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端午节真正的由来8篇

时间:2023-01-16 17:49: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端午节真正的由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篇1

相传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去吃他的身体。这天正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从此民间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即使端午节由来,说法甚多,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端午佳节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显现。2006年,端午民俗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年后,“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其中节令习俗为端午节赛龙舟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随着人们对历史节日的重新认识,传统端午民俗也历久弥香。在江苏昆山的阳澄湖水上公园,急促粗犷的鼓声在晨风中敲响,13只龙舟如同离弦的箭,在湖面上荡起阵阵浪花。201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昆山巴城站日前已拉开帷幕,海内外300余名选手参与了较量。

传承为根,创新是魂。随着政府将“端午节”列为正式节日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民众在对端午文化和历史习俗的传播推广中注入了更多的现代生活元素,不断谋新图变。

篇2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相关的活动,2021年也不会例外,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1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

(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对民间活动有兴趣,知道龙舟赛活动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2、乐意尝试剪贴添画的方式表现龙舟的细节特征。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龙头的图像、浅蓝色纸、剪刀、固体胶、PPT、视频、放碎纸的小篮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意图:观察龙舟的特征,知道赛龙舟活动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1、PPT:看看大人们在做什么?他们划的船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哪里是船头?

2、小结:大人们划的船样子像龙,抬着头很神气的龙头,细细长长的身体,上面有鳞片装扮,龙的尾巴向上翘。

二、师生演示

(意图:重点学习剪贴“龙头”图像的方法。)

1、我们也来玩玩赛龙舟的游戏。

2、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做龙舟。

三、幼儿创作

(意图:有序的使用工具材料表现龙舟的特征。)

1、龙舟我们自己做。

先用小剪刀(剪下图片上的龙头),用固体胶固定龙头的位置,用记号笔从龙头下方接住龙舟船身,让尾巴向上翘,最后添上鳞片。

2、幼儿创作。

(1)提醒幼儿按步骤剪纸、添画,完成龙舟。

(2)邀请谁坐在你的龙舟上和你一起划龙舟。

四、分享交流

(意图: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喜爱民间活动的兴趣。)(播放音乐“龙舟夺锦”渲染气氛)

1、用倒数计时,表示赛龙舟游戏开始。

2、幼儿布置作品在场景中,最快的幼儿就是龙舟赛第一名的胜利者,以此类推2、3名……

3、找一找人数最多的龙舟、数一数龙舟上划船的人数。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五月五,端午日,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共同阅读,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

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

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

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

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

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学习下蹲走,锻炼腿部力量和协调性。

2、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初步竞争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节奏轻快的音乐。

2、龙舟头饰8个。

3、小红旗1面。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这节课老师教小朋友做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游戏,想不想做呀!在做游戏之前先跟老师来运动运动做做热身操好不好?

2、听音乐,师生一起做模仿动作(体育项目)游泳操(活动上肢)射箭操(弓箭步,左右开弓)乒乓球操(半蹲,体转)竞走操(全身运动)。

二、"开龙舟"游戏

1、谈话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龙舟比赛》的体育游戏,哪个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龙舟"?

2、老师出示挂图,向幼儿介绍《龙舟比赛》。

过渡语:要想进行龙舟比赛,我们先要学会怎么"开龙舟"。

3、幼儿四人一组,后面的幼儿依次抱住前面幼儿的腰蹲着向前走。

(老师只交待"开龙舟"游戏的基本玩法,让幼儿自己在玩中体验怎样使"龙舟"前进的技巧)

4、集中让幼儿一起说说,"开龙舟"游戏玩得怎样?遇到什么困难?怎样才能使龙舟开好?

①大家要一起走。

②要一起喊口令。

③还要一起出同一个方向的脚。

师:如果大家速度一致,有节奏地走,"龙舟"是不是就能开得快呢?小朋友们再试一试。

5、幼儿八人一组再玩"开龙舟"游戏老师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三、竞赛游戏:赛龙舟过渡语:现在小朋友们的龙舟开得很好了,下面我们来进行龙舟比赛,看哪条龙舟最先到达终点,就算胜利。

1、幼儿从起点出发,开展龙舟赛。

2、给胜队表扬鼓励。

四、放松整理活动。

1、师:小朋友,我们刚才进行了龙舟比赛,大家表现真不错!现在是不是有点累呀!下面我们就来放松放松,跟着老师来:甩甩手,转转头,扭扭腰,踢踢脚,拍拍腿,深呼吸。

2、整队回教室。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篇3

一、立夏斗鸡蛋,悠悠童趣情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只有让小孩子与环境充分接触,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知识。”每年5月5日或6日为“立夏”节气。立夏,在笔者生活地区有“斗蛋”“画彩蛋”的习俗。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体验到童年的乐趣,每当“立夏”之时,我园组织小班孩子们玩起了“鸡蛋碰碰碰”活动,组织中班孩子们开展了“鸡蛋美美美”活动;组织大班孩子们开展了“鸡蛋问问问”活动。小班的孩子在斗鸡蛋的游戏中个个神采飞扬,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有的击碎了同伴的鸡蛋壳而洋洋得意,有的失败之后甚至用自己的小拳头敲打着同伴的鸡蛋……斗鸡蛋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班孩子在“鸡蛋美美美”活动中,有的在鸡蛋壳上用五彩的颜料勾勒出了京剧脸谱,有的将鸡蛋壳捏碎拼贴出了“家乡的美景”,还有的将鸡蛋壳涂上红色,然后用筷子串联起来,创作成了惹人喜爱的“糖葫芦”……一件件用鸡蛋壳创作而成的精美的作品,不断彰显了孩子的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大班老师在“立夏”这一天将孩子带到科学探究室开展了“鸡蛋问问问”系列活动,让孩子在亲自观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懂得了熟鸡蛋与生鸡蛋的蛋壳哪个硬,懂得了鸡蛋的哪个部位最硬等知识。

立夏系列活动的开展,真正地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不断激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童年的欢乐。

二、端午扎粽子,拳拳爱国心

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更要通过教育来改进生活、充实生活。在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中,就包含着要通过教育来改进生活的蕴意。为了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我园在端午节前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端午系列活动。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我园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围绕端午节的由来开展了讲故事、小品表演、儿歌诵读、歌曲演唱等活动,既让小班的孩子懂得了端午节的由来,同时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了孩子的爱国情怀。中班老师在端午节前夕布置孩子回家和大人一起采摘箬叶,告诉他们要想粽子香,首先箬叶要选得好,太老太嫩都不行,生了虫子的箬叶也影响了口味。在端午节这一天,老师邀请了所有孩子的家长来到幼儿园,与孩子一起进行了“扎粽子—尝粽子—颂粽子”的系列活动,孩子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运用插、穿、剪等方式,扎出了“代代福粽子”“针线包”“水果粽”“豆沙粽”“香菇粽”等种类繁多的粽子。在品尝粽子的过程中,孩子尝到了自己动手实践做出的成果个个喜笑颜开,有的孩子还将粽子剥开送到了家长的嘴里……这些,无不让孩子感受到亲身实践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大班的老师在端午节前夕,利用当地织造厂的废弃纸板、纸管、布料等,运用了剪、切、割、挖、插、接、粘等手段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龙舟”,在师生的合作、小组合作下,一艘艘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的龙舟诞生了。在端午节这天,中班老师邀请了孩子家长来园开展了“赛龙舟”的活动。在赛龙舟比赛中,孩子们虽然大汗淋漓,积极性却非常高涨,既表现出了竞争精神,同时也在“做龙舟”“赛龙舟”系列活动中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端午节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节日活动的乐趣,加深了同学们对端午节日的理解,既弘扬了传统节日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性,使能力培养与情感教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三、重阳献爱心,浓浓敬老情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了培养孩子的敬老之情,我园以重阳节为契机,挖掘重阳文化,利用生活资源作为学生动手操作材料,促使学生的手工制作与尊老爱老的美德融为一体。如,教孩子学钉纽扣,学习穿针引线、打结,体会对称的美感,学习生活技能,掌握钉纽扣的方法、技巧,培养孩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把这种动手创造的能力应用到尊老爱老活动中:回家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钉纽扣,为邻居老人钉纽扣;重阳节那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社区为敬老院的老人整理衣服,钉纽扣;用橡皮泥和其他手工材料制作一块长寿糕送给老人,祝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孩子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老人生活的不便,体会到照顾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有责任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查字典提供)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后天就是 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流传的大约有四、五种说法,但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一些了解,老师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战国末期楚国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和排挤,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悲愤之下,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后,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得知消息后,划船拯救,将饭团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鱼吃饱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端即是“初”的意思,人们也以吃粽子,喝黄酒来纪念屈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你早已听过无数遍,今天也无法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恍如昨日刚发生的事,最后以韩国成功申请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而告终。虽然专家称“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并非坏事。但毕竟“端午节”一词还是被别国抢先一步给端走了。

这件事情无疑给国人敲响了保护中华文化的警钟,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有很多正濒临消失,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如世界三大艺术门类: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国的戏曲。而中国戏曲现在有很多剧种已经失传,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语言的已不足几十人,整个赫哲族都在濒临消失,更别说民族文化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造纸术,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向日本人购买高质量的宣纸。试问,将来我们连过节都是要过别人国家的节日,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祖先。

所幸近几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一些重要文化遗产纳入国家保护单位加以保护,20xx年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教育部还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在20多所学校尝试京剧进课堂的做法。刚刚过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但这些做法都还只是杯水车薪,甚至还引起各种争议。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时下,一些消极颓废的文化把人们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灵空虚已成为社会的症结,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歹徒砍杀学生这些悲剧的发生更加向人们昭示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一起来好好度过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是我们非常简单就可以做到的,节日除了是一种欢庆活动外,更代表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因为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传统节日背后积淀的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传承和延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

最后,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快乐!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谢谢大家!

201x年6月14日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

今天是5月25号,农历五月初二。到本周四,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在此,请接受我对各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五)

各位师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六)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xx年的6月20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离世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篇5

【关键词】端午节 ; 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作 者】杨琳曦,女,四川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成都,610066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4X(2007)01-0185-006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from the case study of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Yang Linxi

Abstract: The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was appear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successfully made a big influence in China. The origin of Chinese Duanwu Festival and Korean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is actually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The academic returns focus on the culture itself but not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The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the Korean material makes this study tougher. This paper did the research with the Korean materials and research into the cultural origin, compared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n analyzed the Korean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It reminds us that in th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we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r we will lose our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and cultural origin.

Key words: Duanwu Festival, 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 intangible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2005年11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端午祭 “申遗”成功后,韩国还拟将“韩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本申报。这是继端午祭成功申遗之后,韩国在文化上走向世界的又一重大举措。

韩国端午祭 “申遗”的成功在国内引起了的广泛关注。有的学者认为端午节申遗失败是国人的悲哀,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让邻国捷足先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生文化形态,并避免类似事件发生。①有的学者则认为世界遗产就是应该全人类公用的,不应该计较这个遗产在哪个国家,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申报②。

在新闻媒介普遍关注的同时,学术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端午节和端午祭文化现象本身,少有学者进行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研究。韩国充分挖掘了端午祭文化传统的内涵,凸现出与中国端午节的差异,使本来源于中国的节日,成为其相对独立的文化节日,最终抢先一步走向世界,并得到认可。笔者认为,韩国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文化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对文化传播的敏锐性,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目前韩国、日本、蒙古、新加坡等许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都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许多项目的渊源都在中国。为了捍卫中国文化源头的本源地位,不仅需要研究文化本身,更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和申报制度。本文通过对韩国遗产保护制度的分析入手,希望这一典型案例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中韩“端午”的文化渊源

不仅中国的学者普遍认为端午祭是由中国的端午节演变而来,韩国的许多机构也承认这种文化的传承性。比如说,韩国海外公报馆所编写的《韩国手册》中明确指出,韩国从形成以种植糯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开始,文化就逐渐与中国的文化成为一体。 ③

笔者根据史料和各家观点,整理出中韩端午文化渊源的依据如下:

(一)历史文化背景渊源

1.殷之王族箕子因劝殷封王而被监禁起来。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殷后,释放了箕子。箕子不愿仕周,率五千人马去了朝鲜,箕子与朝鲜人民共同生活,建立了国家,史称箕子朝鲜。箕子等人去朝鲜时,带去了汉字,中国的思想文化,生产技术和习俗。④

2.卫满朝鲜。史书记载,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燕人卫满率众攻打箕子朝鲜,获胜后自立为王,直至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改设汉四郡。可以说,从箕氏朝鲜到设立汉四郡,中国对朝鲜的影响进一步增强。⑤

(二)韩国历史记载渊源

1.韩国古典中有关端午节([XCZ70.TIF])的记载都是汉字词,而不是固有词。2.《东国岁时记》中记载,韩国风俗有“按汉制”一说。韩国的端午节活动基本上是按中国汉朝的习俗进行。⑥

3.韩国长期使用,仿编中国农历。韩国的端午节是从中国传入。端午节已成为韩国民俗节日的一部分,已有上千年历史。⑦

(三)地名渊源

韩国和楚国相似的地名主要集中在韩国东部海岸的江原道,这里有江陵、襄阳、洞庭湖等地名。江原道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太白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包围圈,使它与外界相对隔离,许多古风古俗得以完整的保存,江原道的巫俗是韩国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师主持的巫祭在被世人关注的“端午祭”中是重要内容之一,韩半岛南部巫俗带有明显的楚苗巫俗色彩。⑧

二、韩国对端午祭“文化独立性”的辨析

尽管中韩端午存在必然的渊源,但是韩国为了弘扬本土文化,使韩国文化走向世界,许多学者和机构纷纷探寻并极力“打造”韩国端午祭的“文化独立性”,以便在申报中获取成功。在韩国的非物质文化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他们对端午祭独立性的辨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韩国整理和宣传,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在表现形式上确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时间上的差异。中国“端午节”只有农历5月5日当天。但是“江陵端午祭”前后持续1个月,从农历4月5日开始到5月7日结束,而不是局限于端午节这一天。

其次,祭祀对象的不同。中国的“端午节”是祭龙王, 而“江陵端午节”是祭山神。

第三,中国“端午节”是以赛龙舟、吃粽子、配香囊、插艾、菖蒲为主要内容。但“江陵端午祭”是一项规模很大的民俗活动。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 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打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庙会等文娱节目组成。

将文化的独立性“打造”出来以后,为申报世界遗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其文化保护和运作制度的完善,为韩国的成功申遗提供了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三、韩国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一)以“文化财委员会”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韩国对文化遗产的严格管理源于他们以法律的形式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韩国,管理机构关系如下:国家总统――文化观光部下属的文化财厅――各地政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面所述只是韩国文化遗产管理、执行机构,而真正的决策机构则是由韩国文化财厅负责组建的文化财委员会。韩国的文化财委员会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惟一的一个专门负责提供咨询审议的顾问机构。按韩国《文化财委员会规定》,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必须由德高望重、学识广博的专家学者组成,相关官员不得介入。委员会委员分文化财委员和文化财专门委员两种。前者可参与全面咨询,而后者只能参与小范围的专业咨询。文化财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14]

(二)积极的保存记录和传授教育

《韩国文化财保护法》认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指的是如果不及时保存,消失的可能性极大的其保持者所具有的技能和艺能。[15]其实从制定重要无形文化遗产认定制度的背后看来,本身就说明单靠艺术自身的力量,在本时代不能够坚持传承下去。所以我们要把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作为活生生的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同时又将其原貌传承子孙后代的义务。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的做法是消极的保存记录。采谱、录音、摄影等记录,这是保存无形文化遗产的普通的方法,可作为传授教育的教材而使用。[16]

韩国在传统保护方法的基础上,推动了十分积极的保护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团体项目优于个人项目。

韩国政府为了扩充传授教育的空间,与市、道共同负担,从1973年开始每年一度为计划建设为原则,与个人项目相比,更注重团体项目,并在传承多种项目的地区,优先建立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教育馆。另外,在1997年,汉城建成了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综合传授会馆,现作为进行传授教育、演出、展览、广告等活动的多功能的文化空间而使用。

第二,个人项目的“活态”监测与传承。

除了传授教育以外,被认定为技艺能保持者的个人,只要没有特别的理由,每年应该至少向市民公开其保持的技艺能一次。其理由如下:1.检查传承状态,阻止其技艺能的退步,同时对其保持者通过不断磨练而达到的相关技艺能的提高程度进行检验。2.指出由于保持者的偏见和执拗而引发的相关技能被歪曲的可能性,为专家提出批判与改善提供机会。3.向市民普及及宣扬民族的传统技艺能。这是为了达到对其技艺能状态进行检查和向市民普及两大目的,而要求其履行的公开义务。公开报告分为中央报告和在其传承地区实施的自行报告。

(三)无形文化遗产海外传播的制度保障

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遗产,同时也是人类的共同财产,韩国政府为了使其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扎根而不断地进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认定,并在制度上进行传承的国家,韩国、日本等国家走在了前列。[17]

韩国政府针对世界各国对于无形文化遗产缺乏深入认识的状况,在1993年举行的第1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事会上提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普及无形文化遗产制度”的提案,最终此提案被采纳,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普及无形文化遗产制度的前列。

之前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制度,韩国率先将将无形文化遗产列入遗产保护当中,并积极推进了会员国之间的充分合作。韩国政府通过向全世界推动无形文化遗产制度,向无形文化遗产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每年文化遗产管理局召开国际的无形文化遗产制度运营的现场会介绍该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使会员国迅速的实施该无形文化遗产制度,在1988年设立了“世界口传无形文化遗产奖”,并在1999年4月将这个奖的名称确定为“阿里郎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隔两年,对世界范围内的口传及无形遗产杰作,以及对此遗产的保存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授予此奖。

(四)完备的认定制度

1.标准化认证制度。

国家把在历史上、学术上、艺术上值得保护而地方色彩浓厚的项目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专门学者的研究报告书、民俗艺术演出比较大会展出作品,以及由市、道知事将地方文化遗产委员会决议后,通过的项目予以建议。此外,有关专家的建议等等,都是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审议对象。

文化遗产委员会判断其有认定的价值后,则由有关文化遗产委员或专家委员与其他有关学者实地考察,确认其技能与艺能的传承由来、内容、传承状态以及具有相关技能及艺能者的经历等,将其调查结果进行审议,最终由文化遗产委员会决定是否将其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认定为具有相关技能者。

2.竞争性的认定制度。

为了保存日益消失的传统文化,韩国政府从1958年开始举办了“全国民俗艺术演出比赛大会”。从1964年起,“全国民俗艺术演出比赛大会”被改称为“全国民俗艺术欢庆”,直到现在每年都坚持举办。通过此赛发掘文化项目,只有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项目才能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1964年,以扬州别山台为代表的13种民俗剧在比赛中获得嘉奖,被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

3.动态性的认定制度。

对于地方文化节为代表的民俗剧的演出,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假面具为例,根据时间及场所的变化,他的台词内容发生变化,演出时间也有所变动。文化的传承具有二元化的保存与继承发展两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原有的面貌、原有的台词进行保存是有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也不符合以传统的继承发展为目的的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某一时代的产物,可以进行再创造。

4.针对性、优先性认定制度。

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的项目,与没有被指定的项目之间在申报的先后次序上有差异。被指定为重要无形遗产的项目被当成标准,因此对其他种类的艺术行为的评价被降低。重要无形遗产的项目一般是指三类项目:

(1) 与他国有共存文化的项目。此类项目以端午祭、韩医、汉字为代表。

(2) 濒临灭绝的项目。此类项目以方言为代表。

(3) 具有本国典型特征的项目。此类项目以宗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乐、假面剧为代表。

四、对中国非物质遗产申报的启示

目前,韩国已有三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仅有两项:昆曲和古琴),并且还在积极的申报。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韩国的文化保护制度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申报的技术处理

1.申报项目的筛选问题。

在不断发生被别人“抢申”危机的情况下,为保护我国利益,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优先考虑边疆和共存文化。[18]中国应该列出一份源在中国、流在别国及跨国分布的文化遗产清单,按照这个名录,采取优先申报原则。同时采取扩容战略,争取通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交涉,改变每两年才能申报一个项目的局面,加大中国申遗的速度和力度。

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有明确国际战略和国内战略。国际战略包括共存文化优先、边疆优先、分层级多渠道申报以及扩容战略;国内战略则包括联合申报、濒危优先、特色优先、农耕文化优先和少数民族文化优先战略。

2.话语主动权的取得。

从韩国官方对于端午祭的描述中可以得出, 韩国在对端午祭进行申报时,回避端午祭的本源问题,突出其“独立性”,强调端午祭活动的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大,重点突出端午祭的娱乐活动和纪念方式。“打造”好端午祭以后,再把其推向世界,使其优先取得话语主动权。中国在申遗时,应该注意强调文化文源性的问题,抓住世界遗产唯一性的特点,从而抢先获得话语主动权。

(二)世界遗产保护方法的问题

1.源头与源流――加强以中国文化为渊源的世界遗产的研究。

中华文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在中医、时令、姓氏、宗教等方面与中国有相应的共存文化。同时,中国许多民族与周边国家垮境分布,许多文化跨国共有,对这些边疆共存的文化遗产,不管是单独还是合作申报,中国政府都应采取优先申报原则。应该深入研究这些边疆共存文化的中华渊源性,充分挖掘中国文化渊源的特征与证据,从而在申报时优先取得话语主动权。

2.区域文化的“中国化”凸现――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文化的传播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整个国家甚至在整个文化圈都有同一遗产项目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申报时应该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以端午节为例,其发源地虽是湖南,但其活动不只是在湖南举行。这一活动不是地区性的,而是全国性的。因此在申报时,各地区不能各自为政,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促进端午文化的发扬。

3.一体化的多元共存――加强民族地区的保护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一体化文化的国家。在文化继承与保护工作中,应该创造文化的多元共存。多元共存不是容忍和漠不关心,也不是实质上同化少数民族文化或把少数民族文化拖入“主流”文化的托词。创造性的多元共存包括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创造性的多元共存把当地社会环境和公共活动领域相结合,允许创造性地接触和转变。[19]文化是多元化的,并没有优劣的关系。若只是重视汉族文化,将该文化当成标准,而过低评价其他民族文化,会产生错误。这样的政策虽然会在遗产申报上暂时获得一定的成功,却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造成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①乌丙安.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J〕.西北民族研究,2005(3):77-80。

② 高丙中."端午民俗研讨会"上众学者论“民俗复兴”〔J〕.民间文化论坛,2004(3):96。

③(海外公报馆编辑.韩国手册〔Z〕.韩国:海外公报馆,1992.――笔者翻译)

④( 崔南先〔韩国〕.一然.三国遗事・卷一・纪异第二・古朝鲜〔M〕.汉城:瑞文文化社,2003.――笔者翻译。)

⑤〔西汉〕 司马迁.《史记.朝鲜列传》〔M〕.中华书局,.1959。

⑥(洪锡谟〔韩国〕.《东国岁时记》〔M〕.洪神文化社,1997――笔者翻译)。

⑦ 陈池.多点反思,少点义愤〔J〕.社会观察.2004(8):15-16。

⑧ 杨万娟.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0-14。

⑨闻一多.端午的历史教育〔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⑩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1]吴均. 续齐谐记.中华书局影印本,1934。

[12][13] [XCZ11.TIF](韩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网站――笔者翻译)。

[14]苑利.韩国历史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基本特征〔J〕.民间文化论坛,2004(6):64-69。

[15](韩国文化财保护法.2001年7月1日实施――笔者翻译。)

[16][17]郑义淑.韩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湖北民族学院,2004(4):38-41。

篇6

【关键词】挖掘素材;习作指导;激发兴趣

中国分类号:G633.3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帮助学生挖掘素材,拓宽习作训练空间,学生习作兴趣才能得以激发,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博学广记的阅读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们不仅要经常用它来激励学生更应该以此自勉,教师自身要多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可以推荐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读书时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成功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学生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对于敢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同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时间提供保障,不要把阅读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只做要求不作指导,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同,把阅读完全放在课外的时间进行,很可能会流于形式,不能成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每单元的课文结束后,我都会专门安排一节,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的阅读指导,所选的篇目有的跟作者有关,有的是本单元同类题材的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懂得了课外阅读时该怎样选择阅读的内容了。

二、家校合力,为孩子打开习作之门

随着近几年安全事故的频发,由学校牵头组织的春游、爬山等集体活动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这些活动的情景只能在旧照片中呈现,这些原本非常有益的集体活动被取消后,学生少了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体验,老师们也少了许多指导他们进行习作的素材。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在习作指导中也出现空泛的现象,但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省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教育孩子,也为写作文积累了材料,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经历,并借助家长会等机会对家长进行适时的指导,有的家长会利用假期带自己的孩子去各地旅游,我会告诉他们在临出发前指导孩子做些资料的查找,首先了解目的地的景色特点、相关的典故或与之有关的名人等方面的材料,在游览参观过程中指导孩子注意观察和记忆,从而帮助孩子挖掘习作的素材,在去年寒假中,有位家长带她的女儿去海南旅游,她注意指导孩子细心观察,用心记忆,回来后,孩子写了作文《难忘的海南之行》,较生动地写下了自己在旅行途中见到的海南风光,并与青海的冬天进行了对比,将南北两地在冬季不同的风光写得很有情趣。

三、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契机,鼓励孩子说真话,写真事

学生的习作是发自肺腑的需要,习作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心灵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交往,这样的习作才能成为“作品”,才能为下一次的习作蓄积动力。有位同学生病在家休息了近一个月,在这个月中班里发生了许多事,她在家里也经历了许多,同学们与她互相想念,利用这样的情感体验契机,我指导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告诉她:这段日子班里或学校发生的趣事,以及同学们对她的关心,同时也要求这位生病的同学讲讲自己在家的感受,以及发生的事,这次的习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的习作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尤为可贵的是在文中抒发了真情实感,在习作中将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跃然纸上,令人感动。后来他们有了烦恼、开心的事都会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习作成为满足自己需求的表达方式。

四、利用节日文化,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节日中的亲情交流、休闲娱乐使节日更富有内涵,如清明节的踏青春游,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重阳节的登高赏菊,中秋节的月下团聚,元宵节的观灯猜谜,这些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加贴合儿童率真的本性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娱乐游戏,将传统文化渗进习作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习作素材,例如端午节来临之前我让学生先查找有关端午来历的资料,再在端午节时学学包粽子,观察一下这种传统美食的诞生过程,再在班里互换粽子进行品尝,这样学生之间的品尝交流,其实就变成了习作指导了,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写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有写端午节由来的,有写自己的粽子诞生记的,有写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经历的,总之有了真实的写作对象,学生的的习作变得情趣盎然。

五、开展活动,引导观察,指导动笔

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之中,学校中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是他们的习作源泉,教师要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有意的采撷精彩片段,通过案例教学授予学生观察方法,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并学会联想,才能把事物写活一点。例如我领学生参观校园时指导他们观察人工湖中的鱼儿怎样玩耍,湖岸上的石头都有些什么形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是这样描写这些大石头的:你看它们有的像大象正在岸边喝水;有的像穿山甲威武地向我们示威;有的像鳄鱼趴在岸边等待着猎物的到来。这些平时在同学们眼中稀松平常的石头变得灵动起来,校园的美景在丰富的语言描写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赞科夫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将生活中的资源挖掘出来,习作的源源活水就会奔流而来,就能将儿童的言语表达引向一个开阔的天地。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程;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69-01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加之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打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下几点是我对英语与传统文化的一丝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节日慢慢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而与中国传动节日相比,在英语方面有和联系与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扩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二、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谚语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的翻译。

三、告别中国式英语,创立情境,学习真正的美式英语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美国人口中的常用句子。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 (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中很实用的句子。

还可以采取教师给出一些句子The line is engaged.(占线) Let’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A thousand times no!(绝对办不到)It’s up to you .(由你决定) Big mouth(多嘴驴)Get down to business(言归正传)None of your business(不关你的事) I’ll kick you ass(我要炒你的鱿鱼)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听)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You’re a jerk! 你是个废物/混球!Are you insane/crazy/out of your mind? 你疯了吗?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 You stupid jerk! 你这蠢猪!.I’m fed up. 我厌倦了等,由学生创设语境,迅速说出来。此方法简单易行,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快人快语”的活动中来。

四、巧用animial却别中西方文化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 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在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西的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衷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 失败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会叫的狗不好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按功行赏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 Party的活动。

总之,对与英语的学习,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死记硬背,英语是门语言,我们应该多去寻找方法,使得英语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初中英语和中国文化间的关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下基础。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课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融入到具体生活当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学情,把每一节课都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当中,积极拓展教学渠道,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丰富知识,知行合一

实践活动课是没有课本作为基础的,但是阅读文本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的引导下,实践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才能够得到知识的支撑,不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手足无措。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学生一些生活常识,为他们以后的实践奠定基础。

在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常识还比较少,所以我给学生讲解传统的节日,让学生了解一些节日习俗。比如学生最熟悉的春节,对于春节的习俗,学生都比较了解,比如家家户户贴春联、打扫房屋、家庭团聚吃年夜饭,还有传统的娱乐活动。之后是正月十五,这一天要猜灯谜、吃元宵等。清明节这天要做的学生都知道,要去扫墓,它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我将清明节的由来讲给学生。对于端午节,相传是人们为了纪念楚国贤臣屈原,在这天,人们要去赛龙舟,现在龙舟运动更加普遍了,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将糯米放到新鲜的芦苇叶中,里面加入各种馅料,在端午节这天,还有佩香囊、插艾和菖蒲等活动。对于九九重阳节,学生学过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这个节日的写照,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赏菊、插茱萸……重阳节现在也成了老人节,目的是为了倡导全社会去敬重、爱护老人。我给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希望他们能够在节日的时候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通过让学生先了解知识,将课内外的联系变得紧密,既能使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欲望,又能给学生提供实践过程中需要的理论基础。实践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如果开始时就让学生动手实践,势必会使课堂效率低下,所以让学生先了解基本知识,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二、专题活动,深化情感

在开展专题活动时,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完成选题、计划、搜集资料到撰写报告整个过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成长。

在一次课中,我带领学生制作贺卡,我希望他们能够学会感恩,使内心的情感更加丰富。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醒学生深藏的感情,有些学生比较害羞,通过制作贺卡的方式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我告诉学生,制作贺卡是要送给最亲的人,所以要先想想送给谁,所有的学生都说要把制作的贺卡送给自己的父母,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我和学生说:“贺卡的外观漂亮是必须的,但是其最重要的内涵是里面的文字,所以现在你们把想和父母说的话先写在作业纸上,以免一会儿在硬卡片上写错字。”在学生写的时候,我注意观察,明显感觉到他们在逐渐长大。我让学生把硬纸片对折,然后在外面写上给谁,接着就是怎么制作漂亮的外形了。我让学生用剪刀在彩纸上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用胶水把剪下来的图形贴在卡片上,之后用彩笔在卡片的空余地方画画。有些学生不善于画画,我告诉他们可以随意画,不要太关注画是否好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少干预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创作。卡片外形制作完毕后,我让学生把预先写好的话抄写到卡片上,字要写端正,写好之后,卡片的制作就完成了。制作卡片后还有一些时间,我问学生有谁想把自己写的话念给大家听,有学生主动到讲台上念出写的话,学生的话让我感到很欣慰。学生很难有机会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应该找寻机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通过这次专题活动,唤醒了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教师还可以开展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合作、表达的主题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来深化情感,通过各种各样的专题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不同情感。

三、基于网络,模式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能让学生有相对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教师再配以必要的讲解,给学生新的学习感受。

在一节综合实践课上,我教学生怎么制作蝴蝶标本。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手制作标本,所以我选择用多媒体来教这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蝴蝶标本有一些认识,我让他们在课前收集关于本节课内容的图片。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制作蝴蝶标本的过程,学生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太茫然。在刚开始讲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蝴蝶的美丽图片,让学生产生喜爱之情,引起学习的兴趣。之后我让学生展示在课下收集的资料,谈谈蝴蝶在自己心中的印象,这样做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有的拿出了关于蝴蝶标本的图书,有的拿出真正的标本让其他学生欣赏。我和学生谈怎样制作蝴蝶标本,配合多媒体的图文进行讲解,有了图片和视频的引导,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首先要保证捕捉到的蝴蝶的身体要完整,待蝴蝶死后,用吸水纸将其腹部的内脏挤出,然后进行固定、风干……学生观看后,纷纷表示也会自己动手制作蝴蝶标本,我提醒学生:看着制作的过程很简单,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非常小心,稍有不注意就会破坏蝴蝶的身体,只有按照制作步骤进行,才能将蝴蝶的美丽长久保存下来。通过多媒体技术动静结合的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这样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长久的记忆。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给学生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查阅资料进行了解,然后再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走进图书馆,查阅搜集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图书馆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好地方,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阅读书籍,而且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将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搬到了图书馆里,希望能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我以具体的学科为导引,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爱上阅读。首先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有说漫画书的,有说科幻书的……我告诉学生,他们只能从图书馆现有的书籍中寻找,这里有中外文学家所写的名著,还有有趣的童话故事,现在给每人10分钟的时间,他们要去书架上寻找想读的书籍,然后取回来。学生在找书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些书之前只是听说过书名,如今在书架上竟然都发现了。有些学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的,有些学生是按照名气或者作者来选择书籍的,借的书籍各不相同。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进而爱上读书。教师有引导学生产生读书兴趣的责任,在学生阅读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我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收获,能够在阅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思想。

通过让学生走进图书馆的这种方式,每名学生都有了走进图书馆的经历。图书馆具有很大的魔力,它能给学生带来情感的冲击,让学生产生看书的欲望,教师将学生领入图书馆,会让学生产生主动读书的欲望,让他们自由而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书籍。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采用丰富的课堂形式和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弥补课程相对较少的缺点。教师需要完善活动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培养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雪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09).

[2]戴丽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渠道探究――学科课程的延伸[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