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8篇

时间:2024-03-22 14:40: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篇1

关键词:实践与综合应用 小学数学 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80-01

“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该过程则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高低的一个考察过程,考察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做得怎么样,在进行操作和探索时有没有采取不同的方法。

1 实践与综合运用对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

“实验与综合应用”是国际课程发展趋势的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一大重要载体。脱离情境给学生灌输知识是中国教育多年来所存在的一大弊端,尽管这些没有设置进来的情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但这些未设置进来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学生提高辨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学生只有将数学里那些被抽象化和细分化的基础知识不断地积累才能得到一个整体的提高,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对学习没有一个高层次的认识,那么所积累的基础也会变得虚无。如果个人对自身的各项能力没一个准确的价值判断,那么教育也会走向虚无的道路。可见,我们只有在“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教育观的正确引导下,再加上数学教师自己的摸索和尝试,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将这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东西看成是教科书里的点缀。

2 对如何开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建议

2.1 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

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现实世界与数学之间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实践与综合应用”所追求和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让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有数学的相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教师在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时,首先就应该考虑到小学生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然后依据不同的情况将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原型挖掘出来,让数学回到现实世界当中。

2.2 设计再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平台

“实践与综合应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在现实世界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的将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情境设定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们开始探讨、交流、思考,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探究出来的结论应用到现实世界当中去解决问题,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我在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后,设定了“一根铁丝折一折”的实践应用活动。活动一,将铁丝发给每一个学生,然后让他们将手中的铁丝随意的进行折,看都能够折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来,折完之后再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活动二,用尺子量,然后再计算它们的面积多大,周长是多少。活动三,在用尺子量,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些平面几何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然后再准确的算出来,接着讨论一下面积与边数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

2.3 凸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过程

实践活动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教学活动,而是要回到现实世界当中,让学生们亲自去调查,然后根据所学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调查和了解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最后得出想要的答案。

比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大家在吃午餐的时候就针对使用一次性筷子好与坏提出了疑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别提出了餐饮业一天内会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多少双筷子相当于一棵树?长期下去,会对森林有什么危害?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开展了一次研究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成立了研究小组,每个小组经过不同的分工,如收住数据、统计记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得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答案,由这个答案让学生们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筷子所造成的巨大浪费。

2.4 突出数学知识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同时还应将其它学科与数学综合应用,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也正是“实践与综合应用”所努力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智能、情感、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一个很大的进步。因此,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应取材于综合,并且要着眼于发展。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素材当成学习的内容。如“郊游如何租车最划算、如何设计我们的新校园、如何铺地砖最节省成本”等,都可以通过老师的组织来得出结论,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3 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时注意的问题

3.1 用数学的观点分析和研究事物

数学教学就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存在的巨大魅力以及无穷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设定的情境一定要与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观察、探讨、交流、反思,最后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真切的去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3.2 从生活实践中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地加强应用性实践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将实际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根据学生是否具备这方面经验的的特点,来开展能够丰富学生思维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用所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亲自去探究数学内部及所存在的规律的机会。

3.3 在数学活动中合作交流,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研究、善于交流合作”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大问题,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合作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过程都展示出来,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参与面不断地扩大,对所具有的数学资源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和整合。

参考文献

[1] 谷秋容.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尝试[J].教师,2009(3):78-79.

[2] 陈红梅.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J].时代教育,2007(29):96.

[3] 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2

一、学习新理念,领悟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新课程下,教师要注重新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新理念,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首先,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要了解、相信、尊重和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再次,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在信息技术时代,要学会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二、反思教学,转变教学观念

以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每天只忙碌于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很少学习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了解学生;不重视教学反思,不讲究技巧,不注重革新,总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很少与同事交流、切磋教学心得,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往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总是事倍功半。

教学中要善于反思,做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积极反思: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回答?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哪个环节做得不好?下节课如何改进等等,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实践,落实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体现生活化和情境化。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更好地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和发展。新课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方法是:(1)看情境图,(2)说情境图,(3)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买电器”一课,首先出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说一说情境图意思,即这些图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最后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可能提出很多离奇古怪的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表扬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再从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找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内容。

2、建立模型。

建立摸型是指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数学模型。

3、解释应用。

教学后,选取课后练习或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练习,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例如,“买电器”一课,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第53页的“试一试” (1)(2)、(3)题和54页“练一练”1、2、3题。

4、课堂小结。

篇3

一、学习新理念,领悟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新课程下,教师要注重新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新理念,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真诚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首先,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要了解、相信、尊重和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再次,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在信息技术时代,要学会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二、反思教学,转变教学观念

以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每天只忙碌于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很少学习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了解学生;不重视教学反思,不讲究技巧,不注重革新,总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很少与同事交流、切磋教学心得,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往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总是事倍功半。

教学中要善于反思,做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积极反思: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回答?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哪个环节做得不好?下节课如何改进等等,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实践,落实新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体现生活化和情境化。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更好地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和发展。新课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问题情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方法是:(1)看情境图,(2)说情境图,(3)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买电器”一课,首先出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然后说一说情境图意思,即这些图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最后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可能提出很多离奇古怪的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表扬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再从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找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内容。

2、建立模型。建立摸型是指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教学方法是:

(1)自主探索。即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算法或尝试计算。

(2)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动手实践的详细步骤及方法,若需要分工合作的应给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3)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自主探索,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对探索结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由表达各自的想法。教师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然后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逐步得出大体一致的结论,建立起数学模型。

(4)组织汇报。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对各小组提出的观点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

(5)集体归纳。各小组汇报后,进行综合性归纳结论或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有必要时教师适当引导归纳。

例如,“买电器”一课,学生提出:爸爸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共花了多少元?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独自动手列出算式:500+800=?,针对算式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交流、讨论算法。然后组织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后组织全班归纳:方法一,通过摆人民币,发现5张一百元加上8张一百元,是13张一百元,13个100元是1300元。方法二,先想5+8=13,再在得数后面添两个0,得数是1300。方法三,也可以这样想:5个百加上8个百是13个百,即1300。方法四,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得到1300。

3、解释应用。教学后,选取课后练习或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练习,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例如,“买电器”一课,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后,让学生完成课本第53页的“试一试”(1)(2)、(3)题和54页“练一练”1、2、3题。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教学观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各门学科教学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往往存在知识和能力脱节的现象,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知识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很低。在数学学科中这一问题表现尤为明显。最近我们在大小田小学做了一次数学题测试。第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现有两个塑料桶,一个能盛4千克水,另一个能盛5千克水。问利用这两个桶怎样能量出8千克水,我们在大小田学校小二、四、六年级各抽一个班进行测试。结果二年级有一位同学做对,四年级只有8位同学做对,六年级有25人做出。看来这道题目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而实际上这道题目需要的数学知识只是十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会。于是我们又补充了一题:在0-5之间任意找两个数相加等于8的算式有?结果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能做出。可见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是不相符的。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具备解决数字题的技能,但却无法将这些技能迁移到对应用题的解决中。这次调查正反映了这个问题。

一、 计算技能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农村小学的学生解决数字题相对较容易,但解决应用题却很困难,说明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计算技能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如第二道数字题许多学生写出4+4或3+5的算式,第一题却赫然写着“不会”,其实,学生没有发现两道题目是相通的。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过多地把计算作为单独的活动集中训练,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算术法则,而很少让学生解释算术公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摆正计算教学的位置。必要的计算技能训练是需要的但不能脱离 生活现实和问题情境单纯进行计算技能训练。数学的本质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向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转变。

二、 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无法将解决数字题的技能迁移到对应用题的解决中主要是他们在问题表征上存在困难。如本题对小学生有难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问题材料表征困难。在未做对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首先放弃思考写上“不会”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这么困难。 传统的数学教学用表征的方法。教学的表征理论把数学技能的概念作为学习过程的终点和起点使得概念、技能的学习与应用之间的分离仍继续存在。传统教学的表征方法及学习的内 化观点有把学校中的数学和现实中的数学对立起来的危险。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数学表征材料的社会情境作用让不同学生的现实体验而不是正式数学构成教学活动的起点。学习数学可被看做参与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关注数学对象的存在、本质和关系等方面的数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解来学习数学。如断尺问题。问从刻度2到4之间是多少厘米?许多学生做不对原因是对尺子上的数字不理解。如果让学生亲自做一把尺子或让学生用脚在地上量步子记数字学生就懂得刻度“0”以及“1”、“2”等数字的含义。皮亚杰说“教师 不该一味地给孩子们讲课而要组织情境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解决方案的搜寻。”因 此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让学生“做”数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很有帮助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关于数学教材编排上知识的深与浅的问题

从测验的情况看本题对小学生普遍有难度。是题目太深了吗,从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知识来看不深,仅是十以内的加减法或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对学生来说难在哪不是所需知识的深度不够,而是因解决问题的能力低。 由此我想到数学教科书的编排是追求数学知识的深度,还是注重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学得深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就水涨船高地上升吗?从本次调查情况看,虽然正确率是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但就题目难度和各年级小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来看正确率不高。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可见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偏重数学 知识忽视数学能力发展的问题。学校数学和生活数学往往不一样。因为社会情境是复杂的 在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情境中数学不是终极目标,而只是问题解决情境中的一种辅助活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教材的“偏、难、繁、旧”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以问题为中心编写数学教材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境;主体;个性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并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和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习惯。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践表明,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情趣化,让我们的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进行充分的体验。为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小表演等,或让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感受数学的力量,形成必要的技能。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育走向生本,要求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呈现规律。课堂上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主体性探究活动中学会操作,学会推断,学会总结,学会应用。

篇6

一、数学问题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若能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如教学求“长方形周长”,我设计了求教室里黑板的周长,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我设计成找教室内的四边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这样,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

二、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拿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

三、重视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人才打好基础起着重要作用,而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有很高的相关度,思维能力从低年就要注意培养,如教学口算时,要逐步提出适当的速度要求,交给学生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

四、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

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

教具、学具、电话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学生感性经验,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条件

(1)教师要有正确的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在智育方面正确的导向,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智力,而且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篇7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建议

计算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可谓是举足轻重。每当翻开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材时,我们很容易看到,教材里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或多或少掺杂着计算知识。从这个点可以总结出,计算知识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引导学生领悟算理

算理是计算教学的灵魂所在,没有算理,计算教学就如同干枯的树苗,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不管计算如何简单,都有必要对其算理进行渗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激情,才能增强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信心,才能开启学生学习数学的智慧。比如,我们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时,乍一看教学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你仔细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程度是非常初步且依赖直观的,如何着眼于这样的学习基础和特点来让学生在计算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感受?不需要概括出运算方法的教学要求,是不是就不用让学生领悟算理,而只是进行‘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形式上的说教?如果需要进行算理的渗透,却又不必过于抽象。这中间的度应该如何把握,能力训练点如何确定?”这样一来,看似简单的知识就不那么简单了。它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在平淡中去发掘新奇,在新奇中去探索数学奥秘。

因为算理是算法的依据,算法则是算理的延伸。没有算法,算理也只能成为一个空壳,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探寻出计算的方法。针对于探寻方法的这一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力求做到算法多样化,计算简单化,结果精确化。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持久的发展。

二、用生活情景进行计算教学

生活情景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载体,它能帮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展开数学学习。这样,计算教学就不再是空泛的了,我们给它赋予了生命与活力。

三、在计算中渗透生活情景

生活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在进行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字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物体。如:0.5×10,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本作业本0.5元,爸爸给小新买了10本作业本,应付出多少元?这样,计算教学就不会枯燥无味了,它已深深扎根于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总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只要我们认真做好计算教学这块工作,我想,小学数学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科,它将会成为学生非常热爱的一门科学。这样,小学数学教育就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学习效率;内涵;作用

伴随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以教定学”及“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已然无法顺利时代的发展。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特别深,所以当前仍然有部分老师倾向于选用传统教学理念展开小学数学教学。鉴于此,各小学数学老师理应以新课改理念为基础,切实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并选用“以学定教”等新型教学方式,以有效地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以学定教”内涵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学定教”,即老师在实施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学生现实情况为依据,选用最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提高。此教学方式跳出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让每位学生均可以接受最恰当的教育,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以学定教”要求老师以学生的立场为出发点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言是特别有帮助的。此种新型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同时兼顾学优生及学困生,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同时其还可以让所有学生均主动加入教学之中,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二、“以学定教”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研究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以学定教”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此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里均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能使孩子们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以学定教”是一种以学生兴趣为立足点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使在快乐心情的影响下实现成绩的提升。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鉴于新课改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进一步落实,许多新式教学理念也被先后运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便属于其中之一。由于此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强化其竞争意识,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方式便赢得了广大小学数学老师的青睐。

(三)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以学定教”教学法的选用对于学生团队合作理念的培育及其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而言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老师在实施小学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可选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使各小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如此便能使学优生在小组内形成以点带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借助彼此帮助及共同努力,促进其人际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践行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措施探析

(一)革新教学思想,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应有的关注

小学阶段属于孩子们认知能力及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其看待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特别低的。加之“满堂灌”式传统教学法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出现,所以老师在实施小学数学知识传授时理应以“以学定教”理念为依据,革新自身教学思想,给予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应有的关注,从促进其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着手,在教学中多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建议,巧妙地抓住其好奇心强这一特性,切实促进其求知欲及创造力的提升。此外,在实际教学时,老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使课堂成为不同思维彼此“碰撞”的地方,更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二)完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法所具有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教学效率,老师应对自身教学展开优化,搜寻一些对孩子学习及成长更有利的教学方式。老师应引领学生主动加入数学知识学习之中,并借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抑或对学生展开重点指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方说,在讲解西师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老师可设计一个问题:“三角形有哪几种?”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其讨论结束后,借助提问的方式掌握孩子们对和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难点及疑惑之处等。随后,老师们可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性讲解,使孩子们对三角形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三)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数学属于一门对学生逻辑及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学科,由于孩子们智力发育水平不一样,同时每个孩子所具有的学习天赋及能力亦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在选用“以学定教”教学方式时,老师理应给予孩子们个体差异应有的尊重,并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从孩子们的现实学习情况及需求着手,切实贯彻将学生视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老师亦可以全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立足点,与别的老师一起研制出与学生发展相符的样本教材,进而使自身的教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更能起到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教学法的选用对于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小学数学老师应抛弃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切实贯彻“以学定教”等先进教学法,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营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氛围。当然,老师在选用“以学定教”这一方法时,务必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能盲目地要求其独立思考,而应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流,进而让他们对学习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以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军.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

[2]陈挺军.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J].才智,2014(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