核中按次计算适当加分,且连续两次守擂成功的优先纳入评先选优、提拔重用的人选。

从严督导 管出实作风

“第一、推进乡村本土品牌‘川凤’牌大米成片种植,初步发展400亩;第二、帮助帮扶对象二组杨朝芬制定脱贫方案……”在达川区永进乡佛尔岩村办公室门口,十几个村民正在讨论第一书记吴金智的年度承诺。“说实话,当第一书记真心感觉压力大,年初承诺,签责任书,四方公示,年底交‘票’,必须拿出成效来,不实干不行,不然交不了差”,看着正在热烈讨论的村民,吴金智感叹道。

达州市持续用力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创新推行了第一书记“四级承诺,四方公示”制度,同时在“达州市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提交承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有力促进了第一书记真帮实扶、真抓实干。

“现在我们村每天都在变,县上隔两个月就要来检查第一书记的工作,做不好的要在电视上播,前几天电视上就播了几个没按时完成任务的第一书记,感觉好严哟!”宣汉县华景镇牛石村的一名村民说。

达州坚持把督查暗访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帮助第一书记成长、改进相关单位工作的重要手段,推行巡回督导制度,市县两级组建了25个“巡回督导组”,对第一书记的履职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暗访、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地方电视台、广场电子公告栏等地进行公开通报。对履职不力、作风不实、践诺迟缓的第一书记及其派员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在第一书记承诺期限到期前1个月进行“黄灯预警”提醒;对承诺期限未完成的承诺人进行“红色通报”,倒逼第一书记履职尽责,让第一书记身在基层、心在一线。

大力提拔 亮出好导向

“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不仅仅是贫困群众,我们第一书记也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万源市铁矿乡泥溪沟村第一书记宋原立有感而发。宋原立是从达州市政协机关下派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驻村以来,他积极为贫困村争取1221.8万元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申报1000余亩“金土地”项目整治工程提高耕地质量,争取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发展旅游业,帮助群众改房改厕改灶改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凭借一份亮眼的驻村工作答卷,实现了由正科级到副县级的跃升。

选人用人历来是一个风向标,用好一名干部,就能树好一面旗帜,产生一种正向激励。达州坚持把脱贫实绩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在扶贫一线培养、锻炼、选拔干部,进一步鲜明了“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导向。同时,还对提拔重用的第一书记坚持“第一书记不调、脱贫思路不变、帮扶举措不改、帮扶力度不减、帮扶单位不换”的“五不”原则,第一书记提拔后仍然继续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不脱贫、不离岗。

“罗书记,你到哪儿去哟?”“今天镇上开党委会,我去开会呀。”开江县新宁镇白云村第一书记罗建均匆匆地对迎面打招呼的村民说道。罗建均是白云村的第一书记,但最近他却多了另外一个身份―新宁镇党委副书记,这是达州市重用第一书记的又一举措。达州市大胆给第一书记压担子,推行第一书记列席乡镇党委重要会议制度,派驻村所在乡镇党委召开有关扶贫攻坚重大事项的党委会,必须邀请第一书记列席参加,139名第一书记直接挂任派驻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党委委员等职。同时,达州市还要求各县(市、区)委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时,必须邀请第一书记代表列席参加。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让第一书记有了盼头,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作者单位:达州市委组织部

篇3

本文作者:毋晓东 文秘站刊登

西张村镇支部第一书记工作卓有成效

本报讯:西张村镇党委认真做好支部第一书记培养、管理、使用工作。一是突出一个“高”字。高视点。祖国的未来要靠年轻的力量来建设。首先是站位全局,从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培养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心系基层,为祖国的未来锤炼一批懂得农村、热爱农村、着力农村的干部这个角度出发,着重在培养、锤炼等方面高视点关注,研究部署,为祖国培养接班人;其次是高关怀。在衣、食、住、行上给予关怀,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关心其成长,关心其工作。二是突出一个“管”字。首先是加强了对支部第一书记的领导。镇成立了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每周一召开例会,听取汇报,每月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促进工作。其二是在学习上创造机会。5月13日组织支部第一书记到革命老区延安学习,通过了解党史,大家在思想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扎根基层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搞好农村工作的决心。其次是向先进学习。多次和有关先进村、先进单位联系,组织支部第一书记学习其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促进成长。5月24日与县委组织部联系,组织赴陕县辛店村、郭家村、陕县交通局学习交流“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工作;其三是向农民群众学习。要求第一书记坚持驻村入户,访贫问苦,具体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在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优势作用,在发展中结合实际更新知识,联系实际丰富知识,切实发挥新生代作用“带好头,谋好划、学好习、做好事”。三是突出一个“实”字。转变领导方式关键在“做”,重点在“实”。首先是承诺实。要求支部第一书记根据各村实际认真做好当年承诺,三年规划,科学推进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全镇12名第一书记全部对群众进行了承诺,内容“实”,发展几头猪,新增几亩经济林,引进几个项目,培育几个产业都实际可操作,目标明确;在求实,求效、求突破上“实”字当先,引领发展,杜绝了“讲形式、搞仪式、做样子”现象发生,为其成长创造了好的环境,又切切实实为村级组织发展作出贡献。四是突出一个“做”字。通过近一年来的工作,12名第一书记逐渐掌握了村情,摸清了村史,明确了制约发展的问题,他们着眼实际、着眼发展、着眼进步、大胆探索,大胆工作。12个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村风民风得到更好发展,形势得到扭转,20__年在建项目平均达到每村2个。人马村由于群众工作细致入微,及时调解,在今年争取到农开项目进行施工时,之前的村没有发生因占地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目前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入村主干道2公里急需修建,支部第一书记召集村干部商议,共筹资金20万在没有任何项目的前提下整出了道路基础1公里,近期将进行水泥路面上浆,还剩一公里也纳入计划;东阳村浇水困难,支部第一书记四处协调项目,最终争取到抗旱工程落户,修建了渠道,铺设了管道,解了燃眉之急;南沟村争取到市农科院高科技示范园项目,新发展千亩核桃园项目,营前村的双营农贸项目,等等均在发展建设中,由于“做”字当先,求效、求实,取得群众支持, 12名支部第一书记比发展、讲奉献、创优秀,所在村“党员先锋工程”“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成为全镇各村工作的标杆,成为后进村的榜样,成为带头发展的先锋。(镇政府 毋晓东)

篇4

告别熟悉的工作环境,担负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对未知的困难挑战……“第一书记”会遭遇什么困惑?又如何克服?

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特整合新时期农村干部典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的驻村工作经验,帮助“第一书记”真正“助村”。

困惑一:驻村实干有“风险”,混日“镀金”才稳当?

――对于担任“第一书记”,少数干部尚抱有“镀金”心理。在这样的心理导向下,他们开展工作束手束脚,既不愿也不敢啃“硬骨头”,唯恐工作出现错误,影响日后晋升。

当了十年公务员,我工作顺风顺水,从科员晋升到副处级领导干部。

2014年,我受命到一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报到前一天,我回家收拾行李,准备赴任。

听到消息,已经退休的伯父专程赶来送行。

“你担任‘第一书记’的那个村是全区‘后进’,干群关系差,又在征地搞农业园区,你到那里莫要逞能,免得搞出矛盾影响名声!”伯父说。

伯父以前也当过干部,对他的话,我言听计从。

到村里赴任后,乡领导希望我“主持”村里的征地动员和补偿工作。

想起伯父教导,我决定“不逞能”。

“我刚来,对村里情况不熟,要不请村党支部副书记主持,我从旁协助。”我说。

乡领导愣了愣,很久才点了头。

其后六个月,我一直从事一些“进村入户”“了解情况”之类的表面工作。

一晃,年底到了。

“没出什么漏子――年度测评成绩应该是‘优’。”我兀自窃喜。

乡领导给我的评价却是:“该同志缺少担当精神……”

【对策】

驻村的“真金”是群众口碑

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响应上级号召,就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从省直部门“下放”到发展滞后的乡村,说沈浩一点落差没有,那是假话。

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却让“落差”荡然无存。

赴任头一个月,沈浩天天进村调研。

对这位省城来的书记,不少乡亲表现冷淡。

原来,在沈浩之前,小岗村也来过一些驻村干部。

他们中有个别人就像“李某”一样,遇到“硬茬”就绕道。

对这些来“镀金”的干部,乡亲们当然不会有好脸色。

群众的冷漠,刺痛了沈浩。

“深入基层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与荣誉”,“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他在日记里激励自己。

其后五年,沈浩领导村党委修路开渠、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愣是将“20年没进富裕门”的小岗,打造成了全省响当当的新农村。

而沈浩,也收获了“真金”――

2006年底,沈浩第一个任期届满,全村三百乡亲集体按下手印:“请沈书记留下!”

三年后,沈浩第二个任期即将届满之际,乡亲们又按下手印,请他再次留任。

篇5

2月6日―2月10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阆中市委组织部和阆中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阆中最美第一书记”评选活动。从阆中市142名第一书记中推选出的7名“最美第一书记”候选人,全部通过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党建视点”进行了公开投票评选。自2月6日投票活动开展以来,受到阆中市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广泛关注,5天时间内访问量达到205011,有效投票人次达45180,为阆中市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本栏目精选了7名候选人的突出事迹进行报道,为全省第一书记鼓与呼。

因“情”施策种海椒

海椒,在思依镇金斗观村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近年来海椒的销路不好,特别是2015年海椒没人收购,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海椒烂在地里,因而都不愿再种海椒了。

“优质海椒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思依镇又有每斤海椒1.3元的保底收购政策,若是能成片种植,打造出金斗观的海椒品牌岂不一举多得?”阆中市人民法院老观法庭下派到金斗观村的第一书记马跃细致调查后,向贫困户们分析种海椒的诸多好处。有了马书记做思想工作,贫困户们终于愿意大规模种植海椒,并纷纷签订了购销合同。

“前些年,我们不知道种啥子才赚钱,一不懂技术,二没有资金,还担心卖不脱,这下我们放心了,也就有了干劲。”贫困户杨彦清说。

根据金斗观村的地理条件以及贫困户的居住情况,海椒小微园区被建立在该村的庙儿岩、守石岩、广柑梁和请雨包。

然而,问题又来了。海椒小微园区内的承包地并不都是贫困户的,要建成海椒小微园区只能进行土地互换。有的村民坚决不同意互换,有的开始同意后来又反悔了。

通过交流,马跃了解到这都源于村民对土地互换的不了解:他们担心Q得的地比现在的地差、担心换地不能得到法律保护。于是,马跃为村民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村民们提出的新问题一一解答。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土地互换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仅要面对面,还要肩并肩。”马跃下定决心。他与贫困户一道掘地、栽种、灌溉、覆膜,他的脸被晒得更黑,手掌上也多了许多老茧。

75岁的贫困户蒋甫成被马跃的精神感动,不顾自己身体多病,也扛起锄头一起挖窝,他说:“马书记天天都在地里,帮助我们搞生产,栽辣子,我也要和他一起干!”

30天的起早摸黑,70亩海椒顺利种植。收成后一算账,全村人均年增收1400元。

帮贫困户建一个

像样的家

以村为家,以家换家,这是江南水利水保站何志彪担任裕华镇二龙宫村第一书记后的真实写照。本来他在城里有一个温馨的家,但当上第一书记后,小两口一个在城东十几里处,一个在城西几十里外。妻子身体差,一直是“大病没得,小病不断”,又在乡下供水站工作,来回奔波,家庭经常是“牙齿与舌头”的磕磕绊绊。

篇6

尊敬的党委政府:

根据县组织部文件精神和党委政府的信任,很荣幸到岚翠村任第一书记,至任第一书记以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事及村社干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身位置,认真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努力去完成好各项工作,更多的是来基层学习工作经验、学习处事方法、学习团队作战精神。

第一书记担负着扶贫重担,我也考虑到自身能力水平的问题,是否能把工作开展好,但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社干部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2018年度各项工作。岚翠村在2018年脱贫34户91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15户57人,已达到入住标准;完成村道路硬化2.2公里;新修联网路0.8公里;危房改造91户;调解矛盾纠纷5起;开展大排查工作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每户的基本情况。

一、 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和工作水平

人无完人,人只有在持续不断学习过程中才能有进步。我始终认为,作为第一书记,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对于个人及组织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首先是学习理论,不断增强党性修养,通过学习深刻领悟到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以理论引导实践。其次是学习政策,深入研究各类有关文件,积极把各项惠民政策带给群众。第三是学习方法,工作以来我不断总结对农村工作和农村环境的认识,摸索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用干部和群众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工作。第四是学习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特别是对于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的同事和村社干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我从大家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通过学习经验加速锻炼,使我找到了快速成长进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 摆正位置,维护班子的整体团结

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人各有各的位置和角色。作为第一书记,及时为村两委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在贯彻执行工作中,坚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努力在班子内部促成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共事的和谐局面。在村里的其他事务中,财务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完善财务纪律。在干部管理方面,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着眼防范于未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搞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个人廉政自律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是坚持廉洁从政,自觉的接受群众的监督。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珍视和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勤勤恳恳为人们服务。

二是万事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在日常工作中,我一贯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原则,在任何工作中,即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立言立行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杜绝以权谋私。

三是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指导到位。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建设和防腐败的重要性,对廉政问题从身旁人、身边事中吸取教训,耳边警钟长鸣,心中筑起道德和法纪两道防线。

篇7

昨晚,在单位工会的组织下去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早有所闻影片感人至深,我便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看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观影的人们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很快把我带入了影片的意境中,感觉**省**县小岗村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好像离我很近,心情随着电影情节激荡起伏,无数的感动在心中涌动,泪水一次次溢满眼眶,观左右观众席,早也唏嘘不已,所有观众都被感动了。

影片是根据**省**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沈浩2004年2月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兢兢业业地发展小岗,3年期满后,被小岗村村民集体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

沈浩是一个踏踏实实为农民做事的人,没有高大的英模形象,有的只是一个会在每个人身边出现的普通人。电影《第一书记》中表现的沈浩访贫问苦、招商引资、建纪念馆、修自来水、建铁路高架桥、新村规划、经济种植、土地流转、迁坟建厂等事迹让每一位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篇8

栖霞市编办安排一名中层干部到松山街道豹山口村任职“第一书记”,在服务基层过程中,做到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责任进村入户,用“四心” 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当好了农村和谐发展“领头雁”,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细心察民情,搭建干群“连心桥”。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民意调查、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村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综治维稳和热点难点问题等各方面情况,了解当前农村群众的所想所盼,及时掌握好民生民情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计划、整体工作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热心解民惑,开通服务“直通车”。及时与农业、民政、人社等部门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以及涉农法律法规,通过编印发放《惠农政策宣传册》、入户“传经”等方式,热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及时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任职以来,“第一书记”依靠编制部门的强力支撑,共组织编制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政策法规宣讲37人次,发放各类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资料650份(册),接受群众咨询72人次。

真心促民富,敞开增收“致富门”。在认真分析村发展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村情、民意提出促进发展的方向和对策,在“通路、引技”上找准突破口,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打开增收“致富门”。该村村路凹凸不平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 为了让村民出行不再出现“雨天一身泥,旱天一身土”的窘态,畅通致富门户,“第一书记”共组织群众搬迁沿街草垛113个,清理垃圾95车,争取编办援助水泥200吨,硬化路面1.6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题;苹果产业是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之一,为了让村民的生产管理技术跟上 “栖霞苹果”这个全国乃至世界品牌要求的步伐,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农科所的4名专家进村传授有机苹果管理技术,又协调市县两级编办投资3万元,帮助该村建起文化大院,捐赠图书5000册、桌椅和电脑等办公用品30套,极大提升了农民增收技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耐心化民忧,解开潜在“硬疙瘩”。农村稳定和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一书记”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找准症结,及时化解村民纠纷,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真正把潜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了让群众满意。目前,共帮助村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起,对16个特困户、五保户、孤寡户、低保户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物资价值8000元,有效地维护了该村和谐稳定。作者单位:栖霞市编办 E:ZLH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