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10:23: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城镇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一)中小城镇具有商贸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保证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主要表现在中小城镇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突出体现在市场体系的完善,重点是建立各种类型的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贸易功能。中小城镇拥有比较发达的通讯、配套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孕育出大量的企业群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截至到2012年,高陵县城镇现有批发市场35个,其中农蓄批发市场3个,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12个,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14个,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交易产品批发市场4个;零售机构80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6个。
(二)中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其中商品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企业群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标志,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的保证。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区别是:它具有外部集聚效应,需要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供水、供电、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因此,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的“摇篮”,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小城镇来发展。农村城镇化过程从两方面带动产业化:一是通过聚集经济效应,使得企业群体相对集中,降低交易费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是随着人口在小城镇的集聚,人口规模扩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数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见图2)。
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龙头企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5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6户,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9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7户。销售收入超5亿元龙头企业5户,益海嘉里突破10亿元,金塔集团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并荣获“全国20家农村产业融合典型龙头企业”称号。全市龙头企业总资产近300亿元,固定资产达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300亿元,占工业的39%,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全市基本形成了水稻、辣椒、生猪、奶牛、肉禽、葵花6条龙型经济链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5%。2016年,又与世界500强华信集团、国内500强大生集团合作,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白城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已有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际国内20余家企业围绕前端链条有意向进驻,加快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链条,把小作物做成民族品牌的大产业,把白城打造成我国“镰刀弯”地区燕麦产业的领跑者、“东方燕麦之都”。
原料基地规模扩大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86.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76万亩,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基地30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万亩,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4%。畜禽饲养总量达5400万头(只)。农业园区发展到77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520个。
品牌培育取得成效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市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28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9个,国家地理证明商标7个,6家企业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2016年9月份,白城金谷米业加工的弱碱大米被列为杭州G20峰会特供食品。
经营模式趋向成熟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吉林金塔、裕丰米业、安大牧业等100余户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380万亩、养殖合同2000万头(只)。水稻、辣椒、粘玉米、奶牛等产业80%以上实现订单生产,订单兑现率达到9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9280户和2657户,直接带动农户18万户,推动土地流转152万亩。
无公害瓜菜高效发展
按照打造“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绿色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着力提升果蔬标准化生产水平。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综合服务等措施,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营销模式,推行土地有序流转,农户自主经营方式,建成金积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和东塔、郭桥等7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大力推行绿色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2011年种植无公害瓜菜8万亩,其中设施温棚瓜菜定植2.76万亩,实现产值2.7亿元。以“马兴”西瓜、“三郎”果蔬瓜菜种植为重点的拱棚种植基地,完成大、小拱棚定植4.5万亩,实现产值2.1亿元。“艺花”牌金冠苹果被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评为金奖;农字号品牌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带动范围不断扩大。大力实施日光温室升级改造工程,投资3536万元改造日光温室2000座,全年设施农业新增产值2346万元。
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利通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初步表现形式为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观农家景为主的“农家乐”形式。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农耕文化和穆斯林风情文化,休闲农业已从简单的垂钓、餐饮逐步向餐饮、休闲、采摘、娱乐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利通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两年来,抢抓国家沿黄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中国(国际)黄河金岸马拉松赛”等平台,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该区休闲旅游知名度,把休闲农业发展列入长远规划,对有规模、上档次、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企业实施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措施,促使企业加强业务技能、转变经营理念、拓展经营思路、提升服务水平。同时组织各休闲农业企业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形成发展合力,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目前,利通区有休闲农业点(农家乐)12个,2011年年底休闲农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468万元,年营业收入2085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上缴税金38.3万元,从业人员395人,农民就业人数385人占从业人员的97.5%,实现年接待人数48万人次。其中,东塔万亩绿色果蔬生产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宁夏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规划种植辣椒1280亩、番茄1830亩、葡萄间作各类蔬菜2260亩;马铃薯、西瓜、茄子2300亩;秋复菜3100亩等精品特色种植片区,露地果蔬种植面积达1.077万亩。园区建成后,年向市场提供新鲜瓜菜5100万公斤,优质果品875万公斤,实现产值6000万元。
休闲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当前人们休闲之余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渗透,促进了城乡关系新变化。
清真食品产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利通区按照“打造中国的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加工、流通、集散为一体的综合基地”思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清真产业政策,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措施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的清真产业发展迅速,清真美食享誉区内外。
在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有种植户说:“我们种一年石斛,比种40年稻米挣钱还多!”也就是种一辈子的稻米相当于种一年石斛。这石斛究竟为何物?为何有如此高的附加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展开了解调查。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部,与缅甸联邦接壤,是天然的植物王国,被誉为“孔雀之乡”。这里气候湿润温度适宜,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有人形容当地气候适宜植被生长时曾说过“插根扁担都能发芽”,纯正的优质石斛品种就生长在这里。石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于树干或石苔上。据载,石斛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早在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药用记载,千年以来它一直和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被列为上品中药,成为“九仙草”之一,又因其滋阴补虚效果显著,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位。《本草纲目》对其性味的描述是,甘淡微咸,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石斛的种类很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铁皮石斛、紫皮石斛和鼓槌石斛等几种。在这些种类中,尤以铁皮石斛较为常见。由于其具有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清热润肺、促进体内微循环等功效,除了药用外,还被大量用于保健品和健康食品的加工生产,比如石斛枫斗、石斛茶和石斛酒,深加工的产品有石斛粉和石斛胶囊等。
铁皮石斛为濒危物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名贵珍稀中药材。古代贵族称铁皮石斛为紫楹仙姝、千年润,民间又称救命草。正宗铁皮石斛呈铁绿色,气微,嚼之有黏性,味甘。因铁皮石斛滋阴补虚效果显著,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位。在《神农本草经》中,因铁皮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故将其列为上品,且其具有生津、止渴、镇痛、消除水肿之功效。李时珍认为铁皮石斛具有“强阴益精”功能,“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可轻身延年。还有益气除热,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之效。”现代《中药大辞典》也对其进行了归纳:“石斛味甘、平、无毒、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痨、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长肌肉、逐皮肤邪热、定志除惊、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 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证实,铁皮石斛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健脑明目、保肝宁心、清热降火、补五脏之虚劳、轻身延年的神奇功效。
云南德宏州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野生石斛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近年来,由于其药用范围逐渐扩大,市场需求量也连年攀升,粤、浙一带的草药商贩大规模入滇收购,使得野生石斛被当地百姓毁灭性采挖。如今的德宏,野生石斛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市场收购价一路走高,“鲜条”价已从前几年的几百元跃升为如今的数千元每斤,且呈供不应求的趋势。由于其神秘的生长环境和娇贵的生长要求,人工培养的难度较大,使这一珍贵的植物品种濒临灭绝。
云南恩红药业集团董事长王恩红以企业家的睿智看到了石斛产业开发的广阔市场前景,看到了云南省有关地、州、市的得天独厚的石斛种植条件,于2007年毅然投资石斛产业开发,在各种条件最为成熟的德宏州芒市注册了德宏呈荣石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得到了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委州政府、芒市市委市政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医学院、保山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等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的支持。在上述机构的帮助下,恩红药业在德宏的石斛开发研究机构很快掌握了人工培育石斛的技术要领。2008年至今,公司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现已基本从组培育苗、生产种植到产品研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组培育苗基地位于芒市林业局中心苗圃内,占地面积25亩,其中接种室面积500平米,育苗温室大棚2000平米,炼苗大棚8000平米。育苗基地的石斛具有种源纯正、品质优良等野生石斛的优点。另外,公司还有两个种植示范基地,一个是芒市镇锅盖石基地,另一个是风平镇那目基地。芒市镇锅盖石基地占地50亩,已建成大棚连片种植基地25亩,主要种植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还有仿野生种植4亩,主要从当地收购野生种苗进行仿野生种植。品种有鼓槌、报春、重纯等品种。那目基地占地25亩,除了示范种植外,还进行种苗驯化。公司自己研制并使用了“生物叶面肥”和“生物杀菌剂”。在种植基地和种苗驯化中都不适用化学肥料以及农药。所以,经权威机构检测,公司的石斛种苗和石斛系列产品均属无污染的绿色有机食品。
在呈荣石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下,云南省和德宏州内石斛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德宏州的种植面积已近7000亩,其中芒市有3000亩,加上其他州市的零散种植,全省的石斛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万亩,是一个非常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同时,也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奠定了产业基础。对此,州相关部门也已制定了石斛产业的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州非木材森林资源石斛产业发展种植基地9.6万亩,实现年产石斛1.92万吨。在芒市,到2018年实现大棚集约化种植石斛1万亩,目前全州已完成3000余亩的种植。根据公司在芒市1.2亩试种基地测算,按目前的市价可以推算出,亩产值可达到35万元,该计划完成实施后,年产值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瑞丽的“包肥种植”基地为例,每棵龙眼树上寄生的铁皮石斛在达到高产期后,每年即可实现6万元的创收,而管理成本每棵树每年不足产值的1%,利润相当可观。
【关键词】乡镇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1.农业产业化概述
1.1农业产业化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合同、入社、入股等模式,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在传统农业中融入现代工业、商业、保险以及信息等内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种、养结合,慢慢形成一整个系统化的农业一体化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可以围绕农业活动中的某个或者多个农业产品,根据该产品的供销状况,建立起一条龙的工、农、货、运等一体化农业模式。通过农业一体化,可以实现农业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环节的协作,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经济运行体系,可以让传统农业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价值,真正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农业经济中的产供销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并且统一到同一个经济模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规模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农业产业化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
1.2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我国长期实行的,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产业化变革的深度以及影响力,对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实行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从传统的生产部门逐渐向现代产业方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型组织结构逐渐转变为新型产业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自由联合这一层面上;此外,农业产业化还将传统农业技术结构发展为现代农业技术结构,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面貌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变。
2.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乡镇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以及我国农村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在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农村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够成熟,一些乡镇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产权不清晰、管理混乱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下农民家庭实际利益的损害。其次,一些乡镇地区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民的思想观念以及农业技术相关知识,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认识程度不足,不能完全接受,因而也无法对农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直接导致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滞后。此外,一些乡镇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进行支持,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资源等条件无法有效的得到满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后,乡镇地区的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信息比较闭塞,都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诊就是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些乡镇地区用作农业生产的土地比较狭小,无法实现大面积、高效率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乡镇地区的农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作物灾害以及病虫信息等无法及时传播,都会给农业产业化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
3.促进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1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乡镇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农民的思想观念进步,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更加的理解和支持,更能够积极的投身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弄明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需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乡镇地区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例如,在乡镇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农科专业协会、农村广播电视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宣传教育活动,让农业产业化深入人心,逐渐在乡镇地区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的促进新型农村,新型农民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3.2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建设和完善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得力助手,巩固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首先需要对组织财产进行划分,将组织财产归全体社员所有,对财产利润进行分配,同时,也需要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让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经济合作组织工作的规范化,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3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在一些条件有限的乡镇地区,达不到很大的经营规模。可以有条件的,逐步的进行适度规模的土地产业化发展。根据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同时结合户籍制度、小城镇发展政策等,让农民真正意义上同土地脱钩,实现土地的集中化、产业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对乡镇地区的耕地制度进行变革,采用耕地流转制度,从而促使一些拥有耕地却不用来进行农业发展的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乡镇耕地的有效利用,逐步实现小规模的产业化经营。
3.4推进乡镇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借助信息平台在乡镇地区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对有效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加工,最终将农业信息转化为乡镇地区的农业收入。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乡镇地区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灾害病虫害信息等,使弄明能够真正依托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此外,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4.结语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各地区需要开动脑筋,积极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展新思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亮.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资本问题探析[J].理论动态,2013(25).
从产业布局的趋势来看,产业集群的存在必定成为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阶段。顺应此发展趋势,2012年2月,河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序幕。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集群是核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激发龙头企业强大的带动能力是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重要抓手。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植根于农业,发展于农村,贴近于农民,龙头企业的发展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而影响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把小农户和大市场连接起来。这样,不但农户从农产品附加值中获得了较高的收入,而且农产品的消费者也从中获得了实惠。
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研发、抓推广,已成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全国有30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近90%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的企业占60%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
此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催生一批小企业,形成一个大产业,带起一座小城镇。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小城镇的财政收入,拉动小城镇市政建设,而且能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让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
我国农业在近40a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生着改变,并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主流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化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当中,在确保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农业产业发展还会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更多科学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使我国农业逐渐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下面笔者就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进行阐述。
1农业产业发展的简介
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其发展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其发展中心,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并建立规模化、企业化、区域化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形式,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1]。农业产业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传统的农业的改革,不仅是在技术上进行改造,还对其传统的农业产生模式进行了革新,使我国农业逐渐迈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农业相比较还存在很多特点,如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等。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2.1农业产业发展中各环节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农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在生产环节,各地区农民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特点,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其生产的主要目的进行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的种植,以免出现重复种植的现象而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确保所种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2]。例如青稞的种植与生产,应当在该地区建立组织机构,鼓励农民能够参与到日常的生产种植当中,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种植技术进行培训与指导,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在销售环节,应当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利用媒体进行农产品的宣传工作,以便吸引收购企业的注意,使企业能够来到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的收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该地农民的收入。
2.2农业产业发展中企业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企业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也具有积极意义。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为农民所增加的收入两者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农民的收入也就越多。一般情况,农民的获利方式主要是在生产与销售2个环节获利,而企业则是在加工等环节获得利润[3]。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能够不断增加农民所获得的利润,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企业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充分利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
2.3农业产业的特色发展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够对增加农业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时,应当形成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并建设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例如节水灌溉设备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避免在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保障农业的顺利的生产。与此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结语
我国政府开始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革,形成符合现代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使我国农业逐渐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农业进行转变。农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我国各地农业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地农业进行改革,并结合当地农业的特点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希望通过本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进行地分析,使其能够为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来自河北省的证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28-31,34.
[2]孙新章,成升魁,张新民.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2):510-513.
农业产业化是指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保护与其开发增殖的实现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原则,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21世纪的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具有两大新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知识化(包括信息化在内)已成为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二是世界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这两大新趋势的有机统一成为21世纪现代经济及现代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生态型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主流产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然要顺应这种产业发展趋势。生态农业产业化基本具有农业产业化内涵,其发展类型同样主要表现在主导要素和组织载体的不同形态,农业产业化生产主体是农户,经营主体是企业经济组织或相关组织等市场中介组织,企业与农户有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共同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包括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主导产业带动与中介组织带动等多种组织形式,各组织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
生态农业产业化引导和组织分散的农户进入社会化大市场,将现代科学技术导入农业,提高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水平;重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组生产要素,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引入现代农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组织制度创新与完善中发展和壮大农户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产业化如同农业产业化一样均可突破所有制界线,将国营、集体和个体融汇在一起,形成多组分、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经营体制;其生产组织已突破行政区划的界线,形成跨乡、县、区、省甚至跨国的联合企业;管理技术已突破行业部门隶属关系的界线,将农、工、商、贸和科教诸行业部门连结起来;生产区域已突破城乡分割的旧体制,把城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1~5]。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区别一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应提倡产品生产与产业的多样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控实现结构的“柔化”。表现在一个区域范围,所生产的产品虽发展有主有次,但不仅仅拘泥于一个,而是多个,其目的是增强对外界经济环境(市场)风险的耐受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是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把整个区域内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资产业相互交织,资源高效利用,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网络,真正发挥区域的整体功能;三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的产品应是健康安全化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在注重产品安全性的同时与名优特品牌战略相结合;四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在倡导基地建设的同时侧重通过建立与规范三大体系,即环境友好(双赢)的生态农业技术与集成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链接的政策法规与有效机制的宏观调控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环境与产品监测网络、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接口、农民转化为工人的接口。
2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