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0 11:14: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理性消费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自拟中药颗粒 社区获得性肺炎 小儿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属于中医学的“风温肺热”、“咳嗽”病范畴。其病机是正气不足,风热之邪炼津为痰,痰热壅肺而成[1]。病理产物为痰瘀,病位在肺,与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而痰热壅肺在整个病因病机中尤其重要。目前利用中药与西药疗法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2]。现将我们用自拟中药颗粒配合西药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文所研究的病例都来自2010年1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的小儿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收集。共收集了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岁20例,~6岁10例,~9岁6例,~14岁4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西医抗生素及规范化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颗粒治疗,配方:桑白皮15g,黄芩15g,川贝母15g,芦根15g,瓜蒌仁12g,栀子12g,桔梗12g,苏子10g知母10g,冬瓜仁,生甘草10g。混合配制成颗粒,1天引用1袋。两组都治疗2周。
评价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③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④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3]。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各组的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同组治疗前后计量资料均数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经统计分析,两组总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C反应蛋白: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P<0.05),同时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 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理因素以痰为先,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气阴两虚而生痰热,小儿由于有气阴不足之特点,感邪后难以表散,而入里化热尤易,故以痰热多见。近年一些学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对本病的发病特点进行探讨[4]。有人认为小儿正气渐衰,卫外不固,各种病原微生物更易侵入而发病。正虚外邪袭肺致肺气上逆则咳,升降失司则喘,津液失于运化输布而为痰。在肺炎发生中,检测血CRP含量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的一项有用指标,CRP值的高低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且其测定值不受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影响,待炎症控制后方降至正常水平[5]。
在治疗中,目前已有许多关于中药体内体外抗菌、中药抗菌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中药抗菌作用机理尤其是调节免疫方面的研究。中药调节免疫的作用表现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调节免疫球蛋白合成、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等方面。本文所采用的自拟中药颗粒中,主药桑白皮甘寒,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桑白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肺部感染,有镇咳作用、祛痰作用、抗炎作用和平喘作用,其平喘作用机理可能与升高支气管NO含量和具有白三烯拮抗活性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有关[6]。
本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经统计分析,两组总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P<0.05),同时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
总之,自拟中药颗粒配合西药能提高临床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总显效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也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来调节免疫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58-60.
3 赵铁梅,刘又宁.肺炎链球菌192株对新喹喏酮类体外耐药性测定[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6:325-327.
4 王辉,俞运松,刘勇,等.2002-2003年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55-160.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职业学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就九的汗水。可见,对于智力在正常范围的人来讲,一个人的成功,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在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毕竟智力的超常和落后仅仅是少数的,大多数的学生的智力都属于正常的范围。
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尽人意,但他们在智力上水平上和其他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异,他们所缺乏的恰恰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想让职业学校学生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就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兴趣、热烈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也要树立能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校可以从多渠道、多角度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也是最强大的动力。而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并不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他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易受直接兴趣的影响。
所以,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要根据课本当中涉及到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步骤,多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学生所需要的感性的、直观的材料,播放一些影音材料和富于变化的情境,提升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注意力。还要为他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及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使学生觉得给自己授课的教师知识渊博、兴趣广泛,这样学生喜欢教师的情况下,也会对自己崇拜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从而努力学好这门课程。
直接兴趣虽然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毕竟直接兴趣持续时间短暂,易受外界很多因素干扰。因此,要让学生能够长久地认真对待自己所学的内容,就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意义的重要性,而间接兴趣的培养又离不开学生意志的培养。
二、磨练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动、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它表现为:自觉性,即遇事不盲目附和、动摇易变,而是坚持正确的立场观念、信念,不受暗示,不独断行事。果断性,即遇事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力,指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在应该行动时迫使自己勇敢地执行决定,坚决而顽强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性,即遇事能精神饱满,坚持不懈地以充沛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坚持奋斗。失败不气馁,挫折不灰心,百折不挠,再接再励。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苦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体魂,丰富的知识,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所以,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意志的形成关键在于通过实际活动进行锻炼。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置于克服各种各样的而又力所能及的障碍和困难面前。当其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他经过努力克服困难。象现在开展的万人长跑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还可以开展军训活动或劳动,都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而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可以使学生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磨练意志。
三、塑造良好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成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现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使得青少年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不懂合作。而没有过集体生活、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当他们远离父母,不善于与同学交流、合作。
职业学校要多开展团体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团结,从学生个人来讲,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主见,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以形成良好人际沟通,学会合作,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发展目标。因此,经过职业教育的训练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报告》潘进,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12-15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设计学;情感消费;心理关系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指导设计实践的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分析、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心理学同设计学都是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在今天大众多元的情感消费时代,设计心理学理论对指导设计朝着情感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定义多种多样,主要是研究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设计者、受众的心理现象及情感因素的联系。设计需要灵感,但是灵感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研究和了解设计心理学将为设计师们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使灵感不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理可据。
从人类的需求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的结合是必然的。“文化不仅是为人类需要而创造的,也是由人类的需要而创造的。”设计亦是如此。现代消费观年的变化使得市场越来越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情感需求,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对形态的审美需求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理性方面――功能与技术是形式创造的基础。感性方面――心理审美是形式效果的目标。正是人类这样的本能,使设计师在运筹帷幄、规划创新时,不得不面对众多的“心理个性”。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将人的消费行为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一是量的消费阶段,即人们追求的是买得到、买得起的商品;二是质的消费阶段,即寻求货真质优、有特色的商品;三是感性消费阶段,即注重购物时的情感体验和人际沟通,它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购买决策标准,对商品“情绪价值”的重视胜过对“机能价值”的重视。在感性消费时代,无论男女老幼都倾向凭借主观感性进行消费,希望享受购物过程,此外,感性消费还包括基于个人直观感性认识的消费形式。但是,由于消费者知识经验积累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消费的诱因不同,导致在感性消费过程中体现出理性水平的不同,因此需要设计师把握消费心理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由此可见,心理学和设计学的深度结合是必然的,研究和运用设计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要找到设计的支撑点就需要对消费心理感受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这需要设计心理学提供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设计核心是人,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人,因此,在设计中应运心理学方法来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能够和其使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共存的关系。设计中讲究尺度,对于物和环境来说,它们的尺度及使用关系属于物理关系;对于设计心理学来说,其体现了人对物和环境的认知方式,属于心理关系。艺术设计要处理好物理和心理两方面关系,只有把握好这两种关系才能真正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心理学是可以帮助设计师真正到从人出发,讲求实事和情感的。首先,设计提供的信息和概念对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的,当它与消费者的观念不谋而合,或是表明了消费者的心声时,设计的价值能因此得以提升。其次,情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把特有的情感融入各种设计中去,不仅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情感需要,还能使消费者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受众的性别、年龄、知识、学历、阅历等个人信息。其次是不同年龄、知识积累的人对于物品喜好有不同倾向,受众自身的阅历学识也会影响到他的审美素养。第三是受众的使用态度。受众的兴趣、喜好、审美观等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关键。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的调研,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非常有利于设计的开展。
由此不难看出,设计心理学对设计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知识结构,要想很好地掌握、运用和研究设计心理学,我们就要了解和掌握设计心理学两种主要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和研究设计心理学内容。
(1)观察法:是由观察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用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观察者还可以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记录,近距离地获取观察信息。
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过程叫作观察。观察者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固定的观察对象,使知觉有单一的指向。围绕观察对象,经过概括了解,逐步深入,最后达到透彻把握的程度。在博物馆、展会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参观的人是信步浏览,对感兴趣的展示偶尔驻足,稍作欣赏和评论;但是总有很少数的参观者,长时间地对一个展品边看边想,甚至进行抄或记录,这是观察的表现。他们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素材,目的很明确,或是增长知识,或是扩大视野,或是想临摹仿制,启发借鉴。
2)观察法的特征。是在一种完全自然条件下使用的方法,不被观察对象知觉,获取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观察前应制定严格的规程,明确地实施与记录。作为心理的初始研究,可以客观地发现问题与现象,为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前期资料和依据。
(2)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的分类主要有两种:①实验室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较少运用)②自然实验法: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较常运用)
2)实验法的特征。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使用与操作问题都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尤其对某项工作中人的 生理与心理活动与规律的研究,通过设定的实验条件,借助精密仪器进行量化处理。为心理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但是,对于人的感情意识等心理因素的控制和测量,尚无准确、可行的控制方法。
在消费日益多元化、情感化、艺术化的今天,设计师了解和研究设计心理学的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使用性、可用性、合目的性。二是,帮助设计主体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理解、鉴赏,了解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三是,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能使设计师更好地面对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多样化市场需要的挑战,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适宜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贵在创新,设计创新指的是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而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师们拓宽设计思路,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引擎之一。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20世纪风格与设计[M].罗筠筠,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墨菲・G・丁柯瓦奇.现代心理学历史索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1成都市美容市场背景
1.1 中医药美容历史渊源:中医一直重视美颜养身,中医药美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饮食美容等方面的记载。历代本草类古医籍全面论述了美容类中药和方剂,历代临床医家系统论述了损容性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大量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经方、验方和中药美容化妆品的配方与制作方法,如西晋医家葛洪首创以鸡蛋、杏仁、香粉制成面膜[1]。中药美容护肤品在我国民间应用广泛,群众基础良好,现在老百姓还保持着淘米水洗手,牛奶、食盐洗面美白润肤,脂肪润唇润手,黄瓜、藕片、鸡蛋清敷面等美白洁面的美容方式。这样的历史积淀为现代中医药美容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现代美容市场背景: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世称“天府”。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曾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拥有众多医疗及生活美容机构,成都市青年女性也以美丽而著称于世。女性的美丽不全是天生丽质,它离不开保养和装饰,以美女闻名的天府成都在美容产品市场上也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有“美妆第一城”之称。而美容护肤品是美容产品中最受欢迎、最具市场潜力和销量最大、利润最丰厚的一类,美容护肤品的消费问题一直受到买卖双方的关注。企业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销量,消费者想购买到更加物美价廉和安全健康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药美容护肤品因为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安全天然等特点和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资生堂、高丝、欧莱雅等国际公司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将中草药化妆品开发列为重点,国内外企业在中草药化妆品开发上的频频发力,说明目前人们对护肤品的需求从功效性转向了高效与安全兼顾的阶段[2]。
2成都市美容护肤品市场发展状况
2.1 护肤品市场发展历程:中国的护肤品市场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970年代~1982年)上海品牌垄断国内市场;第二阶段(1982年~1996年)跨国公司抢摊中国,土洋品牌泾渭分明;第三阶段(1996年~2003年)本土品牌从功能、专业、细分市场突围;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国际品牌向中低端延伸,本土品牌向中高端跨越[3]。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其美容护肤品市场也经历着上述发展历程,从1994年日本资生堂品牌入驻成都开始到2009年雅诗兰黛成都王府井店成为品牌全国第一大店,说明成都市美容护肤品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品牌占有绝大份额;同时,各类中药美容护肤品(化妆品)也在成都美容市场上不断出现和占有一定份额,如佰草集、相宜本草、霸王、本草堂、两面针等。
2.2 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现状:笔者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发生产的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美容护肤品,既包括市场上销售的单纯以中药成分为主的美容护肤品,也涵盖了美容医院或者诊所治疗损容性疾病所使用的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的用中药炼制的美容产品或药品。中药美容护肤品的配方和使用上鲜明地体现出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征,如整体观、辨证论洽、复方配伍等,由于中药美容护肤品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故在配方、制剂、使用上都具有与化学化妆品不同的思路[2]。
中药美容护肤品虽然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且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传统中药化妆品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不够,致使中国现代中药化妆品业发展落后,只占很少的市场份额,且大部分以原药材的形式出口。在此基础上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销售渠道的先天不足,中药美容护肤品企业鱼龙混杂,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法律定位模糊,产品研发的技术难关和瓶颈等[2]。成都本土没有中药美容护肤品生产企业,仅有不成规模和小范围使用的院内制剂及研发项目,没有形成诸如相宜本草这类大型成功的品牌,这一点也限制了中药美容护肤品在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宣传推广和普及。
3 实地调研情况
3.1 调研总体:在成都市笔者团队进行了“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这一课题的调研,通过实践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新形势下特定群体对特定产品的消费心理特点。课题组成员在2010年8~11月对成都市代表地区(包括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都江堰市)的大型广场、商场(超市)、公园、车站等休闲购物娱乐场所和大学校园、中医院等地的15~44岁女性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总数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89.20%,其中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93.72%;直接访谈人数共496人,其中问卷调查时进行简单访谈共446人,对购买护肤品现场的消费者进行详细访谈共15人,对销售护肤品的商家进行详细访谈共15人,对大学校园女生随机选择针对性访谈15人,对中医院美容科就医者随机选择针对性访谈5人。
3.2 调研结果:经过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青年女性在选择美容护肤品时主要考虑的是功效和自身皮肤情况,而包装、价格、品牌、口碑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总体影响不大;总数超过一半的青年女性认为美容护肤品的最主要作用是“改善形象,提升魅力”和“增添自信,增进人际关系”,这其中又以大学女生为主;她们对美容护肤品的分类和作用了解并不多,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广告和销售员推销的影响;她们主要通过广告、朋友介绍和医护人员推荐去了解美容护肤品信息,多选择在护肤品专卖店、超市和商场专柜购买;而超过一半的人没使用过中药美容护肤品,72.33%的人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效果一般,39.84%的人因为市场上非中药类美容护肤品多而选择非中药类美容护肤品,接近一半的人因为非中药类护肤品广告宣传到位、知晓度大而选择它;中药类护肤品的优势在于消费者认为其毒副作用小,而且作为中国人受传统文化不同程度的熏陶,从心理上比较信赖中医,感觉中药类产品好。同时消费者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假冒伪劣产品多,商家虚假宣传严重;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占年收入5%以下的人数最多,占64.45%。
3.3 调研结论:根据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是复合易变、多维交叉的,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观意识和尝试心态为主导,在怀疑与信任之间波动,不确定性强;②易受广告和推销影响,但同时小心谨慎,注重参考和对比;③缺乏具体的理性认识,但情绪化不大,对消费行为理性可控,自主性强;④追求安全时尚个性化选择,关注自身,对产品和美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强烈;⑤青年女性中大学女生这一特殊群体多以适应自身和社会需要及攀比探奇心理为主[4]。
4调研结论分析
4.1 消费心理与行为: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够买、使用、消耗商品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人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也无一不受心理活动支配,消费行为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消费者作出相应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及判断[5]。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商品,不同的消费者也会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这是一种复杂多变,网络交叉型的特殊类型心理活动。
4.2 现代城市青年女性消费心理:青年女性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掌握着消费主动权,消费潜力巨大,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其具有以下心理特征:追求时尚与美感,注重商品外观;自尊、自重心理强烈,攀比炫耀,消费倾向多样化、个性化;具有较强烈的情感特征,买了不言悔;购买商品挑剔,追求健康与安全等[6]。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现代城市青年女性在消费过程中也呈现出较高消费需求和消费预期,意识独立,自我实现的发展需要,享受需要及象征和探奇消费心理等不同于以往时期青年女性的特殊消费心理特征[7]。
4.3 影响青年女性消费心理的因素:如前所述,消费心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会呈现不同特征,影响青年女性消费心理的因素主要有社会角色、安全需要、收入水平和科教因素[5]。同时气质即天生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大众传媒,情绪状态,商家促销等也是影响青年女性消费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8]。
4.4 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心理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在青年女性一般消费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这一特殊商品具有前述四个特点,影响和决定这种消费心理发生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市场低级混乱:成都市美容市场较为繁荣,但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零散混乱,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大型成功的本土中药美容护肤品企业,更何谈产业;②缺乏有力宣传:无论是大众媒体还是商家自身广告推销都没有重视中药美容护肤品,主要精力还是在国际大品牌等非中药类美容护肤品;③收入水平限制:成都市无法和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也属于中下水准,在护肤品上的消费占日常消费的比例不大;④信息不对称:成都市青年女性对护肤品的分类和作用了解不够,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了解更少,虽然主观感觉可能较好,毒副作用较小,在听从商家的推销后也不敢轻易作出决断,既想尝试又害怕无效上当,处于茫然无措的地步;⑤自身需求强烈:成都市的美容市场背景让每一位青年女性都想变得更美,也更迫切地想知晓如何变得更美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良好基础也促进了青年女性的好奇和追探,以满足自身健康美丽的身心需求。
5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心理的发展轨迹
5.1 消费现状和心理: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成都市美容市场繁荣,但中药美容护肤品市场低级混乱,青年女性具有一定购买力,在不甚了解美容护肤知识的前提下缺乏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理性认识,同时又主观认为中药美容护肤品较好,但又抱着怀疑和尝试心态,这种矛盾多变、复杂多维的心理造成实际上购买和使用中药美容护肤品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青年女性也是在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推荐下进行这方面的消费,属于“经验性消费”和“依托型消费”。这是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消费的现状,促成了当下时期其特殊消费心理的发生,是一种“同合”的表现,即将自身与外在沟通和合产生交流。
5.2 消费演变和心理:在护肤品市场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中药美容护肤品这一专业商品并没有形成,只是在中医药美容的历史传统下民间保留了一些简便易行的美容方式;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思潮的不断演变,特别是中医药行业的自身创新进步及国外美容技术和产品生产技术的引入,使得护肤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关注中药美容护肤品的研发和推广,因此在护肤品发展的第三、四阶段,专业的中药美容护肤品应运而生,并创造市场佳绩。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下,使得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从没有概念和认识到有一些了解,对于新事物的怀疑和好奇并存,市场信息的“投射”让消费者心理产生变化,被动承受着外在的照映;同时随着内在与外在的时空接应,心理状态由投射进入了同合,并交叉联络。
5.3 消费心理发展轨迹:成都市青年女性在社会市场背景和自身情况的综合影响下,于时空的转变中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具有如下发展轨迹,见图1。
上图意在说明消费心理的发展轨迹,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投射阶段到同合阶段,既是整体消费者心理的发展历程,也是个人消费心理的变化路径。目前,成都市青年女性对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心理处于同合阶段,主观性强、自主性强、求知欲强,同时不确定性也强;进一步发展会进入内省阶段,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使得消费者能够自由抉择和推演,能在中药美容护肤品的消费上获得更多乐趣、信心及满足。
但并不是说这种心理的演变是单向和固定的,它是多维和交叉的,并且不稳定,研究这样的轨迹只是为了给这种消费心理确定宏观的发展方向、层次和状态,为市场作导向,为各方决策作参考。
[参考文献]
[1]刘 宁.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
[2]袁 宁,广 丰.中药化妆品前景广阔[J].中国化妆品(行业),2006,8:53-57.
[3]小 丛.护肤品市场现状及走势营销[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4, 11:36-37.
[4]张 平.女大学生美容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其引导[J].消费经济,2005, 12(6):57-59.
[5]肖涧松,张志强.消费心理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2.
[6]刘素芹.浅析现代年轻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J].大众科技,2007,12:171-172.
[7]王 敏.试论我国城市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67-70.
[8]夏巍巍.浅析青年女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6,5:129-130.
【关键词】 宣肺化痰;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18-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肺部疾病而引起的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从而加大了右心室的负荷,从而造成右心室肥厚以及右室心力衰竭等症。该病往往会反复性发作,且最终会造成心力衰竭,预后不佳[1]。因此,应该寻找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宣肺化痰、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58-77岁,平均(69.93±11.02)岁;病程2-11年,平均(7.22±1.97)年;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所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来对心力衰竭的程度加以判断:Ⅱ、Ⅲ、Ⅳ级分别为33例、28例、39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即给予控制性氧疗、积极对感染加以控制、舒张支气管、稀释痰液以及促进排痰等治疗,并积极地处理并发症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宣肺化痰、活血祛痰中药配伍治疗,基本证型为痰浊蕴肺、痰瘀互结,治则为宣肺化痰、活血祛瘀治疗,具体组方为:麻黄、杏仁各10g,全瓜萎20g,薤白、法半夏、茯苓、陈皮以及桔梗各15g,丹参30g、毛冬青20g、当归10g、甘草6g。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能够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或者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的患者;②有效:能够达到部分缓解的标准,心功能改善Ⅰ级,症状或者体征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仍然有若干HF症状持续存在;③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者症状以及体征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严重者会出现死亡[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加以统计及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为100.0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比 见表1。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症候属中医“肺胀”、“喘证”范畴,我们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为患病日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津液运行失常,聚而为痰,痰浊蕴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咯痰、喘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各种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血栓素等释放增加[3],引起气道痉挛、气道反应性增高加重气道阻塞、血管收缩加重肺动脉高压,下呼吸道感染本身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变窄,气道分泌物增加,反复感染引起气道壁和纤毛柱状上皮破坏[4],导致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从而加重气道阻塞。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
参考文献
[1] 景国际.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7):1060-1062.
[2] 黄斌.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6):191-193.
关键词:非布司他;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药代动力学习;药效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尿酸产物的增加、排泄的减少而引起的以无尿、少尿、尿毒症为临床症状的综合 征[1],高尿酸血症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患者血清尿酸不断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厌食、乏力、血尿、无尿、腰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且高尿酸血症极易导致痛风的出现我院针对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将45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1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5例,年龄均在36~6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9.56±3.54)岁;2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均在35~6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9.12±3.20)岁;3组15例患者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4例,年龄均在37~61岁,年龄均值为(49.32±3.52)岁。本次观察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未接受过降尿酸药物的治疗;②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无尿症或少尿症患者;③患者血尿酸水平均>8 mg/dL;④患者接受治疗前1个月,均未长期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本次观察均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治疗,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 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在单次给药后,继续空腹口服80 mg非布司他进行治疗,1次/d,连续服药1个月。3组患者在服药前后30 min、1 h、3 h、5 h、8 h、12 h、18 h、24 h取5 ml上肢静脉血,3 ml用肝素抗凝管收集,进行离心操作,在零下80℃下冷冻,用于非布司他血药浓度的检测;2 ml静脉血用于血尿酸水平的检测。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取100 uL待测血浆加入10 uL内标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300 uL乙腈,涡旋混合2 min,离心时间5 min(1300 r/min),取10 uL上清液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P0.05表示三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2 结果
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服用非布司他治疗1个月后,8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6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6 mg/dL范围。3组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单次及连续服用非布司他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直接性因素,当患者体内血尿酸的浓度>6.8 mg/dL水平时,患者关节部位将会出现尿酸结晶,最终导致痛风石的出现。且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或(及)高血压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高效选择性抑制剂[2],主要成分为非布佐司他,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长期治疗中,非布司他主要通过人体肝代谢排出体外,因此,针对肾功能缺损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药物剂量调整至低水平范围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空腹单次服用40~120 mg非布司他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连续服用药物1个月后[3],非布司他在患者体内的吸收速度及吸收程度并无明显改变,无在体内蓄积的现象。本次观察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8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6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处于6 mg/dL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45例患者均未出现血尿酸水平上升及痛风发作等现象,但患者在服用非布司他治疗前期过程中,其血尿酸水平并未出现立即下降至正常水平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沉积的尿酸盐被动员且释放至患者血液中所引起的[4-5]。
结果可知,采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小军,金星,陶沙,等.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及对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70-172.
[2]张玉秋.治疗高尿酸血症致慢性痛风的新药非布司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06-1407.
[3]刘林林,曾彩雯,何芳,等.非布司他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88-91.
关键词:消费者;心理满足;商家;消费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对消费者的研究必不可少。为保证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就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以了解需求差异及市场潜在需求。笔者认为,从心理满足角度对消费者进行研究是一条捷径。
1 从心理满足角度研究商品
1.1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关键是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通常来讲,对消费者的划分经常是根据地域、社会层次、民族习惯、平均收入、消费倾向等内容进行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划分,其根本目的就是榱耸股碳腋了解消费者,即了解“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获得更高利润。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其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心理满足。因为每一个消费者在其所购买商品和使用的过程中,他所需要的是商品所包含的功能或服务而并非商品本身,这功能或服务恰恰是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需要的实质。如人们购买住房并不是单纯为了居住,而更主要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归宿感和安全感;人们购买服装不单为了御寒,更主要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信心与形象;人们购买电视为了了解外部世界的欲望;购买家具是为了温馨生活的体现。换句话说,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所希望得到的是商品所包含的功能或服务,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满足,而非形式上的商品,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商家要把握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的商品的功能或服务,而非商品形式本身。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才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关键。
1.2 商品的真实效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购买某件商品值不值,归根到底只是用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去衡量这件要购买的商品所包含的功能与服务,是否能够反映商品价格所包含的货币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人与人之间都有差别,值与不值仅仅是一个衡量标准,反映的是人们心目中的需求差异,并不能实际反映商品本身的价值。
1.3 消费心理与商品外观的关系
通常,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会对相同质量、相同质量但不同样式的产品有偏向地选择购买。既然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需要的是商品所包含的功能或服务,那为什么还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其实,这是由商品外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造成的。由于人们习惯性地将第一眼看到的事物人为地划分类别,就等于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使其日后再判断时依然会受主观思想的左右。因此,这种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了今后判断此人或事物时的价值趋向,具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消费者会去选择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美观方面心理满足感的那种商品。
2 用心理需求诠释现代营销中的诚信需求
2.1 使消费者从心理感到廉价是廉价策略的根本
现代市场营销中,商家的“诚信”和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也是商家必须处理好的一个课题。一般来讲,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所谓物美,就是作为功能与服务载体的商品有一定的质量保证,能够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尽可能长久,功能尽可能多样,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使用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许多能够保证质量的商品就成为了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的对象。
2.2 上家为何要做到诚信如金
“诚信如金”是现代市场营销中保证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根本。在此要注意的是:真正的诚信是由消费者所认可的,绝非商家自我标榜。其定义不仅包含了对商品本身质量的保证,还包括商品售后出现问题的解决保证。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金钱自然是每个商家追求的目标,但诚信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视,使之地位排在其次。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一旦商家的金钱利益与诚信问题发生冲突,商家在二者取其一的情况下,绝对会去选择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方面。若诚信的重要性被排在第二位,那么,就意味着商家会去选择放弃诚信而去追求眼前的金钱利益。一个商家可以没有金钱,却不能没有诚信。有了诚信,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消费者的不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这样,赢利的目标自然不远。
3 以心理需求划分消费者
以心理需求划分消费者归根到底是研究怎样能使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在心理上得到最大满足,进而扩大销量,增大利润,这样就需要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推销手段。为此,可以按照心理特点的不同将消费者分为理性消费者、中性消费者、冲动型消费者和非理性消费者。
3.1 对待不同类别消费者的不同策略:
理性消费者在购物时都有一定的目标,购物就是为了获得商品的功能和服务。这样的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就是优质的商品。在推销时要着重强调商品的优良性能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同时列出他比同类商品所更突出的优点。当然,这些优点最好是能真正符合消费者心理需要的,尽可能激起他的购买欲望,使顾客能够体会到此商品即是能满足自己的购买目的,又具有一些自己实际需要的优点,觉得物有所值,自然就会降低砍价的力度;中性消费者的购物常常是知道自己需要哪一类商品,但对这类商品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换句话说,这类消费者需要商品的功能和服务仅仅是为了应付某些事情。那么,廉价的商品更适合他们。
在现实中,这种划分并不是将消费者分门别类地将某些消费者永远地固定在某一类别上,而是要从不同的购买心理来划分。要注意的是,作为复杂人的消费者,其心理情况并非持久不变,毕竟人有喜怒哀乐之分,心理情况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某一消费者不可能永远都是理性消费者、中性消费者或是其他。在销售活动中所要注意的重点自然也就是消费者的心理状况而非印象中的情况。
4 心理需要与引导性消费
4.1 如何把握引导性消费
在实际的经营运作中,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了解所需的商品的性能,这就需要商家在经营中进行引导性消费。在这方面除了指导消费购物外,还应是新商品生产者扩展市场的有效手段。商品的走向不是以某个人的想法为准,而是要靠市场,而市场又是以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所决定,这样,引导性消费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又必须是消费者。因此,并非所有的新产品或新功能都一定影响每个人的心理需求,而且旧东西也未必不会有新的市场。因此,做好引导性消费,首先要作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走向,把握商机,并在新产品正式投入前作好前期的市场调查,以确保投放的正确性。
4.2 引导性消费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念;互联网;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消费较有代表性的群体,通过研究该群体的消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购与实地消费的优缺点,找到两者优势互补的解决方案,推测两种消费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及城市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积极献策。
一、实体店购物与网络购物的对比
实体店购物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较高,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体验,从而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在实体店购物交易更安全,实体店资质审核严格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相对于网购,实体店购物交易可以面对面进行,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调换比较容易,消费者维权方便。然而实体店的商品种类较网店少,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不同的店铺做商品比较,而且交易方式较复杂,交易花费时间较长。网络购物中商品种类丰富,用户的选择空间较大,搜索功能完善,可快速查找商品,节省时间,交易方式简单,交费无需等待,因为没有店铺房租等费用,商品价格相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但网络购物售后保障可能会存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有时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在部分店铺退换商品较困难,容易发生纠纷。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研究两种购物方式的选择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三个群体: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赤峰学院周边商家以及步行街周边商户和赤峰学院的网络用户群体。首先,对于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该调查分别抽样了大一至大四的在读学生,原因在于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店消费的重要群体,且每个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不同对于消费方式有着不同理解,分年级调查可使结论更全面准确;其次,赤峰学院学生多来自外地,购物场所集中在较为熟悉的学校周围和繁华的步行街地段,调查较为便捷;最后,大学生多用网络交流,利用学校交流群组发起讨论可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反馈结果可参考性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体店走访调查及网上话题讨论三种方式。问卷主要围绕购物方式、款式、购物时间、季度网购消费金额等方面设计了25个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的结果分析(见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数额也不同,大一学生的消费额明显较其他年级学生高。同时随着消费额度增加,网购消费金额也随之增加,这反映出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明显比大四学生网购花费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购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性越来越高,而实体店经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乏销售创新,相较于网购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其弊端更加明显。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到年轻一族的追捧。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方式的好感度与学生的年级具有一定的关联,年级越低,对于网购的好感度越高,而对实体店购物的好感度明显较低。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年龄偏低,更容易接收新鲜事物,而大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在消费购物上也比较理性,多数情况下会综合考虑问题,消费方式及消费形式更加理性化。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购买商品的种类上,男女生网购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手机)、文化办公用品(如图书),而女生更倾向于化妆品、配饰等商品。在服装鞋帽上的花费,男女生都较多。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男女生的夏冬两季消费额比春秋两季高。通过对实体店及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夏冬两季由于气温原因,服装类及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加。其中冬季网购消费额最高,一方面是因为冬季衣物较贵,网上便宜且款式新颖,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兴起的“双11”,由于时间恰好在冬季转冷时期,且优惠较多,促进了大学生消费,这从侧面说明了网购消费方式的流行,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化妆品类也是现在网购商品的主流,韩流的兴起让国外化妆品进入中国视野。对于追求时尚的大学生而言,国外化妆品格外受欢迎,但实体店往往局限性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商品,导致更多大学生选择网上购买化妆品。通过实体店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价格问题,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不选择实体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款式问题,质量是较少被考虑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学生到大一学生,价格问题一直是学生购物考虑的重点,但是款式逐渐取代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购物标准,这也是网购逐渐流行的原因之一。综上,实体店消费似乎有被网络消费取代的趋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旧有许多人喜欢在实体店消费,对网购中可能有的隐患存在顾虑,同时实体店购物具有网络购物不具备的优点。
三、大学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