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道德与法治命题建议8篇

时间:2024-03-29 10:04: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道德与法治命题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德与法治命题建议

篇1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道德法治;规则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2

随着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已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小学生虽然难以对法治有深入的认识,但其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都不难感知身边的规则与法治。基于此,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了诸多尝试。

一、链接家庭生活,感受规则与法治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家庭是其最熟悉也最生动的生活场域。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架起家庭生活与法律常识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不断感知规则与法治。

“我的全家福”是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八课“幸福一家人”的学习内容。本课旨在让儿童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感受家庭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幸福,培养儿童爱父母长辈、爱家庭的情感;以具体行动创造家庭幸福,养成孝亲敬长的良好习惯;同时,初步形成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基于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护幼,互相帮助”提供剧本,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

剧情提要:奶奶不慎划伤了手,贴上胶布后忍痛给孩子洗菜做饭。由于手疼,奶奶一时手抖,盐放太多了。孩子在饭桌上抱怨:“奶奶做的饭菜太咸了,很难吃。”奶奶不说话,表现得非常难过。

学生A饰演奶奶,学生B饰演孩子,学生C念旁白。扮演完毕后,分别请小演员和观众说说自己的感受。由此,让学生懂得要善于观察家庭成员的情况,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不仅要理解他们,也要帮助他们。随后,出示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护幼,互相帮助”,引导学生说一说,打算如何帮助家庭成员。借此让孩子们领悟到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我们要敬老护幼,互相帮助。

之后,进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环节。课前,教师请学生准备家庭相册,在背景音乐中分享亲情故事。同时,通过课件呈现以下问题:“从我是什么时候出生的?那时全家人都来了吗?”“这张照片什么时候拍的?我多少岁?”“我的第一张照片是谁拍的?”“我们全家旅游拍的照片哪张最满意?”“以后我们家多久拍一次全家福?”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孩子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孩子们通过回答问题和谈感受,明白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而自己也要学会陪伴父母变老。即使没有法律规定,在道德上,我们也应该敬老护幼。此时,冷冰冰的法律被赋予了暖心的温度,孩子们在亲情的包围中感受着规则和法治。

二、评析生活案例,体验法治社会生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在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提供了许多基于儿童视角的相关素材,它们来源于真实生活,经过了编写者的精心筛选和加工处理。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对生活案例的评析,从而初步形成法治意识。

例如,“到户外去”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九课“我是小学生”的内容之一。教材提醒孩子们,旅游法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城市的孩子们多数都有家庭旅游经历,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让孩子讲述旅游故事,列举自己知道的旅游方式;之后,让孩子们评价哪些是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借此,引导学生立足旅游法的规定,展开辨析,从而认识和体验生活中的法律。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收获了许多意外的惊喜。在教学“不一样的冬天”(第三单元第十课“冬爷爷来了”)一课时,教师问道:“南方的冬天和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呢?”经过小组讨论,让孩子总结调查结论。在讨论中,有孩子谈到北方冬天暖气供应的法律问题,并涉及一些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办法,引发了孩子们的热议。

这告诉我们,生活处处存在着规则与法治。小学低年级儿童对法治案例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儿童的视角,对生活中的规则与法治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以丰富儿童对法治社会生活的体验。

三、模拟生活情境,践行规则与法治

践行重于言说,过程重于结果。规则与法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求我们从儿童生活出发,使儿童在体验中感受规则和法治,而且要让儿童加以应用,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儿童法治意识和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低年级儿童难以开展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为儿童提供实践机会。

例如,在教学“放学路上”(第一单元第三课)一课时,课前,教师请学生收集身边的交通案例。可以拍照展示,也可以口述。课堂上,结合孩子们的观察汇报,教师相机展示典型案例,让大家展开讨论。比如,针对家长抱着幼儿坐在副驾驶位上的行为,引导学生从情与法两方面进行讨论;再如,如果学生违反交通规则(未成年,未造成严重后果),该如何处罚?如此,让学生懂得要严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如下情境,鼓励孩子们在行动中践行规则与法治。教师在教室中贴上相关的交通标志,布置马路、红绿灯的场景,请两位学生分别饰演闯红灯的行人和其朋友。之后,提问:“如果你是这个朋友,遇到如下情形,你会怎么做?”并提供5个选择。选择一:毫不犹豫跟着他。选择二:提议等人多一点时再通过。选择三:很犹豫,因为你知道这样做不太好。选择四:拒绝他,并且把他拉住。选择五:建议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跟他讲违反交通规则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1]

接着,教师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头脑风暴,设想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写在卡纸上。孩子们在卡纸上写道:选择一的后果有可能出现撞车意外。选择二的后果,不论是一个人还是多人闯红灯,只要违反交通规则,都很危险。选择三的后果是不想闯红灯,因为知道不安全,但又不好意思拒绝,还是试着说服同学一起等绿灯比较好。选择四则需要告诉他,违反交通规则可能有生命危险。选择五是最合适的选择。通过辨析具有一定价值冲突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明辨是非,躬行规则的意识。教师顺势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守法小公民。

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我们还可创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如根据不同表现,学生可获得学法守法小公民、维权小卫士、小律师、小法官、法学小博士等表扬卡。以激励促践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内化和践行规则与法治,促进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知行统一

小学生法治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学生法治意识和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生活这一沃土。我们唯有立足儿童生活,不断丰富儿童对规则、法治的感知和体验,才能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篇2

陈仓初中是区教体局直属的一所省级示范初中,是区委、区政府异地新建、高点定位、高起点建设的一所现代化学校。2015年2月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45亩,总投资3926万元,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995人,教职工127名。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陕西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要求,结合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进一步发挥考试评价对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等长远目标出发,努力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科学合理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科学评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公平公正,发挥考试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三、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3科。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地方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四、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笔试方式;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笔试方式;“体育与健康”的体质健康实行现场考试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和信息技术实行现场操作考试方式;音乐、美术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五、考试分值与时长

1.八年级下学期笔试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

生物60分,时长60分钟;

地理60分,时长60分钟。

信息技术和生物实验操作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

2.九年级下学期笔试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

语文120分,时长150分钟;

数学120分,时长120分钟;

英语120分(其中听力考试30分),时长120分钟;

物理80分,时长80分钟;

道德与法治80分,时长80分钟;

历史60分,时长60分钟;

化学60分,时长60分钟。

体育与健康60分,其中体育课成绩占10分,平时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占5分,体质健康现场考试成绩占45分。

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

六、考试时间

依据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进行,时间为三天。第一天上午考试科目为语文,下午考试科目为英语;第二天上午考试科目为数学,下午考试科目为物理、道德与法治,考生为九年级学生。第三天上午考试科目为化学、历史,考生为九年级学生;下午考试科目为生物、地理,考生为八年级学生。

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信息技术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5月上中旬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上中旬进行。音乐、美术的终结性考试时间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实际安排。

七、命题制卷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笔试科目使用全省统一命题,由省教育厅指定印刷厂制卷,试卷和答题纸符合网上评卷要求。

八、成绩管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笔试科目的成绩采用试卷原始得分登记,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体育与健康考试现场给出成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等级呈现方式为A(优秀)、B(良好)、C(合格)和D(不合格)四个等级。

所有操作考试科目现场给出成绩,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并列呈现,分为A(合格)与B(不合格)两个等级。

音乐、美术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合格)与B(不合格)两个等级。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管理制度,考试成绩及时、真实记入学生档案和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确保每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情况和数据全面、准确。

九、成绩应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义务教育初中学生毕业证书发放的主要依据。对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的学生,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对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存在学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证书。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学科成绩不合格者,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该学科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后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每个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合格,方具有当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基本资格。所有非应届学生参加同一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次数不超过两次。参加两次学业水平考试,以当年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基本依据。

市、县区教研部门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试题质量和学生的答卷情况进行认真、全面、客观分析研究,评估学科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诊断和指导学科教学的报告,指导初中学校教学工作。

十、组织管理

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各县区教育局做好政策宣传、考试组织、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审验发放等工作。

市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考和网上评卷。

信息技术、生物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由市考试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各县区教体局具体实施。

体质健康现场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各县区教体局具体实施。

音乐、美术科目由县区教研部门制定考试标准,各初中学校组织实施。

篇3

关键词:道德法律化;理论基础;冲突;和谐

一、道德法律化

1.道德法律化的含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向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道德与法律各自所追求的目标有时也很矛盾。广义的道德法律化是指在道德建设中将一定社会伦理规则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制度和法律。

2.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两者有显著的区别,如产生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因此两者在日常法律适用中主要表现为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

3.道德法律化的基础

道德法律化实质上是道德合理内核与法律外在形态相结合的过程。首先,正义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的追求目标。乌尔比安认为公道和正义是法律的目的,而道德本来就是人们关于善恶、是非等伦理观念的总和,更体现正义性。其次,道德和法律调整的范围具有交叉性。道德可以调整人们的行为、思想、情感。法律的调整对象就是人们的行为,人的行为就成了两者调整的交叉点。

二、道德法律化的困惑

1.道德和法律的冲突

同患尿毒症的17岁少女何××和39岁男子何××原本不相识,为换肾与直系亲属配型均不成功。偶然的机会,何××的父亲为何××配型,何××的表哥为何××配型,交叉配型竟然成功了,于是来到医院准备进行交叉换肾手术。

这起“交换肾”事件备受争议,因为法律和道德激烈地碰撞在一起。在法律上,只有三代直系血亲才能进行器官移植。但医院给他们做手术是在拯救生命,是道德所要求的。认识和处理好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是解决道德法律化困惑的一把钥匙,首先我们要从研究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开始,因为冲突根源于两者的差异,也是道德不能替代法律的真正原因。

2.道德法律化的理论界争议

面对冲突和现实,有学者提出道德法律化其实是一个虚假而危险的命题,混淆了道德和法律的本质区别,其最终结果不但不能树立法的权威,还会损坏道德对人们心灵的约束。但是坚持结合说的富勒认为,遵守法律和遵守万有引力定律是不同的,后者只要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会被人们自觉遵守,但对于法律,它要赢得人们的尊重,必须有值得尊重的东西,也就是要包含某种价值追求。

三、道德法律化困惑的现实探讨

在诸多的困惑和纷争中,笔者认为道德法律化是有必要的,但必须限定在一定的限度内。

1.需要一定的道德法律化

2007年的一天,北京某医院,孕妇李某因难产生命垂危,医生向配偶肖某交代病情准备手术,因肖某拒绝签字,两条生命都离开了我们。

伦理道德和法律都认可生命的重要性,可为什么在这个案例中,医院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却导致生命的丧失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遇到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可是这些特殊情况由谁来认定?等被认定后还来得及吗?道德上认为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可制度上没有及时认定,就因为这样,生命在制度面前丧失,此案例表明有时道德需要及时的法律化。

2.道德法律化有一定的限度

长沙推出首席一桌标价36万的“人乳宴”,据说营养师都是平均年龄为三十岁来自农村的哺乳期母亲。

人们首先想到的评价标准是道德,此举有违商业道德和传统道德。可《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对人乳是否是食品原料却无具体说明。于是道德和法律又一次起了冲突。哲人说过:法不禁止即自由,可是在本案中,法不禁止,但道德却禁止了,说明我们在情感上将道德和法律画上了等号。它告诉人们道德和法律有严格的界限,在道德要求不可能替代法律的时候,道德法律化就要思考自身的合理性,因此道德法律化必须限定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3.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道德法律化

首先,明确道德归道德,法律归法律。道德是精神上的自由,法律是行为上的强制。有些领域,只有道德可以起作用,法律的介入则会侵犯人的自由意志。

其次,道德法律化只限于对社会基本道德的确认。对于普遍道德,诸如诚实信用、平等等价值是可以上升为法律的。但对于特殊道德则不能一味地追求道德实现的效果而硬性地将其法律化。

再次,道德法律化只限于与人们行为有一定联系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道德与法律的严重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困惑和纷争。道德法律化当然应该是符合法的本性的道德法律化。此外,针对目前道德和法律相脱节以及传统道德对法律的冲击等情况,应加强两者的互动耦合。一方面,需要重建现代道德文明和伦理精神,引入法律的硬约束。另一方面,法律本身也要寻求道德的支持,才能发挥道德法律化的作用。

最后,道德法律化要以人为本。将适当的道德融于法律,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效途径。和谐社会中少不了道德和法律的和谐,化解冲突、以人为本是实现道德法律化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程明.试论道德的法律化及其限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篇4

阳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是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每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全面发展,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与现行大部分市的中考相比,仅增加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防止不适当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次改革作了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希望通过考试科目的优化、考试内容的有增有减、试题难度的控制、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及考试组织方式的改变,引导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的相应改革,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一是在考试内容和难度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的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命题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控制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积极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允许市选择实行开卷、闭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减少单纯记忆。

三是要求“学完即考”、“门门清”,以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

四是改变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鼓励仅以“等级”呈现考试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五是没有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在中考招生中,允许各地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与健康科目之外,按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等原则,选择其他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的科目,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核成绩合格即可。

六是扩大和拓宽中高职贯通的通道,增加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因此,推行初中学考,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高中阶段学习发展打牢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更扎实的准备。

篇5

河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是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每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全面发展,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与现行大部分市的中考相比,仅增加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防止不适当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次改革作了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希望通过考试科目的优化、考试内容的有增有减、试题难度的控制、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及考试组织方式的改变,引导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的相应改革,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一是在考试内容和难度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的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命题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控制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积极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允许市选择实行开卷、闭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减少单纯记忆。

三是要求“学完即考”、“门门清”,以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

四是改变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鼓励仅以“等级”呈现考试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五是没有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在中考招生中,允许各地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与健康科目之外,按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等原则,选择其他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的科目,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核成绩合格即可。

六是扩大和拓宽中高职贯通的通道,增加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因此,推行初中学考,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高中阶段学习发展打牢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更扎实的准备。

篇6

东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是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每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全面发展,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与现行大部分市的中考相比,仅增加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防止不适当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次改革作了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希望通过考试科目的优化、考试内容的有增有减、试题难度的控制、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及考试组织方式的改变,引导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的相应改革,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一是在考试内容和难度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的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命题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控制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积极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允许市选择实行开卷、闭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减少单纯记忆。

三是要求“学完即考”、“门门清”,以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

四是改变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鼓励仅以“等级”呈现考试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五是没有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在中考招生中,允许各地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与健康科目之外,按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等原则,选择其他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的科目,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核成绩合格即可。

六是扩大和拓宽中高职贯通的通道,增加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因此,推行初中学考,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高中阶段学习发展打牢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更扎实的准备。

篇7

清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是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每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全面发展,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与现行大部分市的中考相比,仅增加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防止不适当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次改革作了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希望通过考试科目的优化、考试内容的有增有减、试题难度的控制、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及考试组织方式的改变,引导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的相应改革,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一是在考试内容和难度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的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命题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控制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积极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允许市选择实行开卷、闭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减少单纯记忆。

三是要求“学完即考”、“门门清”,以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

四是改变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鼓励仅以“等级”呈现考试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五是没有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在中考招生中,允许各地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与健康科目之外,按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等原则,选择其他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的科目,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核成绩合格即可。

六是扩大和拓宽中高职贯通的通道,增加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因此,推行初中学考,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高中阶段学习发展打牢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更扎实的准备。

篇8

潮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是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每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全面发展,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学校和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均是国家规定的应教、应学的课程,与现行大部分市的中考相比,仅增加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防止不适当地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次改革作了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希望通过考试科目的优化、考试内容的有增有减、试题难度的控制、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及考试组织方式的改变,引导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的相应改革,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

一是在考试内容和难度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的是课程标准参照的“水平考试”,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的是初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命题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控制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比过去的侧重选拔的初中学业考试难度有所下降。

二是改革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积极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允许市选择实行开卷、闭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减少单纯记忆。

三是要求“学完即考”、“门门清”,以分散集中考试的压力。

四是改变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一般以分数形式呈现,其他科目可以分数或等级呈现。鼓励仅以“等级”呈现考试成绩,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

五是没有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在中考招生中,允许各地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与健康科目之外,按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等原则,选择其他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没有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的科目,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核成绩合格即可。

六是扩大和拓宽中高职贯通的通道,增加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减少了中考的竞争压力。

因此,推行初中学考,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现和发展特长,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高中阶段学习发展打牢基础,也为未来人生成长做更扎实的准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