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0 14:41: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统计学优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此,记者采访了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医生杨戈,杨戈表示,从中医经络理论学分析,如果攻防双方实力悬殊过大,一方被点穴后,经络循行的经气可能被阻断,与其相关的身体机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肢体不能动弹的现象。但所谓的“点穴神功”只上演在剧中,在生活中还从未出现过。比起“点穴神功”,掌握一些穴位常识却非常有用。在按摩穴位时如果有疼痛感,或者是在按压穴位时感觉比较敏感,可能是经脉淤积较重所引起。“不通则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穴位对疾病治疗有重要作用,中医有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通过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杨戈表示,穴位不仅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所指处即是,经常按摩少府穴能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疾病。此外,某些穴位还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专治某病。如至阴穴可矫正胎位,治疗胎位不正。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穴位各有自己的位置。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取穴不当、取穴不准或行针不当,肯定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头颈部和胸腹部的穴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危险,酿成医疗事故。所以,患者在没有真正学会之前,不可自行在家行针治疗,只可进行一些简单部位的推拿按摩。
人有高低胖瘦之分,医生是如何保证取穴准确的呢?杨戈表示,这个问题祖先就已经考虑到。现代临床穴位定位于取穴的方法主要有骨度折量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便取穴法。 骨度折量法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各种体表解剖标志作为取穴的依据。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等。
可是,由于商业利益的存在,统计数据也会表现出倾向性。或者预先设定了倾向性,所以,让我们感到踏实的数字未必反映真实状况,我们依赖的“实证方法”未必就“实”,其过程可能是把一种倾向研究成“事实”或证明成“事实”。
美国著名统计学家达莱尔-哈夫提出,当你面对统计数据时,先要问自己5个问题:谁说的?他是如何知道的?遗漏了什么?是否有人偷换了概念?这个资料有意义么?
我很注意电视、报纸上卖药的广告,“中国有百分之××”的人“缺钙”……这个“百分之××”是多少呢?一般是70%、80%、90%,很奇怪,过去凭票过日子的时候,中国人啥营养成分都不缺,现在怎么什么都缺?如果把广告所警告的疾病、营养不良的百分比都归总一下,这个结果是够吓人的,
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个危言耸听的统计是谁做的?当然是厂商做的,那么出现如此荒诞的统计也就不足为怪了。
统计的陷阱在哪里呢?首先是统计本身的不真实性,比如统计样本的选择偏差,或是样本空间过小,导致代表性差。
统计分析让一切假象原形毕露,但遗憾的是,统计未必能够揭示真实,有时候还可能制造假象。
由于调查者的主观意向或者客观失误的影响,统计样本的选择偏差直接影响到纷计的结果,比如,你有一桶豆子,有红色、有白色。那么红色的豆子有多少呢?如果按照统计学的办法,就是抓一把豆子(抽样),然后算一下红白豆子的比例就能够得到近似的结果,但这个前提是,红白豆子在体积、形状、重量上的无差异化,如果是大豆子和小豆子呢?按照物理学原理,小豆子会在桶的下面,而大豆子在上面,如果你在上面抓一把样本,就是大豆子多;在桶底抓一把样本,就是小豆子多。
样本的空间要足够大,才能保证统计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比如说,抽取10个样本和抽取1000个样本,显然是不一样的,当初美国某大学有一个惊人的统计数据,该校物理系有50%的女生和男教师同居,校方大为震惊,仔细调查,确实如此,该系有两名女生,其中一人与男教师坠入爱河……
统计的另一个陷阱在于统计之后的分析过程,在分析中,统计者是否遗漏了什么?或者忽视了统计所依赖的条件?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分析报告。某产品价格为1000元,目前消费群体是10万,年收入1亿元,如果全国有百分之一的人消费该产品,就会有1300万消费群体,年收入将高达130亿元,带来××亿元的税后利润。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ine ventilation course,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is introduc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of authenticity, integrity and typicality, the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case was compiled, and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methods of case analysis, discussion, case summary and submitting case analysis report. Practice shows that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cas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in class, and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use,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result.
关键词: 安全工程;矿井通风;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案例编制;教学改革
Key words: safety engineering;mine ventilation;mine ventilation system renovation;case compil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84-02
0 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和教学的要求,把现实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后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结合讲解、评析讨论和实际考察等方式使学生进入角色并参与行动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优化改造是《矿井通风》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与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联系。根据实际项目编制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改造内容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综合运用矿井通风知识[2],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编制原则及方法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在编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①真实性原则:即案例取材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工作的实际。不是单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应该说明案例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改造等信息。
②完整性原则:案例的叙述是一个从通风系统优化开始到优化结束的完整过程。
③典型性原则: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内容完整,情节具体详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案例的编制过程中,应选择能反应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本质属性的案例,不仅包括有关通风的理论知识,还应包含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也为他们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好基础。
④启发性原则:即应能够引人深思,启发思路,进而深化理解通风教学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综合性原则:案例应该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体现技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局部改造服从于全局改造的观点,因而,本类案例亦要包含采矿、地质和和矿山流体机械等方面知识。
根据以上原则,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案例来源为安全工程学院多年来积累的与煤矿企业合作完成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项目,案例编制时优先采用建有学生实践基地的矿井项目和最新项目,以确保案例的及时性。案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背景,包括矿井生产系统,特别是通风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②主题设定,指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分别确定主题,例如:降阻改造、新建风井改造、多风机联合运转影响分析等;③案例问题设置,围绕主题设置能够揭示各种困惑,连接相关理论并启发学生讨论和反思的问题;④情境与细节描述,叙述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展示具体参数,描述改造方案提出及效果分析;⑤问题讨论,如改造方案选型、经济效果评价、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并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教学时其他教师借鉴;⑥教学效果反馈,采用问卷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实践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要分成以下3个步骤:
2.1 案例的选择、布置与阅读 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应重视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案例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一定的特殊性,在讨论得出一般规律后案例必须有进一步升华的空间[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不同时期布置不同主题的案例。案例的布置和阅读是案例能得到学生充分理解、认识、解读和剖析的基础,在布置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有启发性的引导。案例布置后,学生对案例的阅读会有佷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能全面的把握案例的核心和实质,而有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教学中按照学生能力层次分组,可适当对层次较低的组进行辅导,组间可进行意见互换,达到充分阅读的目的。
2.2 案例的分析与分组讨论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性,是提高其应用能力的关键。案例教学中的讨论与发言是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之一。通过案例的讨论、发言和辩论,一方面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独立组织语言表明个人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时间充裕、参与积极、发言热烈、辩论充分的案例不但使学生全面了解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要点,还能了解到与此案例相似条件情况下不安全因素的辩识和潜在隐患整改方法等。
例如本次教学中,选用了龙煤矿业集团的兴山煤矿为案例编写对象,该矿南风井当前的通风阻力状况:计算风阻为0.18Ns2/m8,通风阻力为2597.4Pa。进风段阻力为539.9Pa,占总阻力的20.8%;用风段的阻力为209.1Pa,占总阻力的8.1%,回风段的阻力为1848.4Pa,占总阻力的71.0%。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标准,符合矿井通风阻力不超过2940Pa的规定。从矿井三段的阻力分布来看,三段阻力分布所占比重不协调,回风段虽其巷道维护状况较好,但是存在阻力高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该巷道较长,断面较小,并且通过的风量较大,风速较高所致。在分析此案例时,从分析各阻力所占比重不协调入手,继而分析了导致分布不均的原因:①通风构筑物较多;②采掘作业面较多;③外部漏风率较大;④矿井生产布局不均衡;⑤矿井通风稳定性差等原因。最后分析了为使生产布局比较合理,采掘相对集中,降低漏风而所做的系统改造工程:降阻工程、改造工程和封闭工程等。通过本案例使同学们了解到了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是降阻工程、改造工程及封闭工程等工程的有机组合,而并非单纯学生们所理解的降阻工程的单一方面,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总结及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矿井通风案例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对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的案例进行总结。首先要总结归纳出案例所折射出来的一般规律和结论,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一般性结论衍射到其他方面的案例应用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后,还应挖掘出深层次的、较为独特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案例。例如,在开滦集团赵各庄煤矿通风系统优化案例讲解中,通过各采区内工作面邻巷风阻变化对采区风量的影响,反映出采区内串联巷道和并联巷道风量的一般性变化规律,通过进一步降阻,并结合风机特性曲线分析,发现了单一采区内某一分支巷道风阻变化对全矿风量风压的变化规律及双风机间的影响[5]。
最后,为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听课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每次课堂学习结束后需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以案例分析报告梳理学生案例讨论的思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案例分析报告在小组讨论及全班讨论结束后开始撰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①情景描述—详细给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案例中当前井下通风所存在的问题;②原因分析—分析井下通风系统中出现该问题的原因;③提出备选方案—分析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提出可行的备选方案;④评估—进行备选方案的评估及最终确定。
3 结论
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基于工程实际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案例,提升教学效果。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等原则对案例进行编写,以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课下要求每个学生针对案例教学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及教学意见,以检验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明显改善,从所提交的案例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通风系统改造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基于实际项目的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子民,张彩虹.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5):93-96.
[2]魏连江,王德明,陈开岩.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07):163-167.
[3]王登科,夏玉玲.“煤矿通风与安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104-106.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 普通幼儿 残疾 认识 态度
分类号:G760
1.问题提出
随着学前融合教育的起步与发展,学前融合教育从关注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是否共处(即物理融合),转向于关注特殊幼儿是否被普通同伴接纳与尊重(即心理融合)以及是否接受了适宜的教育(即教学融合)。其中,特殊幼儿在学前融合班级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接纳成为了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热点之一。因为,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能让特殊幼儿在有意义的自然情景中发展社交能力、获得归属感,还能让普通幼儿认识与了解特殊幼儿,促使普通儿童尊重与接纳人类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尽管不少研究者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学前融合教育对于特殊幼儿、普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实证研究却发现,如果缺乏成人有效、系统的指导,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同伴互动明显低于师幼互动,并出现交往难以维持、策略较为简单的特点,特殊幼儿还有可能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中。特殊幼儿所具有的残疾特点可能造成特殊幼儿存在理解交往信息困难、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抑或交往意愿与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普通幼儿对于发起、维持双方的交往以及在包容、接纳特殊幼儿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能动作用。普通幼儿对残疾认识与接纳态度、以及从幼儿期帮助普通儿童客观认识残疾与积极接纳残疾,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但是,国内对残疾的认识与接纳研究多针对成年人与学龄儿童,并未开展学龄前的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回答在学前融合教育中,4-6岁普通幼儿对残疾的认识与接纳态度,以期为国内学前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的相互接纳与支持提供实证参考与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北京市2所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随机选取接受特殊幼儿的中班、大班各2个(每班均有1-3名特殊幼儿,特殊幼儿的残疾类型分布为智力落后、孤独症、脑瘫、发育迟缓四种类型,特殊幼儿在融合班级的作息时间为半天至全天不等),然后从每个班级中随机选取14名普通儿童(男女各半)作为被试,共计84名儿童。中班儿童42名,平均月龄60.42月,大班儿童42名,平均月龄71.23月。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设计了半结构访谈提纲,访谈主要包括两个维度:(1)对残疾的认识,包括残疾的定义、残疾的稳定性、残疾的传染性、残疾的差异性;(2)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包括是否喜欢残疾人、与残疾小朋友交往的愿望、是否害怕残疾人。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法,每次邀请1名幼儿进入安静的场所,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材料整理成文本材料。由2名编码者对访谈资料进行数据的编码和录入工作,编码者的评分一致性达到99%。对于不一致的地方,由编码者共同核查访谈资料,经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进行编码和录入。
使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普通幼儿对残疾的认识
3.1.1残疾的概念
在“什么是残疾”的问题上,48.8%的幼儿认为“肢体残缺”,15.4%的幼儿认为“使用辅具”,仅有4.8%的幼儿认为“视力缺陷”属于残疾,而23.8%的幼儿则不能给予任何解释(参见表1)。
研究者根据幼儿的上述回答分别进行追问,对所有儿童均给予相应提示并追问视觉缺陷、听觉缺陷是否为残疾,对未能主动回答出“肢体残缺或使用辅具为残疾”的幼儿给予相应提示并追问该问题,结果如下:(1)77.4%的幼儿经追问,认为“看不见”属于残疾,20.2%的幼儿否定,2.4%的幼儿回答“不知道或说不清楚”;(2)59.5%的幼儿经追问,认为“听不见”属于残疾,39.3%的幼儿否定,1.2%的幼儿回答“不知道或说不清楚”;(3)89.7%的幼儿经提示,认为“肢体残缺或使用轮椅、拐棍的人”是残疾人。
幼儿在被问及“身边是否有残疾人”时,90.5%的幼儿认为身边没有残疾人,仅有9.5%(n=8)认为有残疾人,其中2名幼儿正确说出了班级殊幼儿的名字,1名幼儿将班中有攻击的幼儿列为残疾人。
由此可见,4-6岁幼儿主要从“肢体残缺”及“使用辅具”等显著外部特征来定义残疾,大部分幼儿经提示也认为感官缺陷是残疾,说明4-6岁幼儿的残疾概念中已经开始包含了感官缺陷。
3.1.2残疾的稳定性
在“肢体残疾的稳定性”方面,有71.4%的幼儿表示肢体残疾具有稳定性,19.1%的幼儿认为肢体残疾不具有稳定性,9.5%的幼儿不知道答案。
在“听力残疾的稳定性”方面,有86.9%的幼儿认为听力残疾具有稳定性,10.7%的幼儿认为听力残疾不具有稳定性,2.4%的幼儿不知道答案。
在“视力残疾的稳定性”方面,有86.9%的幼儿认为视力残疾具有稳定性,10.7%的幼儿认为视力残疾不具有稳定性,2.4%的幼儿不知道答案。
综上可见,绝大部分幼儿认为残疾具有稳定性,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
3.1.3残疾的传染性
幼儿被问及“残疾的传染性”并且要求说出原因。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54.9%的有认为残疾不具有传染性,其中39.3%的幼儿明确回答“残疾不是传染病”,而33.3%的幼儿认为会传染。
3.1.4残疾与健全人的差异性
幼儿被问及“残疾与健全人的差异性”,并要求说出理由。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97.6%的幼儿认为残疾人与自己有差异,其中45.2%的幼儿认为这种差异主要在于外表肢体,21.4%的幼儿认为存在能力差异,8.3%的幼儿认为差别为是否辅具使用,仅有1.2%的幼儿认为残疾人和自己没有差别。
3.2普通幼儿对残疾人的接纳态度
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普通幼儿对残疾人的态度:是否喜欢残疾人,与残疾小朋友交往的愿望与行为,是否害怕残疾人。
3.2.1是否喜欢残疾人
本研究要求幼儿回答是否喜欢残疾人并说出原因。由表4可见,81.2%的幼儿表示不喜欢残疾人,原因依次由高到低为:不知道原因、残疾人缺乏能力、他们有肢体残疾、他们有传染性。16.4%的幼儿表示喜欢残疾人,主要从亲社会性意识与残疾人需要帮助的角度给予解释。
3.2.2与残疾小朋友交往的愿望
幼儿被问到“如果残疾小朋友来我们班上你愿意和他们一起玩”时,表5显示,54.8%的幼儿表示愿意和残疾小朋友一起玩,主要理由为残疾小朋友需要帮助、幼儿的亲社会倾向意识。42.8%的幼儿表示不喜欢残疾人,主要是因为他们肢体残疾和缺乏能力。
3.2.3是否害怕残疾人
幼儿被问到是否害怕残疾人及原因。表6显示:66.6%幼儿表明他们不害怕残疾人,主要原因依次由高到低为:残疾人的外表不可怕、同情可怜残疾人、残疾人没有伤害性;31%的幼儿害怕残疾人,其主要原因是为残疾人存在肢体缺失。
4.讨论
4.1普通幼儿已具备朴素的残疾观念
本研究发现,4、5岁的普通幼儿已经对残疾形成了朴素的看法与观点,他们主要以自身为参照物,从外在身体特征敏感察觉残疾人与自己的差异,认为身体残疾或使用辅具的人是残疾人,这与国外及台湾地区的研究基本一致。幼儿此时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容易受到外在显著特征的影响,因此肢体残疾作为相对外显的残疾类型进入幼儿的意识范畴,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本研究还发现,幼儿对于感官缺陷的残疾概念正在形成中。
此外,4、5岁的普通儿童对残疾的稳定性、传染性、差异性有较为客观、正确的理解。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部分幼儿认为残疾可以传染,这种理解偏差可能会影响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在差异性认识上,幼儿普遍认为残疾人在身体结构或能力上与自己存在差异,这种过于从差异角度看待残疾人而鲜少从相同之处看待两类人群的视角,可能是影响接纳程度的另一个认知因素。
4.2普通幼儿对残疾人持消极与积极并存的接纳态度
本研究发现普通幼儿对残疾人的接纳态度持消极与积极并存的状态。一方面,80%的普通幼儿表示不喜欢残疾人,30%的幼儿害怕残疾人;另一方面,54%的普通幼儿表示愿意和残疾小朋友一起玩耍。这可能与普通幼儿在社会交往上更倾向于与年龄相仿的同伴互动游戏的特点有关系。本研究与国外发现的83%的普通幼儿表示愿意与特殊幼儿交往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距。
5.建议
本研究考察了普通幼儿对的认识和接纳态度,普通幼儿具备朴素的残疾观点以及倾向于接纳残疾幼儿的特点,对我们针对普通幼儿开展残疾认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1)在认识残疾的类型上,应符合普通幼儿的认识特点,从幼儿较能理解与认识的外显残疾类型过渡到相对内隐的残疾类型,如首先认识肢体残疾与脑瘫儿童,其次为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儿童,最后为智力落后儿童与孤独症儿童。帮助普通幼儿认识身边的特殊幼儿,消除其对特殊幼儿的错误看法,不仅能促进两类儿童的交往与接纳,也能促进普通幼儿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人类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2)在认识残疾的内容上,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差异性固然是认识的起点,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区分上,而应更强调三点。第一,从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差异性,延伸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和别人不一样,进而帮助普通幼儿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第二,引导幼儿认识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的相同点,即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能做什么、能玩什么,引导普通幼儿从正向角度认识特殊幼儿与自己的相同处;第三,帮助普通幼儿体验与感受特殊幼儿的困难,帮助普通幼儿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特殊幼儿要完成同样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特殊幼儿的需要角度以及普通幼儿的积极自我价值归因去提高普通幼儿帮助特殊幼儿的自觉性。
关键词:比较优势;PEP系统;现场实验;西方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41-02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重要知识点之一,其理论较为抽象,教学和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经济类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多集中于实验教学方式,如:王业斌(2012)研究了国内外大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课堂实验现状,探讨了课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优劣;刘华(2007)在经济学教学中发现,课堂实验可以从多方面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黄犚(2006)通过分析“沉没成本”课堂实验案例教学,认为在进行课堂实验时,应适当安排时间和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度;张双娜(2009)认为引进课堂实验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赵成美(2007)研究信息条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认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引进实验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虽然课堂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缺少有效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得课堂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不可控性,使课堂教学实验的推广和普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便携式经管实验平台(PEP系统),可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PEP实验平台的系统结构
PEP系统主要由服务端、路由器、终端平台三个部分构成。①服务端,安装于实验主持者的计算机上,主持者通过服务端控制实验的参数、分组和进程等。②路由器,保证服务端与终端平台之间的通讯。③终端平台,可实时响应服务端的控制指令,显示实验信息、输入参数和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处理和命令主要由服务端完成,终端平台实时响应,实验的参与者在终端中输入实验数据,并发送到服务端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将结果发送到终端平台。
二、比较优势理论实验案例设计
实验模拟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源分配决策,以研究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期达到以下目标:①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过程;②了解比较优势的含义;③研究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④了解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
1.试验参数及实验规则。比较优势理论实验中需要输入的参数主要包括:资源总量(T)、参与人数(M)、单位产品所需资源(C)、产成品单价(P)、实验轮次(R)和开始贸易轮次(S),如表1所示。实验主持者通过设置实验参数,对实验进行控制。
实验基本规则:①实验参与者在每轮实验开始时都会获得一份资源,资源的数量在参数“资源总量”设置。②实验主持者根据需要设定实验参与者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资源。③实验主持者可以设定实验参与者双方交换产品的开始轮次,在该轮次之前,双方不能进行交易。④交易时,先由占绝对优势的一方提议交易,对方可以同意或拒绝;若拒绝,则由拒绝方重新提议交易数量比例,若对方拒绝,本轮实验交易结束。
2.实验流程。实验主持者在实验开始前向实验参与者说明实验步骤,并确认安装服务端的电脑和终端平台连接同一路由器,保证信息发送的畅通。实验地点为拥有多媒体投影设备的场所,以方便实验过程的控制及讲解。实验人数由实验主持者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须是偶数。实验实施步骤如下:①实验参与者完成登录后,实验主持者设置相关参数,并对参与者进行分组和角色分配。②开始第一轮实验,由实验主持者通过服务端实验指令,实验参与者通过终端平台将决策信息返回到服务端。在本环节,实验参与者根据资源总量等约束条件进行生产决策,同时,根据本轮是否可以贸易,进行贸易决策。实验结果在本轮结束后由服务端发送到终端平台,实验参与者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下轮决策。③根据实验轮次参数的设置,重复步骤②,直至实验轮次完成。④最后一轮实验结束后,实验主持者通过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示实验结果(包括结果图和结果表),并讲解分析。
3.比较优势理论PEP系统功能及界面实现。实验开始前,服务端对实验参与者角色进行随机分配,根据角色分配生产率,分配完成后,开始进行实验。实验参与者通过终端平台将决策信息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将实验结果和有关信息发送到终端。每轮实验开始,终端界面显示“对A产品投入的资源量为: ”,完成对A产品投入X(X≤资源总量)的投入决策后,弹出确认界面,显示为“本轮对A产品投入的资源为:X”,实验参与者点击确认按钮,终端平台向服务端发送参与者的决策信息。此时,产品A、B的产量计算公式为:A=X/Ca,B=(T-X)/Cb。
若未到贸易轮次,则本轮实验结束,服务端向终端发送实验结果。若本轮可以贸易,完成投入资源决策后,根据实验结果,弹出贸易决策界面。贸易决策开始时,占绝对优势一方的终端平台显示“向对方交易产品:A产品/B产品交换比例a∶b”。在交易中,只能交易A产品或B产品,交换比例中,前一个数字表示该参与者要交换产品的数量,后一个表示对方产品的数量,确认后,终端平台向服务端发送决策信息,通过服务端向对方转发决策信息。对方收到信息后,终端平台显示“对方将以a个A产品/B产品向你交换b个B产品/A产品”。若对方同意本次贸易请求,本轮交易结束,每组成员的产量按交易结果进行加减;若不同意,则由占比较优势的一方提出新的交易比例,步骤与占绝对优势的参与者步骤相同。
基于PEP系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实验研究,利用PEP系统的终端平台便携性和服务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引导比较优势理论学习者参与到实验中,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及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过程,让学习者对枯燥无味的比较优势理论有比较直观、深刻的体会和了解,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PEP系统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可控性,可以快速处理数据,方便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理解。
参考文献:
[1]王业斌.《西方经济学》课程实施课堂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5):98,105.
[2]刘华.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新策略——课堂实验的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90-93.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A级考试;成绩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61-02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目标定位是为专业服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英语A级等级考试是对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服务的。英语A级的通过率是检验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求职的一项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参考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寻找有效地教学方法辅导学生通过考试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一、影响考试成绩的要素分析
为了调查影响高职学生英语A级考试成绩的因素,课题组对学院外语教研室的11名教师进行分组访谈,他们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对A级考试都比较了解。对学院4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高考成绩。课题组为了摸清学生的基础,在设计调查问题时便将对学生素质影响较多的因素和重要因素考虑在内。在反映学生成绩统计中30分到60分的学生占50%,60分到80分的学生占20%,80分到90分以上的学生占1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近一半是60分以下,60到90分约占一半,及格的学生只占到1.5%,所以学生可以分两层次教学。在反映学生学习氛围影响因素中,85%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15%的学生来自重点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方面表现尚好。对于影响因素,我们考虑学生来自的学校是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还是职高等,所在区域分为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学校等。比较分析2014年英语A级成绩,高考时英语成绩较高的同学,高职英语A级成绩也相对较高,并且高考英语及格的学生都能通过。这为利用英语高考成绩进行分班授课提供了依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适合的授课方式和辅导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优生更好,学困生提高”。
2.学生学习英语时间与平时英语成绩。调查发现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大学阶段多投入时间认真学习英语,也可以在英语A级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也反证了组织英语A级辅导班教学的必要性。因此,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展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时间投入,让学生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重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就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二)教师授课方法、课堂情况及对学生的严格程度
W与教是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另一方面是教师。研究表明,英语A级成绩与教师授课态度、教师课堂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程度相关。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给予教师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尤其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显得极其重要。
(三)试题内容
从试题内容来看,包括听力、语法结构和词性转换、阅读理解、翻译、写作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各有侧重点,考生对所考的知识过于生疏或者疏忽而丢分较多。究其根源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的主要原因是词汇记忆不牢,语法学不会,发音不准,听不懂。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就高职高专学生而言,要通过英语三级的考试,至少需要掌握3400个单词。
二、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考级的过级率
(一)提出学院英语教学改革“4+4+2”的模式
即第一学期针对考级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调整教学内容,设计每周4课时,并选择适当的英语A级辅导教材作为教参,确保80%以上学生一次性通过A级;按照100学时左右的教学内容,完成《护理实用英语》课程开发工作,分别在第二学期安排每周4学时、第三学期安排每周2学时。也可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选择第三学期开设由各专业实施教学的《专业英语》。
(二)进行集中授课辅导
1.快捷有效的记忆单词方法和途径。通常一个人掌握的英语词汇越多,他运用英语的能力就越强,英语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词汇学习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词汇的学习与记忆也是学生过级的突破口。过了这一关,听力、阅读理解及写作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记忆单词的方法较多,如词根词缀记忆法、音标记忆法等,笔者根据辅导效果注重以下方法的使用。(1)晨读。良好的晨读习惯,利于熟悉生词的读音与拼写。培养较好的语感,对单词的记忆、语法的正确使用以及听力具有较大的帮助。(2)词性记忆词汇法。笔者对本校2013级、2014级医护系的16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在初高中学习英语时从来不记忆单词的词性。就只这一点,使得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乃至阅读与写作等方面都存在致命的弱点。(3)语境记忆词汇法。就是要在句子中记忆单词。记忆单词是为了听、说、读、写、译没有理解上的障碍,而在句子中记忆单词,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使用单词,避免在短语搭配、语法使用等方面出现错误。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最好十个单词复习一遍,然后逐渐递增二十个、三十个单词。复习的时候,记不住的词则单独背一下,同时想想它的同根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效果更佳。这里推荐一本书《刘毅5000词》对于高职学生通过英语A级乃至四级的考试词汇的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
2.语法知识需进行较细致地梳理,边讲边练。一般语法结构考查点集中,难易度阶梯式递增。既考查主谓一致、倒装句等基础语法知识,又对动词在非谓语动词和虚拟语气等较难语法句中的变形有所涉及。因此,帮助学生在梳理语法时既要全面,也要抓住重点。重要语法知识点更要细致复习,不要因如不知分词可以做定语这样的小错而失分,则得高分也并非难事。
3.重真题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并对做过的真题进行认真总结。历年真题对于考试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均有所显示,学生可以通过考题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点及题型,并且历年考题当中一些带规律性的方法技巧参考价值还是很大的。通过真题的演练,积累解题思路,查漏补缺,逐步适应A级考试题目的常考点、题型、技巧和难度等。在评卷时参考标准答案,分析自己做错的题属于语法还是词汇,弄清自己错误的原因。这样做还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将不认识或没记住的单词在本套试卷中进行强化记忆,因为真题中的词汇,基本都是A级考试大纲要求的,并且在记忆单词方面,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一步到位,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在将模糊的语法知识考点弄明白的同时,通过查找语法书,将其他的相关语法知识点一并弄明白,不给考试留死角。
(三)教师专项研讨及教学组织
教师是教和学的另一半,也是对学生考试成绩影响的关键要素。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掌控,对英语A级考试的理解和把握,在高职学校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英语A级通过率的金钥匙。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英语A级考试,清楚相关的考试内容与课程教材知识的相关性,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能够将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结合给学生讲解,提高效率。教师应该掌握考试的测试要点,必备的应试技巧,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考试辅导。要做到这些教师自身应该认真研究考试,并且组织教研室教师做专项研究。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的引领者,过程的指导者,课后的评价者,对整体的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四)考级复习资料的选择
无论高职还是本科院校的学生,想要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在跟随老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课后做大量的练习,选择合适的辅导教材非常重要。星火系列考级英语《点评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英语A级词汇必备、《刘毅5000词》等,或部分学生把高三的课本及词汇拿出来看看,也是最佳的辅导教材。另外大学课本中的词汇量对于考级来说还远远不够,它只是考级词汇的一部分。更多的词汇需要选好词汇书,利用课下的时间去记忆。
三、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英语教学的改革不断地尝试不断进步中,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无论如何改革,英语考级仍然是检验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乃至一个学生综合能力在外语方面高低的衡量标准,体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付珊珊.提升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及途径研究[J].校园英语,2014,(10).
A Study on the Methods and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Passing the English Test Level A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U Shan-shan
(Qitaihe Vocational College,Qitaihe,Heilongjiang 154600,China)
1.泛读:经典诵读步入引发浮夸之风
“跟风思想”与“冒进主义”始终是国民的劣根性。儿童经典诵读也不例外,尽管兴起才短短几年,然而现在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对此就犯了急于冒进的思想,在没有弄懂概念,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系统的诵读机制之前提下,“驱使”儿童去诵读经典。
2.误读:经典诵读内容过于随意之为
对经典诵读的对象不加选择与过滤,认为“古”的就是“经典”的。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局限于古代儒家的东西,这些读本里面还包含了陈旧、落后的东西。如不考虑诵读文本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兴趣特点,把经典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学生容易受消极东西的影响。
3.硬读: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强制诵读
经典诵读发展得如火如荼,有部分诵读却是置儿童的兴趣、需要于不顾,呈现给儿童的都是成人世界的经验。成人成了儿童的“侵略者”,听由儿童机械识记、鹦鹉学舌,鼓励学生甚至催逼学生死记硬背,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不利的。
4.底薄:教师自身古典文学底蕴单薄
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学生生涯便缺少传统文化的浸润,古今诗文底蕴不厚。走上教学岗位以后,能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加强经典文化积淀的人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经典熏陶,教师也只能是“拿来主义”了。
二、出路:儿童经典诵读的优化策略构建
1.梳理适合的诵读内容
筛选。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教师们首先要筛选出值得孩子诵读的经典。对少儿的教育,除儒家之外,要兼顾道、法等诸子各家以及其后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章,立足于世界文明,择取最优秀的经典文章。还须考虑到:孩子是现代的人,故在经典内容的选择上应更趋向于现代的、经典的东西。
精选。为了不过多地占用孩子向生活学习的宝贵时间,妨碍他们形成和掌握生活的兴趣、态度和经验。在筛选出的经典诵读内容中,教师们需努力精选出一部分有用、适合孩子的经典诵读,内容力求精炼、典范。
2.实施有序的诵读框架
有量。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不只着眼于经典诵读工程专用教材、经典名言及唐宋诗词,更多的是把目光指向优秀的外国诗文和五四以来的诗文,选择一些富有儿童情趣,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易于被儿童所接受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最后确定主要诵记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词文篇目,《三字经》等六部经典中节选部分适合孩子们诵读内容,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儿童诗歌美文。
有序。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诵读内容安排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如:低学段孩子侧重浅显的儿歌、韵语,朗朗上口的小诗。高学段学生属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除选择典范的语言模式及语言素材外,增加部分稍有难度的宋词及国外经典散文与诗歌。
有质。每个年段的老师,从优秀的诵读内容中挑选出适合本年段孩子年龄特点及阅读兴趣的诵读内容,列成一份书单,给每个孩子。除必读必诵的内容外,再推荐一部分略诵读内容,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诵读。可借助班级读书会,在大家同诵一本书中,指导孩子做批注,交流诵读成果,以达到质的保障。
3.形成本土的诵读机制
机制建立是保障诵读有效性的关键,对此,在立足本土实际的基础上,教师们先后探索并建立了相关的诵读机制。
1.学校诵读机制
孩子的经典诵读大多数在学校完成的。如何给孩子创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这就需要学校相应的诵读机制。
热化诵读氛围。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名人名言、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同时建立班级自身特色,有班级图书角。
明化诵读时间。教师们把经典诵读纳入到课程计划。在时间安排上,孩子集中注意力有限,因此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语文老师利用早上的早读课进行诵读,中午读报课用来背诵。每天诵读内容,学生按学号轮流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会诵背的同学到小组长那背诵。一日一日地背诵,孩子们往往会随记随忘,教师们就要为孩子做好“诵读回炉”――两周一堂的班级诵读会,进行诵读内容展示,展示中巩固先前的成果。
优化诵读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教师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份解读的尊重。当出示要求背诵的文本时,先利用适当的手段让学生粗粗理解文本的内容,再反复熟读成诵。让孩子头脑中有意象,可以让孩子根据下文的注释,也可以听听同学的理解,只求帮助诵记,意思不做深入理解。这种背诵方法较之于“素读”有所不同:“素读”是我国私塾先生为了获得诵背效果,偏面采用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诵记方法枯燥、乏味。而笔者倡导的:有意象在先,诵记在后,这是一种能快速而又较长时间记忆的诵读方法。现今孩子接受信息渠道太多,他们脑子对信息的接受选择性相当得大,如果现在还是用“素读”法诵记,只会让孩子记得快、忘得快。
强化诵读形式。诵读初期,完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每天由教师安排十分钟领读,让孩子静静跟读,激起孩子诵读的欲望;中期,让孩子轮流上台主持每天早上的诵读,让孩子一个接一个诵读下去,诵读完即可。后期,让孩子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让诵读成为自觉,让运用成为自然”,每两周一次的主题诵读会,丰富形式给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精化周一引领。在每周一的红领巾广播中,增设主题诵读栏目。分年段进行古今中外诗词主题诵读栏目,引导学生诵读方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以事物为主题的宋词、诗人为主题的古诗、现代儿童诗等等。
2.家长导读机制
发倡议――周周给孩子两小时:倡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来,每周只需花两小时在孩子身边,聆听孩子品读美文,必要时督促、指导孩子诵读。
评表现――月月给孩子两种分:如果孩子学习较费劲,诵读能力不强,家长尽量在开始诵读的时间里,在旁边督促一段时间后,孩子养成习惯了,再放手孩子诵读。家庭一个月打一次分:成果分10,态度分5分。
支点子――年年给教师两封信:诵读中鼓励家长随时根据自己孩子学习能力,调整诵读量。做到与孩子商量、与老师沟通,用书信形式适时给学校一些可行的选择建议。一学期向家长接收两次信息。
立信心――时时给孩子两句话:最重要的一点,提倡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哪怕孩子今天的诵读不在状态,也无须斥责,告诉孩子:一、你今天又坚持诵读了,真好。二、明天认真一些,又会积累不少。
3.教师培训机制
其一,利用教研组例会,组织语文老师学习诵读,制定年段诵读内容,探讨诵读策略与收获。这样既有利于语文老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又有利于对整个诵读活动的深层次的了解与改进。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推进会。
其二,邀请古诗文专家为在这方面困惑不少的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并做现场指导。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
1.1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支撑
1.1.1 信息技术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并不完全代表课程,必须着力校本开发,网络资源浩瀚无边,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可以突破书本有限的知识,可以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孤立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应用等。又如:艺术中的数学,商标设计与几何图形等等。极大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理念与开拓创新精神。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组为已用,这无疑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1.1.2信息技术对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
高中数学的各章节形成了知识结构的纵横体系,每章讲完后都要进行知识总结。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只能将知识罗列起来,形成线性结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用powerpoint即可变为多媒化的超级链接结构形式,按照网状结构非线性地整合全章知识。高中数学新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几何与代数的联系等等。讲解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或网络架构,把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1.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有效支撑,可喜的释解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困境
1.2.1使抽象静止的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的动起来,有效分解和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主要靠教师讲解、启发、分析,学生理解的程度如何,关键看个人能力,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有效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借助先进的数学软件,使学生一动就清楚明白,一看就豁然开朗。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达,从抽象到具体,从猜想到证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利用先进的数学CAI软件可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理解更深刻。
1.2.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更多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40分钟"变长"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函数作图器等等,利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对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极大的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其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个案:讲授幂函数一节时,采用了《几何画板》教学的尝试。由于幂函数图象错综复杂,有11种之多,传统的讲授要列表作图再归纳,费时费力。而《几何画板》软件画图简易,方便快捷。首先,提出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是根据幂函数y=xα,指数的不同取值归纳出幂函数的图象种类,第二阶段是归纳幂函数性质。笔者只要键入不同的α值,图象立刻出现,一时间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很快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奇偶数、指数取正负数时图象均是不同类型,接着,又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小数(分数)对图象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自已的探索,并观察思考,印象深刻,回味久远,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合作者。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实际课堂教学的某种短绌
2.1信息技术本身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存有天生的不足与普及化的瓶颈。
数学的综合解题教学无疑要突出理性抽象思维,要暴露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要展现逻辑推理、转化代换等解题技能机巧,可不断切换和闪现的媒体屏幕显然会存在着她天生的不足,这一点还得依托于传统教学导疑启发、手写板画、凝注沉思的方式方法,而且多媒体信息系统的配置规格和专业应用软件在课件制作、演示操作、针对性和兼容性上的人性化工具化程度都给信息技术在实际数学课堂中的普及实施带来一定的制约瓶颈。因此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必须有高度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功力本领和开拓进取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实施的前提保障。
2.2部分教学课件等同于“电子读物”,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教学。
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教学课件后,往往教师将许多东西都呈现给了学生,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大,其实是课件演示完全代替了教师的教学。更有甚者,只是利用课件代替大量板书,仍使用“满堂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繁杂的知识,没有真正实现记忆过程,繁荣之后呈现出比传统教学还差的教学效果。
2.3部分教学课件展示了完美的教学内容,却无意识地制约了学生的想象。
课件中优美的画面为学生优化了视觉环境;课件中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水平的高深;课件整体设计的和谐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可这些完美教学内容甚至是科学严谨的结果,在40分钟内快速展现于学生眼前,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想象,违背新课程的主干非线性原则,限制住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完全陷入无条件接受的漩涡,仅将教学内容记忆为定式。这不是完全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吗?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新课程目标体系有效实施的必然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