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0 10:16: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例(1.69%),血液感染8例(13.56%),皮肤伤口感染4例(6.78%),表浅切口感染1例(1.69%)。2013年同期103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6.59%;易感部位分布:泌尿系感染33例(48.52%),下呼吸道感染16例(23.53%),颅内感染4例(5.88%),上呼吸道感染3例(4.41%),血液感染6例(8.82%),皮肤伤口感染4例(5.88%),表浅切口感染2例(2.94%)。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气管未切开、留置尿管、原发病、并发症以及功能障碍等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重视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防治对医院感染具有预防价值。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易感部位;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神经外科主要诊疗范围包括脑出血、脑肿瘤和脑外伤等患者。这些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较其他疾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有研究显示,我国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2%~15.4%,仅次于烧伤患者[1]。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分析在神经外科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具有的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并予以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此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10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32~83岁,平均(45.8±3.3)岁;原发疾病:脑血管疾病者29例,颅脑外伤者12例,颅内肿瘤者5例,硬膜下血肿者3例,脑脊液鼻漏者10例。
1.2 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易感部位,并与2013年同期本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判定。
1.3 防治措施 (1)严格消毒,合理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应视情况及早实施气管切开,若未接受气管切开,则应及时为患者翻身和拍背,帮助其顺利排痰。强化消毒病房空气,做好气管套管清洁和灭菌,避免切口感染,对吸痰导管实施严格消毒,强化气道湿化,增加营养,提升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及时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做好尿道口消毒工作。按时调节患者的,保持病床和垫材干净整洁。(2)围术期处理:术前视情况应用合适抗生素,对于肿瘤患者可输入白蛋白或新鲜血浆以增强机体抗感染作用。手术中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手术结束时使用骨蜡亦或是带蒂组织对颅腔实施严密封闭。在术后适时移除引流管,及时为患者换药。(3)抗生素合理应用:及时对患者的体液进行采集,实施细菌学培养后选择高效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做到先窄谱后广谱,先低级后高级,先短期后长期,针对真菌性感染者,应重点实施真菌培养亦或是给予患者预防性口服抗真菌药物。(4)注重监测,及时总结: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参与小组讨论,探索出更具效果的防治措施并定时丰富到原有防治措施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判定,以P
2 结果
2.1 2014年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分析 115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感染率5.13%,易感部位分布:泌尿系感染29例(49.15%),下呼吸道感染11例(18.64%),颅内感染5例(8.47%),上呼吸道感染1例(1.69%),血液感染8例(13.56%),皮肤伤口感染4例(6.78%),表浅切口感染1例(1.69%)。
2.2 2013年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分析 2013年同期本院收治103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6.59%,易感部位分布:泌尿系感染33例(48.52%),下呼吸道感染16例(23.53%),颅内感染4例(5.88%),上呼吸道感染3例(4.41%),血液感染6例(8.82%),皮肤伤口感染4例(5.88%),表浅切口感染2例(2.94%)。
2.3 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气管未切开、留置尿管、原发病、并发症及功能障碍,见表1。
3 讨论
神经外科具有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等特点,加之患者病情危重,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较其他科室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转归 [2]。因此,怎样更好地避免此种医院感染情况是神经外科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3-4]。本文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时的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避免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发生医院感染59例,感染率5.13%,略低于2013年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6.59%,这主要与本院加强科室管床医师对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学习,杜绝重报,针对医院感染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有关。从易感部位分布来看,本院神经外科以泌尿系感染居首位,与其他医院报道不相符,原因考虑如下:(1)存在尿管管理缺陷,无菌观念不强,应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向专科学习尿管管理技巧,减少感染率[5]。(2)留取标本未使用专用试管,存在污染现象[6]。(3)患者住院时间长,留置尿管时间长。(4)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需反复更换尿管[7]。针对以上因素,本院制定如下整改措施:(1)应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向专科学习尿管管理技巧,减少感染率。(2)应用专用容器留取标本。(3)严格把握导尿指征,尽早拔管。(4)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5)做好宣教,做好会卫生清洁。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可知,影响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气管未切开、留置尿管、原发病、并发症及功能障碍。这进一步提示针对此类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处理对于患者的感染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预防作用[8-9]。原因可能在于神经外科手术大都在患者的脑部进行操作,这就涉及到对其呼吸道和泌尿道的侵入性操作,而若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亦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极易引发上述区域位置的感染[11-13]。同时,研究发现,在并发症中,慢性支气管炎易形成下呼吸道感染,糖尿病易形成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切口感染,而乙型肝炎则易导致消化道感染,恶性肿瘤易导致呼吸道以及中枢神经的感染。这可能与此类并发症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关,例如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大都免疫力较为低下,术后常需长时间地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这直接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14-15]。因此对于气管未切开和留置尿管,原发病和并发症以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应注意医院感染的预防。
综上所述,重视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部位和相关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今后的医院感染具有潜在的预防价值,临床工作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罗斌华,吴志勇,李福太,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223-6225.
[2] Ulu-Kilic A, Alp E, Cevahir F, et al.Economic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duration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prevention of neurosurgical infections in a middle-income country[J].Am J Infect Control,2015,43(1):44-47.
[3]明婷.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5):165-166.
[4] McComb J G, Da Silva S L.Neurosurgical care of pediatric brain tumor patients in a rehabilitation unit[J].J Pediatr Rehabil Med,2014,7(4):323-331.
[5]王彬,刘英娟,连可乐.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408-3410.
[6] Champeaux C, Raballand E.Craniocerebral gunshot wound in a baby chimpanzee-an uncommon experience of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conducted in the Guinean forest [J].J Med Primatol,2015,44(1):49-52.
[7]叶慧,樊鸿雁,钱爱萍,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369-370.
[8] Spader H S, Hertzler D A, Kestle J R, et al.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an institutional shunt protocol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ricular access device infections in preterm infants[J].J Neurosurg Pediatr,2014,1(5):1-5.
[9]屈泽,李宣,黄元芳,等.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IL-1在近期感染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8.
[10] Wollmann G, Paglino J C, Maloney P R, et al.Attenuation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infection of brain using antiviral drugs and an adeno-associated virus-interferon vector[J].Virology,2015,15(475):1-14.
[11]罗晨,陈彦飞,李常伟,等.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4,21(2):277-278.
[12] Zhou H, Zhang X.Intracranial malignant lesions correlate with the requirement for a long treatment course in postoperativ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4,4(10):2071-2077.
[13]何永棠.195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20.
[14] Yan L, Qing Y, Xingyi J,et al.Etiologic diagn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after neurosurgery[J].Cell Biochem Biophys,2014,10(28):112-113.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3]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2): 28.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3]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2): 28.
关键词:患者;消化内科感染;病毒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1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工薪阶层饮食都不是很有规律,消化类疾病常有发生,鄙人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根据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感染的情况分析患者的感染特征和感染原因,并根据现有的条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法和防治措施。
1 消化内科患者感染原因及病理分析
本人统计了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消化内科患者四十名,将其病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如下表1至表3所示。
根据表1至表3内容可知,男性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导致住院的概率比较大,且住院诊治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这点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男性年长者。
这些患者中出现住院的干扰部位如下表4所示。
根据表4可知,因呼吸道感染而导致患者住院的所占比重比较大,其次是肠胃所感染,这些需要我们注意生活环境中家居、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其次要注意有规律的饮食。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四十名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出六十株病原菌,得到如表5所示的数据。
由表5可知,感染的病毒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高达82%,对此病毒进行进一步分析,其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表6所示,得知革兰阴性杆菌中各种病毒都占有一定的份额。
表7为真菌病毒情况表,从表7可知,白假丝酿母菌菌病毒感染的概率比较大。
2 消化内科患防治措施
根据前面七张表中的数据可以很清晰的得知消化内科患患者的病理、病因,针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个人针对现实中的情况,提出了患者的防治意见。
本调查,医院感染部位顺次为下呼吸道、呼吸道上、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上一致,而泌尿道感染比例低,有可能对小便监视检测不够相关。由于患者岁数偏大、病情较重,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这个下呼吸感染几率便会相对增加,医疗事务担任职务的人早期不重视了扫除净尽口腔分泌物与异物,在往后的过程中虽再次注意到清除异物,也只能清除一部分的异物,而在早期已被吸入支气管儿的异物仍将会造成肺部感染,还由于消化系统的不舒服,易引流食品反流,及口鼻咽腔的分泌物、血液、吐呕物易误吸入肺。因为这个,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的预防控制工作,准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本组病例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肺炎克雷伯菌第二位,与近年的研究结果完全一样。内在危险因素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与医疗处理办法的应用不科学或错误相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对亚胺培南的敏锐率达89.2%,对哌拉西林等最为耐药,其耐药率达76.4%,导致这种情况之一是滥用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为敏锐的几种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2.8%,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作别为12.8%,38.3%,32.8%和26.1%,其它抗菌药物也有不一样程度的耐药率,且多重耐药率高,导致医治上的艰难,所以一旦发现被感染,应该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引起医院感染的突发流行。真菌感染多为老年患者,与老年个体身体虚弱、营养不好、抵抗力功能衰落以及广泛预防性运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相关。到现在为止,真菌耐药情况固然不是十分严重,不过在医治上颇为棘手,由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复杂,死亡人数的比率较高,且抗真菌药物可选择的范围不大。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Budavari A,Olden KW,et al. Psychosoci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clinicalpractice[J].J Clin Gastroenterol, 2005,39 :847-857.
[2]章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3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 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 060 例,其中男1 056 例,女1 004 例,年龄16~86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 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 d者189 例(85.08%)。
2.4 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 岁感染人数为7 例(2.54%),25~45 岁为16 例(6.78%),45~60 岁为45 例(19.06%),>60 岁者158 例(66.95%)。
2.5 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 例(44.92%),脑梗死患者56 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 例(10.17%),缺血性脑病8 例(3.39%),周围神经病6 例(2.54%),其他36 例(15.25%)。
2.6 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 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 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 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 例安置了呼吸机。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 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 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着。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 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 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 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摘要】 目的 观察扶正固本中药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效果。方法 掷币法将1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缓解期采用常规预防措施,急性期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扶正固本中药汤剂治疗,随访观察感染发作频次、发热、咳嗽、治疗等情况,检查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3.186,P=0.001);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频次、发热、咳嗽、治疗时间均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儿;中医药治疗;扶正固本;免疫;预防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TI) 是儿童常见病,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RRTI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正气虚弱是其发病的内因,邪气乘虚而入是其发病的外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我院采用扶正固本法对78例RRTI患儿辅助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在叶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8例,掷币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7~13.5岁,平均(6.01±1.87)岁;病程1~8年,平均(2.36±1.58)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54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4例。对照组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1.6~14岁,平均(5.87±2.01)岁;病程1~7.4年,平均(2.84±1.74)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5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2例。两组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4月成都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反复感染的诊断标准[1]。急性发作期指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指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后的一段时期,包括迁延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1.3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诊断标准,非急性发作期的患儿。(2)年龄在1.5~14岁。(3)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
1.4 剔除病例标准
(1)观察资料不齐全,中途停药退出者。(2)研究中服用其他药物。(3)治疗依从性差。(4)近期1月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治疗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防治措施:当患儿处于非急性发作期时,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感冒,避开诱发因素;急性发作期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等。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扶正固本中药治疗。组方:黄芪10 g、防风8 g、山药8 g、白术6 g、党参10 g、茯苓8 g、炙甘草4 g、枸杞子6 g、山茱萸6 g。余热未退加金银花6 g、石膏10 g;鼻塞流涕加辛夷6 g、苍耳子6 g;咽痛加板蓝根8 g、射干6 g;咳嗽加杏仁8 g、桔梗10 g;食少纳差加鸡内金6 g、山楂10 g。用量可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每天1剂,水煎服, 3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6 观察指标
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1年,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频次、症状、病程、治疗等情况,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
1.7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临床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随访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用均值±标准差(±s)描述,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随机样本t检验。设置显著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起初观察组纳入的78例患儿,有74例完成全
程观察,对照组80例全部完成全程观察,本文仅分析有效病例。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2]拟定。治愈:停药后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3.186,P=0.001,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 随访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1年内呼吸道感染频次、发热、咳嗽和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2.4 免疫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IgG、IgA、IgM均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RRTI发生的病因病机复杂。除了病原微生物感染外,还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3]。营养紊乱、微量元素缺乏[4]、气候骤变、调护失宜、被动吸烟、空气秽浊、大气污染、失治误治、滥用抗生素等均可导致复感儿临床症状反复加重,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由于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影响到患儿的T细胞功能,CD3、CD4等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打破,免疫球蛋白降低,进一步加重复感机会,如此恶性循环,感染反复发作。西医采用免疫增强剂多有良好疗效[5]。
本病属于中医学“气虚外感”“咳嗽”等范畴,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虚弱,腠理疏松,又因风寒外袭,戕害正气,反复发病。肺为娇脏,最易受伤,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又易受外邪侵袭而复发。因此,本病的发生“不在邪多,而在正虚”,辨证施治要明察正邪消长变化。急性期多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邪恋为主。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观念,在RRTI缓解期,通过健脾益气、养肺固卫,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方中黄芪甘温大补脾肺,防风祛风解表,黄芪与防风同用,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山药、白术、党参、茯苓健脾补中益气,助淡湿运化,有培土生金之妙;“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用补肾之品枸杞子、山茱萸以滋肾润肺;炙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益肺补肾、扶正固表祛痰之功,从而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茯苓、黄芪、白术、防风等补气中药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6],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等之间的相对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7]。
本研究证明扶正固本中药能够减少RRTI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作频次,改善感染时的临床症状,减少发热、咳嗽持续时间,缩短治疗天数。同时,能够提高患儿IgG、IgA的表达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与相关研究[8-9]结果相同。本方药性平和,口感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高,利于患儿长期服用。总之,益气固本中药治疗RRTI患儿,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2.
[3]李凤敏,王爱华,张海燕,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12-1413.
[4]王有鹏,李志军.羚桂龙牡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医药信息,2009,26(6):89-90.
[5]贾敏,秦路平,张宏,等.金水正气丸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8例[J].陕西中医杂志,2009,30(11):1470-1471.
[6]李进,鲍依稀,祝绚,等.云芝黄芪有效组分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924-927.
[7]宋杰,张松成,李红哲.加味玉屏风散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陕西中医杂志,2009,30(11):1476-1477.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补中益气汤 锌剂 免疫 防治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属于儿童常见疾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对106例RRTI患儿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2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4例。治疗组男60例,女50例,年龄1.7~14岁,平均7.01±1.35岁;病程1~8年,平均2.58±1.62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7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2例。对照组男64例,女50例,年龄1.5~13.5岁,平均5.99±2.01岁,病程1~6.5年,平均2.67±1.74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8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4例。两组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4月成都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反复感染的诊断标准[1]。急性发作期指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指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后的一段时期,含迁延期、缓解期和恢复期。
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诊断标准,非急性发作期的患儿;②年龄1.5~14岁;③排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
剔除病例标准:①观察资料不完整;②中途停药退出;③研究中服用其他药物;④治疗依从性差;⑤近期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病例,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防治措施,缓解期时对患儿进行体格锻炼及健康教育,预防感冒,急性发作期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等。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治疗。中药组方:黄芪10g,党参8g,升麻3g,柴胡3g,防风8g,山药8g,白术6g,茯苓8g,炙甘草4g,当归6g,黄精6g,生姜4g,大枣3枚。伴随其他症状者随症加减,用量可根据患儿年龄酌情增减。日1剂,水煎服,3个月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锌剂: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按元素锌1~1.5mg/(kg・日)口服。每剂量每天分2次口服。
观察指标:采取定期电话、互联网、门诊随访等途径观察1年,严格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频次、症状、病程、治疗等情况,并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半年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值。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拟定[2]。①治愈:停药后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无下呼吸道感染;②显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2/3,病程缩短,临床症状减轻;③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半,发作时病程缩短,临床症状减轻;④无效:治疗后发病次数、病程、临床症状3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临床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随访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用(X±S)描述,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随机样本t检验。设置显著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起初治疗组纳入的110例患儿,有106例完成全程观察,对照组114例全部完成全程观察,本文仅分析有效病例。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3.174,P<0.01。
随访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1年内呼吸道感染频次、发热、咳嗽和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
免疫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干预后IgG、IgA、IgM均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IgG、Ig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3种免疫球蛋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讨 论
西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感染期抗感染治疗,缓解期应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营养支持等疗法。锌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趋向活力及杀菌功能。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影响。
祖国医学对RRTI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中医学中与此病相关的论述散见于“感冒”“虚人外感”、“咳嗽”“痰饮”“虚损”等文献中。临床治疗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
王小青、虞坚尔等提出[3],本病与肺肾虚损关系密切,肾虚可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及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中某些调节环路失控,扰乱机体内环境,削弱机体抵抗力,以致机体反复感染。肺虚卫表不固,易遭邪侵,又无力驱邪外出,久之病邪由表及里,损伤肾气,终致肺肾不足,疾病经久不愈。
周健铖提出[4],脾胃虚弱,气而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更虚,易于复感;久病伤肾,肾为元阳之根,肾气虚更致肺脾小足。
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的代表方剂,乃扶正固本之经典处方,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固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研究证明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能够减少RRTI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作频次,改善感染时的临床症状,减少发热、咳嗽持续时间,缩短治疗天数。同时,能够提高患儿IgG、IgA的表达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同[5]。补中益气汤药性平和,葡萄糖酸锌剂口感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高,利于患儿长期服用。
总之,采用上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RRTI患儿,能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2.
3 虞坚尔,陈慕涵.补肾固表方对肺肾两虚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35-37.
[关键词] 猪流感 症状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57-01
猪流感是一种具有急性、热性和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气候变化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该病通常是在冬季和春季出现,咽、鼻等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且传播速度较快,发病范围较大,所有种类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随着猪流感的产生,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其会降低猪的生产能力,并减缓猪体重的增加速度,会给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猪在感染猪流感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多种并发症,比如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等,这些并发症通常会加重猪流感的疫情,会给猪场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
一、猪流感的症状分析
1.临床症状分析
猪流感是一种潜伏期比较短的传染病,最长潜伏时间一般只有几天。猪在感染猪流感病毒后,其体温会迅速增高到40.542℃,食欲会降低甚至不进食,行动能力会变的缓慢甚至不活动,会变得精神不振,眼鼻会流出黏液,会出现激烈咳嗽等现象。母猪在怀孕期间感染该病毒,会使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情况会加重,且在断奶前后容易出现死亡现象。猪流感的传染性及发病率比较高,在猪群中容易出现流感暴发现象,且一般不会引发猪的死亡,正常只需要对病猪进行5~7天的对症治疗就能够使其痊愈。而如果在猪感染期间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饲养,则很容易会产生并发症,使流感疫情被加重,严重时会造成病猪死亡。
2.继发性感染分析
继发性感染的产生不仅会使猪流感疫情变的严重,也会因为肠炎或出血性肺炎等病变的产生而使病猪死亡率增加。像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都是猪的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继发性细菌;而呼吸道冠状病毒等则是猪的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继发性病毒。一般这种继发性感染会使猪流感变成慢性感染,猪会出现瘦弱、消化不良等现象,且疫情发病时间会增长到1个月左右,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病猪死亡。
二、猪流感的诊断方法
1.初步诊断方法
对猪流感进行诊断时,要以病理变化为依据,并结合临床症状,采用病毒分离鉴定或者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以便保证诊断结果的正确性。猪流感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通常诊断结果显示是病毒性肺炎,这会对大部分肺造成影响,但是造成的伤害不会很严重,而且病变部位很容易辨识,因为肺的病变部位组织多呈紫色,且其和正常部位的组织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小叶间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水肿现象。但如果猪流感有并发症发生,则会导致猪的淋巴结充血、肿大,而且猪的胃也会产生卡他性炎症。猪流感的细菌性感染是极为复杂的疫情感染现象,因为可以引起感染的细菌是多样的,且感染造成的危害程度是跟随引起感染的细菌而变化的。
2.试验室诊断分析
猪流感的试验室诊断就是对猪流感病毒的抗原进行检测。其检测方法有多种,比如抗原捕捉、免疫酶组化等。对猪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也是诊断猪流感的一种检测方法,其是通过对分离出的病毒中血凝性的包含情况进行检测,在根据实验判断是否有能够排除血凝性病毒的可能,最后在依照试验琼脂扩散的方法来诊断猪流感病毒。
三、猪流感的防治措施
1.疫苗防治措施
猪流感防治所采用的一般措施是疫苗免疫等防治措施,而且这种措施只要在一月内接种两次,对猪流感的防治就可以起到很好地效果。如果有母源抗体,为了不产生干扰,应该在10周龄后开始疫苗免疫接种。如今使用比较常见的猪流感疫苗是H1N1亚型与H3N3亚型的疫苗。为了防止新型猪流感病毒的出现,人们不仅在研究新的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也在探索能够解决抗原浓缩、多次免疫互相干扰等问题的方法,以便对猪流感进行更好的防治。
2.预防措施
疫苗免疫措施尽管对猪流感的防治很有效果,但人们不能只靠这一种防治措施,还应该加强对猪流感病毒的预防。要预防猪感染猪流感,其关键措施是增强饲养管理和安全防护。由于猪流感病毒属于交叉感染,会产生间接传播的情况,因此饲养员要防止猪与其他家禽接触。此外,因为人类也有被传染这种病的几率,所以人类要避免以病猪接触。如若发现患病猪,要尽快将其隔离,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以下是对猪进行饲养的一些建议:一是清开灵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每千克体重按0.4mL算,混合肌肉注射,并且要连续注射5天;二是在喂养饲料里加入盐酸吗啉胍(0.05%病毒灵)和强力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300),还要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并且要连续喂养10天;三是使用2%火碱溶液对饲具及猪圈进行消毒,并对剩料剩水进行掩埋。
3.公共卫生治理
根据对猪流感疫情的研究显示,H1N1与H3N2猪流感病毒是引起同类型人流感病毒发生的主要因素,因为这种猪流感病毒的传染范围比较大,且传播速度较快,人类在间接或直接接触病猪后,很容易感染这种病毒,而公共区域又使得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会使得这种流感的疫情变的更为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猪流感出现,对公共卫生的治理是不可轻视的。
结束语
猪流感是一种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进行传染,而且人类感染这种病毒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对猪流感的诊断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文通过介绍猪流感的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使得人们对猪流感能够有更好的了解,并帮助饲养员对猪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饲养。
参考文献
[1].任建勋,王梅.猪流感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