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保险精细化管理8篇

时间:2024-03-30 08:30: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险精细化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险精细化管理

篇1

一、创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三个转变”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导致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机构分设、档案保管分散、信息资源分割、规范标准不统一、查询利用不方便、服务功能不健全等方面的弊端。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就要改革这些弊端,改造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加速“三个转变”。

改革分散管理的弊端,向集中管理转变。在现行体制下,社会保险档案归属不同的机构管理,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人不同险种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一个机构不能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信息。这状况不仅造成了多头经办、业务交叉,资源浪费的问题,也给档案的管理、查询和利用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功能和部门的形象。因此,加快理顺管理机构、实行“大集中”管理迫在眉睫。在当前经办机构分设的情况下,应着力抓好档案资源整合,尽可能将档案集中在一个职能单位管理,具备条件的可成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中心,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综合利用和信息共享。

改革纸制媒介的弊端,向电子媒介转变。电子档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查询费时费力、极不方便,经常翻阅还会造成档案污染、残缺、甚至丢失。特别是在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变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纸质档案需要录入的信息会越来越多,但查阅的速度会越来越慢,难以满足快捷准确的服务需求。与纸制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不仅具有方便快捷、管理成本低和支持多人同时在线查阅等优点,还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易保存、效率高等独特优势,已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因此,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换势在必行。

改革自我服务的弊端,向社会服务转变。以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封闭式的,服务对象仅限于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保单位的劳资人员,利用率普遍不高,参保群众知之甚少,社会服务功效甚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加快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群众依法维权的帮手、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层次越来越高。由此可见,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是开放式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服务是社会化的,必须树立“大服务”的观念、构建社会化的服务格局。

二、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推进“三化”建设

档案管理科学化是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进行全方位加强、改进和提升的系统工程。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针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相当落后、社会化服务相当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采用相应的科学化手段,加快推进“三化”建设。

运用法治手段,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规范程序等措施,更加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档案资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是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的一部重要行政规章,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遵循。要按照《规定》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保密、销毁、移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合理确定归档范围,科学界定保管价值,准确划分保管期限,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安全;要认真开展档案管理达标活动,确保如期实现“有专门库房、有专职人员、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有正常的经费保障渠道”的目标。

运用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把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结构有序、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档案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相关基础平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信息存储系统;档案基础平台建设是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和相关管理系统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要按照这些要求,加快业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逐步实现业务档案计算机检索;要把电子文件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电子文件要实行脱机备份,与纸质文件建立相应的有机联系;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同步实施。

运用服务手段,切实抓好社会化建设。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社会保险档案作为重要的民生档案,不仅具有广泛性、动态性、人本性的特点,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上具有“资政惠民”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因此,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化,要立足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设“两个体系”。一方面,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参保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的规定,健全档案信息,开发档案资源,做到社保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服务全社会的档案利用体系,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及时提供专题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广泛共享,不断提高档案的应用水平和服务功效。

三、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强化“三个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要加强领导,把档案管理科学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提到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强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常抓不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韧劲,加强督导、精心指导、狠抓落实,不断谋划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强化人力保障。要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务实高效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提高档案工作的执行力;要健全用人机制,通过招聘、转岗、培训、交流、观摩、考察等多种方式,充实队伍、稳定队伍,保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使其达到应有的资质;要重视档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科技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档案管理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篇2

引言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金制度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自从2013年我国人大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草案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资金制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政府工作预算中的一部分,也是为社会保险的按时发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由此可见,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关系到了我国每一个参保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含义

所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得是国家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对用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支出安排的一种预算活动。它可以对社会保障基金数量的多少,以及该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社会保障提供了基础。我国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基本原则。并且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进行有效管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而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过于随意化,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地区上半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有所了解,并要对本地区的一些特殊经济因素,以及地域因素予以足够的考虑,不能盲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另外,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对超出预案的情况进行考虑,并根据不同的超出范围,制定不同的预算标准。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计划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美??政府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参考了以宪法为主的20余部法律。日本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有些法律还是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的专业性立法。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立法工作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条文也是以“法律法规”以及“暂行条文”为主。不仅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而且在立法的层次以及立法的权威性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仅如此,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规中,有些规定和条文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这给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一)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保险事业和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对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的有序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可以使政府对该地区的财政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化的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进行完善,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政府在对进行相关预算时,不仅要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还要积极听取相关经济管理专家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讨论。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和实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改正。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还要勇于对一些错误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

篇3

落实“三个明确”,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导向性

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在执行。首先要形成共识。要从明确意义、目标、要求入手,武装思想,指导行动。

明确意义,高度统一思想。党委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各方的核心地位。推进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准、细、严”的标准,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实现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创新、由忙碌繁杂向规范有序、由“过得去”向“零差错”、由满足一般化向抓精品转变,全面提高办公室整体服务效能。

明确目标,凝聚工作合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要以“三个一流”为目标,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为方向,着力在公文处理、会议(活动)服务、事项办理、办公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建设、干部言行文明建设等6个方面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明确要求,全面规范行为。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建立了公文处理等6个方面的管理规定,细化成168条具体规定,形成15个方面的工作规范、8个方面的工作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了“三种意识”、提高了“四项能力”、树立了“五方面作风”:即增强了把握规律的意识、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意识;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促进和谐的能力;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爱岗敬业、严谨细致、雷厉风行、清正廉洁的良好作风,夯实争创一流业绩的基础。

建立“三项机制”,增强精细化管理的规范性

建立综合目标管理机制。将办公室整体工作任务特别是6个方面、168条具体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每位工作人员,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有目标,在压力中增加队伍的进取力。

建立日常基础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考勤考绩制度,全面真实地搞好考勤记载、干部每天工作的情况记载,做到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小结,并纳入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

建立考评奖惩管理机制。实行“四考四评”、“四奖四惩”。即考学评知识水平,考勤评工作表现,考绩评业务能力,考纪评思想品行,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功罚过,不让成绩突出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寒心。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以实绩评优劣、以实绩推荐干部。

突出“三个重点”,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先进性

精益求精抓好“三办”,确保工作零误差。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力求办文、办会、办事“零误差”。公文办理按照准确、及时、保密、安全的要求,做到收发及时、拟办准确、传递迅速、催办及时、如实反馈、全程精细。公文起草,严把政策关、内容关、文字关、格式关、程序关、时效关、精简关等七道关,确保政策可行、内容完整、文字准确、格式规范、印制精美、程序严谨、及时高效。办会工作,坚持做到会前缜密筹划、会中精心运作、会后深化服务,全程提高会务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会议服务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精细化。办事工作,要提升标准,强化“首问”责任,加强分析研判,做好环节衔接,坚持限时办结,严格责任追究,做到依法办事、科学办事、规范办事、高效办事、精细办事、圆满办事。

持之以恒抓好“三畅通”,确保运转零障碍。一要抓通信畅通,确保上下联系方便快捷。二要抓信息畅通,确保为各级领导实施科学决策及时提供高效、详实、客观、准确的信息。三要抓政令畅通。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真正把督查权用出权威、用出效益,确保政令畅通。

优质高效抓好“四服务”,确保服务零距离。要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每个阶段的大事要事、每项工作中关系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出与中心工作合拍共振的新思想、新办法、新对策,充分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好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要求,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千方百计在服务为民上下工夫。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根据基层单位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力所能及地给予业务、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帮助。要按照“三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创优发展环境,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

坚持“三个结合”,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实效性

与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增强服务大局能力。县委办公室在贯彻落实党委决策上要先行一步、快人一拍,力求在各项工作上带头。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 保险公司 经营管理 作用分析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顾名思义指的是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也可以将其称为组织文化。企业文化不单单是一种管理思路,同时也是管理观念的体现,主要由核心概念和核心概念外化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核心概念指的是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可将企业分为物质层、精神层和制度层三个层面。而在这当中,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面,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里层,精神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文化,所以这也是保险公司的文化。这一组织文化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这种企业管理文化对于民族或是个体文化而言是不一样的。其实企业文化与经济文化相当,没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不会形成企业文化的,并且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

从本质上看来,企业文化兼具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的内容,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的体现是一种文化现象。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实现经营目标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创造出一种核心价值理念让所有的员工都认可的话,那么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就是形成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加快企业的发展。由此可知,企业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约束和凝聚、导向、辐射以及激励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联系

对于保险行业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与其他实体经营商品企业大相径庭,同样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发展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中的保险企业很早就已经融入到了现代化的管理潮流,并且在企业的管理和日常经营中引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获得了显著地成效。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经济的外向程度也有所加强,由此保险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而言所强调的是内在的激励和建设,以此制定相关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来进行约束,进而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还有责任心,这样员工就可以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主动性。为了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且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使企业自身的文化得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必不可少,并且是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我过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内在素质和改善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提高保险企业的总和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加强保险企业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调结构、防风险以及转方式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化、合理化的政策和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为了推动企业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通过提高保险企业的整体实力来发挥保险这一行业所具备的功能,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是相当大的。

对于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1)加大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从而深化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度,以便达到知行统一。(2)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发展很重要,需要加强管理过程中的检查力度从而使员工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参照企业文化管理依据,整理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且改善其中不完善之处。(4)构建奖励制度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有着积极向上和良好文化建设的环境。(5)在这一项艰难、长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程中需要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支持。(6)通过加大企业内部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并且通过一系列考核制度的建立进而推动保险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5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医院保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指医疗保险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本文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研究。

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盲目追求快速到位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但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在认识和操作上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和做法,这是不可取的。由于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方面,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和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方面,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

1.2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在对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偏差。有的地区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各搞一套,规模小,功能少,并且互不兼容,重复投入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有的地方不讲求使用效益,从硬件到软件,从网络到数据,都与实际脱节,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摆设;有的地区更新信息系统是弃陈推新,而不是改陈推新,将老系统的东西当作糟粕,全面覆盖,而不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极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和重复劳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1.3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医疗保险信息化业务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医疗保险机构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阻碍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探寻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1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

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范围的扩大和全面推开,新的情况和问题将会更多,下一步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对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高。组织力量加大力度抓紧研究制定医疗保险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必须抓紧制定发展战略,探索经验,总结规律,为确保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整合城乡、地区各自设立的封闭的信息系统,应该与推进制度和管理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市级统筹紧密结合,即信息化建设与体制机制建设结合;搞信息系统的纵向整合,不能忘了强基层,着眼建设从上到下、直通社区、靠近群众家门口的信息系统,着力打造便捷医保、高效医保;搞信息系统的横向整合,应该从方便经办、方便群众出发,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可与经办管理服务相分离,等等。总之,信息化建设更应该走一条上下左右统筹兼顾、与制度建设和服务需求等协调一致的发展路子。

2.2加紧做好社区经办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社会化趋势明显,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参保模式已经形成,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就医人数逐年增加,社区经办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医疗保险管理的前沿阵地。社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应当加强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加快联网步伐,提升网络速度,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社区信息程度和水平的提升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乃至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2.3加快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才体系,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办事人员,经办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保持队伍稳定;其次是要有能力的办事人员,在优先考虑经验丰富的临床人员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信息管理人员除加强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

篇6

[关键字] 环境保护 污染源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7-2

1前言

信息化是我们现在正处在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为了环境的保护事业的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努力的发展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它就是将现在的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当中,让其工作更具有整体性,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水平。信息化的是环境保护管理的必经之路,不然其就无法更好的向前发展。2010年在北京有相关部门召开的首次国家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利用大概五年的时间建成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的网络系统,以适应新时代下的要求。所以们为了更好的贯彻会议的精神,我市环保局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案,这个方案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环境保护决策的信息化水平,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

2 增强环境保护信息化水平,完善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

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这样就可以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的监控,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可以很快的做出应急的处理,同时对于污染的源头可以进行更好的追踪,对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些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在2006年我市就开始着手环境监测地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GIS为核心,为了达到环境数据的可视化的目标,对于环境数据的输入以及输出还有查看都是采用的数据库的技术,这样对于维护以及发展系统都有很大的好处。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很好的监控了我市的污染源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很好的分析和分类,通过有效的数据组织的模式来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工作。我市对于主要的污染源会有两个方面的监控:一个就是现场的监控和管理,在保证监控系统有效工作的同时还对于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及时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另一个就是利用监控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对于污染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统计各项的环境监测数据,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3全程监控,严惩违规事件

我市在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程监控以后,这个系统产生了下面这些作用:因为这样的全程监控,有效的保证了环境保护治理设备的正常工作,防范了污染企业的违规行为的出现。由于我市对重点污染源实施了自动监控,大多数的环境治理设施都处在正常工作的状态,因为市区企业的排污过程被全程的监管,那些原来会偷排超排的情况消失了;那些环保部门一检查就开启环境治理设施,而只要环境保护人员一离开就又关闭环境治理设施的企业也没有了,通过节省环境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来为企业节省成本的错误想法也被纠正过来,违规排放污染物的行为__定期的公布,可以切实防止有关企业在提交排污总量报告时弄虚作假。因为原来我市的环境监察部门缺乏检测手段,检测部门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工作经费和人员数量以及工作任务量的制约,对有关主要污染企业不能实施全面具体的验收和监管,有的时候会造成监测的结论是全部达标,这样就不能真实具体的表现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的排污行为。导致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全程在线监控,可以快速的发现企业超排偷排的违法行为,并且取证处罚。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有效的遏制了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强迫企业自觉的控制和管理好环境治理设施,保证了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守法理念,增强了相关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

4 形成环保管理综合系统

我市的环境保护管理综合系统对现在的各种环境管理数据和审批内容实施了全面的整合,引入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将污染排放企业报告的数据,环保部门的人工监督数据和自动监管数据,以及环境质量的数据,扩散模拟数据进行了完全的整合。并且,还对排污许可证管理,征费管理,违规处罚管理和项目审批管理,以及信息数据统计,报表管理,企业申报和应急指挥等内容实施了全面具体的整合,完成了对各种环保工作内容的信息化运用。我市应该一如既往的推进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改变原来只重视业务建设而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将业务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一同重视发展,在形成高效的监测和执法制度的同时,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环境保护管理一定要和环境信息化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各个业务模块不能分割独立,要整体发展并且协同进行,统筹和兼顾好各个核心环境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更高效地帮助我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1区域成矿背景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产东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内蒙东部重要的有色﹑多金属矿产地。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额尔古纳地块之上,为额尔古纳地块的次一级构造单元--额尔古纳隆起的组成部分。额尔古纳地块东南以得尔布干断裂与鄂伦春晚古生代中期增生带相邻,北界为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的西段东南深断裂,向西应到俄罗斯的外贝加尔地区,向东与上黑龙江盆地接壤。该区域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中生代又受到了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

1.1区域地层

区内额尔古纳隆起的结晶基底由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Pt1x)、新元古界南华系佳疙瘩组(Nhj)组成。兴华渡口群原岩为一套活动陆缘裂陷构造环境形成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佳疙瘩组原岩则为一套稳定条件下的滨海、浅海相泥砂质沉积岩组合。

古生代地层由额尔古纳河组(Ze)、下奥陶统七卡组、上志留统伊诺盖沟组(S3y)、下石炭统红水泉组(C1h)和莫尔根河组(C1m)组成,为浅海相--滨海相沉积。

早中生代至晚中生代早期(早石炭世)为盖层沉积阶段,中侏罗统为陆相碎屑岩建造,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为陆相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得尔布干断裂附近及其以南地区,这套火山岩地层从下至上可划分为塔木兰沟组(J3t)、上库力组(K1s)、伊列克得组(K1y),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塔木兰沟组(J3t)、上库力组(K1s)。

1.2区域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体,褶皱构造不明显。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以北东和近东西向为主。断裂构造对本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的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表现在北东--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了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浆作用的展布,而次级断裂或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往往控制了火山--侵入穹隆构造及火山机构的发育,控制了矿床的形成。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断裂构造有:

得尔布干断裂:系蒙古境内中蒙古深断裂之东延断裂,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北东向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主要受得尔布干深大断裂控制。

额尔古纳河断裂:在本区呈北北东向展布,基本与额尔古纳河展布方向一致。该断裂对中生代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哈乌尔断裂:该断裂自黑山头,经恩河、自兴屯向东北延伸。北西向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有恩河--卡米奴什克断裂、向阳屯--下护林断裂和建设屯--苏沁断裂等。

1.3区域岩浆岩

和本区有色、贵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中生代花岗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三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以花岗岩类侵入为主;三叠纪--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系列,该系列花岗岩在整个地区均有分布,该期花岗岩类的侵入受断裂控制明显,往往侵入于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主要岩石类型有二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正长斑岩、流纹斑岩等。

2矿床、矿(化)点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

2.1成矿时代

本区内大部分矿床、矿(化)点都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岩密切伴生,如虎拉林金矿、小伊诺盖沟金矿、下吉宝沟金矿、得耳布尔铅锌(银)矿、二道河子铅锌(银)矿、下护林铅锌矿等,由此推测,其成矿热源来自中生代的火山--侵入岩浆。

下吉宝沟钾化、黄铁矿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变斑晶的K--Ar年龄为137.3+6.1Ma;二道河子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10--111Ma;虎拉林花岗斑岩含矿岩同位素年龄为135.5Ma。含矿岩同位素年龄和矿化蚀变年龄,也说明本区内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期为中生代,且主要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2.2区域矿床、矿(化)点空间分布特征

该区的成矿作用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有色、贵金属矿床、矿(化)点在成矿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从已发现的岩金矿(点)、砂金矿和绝大多数金异常均分布在哈乌尔断裂以西及莫尔道嘎以北,大面积前燕山期花岗岩和前中生代地层出露的隆起区,铅锌(银)矿床、矿(化)点和绝大多数铅锌(银)异常主要分布于得尔布干断裂的西北侧的次级坳陷中,铜多金属矿(化)点则分布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位。总体上,由南东向北西(也就是从坳陷区向隆起区)呈现出从铅锌银矿经铜多金属矿向金矿过渡的空间分布特点。

3成矿区带的划分

通过对本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矿(化)点的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及对控矿构造、控矿岩浆岩、控矿地层的研究,可将本区成矿带划分如下:

(1)西口子--恩和哈达金成矿亚带;(2)吉拉林--满归铜多金属、金成矿亚带;(3)下护林--得耳布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亚带;(4)黑山头--道北岗金、铁成矿亚带。

西口子--恩和哈达金成矿带位于乌玛河断裂以北,为额尔古纳隆起区内的强抬升区,前震旦纪花岗岩大面积分布,南华系佳疙瘩组呈残留体分布于花岗岩之中。矿产以金为主,有八道卡、毛河、西口子等大型砂金矿,有虎拉林小型岩金矿床、八道卡、五道沟等岩金矿点。

吉拉林--满归铜多金属、金成矿带位于莫尔道嘎以北至乌玛河地区,为额尔古纳隆起与南部根河--海拉尔断陷之间的过渡区。在奇乾--富克山一线分布有奇乾乡等五个铜矿点及奇乾金矿点,在莫尔道嘎以北分布有加疙瘩等五个多金属矿点、牛耳河脑等铅锌矿点下吉宝沟金矿点,结合成矿元素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该成矿带是形成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金也具有成矿远景。

下护林--得耳布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基本平行得尔布干断裂,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分布有得耳布尔、二道河子、下护林等铅锌(银)矿床及莫尔道嘎金矿点,结合区域化探异常的分布,该成矿带是铅、锌、银成矿有利地段。

黑山头--道北岗金、铁成矿带位于哈乌尔断裂以西,基本与额尔古纳河平行。小伊诺盖沟金矿、道北岗金矿点及多处铁矿点,格鲁其堆山铅锌矿点的产出。

4找矿方向探讨

额尔古纳地区与蒙古的克鲁伦地区和俄罗斯的赤塔地区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为同一成矿省,在中-俄-蒙交接部位的俄罗斯赤塔州地区,发现大型、超大型铀、金、银、铅锌、铁及萤石等矿床近40处。在该成矿省一侧的额尔古纳地区,矿床规模远不如邻国,只因该区勘查程度低。必须理清找矿思路,确定找矿方向,找矿才能有突破。

(1)找矿思路是以铜、铅锌、银、钼、铁、金为主攻矿种,兼顾钨、锡等其他金属矿产的找矿突破。主攻矿床类型为中生代大型夕卡岩型、脉状热液型及斑岩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床。

(2)寻找金矿主要在西口子-恩和哈达金成矿带中,黑山头--道北岗金、铁成矿带次之主要有小伊诺盖沟金矿点,前带分布虎拉林小型岩金矿床、八道卡、五道沟等岩金矿点。大面积花岗岩分布区,注意寻找呈岩脉状或岩株状产出的小岩体,金矿化体可能产于小岩体与共岗岩基的接触带部位。

(3)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呈岩株状侵入的次火山岩或杂岩体,如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二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小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其内部是找矿的有利地段。如得耳布尔铅锌(银)矿、二道河子铅锌(银)矿、小伊诺盖沟金矿、虎拉林金矿等有色、贵金属矿床(点)。

(4)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其是得耳布尔铅锌(银)矿、二道河子铅锌(银)矿区铅锌(银)矿体的主要围岩。富含铅锌银钼等成矿元素,可作为南部区多金属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5)以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为选区依据,圈定成矿远景区,本区布格重力异常值一般变化在-40---80Ga之间,3个布格重力高值区是黑山头地区、恩和哈达地区和奇乾地区。恩和哈达﹑黑山头布格重异常值最高大于-40Ga,小伊诺盖沟金矿、六卡铅锌矿点分布于该地区。火山岩沉积坳陷区向隆起区过渡的边缘部位,即重力低向重力高过渡部位有得耳布尔铅锌(银)矿、二道河子铅锌(银)矿。因此重力异常高值区和重力低向重力高过渡部位为找矿的有利部位。

参考文献

[1]邵积东,王守光,等.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地质与资源,2007,16(4):252~256.

[2]吕志成,段国正,郝立波,等.2001.内蒙古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岩浆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矿物岩石,21(1):77~85.

[3]张炯飞,王显忠,权 恒,等.得尔布干(北片)成矿条件初步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1,10(4):220~224.

篇7

【关键词】成本精细化管理 挑战 对策

一、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成本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是在创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精确、细化的分析、定位、管理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推动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成本节约意义重大。

(一)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应对运营成本上升的需要

企业运营成本的上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融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长期以来的融资体制造成了融资成本上升;不断上调的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上缴养老保险等保险)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投入、治理成本的增加导致能源环保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上升的压力。这些成本的增长,使得企业的支出不断增加,一旦增加的幅度超过利润增长的幅度,则会使得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甚至出现亏损。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合理地确定某一时期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的需求量,避免形成浪费,同时还能够更加量化地预测未来的需求量,避免管理混乱带来的成本上升,从而对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意义重大。

(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倒闭率高达8%,是平时的2倍左右。企业要转型成功,必须创新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帮助企业达到成本节约的目标,而且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流程,改变其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战略、制度的落实,从而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二、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所差异,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遭遇不同的现实问题,从而使得精细化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待明确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不仅包括产品的设计,而且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所产生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管理成本等其他成本。在实践中,部分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把握不全,定位不准。首先,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了解有失偏颇,部分企业仅仅重视原材料、劳动力等“看得见”的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而对管理成本等“隐性”成本视而不见。其次,难于把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内容,部分企业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秉承“一碗水端平”的理念,没有根据企业成本支出的重点领域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降低了精细化管理的可操作性。

(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有待改进

精细化管理需要定量化,需要信息化,然而,部分企业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从定量化来看,部分企业由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难于准确把握企业成本支出情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不牢。并且,在确定成本管理目标等定量化数据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分析和预测手段,难以客观把握企业成本变动趋势,从而给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挑战。从信息化来看,部分企业仅仅在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尚未建立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没有完善各种辅助手段,从而无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三)精细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精细化管理的框架体系有待完善,表现在企业虽然强调推进精细化管理,但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细化的、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从而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其次,精细化管理的组织结构有待强化,一般而言,企业通过战略管理部联合财务部等部门推进精细化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这些部门缺乏决策权,从而使得精细化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

三、深入推进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应对精细化管理可能面临的挑战,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不仅要全,而且要量,要严,这样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一)从“全”着手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准确度

首先,要从全员的角度来推动成本精细化管理,要让所有的职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过程当中,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从而形成精细化管理浓厚的氛围,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其次,要从全过程的角度推动成本精细化管理,要从产品、企业生命周期出发,设计、完善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避免形成成本浪费。

(二)从“量”着手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清晰度

首先,要明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量”,要通过统计分析来明确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基本现状,如原材料采购成本的绝对值和增长速度等,要通过业务预算、财务预算来明确未来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其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量”进行动态的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监控体系,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值和实时数据输入到这一系统中,并设置自动比较模块,一旦目标值超过预设的临界值就自动进行预警,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到具体的责任人和管理者,从而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三)从“严”着手提高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度

篇8

关键词: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民,医保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医院的医保患者占据了更多的医院份额,医保付费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提供医疗服务和支付医疗费用由单纯的交换关系,变成了患者、医保机构、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新医保政策给医院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患者的维权观念和消费意识增强,他们不仅可以自主的选择医院,还对医保、医院的政策、费用享有知情权,询问权。同时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医院如何搞好医保工作且兼顾医患双方利益,做好精细化管理,这又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新课题。

一、实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满足了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要求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保管理机构对医院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控,以及对不合规的医疗行为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因此,医院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解读医保政策,加强内控制度,完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使其符合医疗保险要求。

2、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患问题的加剧,使群众认可,群众满意成为医院重要的核心要求。医保政策执行越到位,医保问题解释越详细,就越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3、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为医院持续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在医保要求增加,群众需求增多的情况下,医院不但要获得社会效益,还要获得经济效益,医院收入增加,才能使职工满意,医院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医保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医院医保构架,对医院医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成立专门的医保部门,对医院日常的医保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医保政策、医保动态,预防发生不合规的医疗行为,为医院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临床科室由科主任负责,并设立医保监督员,形成可以层层落实的医保管理体系。

2、提供精细化服务,满意患者、服务患者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保患者。提供各种便民设施,设立方便门诊、导医站、志愿者,主动服务患者、帮助患者。重视患者感受,设立投诉专线,并对出院医保患者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3、细化制度规范,加强内控,提升医保内涵质量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规范医保行为,让医疗行为有章可循,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保审批制度,加强处方管理,将医保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医院医保管理意识,减少过度医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对外加强宣传,对内重点考核培训

医院有义务对患者宣传医保政策以及医院医保制度,要设立医保政策宣传栏,定期制作、发放印有医保制度、医院医保制度的宣传资料。以电话、网络、专人等多形式为患者对医保政策进行解读。根据医保要求和特点,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医保培训,邀请专家来医院进行医保知识讲座,强化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实施,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定期对科室进行考核,加强奖惩措施,为临床贯彻、实施好医保政策奠定基础。

5、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基础保障

充分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建设,配置电脑查询系统、网络预约系统、自助缴费系统,方便患者,节约患者等候时间,也增强了医疗消费的透明度。利用现代化科技,每月对医保数据进行分析,对医疗费用、参保患者比例等数据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配置。

6、做好物价管理,确保费用的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医保收费项目价格,掌握医保药品以及自费药品情况,正确与医保系统进行对照。执行自费项目签字制度,增加患者知情权,防止重复检查以及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增加费用透明度。每月定期向社保中心报送结算材料,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日益扩大,对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更细的要求,医院医保工作应该向着精细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完善。让医院各部门协调配合起来,以医院的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为核心,重视医保,学习医保,构筑和谐的医保医患关系,真正的获取医、患、保3方的共赢。(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财务部收费结算管理科)

通讯作者:罗嘉

参考文献:

[1] 李秀娟,王世英,连斌,恭剑飞.医院医疗保险管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