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8篇

时间:2024-04-12 10:54: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篇1

当前,职业素养日益成为企业更加看重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则是职业素养的内在特质。因此,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以核心竞争力为抓手,不断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才能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1 核心竞争力与职业素养

核心竞争力理论属于商业管理范畴,1990 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尔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容易被对手模仿的、独特的能力[1]。把核心竞争力运用于研究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职高专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个人专长的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所获得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中最具突出、最具竞争力的部分[2]。这种核心竞争力的获得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并符合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毕业生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

职业素养是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以及满足岗位的要求和规范。这些岗位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信念、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职业认同等。一般情况下职业素养是和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的。职业素养高的人,他所创造的价值才会越高,才会得到单位的认可。可见,职业素养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精深的专业学识、专业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专业信息捕捉能力、融合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等五个方面。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以药品保障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已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因此,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包括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人际沟通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2 职业素养教育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且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为了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好相应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以增加步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讲,较高的职业素养比熟练的专业技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更重要,而且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非常看重。优秀的职业素养也是判定高职高专学生从学生向职场人转变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坚持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教育理念,协同校内外资源,加强学校各部门、校企之间联动,以期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3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3.1 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发展能力

知识是素质赖以发展的基础,人文知识则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养的载体。包括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素养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在未来职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必须与基础课、专业课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要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对药学岗位的要求,因地制宜开设一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含任选课)。药学专业应该积极开设心理健康与人际沟通、伦理学、艺术欣赏、人文欣赏等人文类课程,以及养生保健、营销策略、就业创业指导、企业管理等与药学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3.2 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

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专业课程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更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真正让学生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热爱药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职业素养的内容,将专业课教学内容和目的与药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职业认知。如在《药事法规》教学中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医药无小事”教育,促使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在药学实训环节,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仿真实训环节,可以通过模拟场景来充分营造仿真环境,使?学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的切身体验。

篇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人才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素质的定义

心理素质是指以遗传生理为物质前提,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能力。具体到所从事的职业而言,心理素质则是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需具备的心理品质。如勇于竞争的自信力、经受挫折的容忍力、不断进取的坚毅力、对待批评的分辨力、行为决择的自我控制力、环境变异的适应力等。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心理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

中山地区企事业单位251家。单位性质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行业类别涵盖机械加工、电子信息、餐饮、房地产、服装制造、汽车销售及维修等15类中山地区常见的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问卷参考了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并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前期实际访谈结果进行编制设计,共计23道题目,涉及不同的高职生心理素质题项,采用4级评分标准,要求用人单位的受访者对问卷题项从“不重要”“不太重要”“比较重要”到“非常重要”进行评分。

(三)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数据251例,其中有效数据248例,数据采用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认为介于“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之间的高职生心理素质包括:“为人正直、诚实、守合同、重信用”“自律,工作自觉性高”“具有责任心,忠于职守,愿意担当”“进取心强,有激情,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办事高效,不推诿”“守时,认真,踏实,务实”和“懂得配合,能够协助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7个题项。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题目及样本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MO=0.920,MSA>0.50,Bartlett的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有五个因素能够共同解释总变量的52.957%,据此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提炼为五个因子,分别是:交际与合作、情商与适应、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创新与应对。

三、高职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由于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受到特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素质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对企业反馈的高职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整理,归纳总结的结果显示:高职生需要提升的心理素质包括沟通合作能力、抗压能力、情绪管理、适应能力、爱岗敬业等。

从目前高校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向性模糊,不少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二是对心理素质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缺乏研究,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任务不明确;三是对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性培养方案。

四、高职生心理素质培养路径思考

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社会化程度高,且十分紧迫的工作,需要高校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结合本研究提出的企业要求高职生具备的五大心理素质因子和近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上的实践经验,笔者就高职生心理素质培养路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二三模式”的心理素质培养路径。

(一)以职业导向为基础

职业导向教育集中体现“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本”的思想,侧重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和职业志向,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生活发展的要求,树立积极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认识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初步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逐步形成职业生涯设计与人生规划能力,做好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的准备。因此,职业导向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所学专业所对应行业相关职位的“职业形态认知、职业环境体验、职业前景展望、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情形模拟”的感知与认同教育。在本调查访谈中,不少企业反映很多高职生只是为了就业而应聘工作,缺乏对所从事职业的规划和职业前景的展望,值得我们思考。

(二)以两种训练为依托,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其一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根据不同的因子分项目和模块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了提高训练的可操作性,我们将本研究提出的高职生必备的五项心理素质细化分解为14个子项目,如表1。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策划,与各院系心理辅导员老师及学生心理骨干通力合作,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完成一个模块。

表1 高职生心理素质训练项目内容和方法

其二是在校企合作的实训中巩固和完善心理素质训练,建立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训基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将学生顶岗实习纳入正常教学考核,规定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必须完成半年以上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工厂、公司一线,从最基础的操作工做起,熟悉职业内容,培养职业情感,学做结合,知行统一。在具体的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由学校心理学专业老师与用人单位共同围绕五大心理素质因子,设计相应的训练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来体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交际与合作技能、情商与适应技能、创新与应对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心理素质。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1-02

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点。但有关核心素养的问题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有学者提出,深入研讨还是进入21世纪后。到目前为止,有关核心素养的问题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权威的界定,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也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

1.核心素养的类型和我国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世界范围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成功生活取向型,终身学习型,个人发展型和混合取向型。其中以美国混合取向型为代表。基于以上核心素养的模型,美国在21世纪提出混合取向型核心素养模型,整个体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包含了学习内容的科目与主题、学习结果指标以及学习支持系统。这种核心素养体系更完备更具实践性,也更接近我国目前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进,有关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脚步渐渐加快。目前,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参与、文化修养和自主发展三方面,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提出过自相应的内涵。但其中不乏“冷饭热炒”的现象,如单纯的把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加以拆分细化作为核心素养的主题内容,这显然是单薄的。笔者认为可以嘉兴教育学院沈毓春老师的研究很具备参考价值,他认为可以用“经济参与、公民实践、国家认同、文化自觉、国际理解、法律意识和思维训练”加以概括。其中不仅涵盖了高中四个必修模块的知识内容,更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国家认同几个角度加以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培育学科素养需讲求课堂引领策略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培育学科素养,要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如思想引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兼具德育性质的高考学科,老师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对知识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讲到政治生活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课题时,以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从而对我国政治体系产生一种认同。

2.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需抓住教学关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抓住一堂课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不等等同于重难点,更应该是教与学的困难问题,其中不仅包括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只有抓住并且妥善处理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学科素养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如在讲解经济生活纸币这一话题时,虽然通货膨胀作为书本辅助文,但作为知识难点,通货膨胀这一知识贯穿于书本始终,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将这一知识拆分,课下布置学生查阅相应资料,课上从通货膨胀的本质、原因、应对措施着手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一知识。在此过程中,要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用以上知识加以分析,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育学科素养需关注学科特殊性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智育和德育教育上有巨大的差异。在知识的传授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领域,更在教材内容和授课过程中教会辨析、辩护和辩驳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合理表达自己想法的公民。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书面表达上兼具言语美和逻辑美能力。在德育培养上,思想政治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三观一旦形成具有确定在,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科的特殊性,利用现有资源,多角度、多维度培养学生,帮助其树立适应社会、适应个人成长成才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王烨辉.寄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篇4

[关键词]道德;人格素养;探索;整合

学校作为教导学生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将知识传递给他们,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做个好人,在未来的社会群体中发光发热,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人格素养,促使他们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活动中,相对的这就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素养,更要激发学生潜能,使其逐步肯定自身能力,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待学习及人格塑造,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本文就围绕学生道德人格素养进行了阐述及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

1现阶段学生道德人格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部分的教师及家长普遍认为学好文化课是最为主要的,这就导致各种补课班及特长班充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长此以往如果不能找到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学习及学生潜能激发进行平衡,学生的乐观天性就会逐渐弱化,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也是必然的。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其转变为快乐的事、学生乐于接受的事,就需要引导学生摆正自身位置,明确学习口标,勇于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道德人格素养的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道德人格素养往往会被忽视,这就使得后续教学下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2提高学生道德人格素养的路径探索及整合

2.1进一步强化认知性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及人生观念

学生道德人格素养中涵盖着较多的细化框架,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价值观及人生观,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人格素养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才能养成较为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所熟知的优秀人物为主导开展人格素养的渗透性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了解,就能逐步形成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正确规划。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聘请名人到学校演讲,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感到到市场环境下的竞争现实,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省、自强,更能为学生道德人格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培养学生的坚强品格

学生在成长阶段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以自信、自强的品格将问题解决,很可能会走入窘境,这对于学生学习及未来发展都说都具有消极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多项自主能力,促使个人魅力逐渐提升,这不仅是道德人格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长处及优点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个性化的人格培养口标,促使其潜能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其次,教师需要给子学生足够的关注及重视,了解他们所处生活现状,对于生活状态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当给子更多的关爱及照顾。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将他们分配到最为适宜的班级职务中,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J质,在形成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后,找到自信心,促使道德人格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2.3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社会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也是推动市场建设的动力基础,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还是时展中,竞争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素,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不是引导学生进行攀比,其主体口标就是促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发展路径,始终把控前进风向标,这样学生就能以更加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及生活,相对的品格塑造也应当以此为推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更为形象的竞争平台,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及实际学习中严格按照标准模式约束自身行为,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J质。另外,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知识竞赛,学生可以以抢答的方式回答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及学习意识。

2.4培养学生的真诚及爱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只是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学生道德人格素养进行塑造,学生只有学会怎样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养成正确的为人处世道德观念,他们不仅要学会怎样与人友好相处,更要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所有的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精神榜样,帮助学生开阔心胸,感受更为精彩的人生。综上所述,提高学生道德人格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来说大有裨益,这就需要对其培养路径进行研究及讨论,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格培养口标。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要以培养学生道德人格素养为己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操凯.整合美术鉴赏课程资源对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骆霞.信息技术与情境探究教学整合: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201}}2>.

篇5

一、核心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同时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归根结底,核心素养是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在内的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培?B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技巧进行引导和训练,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来说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存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议等多向思维。因此说,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与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创新思维的过程是殊途同归的,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优化。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更富有针对性,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提升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这也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第一,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优化课程设计入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升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通过有效的课程引导与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数学学习与应用。

第二,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培养核心素养,打造现代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立体式的工程,要依托数学教学文本,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优势。从学科本身来看,小学数学与语文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同时具有时代性、发展性与实效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文本,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从情感角度充分挖掘教材,打造现代高效课堂,提升课堂交流程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开放式课堂。

第三,通过加强人文体验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在小学教学阶段,一个教学重点就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在核心要素培养理念指引下,重点强化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生活实践,认识数学中蕴含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字意识,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培养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拆解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空间形象,并在循序渐进的锻炼中,逐渐摆脱辅助道具,实现学生想象力的大幅提升。另外,数学中存在大量的相似原理和数学关系,能够启发学生类推出更多思考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高度重视类比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接受新事物,逐步实现教育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善于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实际,把核心素养溶入英语教学之中。

一、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经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过去关注学科知识转向了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是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英语课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教师的教法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核心素养的构建必然启发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思考和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优化,以此解决目前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走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成为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具体路径:

1.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避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而没有边界,过于庞杂而结构不明。

2.精心、科学设计课程,推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克服学科知识本位与教学中的短期行为,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建立从知识向能力、从能力向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水平等级标准,借以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观察评估,实现对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与指导,引导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1.发挥教师的引路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逐渐改革,教学课程出现很多变化,尤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水平和优良的素质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准则和学会学习探索的方法。

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自己。从而让学生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还需要有一颗像父母的心一样,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这种温暖人心的爱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温暖和抚慰,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应用英语资源整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把握英语学科的特点,实现现代英语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在英语教育领域中的合理融合,推进我国教育发展结构的整体发展水平逐步完善发展。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育中,合理应用英语学科知识,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开展达到引导学生个人素养培养的目的。如:英语教师实施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听力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使英语阅读活起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开发智力,灵活地掌握英语知识。

3.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品格。

(1)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能力是以听、说、读、写等方面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达到对语言的运用。如:在学习九年级UNIT8T3《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前布置学生先观看动画和听录音。生动、活泼、有趣的动画激发了学生对听、说、读、表演的兴趣。

(2)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发现,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判断。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读比赛、书法比赛、英文歌比赛、每日汇报等。鼓励学生多接触英语,听英语新闻,看英语电影,从中得到乐趣;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不要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就积极鼓励其独立完成。在开始阶段,学生不是很习惯,除了给予指导外,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互教互学。

(3)思维品质的培养。英语课堂上,通过多读、快读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而快速阅读可以促进快速理解和记忆。开始的时候,选择程度适宜的阅读材料,选一些生词不多的文章,教育遇到生词时先不查字典,通过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还有规定每天的阅读量,严格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总之,只有坚持多读、快读,就能培养出敏捷的英语思维。

(4)文化品格的培养。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及委婉语、禁忌语及身势语言等,教师要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英语教学课堂效果的重要体现,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方法、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深入学习,发挥英语学科教育的作用,实现课改的真正意义,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品德优良、懂得学习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篇7

阜新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是首批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是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建设专业,是辽宁省示范专业。在建设中,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职业岗位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形成“双途径引领,三阶段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先进、定位准确、产学一体,工学结合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准职业人。

[关键词]

中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依据辽宁省《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辽西北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特点,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职业岗位分析、结合学校示范校建设的实际情况,畜牧兽医专业形成了“双途径引领,三阶段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1“双路径引领,三阶段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1“双路径引领”的内涵

路径1: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通过前4个学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技能训练,经考核合格后与相应的企业签订培养订单,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协作下,使学生深入企业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定向性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及实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技能证书后毕业进入企业。路径2:对于有升学深造愿望的学生,通过前4个学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技能训练,经过考核合格后进入升学班,进行更深层次知识提升,最后参加全国统一升学考试。

1.2“三阶段实训”的内涵

第1阶段(1~4学期):在本阶段,无论就业还是升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工作过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依托校内“微型校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轮换、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第2阶段(5学期):这个阶段,对于就业的学生,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实习岗位,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培养,使学生认识企业文化和理念,同时定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升学的学生,在校内,结合技能和内容进行校内实训。对有升学愿望的学生从第5期进入升学班。第3阶段(6学期):这个阶段,就业的学生根据订单进入企业顶岗,通过入企使学生掌握生产流程和专业知识技能,使在校学习的知识得以体现和应用,也对专业知识进行丰富补充,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完成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毕业。对有升学愿望的学生第6期继续在升学班学习,最后参加升学考试。

2“双路径引领,三阶段实训”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1)“双路径引领,三阶段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签订有关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高校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进入校园,为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锻炼和学习,以共同育人为目标,以平台建设为纽带,实现互惠共赢;对有升学愿望的学生继续深造学习。

(2)校内学习+校外轮岗主要进行校内外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训实践教学,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岗位轮换,工学交替”的原则,完成不同岗位的综合实训任务。在确保学生实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学生到与专业(技能)方向的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可以明确企业岗位职责,验证、巩固、弥补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全面培养职业素质,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对口升学是指本专业有升学意向的学生第3年不参加顶岗实习,继续在校学习1年,每年6月份参加中职升学考试。

3“双路径引领,三阶段实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全面推行“岗位轮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按照专业就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课堂设在动物医院、养殖场、饲料厂、兽药厂等实习实训场所,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带动、案例教学、现场指导、综合练习等教学方式,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积极推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考试考核体系。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实行考教分离,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

4“双路径引领,三阶段实训”人才培养教学管理

(1)加强实践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前4个学期,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设施,开展实训教学;第2学期、第4学期采取校内和校外轮岗交换,做到产学结合,开展工学交替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2)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解决在校内实训环境下不能完成的实训教学。

(3)设立企业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实践学习。

(4)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双路径引领,三阶段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需要建立一支由专业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行业兼职教师、高校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篇8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立昌、博士研究生张金运在《中国教育学刊》第1期上撰文认为,课程知识的文化性是指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文化性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课程知识的文化融合至关重要。首先,教师与学生要提升文化主体意识,能够觉察到课程知识承载着各种文化观念与文化传统,并对这些观念与传统产生的过程进行溯源,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知识中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批判与反思,进而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知识的文化要素(学科文化)和本土知识中的文化要素(地方文化),并把它们渗透在教学中;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课程知识蕴涵的文化类型,尊重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和已有经验,设计出适切的教学方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采用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批判式教学等。

用重构式将数学史融入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陈碧芬在《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上撰文认为,教师利用重构式方法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中的思考过程及其魅力,步骤如下: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数学主题的历史进行梳理,比如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专题知识脉络,但不局限于某一学段的数学历史,而是尽量让学生对某一专题知识有个全貌的了解;其次,抓住所教主题历史进化的主要步骤作为教学重点,如新的概念、法则、定理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历史上数学家遭遇到的认知冲突、认知障碍和解决过程等;最后,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重构知识点的历史,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问题驱动”策略设计教学。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童话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校教授汪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第1期上撰文认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由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构成,教师欲将童话教学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联系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在态度素养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钟爱童话故事的态度、喜爱童话文体的态度和喜欢童话活动的态度;在语言素养方面,教师要分析童话语言的特点,如童话语言富有童趣、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在文化素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读写文本、复述故事、理解寓意等路径实现文化的传承。

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

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蔡庆有在《教学与管理》第1期上撰文认为,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部分内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认识不到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有效性,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是关键。比如: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以发展学生的笛ё酆纤匮为目标,以综合性问题解决为内容;数学综合与实践以联系广泛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为依据来选择数学实践问题并开展学习活动。

数学核心素养的五大特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