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11:44: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法治教育教学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包装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紧密相连,与社会政治、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以其特有的语言形成了不同的分类,主要包含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职业技能。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是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最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之一,是用实践将理论实现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包装的课程。
一、高职包装设计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的定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核心。以包装设计教学为例,高职包装设计教学与普通本科包装设计教学的定位混淆不清。对高职包装设计教学的特点认识不到位,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对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训环节内容制定及课时的分配上不合理,高职包装设计教学的体系尚未全面形成。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高职包装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设计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各从事包装设计职业的技能。而我国部分高职设计类院校的包装设计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目标的制定并没有在学生从事包装设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着重强调,或是在大纲和计划中制定的比较合理,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实施。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尚未完善
高职包装设计教学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包装设计的职业技能,实训项目非常重要,而实训项目的教学,必须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开展。先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之后制版,晒版,印刷。如果设计作品用的是特殊材料,要通过相应设备进行制作。所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学生包装设计职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高职包装设计教学发展的方向
包装设计反映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学生的包装设计与市场最新包装设计趋势相接轨,甚至创新出引领包装设计市场新流行趋势的设计,我认为在今后高职包装设计教学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的包装设计
以人为本的包装设计要从包装产品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等方面进行思考。如在生产环节中尽量降低劳动强度和机械的损耗;在销售环节中突出个性化设计和针对性设计;在使用环节中强调使用的方便性和适度性原则,如开启方式既便捷又具有保护性。
(二)数字化的包装设计
数字化的包装设计形式实际上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图形图像方面,也可以表现在交互性的功能开发方面。数字化的包装设计发展趋势对学生计算机设计软件技能的掌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包装设计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教学。
(三)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要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将民族性的文化特征与包装的商品性很好地结合,适用于地方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商品。学生对于自身生活的地方特色文化是有感情的,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项目设计的同时,也掌握了包装设计的技能。
三、高职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完善课程内容
高职包装设计课程内容要始终坚持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理论环节及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60%,并科学合理地根据包装设计市场的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
(二)完善高职包装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包装设计的职业技能,必须配备相应的实训教学设备。以我系为例,实训教学设备有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机房,能同时容纳300名师生进行课程教学,又配备摄影设备、高清打印机速印机、丝网印刷机、胶装机、裁切机等。同时又与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厂建立校外合作关系,保证包装设计实践教学的完成。
(三)以真实的项目教学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
与校外包装设计公司合作建立校内合作室。教师从公司接来包装设计任务布置学生按照真实设计工作流程完成设计方案。
计算机使平面设计有了与传统制作所不同的新的工作流程。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只要有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例如,在传统工作方式中我们绘制图纸中的一个圆角矩形需要纸、笔、圆规、尺子、颜料等,而今有了计算机,我们便可以在Photoshop软件里或Coreldraw软件里进行操作,选择“圆角矩形工具”设置倒角的半径轻松地画出一个圆角矩形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平面设计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平面设计需要设计、打稿、上色等工序,绘制一张海报要很长一段时间。如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使一个平面设计作品的出稿速度是原来的几倍。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1.注重传统设计能力及审美的培养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的学校过分夸大了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作用,认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就学习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设计软件。认为只要学好了这些设计软件的命令操作,就可以从事平面设计了。结合我10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他只是实现人的想法的工具。就如语言是表达人思维的工具,但表达人思维的语言有很多种。平面设计是一个人脑的思维过程,计算机只是起辅助作用,与传统的手绘一样只是人表达自己思维的一个方法,真正的设计要靠人脑来完成的。所以基本的设计能力、美学的鉴赏能力是完成优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的基础,是设计思维的灵魂,否则设计出来的东西便是空洞的,禁不起推敲的。
2.打好平面设计基础
有了良好的审美,还要学会如何用软件,如何用计算机排版、拼版、制版,但是学生仅仅学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创意培养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做。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做”,就必须会“想”,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创意培养的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培养设计意识的目的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基础。
3.创造积极的互动教学环境
平面设计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新设学科,教师不能采用重理论、轻实例的教学方法,如果站在传统的黑板上归纳“一二三”,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不知所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性,创设积极的互动课堂。
三、重视场地的要求与此同实训作业的设计
1.学校应该重视实训场地的要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北软学生,每年会到实训基地亲身感受实训中的快乐,这比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样更能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北软基地老师的实战培训,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强,实训作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与心态,与社会中的企业案例接轨。这样才能设计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用性强的实训作业。
2.实训作业要有短期的作业和长期的作业之分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方法;实训教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多,例如,广告、装潢设计等领域都需要用到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具体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机平面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相关专业的设计问题时,灵活使用计算机平面软件。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时,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1高职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概述
1.1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内容
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平面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性条件,使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更加顺利。具体来说,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基本理论知识。平面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例如造型设计基础的概念、造型设计基础的意义等。在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进行正式学习之前,了解相关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其二,基础知识的讲解。涉及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平面构图、色彩构成等,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图形和色彩等形成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1.2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特点
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离不开“物”与“图”的转换,其是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础性强。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因此其整个课程的安排都以强化基础为主。由此可见,基础性强是其最主要的代表。其二,综合性强。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之前其对于平面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学习得相对比较松散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美术知识链条,不能对之后的平面设计学习进行支撑。因此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在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上下功夫,尤其侧重各类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在进行“物”与“图”的转化过程中,通过素描、色彩等多种方法的应用,使得各项知识形成联系。
2高职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的“物”
2.1“物”的选择
上文我们提到从“物”到“图”的转换是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平面设计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应对物的选择给予一定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在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中物的选择面相对比较宽泛,其既可以包括自然景物、建筑房屋,也可以包括具有生命力的人物花鸟、世间百态。因此在对“物”的选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可以从静物、人物、景物三个方面入手。由于物的选择面相对较广,因此在选择物的过程中,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师一般都会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针对教材安排的实际需要,展开相关目标物的选择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物”的选择过程中,应注重“物”对学生的影响,要通过“物”的选择,让学生意识到高职平面设计与以往美术绘画的不同。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实物,同时还要对其社会属性、实际功能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2.2“物”的表现
不同的“物”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就像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两片相似的叶子一样,在进行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因此学生在对“物”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物”的整体构图。“物”的整体构图是“物”的基本轮廓,其是学生对物的初步认识,同时也是进行平面设计的第一步;其次,对“物”展开细节描述。细节是判别同一类物之间不同的关键点,因此细节的描绘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同一个“物”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素描表现、雕塑表现、摄影表现等。虽然这些表现方式都可以将“物”展示出来,但是不同的表现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环节的作用也有所差异。
3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平面设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虽然计算机平面设计已经在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但部分学校在平面设计的课程中还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期结束后所学的知识仅局限在创建文件和操作基本软件上,或者个别学生会做几个简单的例题。
3.2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主动性,缺乏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3教学案例与实际不同步,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缺乏实践性,这样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就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灵活应用。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应该巧妙地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4实训和教学的脱节
计算机平面软件作为一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的技能课程,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部分院校的一些教师毕业后未在具体单位进行实践操作,而是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础。在这种缺乏和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环境下,学生即使掌握了软件的操作步骤后,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只是通过操作步骤和制作效果来体现实训成绩。缺乏创造力的实训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4高职教育中平面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4.1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再结合教学大纲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软件的要点。
4.2完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原来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4.3重视实训作业的设计,加强实训教学的环节
教师可以布置实训作业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作业,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充分体现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布置实训作业的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企业案例为基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设计出更有实用价值的实训作业。学生在自主完成实训作业、获得成功后,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而言,实践性要比他的理论知识更有意义。根据社会对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对目前社会行业发展的现状有了一定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更加重要。教师通过实训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制作方法,增加实践经验,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实训教学的关键不是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通过操作步骤体验到运用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也使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被有效地利用。
4.4增加与校企的合作机会,将校外专业的实训基地有效利用
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是建立在开发和提高学生的适应力的基础上的,一起利用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为学生制订一种有实质性办学模式的方案,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都满意的办学模式。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习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加强和广告公司的沟通,这也是除了教学体制课程之外的另一条有效途径。这样在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职业环境。
5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应做出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更新,通过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6结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对“物”进行绘画与临摹并将具体的“物”转换为图形,是高职平面设计造型教学的基础。为了帮助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对所学专业进行认识与把握,高职平面设计教师一般对高职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十分地重视,通过加强学生从“物”到“图”的转换能力,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提升。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以及广告设计行业对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趋势,了解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源.浅谈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析与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4(4).
[2]韦运玲.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及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3).
[3]沈涵.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
[4]韦恒文.从“物”到“图”的转换———谈高职平面设计造型基础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0(5).
[5]孙立伟.案例教学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创新设计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能力 五步教学法
《学前儿童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职后培养,对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能,乃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该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且需要在实践中体现理论的特点,加之传统观念对于专业技能(弹、唱、跳)的过于重视等原因,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着力“活化”这门课程的教学,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师生共同探讨,重构了学科知识体系
1.教师梳理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目前,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分领域撰写)。就学科体系而言,是较为完备的。以《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与指导》为例,包括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目标等十一章。如果逐章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因而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和取舍。首先,突出重点教学部分,根据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重点讲授和实践的内容。其次,设定自学内容。例如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理论基础、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改为课后自学,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内容较简单易理解;二是诸如理论基础等内容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前导课程中已经学习;三是补充课外知识。再次,适当补充。现用教材列举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但未能按年龄阶段有效分队,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在校生理解,因而,我们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师用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作了一定的补充。
2.学生评估学习内容,体现主体性。开学初,教师便将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初稿提供给各班,并告知在第一次课堂面谈,要求以寝室为单位派代表发言。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意见,如删去集体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概念”中的“空间概念”而补充“时间概念”的学时,因为大家对“年”、“时钟”、“一分钟有多长?”等对幼儿来说较抽象概念的教学感到更为棘手。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整理幼儿发展年龄阶段目标和典型性表现
了解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是组织好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学前师范生应具备和不断充实完善的基本功。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研人员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对幼儿发展的正确理解和把握。鉴于此,我们专门给出6课时研读幼儿发展阶段目标和典型性表现。我们将此部分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各年龄段、各领域的幼儿发展目标和典型性表现。尽管《指南》给出了5大领域11个子领域32条发展目标和若干个典型性表现,但根据当地幼儿园的教育实际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幼儿教师参考书,以《指南》为蓝本,作了一定的补充,使每一个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也算是“本土化”的处理。
能牢记学前儿童的发展目标及典型性表现必将为专业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已经梳理好的幼儿发展阶段特征。也就是说,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三、收集整理,归纳一般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从未有过教学经验的学前师范生而言,基本方法的积累非常重要。然而,时间和空间条件不允许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积累,吸收前人经验,归纳和总结基本方法当是重要途径。目前,五大领域教学是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不论是哪种形式、哪种内容,归结起来都会有一般的教学方法。因而,我们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按教师给定的领域或是领域内的某个子领域收集、整理八至十篇教案,重点对导入环节、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活动延伸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在下一次课堂上,以随机点名的形式抽查完成情况。这样保证了人人都参与,课堂互动环节才也有了更多的知识生成。下表是师生共同总结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基本方法。
表 音乐欣赏各环节基本方法
四、层层递进,模仿中积累教学智慧
基于学生的学情及目前幼儿园教学多以现成教材为参考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的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能力的培养拟定为“模仿教学”,在模仿中体会教学的意味,积累教学的智慧。整个模仿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由视频到教案;参与人员,由个体到小组;教学形式,由一课多研到同课异构;教学场所,由学校到幼儿园。
1.教学内容,由模仿教学视频到模仿教案。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进入模仿教学的状态,我们选择从模仿同一教学视频着手,待学生对幼儿园活动的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和体验之后,再进入模仿同一教案。之所以强调“同一视频、同一教案”,原因在于经过几年积累,我们发现这种“同一性”能有效增强实训效果,只有大家熟悉了,都认真准备了,才会用心看别人试教,才会在研讨环节有更多想法和认识。在2010年修订的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前儿童活动设计》共144课时,分三个学期完成。我们在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前半段,主要是进行教学视频模仿,后半段主要以教案模仿为主。
优质的教学案例好比一架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探索和收获教学活动的乐趣和智慧。教学视频,如中班的歌唱活动《快乐小乐队》、社会活动《找路》,教案科学探索活动《笔宝宝站起来》、综合活动《一分钟有多长》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训学生,由个人参与到三人小组。在共同分析视频、教案,梳理出关键知识点后,紧接着就应实际操练。我们把参加模仿教学的学生由“个体”逐步过渡到“三人小组”。在此过程中,“个体参与”是关键。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个体参与”特指在模仿视频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准备到试教都由个体独自完成。因为模仿现成的教学视频相对简单,引导学生“背”课、“记”课的过程体会原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智慧。
经历七八周的个体视频模仿之后,便开始“三人小组”模仿学习,其主要学习任务是“教案模仿”,共同完成选择、修改教案,撰写说课稿,教学准备,执教,课后反思等工作。相较于“视频模仿”,这项学习任务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另外,此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在交流中成长与进步。
3.教学形式,由一课多研到同课异构。“一课多研”与“同课异构”都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常用形式。“一课多研”,即不论是模仿视频还是模仿教案,我们都坚持每一次课后,先反思,再集体点评(此时,前期人人准备的作用便发挥出来了),提出应修改和完善之处,并要求执教学生在下一次课前提交修改后的教案稿,未执教学生要在原教案稿上用醒目的标记做教研笔记。下一次课前再抽一两名已试教的学生展示,以评价改进意见是否得当。为防止疲劳效应,同一活动一般进行两次课的试教。每次课上记录表现较好的学生留待实习、见习期间再组织学生执教、观摩。
“同课异构”也是幼儿园主要教研活动形式,比“一课多研”高一层次。在课堂中,主要是指对同一份教案,提出不同的改编意见,可以改动部分,也允许全部改编。学生对于“一课多研”之后的教学案例改编较少,而对于新案例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主要集中于改变导入方式、活动延伸等较容易把握的环节。也有个别案例,学生在实际执教之后,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即“改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全部改编。
4.教学场所,由学校走向幼儿园。幼儿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我们利用见习、实习、国培顶岗置换项目等机会,引导学生带着在学校里“磨”好的教学活动到幼儿园“试水”。例如,利用担任2011年顶岗置换进贤县片区指导教师的机会,组织学生将在课内模仿的《快乐小乐队》、《毛毛虫和蝴蝶》、《中国功夫》、分享阅读《我爸爸》在幼儿园中试教,同样采取现场点评、平行班执教,在“一次教学—发现问题—二次执教—发现问题—三次执教”行动研究式的“一课多研”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也逐渐领悟到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向其他领域延伸和拓展的,为其今后的教学和专业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尝试自主设计教案,组织教学
在学生经历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模仿和改编、仿编教案之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便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设计教案。即教师给定、学生自选一个题或一个案例,从设计教案说课组织教学反思由学生个人或三人小组完成。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创造力及机智的环节。由于教育价值观和对幼儿年龄特征理解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案例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个环节,同样强调案例的共享性。即每次呈现的案例,应是全班同学都做过充分准备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有效自评与他评。
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五步教学”,基本上实现了学生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不仅基本掌握了幼儿园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教育的智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寄石,虞永平.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师用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模具 实践教学 教学工厂 企业需求 高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工业是现代生产重要工业装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实用型高技能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为克服课堂理论教学抽象、难懂以及模具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验,进行探索,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基础及对学生的预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学生好动、形象思维发达、可塑性强、好奇性较大,学习主动性较差这些特点以及结合模具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采用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方法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要求为:对模具制品进行成型工艺分析,制订确实可行的模具设计方案,对成型进行CAE分析,根据企业设备制作各个模具零件,完成装配与调试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以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对模具的整体设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分析、模具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调试,产品的试制,整个操作过程都按照模具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方法进行,营造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强化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使教、学、做相结合,通过若干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完成,使学生成功地实现角色的转变,由学员转变为实践者,从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这几个方面得到提升,为学生迈向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按六步法实施。
1.分组、提示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大循环”,从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各个模块,交叉完成各项目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均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把一个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4人(设组长一人),每个小组完成各自目标任务。老师首先要给每组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师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要求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3.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如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需要先获得哪些知识?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没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
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住这些理论知识。
5.回归工作任务
要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步骤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6.评价反馈
先由学习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评价、最后由企业专家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对项目教学本身的效果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点评,学生点评,教师自己评价。
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发生根本的改变,教师是学习小组的技术顾问和主管,学生是劳动者,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际的制作活动,积极自学并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及经验。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手段
1.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近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将模具制作的相关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集成在一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集,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能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
(1)虚拟工艺及虚拟实验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化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成型工艺虚拟分析、虚拟装配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加工,从模具的造型、刀具选用、机床运动、工艺规程制订等内容的教学,通过虚拟的加工模拟,从中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模具设计合理先进。
(2)网络课程
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它深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将所有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所有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源及师生互动交流区,为广大学生建立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3)多媒体视频
将工厂模具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录制成多媒体教学视频和3D动画,并重点突出结构要点,在短暂的时空将大量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并消化吸收,提高学习效率。
2.理实一体化教室
创建模具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成集产品陈列、模具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制作教学于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室,在单项技能训练阶段每个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视频、实物、设计软件让学生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工作环境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项目训练阶段,在教学设计中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对制作项目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厂”,它集讲授区、讨论区、设计制作区及创新开发区于一体,促使师生在完成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工厂配备有模具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资料、产品展台,典型模具挂图、模具设计案例、电脑和相关设计分析软件,讲授区配有教师、投影及黑板。
3.工学结合
通过引入企业共建模具科技技术服务中心,形成“教学工厂”。建立学做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教学聘请来自企业的实践专家授课;教学载体是企业真实产品项目;构建学生学习环境,贴近企业现场,在完成8个教学型项目和8个学生生产型项目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全面推行和实施“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以上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工厂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摘 要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尤为重要。本文对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希望对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但在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仍存在应用性较低的情况,教学方法上也有待创新,并以此来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升级。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现状
1.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和方法工具等基础课程为主,体育教育课程术科的设置主要是竞技运动,另外,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设置自己的课程。
2.在专业选修课程上,各高校特色明显,但都是基于自身的教学资源设立的。
3.术科和学科课程设计比例不太合理。在大多数高校,在学时方面,g科的学时高于学科。在学分方面,术科的学分比重也高于学科,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应用型不足。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基础理论和一些经济项目是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体育教育课程偏少,不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学生毕业后的从业趋势决定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方面要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上过于敷衍,教学内容都比较落后。
2.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不统一。高校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和实际教学资源来决定自己学院的专业选修课,大多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比较片面单一,对体育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综合性培养。
3.术科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在术科方面,课程内容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真个体育教育的进步。
(三)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
1.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教育课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不光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培养。高校要不断的巩固基础专业课,同时提升选修课的质量;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以便学生在从事教育行业时能得心应手;根据社会发展特点来增加相关课程,以促进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发展。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加强学科和术科的紧密联系,将两者的比例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美结合,由此及彼,深入学习。
3.理论结合实践,优选课程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较为死板,实用型较低。在选择课程时,要深刻剖析当前课程内容是否革新发展的要求,同时要结合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去旧迎新,使课程内容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教育中,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大多是为上课而上课,为完成学业而上课。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体育人才,但人才的培养却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单一的讲解说明教学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无益。
2.没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应用型大学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本身,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观念,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
3.缺乏沟通交流。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都缺乏沟通交流,不能扬长避短,合理的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方法。
4.学生缺乏实践。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实践,但如何将实践引入到在校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的应用型是高校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改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建议
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才施教,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实践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 ,着重创新方法与技术。
2.科学进行教学管理。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促进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学生之间以及同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同创新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踢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3.注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高校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能力想结合,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应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将体育教育充分融入其中,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并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自主学习,真正融入体育教学的事业中来。
三、结语
总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需要不断革新,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我系于2001年对药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制剂技术与设备》是在广泛调研药业单位的需求后而新开设的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包括化工原理基础知识、制剂基础知识、灭菌与无菌操作、制剂专用设备、制剂新技术等。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重点掌握各类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方法;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提高,有些设备如全自动胶囊填充机、旋转多冲压片机等的结构和工作过程非常复杂,仅靠课堂教学,通过看图学习设备有一定难度,加之我院药学专业学生所学基础课程多数属化学类课程,缺乏工科的基础知识如工程制图、化工原理、机械原理,这些都为该课程的讲授带来难度,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内容,作为任课教师有必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并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达到教学要求[1、2]。
1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制剂技术与设备》涉及的内容广,但是学时少,这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制剂专用设备这一部分,以该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介绍各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所缺乏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适度补充,这样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制剂设备不断地发展着,除了给学生重点讲授目前教学中成熟和广泛应用的设备之外,还应补充新型的制剂设备以及他们的发展动态,以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 紧扣教学大纲,创意设计多媒体课件
《制剂技术与设备》教学中需引入大量的设备结构图、工作原理图。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耗时过多,教师讲解起来抽象,学生接受较困难,效果亦不太理想。而且由于学时数少,要在课堂上将结构较复杂的设备图都画出来讲解不太可能。根据笔者7年来分别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认为实施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非常必要。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图片、动画、录像,并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每一工序的主要设备先以实物图片介绍给同学,用flas将设备的工作原理演示给大家,最后再以实地拍摄的录像展示整个设备工作过程设备的结构、工作过程原理清晰,容易理解掌握。这种借助录像、动画等多媒体组合教学,使学生有外界刺激的感受,通过颜色、声音、大小、状态等等的刺激,使学生学习时注意观察、比较和理解,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基地
目前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中尚存在重工艺、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生产部门和行业的需要。《制剂技术与设备》课程是紧密联系药品生产过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践性的教学环节。那么通过和本地制药企业合作开展实习,或与企业联手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了解车间工艺流程设计及制剂设备就很有必要。笔者通过对我院3届1031名药学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99%的学生建议应带学生到药业生产单位实地学习,通过直观性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4 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教学需求
尽管通过调查显示,学生们虽然喜欢多媒体组合教学等手段,但还是认为到企业实习是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最佳途径。可是根据GMP要求,依据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要求,拥有先进设备的药业单位一般不太欢迎学生参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于2005年接触到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并于2007年赴镇江参加“全国药物制剂骨干教师培训”时使用了中国药科大学开发的这一软件,觉得对制剂设备与厂房设计具有直观的,可见性的特点,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是由高速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可以获得与环境交互体验的虚拟世界。学生能够进入这个虚拟世界,通过操作影响或改变事物的形态,其行为能够获得回应[3]。学生是一个实践者,而不仅是一个观摩者。也曾在课堂教学中对旋转式多冲压片机的讲解中应用这一技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交互来完成了工作原理的学习和安装与拆卸,使原本晦涩枯燥的内容通过人机交互而变得生动起来,对于设备中最难理解的部分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建议这一技术值得开发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永兰,黄耀洲,戴小斌.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1.
[2] 刘红霞,邢凤兰.制剂车间设计及设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药学教育,2007,2:35.
要想通过有限的课时教学使学生能够做出优质的网页,拓宽学生的眼界,开发学生的思维是首要任务。因此在高职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取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网页制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起身边的教学资源,根据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喜好,从网络上搜索一些高水平的网站,作为教学案例,向学生分析网站设计和制作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相关的设计和制作技巧,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立体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切忌不能在所有的教学中都采取一个网站作为案例,要多选取几个,且随着更多优秀网站的出现,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案例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更新,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推动高效教学的实现。比如在教授如何设计网页栏目、logo以及导航条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内容,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做的比较出色的网页,如学校网站首页等,并向学生分析学校网站首页制作的特点,然后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学校网站首页进行创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给学生一个任务,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和帮助,在任务的驱使和激励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教学法是建立学生必须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会如何使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以教材和知识点为中心,而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在网页设计和制作上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中心。在实际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专题或者话题的形式,在交流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然后定下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来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网站。由于完整的网站涉及的内容较多,包含目标需求分析、网站定位、网页规划、内容收集、网页设计、内容排版以及文字和图片的处理编排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也可以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几次检查和交流活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网页设计和制作的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网页开发流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探究教学法
活动探究是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到大量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在网页制作和网站开发的过程中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所谓活动探究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向学生提供定的资源和信息,由学生从已有的材料中进行挖掘和拓展,让学生对教学项目中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促使学生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学生在进行探索时,教师也要从旁进行观察和指导,对于学生不当的行为要予以纠正,对于做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在设计网页链接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对外部文件与网页内的链接出现疑问,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对全体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一方面使得学生对所学有更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将作品完整的制作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