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1 10:24: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林业经济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特征;问题;对策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环保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日趋重视。
1林业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是林木的种植在防风固沙、保护环境、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林木的种植和农业种植相似,都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培育林木的生产过程不像农业种植有较强的季节性。三是林木的种植生产时间长,相对来说劳动时间短,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既可以生产木材及其他辅料,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四是林木的种植大部分都在荒山、滩涂等,这样的土地农业种植难以利用。
2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实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政策,使得林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林业资源的开采和种植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由于林业资源的生长期较长,如果过度采伐,无法合理地按照林业资源的生长周期进行开采和种植,森林覆盖面积会不断减少,很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天气等,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2.2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单一
目前,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大都忽视了林业种植相关副产品的经济价值,而是将林业经济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对森林木材的加工使用上,譬如对中药材及菌类的培育,可以和林木培育共同进行,从而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增加林业经济效益[1-2]。
2.3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需要健全
现阶段,国家在林业政策上,鼓励全民参加植树造林,但由于土地和大部分的林业资源都属于国家,林业种植者和育苗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缺乏有力的保障,从而导致思想和竞争意识薄弱,需要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荒山荒地的承包及开采利用,要有相关制度对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切实保护广大林业种植和育苗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对林业种植和培育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4缺乏林业技术性人才
林业种植存在着条件艰苦、工作单一、周期长等实际问题,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种植一线工作,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技术知识缺乏,林业经济的管理团队实践经验不足等,这些都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
3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不断完善林业相关制度
林业的种植,不仅在于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所以不管能否真正实现林业种植的经济价值,都应当有相应的保护制度,在这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种植中个体经营的比例日趋增加,因此在对广大林业种植和育苗者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林业的发展。同时,要严格控制林木的采伐,尤其是天然林,因为与人工林不一样,天然林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要严惩任何非法开采行为。
3.2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要依托市场的发展需求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林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在多种效益方面发展,因此要将林业产业开发与市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握好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节约型发展路线,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选择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利润的最大化[3-4]。
3.3不断创建林业产业环境
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能够促进资源的深入利用,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原料和资金平衡,确保产业链健康循环发展。就林业产业来说,要保证从林木资源的开采、加工、深加工到市场需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实,才能更好地提升整个林业产业的效益。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多方力量搭建起林业产业平台,真正发掘市场的需求,给林业产业环境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创建良好的林业产业环境。
3.4不断开发林下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林业复合经营模式,从多种途径发展林业经济,更好地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实现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林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品种对林下种植和培育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可以促进相关林业资源的发展,有利于拉长和平衡林业经济的产业链,更好地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认识到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逐步显现,同时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的关系也很多。因此,要通过不断总结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解决途径,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培养技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参考文献
[1]于爽.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413-415.
[2]张传辉,张汉巍.我国林业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森林工程,2006(6):60-62.
[3]孙爱斌.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6(1):180-183.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
一、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森林资源下降
面对全球森林资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状况也令人堪忧,面积总量少,只占世界总量的3.9%,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同时,对自然树木的乱砍滥伐,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在中幼林中,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但是由于树木单一,易于死亡。我国的森林状况正处于低产期,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
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从目前看,我国林业企业要真正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林业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妨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主要表现在:1、我国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不足。
4、林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迟、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四站”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二、发展我国林业经济的对策分析
1、科学地制定竹理政策。政策的出台必须经由专门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出台。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从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考虑,寻求能够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政策方案。使得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总在一定体制和政策架构下面进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充足的资本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后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加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应对其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使得各方将资金投向林业经济建设上来。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林业产业进行深入开发,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③利用名、优、特林产品的宣传作用来争取地方财政对林业的资金支持。2、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入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这样就能避免科研与产业的割裂问题。对于先进的林业技术,要组织强大的推广服务活动。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地传导出去。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通过发达的网络加快林业信息的传递,制定标准保证信息传递过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3增加林业企业经营自,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要简政放权,增加林业企业经营自,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要简化各项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应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4、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食品家工业、医药制造业等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要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关系需要理顺,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掘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政策制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只有在健全的体制政策保障下,林业经济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在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产生的生态效益时,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总之,就是要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谋求各种关系的协同发展。用科学的政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走一条环境保护与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6):441
[2]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社,2004
[3]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1-4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性质;功能;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中国林业得到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林业经济问题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为政府和公众所关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以林业经济活动作为学科的落脚点,理应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生难以觅得与专业一致的工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2006年获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之际,本专业15名毕业生,除去3名转为攻读博士学位外,另12名硕士毕业生无一人就业于林业经济管理领域。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学科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国内林业经济管理学术界足够重视,仅有张建国先生等少数学者就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为了引起国内学术界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关注,分析了该学科的性质、功能、理论构架、研究现状等内容,并较为系统地揭示该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科性质分析
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探索与发展,始于学习苏联,受着计划经济和木材利用思想的影响。经历了逾50年的发展历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阵容逐步形成,大量专着和学术论文得以发表,然而该学科并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1.1 林业经济管理学作为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职能缺位
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科属性,其研究对象特定,即林业范畴内的经济和管理问题。鉴此,林业生产活动应是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其中森林经营活动显得更为基础。自德国学者福斯特曼(FauBtmarm)于1849年提出的森林最适轮伐期公式以来,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将森林经营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税费制度、国际贸易等影响因子纳入其中,关注于森林经营活动最优化问题。自建国初至20世纪末,中国长期奉行木头林业,即一味追求林业的木材产出功能,导致了东北国有林区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若以被主流林业经济学家抛弃的木材永续利用理论(TSM。Timb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而言,中国森林资源不应演变为当前的资源极度匮乏地步。事实表明,中国林业发展与理论支撑脱节,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林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角色缺位,并未成为名符其实的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林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难以在林业中觅得一职。
1.2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缺乏学科基础
林业经济问题研究一定要贴近林业技术,才能解决林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林业经济管理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性质。随着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SFM,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成为林业经济学界的主流思想,林业经济问题拓展为涵盖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的复杂经济问题,着眼于寻求林业产业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3者的共同实现。鉴于交叉学科性质,在分析林业经济问题时,应对影响林业经济活动的经济、社会、生态因素有相应理解。在与国外林业经济学家交流中,得知国外林业经济学家均具有良好的林学或生态学背景,而国内林业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与其相比存在较大迥异,这决定了国内外林业经济研究水平的差异,也制约了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发展。专业知识背景的欠缺,尤其是林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不足,使得国内林业经济学者难以关注森林经营活动效益最大化这一林业经济最根本问题。
2 学科功能分析
设置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培育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推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创新,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管理政策优化提供决策服务。因此.该学科的功能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培养专业人才,即教学功能;其二,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即科研功能。
2.1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教学功能不健全
培养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功能。当前,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农林高等院校均设立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开展了本科、硕士生教学工作,部分学校还获准设立了农林经济管理博士一级学科点,每年获取林业经济管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数百人。以毕业生数量而言,该学科无疑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然而,如本文引言部分所阐述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言。该学科并没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学无以致用,专业人才难以从事所对应行业的专项工作,使得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化之东流,也使得学科的长期发展后继无人。以中国林权改革中涉及大量的林地流转问题为例,国内几乎没有能对林地和活力木价值进行评估和核算的专业人才,这无疑是教学的失败,也是基本功能不健全的体现。为实现学科的基本功能,即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功能,学科建设应与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紧密结合。
2.2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虚化
为林业经济活动效益最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功能与其教学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与产、学、研3者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一致。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学决策支撑功能缺乏实现的空间。在森林采伐限额的制约下,采伐指标的获得对林业生产者而言,较森林的最优化经营更为关键。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主导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得以实施,使得林业生产者更为关注自有森林如何尽可能多的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以及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政府补助。迄今,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科研功能与林业生产活动实践脱节,难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这也是该学科教学毕业生难以在林业行业中觅得职位的原由之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科研功能的实现。既有待于科研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学科基于自身性质,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3 学科理论构架分析
多年来,发达国家林业经济或发展理论不断发展与变化,既服务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与不同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人们对森林的认识水平面发展变化的。林业经济或发展理论与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理论构架存在根本差异。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前者为后者的具体运用。作为应用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学立足于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林业经济活动。林业经济学科理论构架于高等数学、经济学和林学等学科理论,并基于此。形成林业发展理论,诸如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协同论、船迹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培育轮、生态系统经营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理论的创新是林业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根本。以林业发展模型而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远比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效率理论更为复杂,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重缺陷,而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将消除传统林业经济模型的缺陷。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的学生应掌握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林学等学科基础理论,诸如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边际理论以及林学的森林生长理论等,方可系统地理解和认识林业经济活动及其本质问题。如本章第2段阐述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作为交叉学科,当前存在学科基础薄弱等闯题。就该学科学生而言,大多不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必备的数学和林学理论基础。
4 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开展科研活动,既是为具体的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也是将学科理论接受实践检验,寻求学科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方针政策与林业经济实际严重脱节,3者间关系扭曲。学术研究地位不高,影响不大.缺乏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与中国林业实际脱离。
4.1 研究对象未定位于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
长期以来,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领域中的科学研究未将中国林业经济活动根本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森林资源经营问题。以2006年《林业经济》刊物登载的257篇论文为例,其中与林权改革相关的文章共50余篇,与生态工程相关的文章逾50篇,而无与森林资源经营相关的文章。林权改革是中国牟取林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所在。也是林业经济研究应关注的命题之一。林权改革促使森林经营权的转变,即既定林地经营主体的变更,及与之相对应的活立木经营权和收益权的转变。因而,正确和客观的评价林权改革成效,应着眼于林地经营权发生更迭后,原有经营主体和现有经营主体收益的变动。林业生产具有内在规律,即速生丰长林的轮伐期在立地条件极好的情况。需6-8年尚可采伐利用,而一般针叶材轮伐期高达数10年以上。在林权改革后的短时间内,难以对森林经营主体收益变动予以评价。换而言之,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林权改革成效并不能从根本反应此项政策的优略。然而,对于森林资源经营研究的缺乏,也决定了对于森林经营主体长期收益关注的缺位.进而不难想象对于林权改革绩效的评价必将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林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林业经济管理不仅关系着林业的发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然而,虽然我国对于林业管理开始的时间较长,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慢,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严、执行不力、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基于此,要加大林业经济管理力度,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我国林业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过度开发
与国外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林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发展迅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包括对树木的需求,过渡开发森林资源,使得森林面积迅速减小,从而使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1.2 林业产业化低
林业化产业低也是我国农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林的经营方式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经营机制,机制的缺失阻碍了林业向着市场化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利于林业产业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林业产业化低会导致林业发展失衡,致使林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别。在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林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产业链及规模,而有些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与市场接轨,从而为林业的总体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1.3 林业执法不到位
林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护林业资源,随时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使用情况。对此,林业相关部门建立了林业监察体系,并设立了林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为方便管理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提供基础条件,监察体系与检测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优化林业产业化结构及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其在为林业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林业工作没有受到重视,相关人员执法不到位,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而且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林业执法的重要性,林业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执法过程秩序混乱,降低了林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从而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管理制度改革
林业的产权制度与林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在现代的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林业工作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现代化的、符合林业经济发展规律的林业管理制度。首先要确定林业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林业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相关的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林业管理工作中奉献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其次要有效地进行林业工程的分类经营制度,落实林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的不产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再次,要做好林业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划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保障林业生产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能够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利润。最后林业经济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大对林业经济管理的监管,提高监管力度,这样才能够形成协调统一的林业经济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2 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
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能力,既满足了科学发展的观念,又适应了现代化时代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且又以保护环境资源为准则,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为后代的和谐发展和安居乐业提供了资源。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在超过林木生长速度的基础上过度开采森利资源,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其管理力度不足,乱砍乱伐的现象严重,使得其面临着毁灭性的威胁。因此,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全新的资源开采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使林业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2.3 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
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产业链结构还不完善,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在部分地区有着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其形成时间过早,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无法有效地与市场接轨而逐渐被淘汰。因此,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改变其行政式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使其在林业市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增强林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链结构。
2.4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2.4.1 加强木材采伐管理
近年来,我国乱砍乱伐、非法经营大加工木材、盗伐林木的违法行为日益严重,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严禁违法现象再次发生,杜绝超限额砍伐森林资源,加强木材采伐管理,为保护我国林木资源做出贡献。
2.4.2 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
根据现代化时代的特点,完善木材采伐指标规范标准,在加强林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依据规范准则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力度,严厉杜绝超证运输或者无证运输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木材的正常开采。
2.4.3 加强林地管理
加强林地管理也是有效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严禁过度开采行为,对于开垦过度的林地,要退耕还林,依据国家制定的林地保护规定严禁继续毁林开垦的现象,一经发现,必须依法处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宣传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使保护林地观念深入人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工业化以及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过度开采林木资源的现象愈加严重。因此,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力度,为保护森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从而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林业管理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要不断改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在林业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执法严明、操作性强、监管明确的森利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的经济基础,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山青,沈杰.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74-277.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91-1
我国的林业在上个世纪的末期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八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的绿化造林工程做了进一步的强化管理,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向前又迈了个新台阶。目前,我国消除了森林资源的赤字,初步达到了绿化面积增长和蓄积面积都在增长的良好局面。森林资源的丰富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现在经济的发展,林业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机遇,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很多问题,我国林业状况是局部少数得到改善,总体而言还是困难重重。
1 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森林资源下降
面对全球森林资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状况也令人堪忧,面积总量少,只占世界总量的3.9%,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同时,对自然树木的乱砍滥伐,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在中幼林中,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但是由于树木单一,易于死亡。我国的森林状况正处于低产期,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2 我国的林业经济结构单一
我国的林业生产现在还普遍采用粗放密集型的生产,科技技术含量低,原材料浪费严重,结构不合理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1.3 其他问题
林业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妨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1)我国的经济体制存在着政企不分,职责不明,产权和经营权不清,企业不能自主经营等。(2)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强,林业经济整体上是弱势经济,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改造能力。(3)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还处在传统的体制中,对市场经济,缺乏自由竞争的意识。
2 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森林资源丰富的程度也决定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少,树木质量不高也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资源与经济的基本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应该是通过对林业体制进行改革来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再通过林业经济发展来推动林业资源建设。因为林业资源减少只是林业发展不足的结果,而真正原因是林业经济发展缓慢。如果对这二者关系进行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必将找到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2 改革现有的林业体制,增加林业经济的活力
林业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林业经济的发展程度。深化改革国有林业单位体制,解放林业生产力。带领国有林业单位走出体制束缚,使林业经济全面发展,振兴林业经济。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走科学发展林业的道路。还有就是分类现有的林业资源,区分公益林和商品林。明确森林的另一经济用途,生态经济,作为公益林主要是政府为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以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对于化为商品林的森林,其主要方向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木材和林业产品,加大政策扶持,以市场为导向,经营自主,大力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现代化科技,提高林业产量,加速林业资源的发展。
2.3 对现在林业政策的分析来看
以前政策已不能适应现在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大限制了林业的生产力。政府应该对林业经济在经济上有所支持,政策靠拢。要改变现有的状态,各级政府部门要担当起这个责任,脚踏实地的做好这个工作,推动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对政策性的出台,必须经过科学的研究,实地的调差,对其可行性充分的论证,不能盲目的出台。
2.4 依靠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
因为科技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又想保证资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去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2.5 林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调整现在林业的经济结构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大力推广新型先进的经济林建设,增强对林产品的开发强度,提倡对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发展林业经济的独有特色,寻找开发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大力发展推广绿色,生态的旅游业。此外对林业经济中的林业特产,发展绿色无污染的产品加工。对于林区资源,要充分合理利用,实行间隔套种,发展药材生产。彻底解决林业经济中的产品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推动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结论
我国目前的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挑出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找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国家经济政策对林业方面仍有很大的倾斜余地。林业经济要想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强有力保障。林业经济是个双收益的产业,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生态效益,不能因为过分强调生态效益而轻视了经济效益,更不能因为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完全不管生态效益,加以破坏我们生存的家园。总而言之,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片面强调单一效果,而忽视另一方,而是在林业经济中找到共同点,用科学的眼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
[2] 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业政策;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是非常重视的,为了更好的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国家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管理更加的重视,在林业基础方面加强了建设,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经济稳定的发展。但是,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非常依赖,这样也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1 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关系问题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关系,对出现的关系能否处理好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关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林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分布对林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不能将林业资源的增长看成为林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林业资源的增长对林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本质。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要注意不能单纯重视林业资源增长,同时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研究,在推动林业经济增长方面要更加重视技术方面的因素。
1.2 现有林业政策对发展林业经济的障碍
林业是一种人类的经济行为,因此,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的,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从产业建设方面进行重视,同时要对生态建设方面进行重视,这两方面都使得林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经济本质。发展林业经济能够更好的使林业发展走出发展的困境,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政策对其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林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起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一定要对林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重视,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解决。
林业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林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改革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使得林业管理方面无法更好有效的来进行,同时,对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政府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着资金方面的问题,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在管理方面一定要有非常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但是,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资金投入非常大,在林业经济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因此,在经济发展方案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方案无法实施的情况。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的情况下,要想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非常的困难。很多的林区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这些地区发展林业经济要面临的问题会更加多,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坏行为严重和采伐过度的情况,这样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想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对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林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2 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解决关系问题的对策分析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对林业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因此,在林业资源的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对资源和经济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同时也能更好的以林业经济发展来对林业资源建设进行推动。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的问题和林业经济发展过慢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对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推动林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科学地制定管理政策。政策的出台必须经由专门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出台。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从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考虑,寻求能够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政策方案。使得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总在一定体制和政策架构下面进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充足的资本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后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应对其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使得各方将资金投向林业经济建设上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林业产业进行深入开发,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
2.3 解决发展林业经济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依靠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因为科技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又想保证资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去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入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型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对林产品的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应充分利用林业特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应充分利用林区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 结束语
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要处理的关系也非常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同时对解决的途径要不断进行探索。国家在政策方面还可以进行很大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健全政策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林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可持续发展进行重视,同时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要对各种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用科学的政策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6):441.
[2]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一、 发展林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3454亿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6.6%,森林蓄积量为3831.27亿平方米。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排在世界的120位和121位,森林覆盖率排在142位。同时,又由于我国多年来对森林过量采伐,使大径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且多为国家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易于死亡,所以我国森林总量严重不足,且处于低产期、低效益的状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差
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三)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世界木材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为:胶合板大于1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大于10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为10万立方米/年。而我国的企业规模则是:胶合板平均规模为0.3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平均规模为0.65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平均规模为0.37万立方米/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林业企业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林业企业规模严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五)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束缚林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主要表现在:1、我国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不足。2、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少,税费征收重,企业包袱沉重,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3、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从目前看,我国林业企业要真正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二、发展林业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一)全面实施“绿色革命”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
事实证明,违背自然规律来获取经济利益是要付出高昂的生态成本的,局部暂时的经济增长,要带来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由于多年过量采伐,全国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林业资源严重减少,为此,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调减木材产量,与此同时,还要加大造林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首先要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甚至封山育林,只有封山育林,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天然林,否则,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就无从谈起。
(二)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首先要推进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个行业都不断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新动力,都已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唯有国有林业仍一直实行单一封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僵化落后的经营机制,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体制性的弊端已成为束缚林区发展的根本瓶颈和主要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因此,全面深化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解放林业生产力的关键,是引领和推动国有林区走出体制性、资源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的制约瓶颈,走向全面发展和振兴的重要开端,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国有林区的最生动体现。
其次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要改革过去林业那种粗放经营方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把林业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即把一部分森林划出来作为公益林,其主导利用方向是为国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落实各种管护经营责任制,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将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生产经营者要放弃林产品收益权和一部分经营自,擅自改变经营方向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部分森林划定为商品林,其主导利用方向是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放宽政策,由投资主体和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以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用现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长量。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保障林产工业的用材,真正把林业从多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林业的体制、机制,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可以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林业分类经营是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关键。
(三)实施“优化升级工程”,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首先,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等不足,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行战略改组,扩大产业规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技术改进力度,实现企业提档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另外还要强化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和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特色产品,推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一是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河流、冰雪等林业特色资源正在成为人们的旅游热点,漂流、滑雪、畅游天然氧吧等正在成为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已成为林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为此,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山特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是食品中的精品,食用绿色食品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绿色食品以保证身体健康的愿望日趋强烈,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潜在市场无比宽阔,与木材加工业相比,绿色食品加工业具有产业链长、领域宽、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再加上林业资源危困,因而发展林业替代产业已成为振兴林区经济、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同时还要树立品牌效应,创立名牌产品,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充分利用林区中草药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林区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
(四)加强依法治林,实行科技兴林
国家应加强林区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以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乱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以确保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实行科技兴林是振兴林业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7%,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振兴我国林业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实施科技兴林这一重大举措。
首先,要重视林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条件寒冷地区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建立并抓好林业重点实验室,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其次,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林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在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要积极推进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要选准目标集中攻关,改变传统的“条块割裂”,项目重复等不足,要建立起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灵活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对林业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培养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林业科技示范点,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开发体系。
1.1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多年来对森林过量采伐,使大径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且多为国家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易于死亡,我国森林总量严重不足,且处于低产期、抵效益的状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而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2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差。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1.3在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目前世界木材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胶合板大于1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大于10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为10万立方米/年。而我国的企业规模则是:胶合板平均规模为0.3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平均规模为0.65万立方米/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林业企业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国林业企业规模严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
1.4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5管理体制改革缓慢,束缚林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不足。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少,税费征收重,企业包袱沉重,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
2发展林业经济的对策
林业资源不足,发展滞后,结构失衡等束缚了林业经济发展,面对新形势应该创造宜居生态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自然优势和现有政策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创造绿色生态上下功夫。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林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2.1全面实施“绿色革命”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事实证明,违背自然规律来获取经济利益是要付出高昂的生态成本的,局部暂时的经济增长,要带来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由于多年过量采伐,全国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林业资源严重减少,为此,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恢复自然资源生态,退耕还林还草,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调减木材产量,加大造林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从根本上保护好天然林。控制采伐,国家要给林业企业以补偿,缓解林企生存压力,减少对采伐的依赖,寻找替代产业增加创收。
2.2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解放林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有林区走出体制性、资源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的制约瓶颈,走向全面发展和振兴的重要开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要改革过去林业那种粗放经营方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把林业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即把一部分森林划出来作为公益林,其主导利用方向是为国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落实各种管护经营责任制,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将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生产经营者要放弃林产品收益权和一部分经营自,擅自改变经营方向要承担法律责任。另一部分森林划定为商品林,其主导利用方向是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放宽政策,由投资主体和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以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用现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长量。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保障林产工业的用材,真正把林业从多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林业的体制、机制,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林业分类经营是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关键。
2.3实施“优化升级工程”,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首先,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等不足,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行战略改组,扩大产业规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技术改进力度,实现企业提档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另外还要强化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和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特色产品,推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其次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一是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河流、冰雪等林业特色资源正在成为人们的旅游热点,漂流、滑雪、畅游天然氧吧等正在成为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已成为林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为此,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山特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是食品中的精品,食用绿色食品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绿色食品以保证身体健康的愿望日趋强烈,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潜在市场无比宽阔,与木材加工业相比,绿色食品加工业具有产业链长、领域宽、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再加上林业资源危困,因而发展林业替代产业已成为振兴林区经济、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同时还要树立品牌效应,创立名牌产品,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充分利用林区中草药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林区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