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08:07: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骨干教师交流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讷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一类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一套与教师继续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时间长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始终
每一期骨干教师在认定后,学校的培训、考核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骨干教师动员会。从最大程度上调动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骨干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落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而是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全过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师任期三年,从被认定为骨干教师起,就要接受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正是这种全程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目标高新,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关键
每启动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培训领导小组都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训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出“高、新、实”,也就是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远远高出对于普通教师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实际。例如,对于2003年认定的一批骨干教师,鉴于他们经过新课程的有关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又考虑到新课程的新任务,所以,把他们的培训目标定位在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已有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审视自己已有的成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二是打造新课程理念。使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进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生观。
三是拉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切入点,快速提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寻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引领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明确的培训目标,既是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南,又为教师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可以说,高标准的培训要求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内容全面,以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宗旨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为课程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都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主要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在通识培训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教师论坛,提倡教师自学。包括对《纲要》的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
第二模块:教研培训,主要解决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问题。侧重进行学科教材体系研究,了解新编教材的思路、内容、结构及目标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块: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一过程结合学校所有教师特点,根据本校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特色培训。
第四模块:远程培训,开展网上对话。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以求得专业引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思考与情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与探索,实现互动。
四、实效操作,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
几年来,在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学校采用了参加上级培训、请专家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参与式的研讨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课题带动、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培训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训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培训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确考核,以促进教师再发展为准则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时刻注意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贯穿于始终,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通过分数量化考核、学年末公开成绩的方法,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参与教研情况,考核方式为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评和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每年度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科学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师端正了态度,改进了作风,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六、细化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领导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导处有专人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的跟踪管理、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同时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的登记验证。后勤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骨干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办校质量。使我校的教育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土壤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工作目标:
1、强化科研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教育工作队伍。
今年县规划办将对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对广大教师进行通识性科研培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始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同时,也要做好校级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人人懂科研,人人能科研,科研有课题,科研见成效。
2、优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常规划、科学化、规范化。
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促进各教研组工作日常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研究方法科学化。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做到有记录,有记实,有过程性材料。
3、深化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加强课题实验课及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
对已经结题的研究成果和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交流推广应用,以学校工作博客和校本研修论坛为载体,拓宽交流渠道,提升推广层次,加大应用力度。
三、工作措施
1、教师业务学习每双周一次,具体时间、内容根据工作情况安排。
2、做好“十一五”第三期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推荐工作,做好到期科研骨干教师继任的组织协调工作。
3、积极准备,迎接规划办领导深入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通识性培训,做好时间,场地等具体安排工作。
4、积极组织教师研讨论证,争取立项一项市规划课题。
5、推广科研实验课交流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派出一名教师做课题实验课公开课。并在其中产生去县赛课选手,认真做好选课,备课,导课,上课的指导工作。
6、征集所有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科研实验反思。
7、加强国家、省、市、县科研成果的征集工作,并择优在学校校本研修论坛上发表。
8、组建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组,选拨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制定工作计划
3、配合规划办对“十一五”科研骨干的考核、认定
4、组织科研实验课初选,选定选手,准备实验课
四月份:
1、校内实验课赛课初选
2、征集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五月份:
1、参加全县实验课大赛
2、论文征集
3、“十一五”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培训筹备工作
4、成立新一轮课题申请立项领导工作小组,选拔新一轮课题组成员
六月份:
1、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及继任科研骨干教师培训
2、课题申请立项
七月份:
总结工作
九月份:
1、参加规划办工作例会
2、配合规划办做好第三期科研骨干教师考核认定,继任科研骨干教师认定
3、征集各级各类成果
4、征集教育科研反思
十月份:
1、准备参加科研经验及成果交流会
2、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十一月份:
1、校内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评选
【关 键 词】开放型;校本教研;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22-02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教师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主动加强学校与外界、教师个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一般教师等的有效整合,才能创新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根据教育科学原理、理论和方法,下面笔者就当前借助校园网开展开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工作提出如下策略:
1. 主题研讨式。为了巩固新课改成果,切实构建“研训一体”的校本研究机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组织开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创造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为主题的“月末相约新课堂”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分别先由骨干教师和新上岗教师进行献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新、老教师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风格。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骨干教师与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澄清了模糊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从中激发教师教研的灵感和教学智慧,达到了小问题教研与“专题研讨式”相融共济的目的。
2. 骨干带动式。在县教研室的专家以及一些市、县级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组织学区样本班、学区学科教研中心组的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集体攻关,逐步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及时在网站典型案例、课堂实例、课后反思,使区属各校能有所借鉴,促进全学区校本教研水平的提高。
3. 课题研究式。为了敦促学校持续不断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校园网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园地”栏目,设置了“课题简介”、“校本培训”、“研究进展”、“典型教案”、“自制课件”、“实验论文”、“特色网页”、“校内交流”、“实验成果”等子栏目,为每一位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促进教师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4. 实验论坛式。“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既需要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需要教师同伴之间以及教师与校外专家之间的合作”。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网站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好的特点,创建了一个互动交流栏目──“实验区建设论坛”。这一栏目主要由“新课程改革实验论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坛”两大版块组成。各教研组轮流组织论坛,承担版主职责,论题主要来自于各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发现的问题或困惑;各校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课改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自由发帖子,提出讨论主题。其他教师在规定时间之内回帖。这样一来,此栏目成为教师校本教研交流的平台。
5. 名师引领式。名师与协作片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结对教研,携手同行。骨干教师随时听名师上课;名师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骨干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共同提升。同时,名师还要为片区教师作公开课教学展示或专题讲座至少一次。名师的课给人以启示,普遍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与欣赏。
6. 学科整合式。我们开展了虚拟环境下的“新课大家上”活动。教研员在每周听课中选择典型课例在网站上的“新课大家上”论坛,全区各校实验教师一起就同一节课来参与评课、研讨,提出意见,再由执教教师修改教案,将自己的二次备课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科教研组将优秀“电子学案集”在网上,其中收集了部分教研成果。包括学校教师教研论文集、课后反思集,形成了充足的资源库。网站中“校本教研”栏目中,有教研员的引领步伐的印证材料(含论文、经验、模式等),还有校本研究主体──教师的前进足迹、感悟交流、“一堂课大家谈”的留言,更主要是有一些专家学者的讲座等,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可操作的具体做法。
7. 走进课改式。在进行校本教研时,有专业人士指出:“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为此,我们在“走进新课程”栏目里下设了“理论之窗”、“他山之石”、“样本班对话”、“感悟交流”等子栏目,为学校开展校本研究提供和推荐学习资料,及时传递课改信息。学校可以通过“理论之窗”组织教师们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前沿理论;通过“他山之石”了解其他地区课改先进经验;通过“样本班对话”、“感悟交流”栏目,与本县教研员或其他学校教师进行虚拟对话、交流。可以说,这一栏目成为教师们走进新课程的“领路人”。
8. 分组教研式。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分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数学学科分成: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研究小组、“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研究小组;语文学科分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研究小组与“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交际能力”研究小组。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总之,我们借助校园网的优势,形成了多向、民主、开放、快速、高效、共享的校本教研机制,改进和完善了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情况的传播效率,为研究者相互交流、合作研究和信息共享提供了良好环境,实现了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和专题研讨,从而真正使开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工作植根并服务于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工作,带动了全校校本教研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柯东林.校本教研模式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策略谈 [J].中小学电教,2009,(9);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
[2]李青.课程改革需要教研重心下移[J].人民教育,2003(4).
[3]陈军令,杨志现.聚焦教研 集慧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4]孙文海.关于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3).
症状:因晋职称需要而千方百计加入骨干教师队伍,以此通过上公开课、研究课题或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取证书加分。骨干教师的光环效应,为这些教师争了名夺了利。等到职称评定完成后,一些骨干教师便自动放弃,全然不顾学校多年的培养和挽留。
病因:此类骨干教师是把骨干教师的激励机制当成了晋升职称的“敲门砖”,为名利所诱,他们眼中盯的是晋级加分,有“分”则做,无“分”便置之不理。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阻碍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提高和发展。
医治:学校对于骨干教师的选拔要严格执行评选条件和考核程序,吸收那些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和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参加骨干教师队伍。重视过程管理,多让他们校内结对子,走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各类竞赛,给他们加担子,搭台子,培养骨干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怪病之二:拈轻怕重,清闲自由型
症状:面对学校布置给骨干教师的各类任务,总是找借口、搪塞,得过且过,不主动,甚至应付了事;针对有关骨干教师的过程书写材料,偷工减料,以假乱真,蒙混过关。对于结对子活动,拈轻怕重,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病因: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各村小和年纪稍大的骨干教师身上,他们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学校对他们培养措施和过程管理放松,鞭长莫及,自己惰性行为所致。内心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助长了此类现象的蔓延,阻碍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健康运行。
医治:学校必须制定严格的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减少工作漏洞,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让一个骨干教师掉队。学校还要做好跟踪考核工作,督促骨干教师成长。
怪病之三:弄虚作假,花拳绣腿型
症状:一些骨干教师迎接检查考核时,临时抱佛脚,抄写教案,补写各种记录,还有课题研究材料。一些骨干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竟多次组织学生演练,从每句话设计到整个答题学生安排,都预设好。还有一些课题报告和论文、反思,都从网络上下载,改头换面,乐此不疲。
病因:骨干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倦怠平庸,把骨干教师工作当成负担或累赘。再有就是有的骨干教师淡化了其责任和使命,与普通教师混为一谈,从众效应滋长了他们的虚假风气。
医治: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教师,坚决清出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要能上能下,防止一劳永逸的做法。学校更要培养骨干教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怪病之四:啃食老本,不求上进型
症状:有的农村骨干教师几乎每学期没有阅读过一本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依靠经验和陈旧理念教学,难以适应新课改日新月异的形势。骨干教师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他们教学效率低下,缺少教育智慧和技巧,减负工作落不到实处。
病因: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虽然已经过“普九”验收合格,但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还有农村骨干教师待遇问题迟迟早不能兑现,每逢检查或公开课,骨干教师首当其冲,至于谈其他待遇则纸上谈兵。不可否认,骨干教师的惰性心理和职业倦怠也加剧了他们不求上进的进程。
医治:学校要把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常态化,注重培训效果;学校要多为骨干教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供阅读参考,提升业务水平;骨干教师还要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汲取教育营养。
怪病之五:帮带随意,蜻蜓点水型
症状:农村骨干教师帮带新教师或落后教师时,随意性强,有的一学期一调整。帮带形式仅停留在“协议书”和“师徒结对子”等名目上,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病因: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帮带还处在摸索阶段,无一套规范操作程序,全凭骨干教师自主进行。各校对帮带效果考核缺少统一标准,有许多地方还存在盲点,如送教下乡或做讲座等。此外,被帮带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应付现象严重。
一、实施“书香校园”读书工程,养成师生读书的良好习惯。
新学年各学校要开展好教师“诗书诵读”活动。活动要以“阅读・成长”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宗旨,通过创建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和交流平台,开阔视野,丰富底蕴,提升品位,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读出来。各学校要坚持必读和选读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专业阅读与大众阅读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指读,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联系生活读,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带着问题读,提高学生释疑解惑的能力;带着想象朗读,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让我们在赏读诗书的过程中,让思绪在书香中飞扬,使情感在诵读中升华。
二、开展课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以课例研究为手段,通过团队互助、多个轮次的打磨过程,促进有效课堂研究的上档升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要进一步学习领悟远程研修平台有关“课例研究”的方法与案例,以优秀的课例研究模式为指导,深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1、重视对课标的研究学习,整体掌握教材内容体系。
要加大对课标的研究学习,教师不仅要学习钻研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整体阅读感知全套教材。
2、拼音、写字、识字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可采用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做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
3、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
4、口语交际和作文教学。
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要养成目随声行的良好交流习惯。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四、实施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以“四名”工程评选为契机,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名师团队为宗旨,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成果突出,市内外有影响,教学与科研有成果,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名师团队,为全市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认真选拔
各单位要通过听课、评课及综合评定等几个环节,选拔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人选,并报教研中心备案。各学校负责对骨干教师人选的日常动态管理和考核,教研中心对各学校确定的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实行备案管理和动态指导,并通过教学视导以及专项检查,进行跟踪指导和考察,其结果纳入学校的教师培训考核。
(二)、跟踪培养
1、请进来,开展市级“名师推动工程”。
教研中心将在本学期聘请我省、威海市级名师举行示范课观摩,学习名师成长的经验,让骨干教师走近名师,学习名师,促使骨干教师自觉向名师靠拢。
2、要走出去,加大外出学习的力度。
各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外出进修学习。对每次外出学习要采取措施,巩固拓展学习效果:一是要递交书面汇报材料,二是要进行组内或全校的经验交流,三是要上一节或两节“移植”式公开课、观摩课。
3、要“搭台子”,让骨干教师唱戏。
教研中心将通过精品课展示、示范课研讨等形式为骨干教师搭建有力的展示平台,各学校也要通过举行校内各层次的经验交流、课堂观摩、评比等,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推出示范课、创新课。
症状:因晋职称需要而千方百计加入骨干教师队伍,以此通过上公开课、研究课题或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取证书加分。骨干教师的光环效应,为这些教师争了名夺了利。等到职称评定完成后,一些骨干教师便自动放弃,全然不顾学校多年的培养和挽留。
病因:此类骨干教师是把骨干教师的激励机制当成了晋升职称的“敲门砖”,为名利所诱,他们眼中盯的是晋级加分,有“分”则做,无“分”便置之不理。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阻碍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提高和发展。
医治:学校对于骨干教师的选拔要严格执行评选条件和考核程序,吸收那些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和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参加骨干教师队伍。重视过程管理,多让他们校内结对子,走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各类竞赛,给他们加担子,搭台子,培养骨干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怪病之二:拈轻怕重,清闲自由型
症状:面对学校布置给骨干教师的各类任务,总是找借口、搪塞,得过且过,不主动,甚至应付了事;针对有关骨干教师的过程书写材料,偷工减料,以假乱真,蒙混过关。对于结对子活动,拈轻怕重,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病因: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各村小和年纪稍大的骨干教师身上,他们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学校对他们培养措施和过程管理放松,鞭长莫及,自己惰所致。内心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助长了此类现象的蔓延,阻碍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健康运行。
医治:学校必须制定严格的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减少工作漏洞,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让一个骨干教师掉队。学校还要做好跟踪考核工作,督促骨干教师成长。
怪病之三:弄虚作假,花拳绣腿型
症状:一些骨干教师迎接检查考核时,临时抱佛脚,抄写教案,补写各种记录,还有课题研究材料。一些骨干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竟多次组织学生演练,从每句话设计到整个答题学生安排,都预设好。还有一些课题报告和论文、反思,都从网络上下载,改头换面,乐此不疲。
病因:骨干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倦怠平庸,把骨干教师工作当成负担或累赘。再有就是有的骨干教师淡化了其责任和使命,与普通教师混为一谈,从众效应滋长了他们的虚假风气。
医治: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教师,坚决清出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要能上能下,防止一劳永逸的做法。学校更要培养骨干教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怪病之四:啃食老本,不求上进型
症状:有的农村骨干教师几乎每学期没有阅读过一本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依靠经验和陈旧理念教学,难以适应新课改日新月异的形势。骨干教师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他们教学效率低下,缺少教育智慧和技巧,减负工作落不到实处。
病因: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虽然已经过“普九”验收合格,但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还有农村骨干教师待遇问题迟迟早不能兑现,每逢检查或公开课,骨干教师首当其冲,至于谈其他待遇则纸上谈兵。不可否认,骨干教师的惰性心理和职业倦怠也加剧了他们不求上进的进程。
医治:学校要把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常态化,注重培训效果;学校要多为骨干教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供阅读参考,提升业务水平;骨干教师还要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汲取教育营养。
怪病之五:帮带随意,蜻蜓点水型
症状:农村骨干教师帮带新教师或落后教师时,随意性强,有的一学期一调整。帮带形式仅停留在“协议书”和“师徒结对子”等名目上,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病因: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帮带还处在摸索阶段,无一套规范操作程序,全凭骨干教师自主进行。各校对帮带效果考核缺少统一标准,有许多地方还存在盲点,如送教下乡或做讲座等。此外,被帮带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应付现象严重。
为实现我区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思路,特提出本实施意见。请各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培养计划
用五年时间培养1—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10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8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骨干教师、400名区教坛能手、800名校级骨干教师,使我区有一批教师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其中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是:*—2009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教坛能手100名;*—2010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级骨干教师50名。同时,积极选送我区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选送对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确定。
三、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分别按照《四川省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和管理意见》(*教发【*】22号)中规定的骨干教师相应职责确定。
四、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有关科室、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由校长负责,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制订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使有更多的教师进入各级骨干教师行列。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名单应在学年初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五、选拔与培养
(一)骨干教师的推荐条件与程序
1、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业绩突出。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终身学习理念,教学业绩突出,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第三,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师队伍中能起到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选拔程序
第一,教师本人书面申请。
第二,任职学校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对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在规定的名额内确定候选人进行公示,向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候选人名单。
第三,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评议,在充分征求学科教研员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差额推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相关培训。
第四,为激励教师钻研教学业务,优化课堂教学,区级以上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即为区教坛能手正式候选人。
第五,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区教育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待遇。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办法
为适应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拟按“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的策略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研修
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各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让位子、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发票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2、区级培训
区级培训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骨干教师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分散培训通过校本研修由学校自行组织。业务培训突出指导性和实效性,注重方法指导和经验共享。
第二、结对带徒,拜师学艺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区教坛能手、区级骨干教师的拜师带徒工作,建立骨干教师拜师带徒工作档案。根据学科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由教师自行与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结对。结对可以跨校选择,所在学校及各级骨干教师应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第三、学术交流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每学期召开一次同层次培养对象的经验交流会,组织一次区级骨干教师教育论坛或课改沙*,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谈体会、摆问题、找差距、寻路子等形式或方法,不断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学术水平。
3、省市级和国家级培训
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是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六、考核与管理
1、培养对象的确定。区教育局将已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分别列为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全部列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区教坛能手全部列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和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共同负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在规定的培训周期内,对经考核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实行淘汰制;对虽未列入培训对象,但又能脱颖而出的予以及时补充。
3、建立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为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对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上级授权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区级骨干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制。年度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享受骨干教师的称号和待遇。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和待遇。骨干教师调离原校后,经年度考核合格可保留骨干教师称号但不再享受骨干教师经济待遇。
4、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联系制度。学科教研员是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对骨干教师培养负有培养、管理和考核的职责。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在骨干教师培养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搞好工作。
七、骨干教师的义务
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义务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1、区级骨干教师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年综合考核处于本校考核前列。
(3)、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接受学科教研员的培训和管理,学科教学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年必须在校内独立开展一次以上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每年至少承担一节片区或区级以上示范课。
(4)、主持一个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课题计划可操作性较强,研究过程完整、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充实,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获得市级论文竞赛奖);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两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6)、发挥帮带指导作用,承担培养3名校内外青年教师任务,主动参加各类支教、讲学活动,积极承担支援薄弱学校任务。
2、区教坛能手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有新意,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好评。
(3)、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学年面向区内外举行一至两次公开教学活动。
(4)、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在区级以上论文竞赛中获奖)。
(6)、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一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八、骨干教师的待遇
1、建立“*区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和专项资助。
2、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级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安排一次外出考察学习,其考察学习经费在“骨干教师专项资金”中统一安排;
(4)、由区教育局每月发给100元骨干教师津贴,学校每月发给50—10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300元书本资料费。
4、区教坛能手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教坛能手参加区级骨干教师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安排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4)、由学校每月发给40—8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200元书本资料费。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保障。
针对我校每个年级只有两个平行班级的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了以教务、教研为主体,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主任引领,语文、数学和综合教研组具体落实”的工作职责;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并制订了《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并汇编成册,通过制度约束,将校本教研与教师考核、评优选先紧密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兴趣,也为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校内外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先后组织教师在远教室多次聆听专家讲座,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目标,主动投身于教改实践。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脱颖而出。我校采取积极鼓励新老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方法。学校要求一位骨干教师或老教师帮扶一名新上岗教师,带教的教师从教学常规、教案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传、帮、带。我们的老教师热情、无私奉献,新教师积极上进、勤学苦练、主动踏实。记得年9月老师新上岗时,学校委派了老教师和进行帮扶。在她们的热心帮助下,两位教师很快适应了教学,并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成长,于学年度分别在镇优质课竞赛中取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他们的学科教学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现已经成为我校年轻的骨干力量。
四、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我校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分语、数2个备课组,第一步确定课题,第二步由主讲教师备课、上课,备课组集体听课;第三步由备课组教师根据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改;第三步由主讲教师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再设计;第四步在平行班里再上研讨课。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校本教研深入落实搭建平台。
为强化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领导经常性地开展推门课、跟踪课、达标课的听评课活动,强化每位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观摩、研讨、竞赛活动。
加大教案、作业等的检查力度,坚持教案教研组长每周签,教案、作业月月查,学校不定期抽查,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并定期组织教案、作业展评活动。
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引领校本教研走向深入。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我校现有各级骨干教师8名,占教师总数的1/3。他们,撑起了课堂教学的蓝天、担起了校本教研的重任、树起了教师发展的标杆!除了帮扶青年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还要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比如,为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学校承担专题讲座,为学校承担观摩课、校本教研等等;有力地拓展了骨干教师的发展空间,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骨干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不但得到了提高,而且带动了校本教研走向深入。
七、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媒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提高教师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我校制定了《远程教育量化考核细则》、《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并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之中。
八、深入课题研究,实现校本教研的创新与升华。
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年我校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了“小学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因为是第一次,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虽还没有圆满结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通过搜集资料、课堂实践、总结反思、交流学习、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问题与反思
总结我校的教研工作,在取得小小的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有着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1、校本教研,要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仅一小部分教师的努力还不行,得上下级的整体协调,才能使其具有规范化和指导意义。
2、教研活动缺乏开展的深度,学习内容较为局限;同时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需要多“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
3、我们的工作还处于层面之上,还未深入到校本教研的精髓,没有留下多少值得细细品味、或供人评判的资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