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1 14:40: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交通数字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Wang Xiaodong
(Network Center for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摘要: 为了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论文提出了一种按照统一数据标准、数据资源使用调查、构建公共数据库、安装元数据管理系统和实现数据交换五个步骤实现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To set up the unified 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platform for digital campus system,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a scheme with five steps, Namely, the unity of the data standard, the using investigation of data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atabase, the installation of meta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data exchange.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数据交换与共享
Key words: digital campus;data exchange and sharing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28-01
0引言
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引擎,在这个引擎的工作下,各个业务系统才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化校园体系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数字化校园体系由公共平台和业务系统两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平台由数据标准以及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组成,业务系统视各高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某医科大学的业务系统由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一卡通等组成。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是数字化校园体系架构的核心元素,实现数据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交换,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唯一性和实时性。
1构建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全校统一规划的数据中心,在统一的标准下整合数据,实现全校数据统一存放、统一管理、联合共享的目标。构建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不仅仅是搭建系统,更重要的是建立标准,制定合适的数据交换方案。其建立需要统一数据标准、数据资源使用调查、构建公共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五个步骤。
1.1 统一数据标准首先确定参考标准,这里的参考指的是学校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准备遵循的标准,在高等教育领域这类的权威标准不多,因此也不难选择,我校以高等教育信息化信息集为参考标准。第二步需要建立现行标准,现行标准的建立必须通过与业务部门的充分沟通,以学校基本代码(机构、人员)的标准化为出发点,逐步扩展到更多的领域。
1.2 数据资源使用调查在建立数据标准的基础之上,为了确认权威信息来源,建立公共数据库,还需要进行数据资源的使用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UC矩阵这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各部门(系统)分发具体信息条目的uc表格,可以获得初步的UC矩阵。经过对这个UC矩阵的完备性和一致性检查,不仅可以获得公共数据库所必需的共享信息,还可以发现数据交换的走向和任务,所以数据资源使用调查是统一数据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UC调研矩阵,是今后数据交换的依据。应该明确学校中主要应用间的数据流向,进行简化和整理之后,确定权威数据来源,确定数据使用者和数据使用周期。
1.3 构建公共数据库将全校公用的数据统一存放,给使用者开放数据接口,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和权威性,避免出现数据孤岛;同时将各部门相同的业务数据分类存放公共数据库,便于领导在整体上掌握某类业务的情况。
1.4 安装元数据管理系统部署安装元数据管理系统,由下面六个步骤:①操作系统:红旗 Linux 5.0;②JDK:j2sdk1.4.2.12;③JBoss:JBoss323;④Java代码编译工具:JBuilder 9;⑤SubVersion 1.4.3;⑥SVNWebClient。
1.5 实现数据交换实现数据交换从技术上讲要熟练掌握数据交换工具,设计数据交换的过程。然而数据交换实施中更多的是规划、协调和确定方案。
数据交换往往涉及到学校的多个业务部门,因此它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与开发人员通力配合,大力推进的过程。数据交换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①协调数据提供者。确定具体的数据字段和业务数据与标准化的公共数据的映射关系。
②制订数据交换方案。实施人员根据讨论的结果制订具体的数据交换方案,形成文档。
③进行数据交换过程的设计。实施人员根据数据交换方案使用数据交换引擎和相关技术进行交换过程的设计,确保设计完全满足和符合数据交换方案。
④数据交换过程的测试。设计好的数据交换过程,需要经过在测试环境下进行严格的测试,保证交换结果的正确性和交换过程的可靠性。
⑤正式运行数据交换。经过测试的数据交换过程,在正式运行前需要由项目负责人在数据交换方案上签字确认。
⑥协调数据使用者。经过数据交换以后,权威的数据已经集中到公共数据库中,并且是基于主题模式(如以用户为主题)的不再是按照零散的业务系统的划分。此时需要与数据的使用者(通常是与数据提供者不同的多个学校单位)进行协商确定数据服务提供的方式。
⑦制订数据服务方案。实施人员根据协商的结果制订具体的数据服务方案,形成文档,送交校方数据交换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数据交换负责人进行审核。根据反馈意见,修改交换方案。
⑧提供数据服务。实施人员根据数据服务方案使用数据交换引擎和相关的技术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由于数据的使用者不能够修改数据,所以这种对外服务通常都是查询服务。
2结束语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过程,数字化校园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就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引擎就可以正常的运转了。
参考文献:
[1]西安长城数字公司项目文件文件.
[2]赵安新,吴晓霞,穆荣.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5):3-5.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习共同体;E–PDS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43-06
2003年,常州市教育局将勤业中学定为首批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签订协议,通过院校合作的方式展开课程改革实验。
随着课改实验迅速推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的问题,逐渐成为阻滞课改的主要障碍。经过研讨,合作双方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决定课程改革成功的核心要素,所以,对勤业中学来说,深化课改的当务之急在于创新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发展。为此,我们引进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理念,以网络教研平台为载体,建立勤业社区数字化教师发展学校,展开PDS本土化、数字化行动研究。
2006年下半年,数字化教师发展学校研究项目成功立项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在PDS教育平台上,构建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经过长达六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包括“数字化教师学习共同体本土实践范式”在内的一批重要成果,获得“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优秀教研成果奖。更为重要的是,PDS推动了勤业中学的跨越式发展,使我校从改革前的一所薄弱初中,跨入了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的行列。实践证明,“E–PDS”(数字化教师发展学校)是一个有意义的校本教研创新范式。本文将从系统规划、行动创新、生成模式三个方面,论述“E–PDS”的规划、研究与建模。
一、系统思考,创新设计
在没有本土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如何将PDS理念融入我们的校本数字化行动?这是课题规划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采用系统思考的方法,从剖析本校教师发展问题、汲取PDS经验、创新PDS数字化交互机制三方面,形成了研究行动的顶层设计。
(一)立足校本,剖析教师发展问题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寻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的典型表现。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类,课题组归纳出这样三个典型特征:其一,专业发展目标不明,信心不足,缺乏自我发展内驱力。其二,学科专业视域过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不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弱。其三,教学理论素养偏低,教学反思深度不够,难以将课堂中的实践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由此,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发展理念陈旧。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广大中小学校普遍缺乏“以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理念,教师评价标准偏重教师对学校发展付出的“苦力”,轻视教师为学校发展付出的“智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弱化。
2.教师培训方法落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但传统的以单向传递为主的教师培训方式,不重视教师学习团队建设,缺乏支持教师个体间基于实践经验的对话与交流的环境,导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的效率低,过程长。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传统教师培训机制的职能分离模式,直接影响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般来说,职前教育机构(师范大学)主要负责教育理论教学,职后教育(校本培训)主要负责实践案例分析。导致缺乏实践体验的师范生,死记硬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当他们入职后,常因不会灵活应用学过的教育教学知识而一筹莫展,只得在实践中从头摸索,形成一些基于自我体验,但并不一定正确的教学认知,阻滞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基于校本的教学研究又只聚焦于实践案例讨论,缺乏必要的理论培训,使一线教师因缺乏理论的指导而产生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无法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结构良好的学科教学知识的问题。
(二)汲取PDS经验,创新本土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是一个系统问题,必须采用系统方法来解决,那么,如何活用PDS经验,创新校本研修行动研究内涵呢?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深度研读PDS核心理论。
通过研读,我们认识到:PDS与传统教师培训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独立于中小学以外的教师培训机构,而是以中小学为基地,由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合作构建的教学研究共同体。PDS既能够为中小学在职教师带来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为校本研修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供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又能够使大学教师倾听到教育一线实践的呼声和需求,为师范生带来鲜活、生动和真实的教学实践情境,是一种合作双赢的研修方式。
我们认为,PDS提出的“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的理念,通过组织目标系统化,将每一位教师培育成有创见地从事教学和改进教学的人的策略;PDS将行动过程与结果定位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的思考,将行动实施由任务驱动转向对人文关怀的策略;PDS注意发挥组织成员在研修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条件的策略,都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PDS秉承古德莱德(1986)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改善教师教育的现状”理念,始终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而PDS基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多元、合作、田野、学习、共赢”的研修形式,也可以成为未来行动的蓝本。
深入的文献研究,为行动创新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我们将PDS先进经验融入了PDS数字化教研的系统规划,提出了勤业社区教师发展学校的三项行动策略:
1.合作共赢策略。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成功,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亲密合作,创建学习共同体,谋求共同发展。
2.持续学习策略。通过持续不懈的共同学习,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升大学教师与师范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3.实践研修策略。通过院校合作,共同聚焦课堂,研究如何改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教学经验向教育智慧转化;开发适应不同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学生发展。
依据这三项原则,我们对勤业社区教师发展的研修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形成六个研修模块:①系统规划;②理论讲堂;③聚焦课堂;④勤中论坛;⑤专项研究;⑥自我评价。这六个模块组成了一张研修内容的系统网络图。(如图1)
(三)基于网络,创新PDS交互机制
PDS多元、合作、田野、学习、共赢的行动理念,决定了PDS研修活动的广泛交互性。而我国人口众多,学校规模大,同等级学校中,师生数数倍于美国,PDS研修活动生成的信息量亦数倍于美国,这给PDS本土化行动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我们抓住21世纪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机遇,建设PDS的数字化平台,引入“云”技术、自媒体等网络高科技,建立共同体成员间信息交互的多维度网路,帮助老师们建立起跨越时空的学习共同体纽带,为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思维对话服务。
二、 立足校本,创新行动
系统规划,为PDS本土化、数字化研究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让我们的行动研究更为科学、理性,达到理念与行动、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境界。
(一)理念与行动深度融合
我们通过创建PDS的校本评价标准,将PDS理念深深融合于行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由此,唤醒教师专业自觉,达成行动目标。主要评估标准见表1。
PDS理念融入行动,激发了教师的专业自觉。这是L老师描述W老师课堂的笔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温暖、柔和,课堂的气氛热烈、和谐。教师很‘忙’,忙于分析学生发言中表达的学习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忙于为学生的‘学’提供帮助。学生也很‘忙’,忙于投入学习活动,忙于参加师生对话。师生们为‘学’而合作忙碌,其乐融融。我常常忘了观察者的角色,被这‘忙乐’的课堂吸引。”这段精彩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专业自觉的教师是如此热爱自己的课堂,师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如此阳光,科学、民主和爱,深深融入学习中。
(二)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我们的“理论讲堂”模块,利用每周周末一个半天时间,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各位专家,为教师开设了为时2年,多达320学时的理论辅导课,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我们还邀请专家教授参加每月一次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研修活动,共同聚焦课堂,观课评课,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课堂教学现象,深度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实践经验向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其主要流程如图2。
课题组还引进课堂观察与录像分析等数字化技术介入教研,自主开发了以“观课手记”为代表的系列观察工具,为教师实践性学习搭建了“学习支架”。六年来,学校已展开“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49次,参与人数达5100多人次,在教学平台上发表“观课手记”2300多篇。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了教师对自身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策略与方法深度融合
借鉴PDS系统化研修经验,我们积极推进研究行动的全方位整体演进,促进研修内容、行动策略、网上交流方式深度融合的行动格局。目前已经形成的策略与方法深度融合案例汇总,如表2。
策略与方法的融合,起到了研究对实践的反哺作用,共同体成员主动将研修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课堂中,提高教学绩效,生成新的知识。
三、实践反思,生成模式
(一)E-PDS实践建模
回顾六年实践,我们认为,可以将这一创新行动概括为E-PDS——数字化PDS的实践模式,E-PDS模式结构图如图3。
E-PDS——数字化PDS的实践模式也可以称为“E-PDS124行动研修模式”。其内涵为:
E指数字化学习,在本文中,专指数字化教育平台,PDS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缩写。两者合起来,表达“基于数字化教育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之意。
“1”是指一个平台,即数字化教育平台,它既是行动载体,也是行动知识管理的基础,是行动研修得以实施的保障。平台以团队共同愿景为核心,构建起基于知识管理的互动信息网,将行动研修实践与其目标连接起来,促进行动中多种知识的交互和融合,促进教育智慧的生成。
“2”是指两个方向——学科教学知识的数字化双向融合,通过E-PDS,促进教师“对教学最有效的知识(PCK—学科教学知识)”之双向传播。学校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通过勤中论坛、理论讲堂、聚焦课堂、项目小组、自我评估等研修活动,帮助教师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融合。
“4”是四种行动研修方式一体化,即实践、对话、反思、生成一体化研修的行动方式。实践、对话、反思、生成一体化研修的行动方式,是PDS的六项原则本土实践的产物。对话是言语交互,思维交锋;实践是探索体验,合作创新;反思是理解顿悟,知识分享;生成是智慧融合,再次创造。这四个环节的内涵可以这样界定:
对话是维系共同体生机的信息通道。对话贯彻于行动的每一个环节,对话是丰富多彩富有生命的过程。在数字化学习共同体中,老师们通过与专家对话,与同伴对话,与书本对话,与课堂对话,提升自己的教育视野,激发自身的教学灵性,感悟“如何教得更有效”的教学实践知识,丰富学科教学知识。
实践是行动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智慧生成的土壤。我们深悟E-PDS最突出的优越性在于:专家指导下的实践,既能保障行动方向正确,又能减少行动失误,有利提高研究绩效。实践的理念贯穿于课堂,同时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它使教师主动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在做中学。由此,激发了课堂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勤中课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蔚然成风。
反思:E-PDS是典型的“反思论”教师教育模式。数字化平台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加强对教师反思的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共享,促进反思深化,引导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自我调整、自我建构,获得可持续的专业成长。
生成是再创造,是通过对话、实践、反思等研修行动孕育出的智慧结果。生成是融合,是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知识与他人实践知识交互产生的质的飞跃,也是团队智慧的融合和升华。
对话、实践、反思、生成四种方式,不是割裂的模块,而是一体化的行动,是维系师生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内生动力。
(二)数字化知识管理机制建模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积累对教师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性知识的特点意味着这种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储存、分享及应用更新,都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动态生成的,但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鲜有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共享机制。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建设,创造了通过分享与交流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再创造的途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E-PDS,教师的知识共享、学科教学知识的增长也会自然发展,但这种发展,是随机和无序的,其发展速度是缓慢而随意的。而E-PDS实现了教师实践知识的数字化知识管理,使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交互、融合、再创造的过程成为一个目标明确、行为清晰、过程有序的可持续增长过程。其实践原理如图4。
关键词:技工院校;人事;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09-02
1 提出技工院校评教系统改进的背景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它是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而教学工作的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其教学水平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更好的检查教学质量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评教系统,为教学工作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但笔者也观察发现,存在不少技工学校的评教系统在设计方面是有很多可以改进方面。为此,笔者走访了惠州市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好的6所技工院校,向其有关干部、教师和学生等发放了关于所在学校评教系统使用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16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09份。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统计来看,认为其评教系统有待改进的有207人,占66.9%;认为其评教系统基本上能满足使用的有90人,占29.1%;认为很好不用再改进的有12人,占4%。显然,对现有评教系统进行改进是符合期望的。鉴于此,笔者尝试以所在单位惠州市技师学院为例,对技工院校评教系统的设计提出改进思路和方案。
2 惠州市技师学院原评教系统存在和问题
2.1稳定性不够
该系统是基于小规模的使用群体设计的,容量边际不足。不可否认,当初该系统上线使用时,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还相对较少,支撑力度还算勉强。但随着近年来招生人数的倍增,该系统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了,表现为缓慢甚至是闪退,尤其是在众多学生同时上线测评时,表现更为明显。
2.2界面不友好
该系统没有专用的链接地址或界面,需要通过手动输入给定的地址才能够访问,且该系统的首页及测评页面不易于使用者理解,学生在测评时疑问较多,从而使得每次评教活动开展时都需要做专门的培训,时间和人力资源成本较大。
2.3功能不完善
该系统只是简单的实现了数据的录入和计算,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的功能,需要将计算数据下载进行二次处理或多次处理才能得出相关指标结果。而且该系统安全漏洞较多,如:可以绕过管理员登录界面直接进入后台。登录页面没有设置验证码,在防止非法尝试登录方面不足等。
3 惠州市技师学院评教系统的改进设计思路
根据调查活动的反馈信息,本着科学、实用、节约的原则,对惠州市技师学院评教系统的改进做如下设计。
3.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基于B/S模式的架构,使用的角色类型主要有三类人员,分别是学生群体、教职工群体和管理员。为了让三种角色的权限能相互独立而又能实现信息共享,评教系统设计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学生评教子系统、教职工查询子系统、管理员管理子系统。该三个子系统所做的数据操作,均通过数据完整性写入同一个数据库中。具体关系图如图1:
3.2功能模块设计
按照评教系统的需求分析,共设计4大功能模块。
登录功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验证登录使用。按照角色不同,学生角色通过前台登录页面进入,并通过录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入相应的评教页面。教职工和管理员则通过学校统一的OA办公应用自动化系统接口进入相应界面。以上登录均设有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
评教录入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学生进行测评录入。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指标,学生可以在此页面选择相应的科任教师进行逐项评分。并在评分完成后,在主要意见框内录入对该教师的主观评价和建议等。该模块设有提醒机制,即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录入后才能离开,否则提示继续完成。
信息查询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评教结果的查询。按照角色的不同,赋予相应的查询权限。教职工通过本人账号登录可查询本人所有任教课程的评价和结果。系部领导可以查询本部门所有教师的任课评教情况。校领导和管理员可以查询全校所有教师的评教情况。
管理功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对评教数据和指标的管理。通过该模块,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评价要求,增删评价指标,并给相应指标设置分值。在评价完成后,可以按照分系、分课程、分专业等范围对评教结果进行统计。同时,考虑到分数可能存在错录的情况,该模块设置了分数更正功能。
3.3关键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3.3.1登录界面
实现学生评教登录,其实现界面(如图2)和关键代码如下:
3.3.2评教界面
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其实现界面(如图3)和关键代码如下:
3.3.3查询页面
实现对评教教师情况进行查询,共有6个教学系部,其实现界面(如图4)和关键代码如下:
4 总结和展望
在新系统上线使用后,笔者就有关使用情况对参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7.3%的学生认为比旧的系统使用起来更便捷,更易于理解。因此,总的来说通过改进和再设计的评教系统是能够较好满足使用需求的。展望未来,从业务和科学角度上来讲,我们还可以对评教的方式作进一步改进,如对每一节课堂的情况进行实时评价等,这样可以能够让科任老师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教学效果情况。对此,笔者也正着手拟制有关方案,并根据方案规划设计相应的数字化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明日科技.SQL Sever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62-287.
[1] 周静雅等.SQL Sever 数据库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2-68 .
针对该问题,本文以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为例,对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研宄,将课程网站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授课效率。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内涵
“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编制的指导学生学习方案M。学案与教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案仅仅是为了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的,学案是为学生自学准备的。教案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案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整个教学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主体性随着授课过程的需要,适时进行互动,是一种集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一身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仅注重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适合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突出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满堂灌”,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学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学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重在“导”和“学”,这里的“导”是引导学生自学,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则是学生自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
(2)师生平等对话,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更多地体现的是老师的“霸权”主义。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引导者、服务者,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帮助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二者处于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帮助,综合能力得到提局。
2.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
由于教学网站的制作、建设和维护所需技术比较复杂,给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传统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很少引入教学网站,学生的自学仅仅依照学案,自己根据教材进行自学,学习内容受限,而且课下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引入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学网站建设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大节省了教师建设个性化网络教学网站时间,但是教学网站利用率不高,与课堂教学衔接和融合程度不好。
教学网站的主要优点就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沟通便捷,打通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时。本文将教学网站融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提出了基于课程教学网站的通信原理课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课前:首先,通过教学网站本次课程学习的知识内容范围、重点和难点,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主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资料以及网络中优秀的授课视频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通过教学网站练习题,练习题围绕本次学习的知识点展开,目的是在课前阶段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此阶段实际上是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教学网站前移到课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
课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结合课前练习情况,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地讲解,理顺本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布置思考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完成思考题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主动引导和帮助。有针对性的指导能让不同层次的同学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并对课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设计覆盖这些问题的作业,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
3.新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评定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成绩评定方法主要是平时出勤,作业和卷面成绩,新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评定应能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为此制定了如下的成绩评定方法。新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出勤、课程网站中作业成绩分数、课程网站浏览次数、课程网站浏览时间,课程网站中平时测验成绩,网站中论坛讨论次数,思考问题回答次数。其中出勤成绩占总成绩的5%,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5%,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课程网站浏览时间占总成绩的5%(以浏览时间最多的同学作为最大值,其他同学是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参与讨论的次数成绩占总成绩的5%,作业和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由于本校通信原理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平时成绩不能超过总成绩的25%,所以适当控制了平时成绩,如果对平时成绩没有具体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对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4.结语
关键词:人力资源 培训 出版社 人才
党的十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业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也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为在数字出版时代的出版单位带来了新的方向、新的信心、新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出版单位必须通过自身的数字化变革迎接新的挑战。唯有拥抱和融入新技术,才能抓住出版业这次新的发展机遇,成功转型,在波澜壮阔的数字化浪潮中再次站立潮头。
数字化变革使得传统出版业市场竞争加剧,出版转型对传统出版的编辑、发行、营销、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当今全媒体数字化出版快速发展时代,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比以往越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那么,传统出版社的人才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训成为出版社经营人才的首选方式。新员工入职教育需要学习掌握工作流程;老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领导层需要不断学习以保证政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1.做好培训规划是做好人才培训教育、获取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人才是兴社之源、强社之本。人才的合理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人的能力就能如同核动力的聚集装载到一起,新的企业文化氛围也就会随之形成。进入数字化全媒体出版时代,出版社的各项业务工作结构急需调整,人才的知识结构更是如此,而人才战略毫无疑问是传统出版业迎接数字化出版挑战的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出版社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但从目前的客观状况来看,一方面是核心业务工作发展必需的具有一定特长专门人才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则是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力数量不断臃肿。
众所周知,尽管劳动用工制度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也在不断完善,一味大量地从社会上引进人才,仍不是解决人才相对匮乏现象的最佳办法。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有一个从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到熟悉适应、熟练掌握相应技能的过程。人才的使用都有在知识结构上二次开发的过程,正如产品的原材料,一开始并不是什么产品,而只是具备许多基本功能的毛坯,只有经过精心地加工,才能够成为真正所需要的产品,如何使用、如何加工这块原材料则是能否成为理想产品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之一。
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欲建成一流企业,必先有一批一流的员工。而一流员工的形成,又必须把好两个关口:招聘关和培训关。
职工培训该怎样顺应当下的发展趋势呢?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培训和培养员工是任何意义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心——如果没有把培训看作是实现经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培养和塑造优秀人才,很重要一点就是必须重视培训规划。
所谓企业培训规划是指对企业组织内培训的战略规划,企业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战略出发,满足组织及员工两方面的要求,考虑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职工培训的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2.如何进行培训规划
2.1做好培训规划必须重视培训规划
做好切实可行又能够为出版社带来明显效益的培训规划,首先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培训规划,必须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计划,。
2.2做好培训规划必须落实相关部门
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组织保障是做好培训规划的重要前提。培训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关键是落实负责人或负责单位。
2.3要善于营造培训的良好氛围
作为培训规划者,应该善于营造学习型团队的良好氛围。
2.4了解制订培训规划的必要步骤
制定培训规划需要了解必要的步骤,掌握这些必要的步骤,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监测和监督培训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5清晰界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清晰界定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是做好培训规划重要的一步。培训规划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个体分析来界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2.6重视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一般的培训服务商都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提供培训方法,而出版社必须要有清晰的头脑根据本社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方法。每种培训方法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必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人员特点外,还要靠出版社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培训方法选择适当不仅可以满足培训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可以满足出版社发展的需要。
2.7重视培训学员的选择
除普遍轮训之外,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经过适当的挑选。因为培训要花钱,这笔钱应当用在有一定潜力的人员身上,这样就可以做到投资省、见效快。
2.8制定培训规划表
制表是为了明确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等,同时也便于安排其他工作。
3.抓好职工培训工作的几个重要方面
3.1使培训工作成为出版社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企业发展战略中无论是产品开发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还是组织结构战略,离开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支撑都是不可能建立和实施的。欲使出版社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备能同一流出版社抗衡的竞争力,没有更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出版社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职工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出版社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3.2使职工培训成为对职工的内在激励方式之一
在坚持传统的外在性激励(主要体现为工资、奖励、表彰等)同时,更为注重对职工进行内在性激励(使工作本身充满挑战性、充满兴趣,能满足职工的成就感、好胜心、个人乐趣),这是西方国家创新能力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职工培训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提升职工的从业本领和个人人格,可以有效地克服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在激励中过于单一地运用物质性激励而导致激励效应每况愈下的弊端,可以引导广大职工摆脱对物质需要的片面追求,转而向往较高层次的“工作生活质量”,将有意义、有价值、有竞争性的工作视为人生的重要内容,职工从事这样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成就感,实现其创造欲,而不在乎物质报酬的多少。这样将会极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也极有利于培养一流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3.3重视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
职工培训是出版社重要的资本投入之一,同其他资本的使用和增值一样。必须注重培训的投资效益分析,即培训必须要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同出版社效益增长相衔接,使培训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优秀职工,有利于出版社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和提高,这样也才能凸显培训的战略价值。
4.做好培训工作的保障与措施
4.1依法建立劳动、培训关系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规,与职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明确职工与出版社在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权力、义务及违约责任。
4.2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
任何一个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事业吸引人,增强企业凝聚力尤为重要。
4.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出版社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真正的人才和学有所长的专门人员实施有效的激励。一个有事业的人,能够相信出版社的发展潜力,只要激励有效,同样是能留住人才的,同时也能激励其他人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4.4鼓励学习,加大岗位培训力度
数字化全媒体出版时代,出版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观念会有极大转变,对个人进行智力投资,提高素质,体现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作为个人行为这一观念将被职工广泛接受。所以,自己投资接受培训的比例会明显上升,出版社就应适时地调整培训政策,对基础学历教育及以提高自身基本素质为主的培训,应以个人投资为主。同时,应加大岗位培训力度,鼓励自学,鼓励岗位成才,在不脱产的情况下,采取业余、半脱产、函授、自学、师带徒、在职攻读学位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4.5加大考核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对稳定职工队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很重要的基础。而出版社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考试考核力度是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之一。这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试考核标准和制度,做到既切合出版社的实际需要,又客观、公正。
4.6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
职工培训,特别是脱产的培训,对人员的选拔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长远的规划,培养什么样的人,送什么人去培养,人事、培训部门应作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同时对培训后人员应有一套考核、证价办法。这是培训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今后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必须逐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提高培训回报率。
5.结语
一、通过美术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精华
法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其实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美术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将我们身边的乡土美术以丰富而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让乡土美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从而实现乡土美术文化的传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民间遗存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美术韵味的景物,让学生欣赏。例如,流传于东乡县小璜镇一带的民间艺术罗汉灯,流行于南丰一带的傩面雕等,还有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竹编、木刻、剪纸等,使学生在直观地欣赏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体验到乡土美术中朴素而自然的美感,感受到乡土美术中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二、结合乡土文化资源改变传统学习模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调查、探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我们师范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以教材为唯一教学资源的观念,结合乡土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在国庆节、劳动节还有暑假和寒假期间,以个体或者结伴合作的形式,深入到身边的文化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深入到乡村采访,与亲戚中的长辈交流等方式,在本乡本土搜集与写生独具特色与风格的乡土文化项目和内容,然后进行整理,以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展示和相互交流探讨,吸取乡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抚州当地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剪纸、木雕、刺绣等内容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探究式学习,然后带领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泥塑、剪纸、刺绣、综合材料造型等美术形式制作傩面具还有写生当地特有的人文景物等,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专注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得美术课堂充满勃勃生机。事实证明,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不仅可以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切实起到了促进作用,达到了通过整合而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美术教学效率。
三、在美术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乡土美术中的绘画观念和艺术形式等,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可以给予美术教学许多借鉴,例如,乡土艺术中敢于突破形体拘束的造型,大胆运用色彩鲜艳的三原色,强调对比反差强烈,充满自由而丰富联想的创意等,无不为现代艺术广开思路,提供创作的灵感。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美术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使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得到提高,从而得到专业化成长。例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和学生一起写生抚州城郊老剪子口唐朝至今的佛教正觉寺和江西省最大的基督教堂。在图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地乡土文化资源中与图案设计密切相关的织品花绣、木器纹饰等乡土美术工艺引入课堂教学。在速写课教学中,让学生写生如流坑的特色民居……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益补充,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和多方位的体验,为美术课堂增添情趣,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并在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中,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一、概述
韩国首都圈(SNCA:Seoul National Capital Area)由韩国西北部的一系列城市组成,包括首尔、仁川和全部的京畿道,全国大约45%的人口居住于此。其核心城市——首尔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支撑首尔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日常生活出行所需,首尔市近年来逐步建立起了综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目前,首尔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方式。其中首尔地铁四通八达,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区和景点,地铁不仅提供韩语、英语语音广播服务,更增添了日语和中文服务。韩国的出租车有黄、白、黑三种,起步价2400韩币,其中黑色车为模范车,费用相对高一些。韩国地铁与公交起价同为1200韩币(使用T-Moncy卡折后为1050韩币,约合人民币5.8元),且以乘车距离作为收费标准,而不是换乘频次,更重要的是公交与地铁收费一体化,地铁公交相互换乘无需重收起价费。在韩国多种公共交通工具中,最为普通市民接受的方式之一当属城市巴士公共交通,其不仅密度高,覆盖面广,且数字化程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004年7月韩国提出公共交通改革计划,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战略方向,把公交出行率从59.5%提高到70%作为核心目标①,同时建设全新公交管理体系、创新收费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公交线路和建立换乘枢纽等。其中包括将集成收费系统(T-Money Card)与公交管理系统(BMS:Bus ManagementSystem)相结合的半公共交通管理系统(SPBMS:Semi-public busmanagement system)。2007年7月,该计划完成。完成改革计划的韩国首尔的公共交通系统整洁、有序、服务人性化,其中最能体现人性化的当属实时公交到站信息预测及告知服务系统的建设。亦是笔者在首尔期间体会最为深刻的便捷、周到服务之一。在此深入介绍一下。
二、系统简介
在韩国SNCA(Seoul National Capital Area)内,绝大多数的公交站都设有一个LED(或LCD)显示屏,来告知候车乘客某路公交车预计抵达该站时刻,如图一所示:701路公交车预计3分钟后抵达;262路公交车预计1分钟后抵达。即使有的公交车站因过于小或过于陈旧等原因没有安装显示屏,候车乘客仍可使用手机无线网按钮、ARS(自动应答电话)、因特网查询该公交车站的唯—编号来获得公交预计抵达时间,甚至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公交车站二维码来获得信息。2004年7月,韩国便开始提供实时公交预计抵达时间告知服务,经过宣传,同年10月份每天便有1万左右的人通过ARS自动应答机获得该服务。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韩国发达的3G、4G网络以及各种各样的手机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使用手机来获得公交预计抵达时间。
三、系统实现介绍
为实现实时公交预计抵达时间告知服务,从2007年7月开始,首尔市公交综合司令室在首尔市69个公交公司约400个路线上设置了卫星体系,除小区公交和广域公交车以外的约7300多辆公交接受BMS的控制。BMS是实时公交预计抵达时间告知服务关键部分,也是SNCA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BMS中心收集公交运行信息,将其传输给交通局和公交公司,并且获得关于路况与发车时刻表的反馈。
准确预测公交车的抵达时间,最关键的问题是定位公交车当前的位置。系统采用GPS技术获知公交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BMS中心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使用无线电技术发送到公交车车载显示屏,司机获得当前车辆与前一车辆的时间间隔以及与后一车辆的距离等实时运行信息,从而调整车辆的行车速度,使其与前后车辆保持合理的时间间隔。BMS中心同样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公交车的实时预计抵达时间发送到公交站终端,以在LED、LCD显示屏显示,及时告知乘客公交到站信息。
当然,首尔公交车实时信息服务的提供离不开相应的配套措施以避免公交车受到交通拥堵、交通信号灯等因素的阻碍,主要得益于公交改革中的如下方面:(1)首尔建设了24小时道路通行权的中央公交专用道,只允许公交车和载客30人以上的大巴驶入;中央公交专用道主要分布在首尔市中心区对外的放射形通勤交通走廊上,外侧公交专用道的线路总长293.6公里,设置428个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采用“巴士优先信号制”,当有巴士接近交叉口时,通过信号(绿色信号)可再维持数秒,保证巴士快速通过。(3)车站均为侧式错开布局,主要结合交叉口和信号灯设置,通过信号灯解决人行过街和乘客进出站问题。上述措施提高了首尔公交车通行时间的可靠性,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服务。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压力日益严峻,突发的交通事件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交通堵塞,出行人群也希望能掌握实时路况等道路交通信息,动态调整自己的出行路线,避开拥堵,优化出行。
数字音频广播相对于移动互联网络具有低传输延时,不会产生网络拥塞,节约线路带宽,成本低,接收功耗低的优势,相对于模拟调频广播的副信道传输具有更高的数据发送带宽,更广泛的覆盖范围、支持高速移动接收和更强的抗干扰的特点。
TPEG协议是欧广联EBU制定的交通专家组协议,信息承载量大,传输速率高,可将公共交通、道路状态、交通事件、天气状况及POI兴趣点等交通出行与旅游信息整合编码,通过数字广播、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
因而,将城市浮动车数据、地感线圈、视频检测等各种检测手段动态采集的路面通行状况,建立多源交通信息融合的智能交通系统,形成整个城市规模的的实时多源交通信息,以TPEG协议编码,使用数字音频广播的数据发送机制,给广大交通参与者,对于动态规划行驶路线,合理引导交通流量,实现车辆实时诱导与动态导航,进而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试验意义和推广价值。
2 试验设计
2.1 设计思路
浮动车FCD数据采集是当前国际智能交通领域先进的移动式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合肥通过中德合作“百万人口城市智能交通项目”已建立出租车FCD数据采集系统,将出租车行驶信息参数(如坐标、时间、速度、方向等)实时传送到浮动车信息中心,经过汇总运算,并与道路监控及地感线圈检测到的交通流量经过异构数据融合、挖掘后,生成反映实时道路路况的合肥实时交通态势。
交通态势合并交警部门、交通广播路况专线掌握的交通事件,依照TPEG协议分类、编码形成TPEG二进制的码流,通过DAB数字音频广播的TDC数据通道与其他音频、数据业务复用后播发。接收终端连接DAB-dongle接收DAB信号,并解码出TPEG文件,以车载电脑、手持电脑等终端形式,进行动态地图展示。
2.2 TPEG协议结构及分类
TPEG实现对详细的交通与旅行信息的数字化传输,从而向交通参与者们提供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TPEG-RTM),交通事件影响信息(TPEG-TEC)和公共交通信息(TPEG-PTI)等,具体应用包含如:发生的交通事故、堵塞、施工等交通事件描述、交通事件发生地点定位、事件是否证实、事件有效期、天气资讯、出行建议,公共交通班次信息、班次延误信息,停车位以及酒店等动态信息。
一个TPEG消息帧由消息管理容器(Message Management Containers)、应用事件容器(Application Event Container)及TPEG位置信息容器(TPEG-Location Containers)组成。
每一条交通信息的服务都包含了一个消息管理信息,每条信息条都需要一明确的标识。在TPEG中是通过一个明确的message_id以及版本编号实现的。这样收到的新消息都被分配得到一个message_id和一个版本号码0,如果这条消息被更新,将在相同的message_id下更新成为更高的版本号。如果该信息被废除,将采用版本的编号255或使用一明确的取消符号。
每一条交通信息都包含地理位置信息,来描述受影响的地点位置。一个点的位置表述(Point-Location)通常是必须通过它的坐标,也可以选择通过道路名称、号码、城市及受到影响的路口和方向来表达。一段路段的描述(Segment-Location)一般通过描述其起始点来实现的(FromLocation à ToLocation),也可以选择只利用一个点(Point-Location)以及提供信息条坐标中干扰的长度来实现,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有关地点的位置信息与可能的话,受影响的道路路段
2)路段中受影响的车道
3)受影响路段的长度
应用事件容器分为道路交通信息(TPEG-RTM),交通事件影响信息(TPEG-TEC)和公共交通信息(TPEG-PTI)三类事件。
TPEG协议首先由用户界面编辑各种交通事件,编译生成tpML.xsd文件,再编译为TPEG二进制数据码流。二进制数据码流对传播带宽要求较少, 更加适合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等媒介上(DAB, DRM, DVBx),其传输的信息可以在移动的终端上(例如:车载导航系统和手机、固定式设备上( 例如数字化的路上诱导指示板) 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交通信息服务网页上接收。
2.3 DAB数据传送机制
数字音频广播的数据传送机制主要通过数据服务器(如,DBS100)按照多媒体对象传输协议MOT、动态标签协议DSL、透明数据通道TDC及IP数据包隧道协议IP datagram tunnelling 等协议对数据处理,并与音频节目在复用器中复用。其中,透明数据通道TDC以UDP或TCP方式传输任意长度及任意格式的实时数据,因而适用于TPEG数据流传输。TPEG二进制码流通过TDC形成完整的TDC数据对象,再切割成适合DAB传输的数据包,通过常用的包模式或者X-PAD模式传输。
如果以包模式传输,TPEG数据流将与其它音频节目关联,在所有音频节目时,均可实时接收,而没有必要多次重复传输,速率范围可达64kbps的多倍。
如果以某一音频组件的X-PAD模式传输,TPEG数据流将只在接收机切换到特定音频节目时可用,速率范围从几个bps到64kbps。
2.4 合肥DAB系统
我台建成了合肥地区数字音频广播DAB试验系统,该系统使用FACTUM前端、两台2Kw的哈里斯 DAB发射机,在合肥大蜀山上以VHF-III波段的8B、8D(185.872MHz、189.296MHz)两个频率块播出电视节目5套、广播节目2套。目前该系统覆盖半径约50Km,可有效覆盖合肥市区及郊县的部分地区,满足合肥市规模的交通信息试验的覆盖需求。
3 结束语
该系统每3分钟一次前10分钟内合肥市区主干道路网道路交通信息;使用三级颜色(红、黄、绿)来表示各个主路段的交通速度状况,速度分段规则为:1) 小于15km/h为堵塞,以红色表示;2)15km/h~40km/h为拥挤,以黄色表示;3) 大于40km/h为通畅,以绿色表示。经过实地比较验证,路段通行速度符合置信度≥75%,出行时间预报置信度>90%,动态路径选择算法计算<2秒。
目前安徽交通广播以该试验系统生成的合肥实时交通路况态势为参考依据,提高了路况播报节目的真实度和准确性,合肥交广部门也以该实时交通路况态势作为交通指挥、疏导的决策 参考。
参考文献:
[1] CEN ISO TS 18234 Transport Protocol Experts Group, parts 1-6 (binary version)
[2] CEN ISO TS 24530 Transport Protocol Experts Group, parts (tpegML version)
[3] Radio broadcasting systems;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to mobile, portable and fixed receivers.ETSI EN 300 401.2006.1.
[4] 贺小盼,陆明莹,韩川.DAB数据业务TPEG解码的软件实现[J].电声技术,2012(3).
[5] 陆明莹,张贤斌,王国裕等.基于ID200的便携式DAB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J].电声技术,2010(12)81-83.
[6] 王国裕,韩川,贺小盼.数字音频广播TPEG-POI业务的研究和实现[J].广东通信技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