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10:45: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接触网施工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科学育儿点滴做起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婴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时期,这是根本的教育。”我们也坚信这一点,所以在本学期的小班生活中我们班上四位老师配合默契、目标一致地想办法加强孩子们的常规训练,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进餐、入厕、喝水及和同伴友好相处这几方面,通过有趣的故事、奖励等多种方式努力减少孩子在这过程中的枯燥感。我们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危险的地方,并讲解正确的户外活动方式,让幼儿先寻找那些地方可能发生危险,应该怎样玩?经过本学期的培养,每个孩子在常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在和同伴的交往方面尤为突出,可以说好的习惯正在一点一点地养成,这也为升入中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幼儿生活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有隐性教育的作用,我们如果想要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就要多加强消毒与卫生管理。本学期在园领导的检查和督促下我们老师爱干净、爱劳动了,我们会继续努力持续发展。
我们的保健医齐老师每天对孩子们的晨检给我们也树立了榜样,本学期在方老师的合理分工下我们班卫生保健工作一向较为细致。每位老师每天都会细心、耐心的做好各项记录。如:晨检时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幼儿有不舒服现象及时通知家长,因小班幼儿还不能及时的表达需要,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状态、表情及时了解她的要求等。
3、开展多项活动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孩子们是在非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成长的: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读书、想读书、会读书,我们开展了“分享小书吧”。活动中每个孩子学会了阅读和分享,而后班上阅读的区域活动也备受孩子们喜欢;班上组织的“播报栏目”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孩子们对幼儿园的食谱、每天的天气及自己的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种花生”的活动开展让幼儿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懂得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在活动中每个孩子亲手种植,经过4个月的精心栽培,现在我们班的花生生长的最旺盛,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端午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五彩丝带,做好戴在手腕上、脚腕上,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更让我们有一个美好的祝愿;最后小班的弟弟妹妹制作的“花儿朵朵开”为即将毕业的哥哥姐姐佩戴时,那种场景真的很感动,更有一种家的感觉。
二、聚力成长专业立身
1、专业立身从平时做起
这学期对我来说是充实而收获着。园里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及活动,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都从中成长了很多。每周的教案、随笔、钢笔字、简笔画的练习无形中推动了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我的钢笔字有很大改进;模拟讲课的开展不仅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更让我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同与创新的教学思维;键盘是我的弱项,平时我也不太喜欢弹琴,但是两周一次的考试帮我慢慢的形成了习惯---我要练琴。
2、音乐引领我们成长
其实这学期我收获最多的就是音乐。3月份的南京学习让我初识音乐的魅力及对幼儿的影响,从那时我就踏上了与音乐共舞的舞台。感谢园领导给予我学习的机会,能够成为宫老师音乐团队教研的一名学员。让小兔捉迷藏的音乐游戏在一次次教研中不断改进完善,同时让我对小班音乐游戏的实施与运用有了实践性的经验。
音乐与游戏一样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也因此把音乐运用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园点名、温馨喝水、餐后活动、区角等环节,效果真的很不错!这样老师不但少说教而且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让音乐引领我们的梦想前进吧。
三、真诚相待 家园共育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老师们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为此,我们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家访、家园联系册、电话等方式,让家长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在早晚接待中,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创建家园QQ群,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及时解答,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关键词:综合管网设计、施工过程问题、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汽车使住宅区停车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为建设单位对投资的限制,以及地下车库层高低、埋深浅、覆土薄,以上原因导致小区室外给水、排水、消防等管道和设备敷设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施工越来越困难。本文将主要对住宅小区综合管网设计状况进行论述。
二、综合管网图纸优化设计
1、合理进行管道顺序布置
供水管道要避开雨、污水管道,之间水平最小间距≥80cm;垂直间距≥10cm,避免水质污染的情况发生;燃气要避开强、弱电管道以及污水管道,与强电水平间距≥100cm,垂直间距≥25cm,与弱电水平间距≥100cm,垂直间距≥15cm,避免燃气泄露时遇电火花爆炸或者燃气顺着污水管道泄露到住户家中的情况发生,而且天热时污水管道中形成的沼气容易燃烧,造成安全隐患;由于强电可以产生磁场,会影响弱电信号的,所以弱电避免离强电太近,总之,要合理布置管道顺序,通常从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排列,依次为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消防给水管道、燃气管道、供水管道、弱电管道、供热管道、强电管道.
2、交叉管道点的标高确定
一般标高的确定较难,雨污水管道坡度以及井底标高设计较为详细,但是还必须与现场实际标高复核,其他管道可按照设计覆土深度对标高和坡度加以确定,在管道交叉时要按照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支管避让主管道,柔性材料管道让刚性材料管道的原则。此外,还要清楚支管与主管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管顶平接、水面平接、管中平接以及管底平接) ,各种管道交叉时要标注下层管道的顶标高和上层管道的底标高,确保管道交叉时是否相碰。标高的调整是最繁琐的地方,同样是优化设计中最难的地方,在对某一个管道标高进行调整时,有可能会设计到其他管道标高的调整,如下图2。
图2综合管网局部交叉点标高图
3、与景观图纸相结合确定各专业管道平面尺寸
通常原设计图纸只有局部断面图,而没有具体平面尺寸,对各个管道平行向的间距加以确定,常常与景观道路、绿化位置相冲突,还没有管道交叉时各管道的标高,所以要按照你景观尺寸对综合管网图纸进行优化,尽量防止混凝土路面下无平行管道,道路、景观小品、台阶、树池上无井,达到合理布置的效果。
三、综合管网施工要点
1、控制各管线的平面位置及立面高度
首先应按照图纸确定各管线的平面位置,由施工单位先放石灰线,在监理、业主验收后,才能开挖沟槽,而难点和重点是高程的控制则,所以在沟槽开挖结束后必须要根据图纸设计高程进行复核,不能大意,为了住宅小区的美观, 一般所有管线都埋于地下,互相交错复杂,而且空间狭小,稍有差错就可能出现管道打架的情况发生,对于交叉点以及平行管道的间距控制除了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之外还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某一管道需要进行维修时开挖后发现由于与其他管线的位置关系影响无法对受损管道进行维修要先剥离上层及周边管道之后才能对目标管道进行维修这会使得维修成本大幅度提高,所以加强对管线平面位置和立面高程的双重控制,是保证小区管网正常有序施工的基础。
2、加强对施工材料及施工环境的控制
由于室外综合管网都是隐蔽工程,所有管材,管件、阀门都铺设于地下,万一由于材料质量不合格以及施工时间与材料要求适宜施工环境不符,将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工程质量问题,而且很难修复,有的根本不能维修,所以加强管道施工用的管材、管件、阀门等的质量控制,也是控制室外综合管网工程的重点之一。
某小区二次供水管道施工使用PE管,所采用的P E管道质量不合格,同时由于该工程为赶时间在冬季室外气温低于5℃时在没有其他保温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小区交房一年后,二次供水室外管道频繁爆管,或者渗漏严重,导致小区内二次供水经常停断,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最后开发商重新委托自来水公司对二次加压管道进行施工,首先要破坏绿化和道路,重新挖沟槽,足足花了两个多月,才完成二次加压供水管道的施工,总造价有60万元之高,当初节省的几万元,最后却花了十几倍的造价来弥补。由此可见保证材料质量并遵守客观规律至关重要。所以要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按批次进行抽查,相关质量证明书等资料齐全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中。同时在不适宜施工的季节不可仅仅为了追求进度违背客观规律盲目施工。
3、统筹安排小区各专业管线的施工顺序
安装工程师要统筹安排小区各专业管线的施工顺序,针对住宅小区综合管网特点,以及施工现场条件、工期等要求,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安排,坚持“四让”原则。即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埋管浅的管道让埋管深的管道,单管让双管,柔性材料管道让刚性材料管道。对于主干管道可以按照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施工顺序;一般相邻管线,在埋设的高程相同或相近时,最好考虑大开槽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而且不易交叉破坏施工。在小区道路结构层内偏上的管线,最好待道路结构层碾压成形后, 返挖槽施工,或者对穿过结构层的管线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取预留钢套管等,这样既能确保道路结构层的碾压施工及质量,又避免了道路碾压施工对管道施工成果的破坏
4、加强各施工单位协调, 注意成品保护
综合管网施工单位较多,交叉施工频繁,时常因为前期施工成果被破坏而引起施工单位之间的纠纷,因此可以随工程进度随时召开协调会,组织协调上应尽力减少施工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缓和矛盾。同时应加强对已完成施工成果的保护,必要时应采取一些临时性保护措施。要建立项“谁损坏谁赔偿”的制度, 这也是保护施工成果较为有效的办法。
5、控制管道的强度和功能性试验
室外综合管网的强度及功能试验也至关重要,所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管道的质量强度和功能性试验,。而且监理公司要派遣专人予以负责,甲方代表工程师也要每次查看具体结果。常常由于工期紧, 整体系统强度及性能试验不能一次性完成,则可进行分段强度和功能性试验,保证不遗漏一处。
四、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综合网管设计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功能要求的挑战,这就要求每一个设计者以及施工企业要都不断积累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做出保质保量的工程,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增好:《住宅小区综合管网优化设计及施工要点》,《工程与建设》, 2010年06期
[2] 杨国辉:《浅谈小区综合管网设计》,《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年05期
【关键词】接触网;施工技术;误差控制;一次成型
1.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电气化项目建设迅猛发展,其中接触网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因此接触网的一次成型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电气化铁道的运输项目的建设效果。通过施工误差控制,提高接触网安装精度,可以减少接触网调整工作量,节约成本,改善弓网关系。
2.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要想清楚并控制接触网施工误差,首先必须清晰了解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和主要的施工工艺,实现一次成型的目标,其关乎整个接触网施工精度和施工质量,包括纵向的定位测量和横向的定位测量。由主管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审核跨距的长度,由拉链人员从测量的起始点按照跨距值丈量每根杆的杆位,用钢刷除锈并作出标记。接着使用白油漆以端正醒目的字体书写,保证中心线的标记位置准确。接触网各项分项工程都有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存在,针对具体的情况,结合规范的规定和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精细估算,是解决接触网施工误差控制问题主要原则所在。
3.接触网施工中误差主要来源及计算
3.1 随机误差 由于人为、仪器以及条件的原因,常常因为单独情况出现随机的误差,其大小和符号都没有相对应的规律可循,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其服从统计学规律,这种情况的误差叫做随机误差。产生随机误差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大量独立的因素在微量上的变化,从而在宏观上的综合作用形成效应。以定位测量为例,操作过程中温度微量的变化、地面微震、摩擦力变化、空气扰动和机构微间隙等情况就是其随机误差形成的微观因素综合表现。实验的方法不能完全修正随机误差,通常是估算其对于施工操作结果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分类别考量。
3.2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误差符号和大小在接触网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通常是以一定规律性存在。接触网大部分施工操作都是重复性的,针对多次检测结果平均值同真值统计学规律分析计算,最终对测量值进行修正。系统误差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可以求解出来,使用修正值方法可以消除其对接触网施工的影响。
3.3 粗放误差 粗放误差又叫做疏失误差,其为明显超出了施工预期范围条件内的数值,属于异常的施工统计值,形成原因主要是部分失控性操作而出现。仪器的操作不当、读数的人为错误、记录的错误以及计算的错误是最主要的粗放误差形成原因,其数值比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要大得多,很多情况下已经不在属于误差范围,实质上是施工中的错误。
4.控制施工误差常用方法
国内的接触网施工很大程度上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数据化、程序化的施工工艺,在总结的基础上,中铁电气化局等单位开发了国家级的四个一次到位工程方法。对误差产生的上述原因以及工程情况总结发现,接触网施工误差重点需要控制的集中在五个方面,即:施工人员误差、机具使用误差、材料使用误差、施工方法误差以及施工环境误差。
4.1 人员误差控制 人员误差控制是实现一次成型最为有效地手段。接触网涉及人员范围较为广泛,直接参与到施工指挥、操作以及组织者都属于施工误差人为因素控制范畴。大量接触网使用成功的经验证明,持证上岗和按照施工特点进行分组操作可以确保专业化的施工人员分工,继而保证施工的质量,常见的分组有测量组、预配租、设备安装组、架线安装组、试验调试组和计算组等。接触网施工尽量要做到专人专项,相对固定人员安排,反复的长期专业操作有助于提高操作的技能,继而保证施工的作业精度,离散作业误差。
4.2 机械误差控制 对于机械的误差控制主要是对于施工的机械工具、检测器具以及各项设备等的控制工作。按照不同技术和工艺的要求,合理选择较为先进的机械工具、检测器具以及各项设备,对其使用、保养及管理保证正确,才能保证期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在接触网施工中,常常出现同一项目采用不同的机械得到不一致效果的现象,总会不同程度出现正负偏差,这样就导致返工现象,必须采取相对固定的操作才可以避免设计和施工范围内保证误差的控制,做到一次成型。
4.3 材料误差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构配件的控制需要从材料进货到安装、检验各个环节进行技术管理,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工程中。生产制造材料的过程不可避免存在公差,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尽量避免误差叠加的现象发生。
4.4 方法误差控制 施工采用的工艺、方法以及技术措施优劣直接关系着项目建设的质量好坏和精度要求,必须按照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工程质量、进度要求和项目效益为准则,遵循一次成型达标的原则。
4.5 环境误差控制 电气化工程项目建设大多数位于自然环境之中,受到地质、气候和其它环境影响效应明显,通常结合工程特点及具体条件考虑,针对环境因素影响程度,采取正队形措施加以控制。
5.工程实践分析
5.1 项目概况 某枢纽工程地处多个线路交汇点位置,属于咽喉性的外运要塞地位,其项目改建工程对于整个变电区域意义深远。项目建设由铁路部全面规划,要求改线路新增5000万吨的运输要求,线路年运输能力实现1亿吨运载,运载预留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下表1为两条线路改造前后密度表。接触网施工的难点集中在多专业的交叉操作、作业内容广泛且经验较为缺乏等,存在部分施工误差不可避免,必须采取多项措施降低成本、减少材料,争取一次成型施工。
5.2 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误差控制的技术应用 本工程的开挖特殊基坑以及打灌隧道也是较为容易产生误差的重要施工环节,尤其是在流沙地带的基坑开挖,混凝土预制井点防护施工要求非常高,必须实时开挖的跟踪保证井圈的均匀下沉,开挖操作要求专门训练才能上岗,保证通信线路的畅通。在接触网施工中,本项目实现了一次成型的标准。首先,对操作人员做到实施技术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要求其严格遵照规范操作;其次,施工操作之前做好架线锚固障碍的排除工作;再次,放线滑轮等工具材料要求按照线材的规格选用,型号保证了一致;此外,接触网零件都要求有紧固的力矩,可以使用力矩扳手锚紧螺帽;另外,紧线力度保证了均匀,没有冲击性破坏发生。
6.结语
从实践情况来看,接触网是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线路上的负荷又是随着电力机车的运行而沿接触线移动和变化的,其施工误差决定着接触网建设成效。通过分析接触网施工误差产生的根源,从影响施工的五大要素出发,提出了控制施工误差的减小和叠加的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接触网;合理性;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铁路运能的不断增加以及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铁路进行了六次大提速,主要进行了区间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站场内的到发线加长以及更换道岔工程,以满足重载列车运行要求,接触网配合改造施工显得十分重要。接触网是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接触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影响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来说,标准速度下的接触网施工标准与技术已不再适用,必须加以改进或采用新技术。对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来说,标准速度下的接触网施工标准与技术必须加以改进或采用新技术,才能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运行,针对不同形式的铁路系统找出其施工难点和重点,深入研究掌握其施工关键技术。
1 接触网与线路的关系
要解决接触网工程与路基工程配合问题:①问题是接触网工程待路基沉降量达到一定要求再介入。②解决铺架的轨顶标高与线路中心平顺性变化的问题。根据《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的基本标准要求,针对接触网与线路的关系中,从基础与支柱、支柱与悬挂装配等分析接触网在高速铁路施工的方法。
接触悬挂系统中,支持装置的结构形式、零部件的形式、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受流的好坏,对提高接触网的安全可靠至关重要,虽然目前我国零部件已有了较大发展,一些常用零件基本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并了接触网零件标准及通用技术条件,但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有些零件并不适用,有应力集中点。比如曲线半径较小处定位线夹处、线岔、电连接和装配结构等原因,按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接触悬挂装配形式,每公里就有170~210 处可能出现的硬点或应力集中点。如何减轻硬点处的冲击力,避免打弓是我们在施工环节上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并消除应力集中点。
线岔调整不好或受电弓抬高量过大,很容易引起钻弓事故,而线岔处安装调整又是一个技术难度较大的施工项目,受动态环境影响大,与受电弓端部相切的接触悬挂装置就是一处分支侧面隐患冲击点。因此,国外许多高速线上普遍采用无交叉线岔,有的是线岔装置,有的是“增设名为引导接触悬挂第三条接触悬挂”。不论受电弓从正线到渡线,从渡线到正线,引导接触悬挂的导线都起到一种过渡作用,使接触悬挂增加了弹性,平稳受流良好,但安装调整比较麻烦。
2 整体吊弦技术
在目前的高速铁路接触网中,因机械强度高、耐腐蚀性能耗、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等原因,铜合金绞线制成的整体吊弦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环节吊弦。整体吊弦有压接式和螺栓可调式两种类型。只有准确计算出整体吊弦的长度,才能使整体吊弦的预制安装一次成功。
2.1 技术特点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吊弦一般采用了不可调载流,它两端作永久固定,加工一次成型,一次安装到位,不可调整,故在悬挂弹性和受流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好的优越性,突出了接触网设备“高可靠,少维修”的技术要求。整体吊弦施工技术及工艺要求严格:
(1)对原始数据的采集精度要求高,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进行原始数据检测;
(2)对整体吊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要求高,必须有计算机进行计算;
(3)对整体吊弦的制作精度要求高,必须进行工厂化精加工。
2.2 施工方法
整体吊弦的施工方法主要是:采用激光测距仪、经纬仪等进行原始数据的精确采集:建立数据库,编制专用计算程序:输入原始数据与计算条件,经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打印实际所需的计算结果:根据结果进行工厂化精加工,误差为±1.5mm,并对预配结果进行复核、编序、包装等:用安装作业车进行现场安装,并对安装结果进行检测以确保达标。
3 接触网施工技术
3.1 树立系统、动态、变化的观念
从接触网施工角度来看,对接触网方面考虑的多,受电弓方面考虑的少:静态因素考虑的多动态因素考虑的少:不变因素考虑的多,变化的因素考虑的少。而高速接触网则相应把接触网―――受电弓当成一个系统,统一研究其工序、工艺和方法,对于接触网负荷不仅考虑静态负荷,还要考虑动态负荷,甚至是空气动力学。弓网关系是高速电气化铁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是衡量高速接触悬挂装置的重要质量标准,接触网受流质量可由:离线接率,触线的平均抬升值,受电弓最大垂直振幅,平均接触压力,接触压力不均匀系数,接触网动弹性的平均值,接触网动弹性差异系数表述。
其中包括静态和动态综合指标,受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因为在高速作用下,受电弓与接触导线均产生较大振动,导致接触导线动抬升量变化加剧。迫使受电弓滑板不能很好追随接触导线的振动轨迹,从而造成离线,产生火花和有害电弧,这将对导线产生干扰,使接触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磨耗加剧。而减少离线率,提高受流质量,从工程施工角度看,取决于接触网悬挂系统的性能,其系统在工序、工艺、方法上应能保证提高速度与增加列车密度的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减少维修工作,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等因素。对于高速运行时,由于谐振造成的离线现象,除了在设计加大导线张力之外,施工时在接触导线上留有一定弛度,使其弹性分布均匀,抵消跨中较大的动抬升量,减小接触压力不均匀系数,从而达到提高接触网的稳定性,改善受流质量的目的。对于接触网系统旌工中,常规是测量悬挂点处导线高度和拉出值指标来衡量接触网的好坏,但相当于高速电气化接触网工程的系统,需要进行各个施工环节尺寸精度提高来满足接触网静态弹性指标,包括使受电弓激发的接触线周期振动振幅减小,达到弹性均匀,减少离线率。
要保证高速弓网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除在弓网系统设计时选用高质量、高性能的受电弓和高速运行指标优异的接触网,并保证二者具有良好的匹配外,还必须针对不同形式的高速弓网系统找出接触网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控制点,并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其施工的关键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消除因施工对弓网系统造成的附加干扰。
3.2 合理确定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及分配
我国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张力近十年逐步增大到3t系,增大承力索张力有利于提高接触网的稳定性,提高受流质量,但也造成允许磨耗面积减小。接触网的质量是接触网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接触网的线型选择,工程造价、使用寿命。因而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承力索接触线的锚段长度:正确安装悬吊滑轮和补偿装置;严格控制张力增量,使接触线的张力均匀。
3.3 注意克服接触线死弯、硬点
接触线架设除了使用恒张力架设外,接触线架设后是坚决不允许施工人员踩踏线作业的。对电连接线夹、定位器等大重量零件也应注意减少死弯硬点。对于定位器一方面要满足降低绞接点,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抬升量,用常规的定位器安装坡度是不能满足高速需求的。安装的定位器除应具备一般功能外,还应调整限位抬高量,保证受电弓可靠的通过定位器,降低硬点效应。
3.4 接触网上部安装一次到位
接触网上部安装及接触悬挂安装应保证悬挂装置安装的一次到位、吊弦的安装一次到位,这就需要接触网上部支持装置及整体吊弦采用计算机计算预制,安装宜采用专用的施工机具施工,检测采用较高精度的接触网专用仪器检测,达到上部施工程序化、数据化的要求。
【关键词】接触网惯性故障;弓网几何参数超限;主导电回路导流不畅;设备绝缘不良;分析和预防
济南供电段作为贯穿京沪大动脉,见证百年胶济沧桑的老段,经过几次铁路改革的整合,已经涵盖整个山东省境内,管内各线电化改造如火如涂,2009年9月京九线电气化顺利接管、2010年6月30日后菏兖日线、蓝烟线、东平线自管、即将面临枣临线的接管,线路的增多行车安全压力的增大,给我们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设备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无备用性和对运行环境的敏感性,其发生的故障复杂多样,如不详细了解,认真分析应对,在故障处理时就会难以应对,对于济南供电段我们设备管理单位来说,现有的运营经验是从京沪监管和胶济客专改造施工、以及近期京九等三、四条线平推验收后一点点总结出来的,如何能保证接触网设备的安全,我们和其他供电段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能快速的缩短差距,用最快的时间走到一个起跑线上,把牵引供电的经典事故经验分析归类,开拓我们的视野,共性惯性问题及早预防,在故障中寻找经验,在故障中快速成长。结合近几年我段发生的接触网故障以及自己的总结思考,对接触网常见故障大概可分为以下三类:弓网几何参数超限、主导电回路导流不畅、设备绝缘不良,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1.弓网几何参数超限
接触网是一种特殊的供电线路,为保证受电弓良好取流,接触悬挂必须要有稳定的空间结构和动静态特性,同时必须能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接触悬挂各部的空间几何参数必须在安全值内,否则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内必将出现障碍,影响受电弓正常运行和取流,进而对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的运行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弓网故障。
1.1故障现象
(1)接触悬挂或附加悬挂线索断线。
(2)接触网零部件变形、损坏、折断和脱落。
(3)弓网故障。
(4)接触网参数变化。
1.2原因分析
(1)施工质量不合格。各部螺栓未按规定紧固到位,造成螺栓在运行过程中松动、脱落,使接触网参数(如接触线高度、拉出值、线岔参数等)发生变化,当超过受电弓工作范围时,将发生钻弓、刮弓等故障。
(2)接触网零部件变形或脱落。接触网零部件结构问题、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疲劳或施工缺陷有可能造成接触网零部件变形或脱落。随着车速的提高,受某些部位接触网零部件的影响,接触悬挂呈不均质状态,形成硬点,在这些部位会出现力、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突然变化,振动和冲击加剧,导致某些零部件或螺栓松动脱落,甚至出现撞弓、碰弓现象,严重时造成打弓或设备损坏,发生弓网故障。
(3)接触网结构不合理。由于施工或设计原因,接触网个别处结构存在缺陷,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接触悬挂的伸缩致使某些线索(如股道间电连接线、中心锚结辅助绳、开关引线等)的弛度发生变化。当线索弛度过大时,动态情况下也易导致弓网故障。
(4)接触网零部件本体或安装形式不合理。由于接触网个别零部件本体或安装形式不合理,在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生脱落变形,造成设备或弓网故障。如安装在接触悬挂上的各种标示牌,面积较大且仅用铁线简易固定,在风力作用下极易脱落,当侵入受电弓工作范围时即造成弓网故障。
(5)产品质量问题。由于接触网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存在砂眼等隐患,长期动态工作过程中的疲劳损坏或外力冲击下发生变形,使接触网参数或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弓网故障。
(6)自然灾害。接触网露天设置,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因暴雨、冰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倒杆、塌网、支柱倾斜、接触网参数变化等),因接触网设备所处的自然环境脏污,绝缘子附污,使趴距大大降低,闪络放电或因设置位置的限制,易于被外界动力机械撞击,造成接触网支柱及接触悬挂参数的变化。
1.3采取措施
(1)严格验收程序。提高验收人员素质,在验收阶段不仅要对接触网各部参数进行测量,还要对接触网各部螺栓进行紧固,督促施工单位对验收发现的动静态缺陷及时整治,防止设备带故障投入运行。
(2)加强对接触网参数的监测。严格按规程规定周期性地对接触网进行动态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接触网几何参数测量主要是对影响弓网取流的参数进行测量,如接触线高度、弛度、拉出值、定位器坡度、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各部距离、线岔交叉点及始触区、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等参数。对各种测量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以便发现缺陷,同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
(3)对接触网各部螺栓、螺母、弹垫、防松垫片和开口销等进行认真仔细的平推检查。在设备应用时要对各部螺栓进行平推紧固,在此基础上通过抽查逐步摸索螺栓动态松动的周期,及时进行紧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防松螺母及垫片。确保各部参数处于安全值之内。
(4)严格按照安装季节的特点对应曲线安装调整接触悬挂各部位。确保接触悬挂各部位不致因温度变化产生卡滞、过紧、过松、偏移值超限,使几何参数发生变化。
(5)增强支柱的稳定性和对意外撞击的防护能力。如为支柱修建护坡、干砌片石、砂浆砌石加固或设置防撞警示标志防护桩等。
2.接触网主导电回路导流不畅
接触网是机电复合的特殊输电线路,为使牵引电流畅通无阻,接触网应有良好的电气性能。主导电回路畅通才能为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提供稳定充足的电能,主导电回路一旦发生导流不畅故障,严重时将会造成断线、塌网,引发弓网故障。
2.1故障现象
关键词轨道交通接触网弓网故障分析防范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catenary bow net fault reasons and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xperi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aily inspection strengthen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the bow net fault.
Keywords: rail traffic catenary bow net fault analysis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缩短间隔时间、提高运力的需要,对供电系统中接触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既有线路提速,特别是相关设备的老化,接触网弓网故障的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提高接触网运行质量,消灭弓网故障,相关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接触网弓网故障的发生,根本原因是接触网自身技术参数不符合标准造成。根据多年从事接触网施工的工作经验认为: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对接触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合理安排并提出相应措施,即可有效减少弓网故障的发生。
1弓网故障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由于电客车车辆新技术的大量应用,特别是电客车车受电弓技术的进步,导致接触网弓网故障大部分原因均集中在接触网的具体参数特性和部分性能上,而且接触网随外界环境气温、风速、线路条件等的影响,不稳定特性显著。在此我们就弓网故障的产生先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1.1接触网定位环节
1.1.1定位点拉出值过大、定位器坡度过少,造成脱、碰、刮弓故障
这类故障一般为施工超标准、调整拉出值时偏差较大、或遇大风及温度变化过大时造成,特别是在曲线跨中尤为明显。
1.1.2道岔区刮弓、钻弓故障
线岔定位部位,两导线交叉位置参数不标准、始触点不符合要求、线岔限制管间隙过大。
1.2接触网设备
1.2.1吊弦、电连接造成弓网故障
电连接设置数量或位置不合理,特别是在坡道上,机车取流过大造成吊弦过流被烧断。由于电连接与承力索接触不良,形成线夹紧固螺栓长期处于振动状态,由此造成螺栓松脱也是产生此类故障的原因之一。
1.2.2导线烧断故障
导线因硬弯、硬点而造成长期放电拉弧,使局部磨耗过大而造成接触网断线故障。根据地铁接触网设计原则:露天正常线路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为4400mm,隧道内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为4000mm。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过渡及临时的保证开通措施,接触导线高度在4000~4500mm间交替出现,特别是在导高变化的过渡部分,很少能保证接触线5‰的变坡要求。
2弓网故障的防范措施与探讨
综上所述,接触网弓网故障点多,但是最关键的部位仍旧是定位部分和道岔部位。而在实际日常施工和维护中,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和防范弓网故障的发生。下面来作具体的阐述:
2.1定期测量接触网定位点,防止拉出值过大、定位器坡度过小造成故障。
2.1.1检修作业中,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对接触网影响很大,因此测量工具的改进应是运营检修单位首要考虑的因素,如现在普遍使用的精确度较高的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
2.1.2检修施工作业时的温度必须在调整作业中实地测量,防止因偏移错误而产生拉出值过大现象的发生。
2.2防止道岔区刮弓、钻弓故障的措施
线岔处两接触线的连线、各部参数都于线路两轨连线平行与否紧密相连,一旦施工误差累加轨面不水平因素轻则引起受电弓碰导角,重则造成钻弓事故。因此检调线岔时,必须先核对始触点范围内两股道的轨面连线是否水平。
2.3防止吊弦、电连接线烧断缠绕受电弓故障的措施
2.3.1采用绝缘吊弦,防止吊弦过流
在其它地铁接触网工程中就采用过这种吊弦。现行的整体吊弦加一绝缘套即可实现。
2.3.2增加电连接的数量
在大取流区段,特别是在坡度较大的区段,减小横向电连接之间的距离或增设横向电连接,防止机车起动时的大电流烧断吊弦或电连接线。例如深圳地铁2009年4月3日在香蜜湖―购物下行区间RC005杆处定位双环耳环处严重烧伤。整个耳环有三处严重烧伤,并有部分烧蚀残留物附在凹坑处。检修人员在现场立即进行检测校验,发现该定位处前后方各约60m没有横向电联接,接触网过流电流很大,因为此处没有设置横向电联接,出现导流面积不足的问题。针对该处无横向电联接的情况,在距该定位500mm处加装一组电联接以增大过流面积,后经过跟踪观察,此类故障排除。
3建议
由于现阶段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具及检测方法较落后,一线人员技术素质的参差不齐,接触网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轨道交通大流量通行的要求。所以,弓网故障在短时期内彻底消除不太可能。只能在既有的设备和人员配置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先进检修手段的运用,将弓网故障尽量降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商讨.
3.1强化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队伍素质是制约技术运用、作业水平、提高接触网运行质量的关健因素。因此要从加强培训,重点撑握用检修工艺、工法,指导作业;重点学习检修作业的操作过程加强易发生弓网故障部位的实操技能。使职工队伍素质上台阶,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好服务。
3.2加强巡视,确保供电质量
现阶段,消灭弓网故障是接触网运营维护的目标。目前,深圳地铁基本采取每季一次运行接触网检测车来对接触网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但是要达到可靠运行,彻底消灭弓网故障,最有效的方法仍旧是加强日常的检修维护。特别是对关键部位、问题集中的区域要加强巡视、彻底检修,确保接触网设备质量。
3.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准
靠汗水换质量,靠监督保安全,是我们工作的一贯算途径,这些从短期看有效管用,但是从长远看还应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水准。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如何有效控制接触网弓网故障,保障运营的安全,仍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以上阐述只是长期在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适合检修实际的粗浅看法,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不吝指正,有待于进一步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_5051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 T10411-2005.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 既有线路改造; 接触网施工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面对民航、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铁道行业只有依靠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以大幅度提高铁路的行车速度、提升安全便捷的优质服务为途径,来增强铁道运输行业的竞争力。由于我国90年代以前修建的电气化铁路,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新型机车提速的条件。为了达到提速要求,采取了对既有电气化铁路线路及其设备进行改造的措施。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线路改移,车站的改(扩)建等问题。然而,在此过程中,接触网配合改造施工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接触网密切配合,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不受大的影响,线路改移得以顺利实施。近几年来,铁路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同时也涉及到许多对既有电气化铁路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在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中,接触网工程对整体工程的影响。
2 线路改造中的接触网施工特点
2.1直接参与线路改造施工的主要单位及任务:
2.1.1线路或工务:承担线路工程。
2.1.2电务:承担通信、信号电缆的铺设及设备的安装工程。
2.1.3水电:承担自闭线、贯通线及低压动力线路、供水管路等方面的工程施工。
2.1.4供电:则承担着接触网配合线路改移工程的施工任务。
以上单位要熟悉各自的改造内容,相互沟通,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相互配合,利用一个或几个共用天窗点(或施工封闭点),以集中会战的方式来,整体完成线路改造工程,确保铁路行车的正常运行。
2.2接触网改移工程施工有以下特点:
2.2.1动手早、结束晚、时间长。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接触网支柱往往影响着线路预铺或拔移的施工,而支柱正是接触网悬挂部分的支持体,处理周期长、难度大,用一次或几次会战来完成接触网施工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前期,需要对影响线路改造的既有接触网要采取过渡方案(永临结合,包括重新架设接触网、调整接触悬挂),所以需要接触网提前施工,即接触网施工开始要早。接触网与线路改造完成且同时开通,可接触网的过渡工程要在线路改移过程中或改移完毕(线路开通)后才能拆除。虽然对接触网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或改造完成后拆除了,但依然要对正式的接触悬挂不断监测接触网各项参数并做调整,因此接触网的施工结束最晚,同时持续时间更长。
2.2.2作业时间受运输的制约,施工时间短。其它专业的施工可以在不受行车干扰的情况下提前准备,长时间、大规模的施工,或在投入备用设备的情况下长时间施工,而接触网却是整体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一种专业,没有备用设备,只能利用“天窗”时间来施工,边维修边开通。因为受接触网供电臂(25~35公里)供电范围的影响,一旦一条供电臂停电时间过长,就会对运输组织产生影响。所以,作业受时间、地点、行车运输等制约,不能“甩开膀子”长时间、大兵团作战。另外,在天窗点内开始真正的线路改移或拔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多,工种繁杂,大家都在抢时间,抢进度,相互干扰特别大。而接触网要以到位的线路为基准点且依赖线路进行高空作业,此时由于线路尚未成形,机械的利用率相当低,只能靠人工进行简单的、个别部位的上部安装、调整,也就是说,接触网施工只能占用整个天窗点后半段时间完成配合线路改移或拔接的工作。所以,时间是相当紧张的。
3 接触网施工的基本步骤
接触网的改移施工基本上可以按以下顺序展开:
3.1施工准备及确定施工方案
3.1.1施工调查与组织交桩。在电气化铁路线路改造工程施工中,接触网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对既有线路上的所有设备布置及用途情况和新建线路周围的建筑、设施等准确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是整体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它关系到施工方案的制定、线路与接触网两家之间配合及整体的进度。因此,接触网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必须消化线路方面的有关资料以外,还要组织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对障碍物及施工干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请线路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交桩,并以详细的交桩资料为施工依据,掌握线路走向。对于新建线路,现场交桩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在现场应共同确认中线基桩(包括交点桩、转点桩、曲线及缓和曲线起、终点桩)每个桩的形状、颜色标记和具置以及每个桩的种类和作用,做好记录并要得到交桩部门的签认。尤其是道岔的中心桩、岔前桩和岔尾桩,要特别注意道岔的类型和序号,曲线的有关参数等,以便计算曲线的正矢和确定道岔定位柱的位置。②共同确认线路曲线参数:包括曲线编号、起止里程、偏角、曲线长度、切线长度、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③共同复核坡度,包括转折点里程、标高、坡度(上、平、下)及坡度距离、竖曲线长度等内容。④在现场共同确认水准点并复核水准点标高,包括基点编号、位置、特征等。
3.1.2认真审阅施工设计图纸,吃透设计精神。对设计图纸要仔细阅读,掌握主体工程及施工方案,以及可能影响到接触网工程的关键地点、环节。对原设计的不足,特别是对设计提出的过渡方案,如果对施工有较大的难度或对今后运营不利的方面,及时及早向有关部门反映,以求尽早解决。
3.1.3接触网定测。根据施工调查、交桩及设计资料,接触网要及时组织初、定测,确定接触网支柱的位置。一般是以道岔处接触网线岔标准定位位置处为起测点。无道岔时以最近的不用迁移的支柱中心为起测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测量。道岔柱标准定位位置的确定方法为:
3.1.3.1单开道岔:沿道岔中心桩、岔尖桩的直线方向,从道岔中心处量起,其中9号道岔为4.35米(用导距计算公式反算得出)、12号道岔为5.72米、18号道岔为8.7米,即为道岔柱的纵向中心位置。其横向位置依据设计侧面限界来定支柱位置,(如在道岔的侧股侧,要考虑曲股与直股间距600mm)。
3.1.3.2交叉渡线:用单开道岔的方法,确定两端的四组道岔就可以了。
3.1.3.3复式交分道岔:以道岔中心桩和需立的 支柱侧那股道的岔尖桩为直线,从道岔中心桩量起,距中心桩1.5米即为其纵向中心位置。 横向位置依据设计侧面限界值来定。
曲线区段支柱位置的确定:依设计图纸,按跨距量取支柱的纵向位置,其横向位置的确定方法为:以支柱所在处相邻两个线路中心桩所决定的直线为起点,读取实际侧面限界即可确定横向中心位置(实际侧面限界值的测量方法是:设计侧面限界与该处曲线的正矢,在曲外时相加,在曲内时相减。正矢值可以计算也可以从曲线表中查得。)。支柱位置确定后,要在固定物上(一般在轨腰上)做好清晰不易掉的标志,作为开挖基坑的依据。
3.2 确定并优化过渡工程施工方案
对于过渡工程的施工方案,我们应以 “安全、省工、省时、省力、省料”为原则,永临结合,根据现场实际和线路改移的总体部署要求来制定并优化过渡工程的施工方案。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减少材料的消耗、便于施工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像组立支柱、架线是接触网施工中价值高、工作量大的项目,因而应尽量减少过渡性的架线和组立支柱,尽量利用永久性工程或既有的支柱、线网来实现过渡。对于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可能还要分多次进行过渡才能完成。 还必须指出的是,在过渡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能以降低安全系数为代价,不能因为过渡的时间短而降低质量标准,因为在过渡期间施工人员活动频繁,施工负荷很大,再加上接触网没有进入稳定期、可靠性不高,还有接触网依存的路基也没有进入稳定期,因而应该提高过渡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标准,特别是在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不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3.3过渡工程施工
支柱影响线路改移或拔接施工是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施工前,接触网与线路施工单位双方到现场共同确认影响的范围,通过协调组(建设单位),定出解决方案实施,过渡方案要依据确保设备及行车安全、便于施工和经济的原则来确定,它具有决定接触网与线路同步开通运行的重要作用。有了过渡方案后,再依据线路、电务、供电联合要点的时间来制定接触网的整体施工方案,分步进行施工。
3.4正式工程施工
虽然,在过渡工程施工中对接触网的工艺、美观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正式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重视,特别要注意的是正式工程的材料和在过渡时的作用不同,由此引来的标准不同。材料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的零部件安装位置、工艺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符合验收标准,尽量满足路局及设备管理单位的要求,真正做到外美内实。
4 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4.1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问题
参加线路改造施工的单位多,容易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接触网施工一般情况下,易与线路施工或养护、通信或信号施工及养护等单位发生矛盾。如相互挤占施工场地、施工车辆及机械进不去等,甚至发生停工、延点现象。另外,还存在交桩不及时、不完全、不彻底,造成接触网支柱影响线路拔移或拔接,甚至在线路开通时支柱侵限等问题,形成扯皮。
4.2材料供给问题
工程施工中的工具、材料的供给很重要,没有及时充足的后勤供应,就不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过渡工程,常需要一些特殊的或自加工的材料,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
4.3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以上问题应首先成立一个有权威的施工协调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听取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准备情况及相互影响的情况,从而制定解决方案,拿出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其次,接触网施工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3.1接触网停电难
因为接触网施工对运输影响较大,所以一方面要做好施工计划、组织好人力、物力、财力,能不占用天窗点的施工项目,提前安排,在点外全部完成,必须要占用天窗点的施工项目,尽可能采用带电作业、改变供电方式或设置临时小无电区过渡施工等方法来减少占用天窗点的次数,尽量减少对运输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施工协调组、供电调度联系,合理安排天窗点,以便开展作业。
4.3.2接触网施工误差
交桩是接触网施工误差大的主要原因,这除了正式交桩外,接触网技术人员还要对线路部门的业务多加学习、理解外,并在现场实际施工中要积极主动与线路施工单位联系,双方共同确认线路的改造情况,特别是改造中线路的过渡情况,仔细核对各种施工桩的位置、形状,并要求线路施工部门“桩子”尽可能保留较长的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审定过渡方案、核定接触网各支柱基坑的位置。
4.3.3工务部门道床、路基及电务的电缆或光缆保护问题
接触网开挖基坑时应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签订必要的施工安全协议,同时由电力、电务、通信部门提供准确的地下隐蔽设施的具置及埋设深度,并有明显标记,以便确保施工及设备安全。
关键词:既有线;电气化;接触网改造;换线施工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运输市场对铁路运输能力、快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气化是铁路建设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备用性,在高铁与既有普速之间修建联络线,将高铁引入既有普速铁路。与此同时,必将引起引入车站的改造。咸阳西站作为陇海线上的货运站,要引入西宝客专,必须对接触网进行全面改造。相比于新建线路接触网施工,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难度更大。在车站接触网改造施工中,接触网换线是主体工程,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下面结合咸阳西车站接触网改造换线施工,介绍我们在既有电气化铁路车站接触网改造中换线施工的特点及难点,换线施工的种类,换线施工方案的比选(特别是换线施工的先后顺序)。
2.车站换线施工特点及难点
2.1特点
与新建铁路接触网施工相比,既有车站换线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对车站原有支柱、硬横梁、软横跨进行部分或全部更换,过程中新旧支柱、硬横梁、软横跨并存,需要逐步过渡。
2.新旧锚段关节不重合,导致换线过程中新旧锚段关节并存的情况;
3.新旧锚段跨距不一致,悬挂点变化,结构高度、吊弦长度、拉出值变化;
4.线路改造、道岔移设引起绝缘分段、分相关节变化,相应设备变化。
2.2难点
1.站场改造不仅仅是接触网改造,工务、电务、机务、线路、电力等专业和接触网专业同时同地施工,交叉作业,相互干扰相互挤占,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2.按照铁路运输要求,接触网改造边施工边运营,施工封闭点最多不超过120分钟,而且根据线路不同,车流量大的线路每天给点更短,“天窗”作业,点后开通,造成施工不连续;
3.作业时间短、现场作业点多,交叉施工,大量人员机械短时间内聚集和撤离,施工场地空间狭小为人员、物料、机具的调配和运输带来困难,也降低了人员机械的使用效率,增加改造成本;
4.在每个施工点内都必须保证换线部分能正常投入运行,对施工组织、施工工艺要求高,安全质量管理难度高。
3.车站换线施工的种类
3.1对位换线
对位换线即不改变原有的锚段关节,悬挂点,简单的对原导线进行更换。对位换线从技术角度上讲,是最简单的,完全不需要对原有的支柱、悬挂方式、结构高度、拉出值等进行改变。
3.2不对位换线
相对于对位换线,不对位换线往往是因为站场改造造成锚段延长或者缩短引起的,下锚位置改变。不对位换线相对于原锚段,支柱位置、定位方式、拉出值等部分或全部都发生变化,并且换线过程中,新旧锚段关节同时存在,新旧导线并存工作,涉及到临时过渡。从技术和施工上来说,不对位换线困难极大,安全风险也大幅增加。由于站改施工中绝大部分换线施工都是不对位换线,因此解决好不对位换线施工的组织是接触网站改施工成败的关键。
4.车站换线施工的方案比选
4.1 换线施工的基本作业方案
由于换线施工都是要点作业,时间都比较紧张,并且受劳力、物资、现场情况的影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作业方案尤其关键。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施工中有以下几种方案:
1.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更换,同步拆除旧线,开通新线。此方案适用于“天窗”时间长,锚段长度短,干扰小的施工。
2.在两到三个“天窗”点内完成换线工作,拆除旧线,开通新线。此方案在第一个“天窗”点内架设新承力索安装中锚,在第二个点内架设新接触线,并完成新旧倒换,新接触线投入适用,并拆除旧接触线(若时间不够,采取临时过渡就将旧线退出工作状态),第三个点内完成承力索倒换,拆除旧承力索,并对整个悬挂进行调整。此方案适用于“天窗”时间80分钟以上的,锚段长度在1km左右,施工相对简单的情况。
3.利用两个“天窗”点架设新承力索及接触线,然后利用“天窗”逐步逐段与旧线更换,最后拆除旧线。此方案在对位换线时对支柱容量要求较高以及现场线索交叉复杂,对“天窗”时间和劳动力要求相对要低,适合不对位换线,施工“天窗”不确定,施工干扰大情况下换线施工。
在咸阳西站接触网改造过程中,由于陇海线运输繁忙,施工“天窗”不确定,各种干扰因素多,基本采用方案三进行施工。因此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采用此方案的情况下,要控制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进度,就必须对换线施工的顺序进行研究。
4.2车站换线施工顺序的选择
在电气化改造中,车站换线基本顺序一般都是先正线,后站线,再渡线;方向一般是从一头向另一头进行。但是,由于外部施工条件和施工成本的影响,在具体施工时,采用说明样的换线顺序,必须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下面以咸阳西站II道换线来具体说明(如图所示)。
咸阳西站既有II道共3个锚段,分别是II-1(2#-36#)、II-2(32#-106#)、II-3(100#-126#);改造后3个锚段,分别是II-1(2#―50-1#)、II-2(40-1#―82#)、II-3(72-1#―126-1#)。(黑色斜体表示既有)
从图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既有II-2锚段不仅覆盖了新设II-2锚段,还包含了II-1和II-3锚段部分区段。
方案一:按II-1、II-2、II-3的顺序换线,流程应为:架设II-1――截短II-2锚段在40-1#处下锚与II-1形成关节――拆除II-1――架设II-2并投入运行――架设II-3投入运行――拆除II-2、3。在此流程中,需要做一次截短倒锚以及对整个关节进行重新调整,并且在同一支柱上(40-1#)承载2倍张力,以及大量的新旧导线之间的临时过渡,从技术质量、安全及成本角度来考虑是不合适的,还有施工时间也是极大让费。
方案二:如果我们换一种顺序,流程如下:架设II-2并投入运行――架设II-1投入运行――拆除II-1――架设II-3投入运行――拆除II-3――拆除II-2。在这个流程中,不需要截短II-2,也没有在40-1#上承受2倍张力,同时减少了新旧导线之间的过渡,更能保证施工质量。
对比两种方案,发现方案二比方案一优越,施工工序和工作量少了很多,更能够保证咸阳西站安全运营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合适的换线顺序,是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控制成本的关键。
5.结语
既有电气化铁路车站接触网换线施工难度大,现场条件复杂多变,本文抛砖引玉总结工作实践,对既有车站接触网换线施工方案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对以后的施工生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