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教学德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3-23 11:57: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学德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德育论文

篇1

(一)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职业中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都是一群不被关注的群体,这些群体包括:家庭缺陷群体,包括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思想教育是缺失的;学习困难群体,包括基础知识比较差、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一直是不被关注的群体;行为习惯不良群体,包括不遵守学校纪律、在校外惹是生非的学生,他们是经常受到学校处分的群体。从这三方面来说,职业中学学生的组成比较复杂。特别是这些学生由于各个方面一直以来没有被关注,从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多表现在心理发展不平衡,如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爱与教师顶牛、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教师家长的批评和指导,对他人缺乏同情心、爱心,甚至叛逆等等。我从事班主任二十年,接触过很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有一次一个女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星期六一整晚没有回家,非常着急,让我帮忙打听孩子上哪去了,我到处打听也没有结果。星期一,该学生像没事一样来学上课,我细心工作耐心询问,她才说出实情,原来她星期天和几个朋友在KTV唱歌喝酒,然后又去网吧通宵。我很吃惊,我没有批评她,而与其交流,她认识到了错误,说后悔不该一个人在外过夜。问其原因,她说她在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她要求很苛刻,遇事爱唠叨,她就故意做给父母看的。一名十七八少女就是为了和父母赌气而不计后果,使我感到害怕,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将导致学生厌学、弃学。

(二)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从而缺少学习动机中职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初中的中下游学生,他们成绩不太好,底子薄。有一名数学教师在给计算机专业上课时,在讲指数运算时,问一个学生一个问题“1/2+1/2=多少?”“2/4。”学生很干脆地回答,教师满脸无奈,学生哄堂大笑,而其本人则表现出很茫然,可想而知,他的数学基础几乎没有,而讲国家政治制度,他们更如听天书,这样的基础,要使他们接受中职教育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枯燥现在的德育教材中许多知识比较枯燥,理论性也比较强,对不爱上文化课的职中学生来说,更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学校的考试制度没有道德标准,没有考核约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

二、解决措施

(一)要和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不是一堂课的课题,而是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而是时时、处处、事事的实践学习中。我们要和各科教师通力合作,通过多种手段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要把德育放在一定的高度。

(二)教学要以中下游学生作为主要授课对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三排的学生身上,对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不管不问,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优秀生所占比例比较少,但是在其他技能方面许多学生存在很多优势,比如:美术水平高,电脑打字快等,如果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也会在优势方面失去积极性,从而会影响一个学生的美好前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文化课比较薄弱的学生,给他们自信心,使他们在思想上和知识上都得到提高。作为班主任,我对这些学生比较了解,一旦给了他们动力,他们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回报。记得有一个学生刚入校时,成绩很差,在别人眼里应该是无可救药,但多次交流后我发现其自信心很强,因此,我不断鼓励他。他进步很快,在2013年对口高考中考上了山西大学。因此,我们应更关注中下游学生,让他们得到进步,这更是德育课要达到的目的。

(三)必须改变死记硬背的德育课上课模式大多数教师在上德育课时,总习惯画重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比较好一点,就是满堂讲解,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于德育课的枯燥无味,我们要改变授课方式,例如可以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比如,在讲“道德与法律”时,可以放在多媒体上讲,可以先播放一些小案例让大家去讨论,以调动大家的积极。同时,要和班主任结合,在教室搞一些教室文化建设,是学生脱离旧的教学环境,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更有新鲜感。

篇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首先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只靠外力“逼迫”则会处于消极、被动甚至厌倦的状态。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缺乏学习意识,其中,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采用活动课的方法,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现实社会。在课堂形式上,通过讨论、视频观看、生活大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高中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如何让“人生出彩”、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同学们都急切想知道,教师再告诉他们,这些问题,《哲学与人生》将为大家做出回答。只有学习《哲学与人生》,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辩证思维素质,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一信息输入到同学们的脑海里,便激起了他们思想上的波澜,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愿望。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节课都要力争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惊叹理论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一种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知识贫乏而渴望探求的心理,进而一次又一次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2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自学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要求地阅读教材、感知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疑难、理清脉络、为学好新知识作好思想上和心理上准备的活动。它是教师发给学生的一把去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师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在一切知识中,关于方法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是鼓励学生“同伴互助”,让学生之间多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是自然的、无障碍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互助活动,一帮一活动。二是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给出阅读书目、参考文章和相关部分的思考题,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思考题目应当覆盖相关内容的主要部分并且难度适宜,使学生不通过自学就不能作答。实践表明,学生大多是循着思考题的引导进行自学的。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读懂困难还是较大的。有的学生看了一节后,还不知道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不会分析和归纳教材中讲的问题。教师若不及时地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已产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学生:①精读课题;②细读课文;③深读小栏目。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动脑、动笔。

3变“教会”为“学会”

篇3

首先,从思想上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为什么要首先改变思想呢?我们先来看《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冲上他,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是船还是直撞过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的谩骂着。但是当他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是条空船,因此那股怒火突然消失无踪,气也消了。为什么整个感觉会突然转变呢?没错,是想法变了。随之,“感觉”也就转变。那么同样思想改变了,想法就会随之改变,感觉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思想是只有学习好一切就好,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平平甚至差的学生视而不见,认为他们学习不好而别无优点可言,这种思想影响我们对这些学生的正确评价,影响师生感情,甚至影响这些学生的一生,误导他们进入自卑的心理。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这种以往的评价学生的方法。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不要刻意的追求学生人人都100分,不拿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材。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赞赏每位学生。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经说过:“赞赏别人所付出的,要远远小于被赞赏者所得到的。”并把这称之为激励的倍增效应。在英语教学中,要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激励,赞赏,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稍有进步时,哪怕只说对了一个单词时。无论他平时的成绩如何?都要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让他对英语重新产生兴趣,信心大增,甚至迎头赶上。即使成绩进步不大,对他的人生同样会产生神奇的效应。所以别疏忽了我们的语言,好言一句贵如金。一句鼓励赞赏的话可以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尊严,让学生的人生得到升华,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欣赏赞扬中,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在教学策略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品质教育。例如,在学习阅读课文时,采用合作学习,探索,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Lesson 1:Higher,Faster,Stronger时,这是有关奥运会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奥运会的发展史,比赛项目,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吉祥物以及中国参赛情况等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欣赏别人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第四,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Stay Healthy一单元时,让学生联系实际,探讨有关健康的话题,为了身体,心理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整个人类的健康,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从日常做起。在学习环境保护话题时,让学生就当前的环境问题开展讨论,各抒己见,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高策。为了改善环境状况,如何从自身做起: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能积极发言,谈环境污染的危害,联系滥砍滥伐,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家乡河流的污染,以及这些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意识。

第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例如在教学Jame’s Lmky life,Helen Keller Dies at 88.China’s Most Famous“Farmer”几课时,会设制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leam for

篇4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德育的效率,老师应该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老师在德育的课堂上,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生活化教学。故此,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老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

二、进行相应的主题教学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行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老师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比如,学校规定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所以,老师就可以借此来导入关于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在“十一”国庆节前夕,老师可以举行爱国主义班会,在爱国主义班会中导入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有在我国传统的其他节日中,老师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导入关于屈原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行为规范中

小学德育的内容都是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的,比如,在规范学生的举止文明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列举九个规范来提高学生的举止文明。虽说罗列出明确的行为规范,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将这些规范实践到日常的行为中,也是无法很好地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教学效率。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文明程度,老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行为规范中,比如,老师在讲解相关的行为规范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在教育学生不能给同学起绰号,不能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由于后天的问题,小明的左腿运动不太方便,可是有些学生就会嘲笑小明,甚至还会给小明起绰号“残疾明”,因为每天都要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小明就变得越来越自卑,不再愿意上学。老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来教导学生不能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也不能给同学起绰号,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同学的心灵。所以,在小学德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的举止动作,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四、结合家庭教育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是学校老师要作出相应的努力,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学来作出相应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如,母亲节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要爱戴自己的母亲,要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生回家后可以帮助妈妈干家务活。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家长在课后也可以要求学生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学生了解到妈妈的辛苦,从而更加地爱戴自己的母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长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非常地溺爱自己的小孩,然而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学校可能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极力配合老师,让自己的小孩去进行一些生活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为了加强小学德育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比如,在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的时候,老师每讲一个内容就应该将其体现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比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肚子痛或是不舒服的情况,那么老师就应该立刻普及一些卫生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通过这样的教育后,学生就对卫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会留意自己的日常动作,提高自己的卫生意识,从而减少自己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六、结语

篇5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德育教育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要想学生实现全面的健康成长,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教育,而体育教育是这种全面的综合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做好了体育教学工作,学生的综合教育才算全面。并且体育教学具有锻炼身体、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组织方法不合理。在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上,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组织安排,好的体育教学课堂组织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还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而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2.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学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而且课堂气氛比较宽松,这就会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不予以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懒散的学习态度,这时教师如果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不仅不能掌握所学的体育动作与体育技能,也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无法达成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严重的会导致体育教学的终止,如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受伤,或是学生之间闹矛盾导致争吵、打架等,这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较恶劣的影响。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在体育教学的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堂完整的体育教学课中,要有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根据这些常规部分的特点,适当地引进德育教育,如在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弘扬准时的品德,而在结束环节,可以对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以对学生的上进心进行感染。

2.根据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多的,其中不乏一些思想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予以有效的拓展,渗透进德育教育。

3.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选取,为了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德育教育。

4.妥善地处理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遭遇到突发事件,这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为了不对体育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师一定要对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妥善的处理,同时,教师要对课堂上的学生的表现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进行正确的引导,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四、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宣传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光靠体育课堂中的理论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体育媒体,让学生对一些运动赛事进行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爱国信念,激发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德育教育。

2.以理服人法。中学时期的学生自尊性都很强,为了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时,依据事实,讲明道理,对事件进行公正的处理,并对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时机捕捉法。中学生的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个性及行为,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以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4.激励竞争法。激励竞争法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一定的言语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的竞争,并且要有强烈的纪律概念。

五、结束语

篇6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篇7

中国古代哲人,很重视道德在国民养成中的地位。孔子就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对人进行道德教育。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力量的崛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素养的的提高和发展,对国民道德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道德素养的教育要求,在高等院校中尤其需要重视起来,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也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这种要求也迫切起来。音乐教育的层级展开过程中,很多人都很重视音乐技巧的培养,对音乐教育中蕴含的道德养成不够重视,这必然导致音乐教育对“人的教育”的偏差。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具有修身养性、教化民众的作用,所以,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认为在教化民众方面,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先秦原儒的思想中,达成礼制成为核心观点,而音乐重在内在修养,礼仪则重外在行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内在的,它能使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发生彻底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美好的内在质量。借助音乐的教化,外在的礼制才有达成的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虽已不复不在是音乐的主要功能,但因为两者天然的联系,其在德育教育方面仍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德育教育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体现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世界三大乐器”。钢琴的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或阳刚或阴柔,或急促或舒缓,均可表达得恰到好处。自18世纪诞生以来,钢琴深受国外民众的喜爱,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乐器。钢琴史上诞生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等,他们不仅创造了一座座音乐高峰,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19世纪,钢琴传入我国,在我国也掀起了学习钢琴的热潮。弹钢琴和欣赏钢琴演奏,曾是优雅和高贵的象征。这股热潮至今未退,钢琴仍然不减其王者之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借助钢琴教育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钢琴教育中国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钢琴教学的德育教育

钢琴既然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那么要想学好钢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钢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乐器之一,要想真正地学好,必须从小开始,而且要持之以恒,不怕吃苦,能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坐得久板凳。在钢琴教学中,要着意养成学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习惯,要建立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要倡导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要培养高尚美好、与人为善的情操,更要树立积极健康、坚韧不拔的品质钢琴本身的教学要求,就能培养学生很多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习惯,从自制力、毅力、注意力到自信心、耐心、主动性等,无不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入高校之后,钢琴教学等于具备了相当的根基,这时候,从之前长期的技巧磨炼中,可以关注到音乐技法之外更多美的教育,并从审美教育中开启德育的功能。

(二)通过钢琴大师的德育教育

钢琴发展史上曾诞生过无数影响世界的钢琴大师,他们不仅创作了影响世界的钢琴名曲,更留下了影响后世的人格魅力。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大师,无论他们的音乐、技法还是人格力量,都成为教学的内容,他们的人生履历,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德育教育的案例,而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分析和讲解的过程中,也都有成为启发美感,养成道德素养的良好素材。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波兰钢琴大师——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十分出名。他的一生都在创作,虽然39岁就英年早逝,但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七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为世界留下了精彩的华章。他通过一些钢琴曲,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抒发了痛彻心扉的亡国之恨。他时常通过演出为同胞募捐,有时甚至拒绝为贵族演出。他严词拒绝了俄国沙皇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声音——“波兰不会亡”。钢琴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肖邦钢琴曲的高难度和华彩的音乐篇章,注定是失败的。很多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批评也正是集中在高校音乐系学生重技巧而轻思想的趋势之上的。如果能结合肖邦音乐中深刻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情操,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领会,也是一次深远而层次感极强的德育养成。这些钢琴大师身上所体现的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强的生活毅力,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巨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真实的人物故事,胜过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教。

(三)通过钢琴作品的德育教育

篇8

学生自觉约束能力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前提,没有自觉性,往往在主观上不会主动去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客观环境,决定着课堂教学成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践操作课前的德育教育课,我将操作时的相关纪律传达给学生,并按照2人进行编组,12-16人组成一个操作单位。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制作流程,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材料使用上要厉行节俭,严格杜绝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在制作过程中要有条不紊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集思广益地提高制作效率。在提出具体要求后,我在每一步的注意事项上做了详尽的讲述,尤其是在线路连接过程中锡线的使用和电源的把控上,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通过这堂德育教育课,使得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不但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提醒学生遵守纪律等方面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教学目的,同时对学生自觉约束能力的培养上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润物无声,增强学生互助的节约意识

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和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往往说起来容易,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上,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当前社会客观环境上分析,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宠爱下变得个性极强,尤其是争强好胜,不愿意帮助别人。同时父母家人一切包办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养成了很大惰性,随意性较大。所以尽管口头上承诺了,但实践上不一定会实现。因此在电子实践课前,我将课堂纪律、材料使用数量、制作效率和产品效果等因素全部列为结果评析的项目,以此来促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充分利用了当前学生争强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以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和互相监督以节约材料的主动性。同时将这种德育教育贯穿到实践操作过程的始终,随时随地以提示操作进度、公布材料使用情况等方法,强化学生互相帮助和节约材料的思想意识。表象上,教师是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实际上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充当了助推器和提示器的双重角色,是运用了恰当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开展了很好的德育教育。以实践操作为平台,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团结协作、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

三、水融,提高学生实践的操作技能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电子实践具体过程,不但是德育教育物化的过程,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过程。尤其是要利用电子产品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特性,在实践操作中,学生没有理论知识学习时那种程序化的感觉,而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平常感觉,就如同生活体验一样,进而从环境上完成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增加了学生对实践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恰恰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只有在这种认同感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而不断修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完成了德育教育的过程。将德育教育的教学元素渗透到操作的每一步骤,比光凭理论说教形式收到的效果更佳。例如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于好奇心和好动心理,将锡线材料溶化成珠子玩耍,教师可以以这种实际发生的现象,来告诉其节约的实践道理,纠正其心理偏差。同时由于操作是由小组合作来完成,个体制作效果关系到整个团队的评析成绩,所以在材料使用上,学生会自觉地互相监督,并发挥团队精神,力争节约材料赶抢进度。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学生也完成了电子实践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四、潜移默化,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