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8篇

时间:2024-04-08 17:40: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物理教学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篇1

一、趣味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更是教学的重要艺术。趣味化的课堂导入,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教学内容中去,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以《串联电阻》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我们可设计如下情境进行课堂导入:“爷爷买的收音机出现了故障,找维修人员检修后,发现是1个2欧姆电阻烧坏的缘故,但维修人员只带了几个4欧姆的电阻,应该怎么修呢?你能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维修方案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被这个问题吸引,很容易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这种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并且主动与教师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抓住关键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无论是对公式还是概念的理解,都需要很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定律概念表面看似简单明了的描述,但若我们抓不住其中的关键字,那将会误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只有抓住关键所在,将模糊的整体视觉转变到精确定位上来,才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课本中对压力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看似简单,但其中精髓就是“垂直”两字。理解了这两个字,那么对压力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机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种很好的锻炼。再者,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如坐车紧急刹车时,我们会发生什么事?泼水时水为什么会自己出去?这些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是非常有效的,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技巧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三、利用好实验,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实验教学拥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那些繁杂苦涩,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可以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对本质现象的观察,形成直观明了的思维影像,加深体验理解。例如,在探究《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准备假鱼、鱼叉和水缸,用鱼叉去插水中的假鱼,但根据看到的位置下手却无法插到鱼,学生们就很好奇这是为什么啊?随后教师再引出“光的折射”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才醒悟原来这就叫做折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水平做出科学的调整,精心备课,优化教学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推进物理教学深入开展。

篇2

1 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有机械效率、热机效率等概念,它是指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能量和在完成某个任务需要的总能量之比。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效率,它应是什么与什么之比呢?教学成绩应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即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在教学中所需要的总投入之比,即教学效率=教学实绩/教学总投入,从式子来看,如果教学效率要高,就要提高教学成绩,减少教学总投入。

2 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如果教师有很强烈的求知欲,酷爱本学科的教学,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应该边教边学,博览群书,获取广博的知识,使上课的语言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住,同时还应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多进行感情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记得有一年秋天,班里有一名学生,是语文课代表,各科成绩都很好,唯独物理成绩一直不如意,笔者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她对物理教师有消极抵触情绪,所以笔者主动找她谈话,谈人生、谈生活、谈学习等,经过几次以后,终于使她放弃了以前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物理成绩很快跃入了前几名。这说明:学生要喜欢那位教师,就会对相关学科感兴趣,进而就有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函授、自修、继续学习。最好的办法是广泛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学习教育理论和外地的先进的教学经验,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开展说课、上课竞赛评比以及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教师业务过得硬,工作扎实肯干。这样加强了自身修养,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就是有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2.2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落实教学?哟危?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

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和层次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具有科学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一定要熟悉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层次的要求,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的教学中去,那么教师就要应当积极发挥教材的特点,认真备课,以娴熟的技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逻辑顺序。以初中物理第一册入门篇第一节为例,书上以七个不同类型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引入,而得出物理学的定义,在这一节中提出了“物理现象”这一概念,而书中没有解释,所以,笔者在上物理学概念之前就增加了一个教学内容,即“什么是物理现象?”这为以后学生在自然界中碰到各种物理现象时,他们就会认识到这些都是物理学要研究的,也使学生能自觉地培养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尽管在这一课中增加了一点内容,但使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合理安排,能大面积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现代的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就是克服注入式教学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为主导,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的目的,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恰当的引入新课,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子、现象、小实验等引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演示:一个塑料片压在空杯口上,再倒过来,手松开,塑料片落下,然后将杯子注满水,再把塑料片压在杯口上,问:杯子倒过来,塑料片会落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学生看到的结果与想象的相反,学生大惑不解,有的开始猜想其中原因,有的急切地等待老师揭秘,显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其次,融洽的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物理本身是一门趣味性非常强的科学,我们物理教师可以在确保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利用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性使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就是要尽力创造这种让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境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上“音调”“响度”“音色”一课时,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己分辨是哪些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什么特点区分出来的,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室附近噪声的来源,并说说减弱这些噪声的措施等。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讲练结合,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练习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也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练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以方法上的指导,纠正其错误认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表演,讲应是精讲而不是面面俱到。要抓住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抓住教材中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去讲,然后就内容选题,让学生练习,指导学生解答要准,方法要巧,思路要活,教给学生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完电阻之后,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某导体两端加上4v电压时,流过导体的电流是0.5A,则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姆?如电压再增加2v时,则电流变为多少安?如电压降为0v时,则导体电阻变为多少欧姆?电流变为多少安培?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时出错的原因再次强调电阻这一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加深理解。

2.4 重视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巧妙地进行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时,首先指导学生准确地画出实验电路图,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指着图提出以下问题: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如果错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为什么先移到阻值最大位置?否则会引起什么后果?通过上述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实验过程的重要性,然后再组织实验,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补充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来发挥发展学生的特长,使物理教学走出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使我们的物理教学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其效果是我们仅靠封闭的课堂教学这一模式所难以达到的。

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生角度 教师角度 建议

1.引言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课程标准,即:“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面对图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探究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现成的答案越来越少的课本和这样的新课程标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几点建议。

2.学生角度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他们学习物理,从中培养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对物理的兴趣是我们学习最好的老师。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认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对为其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在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兴趣的同时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他们学习的物理过程中我们完全放手或束缚太多都不现实,非但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要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切入点,提出与课本相对应理论的疑问。其次,要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结合试验,分组进行,对结果鼓励多样化,但理论要讲解清楚。最后,要让学生自己带着知识去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让他们解释,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予以检查并加以解疑。

3.教师角度

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使物理教学质量达到最好,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我们的日常授课中,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试验和反思。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教学阶段,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怎样安排,知识技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等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第一手材料,结合日常现象,及时提出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现象问题。

其次,在试验阶段,教师应该把试验生活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课题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指导,结合学生的试验结论,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式的教育。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和考试的各个环节,对于不理想的地方予以反思,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自我提高基点。

4.结语

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②本次调查为无记名,且只针对物理一科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教科书结构分析与内容质量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61-6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第2版.

篇4

在任一科目的学习中,相应的习题教学都是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力的一种手段。另外,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科学地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除习题教学外,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建议同样重要。在新课程下,评价建议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无形中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现策略

1. 面向学生全体,注重基础与主干

基于物理的学科特征,即理论结合实际,就表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内容应作为习题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学生全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基础和主干内容。教师进行习题设计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譬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尽可能避免简单知识的重复出现,避免偏题和怪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专注基础和主干。

2. 关注思维引领,突出学生的思路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上,而应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典型例题和对习题的剖析和示范,更多地关注思维引领,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养成自主规范的解题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突出学生的思路。通常这一方面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分类练习、一题多解以及解题反思等。进行分类练习时,学生可以在做习题的同时还能总结出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思维定式。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就是多多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解题反思,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不能把答案向学生直接展示,这样做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细致地讲解习题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思维方式,还要适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领悟出教师的分析方法,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解答。正所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在习题课上,老师仅仅给出讲评和正确答案,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解题过程无聊,甚至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意义。这时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进行分析和解答,虽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是学生通过对多种解题方法的分析比较,会自主地发现自己做法中的不足,从而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评价建议

注重物理习题课中的实时评价和建议教学,对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课堂的学习评价建议主要是课堂质性评价,具体来讲,需要评价的是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讲,是否做好了课堂笔记,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等。最好的评价形式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习题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本,并做出具体的评价和评定等级。评价可以是小组间、同学间、师生间及自主评价,在每一项评价结果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需要改进和继续发扬的地方,从而处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状态中,以期提高物理综合成绩。

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O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87-01

物理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伴随着物理实验,并伴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如何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通过调查分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片面强调传授基础知识,忽略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课几乎是清一色的内容和教法等,这样无疑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研究和探索的内容,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乡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现状

通过调查乡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知:1、由于受目前的中考形式这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对物理实验教学不重视。基本上没有做过任何试验,为了应付现在中考对实验的要求,将实验进行筛选后,选出重点的在黑板上讲解,让学生记住实验重点即可。2、学校和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普遍不够,目前人们虽然逐渐认识到了实验和探究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方面改进并不大,许多学校过分强调其实验条件差,而不能主动的改进和创新有利条件。3、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技能技巧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强,部分物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实验培训,没有实验操作经验。4、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

二、面对这种现状,我对乡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1]。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单纯的讲,而学生在被动的听和练,这样学生对物理课的学问只是被动的适应,为考试而学。在教学中采用“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性思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学讨论式”其过程是:自学--实验―质疑―讨论―小结等五个步骤。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启发思维,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下一起讨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小结。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处于一种激进状态。对于开拓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实验室建设方面。物理实验室是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据地,要发展实验教学必须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1)实验器材的配备标准要提高。课程改革中原有的教师演示实验有许多已经改为了学生科学探究实验,因此必须增添这些器材。(2)实验器材的更新换代。通过调查,现在的许多学校实验室器材陈旧,已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带来了物理实验室器材的发展,高新的器材也会逐渐步入价廉物美,新的实验器材应逐渐走进物理课堂,促使学校的实验器材的更新换代。例如,演示温度计尽管做得很大,但学生仍然看不清,可以逐步改为数字温度计,可视度高,准确度高。3、实验本身的改革和完善[2]。(1)随着实验教学及实验技术的进步,原来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方法,原理应发生变化,向着更加直接更加准确的方向变化。例如在研究不同物质(水和煤油)的吸热时,以前多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来加热他们,相同的酒精灯表示相同时间里酒精放热相等,水和煤油吸热相等,但实际上很难保证酒精灯的火焰不变或相同,放热不相等就先去了实验的先决条件,实验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现在将酒精灯改为功率相同的电路在烧杯外加热,就能较准确的保证放热相等这一点。再进一步可以用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直接放到水和煤油中加热,完全保证了放热相等这一条件。从酒精灯到电炉到热得快,从外部加热到内部加热,就实现了实验方法的改革和完善。(2)应该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物理实验。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并且学生在准备这些物品的时候也是一种实践,是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实践。教师应该因地制宜的设计这种类型的简单实验。3、实验教学应由验证型向探究型发展[3]。传统实验的共同点就是将演示实验仅仅作为引入新课,增加感性认识,得出知识和规律的手段,学生实验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增加实验的原始程序,应要求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经历科学发现的历程,完成科学发现,并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评价。这样逐步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到研究性学习上来,为培养研究性人才打好基础。4、改进物理实验考试方法。学生往往对考查课不够重视,没有压力,因而没有全心投入,所以要对物理实验课进行标准化考试,这样对规范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将会起到重要作用。考试可以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分别侧重考查原理理解和动手能力。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用尽量简单的器材和装置来演示较复杂的物理现象,实行“新课标”教材后,学校有些仪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而且有的已放置多年,添置新的实验仪器又一时很难办到。如果我们能对有些器材加以改进,做到一物多用,旧物新用,那就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以上就是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的几点设想、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应注意从物理实验教学的各方面培养学生更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克服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从各方面取得同样良好或者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吕梁高专物理系

作者简介:张金爱,女,吕梁高专物理系实验教师,山西离石人

参考文献:

[1]孙元请.改革课程与教材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J].上海教育1996(6)2-24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改善

物理习题具有教学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习题课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可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科能力。基于习题课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影响重大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上好每一堂习题课。笔者浅谈几点关于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建议。

一、打好基础

不会走路不可能学会跑步,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直接约束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差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他们绝大多数都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清楚。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在解题时总是思维受阻,长此以往,形成混沌不清的学科思维,使其在该学科上得不到提高。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应由易到难,首先精心设计好借助典型题目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这一关键环节,始终把挖掘涉及的物理知识和解题思路放在首位,将其讲透,坚持重原理轻方法的原则。不可本末倒置,忽略基础知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原理理解透彻了,解题思路明了了,自然解题能力会得到提高。

在讲解“测量”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道选择题:

一把钢尺在常温时是准确的,如果寒冷环境中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比实际值( )

A.大 B.小

C.相等 D.不一定

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说理题:

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请分析解释。

在讲解“惯性”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道趣味题: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自转的,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地球自转引起的地面移动速度为360 m/s,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从地面跳起落回地面时,为什么还落回原处?

借助类似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刷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解决难题做好准备工作。

二、鼓励“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其发散思维。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题多解趣题。

【例1】实验室要购买3.6 kg酒精,用容积为4.5 L的容器够装吗?

学生会更多地利用酒精密度通过求取3.6 kg酒精的体积来判断能否装下。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变换角度求解,可以从4.5 L的容器盛满酒精时所盛酒精的质量和质量为3.6 kg、体积为4.5 L的液体密度是多少等角度出发去判断。

【例2】一个铁球的体积是0.5 dm3,它的质量为0.8 kg,请问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体积,可求出其平均密度,再通过判断铁球的平均密度和铁的密度是否相等得出结论,相等即为实心球,前者小于后者则为空心球。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质量和铁的密度,不妨假设该球为实心球,计算出如果是实心铁球,它的体积应该是多少,再通过判断所求出的体积和铁球的实际体积是否相等得出结论。相等即为实心球,前者小于后者则为空心球。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不妨假设该球为实心球,求出如果是实心铁球,它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再通过判断所求出的质量和铁球的实际质量是否相等得出结论。相等即为实心球,前者大于后者则为空心球。

三、加强“一题多变”训练

所谓“一题多变”是指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将原题变换某些已知条件再探求问题的结果,或者把问题与题中的一个条件对换再探求问题的结果。“一题多变”方式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的功效。

【原题】一列火车总长度200 m,通过一座长度为1.6 km的大桥时速度为15 m/s,请问火车通过这座大桥共需多长时间?

改法一:火车总长度200 m,以15 m/s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共需150s,那么大桥长度是多少?

改法二:火车总长200 m,共用了150 s通过一座长1.6 km的大桥,请问该火车过桥的速度是多少?

四、巧设易错题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出错的原因有多种:审题错误、计算错误、写错、思维定式“熟能生笨”、不懂、思维不周全等。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犯错的因素,并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利用。

【易错题1】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分析:很多学生凭借生活错觉,认为既然用桨划船才能前进,那么应该选A。正确答案应该选择D。当桨划水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有力,桨是受力物体,相当于作用在船上,所以可以使船前进。

【易错题2】当足球被你踢到了空中,考虑实际情况,在空中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脚对球的作用力和重力 B.至少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D.没有受到任何力

分析:此题容易错选A,这是因为受到了生活经验的影响而忽略了“在空中”这一重要条件。应该注意的是球已经离开脚了,脚对球不可能再有作用力。即使分析到这一层次,很多学生还会在B和C之间徘徊。是只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吗?球在空中会受到空气阻力、其他物体对球的万有引力、空气对球的浮力等很多力,并不仅仅受到重力的作用。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要“考虑实际情况”而不是忽略其他因素,因此,答案应该是B。

篇7

关键词:物理;提问;基础;多媒体;掌握

一、物理课堂提问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无论什么都要问,低级的、单调重复的、不着边际的、模棱两可的问题.(2)整堂课教师只顾自己讲,没有任何的问题,即填鸭式教学.(3)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距离较远,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没有递进性.(5)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或者只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或对学困生进行有意识的刁难发问,让学生出丑.(6)提问表达没有做到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知道老师的提问意图. (7)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 (8)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积极响应,对学生的提问置若罔闻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三个问题: (1)困难和容易的问题.教学内容深浅不一,提问应当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相平衡,对于较深奥的问题要巧妙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消化,切忌深奥的知识点给学生造成夹生饭的后果.(2)知识点和知识面的问题.教育应面向大多数的学生,课堂提问既要照顾到学困生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以点带面,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达到使全体学生的成绩都得到提高的目的提高.(3)过多过少的问题.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于巧妙的提问.我们千万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就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接会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消化.提问太少或者不提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就会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势必造成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厌倦感的滋生和蔓延.

二、忽视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盲目搞“题海战术”

有些学生在物理课的复习中,不把重点放在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努力设法提高物理技能上,而是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做难题、多做题、甚至做偏题,以便在今后的考试中轻车熟路进行解答,更有学生错误的认为:练习的难度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实际上,物理课程的学习并非如此.

针对此种现象,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地进行一些概念习题的设置, 通过对知识学习中错误产生原因的讨论分析,让大家充分暴露他们的知识点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就把概念性错误消灭掉.其次,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综合运用基础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而且要做到精讲多练,强调举一反三, 一题多解,培养其思维的变通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摆脱学生“题海战术”的烦恼.

三、以多媒体代替演示实验

多媒体演示实验,给物理教师带来了方便,利用微机巨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难以表达演示的实验,虽然演示实验能够比较真实的再现物理现象,但有些常见的实验还得自己动动手.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教学时,有的教师只图一时的方便,用绘图板上的线条来说明两种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口头介绍其关系,用多媒体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简单的推导出反射定律.还有的教师在讲“焦耳定律”时,用多媒体模拟,让学生观察不同电阻在串联时的不同发热情况.这样做教师特别的费力,而且学生不大信服,会出现种种的疑问,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无法代替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而且还要想办法做好演示实验,有时还需教师动手进行演示实验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电化教学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要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贯彻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针.制作的课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讲授过程.课件的设计者要具备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物理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方法的培养,轻知识的掌握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课程以知识为本位,一直是学生学习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现象便屡见不鲜.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正因如此,在时下的物理课教学中, “合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占据着整个物理课,凡教学必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对立起来.因此,不论是什么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似乎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由学生探究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顾忙于知识的探究,却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落实.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看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但影响了知识的牢固、扎实的掌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能力的提高必将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董英华.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物理教学探讨,2002(1).

篇8

一、“五疑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五疑式”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我国的中学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01年9月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基于问题进行教学的理念。当前在国内外广泛进行的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学习等,都一脉相承地贯穿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个教学的核心。

1.杜威五部问题解决法。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首次对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五个步骤:

第一:在情境中感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

第二:明确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

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第四: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

第五: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问题,取得直接经验。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所谓发现法教学,是指设置一定的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的最主要特征是教师不把结论与规律告诉学生,其职责只是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作为“发现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布鲁纳曾举例说明:“无论在知识的最前哨也好,在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室也好,科学家与小学生的智力的活动都是相同。无论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实验室里所做的,还是一位文学家、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属于同一类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上,而不在性质上。”

二、“五疑式”教学模式内容

1.结构示意,见图1。

2.操作流程及文字说明。

(1)学生:

生疑:学生先行自学,让学生自己学在教学活动的前面,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与指导。这一步骤往往可先通过预习或通读一遍教材来进行,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了解难点所在,互相质疑讨论,也可问老师,带着问题听课。

探疑: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自己的看法,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中、理解与消化知识,矫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中去,巩固知识。

质疑:学生有了预习基础,不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对一些问题有了认识和看法,对另外一些问题又产生了疑惑,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有了质疑问难。

释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根据知识的本身内在相互联系,比较新旧知识的相同处与不同处,找出方法与规律,扎实掌握知识结构,变“异我之物的新知识”为“我有之物的旧知识”。

用疑:就是学以致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方法运用于新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保持学习兴趣,自身产生新的学习欲望。

(2)教师:

寻疑:事先(备课中)为学生作一些启示和摸底工作,比如,指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要求,以确定主攻方向,或设计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

设疑: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提出问题、难点,设疑方式有自问、学生互问、师生相问等。

激疑:在学生无疑时“激疑”,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有深度、多角度地思考。

解疑:①以疑问为核心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不同角度的比较,切实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核心内容、消化所需掌握的新知识与新方法。②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地交流。③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地概括,使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存疑:①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为下节课作充分的心理准备。布置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设计,使课“完而未完”。②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能力。

3.操作流程基本环节实施示意图:

4.“五疑式”教学模式程序要求。为使“五疑”教学法真正收到实效,教师不应被传统课堂的45分钟时间限制约束,自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大体可分三段进行:课前诱发问题的意识,课中激发问题的思考,课后将问题深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问题的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1)情境导入,营造氛围。运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问题、物理学史小故事、新奇实验演示、音像多媒体等各种方式综合运用,设置不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快乐、光明的教学环境,启迪创新思维,使感知生疑成为思维的源泉,兴趣成为探究知识的一种更大动力。教师所选择设置的问题不能是随意选择设置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的实际为背景,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容量、开放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将问题重现在学生面前,引起知识矛盾,激发学习动机,迫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自主发展,形成互动。在激疑基础上,进行开放变通,把握契机,建立思维训练点。教师通过架设桥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质疑。拓宽思维的广阔性,增强思维的变通性,但有时学生会感到无疑可设,提不出问题,有时又会感到所学内容过于艰深,疑窦丛生,反而不知如何提出问题。

(3)主导调控,点拨聚合。当教师发现一些问题的思维偏离教学内容、难度太大,不可能完成时要适时点拨,启发学生转换思维方式,避免南辕北辙,当发现回答者有疏漏时,应巧抓不足,激发其他同学点评、反馈,使答辩过程充满民主、自由的气氛。当学生回答有理有据,貌似无可辩驳质疑时,教师要依据现实情况,灵活转换视角,通过不断“设问”与“追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边透视,如果面临其它学生的提问,答辩者一时回答不出、无计可施时,教师要巧用“反问”,使学生直视问题的本质与内涵,拨开乌云见明日,使答辩者在“疑无路”时,顿感“柳暗花明”的美景。

(4)巩固过程,拓展延伸。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做出客观性的反馈与评价,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具有创见性的、观点独特的学生个人进行适当地激励,积极引导学生顺藤摘瓜地突破问题思维难度,及时整理、归纳过程步骤,总结反思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切实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可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设计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练习,综合训练来优化学习方法,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多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上的矛盾冲突,促使学生不断地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由书本教材走向生活实践。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若干开放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所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钻研、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如撰写论文、人物专访、调查报告等,力求避免学生在新问题面前闭门造车、止步不前。

5.“五疑式”教学模式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基本理念。它要求我们在“五疑式”教学模式各个环节中以突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使学生能够更积极、更加有效率地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对发现问题的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方法、学会过程、学会学习。

(2)学生主体性原则。“五疑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必然要求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教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帮助者、诱导者的“主引者”,它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一个的“默默观众”变成在寻疑、探疑、质疑学习活动的中心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名教师都必须牢记:任何工作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我国目前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情况的多样化。在“五疑式”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必须精挑细选地优化问题,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选择最佳问题解决程序,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1.实践成效。

(1)教师方面,在初中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以问题为动力推动课堂进程”的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疑、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新路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知识体系,从而促进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相互良性循环促动。

(2)学生方面,表现在知识掌握扎实、过程与方法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实施的实验班级中的学困生有进步、中等生有提高、优秀生有发展。近十年全市中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平均分、高分率均居福州市公立学校首位,每年平均都有三百六十名左右的学生即大约本校初三毕业生的30%学生被一类达标校录取。

2.问题反思。

(1)问题的设计。教师需要查找大量资料加以提炼,创造和发展工作量大。

(2)教师所设计或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的实际为背景,精挑细选具有一定容量、开放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将问题重现在学生面前,引起知识矛盾,激发学习动机,迫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给学生一定的“适时”难度,而这个“适时”难度比较难于把握准确。

(3)问题情境的创设,比较难于操作,学生往往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部分脱节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于继续推动前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情景将彻底一去不复返。“五疑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必将不断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林艳.书从疑处翻成悟——谈“五疑教学法”对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