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41: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污染源普查采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省、市、区政府的要求,突出饮用水源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等重点,深入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为全面改善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我局全面启动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覆盖西芹和塔前两个乡镇21个村,预计总投资年.06万元。经过努力,最终实现饮用水源合格率达到95%、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和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受益人口可达到5.6万。准备充分,认真申报。围绕“三清一示范”工程目标,确定了我区条件比较成熟的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环境、安丰水厂周边环境、炉下杜溪流域、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夏道镇农村环境、樟湖镇集镇及周边环境等6个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作为年-年项目库。建立区直部门挂项帮扶乡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申报机制,在区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区政府争取60万元资金拨给乡镇,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可研报告,确保了项目如期申报。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列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30个示范项目之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区环保局、项目所在乡镇分别成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领导,并建立上下联运工作机制,区直各有关部门分别挂点挂项,推进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选择技术,编制方案。年11月11日和11月29日,区政府副区长王土城两次召集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西芹、塔前镇领导及设计人员,对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技术方案选择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有关事项,按照“突出亮点,典型示范”的原则,确定了项目实施的重点工程和范围。
(二)全面开展灾后重建整治。在今年“6.18”洪灾中,安丰溪受到重创,设施受到损坏,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安丰溪整治工作,现已清除卫生垃圾,疏通河渠,企业治理也取得初步成效。区流域整治办编发《致全区农民的公开信》10万张,宣传挂图3万张、宣传折页1.2万册;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提纲8千张,为整治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和积极的声势,有力地促进整治任务全面落实。
(三)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是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整治既是重点,更是难点。今年,拆迁了禁养区内9家规模养殖场,拆迁面积2.2万平方米。禁建区内的368家规模养殖场也已全面开展治理,其中,搬迁15家、治理353家。市种猪场将于年内完成搬迁。
(四)逐步完善工业污染防治和巡查机制。组织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强化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检查,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湖光纸业、华泰纸厂、富贵纸业和富兴纸业等4家造纸企业完成废水深度治理,并通过环保验收。建立沿江两岸新(扩)建化工、造纸、电镀、制革等重污染工业项目巡查机制,有效地防控了新(扩)建增加氨氮、总磷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闽威岩棉公司利用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和边角料,生产保温隔热建材,提高了我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绿洲兔业公司投资170万元建设肉兔加工污水处理、饲料加工粉尘污染防治和肉兔养殖粪便处理等污染防治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染防治系统。
二、深入挖掘减排潜力,全面实现污染减排任务
我局始终把污染减排摆上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全局发展的重要内容,协调各方力量,明确减排目标,加快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政策减排、责任减排”,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一)做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为实现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与环境统计工作的顺利衔接,奠定“十二五”环境统计和污染减排工作基础,同时保证后期各项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工作的连续性,我局以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基础,调查收集年度污染源数据,实现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同时,继续完善污染减排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污染减排责任。科学分析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污染源档案,制定污染减排计划,把减排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
(二)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年3月20日,我局下发了《市区环保局关于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黑烟污染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延环监察[年]11号),各有关企业及时完成整改工作。4月26日后,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相关企业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同时,积极指导减排单位加快减排工程建设。做好重点工程减排。进一步加大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力度,做好减排核查核算工作。进一步落实减排措施,督促工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设施技改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三)多管齐下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一是强化措施,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相继关闭了南山镇大凤纸厂等8家小造纸,督促湖光纸业、富贵纸业、华泰纸厂和富兴纸业等4家造纸企业完成造纸废水深度治理,推进太平镇南坪溪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和炉下镇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期示范工程建设。二是搭建平台,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在区属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我区的长富集团乳制品加工厂、金月集团合成革公司、三山集团市钢铁公司等3家通过省清洁生产审核,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消减232.7吨、242.7吨。三是严格把关,抓主要污染物总量调剂。按照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对需要主要污染物的新上项目从已减排的总量中调剂。年累计为和顺碳素、绿洲兔业等2家企业调剂化学需氧量13.4吨,二氧化硫145.23吨。
三、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积极服务区重点项目
进一步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区环保窗口建设,简化办事程序,畅通环保审批通道,把好污染源头关和招商选资关。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和经办跟踪服务,支持区重点项目建设。
(一)把好项目审批关,切实履行行政许可。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审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基础上,在项目审批中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做到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项目主动服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批、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项目坚决不批,从源头上把好关,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年共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16个,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表88个,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预审8个,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5个,出具建设项目初审意见函件5件,否决项目3个,对30多个项目选址进行现场踏勘。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过程中,我们强化验收环节管理,规范验收程序,全年共验收“三同时”项目14个。同时,对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无污染或轻污染的及灾后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随到随办。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我们及时向企业做出解释,说明不予审批的原因和理由。
(二)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2008以来,辖区内涉及环境保护的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查,重点清查政府投资、使用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一查建设项目环评手续是否齐备;二查建设项目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擅自变更、越权审批、拆分环评、降低环评文件等级要求等问题;三查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审批等行为。同时,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台帐,针对清查出来的6项问题,及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目前,已有4个项目补办了环保审批手续,1个项目办理了竣工验收。
四、加大农村环保力度,统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精神,深化生态创建活动,着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深入开展两个创建,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认真实施关于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建立我局牵头指导,农业、建设、水利、卫生、林业、统计等部门支持配合,村镇自主创建申报的工作体系。我区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镇率先启动创建,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重点工程整治,突出流域水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整治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创建经验。同时积极协调区直有关部门的关系,帮助创建单位调取各项指标的佐证材料,为创建单位提供了方便。帮助协调市环境监测站关系,为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单位做好水、气、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峡阳、巨口2个乡镇已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官庄、洋坑、洛源、西后、九潭、南新、溪头等7个村已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上洋、高坪2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已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正在报国家环保部审批。(二)持续推进社区和学校绿色创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以国家级、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为示范,进一步推广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经验,深入开展绿色创建。今年新创建7个绿色社区,截止目前,全区国家、省、市、区级绿色社区分别为2个、3个、6个和19个。省、市级绿色学校分别为6所、28所。(三)继续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区域性环境污染。积极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大力扶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的支持、管理力度,重点做好工程资金和运营管理,保障工程安全正常运营。太平镇南坪溪畜禽养殖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已通过环保验收。炉下镇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期示范项目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污水处理管道已招投标并订购,安装设备的基础工程已完成预算并对外组织招标,其他大型仪器设备也在采购中。大拇指公司准备在明年一月底试投入运行。这两个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为我区的养殖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五、积极开展机关绩效管理,努力树立环保队伍文明形象
一是以机关绩效管理为载体,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把创业竞赛、机关党建、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和最佳股室等工作作为机关管理和提升环保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与环保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成立环境监测站,提升环保队伍工作能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积极推动环保队伍建设。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素养。今年9月,成立区环境监测站,依托市环境监测站,加大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充实环境监察队伍人员,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力量,努力通过省级环境监察标准化验收。
三是积极开展互动联动,全力以赴重建家园。通过开展挂村帮扶、挂钩社区、重建挂点等活动,积极与夏道镇夏道村、水东街道南铝社区互动联动,并挂钩帮扶水东街道红星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年累计扶持村居3万元。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6.3”、助残、“6.18”等慈善捐款活动,固定安排人员到红星村轮流值班,全力以赴支持重建工作。
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
一般性环境技术的产业化为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提供了经验。当前,国内外针对工业污染的环境技术基本都已经产业化,并行成庞大环保产业。1990年11月,原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了《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规定》,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尤其是“十五”以来,环保产业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拉动环保产业快速提升,大规模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服务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研发、生产、运营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业也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一批有实力的环保公司开始采用市场化模式操作环保项目。目前,我国环境产业已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达8800亿~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据预测,到2015年将达到GDP的7%~8%,到2020年更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环境技术产业化促进了我国工业污染的有效治理。在环境技术产业化的推动下,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污染的有效治理。根据国家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三部门于2010年2月2日联合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4],在工业三废的最终排放量只占产生量很小的份额,绝大部分三废在产生后都得到了有效的处置。
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发展。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采用源头控制的对策。源头治理技术包括两类,一类是能够以产品、仪器、设备设施或咨询服务等形式存在的技术,例如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有机农业生产配套技术等,这一类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另一类是以方法和知识形态存在的技术,例如农田最佳养分管理技术、高线条带种植技术、农业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等。这一类技术由于无法进行排他性使用,农业经营者既不需付费,技术提供者也无法收费,所以无法实现产业化。当农业环境问题需要进行末端治理时,环境治理一般就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从而环境治理的受益就具有排他性,这就形成了环境治理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促成治理技术的产业化。末端治理技术包括环境问题的监测、检测,污染物回收、处置以及环境修复等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能够以产品、仪器、设备设施或咨询服务等形式存在,相关技术在发达国家基本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2003》(简称SEEA),是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由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联合,是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最新权威文献。SEEA对环境产业的分类,反映了发达国家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列出了SEEA中与农业环境相关的产业。[5]这些产业实际上就是农业环境技术的产业化结果。
我国农业环境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目前,我国市场化主体参与农业环境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还非常少,农业环境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解决农业环境问题缺乏有效支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10)没有农业污染源的治理情况,就反映了这一现状。2007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公报中数据显示工业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源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缺乏农业源污染的治理情况。我国农业环境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导致农业源污染无法有效治理,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环境问题从行为开始到危害结果的显现,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不像工业和城市环境问题来得猛烈,而等到危害结果显现时,其治理的难度又相当大,另外农业环境技术的应用短期效应并不显现,再加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小,致使农业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其技术的产业化也难以有所进展。
对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农业环境技术就如其他农业技术一样,被认为技术推广的主体是政府,并且由于农业环境问题具有更强的外部性,这一倾向得到了加强。事实上,技术的推广和问题的解决,市场比政府有更强的力量和更高的效率。这一点在一般性环境产业的迅速增长得到验证。部门职责真空导致产业支持不足。对农业环境问题负有监管责任的主要有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由于三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和问题解决方式不同,导致农业环境问题的解决存在真空。基于环境责任,环保部门重点关注必然会影响环境的污染行为和导致重大生态退化的行为和事件。那些只是有可能造成微观环境问题的行为和事件,不在环保部门关注的范围内。农业部门的主要责任在于促进农业生产。农业部门主要从生产技术的改进上去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投入,其推动的环境技术一般是依附于农业生产技术。基于卫生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卫生部门只能按照卫生和疾病标准从检测、监控、隔离和治疗的角度去解决这一问题,发展起来的技术也只能是在人群聚居区域和食品环节的检测、监控、隔离技术和疾病治疗技术,对于生产环节基本上无能为力。我们发现,农业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和资源循环技术缺乏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农业环境治理的主要技术及其产业类型
农业环境问题与农业环境技术类型。农业环境问题关注的是如何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如何避免农业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以及促进农业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因此,农业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三类问题:外源污染、对内和对外有害,对外有利。相应的农业环境技术主要包括三类:控制外源污染的技术,避免和减少农业对环境(包括对内和对外)有害影响的技术,促进和放大农业对环境有利影响的技术()。技术属于广义的农业环境技术,其中针对生活需求环节的新产品技术,更主要属于产品生产技术,一般不列入农业环境技术研究领域。外源污染的环境技术中针对污染物的形成和排放的技术属于一般性环境技术,也不列入农业环境技术的范畴。因此,从具体内容上讲,农业环境技术主要包括六大类技术:①污染和有害物的监测、预警、检测和评价技术,以及农业对环境有利的检测和评价技术。②清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改进农业生产方法和使用环境友好投入品。③循环农业和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由于农业副产物大多数都可以循环利用,而无需无害化处置,因此主要是循环农业技术。④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业影响的环境的修复技术。⑤农产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由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要么不是特别紧迫、要么在环境修复后自然恢复,因此主要是农产品安全恢复技术。⑥通过农业生产实现非农业的循环、环境修复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技术。农业环境技术产业的主要类型。农业环境技术总要以知识或实物等形态存在和被利用,而技术形态决定了农业环境技术能否以产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一般来讲,实物形态的技术都可以以产品的形成出现在市场上。知识形态的技术要分两种情况:对于那些简单的、容易学习的、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知识,一般会作为公共知识而不进入市场;对于那些复杂的、不易被学习的,具有排他性的知识可以以服务的形式进入市场。另外,有些实物形态的技术,由于一次性投入大,追加成本低,也会以服务的形式进入市场。列出了每一类农业环境技术的典型技术,并根据相应的技术形态,分析了这些技术形成产业的可能性。凡是能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的,都具有发展成产业的潜力。#p#分页标题#e#
推动农业生态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路径
农业环境技术需求与技术研究投入来源。技术研究投入是支撑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技术研究投入来源一般有两种,来自于市场的收益和非市场的投入(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如果技术存在足够的市场需求,那么市场利益将激励技术研究主体不断地投入,市场需求又分为自发性需求和引致性需求。自发性需求就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需求者带来直接的利益;引致性需求就是因外在原因促使需求者应用这些技术。如果技术是公共产品或存在一定的外部性,市场利益就不足以激励技术研究主体不断的投入,如果技术对于社会很重要,这就需要第三方即政府或非营利性组织的投入。展示了不同的农业环境技术需求决定了不同的技术研究投入来源。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基于农业地位的重要性和农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各发达国家都将农业环境问题作为战略性问题来对待,从而也诱导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通过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政策,形成环境技术需求。美国的《综合环境污染响应、赔偿和责任认定法案》是针对土地受污染后责任认定的法律。根据该法规,如果在任何“设施”上发现“危险物质”的“排放”或“可能发生的排放”,则“有关责任方”应当对清除污染承担连带严格责任。这就表示如果土地受到了污染,一旦被发现,政府有权要求造成污染事故的责任方治理土壤污染或者支付土壤污染治理的费用。任何团体或个人在使用土地时都要对土地环境的保护,一旦造成了污染,就可能面对巨额的治理和赔偿费用。[6]
1、重点协助孚宝项目、深能源码头电厂项目、熔盛造船项目、国华热电项目用海报批,掌握平海电厂项目用海审批情况。2、严格按照海域使用程序审批建设项目用海,渔业用海使用金征收率80%以上,海域使用金征收率要达100%。3、向社会公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情况,印刷《*市海洋功能区划》300本分送各有关部门。4、完成*深圳海域界线、惠东县与大亚湾区海域界线签定。5、重点防止沿海渔民在无居民海岛建设构筑物,以免为大项目开发利用海岛制造人为障碍,积极监督项目单位做好无居民海岛的环境保护工作。7、认真贯彻实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加大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8、加强对滨海工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滨海旅游用海、以及海岛等执法管理。9、大力打击非法海洋倾废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特别要加强对惠东港口海龟和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管理。10、加大对养殖用海的检查力度。
二、渔业生产管理
1、编写转产转业年度计划及其项目可行性报告;2、组织自愿淘汰渔船上报省局审核审批;3、淘汰渔船的销毁处置和资料归档管理工作;4、跟踪项目的批准落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5、组织鲍鱼培苗和美食街项目的验收工作;6、积极做好转业渔民技术培训的组织动员工作;7.办培训班3期,培训250人。8、挖深池塘,扩大养殖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9、制定鱼塘改造实施方案,全面组织鱼塘改造项目的实施工作(每年改造1万亩鱼塘;建设11个生产基地);10、抓好11个示范基地的选点,落实和协调工作,做好方案的实施,实现预期目标。11、跟进生产试验的进展情况,协调处理生产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帮助总结生产试验情况。12、拟定水科所淡水养殖基地选址、搬迁方案。13、在做好奥尼罗非鱼种苗繁育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吉富罗非鱼种苗繁育及推广工作;开展工厂化罗非鱼全人工孵化技术研究。争取全年繁育优质种苗1500万尾。14、开展龟鳖特种水产种苗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开展德国镜鲤、方正银鲫、金鲫、易捕鲤亲种选育及鲫鲤杂交育种试验。15、开展东江鱼类资源调查;继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东江流域养殖污染源监测及水环境修复试验。16、加强对渔港修复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霞涌渔港清淤项目、东升村护岸和港口大澳塘修复项目完工后的验收、绩效评价。17、抓好渔港航标的维护,改造及资金落实工作,完善渔港设施。18、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19、抓好防抗台风、休渔船防火和载员10人以上渔船管理工作,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20、加强渔业船员培训工作;21、推进渔船船东互保工作;22、打击各种非法捕捞活动,对电、炸、毒鱼等多发地区,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打击;23、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24、加大对人工鱼礁区的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好礁体和礁区生态环境25、积极开展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安全,维护渔民群众利益;26、开展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执法检查和宣传工作,营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社会氛围;27利用通讯卫星做好30艘南沙生产船实际情况的核查与监控,加强培训,举办船主、船员、渔工安全生产只是、涉外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班,确保渔民渔工自觉遵守南沙渔业的具体规定,确保涉外安全、生产安全。28、按照渔协会《章程》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委员会议。
三、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管理
1、完成*人工鱼礁区建设,建造投放礁体1512个共47176容立方米;指导协调启动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建设。2、实施*年东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3、完成省下达的海洋增殖放流任务;4、编制、公布我市*年度海洋环境质量公报;5、完成*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6、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之农业源水产养殖污染源的普查。7、完成中心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争取实验室能够通过认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8、完成预报台数据接收终端的安装调试,在我市电视台开播潮夕、水温、盐度等水文气象的预报;9、建设*市食品放心工程;为我市海域管理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海域实际状况与动态变化信息和切实有效的评价决策服务。10、通过对*海域赤潮、风暴潮等灾害监测及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调查,达到防灾、减灾及维护广大渔民利益的目的。
《****省2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及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2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20****年7月1日总理主持召开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80号)精神,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全省节能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下半年全省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如下:
一、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通报20****年度节能减排评价考核结果,对去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促其按照要求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20****年度全省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以及20****年和20****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上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以及污染减排项目进展迟缓的州市进行督促检查,要求州市在查找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节能季度形势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结合第二次经济普查,开展全省能耗普查。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和办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加强节能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节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指标动态监测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直报。
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与项目审批挂钩。将焦炭、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由备案改为核准。提高水泥、黄磷、铁合金、焦化、电石等行业准入标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依法对生产过程中高耗能、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严格生产条件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制度,做好《****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缓建,加大环评“区域限批”力度。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试行能耗限额管理、能效标准管理等措施。在汛期放开用电期间,加强黄磷、铁合金、烧碱、电石等行业生产用能监管。切实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有选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杜绝落后工艺搬迁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进度计划,下半年要完成淘汰水泥熟料291万吨、炼铁101.85万吨、焦炭54万吨、黄磷2.77万吨、酒精0.2万吨。继续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实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工作进展较慢地区和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督查炼铁行业,确保全年淘汰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50万吨标准煤。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汛期水电多发、多用、多送,力争水电发电量超过火电,电力调度实现节能120万吨标准煤。
四、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在钢铁、化工、水泥、煤炭、有色、电力等重点行业组织实施“6大节能工程”,全年争取完成100项节能示范工程,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推广应用300万只节能灯,在5个重点州市建设4个绿色照明示范县、4户示范企业、4个示范社区,在学校、医院、商业场所建设一批示范点,实现节能6万吨标准煤。落实中央财政对已申报的节能技改重点项目和绿色照明的奖励资金,用好我省节能专项资金,安排下达省级首批节能专项资金计划,组织申报本年度省级财政节能奖励项目,对获得国家和省支持的重点节能项目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奖励资金及时到位并高效使用。重点加强对火电脱硫项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糖厂化学需氧量(COD)削减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监管,今年内燃煤电厂新增烟气脱硫能力160万千瓦以上,组织实施重点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征或调高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项目融资服务。
五、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继续推进企业节能行动,25户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11户集团公司下半年再实现节能60万吨标准煤。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推进建立我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制度。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在我省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耗能岗位负责人制度,指导、监督有关企业按时补报和上报2006年、20****年、20****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企业耗能岗位负责人进行登记备案。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运行管理,定期开展节能监测。组织开展主要耗油耗电设备和工艺系统的检测,启动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单位电平衡测试。在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40余家企业开展节能对标管理活动,培育一批对标先进典型。落实能源审计补助资金,督促“双百”企业和11户集团公司年底完成能源审计,组织专家对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验收,《****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20****)》。制定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强制性标准。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确保全年新增太阳能热利用面积7万平方米。加强车辆、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监督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统计工作,完善单耗指标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运输单耗。加快推进商业场所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全年推广应用40万只节能灯,建设一批商业节能示范单位。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加大农村节能投入,全年新增沼气池20万口,完成农村改灶10万户,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154万千瓦。在各地畜牧业中的大型养殖场进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使沼液、沼渣变废为宝;开发太阳能技术在核桃等农产品烘烤加工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进行处理、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对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并启动节能改造示范。检查政府机关办公场所节能灯更换使用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推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支持驻滇军队开展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落实《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继续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自主、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企业、社区和村镇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污染重点行业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手段减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能耗和排污。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广应用10项节能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褐煤洁净化等先进清洁能源技术。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重点支持我省10户节能服务机构和公司开展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引进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为我省企业、公共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节能服务。制定并实施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在全省推广永德糖业酒精废醪液综合处理技术等污染减排先进技术。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省际合作,引进国外、省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七、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7%,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为12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2%。重点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等废渣和高硫铁矿、高磷铁矿的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对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尾矿、废石以及余热、余压和废气中有效成份再利用。总结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20****年安排30户企业、10个工业园区全面展开试点工作,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研发、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大对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冶金、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筑)、轻工等重点行业原材料利用率。围绕省政府关于到2010年1/3以上的工业企业和5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要求,加快清洁生产步伐,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开展九湖流域企业、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全省第3批34户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推动全省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点。
八、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切实搞好第1次全省污染源普查,今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公布今年需开工建设和完成的烟气脱硫电厂名单,年终公布建设情况。对脱硫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公告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脱硫效率及排污费征收情况。对未按要求运行的脱硫机组扣减脱硫电价。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督促检查并建立信息调度工作制度。重点督促未完工和未开工项目,加大对这部分项目调度和检查的力度,督促这些项目按期完成。全面推进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在线监测系统改造工作,加快符合国家规范的省级监控平台的建设工作,加快脱硫机组与环保部门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20****年完成国控重点源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并与省及各州市监控中心联网。建立并完善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督查和评估通报制度。尽快建立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对未按照规定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涉水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实行严格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加大主要河流重要河段水体水质状况的监测,实时公布水质状况,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实施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规划,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昆明、曲靖、玉溪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市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九、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组织1次全省范围的节能减排专项督查,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节能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着手修订《****省节约能源条例》,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加强各级能源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继续开展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专项检查,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完整;开展建设、交通等领域节能执法专项检查。组建省节能监察总队,支持重点州市组建节能监察大队,为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的现场执法检查,对各重点企业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要制定专项监察计划,定期组织现场执法检查,强化治污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年度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对年度减排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暂缓受理所在州市和有关企业的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重点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格依法处理。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确保“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色、朝阳、安全”六大环境保护工程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使我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完成,“创模”基本条件和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创模”要求。
三、阶段划分及主要工作
1、实施“蓝天工程”(3月—4月)
(1)制定市区重点大气污染源减排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奖惩条例,提高空气质量。
(2)拆除集中供热到达区域的所有燃煤锅炉。
(3)对餐饮业进行治理和推广清洁能源。
(4)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建立明细台帐。
(5)开展绿色消费活动,推行绿色采购,倡导绿色生产,建设绿色通道。
(6)开展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单位活动。
2、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治理阶段(5月—7月)
(1)制定全区工业污染源双减排方案,落实到具体相关镇办,落实到具体企业。督促区域和企业明确减排任务,减排措施。
(2)对渭河、沣河**段流域沿线重点工业企业排污设施进行执法检查。
(3)对全市造纸、印染、化工等环境重污染行业进行综合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4)组织建设城市环保重点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
(5)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6)组织“创模”宣传活动。
(7)整理收集“创模”资料。
3、专项行动阶段(7月—9月)
(1)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2)开展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3)开展“蓝天工程”专项整治行动。
(4)对“七河一渠”进行综合整治,并对国控、省控、市控环境污染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5)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执法检查,秸秆禁烧巡查专项行动。
(6)全市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
(7)对城市市区创建“安静街区、安静建筑工地、安静商业区”进行环境专项执法检查。
(8)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9)对危险废物、放射源和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
4、整改巩固阶段(10月—11月)
(1)对专项行动中暴露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
(2)组织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检查验收。
(3)对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进行检查。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跨流域污染调查,联合开展环境污染同治。
(5)对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检查验收阶段(12月)
(1)2008年“创模”目标任务检查评比。
(2)对2008年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总量控制完成情况检查。
(3)收集整理2008年“创模”资料情况。
四、2008年“创模”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
1、集中供热。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都必须改为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采暖。严格控制新建、改建燃煤锅炉。巩固和扩大集中供热区域。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牵头负责,公安**分局配合。
2、防止施工扬尘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拆迁、道路施工扬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净车出场,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此项工作由区建设局负责,市容环卫局、环保**分局配合。
3、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工作。2008年底前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业全部进行油烟治理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全区所有烧烤业全部使用环保烘烤炉,坚决取缔用煤或木炭作为燃料的烧烤炉。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区卫生局配合,相关镇办落实。
4、城市大气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露天储煤场的治理,2008年10月底前应对所有露天储煤场进行治理,城市建成区内禁止新建营业性储煤场。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公安**分局、工商**分局配合,相关镇办落实。
5、加强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2008年全市新建成2个气化站、2个青贮场,新增50台机械收割农具,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此项工作由区农林局牵头负责,环保**分局相关镇办配合。
6、积极开展渭河流域水污染源综合治理。2008年对全区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年底前所有化工、印染、造纸和国家、省、市级重点工业污染源要在污水排放口安装自动监控装置。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相关镇办落实。
7、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南郊污水处理厂年内动工建设,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相关镇办配合。
8、严格落实“环评”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新建果汁、印染和造纸行业,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使用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加大对咸阳华西纸业有限公司以及所有重点污染企业的废水治理力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区发展计划局、区经济发展局、工商**分局配合。
9、按照“十一五”排污总量目标,制定全区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到污染物排放单位,尤其要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此项工作由区政府办牵头负责,环保**分局、区发展计划局、相关镇办配合。
10、增加环保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必须将环保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10%用于环保基础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此项工作由区财政局负责,区发展计划局、环保**分局配合。
11、对施工噪声提出明确要求和施工时限,实行施工噪声许可制度,环境监察部门定期巡查,严厉查处夜间违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严禁在晚22:00时至次日早晨6:00时施工。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镇办配合。
1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年内建成1-2个小康环保村。对规模以上的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治理,确保手续齐全,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此项工作由相关镇办负责,区农林局、环保**分局配合。
13、继续在学校、社区、村庄、企业、大学、医院、家庭、商场、幼儿园、旅游景区、军营等11个行业开展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作,年内增加10个区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区教育局、工商**分局、区旅游局及相关镇办配合。
14、完善和健全循环型产业体系和清洁生产模式,年内组织3-5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成一个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完成5-8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区发展计划局、各镇办配合。
15、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方案,安装使用节水设备,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政府机关、各个行业及家庭都要落实节水措施,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此项工作由区水利局负责,区经济发展局、各镇办配合。
16、加强辐射应用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辐射工作台帐;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防护设施,落实“环评”、“三同时”和“辐射安全许可证”等相关环保手续,设立标志,落实专人、专库管理;年底前组织一次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此项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公安**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相关镇办配合。
17、坚持对工业危险废物和化学危险品进行登记和检查,对市区医疗垃圾定点收集、密闭包装,统一运输,集中处理。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工作由环保**分局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区安监局及相关镇办配合。
18、坚持依法保护环境,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行为。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据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进行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环境违法所涉及的人和事进行严肃查办,年底前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此项工作由区监察局负责,环保**分局配合。
19、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使“创模”深入人心,并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各镇办、各企事业单位要在辖区及公共场所设立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宣传广告及宣传标语。大力弘扬“创模”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陋习。此项工作由区委宣传部负责,由环保**分局、区教育局、区文体局共同参与。
1.1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虽然由服装纺织业等轻工业转移到电子产品、IT领域,但由于这些新兴行业内的加工企业往往从事的零件或原辅材料初级加工、装配、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含量低,增值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即使电子产品、IT领域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但我国国内的相关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并没有摆脱掉劳动密集的性质。我国加工贸易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增值率较低。
1.2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状况
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最早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发展的,主要集中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如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这些沿海城市的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较强的“虹吸效应”,将中西部地区原本就紧缺的物质、人力资本吸走,拉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1.3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
随着加工贸易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贸易进出口额逐年递增,实现了贸易顺差、出口创汇。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80%,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4.5%。
1.4导致我国环境成本急剧上升
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的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加工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广东省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业务集中在这里,不难想象其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2010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珠三角佛山、深圳、东莞、广州和中山五市工业污染源占全省比例为65.2%。
2.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调整
2.1构建加工贸易政策服务平台
首先,实施差异化贸易政策。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在与必须针对某个行业价值链的某一模块制定相对应的加工贸易政策。第二,实施加工贸易转移战略,降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差距,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第三,改变单一同质的招商引资政策。在指定外商优惠政策的时候,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优惠政策。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外资企业在对华投资的时候,大多只是将劳动密集型业务转移到我国,而不愿将核心技术转移到我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容易导致技术外泄。
2.2大力培育行业环境
第一,建立并完善加工贸易行业创新体系。为了实现从“MadeinChina”到“CreatedinChina”的转变,我们需要培育和完善加工贸易行业的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加工贸易行业的创新能力。第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配套产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采购使用本国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政府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既能提升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制造能力又能为国外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第三,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延伸国内生产网络。
2.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加工贸易;后经济危机;转型升级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995年的1320.7亿美元逐渐发展到2010年的11577.6亿美元。2007年以后,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减少,加工贸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当严重,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明显下降。
1.金融危机对我国加工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
1.1进出口额迅速下滑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从08年三季度到09年一季度,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金融危机后,一些外商可能受到资本市场筹资或融资的约束,加之,中国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减弱了外商对中国投资的意愿,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吸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减少。
1.2面临生存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加工贸易企业都陷入了经营困境,面临生存困难,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迅速减少。二是资金方面的困难,很多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不少企业甚至因此而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
1.3给我国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
我国加工贸易长期以来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起到缓解作用。但金融危机以后,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少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亏损或倒闭的威胁,在资金急剧短缺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减产或者倒闭,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2.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2.1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虽然由服装纺织业等轻工业转移到电子产品、IT领域,但由于这些新兴行业内的加工企业往往从事的零件或原辅材料初级加工、装配、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含量低,增值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即使电子产品、IT领域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但我国国内的相关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并没有摆脱掉劳动密集的性质。我国加工贸易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增值率较低。
2.2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状况
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最早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发展的,主要集中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如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这些沿海城市的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较强的“虹吸效应”,将中西部地区原本就紧缺的物质、人力资本吸走,拉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3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
随着加工贸易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贸易进出口额逐年递增,实现了贸易顺差、出口创汇。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80%,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4.5%。
2.4导致我国环境成本急剧上升
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的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加工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广东省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业务集中在这里,不难想象其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2010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珠三角佛山、深圳、东莞、广州和中山五市工业污染源占全省比例为65.2%。
3.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调整
3.1构建加工贸易政策服务平台
首先,实施差异化贸易政策。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在与必须针对某个行业价值链的某一模块制定相对应的加工贸易政策。第二,实施加工贸易转移战略,降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差距,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第三,改变单一同质的招商引资政策。在指定外商优惠政策的时候,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优惠政策。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外资企业在对华投资的时候,大多只是将劳动密集型业务转移到我国,而不愿将核心技术转移到我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容易导致技术外泄。因此,想要达到激励加工贸易企业持续创新的目的,需要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3.2大力培育行业环境
第一,建立并完善加工贸易行业创新体系。为了实现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的转变,我们需要培育和完善加工贸易行业的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加工贸易行业的创新能力。第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配套产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采购使用本国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政府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既能提升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制造能力又能为国外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第三,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延伸国内生产网络。加快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必须加强同全球领导厂商的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方法等,从而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3.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当其冲是要构建学习型加工贸易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的关键在于一个企业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厂商往往通过控制“稀有资产”来占据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国内加工贸易企业若想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获取控制这种“稀有资产”。第二,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加工贸易人才。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不可缺少的一点。既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管理人才,又要结合加工贸易的需求,培养大量高技术人才,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隆国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探讨[J].国际贸易,2008(12).
[2]尚春平.金融危机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9)
一、2012年所做的工作:
1、继续做好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实施工作。全年新建户用沼气池451户,其中:建设混凝土结构沼气池366户。在我县镇等新农村建设点推广示范新型保温沼气池85户。从示范点的建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深受农户的好评。
2、继续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种植大户兴建中小型沼气工程的扶持力度。全年已竣工中小型沼气工程6处,总容积1620M3,正在动工兴建3处,经联合实地规划、踏看,符合建池条件,共同申报审批3处。
3、提高示范沼肥综合利用能力,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广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竹”、等生态农业模式。全县推广沼肥种果2.3万亩,沼肥种菜0.35万亩,沼肥种竹0.15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达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4、填写和完善2008年户用沼气项目验收资料。项目验收资料表格多,用户多,涉及村数多,工作量大,经过全站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生态家园网网上存挡上传已基本完成。
5、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上级支持。为加大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农村能源的投资力度,争取上级支持,花大力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全县各乡镇农民建池积极性,各大中型养殖场排污沼气工程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联合县发改委完成了2013年农村沼气项目计划申报。
6、继续做好农村节能和农业环保工作。推广省柴节煤灶1200户,对全县农田环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并对部分地方的土壤、农产品的样品进行了采集、检测;积极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
7、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到农村沼气服务提升年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送科技下乡活动。为了配合全局送科技下乡,编写了“沼气建设、安全使用,沼肥综合利用技术资料”,共发送资料1000余份,得到农民朋友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1、随着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由过去单户、分散养殖方式逐渐被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所代替,农村家庭畜禽养殖越来越少,发酵原料严重不足,而种植大户、规模化养殖建8M3沼气池容积太小,满足不了排污和用肥需要,建大中型沼气池投资额度大,上级无特殊扶持政策,为此,造成农村沼气建设困难重重。
2、中央补助标准偏低,影响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根据当前市场材料价格和技工工资测算,仅建户用8M3沼气池就需投资3500余元;大中型沼气池建池成本需约700元/M3,除去中央补助资金1200元/户外,农户特别是种、养农户自筹资金部分压力大,以至于农户想建沼气池,而因资金困难建不了的窘境。
3、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农民转变了生活用能方式,逐步在使用液化气具、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从而减少了建池对象。加上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烧柴草、蜂窝煤等,又减少了建池对象,这些状况给户用沼气池的推广带来相当难度。
4、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雇工、采购建筑材料困难,影响进度的原因之一。
5、沼气技工匮乏,由于农村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农村处处建新房,且建新房工价教高,每天工价在150元以上,建一户户用沼气池所要用的工时在6天以上,现有的国债补贴工价低,致使原有大部分持证沼气技工改行建房,致使农村沼气建设严重滞后。这个也是影响进度的原因。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在抓好户用沼气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搞好城乡统筹示范点户用沼气建设规划,且抓紧实施。继续抓好规模化养殖场和种植大户沼气工程的规划、实施建设、建档、验收工作。
2、做好2008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争取2013年上半年报省厅验收,对2006、2008年项目回访服务工作、做好2009年项目的实施、建档、验收前期工作。
3、力争2013年完成600户用沼气的建设任务、建设3处150户新型保温沼气池示范点、建设3处高标准“猪沼果”养殖生态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示范点,进一步加大建设和完善沼气服务体系的力度。
4、继续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各项农业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