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8篇

时间:2022-03-23 21:26: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新课程 小组合作 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四种本领,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其中就提到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学生立足社会之本。《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昌都地区在200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课改,在新课程目标下,昌都地区的广大教师开始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和不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把自己这几年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的各位教师参考借鉴。

一、合理分组与明确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所在的学校为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我们学校每个班级人数基本在40人左右,在分组人员安排上,在人员分配上最好是6到7人一组。在分组时,要求教师了解各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等。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同质,组员之间异质”,这样能让组内成员起到互补的作用。分组的同时明要确组内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明确每个组员所要肩负的责任,比如说确定组长、确定发言人等,这样就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引导与组织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改变观念,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百家讲坛;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要注意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间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有所选择,灵活安排。其次老师要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要做好课堂组织的掌控者,也许有些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比课堂的热闹性,谁的课堂热闹,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搞得好。这种看法只注重看课堂的表面,而没有关注课堂的内涵,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到每个同学身边,随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维护课堂的纪律,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

三、科学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评价是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合作程度与组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调控的科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及学生自我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关注的是在小组的整体发展中每个组员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实现了组员的自我目标。也就是说要把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挖掘之间的优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探讨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即要学会交流,要克服自己的急躁心理,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学会取长补短。其次要学会质疑,对于不同的看法,在肯定别人的同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没有想到的方面,要勇于补充。第三要学会表达,人不仅仅是要会听,也要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总是那么几个同学,有些同学有很好的想法和思路,因为性格或者因为表达能力的问题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困生,要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协作的精神,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一种有效手段。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光华.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鲁正火. 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篇2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语文学习属于语言工具的应用,无论是偏向于功用还是爱好,在学习过程中汇总体现的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知识脉络的梳理,因此,交流式学习更有利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和精神目的的培养。若达不到这种效果,文字语言近流于表象,学又有何用呢?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集中开发学生思维,探索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融会情感,从而提高思维、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力。其作用的意义表现在: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类型的掌握,通过合作学习相互竞技,在团体的学习进步中提高个人学习能力;②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共性团体意识,从而实现交流、理解,展现个性;③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共性的氛围有助于消除个别学生的内向、不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信;④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成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增强兴趣,培养他们对于他人的信任以及参与竞技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确立的学习任务难度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学习目标,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因此,小组讨论成了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一有问题,教师马上组织“合作学习”,顿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纷纷做交头接耳状进行讨论,生怕不这样就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然后每一组代表各抒己见,一派热闹的景象。但由于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的热闹和自由背后,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2.教师对合作缺乏控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分析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载体,设置有效的合作学习线索,科学组织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数学课堂上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科学开展分组,搭建合作学习良好载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或已经进入了青春前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表达和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采取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是在人员的数量上合理控制,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全班一般分为7个左右的小组。其次,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笔者兼顾到了不同层面,尤其是将学困生均衡地分布到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保证他们能够在小组里面得到帮助,尤其是在学习技巧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帮带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合作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笔者强化了对每一个小组牵头学生的业务培训,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如何组织相互讨论、辨析,更好地驾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答案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充分思考与合作,集聚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点正是合作教学的精髓所在。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内容时,笔者采取实验操作、思考题引导、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逐步突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进行“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灌沙实验”,学生在圆锥里灌满沙子,往圆柱里面倒,连续灌装直到圆柱灌满为止。要求学生将这样的实验反复两次,确定结论一致之后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1、圆锥要灌注几次才能够将圆柱灌满?2、两次实验结果一致说明了这一结论是否具有可靠性?3、从这一实验说明了同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4、尝试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圆柱体积为同底等高圆锥3倍”的结论已经确认无疑,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这一关系中推断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学生依靠自己的操作、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获得的学习成果掌握更为牢固。

三、倡导集思广益,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方法

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与拓展,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向与目标是正确的,多几种方式也未尝不可。借助于合作教学这一自主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维的角度方面更要深远和宽广。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一题多解训练,致力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下题:“某筑路班组进行农村道路施工,前6天修筑了112米,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施工,继续用了15天结束工程,这条路一共多少米?”在这一题的解题中,具有多种方式与途径,笔者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式进行思考与解答,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探究出了归一法、比例、分数以及列方程等不同的解题方式。归一法:先计算出15天修筑的道路长度,然后加上前6天修筑的长度,合计为道路总长度;比例: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规律,确定共组效率确定的情况下,时间与总量为正比例,设15天修筑长度为x米,224÷6=x÷15,得出道路总长度为x+112;分数:先计算出修筑道路的总天数,接着计算出6天在总天数中的几分之几,以112米除以这样的分数,即可得出道路总长度;方程:设道路总长度为x米,(x-112)÷15=112÷6,可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思维引导与拓展,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组织技巧交流,发挥先进经验辐射效应

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与提炼能力,尤其是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等方面因素,归纳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数学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将这样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出来,能够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起到汲取众长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将各种教学刊物中介绍的先进学习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经验的介绍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学好数学的,这一环节重点发挥好数学学习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以及数学成绩进步较快学生的经验介绍,这两种经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技巧的进步。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以及人体生物钟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好一天之中最为理想的数学学习时机,以及科学规划自己的复习频率、批次,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合作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

[2]段军.数学课堂上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种学习形式,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可以形成融洽、愉悦的学习气氛,相互鼓励、激进,促进共同进步。但是经常听到有人谈起在课堂上他采用的是合作学习,但却看不到合作学习起到的效果。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形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策略。

一、分工合理,做好准备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

(一)分组的策略。

1.分好同桌,同桌应采用异质搭配,这便于同桌合作,互帮互助,优质学生担当起小先生重任,有利于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2.分好小组,小组要好、中、差合理组合,分布在班级座位的同一纵列,选择学习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做小组长,负责对学生的检测、辅导、命题等任务。这样分座的好处是,横有同桌,纵有组长,横纵有助,左右逢援。

(二)分工的策略。

在小组合作中,必须要有一个“责任制”每位同学都应但当一种特定的角色,将任务落实到个人,让学生们个个具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对学习内容的渴望与探索,最终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设计,巧妙引导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孩童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本中,在教学设计中都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得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课本中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贴近生活。同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中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合作学习见效。

(二)组织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将合作学习和活动结合起来,既可以调动积极性,也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擂台课:①课前准备:准备好习题,题型可采用判断、填空、选择、解答等,教师可先准备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习题,分好类,如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然后做好课件;②基础题选出擂主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数量多,准确率高即胜出为擂主,然后教师注意讲解学生做错及没有做上的题目;③攻擂开始:其他小组选题,擂主和其它小组解题,其它组先解完、解对,则胜出,否则守擂成功,胜出者讲解此题解答方法,听着有好的解法也可讲解交流;如此反复。④最后看谁守擂时间长,最后胜出。教师可准备些小礼品,作为奖品。

三、激励评价,调动情绪

合作学习是在小组或团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学生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感受、发现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或深或浅、感受或多或少、发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在灵活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除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还应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在对合作学习评价前教师应先做到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以欣赏和动态的眼光观察学生活动适时的给予激励,成为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时要讲究评价艺术。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响应。如给对后进生转化大的小组组长加分,对转化了的学困生经常表扬,特别要把表扬信息传递给家长,对进步小的也要积极鼓励,给于肯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愉悦、满足、轻松和成功感,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 “共同进步奖” “最佳命题奖”“最佳组织奖”等。使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增强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意识。

四、总结

数学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去战胜困难,现为中外课改专家所倡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即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深入课堂的同时,不要出现“合作学习吞并独立学习”的现象。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第二,师生共同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协作去展开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要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的氛围。

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明确小组成员个体争取学习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团结其他小组成员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以下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巧妙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主导者”,而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引路者”。教师要做好这个“引路者”,要维护好课堂纪律,为创建和谐的有效的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一)问题探究,精彩导入:(1)探究问题一:从3、4、5三个数当中选出两个数,可以组成哪些幂?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答案:34、35、43、45、53、54。(2)探究问题二:这6个幂当中任取两个进行运算,能组成那些算式?小组讨论,最终得出:乘法、加法、减法、除法等的算式,乘法中提取出同底数幂的算式:34*35、43*45、53*54,这样导入便引出了此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从中得到启发或新的见解。在探究问题一中,有小组回答出33、43或者45、54等答案不全面,此时教师可以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组的有没有新的答案?按照一定规律把所有的幂都表示出来?”这样引导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得到启发,完善自己。(三)教师引导要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例如,“这位同学的算法是正确的,但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的前提,一定要维护好学生的“面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优化小组建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遵循建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原则无可厚非,但是也有其缺陷,比如,组内异质,学困生在组内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只能顺从地听;小组内成员发生分裂,又分为小组,很容易出现被孤立的一个,这种的小组学习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衷,成为“无效合作学习”,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小组建组方式。(一)构建“同质性合作小组”,组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例如,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第九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中的“因式分解”时,要区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教师列出以下习题:(1)2x2-6xy=2x(x-3y);(2)2x(x-3y)=2x2-6xy;(3)(x+2y)(x-2y)=x2-4y2;(4)x2-4y2=(x+2y)(x-2y)。分好小组,讨论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是整式乘法。这样,学困生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因式分解法则”,得出答案。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发挥优势,很快得出答案。(二)构建“自由性合作小组”,学生自由结伴,各组学生之间因存在信任感所以能畅所欲言,形成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乘法公式”的“平方差公式”时,在前面的铺垫教学中,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证明此公式是正确的。得出两种证明方式:利用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补差或者正方形、梯形面积补差得出此公式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三、优化小组讨论内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讨论很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于是我“微服私访”了一下,知道了原由:一些讨论内容,大家都知道,所以都没有了积极性。此时我也在反思:作为教师,要做好备课,合理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能一刀切,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得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我给出了以下习题:答出方程8x-y=3中,当x取3、5、3.5时,对应y的值,思考讨论有何好方法可以快速解答呢?此时小组开始积极做题讨论方法,得出方法一:把x的值一个个代进方程,算出y的值;方法二:首先把方程式转变成y=8x-3,这样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很容易得出y的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般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置讨论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其心理需求,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及班级特殊性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这样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毛德聚,邴苗苗.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教学[J].现代教育教学:中学教师,2012.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前言: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只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们对于教育全面化、多样化的需求。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凸显了英语等对于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社会对于初中教学尤其是初中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学习创意好,实效性强,因此目前已经广泛被国际上很多国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同解决一些问题或者达到某些学习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我国国情来看,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语言沟通,大大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协作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势显著。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按照一定比例或标准进行分组,一般来说,将每一个小组内都按照不同层级梯度进行划分,这样发挥优秀的学生带动作用。或者会将层次水平差异较小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这样的话,学生更愿意彼此之间进行交流,避免较高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给造成较低层次的学生带来紧张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其次,模式促进了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外部交流,学生不用一直接受老师授受式的教学,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内充分展现自己,灵活度较高,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次,小组合作学多是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学生之间平等性较强,学生还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其倾听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运用分组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应当对初中英语教学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生学习层次和水平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重要依据之一。分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将每个班级内相近层次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别,以便于教师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英语成绩、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出学生差异,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也有利于灵活开展小组之间的英语实践活动。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Unit1 The Developing World教学的时候,便将学生们依照不同的基础进行了相应的分组,每个协作学习小组一般有4-6位成员,而且进行了“男女搭配”,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对“Developing World”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本组之中我对于基础不同的同学进行了交错搭配,每个小组内3名男生,3名女生,3名女生中有2名优秀生,1名学困生,3名男生中有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们互帮互助,2名学困生的成绩较之前提升了一个等级,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也有所增加。

2.细化学生内部分工

中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小组成员之间要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组织方式,能够帮助初中英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教学活动。细化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最终达到小组的优势互补。明确的分工有利于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组员的集体荣誉感,更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协作互助,朝着统一的目标努力。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Unit2 Loving Our Planet 教学的时候,便对分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细化要求。笔者要求小组内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负责给大家讲解单词的用法和句型的构成,学习较为一般的同学则负责给和同学们一起巩固自身的知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则和大家一起探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最终形成合作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小组合作中,我给同学们进行了细化和分工,让同学相互之间互相约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其中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团结友爱的表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笔者通过对学生们小组合作教学的经验总结,还发现,如果小组之中可以设置一个联络员,随时保证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则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培养学生合作技能能提高英语小组学习效率,形成互助的合力。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胡流、乱讲一气,也不是不发表个人意见,人云亦云,更不是不尊重小组成员,固执己见。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比如,笔者在进行九年级Unit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学时候,便让分组的同学们首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而后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学们在分组讨论之中逐渐了解到了如何让自己的讨论更具成效,如何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让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相比较之前也有所提高。

结语:

总之,中学英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英语成绩水平、性格等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灵活运用小组学习模式,合理开展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彩苗. 合作共赢,谁与争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科技,2012,13:26-28.

篇7

一、合理、科学的划分小组、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角色,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合作中来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的不同,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4人一组,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以确保组内互相学习的效率和及时收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同时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为了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小组成员的分工相对固定。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必须确定一名固定的常务组长。所谓相对固定是指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分工应进行阶段性调整,过一定时间进行微调,依次轮流担任,这样小组成员都可能在各方便得到锻炼。在我校,学习小组内4位,承担不同的责任,一位是组长,承担小组内的监督、组织和助弱的责任,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同学,而应是责任最强和管理才能最好的学生。一位是中心发言人,一位是承担讨论时、记录、问题汇总,一位负责课下搜集资料等学习任务。分工要体现平等、互助的意识;各小组学期初建立学习小组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完成小组任务和班内分给的任务;学习小组一般每学期期中进行微调,经常组织小组内部的协作反思会。明确组内四个同学,在口号设计、制订目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基本角色,特别要解决小组交流中的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真正讨论的问题,真正解决个别同学在小组交流中的被动参与和全班交流中无所收获的问题。

二、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作,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

在不同的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两个切忌:一是切忌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二是切忌处处小组合作,什么问题都由小组讨论来解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①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时。例如,对于滑动变阻器如何接入电路,选用不同的接线柱时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时,让学生们合作用实验验证,合作地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让大家彼此交流,从而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②当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引向深入时。例如,在学生会熟练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利用它们能否测出其他物理量?如何测量?从而总结出重要的电学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等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画出电路图,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彼此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③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或对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而需要共同探讨时。例如,如何判断蓄电池能否对外供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往往在方法上考虑不全,可让学生互相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拓宽思路、掌握多种方法。

三、公平合理、双向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

篇8

一、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我国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这些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它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又可不断完善理论,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具指导性。

二、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注意到一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小组讨论,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每节课中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几分钟时间,这种讨论对学生来讲收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有合作的形式,却没有合作的实质现象。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本身是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合作又是更高层次竞争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竞争。学生本身能力有高有低,能力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小组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情绪、情感等为基础,进行自评互评,使每名学生都能明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参与程度、探索水平、解决数学问题、投入的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小组中评出最佳个人。另一方面,每周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上面几方面评出最佳小组。通过评比,不仅能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使组内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具有竞争力。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条件,使学生们体会到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才能达到目的。

四、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多思考、多发言,主动帮助学困生,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胆小怯弱,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使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的关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