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21:48: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素质报告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程;多元评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64-02
【作者简介】巫惠群,江苏省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00)总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以“行知天下事,涵养博爱心”为办学理念,把“关爱他人、呵护环境、个性灵动、胸怀世界的阳光少年”作为培养目标,积极建构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目前,该体系主要分为三大类:立足自主成长的生命课程、激活知识意义的拓展课程、直指问题解决的主题课程。同时,我们努力探索评价方式,为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护航。
一、立足自主成长的生命课程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由此,自主发展被确立为“核心素养”体系的一大领域。而学会生活、学会社会往、学会自主策划和选择,是自主发展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内涵。为此,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构建生命成长小课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学会如何生活,还要立足未来,培养各种生存能力。我们拓宽教育视角,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实际,开发了36类生命成长小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载体。这些课程以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创造为目耍遵循循序渐进和系统化的原则。我们期望学生能在六年间学会36件事,更期望这些课程能帮助学生唤醒生命自觉,绽放生命光彩。
培养审美情趣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为此,五年级的生命课程“正装出席音乐会”在学生的期盼下诞生。我们从音乐会的类别、着装礼仪、会场礼仪等方面来实施这门课程。学校还特地组织了一场音乐会,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们获得真切的感受。音乐会上,女生穿着漂亮的晚礼服,男生个个西装笔挺,各自寻找自己的“伴侣”,一男一女手挽着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入场时,男生主动请女生先入座。落座后,学生们安静欣赏,在每个节目后报以热烈的掌声……男生成了绅士,女生成了淑女。课程带给学生最真实的现场感,这种力量远远胜过了说教。
二、激活知识意义的拓展课程
课本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重要凭借,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往往以平面、静态的方式呈现。如何将书本知识激活,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将书本知识经过处理后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如何把课堂静态学习与体验探究等活动结合起来?这些问题是我校近期关注的重要方面。教师们根据知识特点,立足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特长,对学科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开发出各类大小课、长短课,努力让每个学生在有意义的拓展中,理解知识,最大限度地收获学科育人价值。
这些课程变为学科课程的有益补充,在内容上或联系生活,或沟通历史,或与游戏相结合;在实施方式上或选修,或必修,课程周期或长或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直指问题解决的主题课程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打破学科边界,开发了系列主题课程。这些主题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的“动物”课程,二年级的“甜蜜糖果”课程,三年级的“旅行”课程,四年级的“雾霾”课程,五年级的“荒野求生”课程,六年级的“万桥博览”课程等。
“旅行”课程以“旅行”为主题,学生们通过“攻略我能行、精彩旅途我体验、旅行手账我珍藏”三个板块的活动,从挑选路线、制订攻略、核对预算、打包行李再到一路体验,最后人人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旅行手账。这一份份旅行手账,践行了我校“博爱少年、行知天下”的办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万桥博览》主题课程由六年级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合作完成。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古今中外有关桥的诗文,数学教师讲桥梁的结构设计、承重,英语教师组织学生用英语介绍世界各地的桥,美术教师带着学生设计出各式各类的桥,音乐教师、体育教师带着学生参观常州本地的桥,还组织学生写下了以桥为主题的快板脚本,编排出三句半。这类课程,围绕一个主题,打通了学科壁垒,教师之间紧密合作,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查资料、寻访游学、撰写报告、动手试做等成了新形态,学生的自主学习规划、合作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主题课程源于学生现实问题。在一次数学课上,传出了一阵不和谐的哭声。在教师的再三追问下,这名学生说出了原因。原来是他没带上课用的彩纸不知道怎么办。这个问题引起了一年级组教师的关注,他们在年级里展开了调查,发现了一系列类似的情况:有的学生因为上厕所不小心弄在身上而哭,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做作业而哭,还有的学生因为吃饭没有分到勺子而哭……大家惊讶地发现,学生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使用的办法竟然只有哭泣。如何改变呢?“萌宝计划”应运而生。教师为学生们制订了8个任务单,开展了“萌宝计划”实践行动。他们有的让学生去后勤保障处领粉笔,有的让学生去图书馆借书,还有的安排学生去找信息教师维修教室公物……每个班的学生都分成8个小组,他们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个任务,在20分钟之内完成并回到教室就算成功。
真实的场景体验,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帮助,无论成功或失败,他们都在实践中习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引导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
1.变“成绩报告单”为“素质报告单”。我们设计出与“学校课程规划”相匹配的学生素质报告单――《做最美的自己》。这张报告单从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版面设计方面反映出学生年龄特点,突出博爱元素。小小报告单充分展示了独具魅力的博爱特质。
2.变“一卷考试”为“游戏闯关”。二年级的期末考试,由传统的一张试卷变为“厉害了,我的二年级”期末闯关活动。具体分为:语文类活动项目(复印机、汉字英雄、吟诵家、书法家),数学类活动项目(测绘员、小会计)和艺体类活动项目(科学家、歌唱家、运动健将、小画家)。这种贴近学生生活,趣味与知识相融的评价方式,既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又充满了挑战性,消除了学生对考试的紧张情绪,增强了自信。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疾病,矫正生理缺陷,做到对各类疾病的初步检查及预防,对学生常见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使患病学生能够及早得到治疗,保证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是城市卫生状况指征之一。通过开展定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可以全面、动态地了解在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传染病、常见病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干预措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及时掌握本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为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学生体检率达到100%;
(二)建立中小学生健康档案,推动学校卫生信息化管理工作,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三)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分布规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学生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学生健康行为干预管理率达100%。
三、体检范围
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
四、责任分工
(一)区教体局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中小学生的体检工作。区卫生局对申请机构进行审查认定,报经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区卫生局和教体局共同研究确定承担学生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并报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备案。区卫生局、区教体局成立学生体检联合管理机构,明确分工,加强管理,定期督导,使体检工作有序开展,保质保量。
(二)区卫生局要建立健全学生健康体检领导组织机制,配齐配强人员,搞好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中小学生体检工作的组织、认定、培训、考核等工作,确保体检工作质量及数据报送工作顺利开展。区卫生局要组织专家对已申请认定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资质审核和督导检查,建立动态审核评定机制,使体检各项目和要求能够满足学生健康体检的需求。
(三)区教体局应负责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会同区卫生局做好中小学生体检工作的认定、培训和已申请认定的医疗机构定期进行资质审核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按区域安排相应的学校到经审核认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保证学生体检工作有序、安全、有效地开展。
(四)区财政局要做好全区中小学生体检经费预算,保障体检经费的及时拨付。
(五)区发改局要监督中小学生体检免费制度的落实情况。
(六)承担学生体检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健康体检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并配置相关检查设备、检验仪器、场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经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后,方能开始实施学生体检工作。同时要认真评价学生体检结果,及时反馈体检个人和相关部门,要配置专职的健康体检统计专业人员,协助学校做好健康体检数据录入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七)区疾病控制中心负责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学生健康体检数据,整理和上报相关数据;协助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体检质量控制的培训和认定工作。
(八)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体检机构体检人数、时间的要求,做好学生体检的组织工作。向体检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学生学籍资料,学校按照医疗机构提供的学生体检数据录入,并将体检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制成图表(悬挂),同时要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并纳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并将体检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签字后反馈到学校。
五、组织实施
(一)机构认定。按照国家、省级体检医疗卫生机构申请条件,凡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公立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有条件的集体企业医院,均可申请学生体检资格认证,并于每年3月30日之前填写《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医疗机构申报表》,报送区卫生局。区卫生局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教育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体检机构资质要求,受理并组织认定查体单位,经市卫生局、教育局审核后,由区卫生局、教体局共同确定承担学生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并报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备案,备案期限一年。
区卫生局和教体局要在每年5月30日前将通过确定的体检医疗机构名单和对应的学校名单进行公布。
(二)组织培训。承担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标准(试行)》和《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的要求开展体检工作,并建立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的自查机制,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体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每年6月30日前全部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组织体检。各学校于每年7--8月组织学生到指定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体检,9月15日前完成查体补检工作。学校与承担体检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沟通协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分批次参加体检,确保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安全、规范、有序开展。健康体检项目应按照省《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的项目实施,查体过程中体检机构不得随意增减健康体检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完成体检工作。体检医师书写、签名要清晰规范。不得擅自向学生发放具有商业行为的宣传单或家长信。
(四)信息管理。学校要填写和录入必要的学生基本资料,提供给体检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如实填写学生的体检数据后,由学校按照医疗机构提供的学生体检数据录入省《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个体报告单应于健康检查后1月内反馈给学生,异常情况立即反馈给学生;体检机构要在2个月内完成学校综合体检报告单,并反馈给区教体局和疾病控制中心。
凡承担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统一使用省卫生厅制定的《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表》,体检表由市教育局根据在校学生实际数量统一印刷,费用纳入学生体检经费。
(五)区疾病控制中心要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体检机构提供的学生体检数据,并统一使用省《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软件将数据分析、汇总,于每年12月15日之前将本学年的健康体检数据报送至市疾病控制中心。同时报送区教体局。
(六)学校要做好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应及时与负责体检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沟通配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台账管理制度,统一使用省《学生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软件,建立电子档案,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六、工作保障
(一)质量控制:为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所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须经具有法定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体检机构要保证学生健康体检所需的医疗检查设备与检验仪器的种类、数量、性能、量程、精度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在学生体检工作实施前要对仪器进行(计量认证)计量检测以满足工作需要,并能良好运行,定期检验,仪器设备有完整的操作规程。医疗废弃物须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统一处理。
(二)财政保障:根据国家、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规定,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检费用要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不得向学生收取。各级各类学校必检项目,小学、初中一年级新生每生每年15元(含结核菌素试验5元),其他年级学生每生每年10元。寄宿制学生必要时增加检查谷丙转氨酶(4元)、胆红素(4元)。
高中阶段学生健康体检可参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检项目、标准执行,体检费在学生学费中支出。学校每年在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结束后的15天内按体检费标准(扣除体检表费用)将费用拨付给医疗机构。
七、工作要求
(一)由区卫生局和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中小学生体检工作的组织领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区年度绩效考核体系,领导小组体检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医政科。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学校全面工作意见为指导,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基本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各项基础建设。
实实在在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不断提高队员素质,实现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加强中队辅导员培训,建立强有力的中队辅导员队伍。
2、健全少先队组织,培训队干
①调整大队委,组织队干培训。
②成立各种学生监督自管组织、宣传队、广播站,组织培训。
③坚持队干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④抓好新队员队前教育、入队工作。
⑤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
3、做好常规活动,平常中创新
①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作好“国旗下的讲话”。
②每周二、四红领巾广播站播音,进行主题宣传。
③每月各中队出版一期主题黑板报,检查评优。
④每月末进行一次少先队员仪容仪表及个人卫生检查。
⑤举行一次文明礼仪常识抽测,评选文明礼仪之星。
⑥举办一次优秀手抄报评展、一次名言诵读主题征文、一次中队品德故事会。
4、办好重大、特色活动
① 建设“书香校园”
② 庆祝六一活动
③ 科技艺术节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调整大队委,组织队干培训。
2、成立各种学生监督自管组织、宣传队、广播站,组织培训。
3、文明礼仪教育:
①成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组织干部培训
②《文明礼仪常规》专题教育
③启动队员文明礼仪检查评比
④文明礼仪讲座:《小学生家庭礼仪》
4、启动道德名言诵读
5、红领巾广播站开始播音
6、 书香校园”建设:出台建设方案,启动建设工程
7、队干(旗手)培训——怎样升好国旗(问卷测试)
8、出版第一期黑板报
三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
①文明礼仪讲座:《小学生学校礼仪》
②文明礼仪教育图片展
③中队学习礼仪常识,大队测试
④礼仪小话剧表演
⑤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三·五”纪念日活动
① 雷锋生平事迹展
② 聆听雷锋故事,诵读雷锋日记
③ 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捐助
④ 红领巾服务社区活动(清扫街道)
3、“三·八”感恩教育
①少先队感恩倡议
②“我为妈妈洗次脸(脚)”主题体验活动
③“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感恩书信征集活动(要求有妈妈的阅后评语)
4、“”植树节植绿护绿活动
5、风筝会
6、新眼保健操比赛
7、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安全教育周
8、“书香校园”建设:中队读书故事会
9、中队出版第二期黑板报
四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学习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结合清明节)
3、“诵道德名言,做文明少年”优秀征文、展示
4、“地球日”活动:废旧物小制作
5、趣味阳光体育运动
6、优秀风筝会征文展
7、“书香校园”建设:
①经典诗文朗诵会
②百科知识赛(一)
8、中队出版第三期黑板报
五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
①评选文明礼仪之星
②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纪念日活动:
①图片展
②逃生演练
③纪念征文
④征集手抄报
3、“今天我当家”、“我的拿手菜”实践活动(结合劳动节)
4、趣味阳光体育活动
5、筹备六一庆祝和科技艺术节
6、少先队教育:队基础知识
7、“书香校园”建设:
①优秀读书摘抄评展
②征集优秀读书报告单
③百科知识赛(二)
8、优秀手抄报展示
9、中队出版第四期黑板报
六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
①表彰文明礼仪之星
②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六一庆祝活动及科技艺术节
3、少先队教育:队史
4、评选道德名言诵读积极分子
5、“书香校园”建设:
①读书积极分子交流会
②优秀读书报告单展示
③百科知识赛(三)
④评奖读书活动积极份子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素质 评价
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而课程改革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则是素质教育改革能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承担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就如何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明确“三个功能”
一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变。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积极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改变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语文学习的某种学习方式被某种评价方式所肯定时,这种评价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当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被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时,就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感悟和共鸣。因此,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二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性的。传统教学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看作可以分割为独立单元的活动。因此,教师教学方式自然也不会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展开。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在制定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时候,增加体现教师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的相关措施,只有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是要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愉悦情感体验。在实施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听、说、读、写等各种素质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培养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面性。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综合、全面的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又要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潜能,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二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得到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最好的发展目标。
二是坚持导向性。综合素质评价担负着导向、反馈、鉴定、选拔、激励等多种功能,但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导向功能。在构建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必须要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要把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贯穿始终,体现未来国家人才需要,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方向明确目标。
三是坚持发展性。实施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评价体系制定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发展功能,突出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用一把精确的尺子,去度量每一个孩子综合能力高低,而是要成为一把放大镜,努力找出小学生身上存在的微小优点和潜在优点,并使之闪光发亮,成为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决不能成为筛选淘汰或是评等定级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语文素质综合评价内容涵盖语文学习的多个方面,因此,语文教师不是唯一评判人,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老师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让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和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要定期反馈给学生,为其留下回顾和反思的空间,激励学生时刻保持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是评价结果立体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和改进。只有形成了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才能实现确保新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刘英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任春甜.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初探[J].文理导航,2011,(07).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等多样化的方式,此外还有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形式。总而言之,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下,力求做到可操作性,简捷易行。
1.评价的主要内容
1.1学习态度: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通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
1.2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1.3知识能力:通过口头回答和书面练习、动手、拼图、观察能力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运用情况,这样不仅考察了知识和能力,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
1.4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调查时先由老师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选择一种情态。如老师说:"你心爱的课本不小心被别人弄破了,你会怎么样?"(生气、难过)"今天你受到了老师表扬会怎么样?"(高兴、开心)
2.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2.1让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校要求教师充分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广大学生乐学、会学,兴趣高涨。为了让学生有评价依据,做到直观形象,教师自制评价挂图,在评价内容上有喇叭(表示声音)、书(拿书姿势)、波浪线(表示语言是否流畅)、加号(有无添字)、减号(有无漏字)、脸蛋(是否有感情)等实物图形。如在朗读方面,学生可评价为:"我表扬他朗读声音响亮,有感情,没有添字"等。例如在读错字方面,学生则说:"我希望他不要读错字"或"我希望他再和生字多打打交道"等。不管评价任何人,首先都以表扬激励为主,并善意、委婉地提出建议,这样既符合广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与人为善的情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评价对象上有学生评价学生、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等,从而达到充分发扬民主,师生真正互动,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
2.2努力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方式。对于以前的期中检测,我校都采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的优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只注重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难以对学生作全面、客观的了解。另外在分数面前,往往伤害了那些没有及格或考得不理想学生的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教师也或多或少背上思想包袱。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一改常规,紧扣新课程改革理念,采取了师生面对面调查问卷的方式,语文内容涉及到听话、说话(听录音或听老师说,然后简单复述)、朗读、背诵(背课文、背成语、背古诗、背谚语)、口语表达及心理情感因素,数学有计算、找规律、数学生活、实际运用能力、认图形、拼图形等。在评价结果方面,我校改变了以分数评价而采用等级制,一至二处错误为5星,3至4处错误为4星,5至8处错误为3星,9处以上错误为1-2星。通过期末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中家长意见反馈,绝大部分家长是认可的,教师也非常乐意接受。
2.3注重引导,分科评价。以前,学生的期末素质教育报告单中的评语总是出自班主任一人之口,在评价内容上总难免有所片面或牵强附会,在评价方式上单一,无新意,因此我校在设计评价时,不仅有语文教师的评价,也有数学教师的评价,形式上有"夸夸你"和"小提醒",尽量做到表扬为主,善意提醒,并要求语言优美、亲切。如我校语文教师李玲评价学生张祚卉是这样写的:你表达能力强,经常表露出与众不同的思想,你动手能力棒,绘画在班级处领先地位,你自觉性也很高,从不让我多为你费心,老师为你各方面表现而骄傲,希望你永不满足。数学老师赵春艳则是这样评价的:从课堂表现看,你反应如此迅速,有时也让老师措手不及,你接受能力特强,差点儿和老师不相上下,尤其是你的一手好字,让老师羡慕不已,有机会我也要拜你为师,你乐意吗?这个学生越学越有劲,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并且一年级就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对于在某方面有缺点或不足的地方,教师含蓄而委婉地指出,如数学老师李海燕对一个作业不够整洁的学生是这样写的:从你的外表穿着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爱整洁,讲究卫生的小女孩。我希望有一天你把作业本也打扮得和你一样,那老师一定会很开心的。对于一个上课好做小动作的同学,吴国强老师是这样写的: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上课不是表现这种天性的时候,希望你课后多玩一些有趣的活动,并且玩出个名堂来,那也是很了不起的人,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诸如这类的评语很多,这样老师那种慈母般的关爱、春风化雨般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田流淌、滋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一、立章建制,探问长效机制的建构
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体艺教育在学校长期被边缘化。虽然教育部推出“2+1”项目,但如果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去促进理念的转变,并使之在个体学校内实现常态化,便无法将这一重要工程落到实处。
为此,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参与的“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2+1项目”评价体系。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其中教务处负责安排课程并落实实施,定期检查教学进度与效果;班主任主要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布置任务,定期检验学习效果,并做好记录;体育老师主要负责学生技术指导,保证动作规范,每学期要对自己担任的班级进行测试和负责课程的开发与延伸,定期组织展示或比赛。明确责任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组织,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2+1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每学期期末组织体、音、美三科老师对各班推荐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进步奖”的学生进行签名鉴定,凡是三科达不到良好以上的将一票否决,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我们还将测试的结果以素质报告书的形式发到每位家长手中,让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与艺术兴趣,引起家长重视,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化管理,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学改革最终只能发生在课堂,离开了课堂,素质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作为一所小学,要想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艺教育进行个性化的诠释与实践,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成为首选的手段与渠道。在学年初,我校根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考核评价内容与标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个人项目,又有合作项目。通过一年的实验,各项目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体育方面
1.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一年级呼拉圈(单人单转、单人带多圈转)、二年级跳绳(单人单摇、一带一单摇、单人双摇)、三年级乒乓球(颠球、对墙打、打单)、四年级毽球(单踢、发球、接发球)、五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传接球、投篮)、六年级任选其中二项,进行巩固与提高。
2. 具体安排
(1)每周各班的体育课中有一节体育校本课,利用这一节体育课来实施校本课程。
(2)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把各班的活动项目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3)每天下午的第二课堂时间合理安排特长生的训练和阳光体育活动。
(4)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在二年级引进跆拳道课,利用每天下午的阳光活动开展轮滑训练。
(5)每学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校本考核,通过对学生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自主学习,巩固与提高。
(二)艺术方面
1.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立相应的艺术技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把声乐、器乐、舞蹈、儿童画、水墨画、书法等列为学校艺术特色课程,确保每位学生能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2. 具体安排
(1)利用每周的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
(2)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课堂时间,组建合唱队、舞蹈队、水墨画组、书法组等,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技能,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3)邀请校外舞蹈、书法老师前来学校授课,培养学生的正确姿势,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书法考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把“唱响校园”列入课程表。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每天一歌”的时间,开展全校性的班班有歌声大合唱活动。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歌声嘹亮,体现了很好的音乐素养和班级凝聚力。
(5)每天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充分把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学生既学会欣赏音乐又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用音乐来调整和指挥队伍,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造美、欣赏美,以艺术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探寻育人环境的营造
学生体质体能的发展、综合素养的提高,不是单靠每周两三节体育课与艺术课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利用课余活动与训练来发展他们的各种兴趣和爱好,增加学习的时间,强化学习训练的内容,提高综合素养能力。所以,除了按规定上好常规课外,我们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课外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能够贯彻到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生活的全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能够较好地得到落实,并形成习惯。如我校通过利用大、小课间增加学生体能练习的时间;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一年级转呼拉圈、二年级跳短绳、三年级玩花式乒乓球、四年级踢毽球、五年级打篮球等来提高学生的体能,学生通过回家完成作业,家长也会参与其中,带动了家长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家庭、学校合作,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它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实施“2+1项目”,促进学生的各种智能和谐发展,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四、落实评价体系,探究学生发展的促进
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2+1项目”认定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制定《“2+1项目”评定细则》,在学期末安排时间进行测评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认定应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美术类还应按标准规定数量的作品进行认定。学生获得项目认定后,可由学校在成绩册中设“2+1项目”认定专栏加以评定。
(一)考核方式与手段
达标评定采取灵活的方式,训练测试评定可随时进行,做好记录。每期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总达标评定,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待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二)考核与评定时间
1. 第一学期中下旬进行第一次测试,可以进行不定期补测,(三次机会)。
2. 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第二学期测试,主要检测假期学习情况。
3. 第二学期中下旬进行第三次测试,总体评价该项目掌握情况,进行数据对比,汇总,总结经验。
4. 每学期期末组织体、音、美三科老师对各班推荐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进步奖”的学生进行签名鉴定,凡是三科达不到良好以上的将一票否决。
五、搭建展示平台,探察学生个性的彰显
科学规划、制订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制度,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保证每年一次全校性文化艺术节、每月举办一项全校性体育竞赛和开展大课间才艺展示活动等,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成就感需求。例如:三月份跳绳比赛、四月份呼拉圈比赛、五月份乒乓球比赛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绝活”,每一个学生都有现成的荣誉证书;六一期间开展以“我是明星”等为主题的六一儿童节活动,集中展示学生独唱、独奏、书画展、合唱、舞蹈、小品等方面的才艺,我们还邀请兄弟学校的名师前来指导与同场献艺,邀请专家、家长检验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成果,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
1.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二、 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
三、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
2.开展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3.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全日制公办、民办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完全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其他初等教育学校参照执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了加强学校管理,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入学
第三条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学校在新学年开始前一个月将服务区内适龄儿童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小学报市教育局普教科审核。经当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小学最迟应在新学年始业前15天,将应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月日)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凭实际常住户口簿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服务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认定学生实际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小学一般不接受不足龄的儿童入学。
适龄儿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必须在学校规定报到时间内申述理由,并持证明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一周不报到入学者,由学校报请地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并责令其送子女入学。
第四条适龄儿童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市直经市教育局普教科)批准,学校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入学、缓入学的,应当附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入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入学申请。
第五条凡年满6周岁的流动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同时取得就业证明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可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户籍证明和原就读学校借读联系函(一年级新生入学需要户籍所在地原指定就读学校开具的联系函)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申请借读学校。
流出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流出学生建立并保留学籍。流出学生回流出地居住并要求回原学籍所在学校就读,学校不得拒收。
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入学借读,并为借读学生建立临时学籍。
第六条小学应创造条件接收视力、听力、智力等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并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小学按40—45人编班。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教学。
小学入学分班应采取随机分配的办法进行,不得通过任何面试、笔试等方式为学生分配班级,更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
第八条小学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并管理学生档案。
第九条学生学籍管理的号码分为档案号和学籍号,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参见附件四《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号码编制使用细则》)
三、考勤和综合素质评定
第十条学生上课、自习、参加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都实行考勤。学生上学期间应按规定时间到校和离校。因故不能按时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批评教育。
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实行寄宿生在校考勤制度,确保寄宿生在校安全。寄宿制学校要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寄宿生作息制度,确保学生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第十一条学校应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综合素质评定包括学业成绩的考核和操行的评定。采用“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式,实行素质报告单制度。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按学期向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报告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情况,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意识。
第十二条学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实行等级制,按优秀、良好、及格、待定四个等级评定。低年级也可以在综合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无等级评定,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学期成绩按平时学习成绩和考试或考查成绩综合评定;学年成绩以第二学期成绩为主评定。学业成绩被评为待定等级的学生,应在下一学期开学时补考相应科目,并按补考后的成绩确定等级,作为测评成绩。
第十三条德育考查主要根据学生本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及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等作出全面的鉴定;文化课考试侧重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阅读单独设项考查,主要考查阅读量;体育考查侧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劳动课考查主要看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查。
第十四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农村地区小学毕业考试可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心小学命题),期末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毕业考试、考查科目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英语课以平时学习成绩为主,期末考核采用等级制。学校不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或张榜公布。
少数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经学生申请、任课教师提名、学校批准,可以免予参加一门或几门课程的考试。
第十五条学生操行一般用评语的方式评定。评语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反映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学生具有教育、指导意义。评语由班主任拟稿,征求任课教师、少先队干部意见,学校领导审定。操行评定的结果应填入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第十六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操行要记入学生档案。
四、转学和借读
第十七条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转学:家庭住址跨省、市、县(区)、乡(镇)迁移;在市、县的城区内或农村乡(镇)内家庭住址迁离原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由公办小学要求进入民办小学或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学习。
第十八条学生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家长持转出学校函与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接收后,应立即将复函函寄(或家长转交)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收到复函后方可开具转学证(跨省转学除外)。经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登记后,拷贝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同纸质档案一并交学生带到转入地教育管理部门,转学申请和附件与转学证明存根等一并存档。学生监护人与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联系,经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接收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并为学生授予新的学籍号码后,转学学生凭原学校发给的转学证、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家长单位证明和实际常住户口簿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学手续。转入学校收取学生档案并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为其建立新学籍。
学生转入或转出均需统一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农村小学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市区(含三个办事处、开发区)小学报市教育局普教科。认定学生转出必须具备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申请、转入学校复函和转学证存根。认定学生转入,必须有转学证。毕业年级不允许转学。
跨省转学的要及时发送和收取纸质《学生学籍表》。转入我市的,要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信息。
第十九条学校对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应及时安排插班学习。对因转入学校额已满转学确有困难的学生,市直由市教育局普教科、农村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或乡镇中心小学)统一安排。凡转学学生不能转入他校者,原校应允许该生回校学习。
第二十条公办学校一般不收借读生。如学校学额许可,学生在服务区内有居住条件和监护人,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准予借读:
1、父母双方长期在国外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
2、父母双方从事野外或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学生户口所在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的;
4、父母双方均无法必履行或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需由亲属抚养监护的。
5、流动儿童随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同时取得就业证明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
驻边防和海岛部队干部、支边干部、烈士的子女要求借读的,应予以妥善安排;华侨、港澳台籍同胞、在华工作的外籍专家的子女要求借读的,应给予照顾;接受外国学生就读按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借读学生收费标准应按国家有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一条适龄儿童借读,应向原户籍所在地学校申请,报乡镇人民政府(市直报市教育局普教科)批准,同时凭父母或其监护人所在单位证明和原校开具的初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外地入学批准书、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一年级新生免)及在所要借读学校服务区内有居住条件的证明等向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向教育局普教科)申请借读,由乡镇人民政府(市直的由普教科)协调安排借读学校;或按新居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持上述证明向住所附近上学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办理借读手续。学期中途一般不办理借读手续。借读生的审批权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在新居地借读入学注册后,所在学校应为其建立临时学籍,发给《接受外地初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注册证明》,注册证明由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交(或由接受学校函寄)常住户籍所在地的小学作为已入学凭证。未入学的,由户籍所在地的学校报告当地政府,并协同依法对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进行动员或处罚。学校应建立服务区内流动人口的适龄子女登记制度。
第二十三条借读学生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教育,可在借读学校领取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
五、休学和复学
第二十四条因病需治疗、休养,经乡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核准者,或有其他正当理由者,经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普教科核准后,将学生休学情况记入学生电子档案方可办理休学,由学校出具休学证。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下一学年始业日期,届时不能复学的,应再办理审批手续。学生在一学期内,因病或特殊情况请假缺课时间超过三个月,跟班学习有困难,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休学,复学时学校可据其实际学历程度并征求本人及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
第二十五条在休学期间,其学籍予以保留,但不得转入其他学校。休学期满或休学期未满请示复学者,持乡级以上医院康复证明,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可以复学。到期不办理复学手续的,应动员其按时复学。毕业年级学生休学或复学均需报市教育局普教科核准。
六、退学、辍学
第二十六条小学属义务教育阶段,除因病或因故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允许学生退学。丧失学习能力必须退学的,其退学手续一律由市教育局普教科核准。
第二十七条小学应防止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在校学生未经学校准假不到校,学校应及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敦促其到校;经学校督促后,三日内仍不到校,学校应与其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联系,共同动员其到校;学生一周内还不到校,学校应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使其复学,做好巩固工作。每个月底,学校应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学生辍学情况,每一学期,学校应将学生辍学情况记入学籍表和学籍电子档案,并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七、升级、跳级
第二十八条小学实行年限教育,学生每学年末自然升入高一年级。
第二十九条小学取消留级制度。随班就读的轻度视力、听力和智力等残疾的学生应列为特殊教育学生,另行登记造册,填写特殊教育学生学籍表,并安排其到相应年级学习。
第三十条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高一年级考核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学生本人和其监护人申请,学校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同时报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其是否达到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跳级应在学年度开学时进行。
八、毕业
第三十一条小学对修完规定年限,或经批准跳级,确已修完全部课程的学生,发给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毕业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本人和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申请,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可准予提前毕业,确定其达到了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九、奖励和处分
第三十二条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奖励等级可分班级奖、学校奖和上级领导部门奖。学生受到校级以上奖励,应记入学籍表。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第三十三条学生严重违反《小学生守则》或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治安条例,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处分。处分学生需由班主任提出,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三种。学校不得开除或劝退学生。对学生处分要事实清楚,要告知、允许学生申辩。学生处分不得张榜公布、不得召开学生大会宣布;学生对处分不服可以申诉。
学生在受处分后满一学期,确定已改正错误,进步显蓍者,经校务会议讨论、校长批准,可以撤销处分。处分撤消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学籍档案中撤出。
十、管理职能
第三十四条普通小学学籍管理由地方政府所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普通小学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检查、处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和从事学籍管理电子化工作。学校专门负责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学生的电子档案并妥善保存,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籍信息。学籍管理信息要按所授权限进行管理。学籍资料以学校为单位建档、管理,乡镇教育管理部门或中心小学负责全乡镇学籍管理。各小学应及时、认真地填写学生学籍登记表、健康检查表、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等,并将其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由教导处永久保存;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应及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于新学期开学后由学校收回,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实行全省统一表式,由市或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具体要求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
学生学籍号一经编定,便不得变更,直至小学学段结束。除座位表外的各类表册均应以学籍号为序。
学生姓名不得任意更改。确需更换,须持盖有公安部门户籍专用章的证明,到市教育局普教科办理更名手续。
第三十五条学生学籍表、学籍注册表均须在新生入学时建档、造册,由市教育局普教科验印后一式三份,市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存一份。
各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学籍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填写要认真、及时、完整,资料应齐全、规范、准确。
第三十六条各校新生名册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变动情况应于新学年开学一个月内报市教育局普教科审批、备案。学生入学情况学年统计应与教育年度统计工作同步进行,在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学期统计应在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汇兑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借读学生学籍由原学籍所在学校管理,借读学校建立临时学籍(内容同正式学籍),并注明借读字样,学生借读终止时,转原学籍所在学校登记、存档。
学生转学,由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个人学籍档案直接交、邮寄或密封由学生自带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发生学生辍学、复学及转学、借读等情况,必须在一个月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学生死亡、因故丧失学习能力的,由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报告(需附有关证明材料),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注销其学籍,学校在学生电子档案中注明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所出具的纸质学籍材料,必须按规定加盖学校和市教育主管部门公章方才生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转学、休学、借读的学生涂改或重新制作学生学籍的有关信息和材料。
第三十八条任何学校均不得私自接收没有学籍证明和转学、借读等手续的学生。
第三十九条学生或监护人不按本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一经发现由有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立即纠正处置。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有违反本规定行为,要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予以教育帮助,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要对学校法人代表和相关责任人做出行政处分。
民办学校接收没有入学、转学、借读手续学生的,视做管理混乱,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学生非正常死亡或发生重大事故,所在学校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并立即向教育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同时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凡弄虚作假,乱开转学证书、假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假三好学生证明、涂改学籍档案的,对直接责任人应给予纪律处分,违法者要依法惩处。
第四十二条在执行本办法过程中,各乡(镇)的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辅措施,但不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小学管理规程》相抵触,也不得违背本规定的基本原则。
第四十三条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要加强管理,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和处理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十一、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