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个体经济的形式8篇

时间:2024-03-20 11:14: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个体经济的形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体经济的形式

篇1

为了从更细微的层面把握和认识北京地区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下人体的热适应特性,从单个个体角度开展相关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建立连续变化的室内温湿度环境与人体对热湿环境主观评价的相互联系,从人体对室内温度、湿度的热适应水平以及在热适应水平上室内温、湿度两者的交互作用两个方面,对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下单个个体热适应特性进行较完整的分析和刻画。并以北京城区某个居住者为例,阐述了上述的分析方法在研究个体对住宅夏季非空调室内环境热适应特性的应用。

关键词:

非空调环境;人体热适应;个体特性;适应水平;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4)05-0050-05

Thermal Adaptation to Free-Eunning Environment of Apartments in Beijing:Individual Level

Jan Yiwenga, Pei Zea, Yin Sujub, Li Yia

(a.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P.R.China)

Abstract:

Occupant’s thermal adaptation to free-running environment of apartments in summer was studied at an individual leve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occupant’s thermal sensation to indoor environment has been developed.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indoo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he two parameters on occupant’s thermal sens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On this ba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nt’s adaptation to indoo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have be identified simultaneously. One particular individual dweller in Beijing has been selected to study the thermal adaptation by applying the method to practice.

Key words:

free-running environment; thermal adaptation; individual level; adaptation level; application

伴随着采暖、空调系统普及所引发的一系列能耗、环境以及人体舒适健康的问题,自然通风环境下的人体热适应问题近年来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对此开展了大量现场实地调研的基础研究[1]。

首先,通过非采暖空调环境下人体实际热感觉与采用国际热舒适标准ISO7730和ASHRAE-1992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的分析发现[2-4],早期的研究者提出了人体热适应的基本理论(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 [5-6],认为人体并非是环境热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生理适应、心理适应以及行为调节3种方式积极主动地与热湿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在非采暖空调的自然环境中呈现出与采暖空调环境下不同的热感觉状况。之后,学者们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功能的建筑,从多个角度对室内人体的热适应做了广泛的分析调研工作[7-20]。在热适应模型建立的研究上,美国学者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数据拟合,得到了人体可接受的舒适温度和室外空气平均温度的线性函数关系,建立了被ASHRAE55-2004标准所采用的热适应模型[11]。之后,欧洲学者利用当地的现场调研数据,通过建立室内舒适温度与周内外温相继平滑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得到了对应于3类建筑的设计温度取值范围,并做为欧洲建筑设计的标准EN15251[12]。中国研究者在文献[11]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主要热工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和办公建筑内夏季和冬季的人体热适应开展了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对应各个地区特定建筑的人体热适应模型[13-20]。

分析比较该领域的各项研究工作,可以发现,尽管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建筑功能各不相同,但各项研究结果所反映出的均是特定地区人群对室内环境热适应的平均特征,如中性温度;或是针对80%或90%人群可接受的室内环境范围及其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文献[17]的研究表示,在外温30 ℃的情况下,夏热冬冷地区90%和80%人群可接受的室内温度范围大致分别为22.0~28.0 ℃和23.2~27.8 ℃,这两个温度范围的变化幅度分别为6.0 ℃和4.6 ℃。因此,研究结果所给出的是较宽泛的热湿环境范围。

从人体自身的角度分析,由于人体生理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单个个体对室内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热适应状况[21],文献[22-23]中不同地区人体热适应差异的统计显著性证实了上述的论点。因此,有关人体热适应平均特征或群体热适应范围的分析描述会掩盖不同个体对室内环境热适应的差异,例如对应于80%人群23.2~27.8 ℃的温度适应范围,其中可能有部分人的温度适应范围为23.2~25 ℃,而另有部分人的范围为26~27.8 ℃,也即这两类人群在对室内环境的热适应上存在明显差异。这样,研究结果没有细致反映出人体对室内环境的热适应状况,并可能会对人体热适应的群体特征导致不清晰的认识。

因此,有必要从个体角度开展人体对室内环境热适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在更细微的层面上把握和认识人体的热适应特性。对此,通过分析建立连续变化的室内温湿度与人体对热湿环境主观评价的相互联系,从人体对室内温度、湿度的热适应水平以及在人体热适应上室内温、湿度两者的交互作用两个方面,对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下单个个体的热适应特性进行较完整的分析和刻画。并以北京城区某个居住者为例,阐述上述方法在研究个体对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热适应特性方面的应用。

1 研究对象及数据调研

1.1 研究对象

研究个体为在北京城区已生活了7a的青年女性,身材中等偏胖,喜冷。该个体周一至周五每天乘坐45 min的公交车上下班,工作地点有室内集中空调。相对应,在住宅内的停留时间为下午6点至第2天早上8点,并且主要在装有空调的主卧室活动,睡眠时间主要在夜间11点至第2天早上6点半。周末一般不外出。

1.2 室内环境测试

采用Testo175-H2型温湿度自记仪,对住宅内客厅和住户的卧室进行室内温、湿度的连续测试和记录,测试时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数据记录的时间间隔为10 min。产品的出厂证书标注该仪器的温度精度为0.3 ℃,湿度精度为2%。测试过程没有受到太阳辐射和室内其他热源、湿源的直接影响。

1.3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建筑基本信息;2)空调使用基本信息;3)个体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生活作息、在北京生活时间等;4)个体对非空调室内环境的接受状况,包括满意、可接受和不可接受;5)以ASHRAE7级标度(-3、-2、-1、0、1、2和3)表示的个体的热感觉信息。

个体填写问卷的时间主要为睡觉前的23:00和早上8:00,对晚上休息和夜间睡眠2个时间段的室内热环境做出主观评价。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室内热湿环境状况

根据室内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判断出室内空调的开启和关闭状况,剔除出空调运行以及空调关闭2 h内的室内环境数据。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个体所反映的生活作息,确定出个体停留室内时的非空调环境状况,具体如图1所示。在此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范围为25~31 ℃,相对湿度主要在40%~80%范围内变化。

2.2 室内温湿度与个体热感觉的关系

对调查问卷所反馈人体热感觉的主观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再结合相应时间段内的室内温湿度数据,得到非空调自然环境下个体的热感觉投票TSV与室内热湿环境的相互关系,具体如图2所示。由此发现,人体热感觉在趋势上随着室内温度、湿度的上升而加强,但两者之间并非呈现明显的数量关系,如在温度28.3 ℃、相对湿度67%的热湿环境下,出现了3种不同的人体热感觉投票。

于是,有必要采用统计学方法,从数量统计特征的角度,研究分析人体热感觉与其所处室内热湿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采用了方差分析中的双因素法[24]。双因素法不仅可反映单个控制因素(温度或湿度)对观测变量(人体热感觉)的影响,而且还反映出两个控制因素(温度、湿度)在对观测变量(人体热感觉)影响上的交互作用。对于控制因素影响显著性的判断,该方法利用F检验,当对因素检验的统计量F大于9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F0.05时,则认为该因素对观测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本研究中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下室内温度、湿度与人体热感觉的双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和湿度在统计意义上对人体热感觉都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这两个环境参数在对人体热感觉影响上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2.3 个体热适应水平的分析

以上在室内温度、湿度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显著性以及两者在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上存在的交互作用两方面反映出人体对室内环境热适应的基本状况。接下来的问题是:不同温度或不同湿度水平下人体热感觉的差异程度如何?也即,人体对室内环境的热适应水平究竟如何?

考虑室内温度、湿度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交互作用,采用频率分析法,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以0.5 ℃和5%的间隔进行划分,得到室内环境的各个微区间。对温度和湿度分别按0.5 ℃和5%的间隔进行划分主要原因在于所采用温湿度自记仪的精度,0.5 ℃和5%的间隔数值与自记仪温度和湿度精度值的2倍基本一致。进而在各个微区间内统计分析不同人体热感觉出现的频率次数,具体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图3和图4的数据源完全一致,不同点在于前者以湿度为划分主轴,后者则以温度为划分主轴。

根据热舒适研究中有关人体对室内热环境可接受的描述,本研究将只包含TSV≤1的温湿度区间作为人体可接受的室内热环境范围,而将出现TSV≥2的温湿度区间作为人体不可接受热环境范围。

图3和图4的结果直观反映出人体热感觉及人体其对室内热环境可接受状况随室内温、湿度的变化。

当室内温度为25~27 ℃,或者相对湿度为30%~55%时,人体热感觉为舒适或稍热,对室内热环境始终表现为可接受。此时,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可接受状况由单一的温度或湿度参数所决定,室内温度和湿度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和制约。

而当室内温度高于27 ℃、同时湿度超过55%后,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接受状况不再随温度或湿度呈现单一的变化。在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上,温度和湿度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在27~28 ℃的温度范围,相对湿度低于70%的热环境让人体感到可接受;但当相对湿度高于70%时,人体会出现热、甚至很热的感觉,从而对室内环境感到不可接受。也即,在27~28 ℃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作用的分界点为70%。同样分析得出在28~28.5 ℃温度范围内的相对湿度分界点为65%。温度进一步升高到28.5 ℃以上后,人体始终感到热或很热,对室内热湿环境总不可接受,此时的相对湿度分解点为55%。

因此,随着室内温度水平的上升,人体对室内热环境从可接受到不可接受的相对湿度分界点也在逐渐变化。这从更细致的角度反映出室内温度、湿度在对人体热感觉影响上存在的交互作用。综合分析室内温度、湿度的影响状况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确定研究个体对室内温湿度环境感到不可接受的3组起点分别为(27 ℃,70%)、(28 ℃,65%)、(28.5 ℃,55%),具体如图5所示。

进一步,运用统计学参数检验的t检验方法[24],以人体热感觉为被检验参数,分析验证上述有关人体对室内热湿环境热适应水平的结论。t检验通过差异发生的概率来分析判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当被检参数统计量的双尾概率P小于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α时,则认为两总体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否则没有显著性差异。或者检验两总体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是否跨零,若不跨零,则认为差异性显著;若跨零,则认为差异性不显著。

在对应于室温27~28 ℃的室内热湿环境区间内,以相对湿度70%为分界,将该区域内的热湿环境状态及相应的人体热感觉投票TSV划分为两组,对此进行参数检验。同样,在室温28~28.5 ℃以及28.5~31 ℃所对应的两个室内热湿环境区间内,分别以相对湿度65%和55%为分界,对各个区间内的室内热湿环境状态及相应的人体热感觉投票TSV进行分组,进行参数的分析验证。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对上述3个室内热湿环境区间,被检参数统计量的双尾概率P值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此外,各个环境区间内两组环境下TSV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都不跨零。因此,计算结果从统计验证的角度说明了70%的相对湿度是该个体在27~28 ℃温度水平下对室内热环境从可接受到不可接受的分界点,同样,65%和55%分别是对应着28~28.5 ℃以及28.5~31 ℃温度水平的相对湿度分界点。

3 结 论

通过分析建立连续变化的室内温湿度环境与人体对热湿环境主观评价的相互联系,可以从人体对室内温度、湿度的热适应水平以及在热适应水平上室内温、湿度两者的交互作用两个方面,对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下单个个体的热适应特性进行较完整的分析和刻画。

针对单个个体的研究可以在更细微的层面上把握人体对住宅夏季非空调环境的热适应特性,从而为在更广层面上研究和认识人体对室内环境热适应的群体特征提供基础。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200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Busch J F. Thermal comfort in Thai air-conditioned and naturally ventilated offices [M]. Standards for Thermal Comfort, 1995: 114-121.

[3]De D, Richard B, Gail S.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Revisions to Ashrae Standard 55[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2, 34(6): 549-561.

[4]夏一哉,赵荣义,江亿. 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 暖通空调, 1999, 29 (2): 1-5.

Xia Y Z, Zhao R Y, Jiang Y.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houses in Beijing[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1999, 29(2): 1-5.

[5]Dear D, Brager R, Schiller G.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 [J]. ASHRAE Transactions, 1998, 104 (1): 145-167.

[6]Humphreys M A, Nicol J F. Understanding the adaptive approach to thermal comfort [J]. ASHRAE Technical Data Bulletin, 1998, 14(1): 1-14.

[7]Gotoa T, Mitamurab T, Yoshinoc H, et al. Long-term field survey on thermal adaptation in office buildings in Japan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 42(6): 3944-3954.

[8]Hwang R L, Cheng M J, Lin T P, et al. Thermal perceptions, general adaptation methods and occupants idea about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saving in hot-humid region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9, 44(3): 1128-1134.

[9]Wu Y C, Mahdavi A. Assessment of thermal comfort under transitional condition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4,76:30-36.

[10]Mishra A K, Ramgopal M. Thermal comfort field study in undergraduate laboratories-An analysis of occupant perception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4, 76: 62-72.

[11]ANSI/ ASHRAE Standard 55-2004: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S]. Atlanta: ASHRAE, 2004.

[12]CEN Standard EN15251. Indoor environmental input parameters for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addressing indoor air quality, thermal environment, lighting and acoustics [S]. Brussels: Comite Europeen de Normalisation, 2007.

[13]Wang Z j, Li A X, Ren J, et al. Thermal adaptation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 and offices in Harbin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4, Available online.

[14]曹彬,朱颖心,欧阳沁,等. 北京地区冬季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及热适应性调查[J] 暖通空调, 2010, 40( 5 ): 98-101.

Cao B, Zhu Y X, Ouyang Q, et al. Field research of human thermal comfort and thermal adaptability during winter in Beijing [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10, 40(5): 98-101.

[15]黄莉,朱颖心,欧阳沁,等. 北京地区农宅供暖季室内热舒适研究[J] 暖通空调, 2011, 41(6): 83-85.

Huang L, Zhu Y X, Ouyang Q, et al.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n rural houses around Beijing in heating season[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11, 41(6): 83-85.

[16]闫海燕,杨柳. 焦作夏季居住建筑人体热舒适现场研究[J]. 暖通空调,2012,42(4): 96-103.

Yan H Y, Yang L. Field study on occupant thermal comfort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Jiaozuo city in summer[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12,42(4): 96-103.

[17]刘红,李百战,马晓磊 夏热冬冷地区非采暖空调室内可接受温度范围[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 33(4): 127-133.

Liu H, Li B Z, Ma X L. Acceptable temperature range of indoor environment without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ing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J]. Journal of Civil, Architectur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1, 33(4): 127-133.

[18]李俊鸽,杨柳,刘加平.夏热冬冷地区人体热舒适的气候适应模型研究[J]. 暖通空调, 2008, 38(7): 20-25.

Li J G, Yang L, Liu J P.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model for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J].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 2008, 38(7): 20-25.

[19]金玲,孟庆林,赵立华,等. 粤东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现场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35(2): 105-112.

Jin L,Meng Q L,Zhao L H, et al. Indoor environment and thermal comfort in rural houses in east Guangdong of China[J]. Journal of Civil, Architectur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3,35(2): 105-112.

[20]Zhang Y F, Wang J Y, Chen H M, et al.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in hot-humid area of China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0, 45(4): 2562-2570.

[21]孙庆伟,李东亮. 人体生理学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22]Cao B, Zhu Y X, Ouyang Q, et al. Field study of human thermal comfort and thermal adaptability during the summer and winter in Beijing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1, 43(2): 1051-1056.

篇2

一、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要全面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全面、系统地评价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要全面,涉及与被审计者经济责任有关的所有领域。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审计范围不仅包括被审单位本级财务还包括由被审计者负责的非法人二级核算单位。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单位不按财务制度的要求将非法人二级核算单位财务状况并入单位汇总决算报表,有些二级核算单位甚至不编制会计报表。本级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地反映单位的整体经营情况,如果仅以本级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审计和评价,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

2.审计范围不仅包括账簿、报表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还包括被审计者所作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定的经营方针,因对单位长久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属于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责任的划分要清晰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划清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划清经济责任主要是指划清被审计者与上一届领导、被审计者与接任者、被审计者任期内发生的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等的经济界限。审计主要是以会计账目为基础,对其资产、负债和损益进行审计。会计账目和报表对被审计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有所反映,但会计账目并不是专门记录其经济责任的,所以对经济责任的反映不全面,而且会计核算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如仅以会计账目为依据,不利于划清被审计者的经济界限,也无法完全彻底地反映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我们在审计中对一些会计账目尚未反映或根本无法反映,但又确实是被审计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或经营业绩的事项进行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影响资产总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指由于时间差距,已购置但尚未入账的大额固定资产、存货;已建造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记入固定资产的基建项目;应付账款中不用付出或属于收入性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款项,及其他将影响资产总量增加的因素。

2.影响资产总量减少的因素。主要指固定资产、存货等科目中已失去使用价值,但尚未办理报废手续的资产价值;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中账龄较长或由于其他原因有可能形成呆账死账的款项;长期投资科目中有可能形成损失的款项及其他将影响资产总量减少的因素。

3.非被审计者本届经营管理原因形成的资产总量的增减变动。主要指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原因及其他不是被审计者本届经济责任而形成的资产总量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注重对审计数据和审计结果的复核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跨度长、审计内容多、审计难度大的特点,而且审计报告往往作为人事部门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关系到被审计者的提升、撤换,所以审计风险也很大。如何使审计报告做到数据准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评价客观,经得起考验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又一项重要问题。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注重对审计数据和审计报告的复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建立三级复核制度,主审对审计组人员上交的工作底稿进行第一级复核,以保证审计工作底稿数据准确、事实清楚;审计组组长对主审提交的审计报告和全部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第二级复核,以保证数据准确和对问题的定性正确;审计分管领导对全部资料进行第三级复核并对有疑义的问题提交审计小组讨论。三级复核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减少差错,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避免审计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做好对审计者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42—01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熄灭学生兴趣的火花。为此,笔者在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法,主要有:猜谜语、讲故事、编儿歌、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开火车、击鼓传花等等。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 猜一猜。就是把生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 门外下雨门内晴是“涧”;山上有山山相连是“出”;牛过独木桥是“生”;月边有月月并肩是“朋”等。

2. 讲一讲。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讲解“休”字时,可以说今天天气特别热,爸爸在送我上学的路上,让我一个人靠在树边休息,就是“休”字。

3. 唱一唱。就是把生字编成一段儿歌让学生唱出来。小学生都爱动,喜欢唱歌。所以,根据情景把汉字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他们就很轻松地记住了。如,“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分辩,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

这样的识字方法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体会祖国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想了解汉字一笔一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

二﹑关注生活,积累词语

学生们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认识的字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好多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们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字或词语。

1. 利用日常用品识字。可以把家里日常用品的名字写在识字本上,也可以把小用品、小玩具的名称写成标签贴在上面。

2. 利用电视和街头广告、牌匾识字。学生都爱看电视,为此,可以把看过的电视节目和主要人物名称记下来,把自己随处看到的广告标语和牌匾读一读,不会的记下来回到家问问父母或查一查字典了解字义。

3. 利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例如,用一只羊、一个人、一把椅子等,指导学生说出大量的数量词;用“树”、“果”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植物及水果的名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学会并且积累了很多字词。

三、掌握方法,自己学习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自己学习知识。在平常的识字课里,笔者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添笔画法、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换部首法、去部首法、形声字学习法、象形字学习法和查字典识字法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对一些简单的生字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要学生学会自学,那么,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自学形式上可先让小组互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分析含义。然后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等,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让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四、增添情趣,读中感悟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更佳的落脚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篇4

环境犯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人类在开展科学技术革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破坏日益突出,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的环境犯罪现象十分突出,如何用刑法的手段来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使生态免遭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97年3月修订的新刑法[1]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设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标志着我国依法治理、保护环境的工作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曾在《论环境保护的刑事立法》[2]一文中作过一些探讨,在此,本文再就众所关注而又意见不一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供商榷。

一、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应该规定危险犯

危险犯不同于结果犯,它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足以造成某种实害危险的犯罪行为,虽然其实害结果尚未发生,但危险状态已造成即构成犯罪既遂,这种犯罪就是危险犯。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环境犯罪的危险犯,显然只有在环境犯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对环境犯罪危险犯的涵义作出准确表达。

环境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污染或者破坏环境,危及人身安全或使生态平衡、重大公私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或危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基本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环境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污染环境的行为,即非法向环境输入大量的物质或能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调节机能引起环境质量下降,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等。另一类是破坏环境主要是自然资源的行为,即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中,非法从自然界取走某些资源、物种,改变或破坏自然环境的原有面貌、形状等的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及平衡机能,情节严重的行为,如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破坏性采矿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等。

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的规定,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情节严重或后果严重的行为。由此引申,环境犯罪的危险犯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实施的危害环境的行为,足以造成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而使自然和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处于危险状态者。这种行为虽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但危险状态已造成即构成环境犯罪既遂,这种犯罪就是环境犯罪危险犯。

作为环境犯罪危险犯具有三个特征:(1)这里说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想或推测的;(2)“危险”是针对人类环境而言的,是使环境犯罪的客体处于危险状态;(3)“危险”的程度是较为严重的,即有可能造成范围广、程度深、难以恢复的环境污染或破坏,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

将某些环境犯罪规定为危险犯,主要是基于环境本身的价值考虑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对人类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变本加厉的掠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控制环境犯罪行为,尽量防止这类事件发生。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规定,确认只要危害环境的行为足以使环境处于危险状态就构成犯罪,其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第一,惩罚危险犯,把环境犯罪制止在危险状态刚刚露头之时,可以避免实害发生后再作“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救济,从而使环境得到及时的保护;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刑法的预测、指引以及威慑、惩罚作用,使人们能预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刑事后果,从而使得人们更为谨慎地对待属于自己的生态环境;第三,危险犯的规定既可以弥补行为犯的不足,又可以防止结果犯的滞后,从保护环境刑法的贯彻实施看,这是较为积极、合理、有效的措施。

我国目前刑事立法中尚无危险犯的规定。1997年新刑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刑事立法基本是以结果犯为处罚对象,没有以危险犯作为处罚对象。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就环境犯罪的特点而言,一旦行为人着手实施其行为,就将对环境产生现实的及潜在的危险。如果放任不管,结果必将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不能恢复或难以恢复。因此,在犯罪结果发生以前,对可能使自然和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处于危险状态的环境犯罪即危险犯予以处罚,才是对人类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就是说,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无须等危害环境的实害发生,法律就应把这种足以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行为定为犯罪。因此,笔者建议在立法上增加对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规定,充分发挥刑法惩治危险犯的先期屏障作用。

二、我国对环境犯罪应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是无论侵权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或无过失,只要实施了一定行为,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行为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原则在追究法律责任的民事和行政制裁中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适用。而追究环境刑事责任采用此原则,只有英美法系国家。这种刑事责任的归责方式的由来,显然与近代高度危险工业的发展及伴随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分不开。它通常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补充,因而散见于个别的法律规定中。英国的《空气清洁法》、《水污染防治法》,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再生法》、《废料法》,新加坡的《海洋污染防治法》等都规定了环境犯罪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例如,英国的《空气清洁法》规定,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或过失的主观恶性,只要烟囱冒浓烟的,就应负刑事责任。

这些国家对环境犯罪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目的在于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表明社会对该行为的关注,要求全社会,尤其行为人加强责任心,促使人们小心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环境的结果,并明确自己在这些方面有义务严加防范。另外,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有利于案件起诉和审判,因为它无须证明行为人是否有主观过错,这样可以及时对案件进行处理,避免放纵犯罪。总之,只要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危害了环境,就不必考虑他主观有无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均构成犯罪,都要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在环境犯罪越来越严重和复杂的今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制止环境犯罪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有不少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在刑法上不承认这一原则。如德国,认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刑法中的“无过错即无犯罪”的基本原则相违背。我国1997年新《刑法》和以前的刑法一样也不承认该原则,我国《刑法》强调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主张行为人主观上的犯罪心理,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主观罪过,仅仅实施了有害行为,犯罪便不成立。有的学者由此断言,无过错责任的环境犯罪在我国刑法中没有存在的余地[3](p.94);有的学者甚至归纳了多种考虑,认为在我国不宜规定无过错原则[4](pp.29~30)。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虽然,我国目前的刑法制度不承认无过错责任原则,但不等于这个领域我们所确立的制度已十全十美,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实际上立法中所确定的每一项原则,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根据实践经验和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进,逐步趋于完善的,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僵化观点来看待问题,刑法中可否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亦然。首先要看社会需要和司法实践的经验,下面我们就以现实具体情况说明这一问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和大量的环境犯罪事实都不是轻松的话题。例如,大气污染使空气质量恶化在我国是明显的事实,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大小烟囱仍有不少冒着黑烟也是事实,人们司空见惯不认为是犯罪行为,对这类“案件”,有关方面也往往以行政处罚了事,人们尤其是行为人思想上对此没有什么犯罪感。我们再看看近日新闻传媒披露的另一具体事例:2000年6月16日参考消息《治沙种树保首都碧水蓝天》一文,报道了“人为的破坏加剧了西北地区生态的恶化”。记者看到“草原‘游击队’正起劲挖地,搂发菜,拽甘草,西北大草原遭受铁耙的搜刮蹂躏。每年下雨季节,数十万外地大军不顾政府禁令,成帮结伙开进内蒙古草原疯狂采掘,草场如同剥去一层皮。据说,一斤发菜要以破坏20亩草地为代价,一斤甘草会令近10亩草场变为沙丘。内蒙古已有近1/3约5.8亿亩的草场沙化、退化。”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和后果。难怪我国的沙尘暴愈来愈强烈,一年比一年次数多,尤其今年来势凶猛,使国人深感它的威胁。事实表明对这类破坏环境行为必须严加禁止,我国草原法[5]中若规定实行无过错原则的刑事责任,当能发挥其独特的威慑作用,对这类危害环境的行为予以有效控制。

上述事例表明,就单个行为人而言,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正如一二个小烟囱冒烟,影响范围有限,也易被大气稀释,但千百个烟囱冒烟后果就严重了。从整个大生态环境的保护着眼,从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为子孙后代着想,这类行为就是十足的犯罪。考虑到环境犯罪的特点,国外在这个领域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把这类行为作为犯罪对待是有道理的。如果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对环境犯罪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就应当是必然的结论了。

有人担心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将无过错行为人定为罪犯处以刑罚,会造成“超犯罪化”倾向,不适当地扩大环境犯罪的范围,从而带来消极影响,给国家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担、给公司企业带来诉讼之累,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笔者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实行什么原则都会存在利与弊,问题在于客观地权衡利弊大小,并正确处理好利弊关系,尽量做到趋利避害,把弊病减到最低限度。借鉴国外经验,世界上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国家如英国、美国,他们为避免这一原则的滥用,还规定了对无过错责任的限制。英国,对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限制主要有“无过失辩护理由”和“第三者辩护理由”。“无过失辩护理由”规定,由于认识错误、意外事故或行为人不能控制的其他原因,并且行为人曾作出了适当的努力来避免发生该项犯罪,就可以免责。而“第三者辩护理由”是要求被告人不仅要证明自己方面没有过失,而且需要证明该违法事实是由于第三者行为或过错引起的。在美国,宪法里规定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就是法院运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限制条件。对无过错责任的这种限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减少由于对有过错的人与无过错的人都处以同样刑罚而导致的不公正。我国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应规定相应的权利保障和程序限制。人们对无过错责任原则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可以解决的,这绝不应该成为我国不宜规定无过错责任的理由。

总之,笔者认为,对我国环境犯罪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进行立法,现在应该是提上议程的时候了。

三、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应该明确包括国家

法理上一般认为国家不能成为国内法的犯罪主体,因此,国内环境犯罪主体不包括国家,对此人们均无异议,但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呢?传统国际法认为国家在国际上不负刑事责任,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所作的国家行为,个人也不负刑事责任,因为他们的行为一般被认为是代表国家的行为[6](p.66),这种观点已经被国际实践表明是过时的。美国著名法学家巴西奥尼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中列出的国际犯罪主体是包括国家在内的,他把刑事责任分为个人的刑事责任、国家的刑事责任;《国际刑法和国际犯罪》一书也认为,国际犯罪的主体包括国家。但《国际法的刑事管辖权》一书则认为,国家不是刑事犯罪的主体,国家对侵略战争负责任,只是政治责任和赔偿损失的责任,而不是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国家完全可能成为某些国际犯罪的主体,如果某项国际犯罪是由某个国家实施的,那么该国就是此项国际犯罪的主体,应对此负刑事责任。

关于国家成为国际环境犯罪主体,笔者在此以跨国大气污染的崔尔冶炼厂仲裁案为例来说明。此案是发生在近代最早的一起著名跨国环境纠纷案。崔尔冶炼厂位于原英国自治领地加拿大哥伦比亚省,这家工厂因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硫给美国境内的农作物、牧场、森林造成损害引起环境纠纷。该厂从1896年起开始冶炼锌和锡,1919年前每月排硫量最高达5000吨。在1925年和1927年,曾两次增设高度122.7米的两根大烟囱来提高生产量,致使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猛增。1930年统计,每月的排硫量高达10000吨。该厂含硫烟气随气流南下,沿哥伦比亚的溪谷越境进入美国的华盛顿州,污染了该州的土地、农作物、森林、牧场,使美国蒙受损害,为此,美国将此问题提交给美加联合委员会(注:美加联合委员会是根据1909年《美加边界水域条约》设立的,是解决两国边界水域纠纷的常设机构。)审理。1932年2月该委员会向冶炼厂发出劝告,但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双方为了谋求该问题的彻底解决,同意将纠纷提交仲裁法院。

仲裁法庭于1938年和1941年分别发出第一和第二裁决书。法庭认为:根据国际法原则,“任何国家无权使用或允许使用其领土,在他国域内或对着他国国民财产,以这样一种方式施放烟雾,只要这种施放具有严重的损害后果和明白可靠的证据。”还认为“国家有义务尊重他国及其领土,有义务对他国领土给以保护,使之不受由于自己领土内的个人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根据国际法,加拿大自治领地应对崔尔冶炼厂的行为负责。加拿大政府有责任弄清它的行为是否与加拿大根据国际法所应负的义务相称。”这一有名的裁决,不仅为美加两国,并且逐渐被各国所接受,成为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显而易见,此案中国家实际上成为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这方面的案例还有1978年1月前苏联“国际宇宙954号”卫星坠入加拿大境内造成的核污染案等。

另外,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第21条对此也有明确规定。这一规定的含义就是:防止跨国污染是各国公认的一项国际法律义务,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必须承担国家责任。还应指出,此类跨国界污染纠纷的解决,包括崔尔冶炼厂仲裁案等著名案例在内,都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按此原则,作为犯罪主体的加拿大等国必须承担受害者所遭受的全部损失。

笔者认为,国际犯罪主体可以包括主权国家,是国际法发展的趋势,这自然也包括国际环境犯罪。当然,不同观点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这需要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共同努力以求达成共识,并尽早制定一整套包括国际刑法典和国际司法机构在内的惩罚犯罪国家的措施办法。其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家作为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将以什么形式承担这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对此,国际社会还未形成共识[7](p.24)。参照有关国际条约、惯例,目前能够初步确定的国家责任形式主要有:终止不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补偿、道歉、保证不重犯、国际赔偿等。而国家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则是:限制主权、恢复原状、赔偿和道歉等。

总之,国家作为国际环境犯罪的主体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这一观点还需要时间和一些条件,才会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随着人类环境危机的降临,尤其国际环境领域出现国家犯罪的大量事实,都将涉及到特殊犯罪主体——国家,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

国家作为犯罪主体的确认,必将大大有利于防止国际环境犯罪的发生,以及有助于及时解决诸如跨国污染、国家管辖外的环境——大洋、南极洲和洋底等犯罪行为国的法律责任问题,这也正是探讨这一犯罪主体问题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通过,1997年修订)[Z].

[2]戚道孟.论环境保护的刑事立法[J].南开学报,1999,(4).

[3]马松建.环境犯罪比较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3).

[4]曹子丹,颜九红.关于环境犯罪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烟台大学学报,1998,(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Z].

[6]陆晓光.国际刑法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篇5

一、 正确认识竞选活动

(一)开展竞选活动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村委会成员的竞选,作为村民个人要求参与村务管理的一种直接形式,它可以让选民更全面地了解候选人,同时也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尤其是候选人公开自己的治村打算以及廉洁自律的承诺,有利于群众的监督。此举对于加强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村民自治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客观要求。但我们既不能把它等同于西方国家的竞选,更不能谈竞选而色变。切实引导和指导好这项工作,对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对于进一步完善村民自制机制,都有着长远的和现实意义。当前,加大力度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会成员的竞选活动,时机已经成熟。

(二)竞选活动尚处初级阶段

在西方国家的竞选活动中,尤其是竞选总统这样的活动,如果没有一批心甘情愿且具有才干的人来筹集资金、组织竞选集会、游说选民、散发小册子、张贴海报,并开展一场成功的竞选所需的其它活动,任何候选人都不能当选。此外,西方国家为了建立并领导一个制胜所必不可少的竞选班子,必须具备一个高效率的管理结构和一个强有力的自愿者群体。而我国的村委会成员的竞选则不同,大部分地方尚处探索阶段,或者说村委会成员的竞选仍处在初级阶段。如多数地方只有村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才有资格发表竞选演说,且演说必须在选举部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散发小册子等行为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纯粹为竞选而筹集资金的现象尚未出现,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农村非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也可以直接上台发表竞选演说,但目前这种情形不多。因而,当前我国村委会成员的竞选工作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若一味照搬西方国家的竞选方式,难免不切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对此,做为村民自治工作的各级指导部门,应有足够的认识。

二、 竞选活动障碍的清除

(一) 营造有利的竞选氛围

作为竞选者本人,在公平、公开、依法的前提下达到当选目的,应当是合情合理的。但由于我国的村民自治工作是在不断深化过程中,民主化进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对于竞选这样的选举方式,还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并营造有利的竞选氛围。从近年竞选活动的实践看,部分优秀青年愿意参与竞选,但同时也产生顾虑。一则担心被人指责爱出风头,当心"枪打露头鸟"。二则当心无法实现竞选前的承诺。也有人考虑到领取有限的村干部补贴远远低于外出劳作所得。思前虑后,终究未能参与竞选。鉴于此,在开展竞选活动之前,有关选举指导部门应当加以正确引导,努力营造勇于参与竞选的舆论氛围。在具体操作上,换届选举工作一开始,有关部门就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竞选舆论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各种报刊、专栏等宣传工具,大力提倡人人关心村民自治工作、人人参与村民自治工作,引导并鼓励优秀青年参政议政,实现他们管理好农村,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抱负。为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竞选中脱颖而出,竞选时,要扩大竞选参与面,想方设法给参与竞选的人提供发表竞选演说的机会,尽量避免将参加竞选演说的人员局限于正式候选人当中。

(二) 清除人为障碍

一些现任村主干,由于当心竞选活动将威胁到自己的连任,还有一些人当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不惜散布竞选有害论,诋毁竞选活动。指责竞选活动不利于农村的稳定,照般西式民主,等等。还有人给竞选活动设置种种障碍,致使竞选活动夭折。为了正确引导并规范竞选活动,各级选举指导部门应当大力支持勇于接受村民挑选的竞选参与者,不断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排除一切干扰,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参政议政氛围。

三、 竞选活动的地域性选择

按理,只要愿意开展竞选活动的村,都得开展,问题是目前开展竞选的面还不广,一些地方仍在探索竞选活动的途径。作为指导选举的管理层,在新形势下开展竞选活动的试点时,还应考虑地域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选择在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村民参政意识浓的村为宜,人口在5000以上的村为首选。因为,这样的村一般人力、物力以及各种资源相对丰富,更有利于竞选上台者施展才能。在"城中村"开展竞选活动也相对有利。在居民、农民混居的城乡结合部,正处在加快由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转变以及经济转轨、职能转变过程,迫切需要一批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再则,"城中村"的财力资源也相对丰富。这些因素都给竞选上台的优秀人才实现政治报负以及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 竞选方式

(一) 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竞争。公开竞争,是指村民委员会的正式候选人,在村选举委员会组织的演讲大会上,面对广大选民,公开进行演讲和公开回答选民们提出的问题。演讲内容除了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特长、能力、政绩等外,还应公开自己当选后的治村打算并公开保证自己廉洁自律等。

二是平等竞争。在演讲大会上,每位候选人的演讲时间、次数要一样,要保证每一位候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若是由村选举委员会向选民介绍正式候选人情况的,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候选人,不能厚此薄彼。

(二)演说活动的具体安排

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才力仍然有限,为了节省人力、才力、物力,候选人竞选演说应安排在正式候选人的预选大会上进行。候选人尤其是主任初步候选人在预选会议上发表治村演说,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为宜。正式候选人产生后,竞选演说宜安排在选举日前专门召开的竞选演说会上进行,正式候选人在演说会上发表治村演说,同时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在村民选举委员会统一组织和监督下,候选人还可以通过当地的有线广播、闭路电视、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开展竞选活动。候选人也可以预先书写宣传介绍材料,张贴于村政务公开栏或竞选栏上,让选民了解自己的治村思路。竞选的准备工作应在选举前一日结束,选举日当天必须停止一切竞选活动。

五、竞选活动的规范形式

竞选时,竞选演说应在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和监督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及其它人员不能作为竞选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人。候选人治村方案演说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攻击和贬低其它候选人。演说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和政策相违背。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不实事求是的演说,村民选举委员会有权制止。

在规范竞选活动过程中,应防范个别村民委员会正式 候选人,为达到自己的当选目的而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和行为。如通过请客、送礼、喝酒、许愿等方式联络感情,或采用抬高自己打击别人,扩大自己的影响以及利用宗族、家族、派系等因素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用钱买选票,收买人心等。应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对竞选活动的干扰和破坏。

六、竞选活动的善后工作

篇6

由于我国目前的财政经济的发展形势可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利问题一直不去解决掉,并且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防止其恶化,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是大不相同的,目前我国与外来经济往来不断,并且越来越密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问题,因此更应该对其做出及时的解决方案,解决我国财政中所出现的问题,从根源上去制定有效的措施,在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财政体制的改革仍需进行。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经济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由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挑战,其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并且在企业的运营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规模小,产业集中率低,产业升级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非常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然而导致会出现这样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二)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我国目前财政经济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1]。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政府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民生问题也是需要财政经济大力扶持的对象之一。住房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在住房方面也做出相应的划分,并且推出许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我国政府也对此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在进行棚户区改造及安居住房保障的建立等等方面都推出了相关的政策,然而我国现如今,人民的住房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医疗方面我国更是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服务的提高,但是在医疗保障制度上还需要再进行完善。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如今就业率与失业率已经不成正比,我国人民在就业的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政府政府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

二、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

(一)控制经济发展的规模

政府在财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管制和控制的作用,并且可以对财政经济模式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调整,并且在对财政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要首先考虑税收,税收是我国财政经济最重要的来源,因此我国在进行财政经济规模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税收的基本情况,以免税收会受到其影响,并且通过税收的方式,国家可以对我国财政经济的收支进行准确的监督,能够了解到我国财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情况,并且可以用其作为财政政策制度的重要依据[2]。

(二)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构

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也是根据财政经济形势所确立的,而其目的也在于保证财体制的平衡。财政支出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确定最后方案前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同时要对过去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相应的研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对未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有效的预计。而就我国目前的财政经济发展形势而言,需要加大对失业保险上的财政支出,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矛盾较为集中的问题,国家加大对事业保险方面的投入,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经济稳定的发展是十分有效的,同样也对解决民生问题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目前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在对农村建设上应该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3]。

(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财政收入问题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并且还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方式之一。如今,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产生的最为集中的地域就是我国的东西部收入及城乡的收入差距,然而收入差距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在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程度不同,例如,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快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会高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其在收入的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发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收支的多少,因此,我国需紧密结合当前收入状况,在不同的地区与行业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税收比重的调整。

篇7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53-03

1 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现状

现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在不断更新,我国需要的各岗位优秀人才均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是重要的且基本的课程。目前全国各地区高校基本均开设有计算机教学课程,但由于计算机教学对高校相关教师团队以及硬件设备均较高,计算机技术革新快,需要教师及时做到知识更新,学校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

1.1对计算机教学重视度较低

由于计算机教学的一些高深内容在现今一些专业是暂时不需要的,因此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知识并不感兴趣。而较为浅层次的计算机知识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便已经掌握,教师过多的讲授浅层次的计算机知识则是浪费学生们的时间,因此大部分的计算机课程是不将浅层次计算机知识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由此大部分的学生潜意识将计算机课程归结为选修课程,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以及深入了解兴趣,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在计算机教学课程安排的情况来看,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课程遵循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课程,但由于课时安排较少,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有充分的实践在实验课上练习理论课所学习的知识。还有少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与理论课知识所使用的实践工具不符,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课来熟练理论知识,对于教学来说完全是毫无意义的实践教学,白白浪费学生时间。还有一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师受到学校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不重视思想,自身对课程教学抱以懒散应付的态度,大大降低了计算机教学质量[1]。

1.2硬件设施缺乏

由于计算机教学较为特殊,需要计算机设备配合才能够较好地达到计算机教学目的。高校学生大部分均是住校,除了课上在计算机室内学习实践,平时几乎没有机会来复习熟练课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再加上学生与教师缺乏计算机知识沟通,大部分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后仅能记住课上所学知识的50%左右,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效率,因此大部分学校缺少让学生能够课下进行复习练习的硬件设备。另外,大部分高校还存在计算机教师职位缺乏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不熟练,显得手忙脚乱,影响学生的课上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丧失耐心,课上多发生学生走神、睡觉等从事与课堂无关活动的现象。

1.3评估制度不合理

现今部分学生功利心较重,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主要根据学校评估制度决定。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学习成绩评估制度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教学成果,仅仅重视对学生基础内容的考察,不重时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实际应用的考察,无法发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甚至部分高校采取纸质试卷作为计算机知识的考试形式,学生无需进行实践操作,仅需将所考的重点内容背下来,在试卷上写出即可得到十分理想的成绩,不能从实地反映出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实际情况。

2 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计算机教学内容

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师授课是根据教材内容备课传授的,而教材内容通常较为落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传授学生计算机知识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不少还停留在Word、Excel等基础工具的使用,内容本身较为枯燥,容易使课堂学习氛围僵硬,使学生对计算机课教学认知为简单的基础计算机知识课程,无法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上,不少教师认为实践大过理论,因此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计算机实验课,然而计算机知识并不是学生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的,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上计算机实践课时摸不到头脑、手足无措,无法根据要求进行实践,进而使得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大大降低[2]。

2.2计算机教学方式

现今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内容设计较为枯燥,且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多采用简单的灌输式传授,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学习欲望。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还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由于教师的讲课形式以及内容过于抽象化,且每个单元的前期内容学生多通过自学早已经学会,因此学生并不愿意接收教师这种平白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整体学习气氛。因此,大多数的计算机教师有必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向其他学科教师借鉴较为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教学方法。另外,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知识内容较多,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肯定是记不住的,且还有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将理论课统一在一起上的,结束理论课的课程才开始实践课,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学一点忘一点,最后实际实践时根本不知道应该要怎么操作,白白浪费了早前学习的课时。计算机是一门需要理论实践充分合理结合教学才能够真正掌握的学科,因此计算机教师需要去研究分析如何结合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3 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改革路径

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模式,创建更符合学生需求,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新式计算机教学模式。笔者向5所高校10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由调查问卷不难看出学生渴望学习基础实用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缺乏积极性,且由于现今计算机较为普及,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因此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高校计算机教学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当加以创新,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计算机知识。根据调查显示,计算机课程尽量应安排在大一、大二期间,学生有充足时间更多精力学习计算机课程。另外,学校需要定期更新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使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能跟上时展,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通过调查还不难看出,在教学初期,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实践课教学上就不能够要求学生统一练习学习,这样容易导致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轻视心里,同时也是对了解较多的学生的一种时间浪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程要求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展知识范围,为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多的学生传授一些更加深入的知识,使其在实践课堂上也能够认真练习计算机知识,进而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效率,增强计算机课堂的学习氛围。另外,不少同学表示,由于时间、精力以及计算机课堂知识内容较大的原因,不少同学并不能将课堂所讲知识完全记住,因此学校可以创建晚上课堂,把计算机一些基础知识制作成教学视频给学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3]。

3.2评估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高校必须对齐计算机教学评估制度进行改革,不能过多侧重理论或实践任何一方,提高计算机评估考核的整体综合性,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学分,进而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上来。因此,计算机课程评估制度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进行,一是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二是实践知识部分的考核,考核内容多侧重一个系统知识由浅到深的综合性题目,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出学生是否有在认真学习计算机课程,学生普遍对哪里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好等问题,进而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

3.3教学内容改革

不同届、不同年级及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展开教学前需要先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调整教学目标,增大计算机课程的含金量,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另外,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计算机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来创造出一些新奇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多展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程序,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另外,不少高校还采取任务式计算机教学方法,在每节计算机实践课上为学生制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达到学习任务这一目标来记忆计算机知识,熟练计算机操作。教师还可以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信息平台相互讨论,相互之间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来促进学生学习,增强计算机课堂的学习氛围[4]。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已完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教学也在此形式的影响下得到了大力发展。 高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归根结底还是教师与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改进自身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让学生懂得计算机在今后学生工作生活中的用处,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另外,高校之间还需多进行计算机教学交流,共同研究分析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径,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出符合时展的具有优秀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邢玉娟,曹晓丽,谭萍.多视角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 许诗.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

篇8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PIVAS;库存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 has attracted too many focus from all pharmacy departments.Children’s hospital of Dalian established PIVAS in 2009, so we also encountered many of important problems.Now we provide out solutions for them, and expect that they will enlighten other unconstructed, constructing or constructed hospitals.

【Key word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Inventory Control

作者单位:116021 大连市儿童医院药剂科

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1]。静脉配液(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2]。世界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提供静脉配液服务[3],相比之下,我国住院患者,特别是儿科患者,静脉输注给药的比率较高,PIVAS工作的起却相对较晚。本院是作为一所综合性医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个提供静脉配液服务的儿科医院,现将针对本院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 时间问题

PIVAS建立的初衷除提供安全、洁净的工作环境之外还有规范医嘱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工作流程时一定要首先确定正确的时间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习惯上认为每天早8时至次日早8时为一个工作日,这显然不适合PIVAS的工作模式。因为PIVAS是“今天做明天的工作”,即提前1 d摆药计价,现在很多儿科患者都涉及到医保结算问题,所以我们与医保同步,将每天0:00~23:59定义为1 d。1 d之中又分五个批次为临床提供药品配送服务。第批次0:00~8:30;第一批次8:30~10:00;第二批次10:00~13:00;第三批次13:00~15:00;第四批次15:00~24:00。其中第、四批由于不在静配中心工作时间由电脑自动判定为打包,即将包装完整的药品直接送到病区,由病区护士完成配置工作。对应的送药节点分别为8:30、10:00、13:00、15:00(送当日第四批及第二日的第批药物)。

每天中午12时前PIVAS将接收第2日全天的静脉长嘱,审核确认后摆药计价,开始排药入仓,12时至次日早6时期间病区可对医嘱进行修改,第一批次医嘱的修改时间不得晚于医嘱执行当日早点晚,且病区需及时通知PIVAS从仓中取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余批次在送药节点前2 h内不得改动。

2 退药问题

在静脉配液工作中发现退药问题是影响PIVAS工作效率的最大隐患,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药品和纸张上的浪费。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一开始在设计程序时就应针对退药问题做出规划。在静配软件中做出相应的提示,便于药师及时发现退药、并核对退药医嘱内容正确与否。各病区也应积极配合尽量将对药时间集中在一起,便于PIVAS集中处理。

3 库房管理问题

目前PIVAS的库存管理大抵存在2种模式。一是设立独立的二级库,由PIVAS的药师负责药物的请领和清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便于处理差错药品和退药记账,但也浪费了不少人力资源,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库存积压。二是不设二级库直接挂靠在住院药局上,由住院药局每天向PIVAS摆药,这样好优点在于节省人力资源和空间没有过多库存,每天的药物数量准确便于核对,缺点在于如退药过多或有损耗发生时往来之间的账目过多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易出差错。本院的做法是不设二级库,但为PIVAS设立虚拟库,由电脑自动将退药和其他帐目记在虚拟库中,每次摆药时在虚拟库中冲账,这样在节省资源的同时减少了人工参与的工作量,效率和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

PIVAS是个新兴的项目,很多已经开展的工作都是在探索中进行,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是本院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难点,我们的解决之道也还有待完善,这里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相信随着PIVAS的不断发展,国家会出现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更好地为患者安全用药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新春, 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2] 何梦乔, 沈炜明.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2):110-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