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广告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2-20 09:17: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广告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告学论文

篇1

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还是广告学课程,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为广告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一定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法并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法

如今经管类院校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创意,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善于观察生活、把握时代特色,鼓励发散思维、嫁接思维。因此,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第一,经典案例。在广告学中,有许多理论来自于广告创作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讲述中,用经典案例来说明,更能刺激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热情。第二,代表性案例。将广告热点作为案例讲述,并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本来就喜欢追赶潮流,也乐于去接受新事物,广告热点问题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关注,以此作为突破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网络广告案例。在目前的广告学课程体系中,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媒体、网络广告模式的讲述非常少。但这又是未来的营销、广告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程讲述中有选择地讲述网络营销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需要收集广告案例,建立案例库。管理类课程有一个共性,即权变的影响:环境不同,则方法不同。案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不同的变量,并匹配不同的理论,查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收集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断关注时展的特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但教师需要将大量工作做在课前,例如对案例的精简、整合、分析、归纳等,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多动手,勤动脑。通过多看、多想、多练,培养学生对广告创作的感觉。

2.专题教学法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些专题讲座。在专题教学法中,可以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凝结归纳,并在主题突出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法需要结合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主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广告学课程中,广告心理学部分与消费者行为学的重合、广告调查部分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重合等,通过专题教学法可有效消除。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优秀广告的展示。只有看得多,才能锻炼出学生的欣赏能力。当代的教学手段日趋先进,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教学手段,灵活运用PPT课件插入广告图片、播放广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欣赏优秀广告作品的同时,有目的地讲述作品成功点在何处,提升学生的广告欣赏水平,了解广告成功的因素,潜移默化式地提升学生的广告创作能力。另外,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名的广告网站,例如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设计网、中国广告网等,通过某个主题搜索、寻找优秀的广告作品,使学生提高广告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整合知识,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这类教学需要整合企业资源,寻找适合学生操作的广告项目,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参与创业策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与某些企业合作参与广告设计项目、包装品牌设计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旁指导说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某些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关于某某项目的广告主题的思考、对某项目策划的广告方案等。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基于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是需要教师考虑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毕竟,目前在网络上做宣传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质,例如搜索引擎、博客营销、病毒营销、植入式广告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会向网络广告领域扩展,不掌握这部分的技术就意味着与时代的需求脱节。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有目的的加强这部分的培养。

5.研究教学法

当然,我们在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广告问题,并学习写作专业论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和课程考核机制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

二、结语

篇2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系统性规范性贯穿其中。包装设计课程设计通常按部就班从包装基本形态到应用设计逐步进行。但在结合广告学专业特性,尤其要求审美与使用结合的前提下,若仍一成不变得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包装设计如何面向传统和未来,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的水平,但也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面进行包装设计创造力的教学。我们需要认清专业课堂教学与课程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关系。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状况。包装设计课程中有许多细微的环节并没有做到从市场、实用以及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包装设计,比如学生对包装材料认识的缺失———相当部分可利用材料已经成熟运作在产品包装中,但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更新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当然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市场研究的关系。

二、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包装设计是与市场及产品非常贴合的课程,这需要我们在包装设计课程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的勘探了解。作为以现代设计为导向的设计课程,不论我们在设计理论中,还是实践操作中,现代包装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都要了然于心,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不断跟进的。这也是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这并不是简单的几分问卷调查,也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市场发展,还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包装设计的现代化,做到包装的超前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把握包装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包装设计并非孤立地做好保护产品和视觉美观就够了,它在广告学专业中是作为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存在的。课程教学需要带动学生宏观得观察包装设计的意义并思考包装设计要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将包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注入教学设计。“绿色包装”等环保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中常被提及,实际上有些设计也已经将此付诸市场。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挑战。有些学生在错误的引导下盲目地追求“绿色包装”,结果导致设计成品甚至比非“绿色”更昂贵。这种形式主义在教学中确实需要我们深思,正确引导,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要想为学生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学与实践制作教学视作同等重要。包装设计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实践操作,包装设计教学并不能止于学生的电脑样稿或者手绘概念图,它需要学生熟悉相应的材料和工艺,熟悉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尤其是在课程中后期,实践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学生是否将包装理论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并提高了设计素养,最终这些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将有利于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篇3

在临摹、写生、归纳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创意创新的理念展开教学。

1临摹入手,启发引导“向现代派大师学习”

从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得到灵感与启发,是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广告学专业的设计素描在临摹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表现力,引导他们用客观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引领学生开拓眼界,打开思路,摆脱传统的临摹方式,将素描基础表现与创意紧密结合起来。在临摹借鉴中,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创意表现。安格尔说:“我劝你去临摹,难道你们以为我想把你们培养成复制家吗?不,我是要你们到花丛中去采集蜜汁。”因此,临摹不是一种“奴隶式的屈从”,而是一种理智的分析和理解,通过揣摩他人的作品,将一种成熟的观察方法和素描方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在临摹范本选择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创意、构思和构图俱佳的作品,摆脱过去一切由教师包办,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临摹作画方式。教学中,可以从现代派大师或风格流派中汲取精华,从构图的图形选择到具象与抽象的表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选择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静物作品作为范画,在学习中理解画家在观察、表现事物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引导学生找出毕加索的范画与其他流派的差异,从分析比较中不难看出:以往传统的绘画作品都是从一个角度去表现事物,通过焦点透视和写实手法,画出与生活中相同的东西,摆脱不了物象原型对视觉的束缚;而毕加索作品打破了客观物象,加入了更多主观因素,从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达物象。运用具象的手法,立体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通过变形、提炼、取舍、添加、几何概括等进行富有创意性地处理,在物象上改变其形态特征、空间变化、透视关系,用概括提炼甚至是反透视的方式,并运用了多点透视的构图,从不同的方向拼合碎片,具有错置感,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在临摹经典作品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吸收与借鉴作品中的创新创意点,从构图、色调、线条的运用中吸取大师作品中的精华,为自己的创作作铺垫。在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中,艺术家以点、线、面为基础,自由大胆地表现概念与创意,利用点的大小聚散、线的粗细浓淡、面的方圆等组合成活泼而富有形式美的构图,超过了他人的绘画表现形式。抽象派绘画追求新奇和独创性,作品本身具有扩张性与“进攻性”,以独特的形式、饱和的色彩,形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点、线、面是最简单的,可最简单的东西往往蕴藏最强大的生命力;“一切具体的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东西却能孕育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罗丹说:“艺术家的任务:使那即使在隐藏之下的真理,明白地揭示出来。”用符号性的语言,简单地、概括地、抒情地表达出深层的象征意义是抽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临摹康定斯基、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了解现代绘画的抽象与具象的特质,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启发,进而运用到广告设计的创意构思与表现方法上。

2物象写生

多形态表现在广告学专业设计素描课的写生训练中,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写真、联想、添加、再创造等手法训练,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写生过程中,表现手法可灵活多样,或线、或面、或线面结合,以粗细不同的线条、浓淡虚实的笔法,针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有创意性的、多形态的表现。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物象所引发的感受有独特的表达指向,并在表达形式上充分强调自己的主观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获得创作源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对待来自传统的写实性绘画素描的影响,在观察方法、造型意念、构图形式等方面要有全新的创意思维。在表现方式上,并非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进行被动的描绘和再现,而要有深度的联想与想象,提高设计素描的创意实践能力。在写生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使多种思路与想法或多种表达形式与语言相融合,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物象写生中,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态地观察和表现事物,将创意融入写生之中,以达到传统写生训练未能达到的创新效果,画面主体是一只经过创意变形的鞋子。作者运用联想、夸张的方法,将一只普通的鞋子变得充满趣味。这只鞋的鞋头经过灵活、巧妙的变形,成了鲨鱼的嘴巴,形似且神似。另外,鞋口处也变形为鸟巢的形状,经过作者联想、夸张、变形,使一只普通的鞋子顿时有了别样魅力,成为一件妙趣横生、创意独特的作品。因此,在写生时,要着重训练与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地展开联想,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3归纳创新

发散思维创作型设计素描应在对物体形态与空间的各种基本性质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运用发散式思维将事物分解为具有本质特性的可变单元,从中确定新的内容,探求新的发现,在探索表达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造型任务。在创作中,引导学生挖掘个人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广泛了解与掌握广告设计素描的观念与思维模式。广告设计基础创新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写生与创作,挖掘内在的个性特质和潜在的创作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途径和多层次上考察、分析事物,使其思维更具流畅性和独立性,并通过分析和归纳解决他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还应提倡创造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彻底解放,使学生能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全新的思维习惯。因此,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在具体的创作中能帮助学生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增强构思能力。朗加明说:“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饱满的创作激情,当一个人的创作激情处于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有一位‘恋人’经常如影相随,这位‘恋人’便是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灵感迸发的时候,创意的种子就在不经意间得以孕育生发作者用文字和物象进行组合,发散性的思维创意使这幅画在构图上大大地区别于传统素描。以象棋为背景,以“兵”为主题元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字体变形,将“兵”字的一划与人的身体进行置换,语义上也有巧妙的联系,最终产生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德国著名平面设计师米歇尔希尔纳曾说:“所谓新的创意来源于原有的设计,元素可以是旧的,但概念一定是新的。”而戈登德莱顿亦说:“一个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作者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元素表现创意素描,主画面构成一张用中国文化元素组成的“脸”。作者以打开的墨盒作为人的眼镜,毛笔作为鼻子,笔架作为嘴,形成了一张古代书生的面孔,用较为写实的方法,组成了一张意象的“脸”,给人以中国传统文人的印象。其表现内容与形式及良好的创意,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一件优秀的创意素描作品就此诞生。

二结束语

篇4

有多少超脱常规的经典作品就有多少别出心裁的构图。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思草图来观察变换构图的多样性,或借助照相机取景框的方法记录感兴趣的视角(如平视、俯视、仰视等),求新、求变、求异,用创新思维来完成画面的构成,墨守成规只会让作品平庸无力。因此,在广告学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中,构图上应没有模式,没有束缚,只有个性和艺术创造。

2多种手法,创新教学

为提高设计素描课程创新教学的效果,在临摹、写生、归纳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创意创新的理念展开教学。

2.1临摹入手,启发引导

“向现代派大师学习”,从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得到灵感与启发,是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广告学专业的设计素描在临摹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表现力,引导他们用客观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引领学生开拓眼界,打开思路,摆脱传统的临摹方式,将素描基础表现与创意紧密结合起来。在临摹借鉴中,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创意表现。安格尔说:“我劝你去临摹,难道你们以为我想把你们培养成复制家吗?不,我是要你们到花丛中去采集蜜汁。”因此,临摹不是一种“奴隶式的屈从”,而是一种理智的分析和理解,通过揣摩他人的作品,将一种成熟的观察方法和素描方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在临摹范本选择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创意、构思和构图俱佳的作品,摆脱过去一切由教师包办,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临摹作画方式。教学中,可以从现代派大师或风格流派中汲取精华,从构图的图形选择到具象与抽象的表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选择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静物作品作为范画,在学习中理解画家在观察、表现事物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引导学生找出毕加索的范画与其他流派的差异,从分析比较中不难看出:以往传统的绘画作品都是从一个角度去表现事物,通过焦点透视和写实手法,画出与生活中相同的东西,摆脱不了物象原型对视觉的束缚;而毕加索作品打破了客观物象,加入了更多主观因素,从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达物象。运用具象的手法,立体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通过变形、提炼、取舍、添加、几何概括等进行富有创意性地处理,在物象上改变其形态特征、空间变化、透视关系,用概括提炼甚至是反透视的方式,并运用了多点透视的构图,从不同的方向拼合碎片,具有错置感,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在临摹经典作品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吸收与借鉴作品中的创新创意点,从构图、色调、线条的运用中吸取大师作品中的精华,为自己的创作作铺垫。在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中,艺术家以点、线、面为基础,自由大胆地表现概念与创意,利用点的大小聚散、线的粗细浓淡、面的方圆等组合成活泼而富有形式美的构图,超过了他人的绘画表现形式。抽象派绘画追求新奇和独创性,作品本身具有扩张性与“进攻性”,以独特的形式、饱和的色彩,形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点、线、面是最简单的,可最简单的东西往往蕴藏最强大的生命力;“一切具体的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东西却能孕育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罗丹说:“艺术家的任务:使那即使在隐藏之下的真理,明白地揭示出来。”用符号性的语言,简单地、概括地、抒情地表达出深层的象征意义是抽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临摹康定斯基、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了解现代绘画的抽象与具象的特质,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启发,进而运用到广告设计的创意构思与表现方法上。

2.2物象写生,多形态表现

在广告学专业设计素描课的写生训练中,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写真、联想、添加、再创造等手法训练,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写生过程中,表现手法可灵活多样,或线、或面、或线面结合,以粗细不同的线条、浓淡虚实的笔法,针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有创意性的、多形态的表现。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物象所引发的感受有独特的表达指向,并在表达形式上充分强调自己的主观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获得创作源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对待来自传统的写实性绘画素描的影响,在观察方法、造型意念、构图形式等方面要有全新的创意思维。在表现方式上,并非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进行被动的描绘和再现,而要有深度的联想与想象,提高设计素描的创意实践能力。在写生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使多种思路与想法或多种表达形式与语言相融合,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物象写生中,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态地观察和表现事物,将创意融入写生之中,以达到传统写生训练未能达到的创新效果,画面主体是一只经过创意变形的鞋子。作者运用联想、夸张的方法,将一只普通的鞋子变得充满趣味。这只鞋的鞋头经过灵活、巧妙的变形,成了鲨鱼的嘴巴,形似且神似。另外,鞋口处也变形为鸟巢的形状,经过作者联想、夸张、变形,使一只普通的鞋子顿时有了别样魅力,成为一件妙趣横生、创意独特的作品。因此,在写生时,要着重训练与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地展开联想,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2.3归纳创新,发散思维

创作型设计素描应在对物体形态与空间的各种基本性质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运用发散式思维将事物分解为具有本质特性的可变单元,从中确定新的内容,探求新的发现,在探索表达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造型任务。在创作中,引导学生挖掘个人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广泛了解与掌握广告设计素描的观念与思维模式。广告设计基础创新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写生与创作,挖掘内在的个性特质和潜在的创作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途径和多层次上考察、分析事物,使其思维更具流畅性和独立性,并通过分析和归纳解决他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还应提倡创造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彻底解放,使学生能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全新的思维习惯。因此,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在具体的创作中能帮助学生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增强构思能力。朗加明说:“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饱满的创作激情,当一个人的创作激情处于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有一位‘恋人’经常如影相随,这位‘恋人’便是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灵感迸发的时候,创意的种子就在不经意间得以孕育生发。作者用文字和物象进行组合,发散性的思维创意使这幅画在构图上大大地区别于传统素描。以象棋为背景,以“兵”为主题元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字体变形,将“兵”字的一划与人的身体进行置换,语义上也有巧妙的联系,最终产生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德国著名平面设计师米歇尔希尔纳曾说:“所谓新的创意来源于原有的设计,元素可以是旧的,但概念一定是新的。”而戈登德莱顿亦说:“一个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作者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元素表现创意素描,主画面构成一张用中国文化元素组成的“脸”。作者以打开的墨盒作为人的眼镜,毛笔作为鼻子,笔架作为嘴,形成了一张古代书生的面孔,用较为写实的方法,组成了一张意象的“脸”,给人以中国传统文人的印象。其表现内容与形式及良好的创意,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一件优秀的创意素描作品就此诞生。

3结束语

篇5

“校企合作”是能够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广告教育与市场脱节的一项具体办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让理论与实践操作并行,能够快速又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到广告公司实习,参与实际广告项目,在广告公司实习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并且提前融入广告公司工作氛围,为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当前,多数广告公司等企业表示从人才市场上招工很容易,但后期的员工培训非常艰难,这主要源于单方面的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难以完全一致。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我国高等教育学制为四年,恒定的人才周期与社会变化相比较为缓慢,而广告的发展在经济、媒体、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迅速,难免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吻合。企业往往需要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进修深造,从培训成本上来看,通过“双元制”教学与学校培养定单式的员工,虽然需要提前投入一定的资金办学,但是更加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二、广告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大学期间,学生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补充课外知识,边学习边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操作并行。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校企合作。

(一)教学层面的合作

第一,深入校企合作、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根据广告学专业发展需求,将有实力的企业、公司等社会团体引进校园,在校内建设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培训的人才直接对接企业、公司,实现了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广告公司真实项目资源,进行案例教学,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术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去,学生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消化自己学习的广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校内实训,同时提升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选派专业人员介入学校教学中,有效地指导教学,这种紧密联结企业的教研培训,提升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多的是融入了企业经营方式与市场意识,大大促进了学校广告学专业建设的品质。第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并且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培训三个月到半年,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技术知识和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的专业技能用于实际案例,并且全面了解和掌握广告运作过程和管理过程,优秀学生还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二)师资队伍培养的合作

校企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学校建设优质教师队伍,并且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这是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双赢的创新模式。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走进我院一起参与课题开发或者直接从事教学。这样的师资队伍培养合作能够通过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媒体和学校的现有资源,在理论和实践的多元化互补中,实现适应共同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探索出一条业界与学界跨区域合作的新路径。

(三)文化层面的合作

文化层面的合作能够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定期请企业选派优秀人才到校内学生做主题讲座,企业还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管理模式的制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搞好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校企结合,培养学生适合企业需要的广告专业文化素质。

三、学院组织和管理工作保障校企合作建设

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路径实行校方、学院二级管理,校方负责统筹和管理工作,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二级学院负责实施具体的运行模式和方案的实施。一方面,成立校企合作教学组。学院根据广告学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共同成立由学院主导、企业单位参与的校企合作教学组。教学组负责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实施具体的教学组织工作,落实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具体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小组成员,专业教学指导小组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及学校的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将充分发挥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作用,从而为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进行双重保障。

四、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在招生宣传方面,高等院校应当注重突出订单企业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地了解广告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充满信心,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使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提高合作企业及广告市场对大学生的认可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寻找合作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能够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当前广告学专业的办学模式正在不断的适应广告市场发展与需求。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广告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五、研究结论

篇6

(一)我国高等广告学专业发展概况我国广告教育自1983年发展至今,广告学专业的培养涉及各个教育层次。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设广告学专业,不论是在师范学院还是新闻学院,甚至在很多的综合性大学都有广告专业。

(二)我国高校广告学教育特点对我国众多的高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不同特点的高校在广告学专业的教育上是有所区别的,例如艺术类院校注重广告设计,经济类学院注重广告营销,综合性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

二、对高等院校广告学教育改革的策略思考

(一)打破学科限制,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广告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在进行广告教育时,要开拓思路,不要拘泥于学科、院系之间的局限,应该充分地利用各个学院的有用资源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专业课时,上课地点不一定要在本学院,打破学院之间的限制,利用好不同学院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不断摸索创新教育模式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广告教育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很多高校在教学模式上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缺乏趣味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广告学专业时便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该提倡实践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可以与广告企业达成共识,让学生参与广告企业的日常运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广告知识理论,让广告教育更加富有趣味,这样学生才会乐在其中。

(三)注重课程设置,培养合格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区分出层次关系,划分出专业的主干课结构。组成广告学体系主要是三个方面:理论、技术、实务。因此在进行基础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理论课程列为基础课程,例如新闻概论、传播学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管理等;而广告制造、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则视为技术课程;市场调查、广告案例等课程可以视为实务课程。

(四)加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优秀的师资力量对广告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提高高校师资力量,不断向教师队伍输送优秀人才,同时也要保留住原有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老一辈教师,对那些有思想的年轻教师予以鼓励。通过不断地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改革,才能形成一股优秀的师资力量。

三、结语

篇7

(一)新媒体形态下广告人才需求发生改变互联网产生以后,科技与市场的驱动,使得互联网、手机、平板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新媒体及新技术的推动,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接触时间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受众人数不断下降,受众的接触时间也呈负增长趋势。2009年,互联网(含新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用户接触时间比分别为:67.8%、22.4%、3.8%、2.1%,2013年,这一比例变为:83.5%、9.1%、2.6%、1.6%。用户媒介接触时长的变化,使得广告主对媒体的传播价值进行新的审视,网络媒体的广告投入逐年加大。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9年前的4%,提升到2013年的12%。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00亿元。考虑到有些项目如游戏植入、网络公关等难以精准的统计,实际的网络广告市场更大。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增多直接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年下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此消彼长,使得业界对能够适应与应对新媒体的广告从业人员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传统的广告从业人员,新媒体的广告从业者需要对新媒体有更多的知识,许多知识都是新的领域如网络投放、排期、效果监测、数据分析、SEM优化、技术后台等。可以说不论是策划、文案、媒介还是公关、客户,广告从业人员都有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广告从业者应熟悉新媒体的内容与形式、通晓新媒体语言符号、知晓新媒体技术可能性,进而进一步地适应新媒体对广告人的要求。

(二)传统的教与学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过度新媒体之一的互联网已经产生与发展了很多年,从年代来说目前可以归纳为传统媒体的范畴。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熟与商业化,普及率越来越高,同一时期,电脑与互联网一起发展了起来。电脑与互联网的产生与逐渐普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类课程冲击是巨大的。传统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主要是纸张化,老师学生书本上教与学、纸张上进行设计与创意,成品的时候才用到一些电子设备。然而电脑的普及化、设计软件的智能化、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教育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数字投影仪使得理论课的教与学更加丰富与生动。过去学生仅从教材与参考书上获取少量静止的信息,而现在老师可以把实时更新的图片、丰富的视频与理论结合起来讲述,扩展学生视野与想象空间。设计实操也由传统的纸张笔墨模型向数字化转变。传统实操课上,学生更多需要纸张、模型等,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实操内容可以在电脑上设计与输出。以海报设计为例,学生在接到创意需求之后,可以在电脑上构思、设计、与客户进行讨论修改,并把最终作品传给图文制作公司进行出图,全程数字化使得沟通时间与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在夯实基础素养如三大构成、艺术理论后的设计实操几乎全部交给电脑来完成,所见即所得、功能丰富、操作简便的电脑软件逐渐成熟、越来越智能化,设计用的电脑实验室已经成为各大小院校的标配。

二、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类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

我国首个广告学专业于1983年6月由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系创办,广告学高等学科教育迄今为止已有了31个春秋。据统计,1983—1992年间,我国仅6所高校开办广告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设广告专业的院校在90所左右。据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8月,全国共有412家设有广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虽然办学实力、专业建设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等院校广告学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广告界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整体广告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广告业发展迅速,但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创意人员缺失的问题。以国际获奖为例,在以创意为诉求点的国际广告节上,我国广告业一直缺乏创意突出的获奖作品。创意是广告的核心,创意的匮乏直接导致我国广告公司业界影响力有限。成功的广告公司大都只在局部或某行业为人所知,有影响的跨国本土广告公司尚无,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严重不符。由此可见,传统的广告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广告业由量向质提升的需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培养理论、实践、创意结合的创造型广告人才,已成为广告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广告学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目前广告学专业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策划创意轻艺术设计我国教育体系中广告学专业属于文学(05)下的新闻传播学(0503)的范畴。众多的院校都是从文学院抽调师资力量创立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创立与发展稍起,便从中抽调师资或招兵买马进行广告专业的创办,很多院校“一个黑板与粉笔”就创办起了广告学。从广告专业设立的普遍路径来看,我国广告专业先天与文学关系较多,由于广告策划、创意等相对容易上手且需要的设备物质条件不多,因此在前期未能给学生很好的艺术设计教育,很多学校教完三大构成之后再无艺术设计类课程。

(二)有艺术设计实操缺艺术设计理论广告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告专业教育也向宽广范围延伸,策划、设计与创意、媒介、公关、客户方向等越来越细。不管是策划、创意、设计、公关都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然而一些高校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仅仅是增加一些动手的实践课。具体到理论素养方面就是全系列的策划、文案、市场营销等,艺术设计理论素养的课程很少。

(三)课程设置难题融合传播学、营销学、设计学、美学、文学等的广告学专业,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广告学专业产生之后到现在已经产生了许多分支如策划、文案、技术、创意等。这些分支丰富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但是却给课程设置带来了一些问题。是普遍性的广告学基础教育还是分方向的专业教育?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还是侧重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目前高校政治、外语、体育等公共课之后的学分有限,加上中文、新闻的通识课,留给广告专业的学分实在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分内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是个难题。同时,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营销手段的实时更新等也导致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难。

三、提高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效果的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艺术设计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方面又面临着先天素养不足、后期定位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制约着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便成为研究的应有之义。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投入,实时更新教学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告学教学设备更新加快,然而各大小院校教学设备上更新速度太慢。照相机年代久远,存储卡的空间有限,操作界面复杂。摄像机块头大,仍然以磁带为存储媒介,采编导复杂且老化严重。电脑配置方面平面的软件运行尚可,但涉及数字化的非编、3D电脑卡顿严重。这些情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学设备的更新迫在眉睫。

(二)引进或培养适应新媒体教学的教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就能办学的时代早已经过去,现在的教师如果不懂得基本的数字教学是不合格的。广告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需要实时了解与掌握最新的设备、软件,另一方面也需要汲取业界最新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广告专业的相关院系,应注重引进或培养适应新媒体教学的教师,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三)明确广告学教学中艺术设计的定位明确艺术设计在广告学中的定位,主要是与院系的整体培养方案有关。是侧重策划创意,还是侧重设计;是注重实操还是注重理论?具体到艺术设计课程方面,如果院系注重策划创意,那么艺术设计课程更多的就是理论素养的培植;如果院校注重实践或实操,那么艺术设计课程就应该更注重设计理论、设计实训的教学。只有明确了定位,才能在有限的学分中让学生真正有所裨益。

篇8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系统性规范性贯穿其中。包装设计课程设计通常按部就班从包装基本形态到应用设计逐步进行。但在结合广告学专业特性,尤其要求审美与使用结合的前提下,若仍一成不变得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包装设计如何面向传统和未来,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的水平,但也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面进行包装设计创造力的教学。我们需要认清专业课堂教学与课程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关系。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状况。包装设计课程中有许多细微的环节并没有做到从市场、实用以及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包装设计,比如学生对包装材料认识的缺失———相当部分可利用材料已经成熟运作在产品包装中,但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更新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当然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市场研究的关系。

二、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包装设计是与市场及产品非常贴合的课程,这需要我们在包装设计课程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的勘探了解。作为以现代设计为导向的设计课程,不论我们在设计理论中,还是实践操作中,现代包装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都要了然于心,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不断跟进的。这也是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这并不是简单的几分问卷调查,也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市场发展,还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包装设计的现代化,做到包装的超前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把握包装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包装设计并非孤立地做好保护产品和视觉美观就够了,它在广告学专业中是作为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存在的。课程教学需要带动学生宏观得观察包装设计的意义并思考包装设计要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将包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注入教学设计。“绿色包装”等环保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中常被提及,实际上有些设计也已经将此付诸市场。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挑战。有些学生在错误的引导下盲目地追求“绿色包装”,结果导致设计成品甚至比非“绿色”更昂贵。这种形式主义在教学中确实需要我们深思,正确引导,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要想为学生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学与实践制作教学视作同等重要。包装设计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实践操作,包装设计教学并不能止于学生的电脑样稿或者手绘概念图,它需要学生熟悉相应的材料和工艺,熟悉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尤其是在课程中后期,实践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学生是否将包装理论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并提高了设计素养,最终这些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将有利于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