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银行的业务发展8篇

时间:2024-04-13 09:12: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银行的业务发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行的业务发展

篇1

【关键词】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混合经营

引言

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选择了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策略,大胆尝试新的业务形式,突破业务发展障碍,迎来投资银行业务大跨步发展的时代。现阶段,由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是我国混合经营的正确选择,促进商业银行混合经营方式的成熟,推动金融业的繁荣进步。

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将大大满足当代企业公司的多样化需要,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进步,商业银行的这种混合经营是当代金融业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一种新型行业,符合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对促进商业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的必要性

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优化盈利结构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完善银行服务功能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随着支付宝的出现和普及,传统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其业务主体还停留在贷款、清算等传统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将大大落后于外资银行的综合业务,滞后于时展的浪潮,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陷入了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瓶颈,为了尽快完善混合经营模式、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健全银行服务功能、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培育核心竞争力、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变化发展,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正确的必然的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与要求。

(2)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作用

自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以来,投资银行业务饱受批判,这期间在我国的发展也倍受关注和争议,但其发展对经济金融带来的改变和好处却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入和客户企业需求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金融业竞争的需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拓展新的盈利来源,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竞争力,在银行竞争中占据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此外,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不仅对企业有重要作用,对个人的投资理财同样具有深刻意义,满足个人投资理财的多样化需求,帮助个人财产的增加和有效利用,加深人们对投资业务的认识和对财产的投资管理意识。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变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学习先进的投资银行管理理念以适应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到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初具规模,但仍然处于投资业务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缺乏专业性和独创性的投行业务风格。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环境尚未成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但目前的市场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国内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缺乏流动性和透明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的选定不清晰,缺乏长期的战略指导和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阻碍了投资业务的发展。

从银行角度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认识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经营体制、运作机制、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差异,两种不同经营理念的业务在同一系统内要协调融合带来一系列体制、人员等问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理念和经验远远落后于国际,缺乏专业人才和技能水平,内部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战略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投资业务的发展[1]。

从客户角度来看,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尚未改变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认识,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缺乏对投资银行业务和混合经营模式的系统认识,商业银行前期的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尚未获得相应的市场地位和市场形象,缺少目标客户群。从法律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文件不成熟,必须的法律框架仍处于不断构建补充之中,对投资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措施

从世界银行的发展趋势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尝试混合经营,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作为业务的开展主体,其自身投资业务的手段和措施是推动我国金融投资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配合企业客户和法律规范的帮助,有利于促进投资业务水平的提高。

(1)提供高效运转的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在内部建立高效运转的运作平台,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原有优势,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将自身优势转化为自身的现实竞争力,与公司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合作,逐步建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中心的有效合作关系,学习国外先进的投资业务知识和经验,提高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专业技术水准,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组织的联系,大胆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制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做好客户定位和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促进投资银行业务运作水平的提高,推动银行金融的不断创新发展[2]。

(2)构建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作为金融业无可避免的投资风险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与投资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充分显示出其构建的必要性。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业务监管,既促进金融创新,又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活力,实现风险控制的专业化[3]。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减小金融风险的传染,防止因一项业务的失败而拖垮整个银行,同时建立全面严谨的操作风险的管理系统,提高识别、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增大投资业务信息的透明程度,对资本计算和工作流程予以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外部约束,使金融风险的产生、传染和扩大减少到最小程度。

(3)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

除了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的构建和运作流程的制定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之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极为重要与紧迫,我国现阶段这方面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加强投资人才的培养,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除了商业银行内部建设之外,外部环境的督促也起到巨大作用,加强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确立相应的制度法律建设,推动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和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认识,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结语

高效运转的业务运作平台,规范的业务流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和考核刺激制度,准确的客户定位,良好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机制,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等等都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企业需求与市场竞争采取的有效措施,促进投资业务混合经营模式的开展,推动我国银行金融的混合经营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鼎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07):7

篇2

关键词:电子支付 风险问题 对策建议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特征、形式及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的概念

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它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经济贸易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后,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二)电子支付的特征

1、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互联网);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

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Internet、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4、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三)电子支付的形式

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按支付方式可分为智能卡、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三大类。

(四)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即线上交易)总规模达到7255亿元,到2010年底,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为10858亿元,而预计今年交易额将突破1.2万亿元。在过去两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速度保持在50%至60%左右,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而现在中国的网民数已突破2亿,中国电子商务基础已相对成熟,这对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起步较晚、网上支付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虚拟”商务所蕴含的信用风险时时威胁着银行安全等等,使得我国电子支付业务发展中存在诸多风险亟待解决。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控制约束力不足。

随着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迅速,现行的支付业务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实用性矛盾日渐凸显。一是管理法规不完善。二是行业规章制度不系统。三是规章制度不能协调统一。

(二)业务操作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一是风险提示作用不强。二是协议管理不全面。银行与客户、中介等部门电子支付协议不全面,对各方的权力、义务不明晰,随意性较大。三是资料审查不严格。四是档案管理不严密。有的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身份信息、交易资料档案管理有漏洞,造成客户信息外传或被利用,出现失、泄密问题。

(三)技术应用专业化,增加了运营管理风险。

在网络技术高度知识化、专业化的今天,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借助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解决内部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在此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新的运行管理风险。一是研发中的风险。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的支付网络技术是由上级部门指定的技术部门研制、开发的,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在交易制度、技术路线和技术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导致业务交易的风险。如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知名的系统连接不畅、信息传输接收较慢的情况。二是软硬件系统的风险。由于信息系统缺陷或问题,在与客户的信息传导中,如果与客户终端软件互不相容或出现故障,就会有传输中断或信息丢失的可能,进而造成各种不同的损失,这种情况在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时常出现。如,基层金融机构经常对系统进行升级或多次打补丁,以弥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缺憾。三是技术支持上的风险。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支付业务开展,特别需要外部电力、通讯和技术部门的全方位支持,保证系统连续工作和信息的持续传递。如果出现技术断接,或者问题不能及时化解,则往往会造成损失或形成风险。据调查,南阳市辖内65%的乡镇所在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出现这种问题的情况较为严重。

(四)信息处理网络化,加大风险防范难度。

一是各种电脑病毒的侵扰。在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信息的处理中,受到严重电脑黑客攻击的机会并不多,但存在着接触面较大、传染源多等因素。如,南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理电子支付业务的微机设备2500余台,每年都会出现感染病毒的机会,少则2-3次,多则5-6次,且有时感染的病毒会在行业、区域迅速传播,需要科技部门下达力气杀毒,才能消除。二是各种网上诈骗较多。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客户信息,进行诈骗活动。三是电子扒手频繁出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在ATM机上安装微型照相、摄像设备,或提供虚假的操作方法,俟机获取客户身份信息,盗用客户资金。

(五)监督管理不到位,制约手段落后。

一是监督职责不明晰。如《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各级人民银行具有“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的职责,但在其它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明细的职能界定,即使基层人民银行及有关监管部门愿意承担监管责任,也由于政策依据不具体而不知道如何履职。二是监管内容不确定。面对新的业务,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监管部门该监管什么?如何监管?三是监督管理手段落后。电子支付业务是高科技的现代化支付业务,而一些基层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手段仍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化业务监管需要。

三、防范电子支付业务风险的意见及建议

(一)结合业务实际,完善法规制度。

一是相关金融法规要根据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的具体状况迅速进行改进、完善,形成

系统化的管理法规制度,并上升为法律性的条文,为电子支付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在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统一建立起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用制度来规范业务、来规避风险。三是要建立起以人民银行牵头、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介、技术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以规范的法律形式明确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约束各部门工作和业务行为,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操作管理,严格制度执行。

一是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受理时必须披露应公开的信息,提示客户应注意防范的风险和采取的措施。二是要规范与客户、中介、技术等部门业务往来的协议,明细内容,准确界定各方的权力和义务。三是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机制作用,防止人为的电子支付信息失真。四是要加强业务档案和客户交易信息管理,安全开展信息使用和传递,消除各种失泄密隐患。

(三)增强技术合作,改进业务环境。

一是各部门在设计制作各项电子支付业务系统技术和程序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的业务需求和可能出现支付问题,在设计的技术路线、交易制度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实用性,能够解决和预防出现的风险问题或者通过改进设备和技术,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总结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定期与中介、技术部门进行沟通、联系,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介、技术部门要定期对网络、设备、程序进行维修维护,清理消除技术漏洞和风险隐患,维护系统的正常良性运行。四是要经常与电力、通讯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各种风险预警制度,及时应对各种突发因素。

(四)关注信息管理,防范安全隐患。

一是要管理好内部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各项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确保电子支付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如防火墙,滤波和加密技术等,使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传出和接收。二是要管理好外来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业务接收外部信息的部门、岗位较多,安全管理和技术处理部门对每一个接收外部信息渠道和环节要全面掌控,对于可能出现风险信息和安全隐患的岗位和管道应当有预见、有对策,能够及时处理、化解和上报。

(五)明晰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果。

一是要在相关金融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银行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中的管理、监督职责,对基层人民银行在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业务中的监管作用予以准确定位。二是要制定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和电子支付业务检查监督工作规程,规范业务监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把分散的检查监督转变为日常业务行为。三是在基层人民银行设立支付结算监督部门或监督岗位,明确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职责,提高监督的专业性,增强监督处罚力度。四是积极改进监督方法,研究探索各种现代化的监督技术和程序,提高监督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磊.我国网上支付现状及对策.中国B2C研究中心,2010-1-14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风险管理 经济资本管理

一、资本管理对于银行业务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支持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资本,故经济资本又被称为风险资本,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操作损失的总和。在当今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和复杂的经济现实中,商业银行应采取经济资本管理,以适应国际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注重经济资本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是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两者的关系,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

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使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是将银行的利润标准和风险标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事后的被动适应风险调整为主动的选择风险。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对于银行的业务发展的利润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出了量化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值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这两个指标将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中的利润指标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了资本成本和风险因素对其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不能只考虑发展的利润和只规避经营风险。而是应该将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设法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综合的决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中消除了风险隐蔽性与滞后性的影响,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在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内在统一,因此,银行的股东和银行的管理者应认识到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情况与业务特点,建立经济资本的管理模型,对不同的业务可能会导致的损失和风险进行准确的估计,计算出实际的收益。经济资本的管理能够有效的统一利润和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

自经济资本管理被有效的推进后,各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的约束逐渐加强,很多商业银行在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进展,推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利润增长方式对于传统方法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银行的经济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本管理体制。

然而,虽然很多银行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但对其的操作过程仍然存在着不足,如,资本的分配额度没有考虑到银行的分支机构的差别,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没有包涵整个银行的全部风险,银行的利润和风险的管理衔接不好,经济资本管理的相关措施不足等。因此,商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上仍需要在长时间的经济实践中逐渐改善和规范。

三、加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措施

(一)改变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要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因此,商业银行要提升管理理念,实现银行的质量及效益的统一发展,建立起以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为主的发展机制。在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发展时,银行在一方面上要避免利润的片面最大化。应建立起使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以资本约束的方式来控制业务发展中的风险。在另一方面上,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对银行的经营过程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建立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严格的控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包括有: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资产负债的管理制度,责任约束的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风险转化的保障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的各个业务部门能够有效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防止银行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三)改善业务结构

调整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银行资本的回报率。商业银行应当在对其业务进行全面的整理后,分析和估计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因素,从而确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改善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的结构,控制高风险的资产的过快增长,提高风险较低的业务所占的比例,同时,商业银行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不能由资本约束业务的发展,对于有发展的并且经济效益高的业务项目,只要能将其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应采取大力发展的决策。

结论:银行的经济资本是银行用来支持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资本,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促进我国的商业银行改变其原有的规避风险的传统模式,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防范风险,使商业银行能够真正的承担风险,反映了现代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因此,有效的进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管理能够较好的平衡商业银行中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两个因素,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商业银经济效益的稳步发展和商业银行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柯玮.实现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容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

[2]雷立钧.经济资本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3]武剑.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J].新金融,2005(06)

篇4

关键词:电子银行 探讨

随着国内银行各项业务经历若干年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和规模逐步拓展、扩大,这不仅使金融服务项目走向多样化,还使银行的收入来源多渠道,在与传统单纯柜面服务相比较,电子银行这一离柜式的无纸化服务不仅降低了银行的现金流转过程的经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使银行能够集中精力加强服务方面的升级改造。

一、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90年代起,四大国有银行先后推出网上银行服务,随后有近200家股份制、城商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电子银行业务有快速增长趋势,电子银行的交易量与柜面交易量之比不断提高, 2012至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年平均交易额已达5万多亿人民币,年平均增长20%以上。随着互联网普及化提高,网购规模不断增大,2011至2013年年平均网购金额达5000多亿元,2013年网银用户已达到5亿多,网上银行交易额突破950万亿。从以上数据分析,电子银行的发展空间及商机是巨大的。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在网络应用中逐步走向成熟,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营手段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只顾短期收益,忽略高附加值的潜在效益

当前,由于电子银行所直接产生的效益尚不够明显而且开发成本较高,大多数银行工作重点放在存款、汇款、产品营销方面。事实上,柜面每天进行着大量的客户交易,这些交易一方面为柜员带来巨大压力和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又产生较大的成本,如果能将柜面的非现金类交易都迁移至电子渠道,这将是一举两得的首选。

(二)产品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改进

银行电子产品应适合时展而不断升级改造,才能满足各种客户需求,而客户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应重视,并想方设法给予解决。例如:兴业银行推广理财产品“现金宝一号”,在客户要赎回时约要等半小时左右到账,客户当天前已购买5万元以上上述产品,当天再购买小于5万元时,又要赎回当天前购买的理财产品才能重新购买,效率很十分低,造成客户错过操作其它金融行情机会。而浦东发展银行类同的理财产品“天添盈一号”与其对比则是天渊之别,改进了“现金宝一号”上述的不足,近年来,不少客户向兴业银行提了建议和意见,但至今未见明显改进。

(三)网上银行的技术管理有待提高

一些网银技术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中信银行K盾网银设计存在问题,如电脑插入K盾后,弹出画面后再操作网上功能就经常出现不顺利,当向客户经理反映情况时,其回复是已收到不少客户类同问题,解释不了什么原因,建议客户的确操作不了就到银行操作。又如兴业银行K盾设计不够人性化,初使用K盾接入电脑时,不明显提示需安装的插件,也不自动弹出操作提示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使用电子银行的客户操作信心。

(四)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隐患未能完全消除

在媒体方面也经常报道一些网络、电信欺诈案,如通过钓鱼网页、复制银行卡、黑客入侵等,最近羽毛球名将林丹的夫人谢杏芳就是由于不慎被电信诈骗近5万元的典型案例。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发展电子银行的绩效目标应在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现电子银行客户快速增长,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当方式进行渠道分流

目前大部分客户还是习惯于在柜面办理业务的,银行方面除了做好宣传工作外,还可采用一些灵活措施,如对客户金额大小、办理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专人引导,对使用电子银行客户给予某些优惠或赠送小礼品等,尽量吸引客户使用电子银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重视民声

目前还有部分客户对电子银行一知半解,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加大在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市民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高效、便捷、环保等优点的认知度。此外,对于客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是合理的,应逐级上报予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及时对客户做好解释工作。

(三)加强电子产品智能化、人性化和创新化设计

银行要加强技术管理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要时刻体现以客户为中心,设计人性化的界面和操作流程,使客户易操作,使用便捷,持续提高客户认可和满意度。

(四)建立和完善电子银行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控部门的监管责任,切实对每一项交易全过程的实时监督。二是要加强风险检查和案件的排查工作,要建立专门防范风险机构,对电子银行整个操作流程风险点和案件易发点进行排查,消除隐患。总言之要使广大客户安心、放心地使用电子银行。

参考文献:

[1]蔡光文著.电子银行如何加快渠道业务分流[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5)

[2]杨德礼,李良,李伏安.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选择性战略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私人银行业务 个性化服务

一、私人银行业务理论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涵义

私人银行业务是伴随着个人财富集中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来说没有确切的定义,通俗的讲它是一种金融化服务,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要对富人及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

(二)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特征

①进入门槛高。从已有的资料看,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最高为500万美元,且有些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规定不同。②服务个性化。为满足顶级富裕阶层的各种需求,私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③服务私密性。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大多坐拥亿万财富,协助管理如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要求保证其私密性。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兴起

根据2007年凯捷顾问公司和美林集团的研究,中国富裕人士财富总量为1.59万亿美元,1%的家庭拥70%的国民财富,其富裕程度居亚太地区第二位。2009年4月,招商银行我国首份私人银行业相关报告,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客户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这批逐渐增长的富裕人群,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悄然兴起。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开端于2005年,刚开始由外资银行引入。2005和2006年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开放,国际知名银行如瑞士友邦、花旗等纷纷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机构,拉开了中国大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式进入私人银行领域。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业务发展面对的机遇和障碍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在崛起的中高收入阶层的家庭财产迫切需要管理,这就需要国内商业银行认准当前形式,把我时下的机遇,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满足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的理财需要。

(二)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①政策方面的限制。虽然中国金融业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策及监管方面的限制,外资私人银行目前能提供的服务仍有局限。另外,私人银行在中国所受到的政策限制还与我国的外汇制度密切相关;但中国目前对外汇的自由流动实行控制,所以,一些较高层级的服务目前在内地仍缺乏外部环境。②专业人才的缺乏。从事私人银行的一般都是资深银行业人士,但由于国内银行业仍处在转型改革之中,精通银行业的本土专业人士的储备还处在积累阶段,专业人才的匮乏给私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③灰色资金风险。灰色的资金来源加大了私人银行的风险,中国处在转轨时期,腐败、走私等违法行为产生的大量黑钱,非常希望借助私人银行的网络渠道流向国外。这种情况为私人银行设下了陷阱,稍不留意,就会成为非法资金外逃的帮凶。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1)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私人银行业务组织架构。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资组建私人银行,作为国内银行的子公司(或子银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战略伙伴,借鉴外资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发展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二是在总行设立私人银行部,在资源丰富的部分城市设立支行,独立开办私人银行业务。

(2)进一步宽松政策和法律环境。早在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正式《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针对个人高端客户推出理财产品,这只能算是私人银行的雏形。之后,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政府鼓励并有意规范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逐步宽松化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良好起步创造了外部环境,进一步宽松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是私人银行加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加快专业人士的培养。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理财专家。由于私人银行业务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抢占私人银行业务的人才高地。

(4)灰色资金的有效监控。联合国曾发表的全球研究报告中专门提到:“私人银行业务是构成不透明障碍的另一个例证。这种服务对腐败收益的洗钱是有特殊意义的。私人银行业务给洗钱活动提供了易于利用之处会被腐败的官员所利用。”如何在保证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有效地监控和杜绝灰色资金是影响私人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反洗钱的同时还要解决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五、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收入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私人银行业务的开通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银行的其他业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增加理财产品的类型,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做理财产品,尽量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来弥补现在诸多的法律空缺,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着眼于国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在于2005年11月11日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做了如下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与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传统柜台业务的办理通常需要考虑时间、空间因素,非上班时间、距离太远、业务办理人数太多等都是传统银行面临的缺陷,相比之下,电子银行业务可以让顾客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不受时间、空间和用户人数的限制。经营方式的创新,有利于银行业务的拓展,同时降低了银行的服务成本,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交易易操作、速度快。传统柜台业务需要客户亲自前往银行,通过填写纸质业务单办理相关业务。而业务单的须填写信息繁琐,致使客户花费在填写业务单上的时间过多,降低了银行的业务办理效率。而电子银行的交易过程为无纸化,用户须填写信息较少,操作步骤简洁且易学,更重要的是业务办理的速度快,为客户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服务,因此深受客户们的喜爱。

二、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创新尤显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均来自于贷款,对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创新的投入普遍不足,因此该市场的产品差异性不足。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需要提供更具特色需求度更大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服务的产品,只有这样银行才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可能。

(二)依靠互联网进行业务办理,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与传统银行业务不同,电子银行业务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其依托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促使银行的业务系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电子银行的产品创新如工商银行的“融e购”、兴业银行的“兴业宝”、“兴业红”及“智盈宝”等使政府、银行、企业、个人之见的数据交换越来越频繁,同时黑客技术、密码破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给银行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致使银行面临着技术风险的严峻考验。

三、积极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以提升商业银行绩效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电子银行业务安全性消费者对电子银行业务产品及相关交易过程安全性的担忧成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阻碍之一,因此,为了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升其对银行绩效的贡献程度,商业银行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采取先进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来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例如采用统一的认证体系、多重身份验证等来消除网上银行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担忧。

(二)避免盲目扩张银行规模,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规模效率告诉了我们,银行的效率与规模呈现的U字型,即银行效率并不会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一直增长。因此,将银行规模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是每一个银行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在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及业务种类等方面都占据了极大优势,这使它们开办电子银行业务变得相对容易。然而资源的过度投入与浪费、人员的冗余,不仅不会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相反会阻碍银行的发展,降低银行效率,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人员进行适当的缩减,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篇7

但实际情况并非理论上描绘的那样理想。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商行受盈利水平较低,缺乏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影响,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缓慢,业务品种单一,功能不全,与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形见绌,其竞争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相对下降。

辽宁省某欠发达地区城商行是一家1997年2月份挂牌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末,其下辖46家分支机构,从业人员710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亿元,资产总额116亿元,资本充足率11.3%,不良贷款率1.6%。

该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业务品种单一,目前只有银行卡和ATM自助银行两大类,至今没有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而且现有电子银行业务功能也不健全,银行卡仅有借记卡,只能办理存取款、查询、转账、缴费、消费等简单业务,且仅限于人民币单一币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辖区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业务品种不断丰富,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一应俱全,而且功能日益完善。以招商银行“一卡通”为例,其除可办理查询、转账、代缴费等简单业务外,还具有银证转账、卡内转存、银行理财等多种功能。电子银行业务快捷、便利、费用低,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中的人力成本。同一辖区内的招商银行,2009年电子银行业务量已达到柜面业务量的13倍,远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的8.9倍。

当前如何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城商行亟待破解的课题。

制定电子银行发展目标和规划。首先,城市商业银行不能简单地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看成是柜面业务的电子化,而应树立“科技兴行”的经营理念,将其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创新和资源整合平台,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和实施,制定鼓励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子银行体系。

同时要科学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电子银行建设是一项涉及银行内部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推进。由于自身情况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城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战略上的超前意识,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又要立足实际应用,安排好众多建设项目的先后顺序,逐步完善电子银行的业务品种和功能。

合作开发,降低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少城商行受制于地域限制,除本地外在其他城市一般没有分支机构,这些城商行跨行、跨地域的支付手段只能依靠于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第三方清算服务组织,走合作开发之路。从降低电子银行建设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合作开发也是城商行电子银行发展的较优选择。比如城商行可以利用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开展电子汇票、银行卡转账、同城委托收款等业务,可以依托银联公司开展银行卡跨地域通存通兑,也可以通过上海城市商业银行清算中心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网上银行等业务。

同时,城商行之间还要加强横向合作。辽宁省城商行的横向合作可选择山东省合作联盟模式,而不是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合并重组模式。因为辽宁省各城商行发展相对均衡,但缺乏规模较大的领军式银行,而且在辽宁省银行体系中,缺少的不是为大客户服务的大银行,而是缺少以中小客户为目标的中小银行,为地方服务、为市民服务的社区性银行。建立辽宁省城商行合作联盟,既可保持中小城商行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又可集中整合资源加快电子银行发展,有效节约电子银行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个性化服务。与大银行相比,城商行具有规模小、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的先天弱势,也决定了在电子银行方面与大银行发展策略的不同,不能走产品多而全的道路,而要细分客户需求,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因此,要利用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针对目标客户开发个性化产品,特别是在地方的特色业务方面,小银行有不少的空间。

篇8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AHP

1.引言

随着2013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我国银行业面临日益刚性的监管约束,资本约束压力逐步加大;同时政府推动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也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覆盖。优秀的城市商业银行愈来愈重视对自身战略定位的研究,其中电子银行的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发展是进步的,但是不能盲目。电子银行业务繁多,纵然是强大的国有银行业也不能平均使力,将每一项业务做得至善至美,更何况弱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为能顺利解决这一发展策略问题,我们不妨建立一个指标评价体系,规定评价原则,选择合理指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将这定性问题用定量的方法优化处理。

2.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AHP模型的构建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最根本的是需要资金,如果没有资金的供给,要发展业务,特别是与电子银行相关的业务则更是无从谈起。但是资金的使用是有机会成本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各项子业务具有替代性,不可能对每一项都花费相同的成本而同时发展,而是需要分轻重缓急,分别对待。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资金需求原则

保证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能够满足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一目标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电子银行业务启动时的基本建设资金需求,电子银行日常运营所需费用,保证电子银行业务正常维护的资金需求。

(2)低风险原则

电子银行各项子业务的资金数量不尽相同,其所带来的成本和回报也不同,因此风险不可能相同。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策略时,不能仅仅只关注资金成本,而是要同时兼顾发展的风险,这是两个方向不一致的目标,因此,综合考虑两个目标是能够给银行带来最大效益的路径,也是选择最后策略的有力支撑。

(3)效用原则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市场份额,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得增强所开展业务的效用,能够赢得持续的竞争力,而增强竞争力也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间业务比重的扩大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的贡献。

(4)技术可行性原则

通过调查,城市商业银行中从事电子银行业务的员工人数和质量不如国有银行,设备也无法媲美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在技术含量要求极高的电子银行业务中,能否满足技术性的要求,能否给目标群体一个满意的服务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故在发展中必须保障技术的可行性和完备性。

(5)市场需求原则

市场的需求是引领银行创新开展业务的路标。在任何一项业务开战前需要调查市场对于业务的预期和反应,市场的预期越高,反应越强烈,全新的业务投入市场的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使用。

3.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的模型分析

(1)层次分析结构的确立

本文分析了基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最优策略。最优策略的选择关键在于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指标因素,而APH层次分析法的评级是根据指标的相对强弱由小到大排列而得出结果的,本文层级分为1-9等。城商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的评价体系如下:

目标层A:电子银行发展策略目标A

准则层B:业务成本B1;建设成本C1;运营成本C1;维护成本C3;业务效用B2;盈利能力C4;宣传效用C5;替代效用C6;市场状况B3;市场门槛C7;市场需求C8;市场竞争程度C9;银行资源B4;人力资源C10;技术资源C11;机器设备C12;风险控制B5;操作风险C13;声誉风险C14;内部管理风险C15

待选方案P:网上银行P1;电话银行P2;手机银行P3;自助银行P4

(2)选择AHP模型的准则层的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了AHP分析方法,对有关专家,教授和银行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向他们请教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观点,征询了最优发展策略的层次分析结构的意见及建议,最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所列的各级指标按照1-9等打分。本文的问卷共计发出100份,并最终收回80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文通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的软件,对各层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权重,所得结果即权重分别为:自助银行0.3444;手机银行0.1564;电话银行0.2064;网上银行0.2928。

4.结论

从上面的权重可以判断,城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四项子业务的排序结果依次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在选择电子银行发展策略时首先发展网上银行,其次展开自助银行的布局,再次开展电话银行业务,最后完成手机银行的建设。但随着科技的飞跃和客户需求的丰富,电子银行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子业务,譬如现在在讨论的远程银行就是一个典型针对企业级客户的电子银行新概念,故发展策略也会略有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83-84.

[2]周虹.电子银行发展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54-58.

[3]徐林意.电子金融服务发展方向探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09:15-1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