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交通网络分析8篇

时间:2024-03-29 11:44: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交通网络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通网络分析

篇1

关键词:同伴交往;社会网络分析;中心度

引言

在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中,多数研究影响最多的就是个体关系或者直接关系,但从一些间接关系中,也有很大的程度的影响,任何形式的社交都可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从而产生抑郁、孤独感、社交障碍等问题。具有稳定的、友好的友谊关系,能避免双方产生攻击性和矛盾性。在这个初中时期,了解并掌握孩子的交往进展和现状,从中发现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不懂如何解决,在得到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教育的角度纠正或指导孩子怎样才是有效的与人相处的方法,这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来说,教育指向也比较明了,解决问题也比较有针对性。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的是群体间的个体关系,清楚地显示个体在群体间的位置,可以看出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看出某位个体在班级里面是否受欢迎,有哪些是处于边缘型的个体。在关系网络的研究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论体系可以对个体进行直接的影响,朋友的影响,交往的影响,都是主观幸福感的体现。采取关系网络的方法进行研究,多层次、多背景的研究特色,表现的是多角度的现状调查,不局限与某几个个体的联系,还可以纵观整个支点的联系。

1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试

本研究是选取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某初一班级学生。被试总共53人,有效问卷54份。总体年龄在11-13岁之间,男生31人,女生22人。在调查过程中,所提名的同伴局限于同班同学。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同伴交往变量使用的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同伴提名法,题目是写出你最喜欢的三位同伴。得出的数据再用UCINET软件进行分析。

2社会网络结果分析

2.1社群图

社群图是由各个节点还有弧线构成的网络图,一个节点表示一个被试,被试所提名的同伴之间就会由一条弧线联结,整个网络图能简洁描述网络图中的同伴关系,清晰表明被试之间的关系网络。通过图中可知,39号处于较中心位置,而有好几位同伴同时指向他,同伴对他的认可度较高。在图中也有几个分散的小群体,他们互相提名,这表示在初中班级中会出现小群体的友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也互不干扰,形成一个个小的交际圈。还有一些边缘人群,47号不提名对方,也不被对方提名,这个类型的交往情况需要特别关注。1号和2号,28号和29号,双方不与他人交往。

2.2点度中心度分析

入度,指的是有多少个个体选择了某个体,可以从入度的中心节点的大小来看出被选择的个体是哪一个,入度值越大,就比较处于中心位置,在群体中就比较有威望。表1中有三位个体的入度值较高,对应的入度值就会较高,有较多的个体会选择该个体,在群体中也比较受欢迎。从表1可以看出,4号和18号、39号的入度值较高,说明是最多被选择的,能够同时被几位同学选择,说明该学生身上某种特质比较受人喜欢,也是群体中的领导者。

2.3接近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是指该节点除以其他节点再与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之和。通过对该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与其他个体的亲密关系,个体与其它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本研究中,个体与其他个体距离之和为基础,距离越大,接近中心度就越小,而距离越小,接近中心度就越大,同伴交往就比较好。表1中27号,39号,41号接近中心值在群体中位于前三名,说明该个于较中心位置,这些个体的交往状况比较好。

2.4中介中心度

中介中心度是指该节点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其他节点,它反映的是与对方进行信息沟通达成的一个中介作用。当一个人的交往可以对他人形成一个信息沟通的牵线作用,或者通过他可以让别人同时结识多个同伴,那么此被试在群体中就会处在一个中心位置。根据表1,27号,39号,38号中介中心度值较大,就表示在交往中能起到“搭线”的作用就更大。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安全;六西格玛理论;衡量因素

引言

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私家车的普及和城市扩大化的发展,人们上班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距离并不是很近,因此在出行方面,就会采用多种方式。而由于城市轨道自身的优点,使之成为城市主流的出行工具。避免了开私家车在路面上遇到的拥堵现象。2015年,我国有28个城市建成了近百条地铁线路,线路里程4000多公里,城市轨道[1]也明显增多。随着网络系统及工业设备遭受ATP攻击、后门利用、网络监听和Dos攻击的日趋激烈,城市轨道网络信息系统遭受着严重的考验,轨道运营的安全实用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欧美等国家现在都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高度重视其安全和应急响应工作。在我国城市轨道网络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存在系统梳理难、安全定级难、从而导致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同时会随着数据流量每天的增长对整个系统构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在大数据处理信息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可以有效的利用大数据的处理方式,对如何合理确定城市轨道网络系统中信息安全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对促进交通安全运行,维护公共秩序起到重大作用。

1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后,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证安全运营、有序发展,实现平安运行的目标,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2]。涉及物理范围广、业务领域多、运行管理流程复杂。从未在信息安全等级界定方面比较复杂。同时,其网络信息系统的边界问题较为庞大。而等级保护级别和保护要素中,要明确到确定的网络节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交通轨道网络系统中信息安全的评估方法就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1.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划主要是针对目前新建的道路交通工程的网络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提供指导,旨在实现数据集中和安全保障[3]。网络安全是信息网络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需要借助一整套安全防护设备对现有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首先,在安全防护设备上,可在互联网与内网之间设置防火墙、IPS插卡及ACC插卡等安全隔离装置,用以隔离来自互联网的不法攻击。安全隔离装装置投运后,应指派专人定期观测用户的使用情况。在网络交换机中安装防火墙,运用虚拟防火墙技术在交换机与内网之间建起一道安全防护屏障,能够大大提高内网信息的安全性。最终,在PC终端上设置安全准入系统,对接入信息进行安全认证和动态监测,实现隐患隔离,从而大大提网络信息安全。

1.2网络化运营特点

车站是最基本的网络运营单元,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整个乘客出行完成活动的起始点,也是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工作的场所。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车站、线路、车辆段、控制中心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套完善的交通网络运行系统。因此,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所呈现出的内在规律,都会形成表征网络特性的度量[4]。由此,轨道网络运营系统的特点就显而易见了:①网络的成长扩大性,使客运量大幅增大。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规模逐步扩展,人们在出行方面越来越关注轨道交通的便捷性、时效性和连通性。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随着基础设施和轨道运营设备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对客流的吸引力不断增大,线路负荷强度不断增大。②规模越来越大,使管理的复杂度持续上升。随着国内各大一,二线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投入运营,覆盖范围和建设规模都在不断拓展,运用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北京为例,北京地铁全网在役车辆共8000余辆,设车辆基站22处,变电站30座,员工人数超过3万多,网络运营规模就覆盖了整座北京城,管理难度相当大。③网络交叉关联,错综复杂,协调和组织难度加速呈现。网络化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张[5]使得站点之间、线路之间以及系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一旦其中某一站点运营异常,就会迅速波及整个网络运营系统,并对其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系统中,换乘站作为线路中的连接点,如果运行异常,必然对相邻线路客流情况以及网络运营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④网络依赖的程度越高,使得安全保障要求空前提高。根据交通客流研究报告显示,以北京为例,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占全市公交客运量在2016年可能会超过50%,将对提升城市交通网络运营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单线路运营模式来讲,安全稳定是网络化运营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其影响程度往往是全局性的。网络化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否能快速应对急剧增加的客流量以及各类突发性运营事件。为此,北京,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建立一个信息安全评估方法,根据运营数据提前解决不安全事故的发生。1.3国内事故分析根据对国内收集的1200起故障/事故,按照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的事故指标,将运营延误5分钟以上事件定位运营事故,则国内共计发生运营事故459起,具体可划分为9大类,53小类。从大类来看,发生事故次数排在前三的依次为通信系统、车体系统和制动系统,三者合计达到总运营事故数的71%。从小类上看,排在前五位的具体事故类型主要有信号故障、乘客跳下站台、道岔故障、列车故障等,占总数的48.8%。

2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信息安全评估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6]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遵循DMAIC方法准则,运用统计技术、实验设计和管理方法进行平复,实现信息质量持续改进,达到以降低缺失率为目的的综合优化管理方法。对交通网络中的信息提出了六西格玛设计改进流程,重新对数据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构建衡量指标:首先建立静态衡量因子空间,其中由Im(因素信息),Sm(故障后果危害度),Dm(因素故障难检度),Pm(故障严重度)等四项衡量因子组成,来分析整体网络的安全等级。其中k为因素评估的公职幅度参数,风险管理者可以根据各个不同的安全因素设定不同k,来表达因素监控的目的[7]。然后根据每个因素指标的上下限值分别组合起来就可对该系统中的因素梯度指标进行衡量。并根据上下限值绘制坐标图,图中的每个空间点代表单个因素对安全影响指标的大小,离原点或最小衡量点越远,表示该因素安全指数越大,图1中G点(标准化后)表示最不安全状态的最大点,简言之,就是说离G越近,该因素对安全情况起的作用就越关键。

3仿真验证

根据北京上海两地地铁运营公式2009-2012年的车辆运营故障统计,得出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故障比例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地铁各系统故障中,通信系统的故障率最高占43%,最低的是牵引系统占9%,其次是车体系统占25%,以及制动系统和辅助电源系统。地铁系统复杂,并位于城市的地下,各个系统相互关联,故障比较多,风险因素也分厂多。本文通过事故统计分析,根据系统故障率,结合安全评估的需要,利用六西格玛理论的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对选取的地铁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如表2所示。根据六西格玛随机赋权法公式(1)、(2)的计算上下限门槛值的范围,产生随机数为0.60,归一化得到的权重向量[Dm,Sm,Im]=[0.218,0.287,0.337]。根据故障率和因素属性的累计率和权重可知,在此次测试的地铁车辆安全水平的下、上限制分别为XLmi=0.322,XUmi=0.371。说明在检查过程中,该车辆的安全评估为安全状态。只需在平时安全检查时注意牵引系统对重要度的影响即可。根据权重向量和安全水平的限制,可以了解各系统故障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同时根据其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实现事前预控,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系统,网络化运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单因素多属性安全评估方法,并通过该方法计算实现了不同系统对车辆安全风险故障率评估。该方法以六西格玛理论、坐标组合、随机赋权法等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动态和静态因素衡量因子,实现系统安全评估,以此可以为车辆进行事前故障定位、检修,并以此为车辆运行提供有效的安全控制监测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曾笑雨,刘苏,张奇.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1):90-94.

[3]苏旭明,王艳辉,祝凌曦.改进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2011,5:65-69.

[4]贾水库,温晓虎,林大建,蒋仲安.基于层次分析法地铁运营系统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37-141.

[5]何大韧,刘宗华,汪秉宏.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李文超.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创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22(6):40-43.

篇3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自动售检票 网络子系统

前言: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基础,能够实现购票、检票、收费等流程的自动化。为了促进轨道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网络子系统进行了分析。

一、系统构架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网络系统架构可以分为五层:①第一层:第一层主要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一票通”清分系统,这也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②第二层:第二层即位中央层,主要由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构成;③第三层:第三层为车站层,主要由车站计算机系统组成;④第四层:第四层为终端层,主要由车站的终端设备组成;⑤第五层:第五层为车票层,主要有单程票、公共交通卡等票卡组成。

二、子系统功能

1、轨道交通“一票通”清分系统。①“一票通”车票的管理功能:主要有定义车票类型、对车票编码初始化、对车票进行发行、分拣以及调配等管理功能;②票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处理车票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统计车票售出产生的收益以及运营收益、处理运营的报表以及交易数据、管理车票的现金收入以及实现交通卡中心数据的交互等等;③运营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管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运营参数、统计并分析客流量、系统信息,此外,轨道交通“一票通”子系统还负责车票使用信息的查询;④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管理权限、数据归档与恢复、管理日志、管理系统用户等等。

2、轨道交通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①票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处理车票交易数据、统计车票的发售收益以及轨道交通运营收益,处理相关的运营财务报表以及账务结算、现金收入管理等等;②运营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对在线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对系统运行参数的管理、对系统通信的监查管理、对客流的分析与统计以及分拣车票等等;③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对系统权限的管理、对系统用户的管理以及相关数据的归档、备份以及恢复管理等[1]。

3、轨道交通车站计算机系统。①系统数据管理功能:首先对车站上各个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和存储,将具体的交易数据上传到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中,并将系统运行的各项参数进行接收;第二,接收中央计算机系统所发出各项指令信息、控制命令信息等;第三,负责交通卡充值授权的管理,主要有降级授权、正常授权;②运营管理功能:对车站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对车站运营业务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相关分析报告;此外还要对车票的发售、现金、以及客流进行监控管理,负责票卡库存以及系统设备的管理等;③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恢复、归档、备份,同时还要管理系统日志、系统时钟。

4、轨道交通车站终端设备。①设备功能管理:进出站检票管理、车票的发售、查询、验票、补票、充值等过程的管理等;②运行管理功能:将车站计算机下传的参数、文件命令等数据进行接收,对相关交易数据进行存储并上传至上级系统,可以独立运行,采用模块化、通用化的硬件,十分利于维护,可以提示错误并防范错误;③设备布置功能:相关终端设备外尺寸相对一致、布置相对集中且符合客流流向,在每一个车票付费区域内至少有一台补票机设置,同时将行李专用通道设置在车票的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

三、各个子系统数据流程

1、设备生成数据处理。在数据生成之后,设备要对数据进行合法性的检查,根据数据的具体分类进行上传至车站计算机系统,由车站计算机系统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入库处理,并转发至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再进行数据入库,转发至轨道交通“一卡通”清分系统。

2、参数处理。公共交通卡清算系统将参数发送到中央计算机中,对线路参数进行设置,能够使用的参数则根据参数特性进行保存或启用,需要下载的参数则传送到车站计算机中;车站计算机接收参数,能够使用的根据参数特性启用、保存,需要下载的传送至车站终端设备中;车站终端设备接收参数,根据参数的特性进行参数启用或参数保存操作[1]。

3、运营指令处理。车站计算机和车站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由中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其中车站计算机在接收指令后也可以继续向车站终端设备发送指令。车站计算机响应相关指令并在数据库中保存该命令,而对于需要转发的指令,则发送到车站终端设备,车站终端设备接收到中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和车站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后,进行命令响应,并在数据库中保存相关命令。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对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构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研究了其中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以及数据流程,旨在为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篇4

关键词 教学系统 结构化 B/S架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信息化的不断迈进,基于网络技术构架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了广大教育研究人员注重的热点。基于Web的网络教育可为访问用户提供丰富流畅的教学信息,并赋予用户课件上传、站内邮件、短信消息、实时互动等多种权限。从而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地域等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1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1.1 数据库技术

SQL Server2005是一种高效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它与Windows2003及Windows2008等操作系统紧密集成。这种特性使SQL Server能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特性。SQLServer除了存储数据的功能,还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数据文件集中性、完整的数据备份性等特点。

1.2 技术

具有面向对象、可移植性、健壮性、安全性、解释执行、高性能等多种优点,可实现系统的高效开发。为登陆用户提供了Windows身份验证、Forms身份验证及Passport身份验证三种验证身份的方法,可基于此进行网络教学系统的用户身份验证。

1.3 B/S架构技术

B/S架构模式即Brow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基于C/S模式(Client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发展而产生,主要应用在以http协议为主的浏览器访问中。在B/S模式应用设计中,展示与实现是调试分离的。前台浏览器主要用来显示操作响应信息,而具体的响应信息功能的实现则是在后台操作实现的。

2网络教学系统需求分析

2.1业务需求与角色分析

本文设计的高校网络教学系统包括如下六个主要部分: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制定、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试管理及在线学习等,系统访问用户可分学生、教师、教务员、系统管理员四种。其中,学生的任务包括:选课操作、课程学习、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考试测验等。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管理、作业管理、答疑管理、考试管理等。教务员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数据,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维护、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安排、对系统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管理员主要承担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及数据的备份及维护等。

2.2系统开发环境

本次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基于Browser/Web Server/Database Server三层结构并采用Sql2005数据库系统,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下开发代码,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08。在由数据层、逻辑层、表现层组成的三层结构中,逻辑层全部封装成组件,数据层负责数据库的访问以及与表现层的交互;表现层负责同用户的交互,ASPX页面及HTML标签构成了表现层的表现逻辑,主要负责将业务层中的数据展现给客户端,并为客户端提供了访问业务服务的用户接口。

3系统设计与测试

3.1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研究开发的网络教学系统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构建,并在支持音频、视频文件点播和广播的基础上,加入了集合计算机屏幕、USB摄像头、MPEG-4压缩卡等多种设备的视频直播功能,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系统的趣味性和功能性。为了降低工作量,减少重复性的代码,提高开发速度,使软件有相当好的可维护性、易扩展性,整个系统软件由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ussiness)、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三层构成。不同层之间利用定义好的的接口相互联系、相互协作。

3.2数据库设计

由于B/S构架自身的开放性特点,导致所构建系统在易遭受攻击。因此,本次构建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考虑如下安全因素:其一,服务器安全。其二,源代码安全。其三,数据库安全。其四,数据传输的安全。

3.3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

在系统功能性方面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式。首先,采用页面链接测试来检测系统中所有超级链接文字或按钮根据其功能是否链接到了正确有效页面,或者所链接的页面是否存在。其次,检查系统按钮能否提交:如添加、删除、更新等按钮的功能是否正确,是否兼容不同浏览器。第三,进行字符串检查:检测所填非要求字符串长度或者类型在提交后是否会进行验证并报错;或必填字段没有填是否能进行提示。第四,检查相同信息是否可以多次提交:在表单提交第一次提交后,刷新情况下,系统默认再次提交,这样会导致信息重复。

在系统性能测试中,在线用户数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访问Web系统的用户数,根据系统访问用户数以及访问时间来确定。首先,采用专业测试工具录制大量数据包,然后用客户机系统向服务器发送大量业务模拟请求。这样通过系统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访问成功率等进行性能测试。在校园网正常100M带宽下处理系统用户提交相同数据,根据不同的登陆用户数,测试系统反馈时间。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4结论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网络化、信息化不断迈进。本次研究综合运用等构建了高校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视频点播、师生交流、教学管理、数据处理分析等五部分主要模块,并采用自顶向下的测试方法实现了系统测试。受当前网络技术及研究时间所限,本次构建的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增强教学资源的入库、管理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晓强,郭旭博.构建校园网络教学视频系统的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1(03):95-96.

篇5

【关键词】网络;教学管理;ASP;SQL Server 2000引言: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教学管理最初是人工方式进行,但自从国家实施大众化教育实行高考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大,有关教学管理工作和所涉及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大多数学校不得不靠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教学管理。而人工管理具有效率低查找麻烦可靠性不高保密性低等缺点。所以为了加强信息的管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计算机对教学信息进行管理设计出一套实用性强的教学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系统的需求分析

1 开发目标

本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开发出一个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可靠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开发以教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为服务对象能够提高学校对教学管理效率,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学校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管理。

2 可行性分析

2.1 经济上可行性分析现在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本系统的开发为学校的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为此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第二,本系统的运行可以节省许多资源;第三,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的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第四,本系统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所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的开发利用的是ASP脚本编写环境,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库,它是一个支持多用户的新型数据库适用于大中规模的数据量需求。所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3 操作可行性分析本系统为一个小型的教学管理系统,开发此系统的总体环境如下:客户端:Windows xp,Internet Explore4.0以上版本。服务器:Windows XP,IIS5.1及其以上版本。数据库:采用SQLsever2000数据库,运行于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ASP(Active Server Page)。脚本语言:VBScript。由以上可知系统所耗费的资源非常的小,学校的电脑或个人的电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够满足条件。所以,本系统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2.4 法律可行性分析本系统纯为私人设计,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涉及合同、责任等与法律相抵触的方面。

所以,本系统在法律上是可行的。由以上分析得出,本系统可进行开发。

3 系统功能介绍

本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和课程管理。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根据不同的用户要求,软件进行相应的设计。

在权限方面,学生的权限包括访问、查询操作,教师的权限包括访问、查询和一些更新操作。作为管理员,他的权限是最大的,他可以对数据库中任何表进行访问、查询、更新操作,并且进行相应的维护。

本系统分以下三个模块:

3.1 教务管理模块:根据教学管理的需求,设计此模块的功能包括学生资料管理、教师课表和权限管理。管理者拥有此模块的所有权限,而教师和学生只能进行查询操作。

3.2 成绩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是专门管理学生成绩的部分,对学生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成绩进行管理,在权限方面老师同管理者可以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而学生用户只能进行查询操作。

3.3 课程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是针对课表进行管理的,方便管理员或是老师对课程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对课程进行更新,修改和删除操作,而教师和学生只能进行查询操作。

4 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具体有教学管理系统提供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这就需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用户访问系统中的数据。它与文件系统的重要区别是数据的充分共享交叉访问与应用程序的高度独立性。

5 结论:

篇6

[关键词]交换;签名;公章;密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11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电子公文是纸质公文的数字化形式,这些形式包括文件、签名和公章等。电子公文需要经过处理后,然后通过网络传送给接收方。能够实现公文传输和交换的系统称之为公文交换系统。如果不能保证公文交换系统的安全问题,就不能实现对于电子公文的完整、有效的传输。主要的安全问题有:身份认证问题、传输安全问题、信息的正确性、保密性和完整性问题。针对公文交换系统存在的以上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了公文交换系统的网络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1 公文交换系统组成

公文交换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公文交换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各级政府部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文设计的公文交换系统主要的组成功能是公文上传、公文签发、公文盖章、公文发送、公文接收、公文签收和公文处理等。

公文上传:主要结合OA系统完成,发文用户登录公文交换系统后,可以开始拟稿,然后选择合适的公文模板,并将公文导入到系统中。

公文签发:公文上传完后曾后,就进入待签发状态,签发人是指本单位的领导,领导确认公文正确无误后,便进行签发,系统会自动记录签发人和签发时间。

公文盖章:这是公文交换最为重要的环节,加盖公章需要具备公章权限,进行盖章操作时,需要输入盖章密码,密码通过后,才能选择并使用公章。

公文发送:公文的发送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操作,可以同时面向多个不同级别的单位。

公文接收:公文发送到接收单位后,接收单位的客户端会自动进行公文的接收,然后将公文数据包导入到接收方的公文交换系统中。

公文签收:接收但闻受到公文,可以选择签收或退文,签收后系统会发送签收回执给发送方,公文签收后才可以处理,如果退文,需要说明退文理由。

公文处理:签收后的公文可以对其进行处理,主要处理有查阅、传阅、打印、转发、删除、催办、归档等,接收方不可以对公文进行任何修改的操作,公文的状态始终都是加密的。

2 公文交换系统的安全性措施分析

2.1 电子公章

电子公章是公文交换系统一个一个重要的安全措施,加盖了公章的公文就具备了发送方的身份验证。电子公章的制作方式是基于PKI体系的,一般采用是1 024位非对称和168位对称加密算法相结合的方式,电子公章必须能够实现加密、解密和验证的一系列过程,这样就才能保证电子公章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电子公章的制作是保密的,只能由系统管理员在公章服务器上完成,各单位的电子公章的电子图片是对各个单位公章实物的扫描,扫描的公章是黑白的,然后有专门的电子公章制作系统来扫描公章,然后将其制作成为电子公章,电子公章是不能在公章服务器上存储的,只能存放在移动介质中,还必须设置其与特定的硬件绑定,这样就能进一步保证电子公章的安全性。

公文交换系统在进行公文盖章时用的是可视化盖章技术。只有具有盖章权限的人才能进行公文盖章,具有盖章权限的人进入公文盖章系统后,可以看到有一个公文盖章按钮,点击其后会弹出一个公章选择对话框,显示可用的公章,选择其一后输入盖章密码,密码通过后,才会出现电子公章的图样,可以将选的公章拖动到希望盖章的位置。点击确认盖章会,就会弹出公章口令验证对话框,只有正确输入口令后才能完成盖章。

2.2 数据加密

为了进一步保证公文交换系统的安全性,还需要采用数据加密方式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在进行数据加密时需要加密数据源和传输通道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源的加密。公文交换系统中的信息源主要有文字、声音、图像等,这些信息源的存储时通过文件或数据库的形式实现的,而系统可以选择加密这些文件或数据库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数据再存储方面的安全性。

二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加密。在公文交换系统中,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用于加密传输通道的安全子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就是可以根据信息传输的情况分别的不同的网络层进行加密,然后专门再对传输通道加密,加密的方式可以直接加密,也可以调用其他的加密API来实现加密。公文交换系统中采用的加密体制包含了对称密钥的体制,也包含了基于公钥的体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系统应用中来使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加密。

3 结 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公文交换系统的安全性的问题,通过分析,采用了电子公章和数据加密的方式来保证公文交换的的安全和完,同时能够有效验证用户的身份。公文交换如果能够应用这些安全措施就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政府部门的日常办公的效率,为我国政府部分信息化交换提供有效的安全服务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先存,王辉,段华洽.论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法律保护[J].中国行政管理,2002(10).

[2]姚国章,宋晓群.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1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又称“全方位设计”、“万能设计”),源自于建筑业术语,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RonaldL.Mace提出,即产品和环境的设计不需要调适或特殊设计而能为最广泛的用户去使用。[2]美国1998年通过了《辅助科技法》,其中也对“通用设计”作出了界定:术语“通用设计”意指设计和分发能够为最大范围内不同能力的人们所使用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观念或哲学,包括可直接使用(不必借助辅助科技)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与辅助科技并用的产品与服务。[3]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关乎某种具体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哲学,不仅仅是科学的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德性上的关怀。

2通用教学设计

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UID),是指在设计和传达教学时,包括考虑所有学习者潜在需求的一个过程,意味着界定和消除教和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它由物理世界中的通用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概念融合而来,并把灵活性(flexibility),一致性(consistency),易访问性(accessibility,又译为无障碍),清晰性(explicitness)和支持性(supportiveness)作为其关键特征。它是一个普及的理念——超越了无障碍,思考如何使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倾向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最大化,以及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中对于特殊调适的需求最小化。[4]从教学过程来看,通用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和学的设计(UniversalDesignforTeaching和Universaldesignforlearning),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教学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潜在的教学需求,帮助他们消除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障碍。而后者是指在学习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需求,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在《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中“通用学习设计”或“通用教学设计”出现频率近15次,指出:当把个性化学习和通用学习设计原则结合在一起时,那些在很多教育环境被边缘化的学习者(来自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民族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天才学习者、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以及来自农村地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学习的体验。[5]而从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来看,通用教学设计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因此,本文讨论的通用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或等同于)通用学习设计。

二网络教育中实践通用教学设计的意义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使用不同设备上网的用户比例在逐渐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用户占4.8%,各类群体的用户都在逐年增加。[6]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必然造就庞大的网络教育用户群体,而为这个多元化、差异性大、个性化教育需求复杂的群体设计教育内容、传送方法、呈现形式、学习平台,将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而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无疑将解决诸多问题。

1为所有人获取(Access-for-all)1和使所有人获益(Benefit-for-all)

通用教学设计将使更多的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受益,通用教学设计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保障之一。在网络教育过程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者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正确体认,为所有学习者创设平等学习机会,也将让所有学习者受益,也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2是提升网络学习绩效和扩大网络教育规模的根本方法

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为己任,不排斥任何潜在的学习者,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机会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为目标,不定位某类学习者群体,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过程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均能获得同等意义上的学习结果,不以分数定等级,保障学习者全方位的发展。因此,通用教学设计既提升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绩效,也使更多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扩大了网络教育的规模。

3能更有效地指导网络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

网络教育环境不是传统学校环境的隐喻,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并不能适应网络教育,而通用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的、灵活的、全纳的设计理念,更能适合网络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7]全纳教育的理念是融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于同一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教育实践操作中总是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令人满意,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让所有学习者均能获得同等的学习体验,成为全纳教育实践的理想选项。

4将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重要的实现途径

在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将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8]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之一。如何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因此,通用教学设计必须和信息化教育过程相融合。

5为消除数字鸿沟和构建和谐网络教育环境提供支持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在信息社会中,数字鸿沟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能够使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性别、持不同网络设备、不同网络技能、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均能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从而能够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通用教学设计的贯彻也将极大地包容所有学习者的群体,将为实现网络教育平等,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提供保障;通用教学设计理念的实现也将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践行基本原则

1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由梅斯提出,并得到了各界的公认。美国北卡罗拉州立大学设计学院通用设计中心对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阐释如下:[9](1)使用的公平性:对于身心能力不同的人,设计应该是有用的和明显的。(2)弹性的使用方法:这种设计涵盖了广泛的个人偏好及能力。(3)简单易学:不论使用者的经验、知识水平、语言技能或注意力水平如何,这种设计的使用都很容易理解。(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不论周围状况或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这种设计有效地对使用者传达了必要的信息。(5)容错性:这种设计将危险及因意外或不经意的动作所导致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6)省力设计:设计可以有效、舒适及不费力地使用。(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不论使用者体型、姿势或移动性如何,设计应提供了适当的大小及空间供操作及使用。通用设计是针对建筑设计或其他产品设计而言的,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涵盖教育领域。但是教育也是向教育者、学习者提供教学设计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所以,通用设计理念也可延展至教学设计领域,斯科特(Scott,S.)等人根据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见表1)。斯科特提出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信息、教学交互等方面均有指导性的指向,为教学设计的全纳性(inclusive)实践给出了框架。

2在网络教学中践行通用教学设计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比学校教育或相关培训过程更为复杂。表现在教学人员的多元性(有教师、教学课程的管理者、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发者、在线辅导者等);学习者的多元性(学习偏好、学习风格、原有学习水平层次、年龄段、经验层次、计算机技术能力层次、使用上网设备配置和种类等);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进程安排上与传统教育或培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上与传统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应用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内涵是相同的,只是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里对通用设计原则和斯科特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进行了延伸和扩展:(1)使用的公平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够适合各种不同能力的用户

3访问;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样的易访问的

(accessible)学习内容,或提供相应同等意义上的替代内容;不应把某些学习者排除在网络环境之外;使网络课程设计对所有学习者都具有吸引力。(2)弹性的使用方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适应不同个体的身心状况和各自的偏好(学习偏好和操作倾向);提供多种网络课程的访问途径;能帮助学习者准确而清晰的访问和使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浏览、学习节奏。(3)简单易学:不论学习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及当前注意力集中程度如何,网络课程的导航机制应很清晰且容易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与学习者的期待和直觉相符;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适合多种文字语言的学习者;网络课程中应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性和帮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无论学习者的周围环境或感官能力如何,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理解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可使用多种方式(图像、声音、触觉)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信噪比要高;网络教学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对比度要高,如前景色和背景色;为感官功能缺失的学习者提供多种辅助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支撑,以帮助其访问网络课程。(5)容错设计: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相当比例的是新手及一些残疾学习者(如手臂残疾者),他们访问网站时,由于技能的陌生或者手臂的灵活性受限,从而导致与网站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操作。网站的设计应尽量降低意外或不当操作引起的负面影响,允许误操作的返回,或者在发生误操作时给予一定的提示。(6)省力设计:网络教学设计尽量提高学习者访问的效率、访问的舒适度、访问的一致性和访问的简单性。如果是一些网络教学内容本身教学目标需要复杂的操练,则不必考虑这项原则,如软件的模拟操练。(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这里体积和空间既可以是学习者在真实物理环境中的体积和空间,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环境中相关学习对象或操作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如图片、操作的菜单和按钮等。因此,一方面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的身体能力,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环境也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偏好和特殊需求,推送适合学习者的信息。(8)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提供多种的交流方式以便于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形成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同步和异步相结合,文本、语音、视频多种媒体中介相结合等。(9)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是受欢迎的和全纳的。所有参与教学的主体(设计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者等)均以积极的态度为网络教学做贡献,为达成所有人取得同等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目标而努力。(10)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网络教学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应该多元化,以肯定学习者的成长,促进和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四网络教育过程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原则的模式

对于教学设计,显然还没有集普遍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模型往往不是用来使某一教学理论更精确或更完善,而是旨在建立某种教学观念的范例。[11]因此,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式)。本文不探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某一具体网络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模式,网络教学由于学习理论的多元、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习偏好多样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所以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也丰富多彩,无以大一统。网络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通用教学设计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和各阶段中如何嵌入通用设计原理和原则,提升所有用户对于获得网络学习的体验。任何网络教育过程均由两大支柱组成:网络教育载体和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网络教育载体是网络课程、教育网站或课程管理系统平台等,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交互等活动组成。因此在网络教育开发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叉的设计线,一条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交互等要素的设计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UID),由学科专家、教学人员、教和学的相关主体共同完成;另一条是在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中贯以通用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Design,UD),主要由软件工程人员、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完成。

1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其主要载体一般的是网络课程、课程网站或相关系统平台等,这些网站、系统和平台本身属于软件系统,它的开发应当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流程以及通用设计原则,而软件开发流程也多采用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模型,即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价。为了使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具有通用性,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应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融入通用设计原则。如,导航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的设计等应嵌入通用设计原则,以使它们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为更多的用户所访问。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中就提出了:提供多重的和灵活的信息和知识呈现方法,包括数字书本、专门的软件和网站、文本到语音的应用和屏幕阅读软件。[12]在我国的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标准《YD/T17612008.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对于网站、网页等网络技术应用给出了无障碍设计目标和方法。[13]在我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修订版)中对于物理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的设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国家和社会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相关内容。[14]

2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交互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除了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外,教和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信息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交互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是紧密联系的。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开发流程中,ADDIE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该模型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应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隐喻,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水平。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嵌入网络通用教学设计原则,以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达成同意义的学习目标。同样的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指出:应向学生提供多多元的和灵活的、可替代的表达方法来演示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例如采用包括网络概念图和语音转换为文本的程序;提供多元和灵活的联系方法开发不同学习者的兴趣、给他们适宜的挑战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不同情景(scenarios)或不同内容中学习同一种技能的选择并且增加协作或支架的机会。[15]应当指出的是,两方面的设计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进程。尽管设计开发人员是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群体,但是在具体的网络教学设计进程中,他们是一个设计共同体,在各自设计的范围内均融入了通用设计理念。

五结束语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的显著的高,而互联网和计算机也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之间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出现,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业制造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现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达到计算机与终端之间以及其他计算机的通信,从而实现了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很好的满足了持续增长的社会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很多网路数据传递的速度和容量,并使得高性能和大容量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成为当今社会数据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通讯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及特征

通讯数据中的“数据”是提前选择制订一个具备一定意义的字母、符号、数字和这三个因素的组合,因为计算机通讯的发展和产生,导致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终端之间的数据最终实现了传递[1]。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包括: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等交换方式。

(一)报文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报文交换方式随着交换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使得报文交换方式出现。报文交换的报文主要是一次性在可变的站点发送数据块同时的对其长度不进行限制。报文就是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报文在站点进行发送时,首先在报文上标明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其次在依据报文上的地址在站点内进行找寻,同时找到相应的节点,最后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目标节点。当收到报文后每个目标结点都会进行自动检测,准确无误后,在对下一个节点的地址进行搜寻,一直重复,直到将全部的报文发送完成[2]。由此可见,每个节点之间都不须要对其呼叫完成连接,搜寻下一个节点的目标容易导致报文数据传输时间的过长。报文交换特点:在连接时报文数据没有延时,同时方便用户,可以随时传输报文,报文交换可以防止电路交换时通道利用率低的缺点,在转发存储中可以完成速率和代码和快递匹配,方便了不同规格、类型间的通讯数据进行互相通信,对电路交换所产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报文交换方式的缺点:有时报文数据对模拟信号的无法识别、存储介质容量要求较高还有传输延迟等缺陷[3]。报文交换方式的优点:如果传输的道路出现错误,那么交换节点会根据实际道路选择最优质的另外一个没有故障道路进行数据传送,提升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报文数据传输还可以同时为多个目标服务及优先传输的实现。

(二)分组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分组交换方式这种方式本不是很落后,但是由于系统不够成熟,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存再有很大的安全问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商业机密的丢失或者失窃,这都是由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造成的计算机数据技术应用不安全。对上述问题,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对数据库的检查和完善,以此来保证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进行系统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进行添加保密设置也不偿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这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使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三)电路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电路交换方式最开始出现是在19世纪的电话,当时电路交换数据的方法主要是从最开始的人工接线方法慢慢变成电子与机电自行交换的方法、数字交换的存储程序和控制模拟方式、3方可以对交换模式进行编程等。1946年计算机出现的第一天便对于交换技术产生了庞大的作用。数字通信的技术也经过了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交换技术、脉冲编码编织技术PCM数字传输等,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也能用电话通过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拨号进行上网。电路交换方式特点:在计算机数据传输开始前,首先应该设置一个专用路径。在计算机线路释放之前,通路应该对其中的一对用户全部占有。然而猝发式的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电路交换数据效率也不是很完美。电路交换方式缺点: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计算机电路空闲时的计算机通信道路易产生浪费的情况,在时间较短的计算机数据传输时,电路的拆除和建立所消耗的时间过多的浪费。所以,电路交换方式适用于系统之间高质量要求的大数据传输状态[4]。电路交换方式优点: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不但高效迅速而且比较可靠,传输数据也从会出现丢失的情况,而且还能保持原有的秩序。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最新发展

因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包括光传输和交换阶段、电传输和交换阶段及光传输和电交换阶段这三个阶段。交换阶段和电传输是传统通信的网络阶段,交换阶段和光传输时通过光纤作为媒介的传输,应该对其进行电光和广电的转化装置。交换阶段和光传输在传送的过程中表现形式生是电信号,但是因为商业化的加深,光包交换和光路交换等新的交换技术也逐渐出现。光纤技术不断发挥,对光纤的传输起到了极大的普及作用。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正在对传统的体系架构和电信观念进行深刻的改变[5]。同时,信息技术不断膨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人们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网络数据交换所承担的内容越来越重要,接下来的网络世界应该是一个屏蔽底层通讯基础能够达到基础设施多样性,同时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性能、可伸缩及统一开放的融合网络服务平台。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数通信交换技术的应用给使用用户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在计算机数据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有意识的进行防范和加强保护,达到计算机数据技术的正常应用和管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文生.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交换技术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7):36.

[2]秦昌潜.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3):20-20.

[3]宋同庆,丛林,鲁宝泽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48-48.

[4]罗与昕.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23(7):190-19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