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社区实习报告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01-31 04:24: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实习报告工作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实习报告工作总结

篇1

2012年6月份,也就是二年级下学期末,我班学生在张学东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大学中第一次较为正式的实习工作。因为资源等各方面条件有限,我们以张老师申请的研究课题做为我们的实习任务。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社会访谈与观察,了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整合机制。从而在实习中锻炼自身的社会实习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使书本知识与实习知识先后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

走进改造中的城中村,观察城中村的相关社区元素、社会现象与社区居民行为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等。

访谈城中村居民与村务管理人员,了解居民对对社区变迁的个体认同状况,居民之间的关系改变状况以及城中村整体治理状况。

三、实习时间:2012年6月

四、实习地点:石家庄留村、赵村

五、实习课题概况:城市改造中社区整合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城中村改造为例。以质化研究为主,采取访谈法与观察法两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而针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

六、实习内容:结合城中村改造过程,分析原城中村社区改变状况。进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个体的社区认同、居民之间的关系与社区事务整体治理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探讨城中村改造中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的社区整合机制,最后分析社区整合机制的建构,实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整合。

实习的具体内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区的改变状况;城中村居民对改造中社区认同意识的变化;城中村居民之间关系的变化;城中村社区整体治理状况的变化;综合上述研究,探讨城中村改造中的社区整合机制。

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第一阶段:召开小组成员会议。首先小组成员选定王秀丽为小组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内的成员及任务分配;然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设置访谈问题,选定访谈地点,决定访谈具体时间安排。第二阶段:进入石家庄留村进行实地访谈。小组成员内部经讨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与访谈。结果,经观察与实地与村民的访谈得知留村不属于石家庄“三年大变样”范围之内,所以此阶段宣告失败。第三阶段:再次召开小组内部会议。经过上网等方式,精心选定石家庄赵村为我组第二次访谈地点,并重新设置了访谈问题。第四阶段:进入石家庄赵村进行访谈:此次,吸取上次教训,在小组全部成员进入访谈之前先由两人提前进行了一番了解。此阶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经三次访谈,通过与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收集了大量事实可靠的访谈资料,实地访谈工作圆满完成。第五阶段:访谈资料汇总。在收集到得资料基础上,经过组员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资料的汇总,最后交到指导老师——张学东老师处。第六阶段:指导老师检查工作阶段。此阶段老师检查小组工作情况,小组成员随老师到赵村进行了回访。第七阶段:工作总结评估阶段。小组开会对此次实习访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最后撰写实习报告

七、实习感想:

以下将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收获来综合总结我在此次暑期实习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学习方面:通过此次实习,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而且社会空间——社区也会发生改变。后者的良性改变依赖于社区整合机制,该机制从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促进社区在整合,减少问题的发生。社区整合是居民个体认同的重构:在原有社区认同受到冲击时,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社区居民个体认同重构,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

社会凝聚力,进而促进社区、社区居民整体地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社区整合机制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关系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空间关系变革导致居民之间关系地变迁,同时又有新居住者迁入导致居民关系复杂化。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社区居民服务,减少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居民相互了解与相互融合,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关系融洽;社区整合还可以促进社区事务整体治理更加有序:由于社区改造使原先由村委会单一管理模式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转变,社区整合机制能够结合国家实施的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社区事务治理有序化、规范化、民主化。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才知道现实是那么的复杂,仅从书本知识是难以顺利地走入社会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实习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这句话。我们所走访的城中村就近在我们学校周边,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然而却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以后会以此次实习为教训处处去留心身边的一切,从学习与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实地用心去听听身边的声音,去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有心人。

篇2

[摘要]

本实习报告介绍了本人今年在天鹰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就业实习的概况。主要是我对业务流程,实务操作的熟悉和一些步入社会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前言

虽然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凭着对网络的热爱,我在南方人才网投了简历,有幸给天鹰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看中,于是,就来到了天鹰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实习,实习时间二零零七年三月三日至三月二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外贸的实际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益非浅。在实习过程中,做事认真仔细,并得到了称赞,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二、公司简介

大连天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间很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而广州分公司则是在2007年1月份才正式成立的,大连天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推项目就是购房者网站。

“购房者网站,购房原来如此简单”。三年人力物力筹划,数千万元投资,伴随着业界所有目光的关注,天鹰三年磨一剑,『购房者网站一飞冲天。当我们再次聚焦于『购房者网站的时候,眺望,那坚实而有力的臂膀,看到的只是展翅翱翔,听到的只有鸣声回荡。

『购房者网站()是一个为全球华人倾力打造的大型房产专业网站,将是未来房地产专业互联网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地产会员社区。通过网站四大主打频道:新房频道、二手房频道、租房频道、家居建材频道,形成网上一站式服务,为网民提供所有房产家居的相关信息,将逐渐成为全球华人的置业指导和贴心顾问。『购房者网站预计将在全国30个城市设立分站。已经开通的分站是:北京分站、上海分站、天津分站、深圳分站、广州分站、杭州分站、重庆分站、成都分站、沈阳分站、吉林分站、武汉分站。目前,网站无论是世界排名、浏览量、交易量还是便民指数,均位于全国房地产类专业网站的前列,已逐渐成为中国大陆乃至全球华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房产专业互联网品牌。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三.实习过程及体会

这次实习,我的主要岗位是网络推广专员,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到广州市走访各个地产中介公司,把网站推销出去,说服他们加盟购房者网站,让他们在购房者网站上把房源信息出来,让网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到自己想要的房子资料。

在正式上班之前,公司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让我们熟悉业务的流程,熟悉购房者网站的总体功能,同时也是在对我们进行另一种考验,由于自己不是营销类专业的,深知自己的不足,每天的课程自己都很认真,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岗前培训的种种考验。

到了正式上班,我们每天的工作大体分成三个阶段,上午八点三十分前一定要到公司,八点四十分正式开早会,会议结束后,完成当天的工作计划和其它准备工作,九点半准时离开公司,到自己负责的街道走访地产中介公司,十一点三十分回到公司,吃中午饭,小休息一会,下午两点三十分再次离开公司,继续走访地产中介公司,下午四点回到公司,四点半左右召开当天工作总结会议。

每天的工作很累,也很有挑战性。第一天走访地产中介公司的情景依然晰晰在目,那天下午徐经理给我们这一组同事的任务是每人都必须走访五间地产中介公司,我们热情高涨地离开公司,那天走访的是同福路一带,这是广州市的老城区地带之一,本来以为可以谈到好几间,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一间地产中介公司就让我们吃了闭门羹,他们一听我们是网络公司的就叫我们离开,真是郁闷!但我们并没有气馁,继续前进,后面的情况还好一点。但由于那条街的地产中介公司的客户都是些老主顾,有了固定的客户源,设备也落后,他们都不需要网络这项服务。为了完成任务,那天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多才坐车回公司。

五点半的总结会议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们先各自把一天的情况作个简短的回顾,然后把遇到的问题反映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在此过程中,让我学到了许多推销的技艺,学会了如何更好跟客户沟通,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业务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小结

我利用此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同事和公司的三位元老经理求教,学习实务操作,利用空余时间也学习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有用的谈判技能,如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处理邮件问题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篇3

[摘要]

本实习报告介绍了本人今年在天鹰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就业实习的概况。主要是我对业务流程,实务操作的熟悉和一些步入社会后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前言

虽然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凭着对网络的热爱,我在南方人才网投了简历,有幸给天鹰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看中,于是,就来到了天鹰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实习,实习时间二零零七年三月三日至三月二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外贸的实际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益非浅。在实习过程中,做事认真仔细,并得到了称赞,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二、公司简介

大连天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间很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而广州分公司则是在2007年1月份才正式成立的,大连天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推项目就是购房者网站。

“购房者网站,购房原来如此简单”。三年人力物力筹划,数千万元投资,伴随着业界所有目光的关注,天鹰三年磨一剑,『购房者网站一飞冲天。当我们再次聚焦于『购房者网站的时候,眺望,那坚实而有力的臂膀,看到的只是展翅翱翔,听到的只有鸣声回荡。

『购房者网站()是一个为全球华人倾力打造的大型房产专业网站,将是未来房地产专业互联网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地产会员社区。通过网站四大主打频道:新房频道、二手房频道、租房频道、家居建材频道,形成网上一站式服务,为网民提供所有房产家居的相关信息,将逐渐成为全球华人的置业指导和贴心顾问。『购房者网站预计将在全国30个城市设立分站。已经开通的分站是:北京分站、上海分站、天津分站、深圳分站、广州分站、杭州分站、重庆分站、成都分站、沈阳分站、吉林分站、武汉分站。目前,网站无论是世界排名、浏览量、交易量还是便民指数,均位于全国房地产类专业网站的前列,已逐渐成为中国大陆乃至全球华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房产专业互联网品牌。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三.实习过程及体会

这次实习,我的主要岗位是网络推广专员,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到广州市走访各个地产中介公司,把网站推销出去,说服他们加盟购房者网站,让他们在购房者网站上把房源信息出来,让网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到自己想要的房子资料。

在正式上班之前,公司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让我们熟悉业务的流程,熟悉购房者网站的总体功能,同时也是在对我们进行另一种考验,由于自己不是营销类专业的,深知自己的不足,每天的课程自己都很认真,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岗前培训的种种考验。

到了正式上班,我们每天的工作大体分成三个阶段,上午八点三十分前一定要到公司,八点四十分正式开早会,会议结束后,完成当天的工作计划和其它准备工作,九点半准时离开公司,到自己负责的街道走访地产中介公司,十一点三十分回到公司,吃中午饭,小休息一会,下午两点三十分再次离开公司,继续走访地产中介公司,下午四点回到公司,四点半左右召开当天工作总结会议。

每天的工作很累,也很有挑战性。第一天走访地产中介公司的情景依然晰晰在目,那天下午徐经理给我们这一组同事的任务是每人都必须走访五间地产中介公司,我们热情高涨地离开公司,那天走访的是同福路一带,这是广州市的老城区地带之一,本来以为可以谈到好几间,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一间地产中介公司就让我们吃了闭门羹,他们一听我们是网络公司的就叫我们离开,真是郁闷!但我们并没有气馁,继续前进,后面的情况还好一点。但由于那条街的地产中介公司的客户都是些老主顾,有了固定的客户源,设备也落后,他们都不需要网络这项服务。为了完成任务,那天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多才坐车回公司。

五点半的总结会议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们先各自把一天的情况作个简短的回顾,然后把遇到的问题反映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在此过程中,让我学到了许多推销的技艺,学会了如何更好跟客户沟通,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业务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小结

我利用此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同事和公司的三位元老经理求教,学习实务操作,利用空余时间也学习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有用的谈判技能,如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处理邮件问题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篇4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是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专业培养需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培养是学生实习的基础,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二者没有有机结合,则会导致实习的低效率。学生的专业培养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课程安排。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相对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显,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案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就使得毕业实习过程在模式上脱离专业培养体系,与专业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不一致[1]。第二个因素是教师。应用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应用的学科,因此像心理咨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教。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师资紧张的现象,造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严重影响积累实践技术的经验,最后造成实习低效率。第三个因素是实验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心理设备不足及心理设备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基地不足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意味着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必须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方面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者是找到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可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这使得实习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很难被监督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仅仅依赖实习报告及其他实习材料的填写。第三,对选择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实习基地学生数量较多,可实习资源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间接导致实习内容单一,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应用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学校和中小学校等,致使实习只能使一部分学科知识得到检验[2]。与此同时,实习内容单一说明学生可能不能选到自己预期的实习方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这也是造成实习低效果的一个因素。

3.实习师资缺乏。在毕业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一个很大因素。在指导教师这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表明每一位老师需要指导多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大缩减,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二,实习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指导老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第三,青年教师有较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得自身在实习工作中投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际指导,由此也会使得实习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教师只对某一方面精通,这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当涉及学生实习方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性指导,使得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3]。

4.实习评价无效性。有效的实习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它可以让学生综合了解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做到取长补短。但目前的实习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具体原因有: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仅由指导教师完成。尽管指导教师在做具体评价时会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但是两个评价结果往往相差无异。这只根据指导教师这一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显得实习评价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带有主观性。由于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导致实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深,因此实习单位只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监督不够,教师也只能片面做出评价。自主选择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带回来的单位评价意见带有主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真实性很难确定[2]。

二、提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质量的应对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得到优化,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多层次、开放式及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以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该体系需要多多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5]。第二,提倡学校制备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实验设施,有了实验器材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实验,进而能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授课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课程的教授。第四,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得到较大培养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6]

2.拓宽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适应应用心理学多种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联系具备专业实习资质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反响好的学生自选实习单位,学校可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的联系,拓宽毕业实习的发展方向。如工业领域、幼儿园、福利院、社区等,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这也是毕业实习能够达到多口径、多元化、转化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经济补助,由于心理学很多实习单位建设规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保障所接纳实习学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条件、餐厅等的缺乏。学生在所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生活经济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这类学生的实习经费补助力度,为学生提供以日计算的交通住宿费、餐费等,这些费用可以由所带队的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专人进行集中管理和发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校可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切实负起指导学生实习的责任。并要求多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实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多实践知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得到提升。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4]。

4.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建立一个三维实习考评体系,即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三个维度,实现全方面反馈。考评工作应突出反馈功能,以此促进激励、监督作用的实现。服务对象评价,即如咨询心理学实习,应包括来访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应各有侧重点,如实习指导教师应的重点是实习生的实习整体思路与实施模式;实习单位人员应主要评价实习生在单位的各项人事表现;实习服务对象应评价实习者具体行为上的效果。实习结束后,学校应鼓励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建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达到优化实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叶飞 段雅玲 张斌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路平,孟维杰,谢念湘.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46-47.

[2]路平,赵滨宇.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52-53.

[3]卢秀秀.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4(22):32.

[4]王瑞乐,汪建利,胡志海.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3(3):131-133.

[5]张斌,邱致燕,谢静涛,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6-7.

篇5

关键词:民办教育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16-0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工业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背景下,近年来新建本科高校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研究上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医学院校办出应用型本科医学院特色,该文根据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各个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与保障。初步确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方向、课程体系是基础、考核体系是导向、保障体系是保证、管理体系是手段,该文从这些方面对医学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分析。

1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学校紧密结合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和医药大省的实际,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医药卫生行业发展和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自身的办学使命,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人才。

(2)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构建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民办本科医学院校升格后还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应用型本科医学教育与高职专科医学教育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较大的不同之处,高职院校主要是是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院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同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高职教育时期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医院、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差距。目前,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师自身的能力以及素养不够,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相关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国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在相关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医院等多方单位的合作,使得实践教学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除此之外,我国的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实践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质量监督不到位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就需要更深层次的校企(医院)合作和产学研,这就需要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1]

(2)调整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拓展、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实习)、创新实践为培养模块进行构建。

(3)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根据教学目标体系,制定了以实训为主体,独立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同时,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目标。

(4)制定专业技能规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的内容。

(5)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1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够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高效的应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达到1∶1。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类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48周,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40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践能力训练。

2.2.2 “二课堂”联动

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外,还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社会调查成果、产学合作教育等。[2]

2.2.3构建“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上述两个方面的措施之外,还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构建起“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分为三大层次版块,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技能。

2.3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1)组织管理:一是学院教务处开展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促进各类管理条例以及标准的制定,并将相关的管理任务分摊下去,从而促进相关工作。

(2)运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以及部门按照下述的两个方面进行作业:一方面是加强对于医学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3]

(3)制度管理:在制度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以及教材的管理。[4]

2.4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在构建教学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于具有临床、生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促进先进设备设施的引进;三是构建良好的实践环境;四是加强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以及运用。

2.4.1 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积极采取职业教育改进与培训、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等措施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其次,建立专业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准入制度。以“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在学校与医院、生产单位之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一线熟悉临床、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

2.4.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验实训室建设注重仿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尽可能仿真或模拟职业环境,学生得到基本训练后,再进入校外实习或实训场。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规模,制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学院教务处结合各系部的建设规划,制定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

2.4.3 实践教学经费保证

学院应保证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同时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

2.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1)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并促进相关方案的制定。在实际的考核作业过程中,需要采用诸如笔试、操作考试多种方式进行相关的操作,从而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另一方面,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OSCE考试、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业形成性评价。

(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在这一环节中,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教务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度等相关参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3 该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该校紧紧围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实施实践教学提升计划,强化建设以素质拓展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为载体,构建了集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评价“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和以附属医院为龙^,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社区基地为基础的“高低结合、综合与专科互补”的三级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参考文献

[1] 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9(3).

[2] 王志英,蒋宗礼,杨波,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3] 安玉雁.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7-51.

篇6

实践教学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问题之一。全面了解和把握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育,使更多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社会、体验价值、践行责任、升华思想,是广大专业从教者的重要职责。

一、当前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含混

“理念”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高校实践教学是受制于专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从而使其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活动。[1] 但是,纵观近年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不难发现,其要么理念不清,将办学理念与专业教育理念相混淆,要么脱离人才培养目标,片面追求实践教学设施配备,造成实践教学或偏离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或成为低层次的业务熟悉过程。

(二)教学体系同质

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因受限于不同教育资源与背景,并坐落于有着不同市场需求的城市,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本该立足需求、着眼能力、彰显特色。然而,事实却非如此。据调查,近年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在相关经费配套下尽快完成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纷纷奔赴名校展开调研,学习、参考其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等,有的甚至全全搬回。这不仅使实践培养渐失优势,教学体系趋于同质,而且也造成了毕业生之间的恶性竞争。

(三)教学时间短欠

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必须从时间上得到保证。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任何实践教学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当前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教学时间过于集中,减少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据统计,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将专业实习集中放在第六学期的前半学期,且实习单位多由学生自由联系。二是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不能有效保证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除国防教育、思政社会实践、学年论文等必修实践环节外,学生真正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只有6-9周时间。这一点从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学分设置中也能清楚看到(专业总学分为170-174分。其中,集中实践环节为13-20分,仅占总学分的7%-12%)。

(四)教学管理滞后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下,制定并组织专家审核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并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协调,使有限的资源得以高效利用的活动过程。[2]近年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虽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进步,但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加快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新要求下,还存在以下严重问题:管理理念滞后。重命令,轻服务。管理制度残缺。多规章,少考评。管理机制僵化。喜控制,厌协调。管理方式传统。看结果,略过程。诸如此类问题,直接影响到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成为制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要因。

二、实施“LMP”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施“LMP”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就是要把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各自为政下的重复、断链式实践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交流反思为重要环节的“分层次Layered、多门类Many category、重特色Pay attention to characteristic(简称LMP)”的新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分层次实践教学

与理论课程的设置相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提高发展过程。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是系统化分层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分层次实践教学,即建立一个由价值认同实践、基础能力实践、职业能力实践和研究能力实践四大环节构成的循序渐进的复合实践教学体系。

1. 价值认同实践。实践教学第一层次,应在第一学期进行。目的是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所选专业为其带来的“责任”与“自豪”,培养其对专业学习的热爱、专注等积极情感。实践方式可采用“现场见学”和“聆听心声”等。在我国,长期以来未在初高中阶段开设任何与“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初识教育课程①,因此对于那些主动或被动(调剂生)选择进入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的大学新生来说,秉持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理念,在实践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情感是极其重要和必须的。

2. 基本能力实践。实践教学第二层次,应在第一、第二年学期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工作方法和技能,学会“开始共处、开始生存、开始求知、开始探索”。实践方式可采用校内课堂训练与校外现场演练相结合。实践内容包括“人际交往与口语交流”、“应用写作”、“生涯规划”、“文献检索技术”、“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统计数据处理”等。

3. 职业能力实践。实践教学第三层次,应在第三到第六学期间进行。目的是让学生把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付诸于实践,思考、验证理论内容的同时,熟练掌握各专业职位的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操作技巧。例如,在学习“社会保险概论”课程时,教师应根据面授进度及时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社会保险登记职位”、“社会保险费征缴职位”、“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职位”、“社会保险待遇给付职位”及“社会保险统计职位”的业务职责、业务要求、业务内容、业务流程等。实践方式可采用“实验室仿真职位模拟”、“案例讨论”和“用人单位参观学习”等。

4. 研究能力实践。实践教学第四层次,应在第七、第八学期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连线成面”,得心应手地解决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性或疑难性等综合课题的能力。实践方式可采用“课题参与”和“校外机构实习②”两种。具体操作应分为五步:一是确定‘研究能力实践’的指导教师;二是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并公布研究课题名称;三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志向选择课题及指导教师(课题提出教师即指导教师);四是指导教师通过面试再次确认学生所选内容实属其深思熟虑之结果;五是按照指导教师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始该层次实践。

(二)多门类实践教学

多门类实践教学强调专业细化,其作为第三、第四层实践教学的延伸与支撑,要求学校能够按照不同职业志向,将学生分派至不同的实践机构进行专业实操。如,对今后欲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包括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学生,应将其分派到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或民政厅、局等综合性部门进行专门实践;对今后欲从事社会福利服务工作的学生,应将其分派到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进行专门实践;对今后欲从事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学生,应将其分派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等部门进行专门实践;对今后欲进入企业从事劳动保险业务管理的学生,应将其分派至不同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践,等等。显然,多门类实践教学能够把理论教学和虚拟教学与真实世界进行无缝衔接和有机融合。与此同时,多门类实践教学既可以解决校方因某一实习机构名额不足而致的派遣困惑,又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学而不专、学而不深等难题。

(三)重特色实践教学

重特色实践教学纵贯于多层次实践教学和多门类实践教学之中,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解决同质化培养和规避毕业生间恶性竞争为己任。重特色实践教学中的“特色”,是指建立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上的“方向特色”,而非置于专业定位或专业建立初衷之上的其他“特色”。在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于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因此专业建设与发展应在立足社会保障学科和专业特色基础上发挥并体现各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例如,法学院校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强法学功底的社会保障专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应能突出法学特色,注重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相结合,对那些在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或民政厅、局等综合性部门实践的学生,应注意培养其起草、解读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文书的能力;对那些在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实践的学生,应注意培养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利,处理多元养老服务法律纠纷的能力;对那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践的学生,应注意培养其处理社会保险损失赔偿纠纷,参保纠纷,滞缴、少缴或迟缴社会保险费纠纷,以及社会保险金发放纠纷等各类劳动争议①的能力。

三、基于“LMP”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条件支撑与路径选择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落实“LMP”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措施。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等问题,改革实践教学条件迫在眉睫。

(一)开展“联合教育基地”建设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要学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必须在系统掌握上述几门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基地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合教育基地”建设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升华。该思路源于美国辛辛提纳大学的“合作教育计划(也称‘专业实践计划’Professional Practice Program)”,但又与其不完全相同:首先,“联合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尽快实施结构性教育改革,将校内学习与相关生产领域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其次,“联合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既能与本地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等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又能与本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非政府组织展开合作;再次,“联合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能将“联合教育基地实践”列入必修环节,作为学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最后,“联合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能够按照学生的职业志向,定期②、公平地将其分派到不同联合教育基地进行专业实操。[3]

(二)打造“循证实践导师”队伍

“循证”起源于医疗卫生领域(循证医学),原指根据患者特性,医生能够严禁、清晰、明智地利用自己的临床技能,并遵循目前为止研究者提供的最佳研究证据进行医疗决策。20世纪末,这种在医疗领域已打下坚实基础的医学实践模式开始渗透到社会科学等在内的非医学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实践取向。如循证管理学、循证法律学、循证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兴领域尽管诞生时间不尽相同,但他们均已迈入实践领域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循证实践”是提升实践教学科学性与专业性的重要策略。它主张基于最佳研究证据展开实务操作,要求实践者(学生)能从以往凭借直觉或习惯、单兵作战、缺乏实时监管并时常与科学理论脱节的实践方式,转向遵循研究证据,以“最佳证据”保证“最佳实践”的方式上来。[4] 而要做到这一点,实践者(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也应有较强的问题诊断能力、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能力以及查找、评价和应用证据的能力等等。显然,这对于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来讲一时间很难做到,其完成必须借助于专业教师的指导。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循证实践导师”队伍已刻不容缓。

1.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循证实践”要求教师要在循证中教学,在教学中循证,即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教学。因此,地方院校除通过“挂职”学习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进一步增强专业教师的科研实力。换句话说,教师应根据不同实践问题,及时检索文献,搜集最佳证据,并科学地评价和应用这些信息,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5]

2. 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能掌握业务操作技能,又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积极探索。指导教师应尽快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式实践教学”改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交流反思为重要环节的课题驱动式实践教学”。

(三)践行“全程跟踪管理”制度

“全程跟踪管理”,是指在跟踪测评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反馈管理,达到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