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4:46: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体制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同时,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法实施后,“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充分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依然存在问题和隐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流通和消费等诸多环节,任何一家监管部门都难以单独承担安全监管的重任,在“一个部门管不了”的情况下,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被迫选择了多家部门分段监管的思路。其中,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
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坚持和完善分段监管体制的同时,着力建立起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全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横向层面从中央、地方分别厘清了监管部门的职责,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依法确定本级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纵向层面则要求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全国层面的监管议事协调机构,着力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上级政府所属部门在下级行政区域设置的机构应在所在地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此外,为保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动态性与开发性,还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分段监管导致的监管漏洞仍然存在
此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虽然从横向、纵向层面强化了监管职责及配合机制,但对多头分段管理体制并未做出实质改变,只是选择在既有框架内“微调”,因此,仍会导致种类繁多、环节复杂的食品领域出现监管盲区。一是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会导致监管缺位。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权限划归不同部门共有,中央部委有农业、质检、卫生、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六个部门,它们在省、市、县又分别有对口机构和管理范围,导致现实中“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多发,部门监管职能重叠与缺位的现象并存;二是受部门、行业利益的驱使,一些利益丰厚领域存在多头管理、重复监管现象,部分监管部门权力寻租现象严重。一些部门利用食品生产经营的严格行政审批手续来寻租;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追逐个体利益,放纵违法行为。这样,以寻利为目标的多头重复管理必然会使食品安全监管目标难以实现。
2.相关法律及其配套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已公布实施,但仍有一些内容规制不明确,尤其是对职能部门的细节要求。例如规定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该机制是什么、如何运作不明确;要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但评议和考核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确认监管部门是否履行了职责,履行职责的质量如何也没有细节规定,这就使监管部门的行为缺少监管,易出现职能缺位或的现象。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真正实现食品安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一方面我国目前食品质量标准有若干套体系,指标重叠、混乱,缺乏权威。其中,卫生部门制定卫生标准,质检部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并负责所有标准的审批,各行业主管部门也有权制定本行业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发点不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同,使得监管时依据不统一,难以完全保障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很多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存在空白,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食品产业。在目前我国颁布的两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只占10%左右。以蔬菜为例,从蔬菜商品标准化和流通现代化来讲,凡是进入市场的各种蔬菜都应纳入制定标准的范围,但我国常用的12大类89种蔬菜中,制定出新鲜蔬菜质量标准的不足20种,至于采纳国际标准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百姓特别关注的肉制品、面制品、水产品等常用食品质量方面也存在空白。
4.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性滞后
食品安全监管中专业机构和人员无疑是主力军。但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证明在种类繁多、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领域,单靠少数专业机构和人员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近年来很多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是经群众举报、媒体调查后才发现的,因此,只有公民监督真正活泛起来,才能弥补政府监管中可能出现的不作为和企业自律的不可靠。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性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参与监管渠道不畅通,权力太少。卫生部在2010年11月颁布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但现实中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不详细、不及时,使得公众参与成本过高,并限于法律法规起草中的建议提出权,缺乏实际监督行动的参与权,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1.进一步深化食品监管体制改革
虽然《食品安全法》对各监管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监管环节仍然过多,有节口就会有空隙,因此,应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整合监管资源,归并监管职能,减少监管环节、延长监管链条,建立和完善综合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逐步实现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模式,彻底解决导致重复监管及监管缺位的职责交叉、责任不清等瓶颈性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抓监管分工,强调各监管部门依法勤勉、权威高效地履行职责的同时,重点抓好监管合作,实现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监管联动、无缝对接,最终全面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地覆盖各种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合作监管体制。与监管分工相比,监管合作更具挑战性与艰巨性。
2.完善相关制度细则,健全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
一方面,要围绕《食品安全法》逐步加强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实施细则,并将已经确立的食品安全评价机制、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和失职责任追究机制等加以细化,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指导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应该仿照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涵盖所有食品类别和食物链各环节的法律体系,制定高水平、可操作性强的食品技术标准,为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工作提供依据,减少不同领域、部门所制定的标准间的冲突,并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加以细化,使得标准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3.健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为充分发挥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公众参与监管的途径、渠道和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效率。而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健全,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食品质量的判断标准。例如香港政府为保障公众参与,就实行了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食物安全中心营养数据查询系统,储存超过4300款市民日常食用的食品的营养素资料,供市民检索,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赖于参与渠道的敞开,让公众知晓发现问题食品后的处置方法,降低参与成本,提高参与积极性,例如通过建立公众投诉举报受理制度,让公众的反映有回应、有处理、有落实;增加大量向公众个人开放的科学检测机构,规范检测结果的权威及对企业行为的约束等。
参考文献:
[1]龚恒超: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法制的反思与重构[J].政法学刊,2007(12)
[2]李昌玉: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包装检测仪器是为包装业产品质量标准服务的
类专用仪器,是仪器仪表家族中的个小分支。包装检测仪器的特点是品种繁多、需求量小、对相关标准依存度高、专用性强、机电体化程度高、量值准确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包装检测仪器的产生和发展方面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密不可分,同时也依存于相关标准的发展、服务于相关标准的贯彻执行。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指标,没有质量指标也就没有试验方法的研究和专用检测仪器的研制生产a就纸箱工业而言,根据国家造纸工业标准体系目录中的统计数字,造纸产品达350多种,相关试验方法标准160多项,其中物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有85项。为满足造纸及纸箱产品质量检测的需要,为了贯彻执行相关试验方法标准,约需70多个品种规格(其中包括专用仪器、通用仪器及各类辅助器具)的各类检测仪器。国外仪器产品主要为ISO、SCAN、TAPPI、BS、DIN、JIS等国际或地区标准服务,而我国仪器主要是为GB和QB服务,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既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从目前国内外情况看,多数检测仪器是根据国际标准要5求设计制造的,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相同的。
在国家和用户要求包装制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包装检测仪器市场开始渐热,众多国产和进口包装专用检测仪器纷纷推向市场上,其中除了包装材料检测设备外,异物检测仪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欢迎。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异物的来源很复杂,既有可能来自于原材料本身,因清理不彻底而带到了食物中:也有可能来自于供应商提供的包材或直接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例如在实现机械自动化的同时,其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带来了些安全隐患,由于生产过程中机械零件磨损造成掉屑或零部件直接脱落等。这些异物不但影响产品的口味及品质,而且含铅、汞等多种有害物质。其体积小,有些颜色很接近食品,肉眼很难发现,非常容易被消费者误食,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引进各种品牌、类型的检测仪器,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检测仪。
般金属检测仪能够将铁、不锈钢等异物检测出来,而且现在使用的检测设备都比较稳定,基本没有漏检的情况出现。可是另一方面,金属检测设备虽然能够检测出很小的金属碎屑,但诸如骨头、玻璃、石块、塑料以及其他致密异物还是可能出现在产品中,因此,目前些大型企业在使用金属检测仪的同时还使用了更先进的x射线异物检测仪。
x射线检测仪是在不损坏被检物品的前提下使用低能量x光,快速检测被检物品的内部质量和其中异物,并通过计算机显示被检物品图像的测试手段。当待检品经x射线照射后,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越大,物质吸收x射线的比率也会越大。而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水分以及骨头(钙质)、玻璃(硅质)、金属和毛发等成分均对x射线有不同的吸收比率。产品输送至x射线照射区,检测装置将自动测定x射线的透射比率。由于食品中异物成分比食品成分更能吸收x射线能量,因此,当含有异物的产品经x射线照射后,其能量会被大量吸收,x光检测仪测量透过被测物的光束强度,来检测物品中是否含有不同于产品本身物质成分的异物。x光检测仪具有自动检测出肉眼无法看到的异物如金属、石子、玻璃、塑料、骨头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可以同时检测包装产品的遗落及不良产品。
X射线液体检测
现在,金属检测的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x射线异物检测仪的使用也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是也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虽然购置了检测设备,但闲置不用利用率很低,甚至只为应付检查,这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大因素。我们时不时地会在网络或平面媒体上见到从食品中吃出异物的负面消息,尚不管这些内容是否完全属实,但对个食品生产企业来讲,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除了异物检测外包装材料检测、测漏技术等的应用既确保了食品生产的安全卫生,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为各生产企业通过HACCP和GMP等认证体系提供了必要条件,减少了食品中的巨大隐患,降低了搞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难度,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用食品时也更安全、放心。但我国的包装检测仪器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设备都是靠引进外国的技术来完成。
农药残留检测
从2013年3月开始,由我国农业部与原卫生部联合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规定了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中的2293个限量。
农药按用途分,主要包括杀虫、杀螨、杀菌和除草剂。其中应用广、用量大、毒性较强的是杀虫剂。其按化学成分划分主要包括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药酯类等。
主要使用的传统仪器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薄层色谱(TLC)等。我国多以GC和HPLC为基础,为准确定性(确证),应用GC-MS和LC-MS,甚至GCMS-MS。
随着生产、储、运、销逐渐规模化和法治化,我国将很快如同发达国家那样实现“源头快检筛查十实验室仪器分析检测确证”的模式,并向以GC-MS、LC- MS,甚至GC-MS-MS为核心,进行多残留同时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方向发展。
我国GC开发较早,技术性能不断提升,如东西电子、福立、上海仪电、天瑞、聚光、舜宇等企业,近几年推出的产品性能包括所配置的检测器(FPD、NPD、PFPD、ECD)已能满足单用GC检测农残的国标和行标的要求。
LC的引进和开发也不晚,但近几年产品性能才得以不断提升。东西电子在国内最早推出了GC-MS,并在农残分析上进行了不少推广应用。普析、天瑞、聚光、舜宇等也推出GC-MS和LC-MS,聚光还推出了GC-MS-MS。我国色质联用仪正在着力进行农残分析的应用开发和示范推广。
兽药、渔药残留检测
兽、渔药残留,加上工业色素类残留多达21类,且大多为大分子,结构和生化性质复杂。早期运用分光亮度仪(UV)、荧光计(FL)、CZE、GC、TLC、免疫分析法等。现代除少量应用GC和TLC、各种免疫分析法做快速筛查,已广泛使用高效、高分辨率的LC,以及能可靠确证分析的各种色质联用议(GC-MS、LC-MS、GC-MSMS和LC-MS-MS)。
兽药多残留检测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例如我国于2006年了25项动物源性食品中118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其中18项属于多残留分析方法,均应用LC-MS-MS检测。
对于农药检测中的高效/超高效LC和GC-MS、LC-MS,GC-MS-MS仪器,我国已有普源、东西电子、天瑞、聚光、舜宇、普析等企业推出,正处于应用开发和推广示范期,而LC-MS-MS尚缺成熟的国产产品。
添加剂、非法添加物检测
合法使用的添加剂含量多为常量级,部分微量级,所以检测、忡裁方法和仪器即用常量和部分微量级的检测仪器就够了。以其采用率排序,大致如下:滴定仪、水分计、烘箱与天平、酸度计、熔点仪、比色计、分光仪、UV、红外、旋光仪、纸层析、薄层色谱、离子选择电极;成分较复杂时用一般的LC和GC;涉及元素分析时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上述仪器我国生产企业多、水平与国外产品相近。
检测非法添加物的难点主要包括可用添加物多且未知,所以总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需动用最快速、高通量、高分辨率、多目标物的筛查技术与仪器才能胜任,如超高效,高分辨率的GC、LC、GC-MS-MS、LC-MS-MS仪器才能胜任,其中MS采用杂交、重组、磁高分辨率等新技术,这方面正是我国国产仪器的大空白。
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检测
早先使用溶出伏安法和分光亮度仪,如今绝大多数为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可检测痕量级的水平。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可用于检测砷、铅、汞、锡、硒、锗、锑等元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并可多元素同时检测,且价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ICP-MS),检出限可达ng/L级水平。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仅检测有害元素含量是不够的,因同一种元素的价态(形态)不同,毒性差异很大,如甲基汞的毒性是无机汞的100倍,Cr(Ⅵ)的毒性比Cr(Ⅲ)高100倍,亚砷酸盐As(Ⅲ)的毒性比砷酸盐As(Ⅵ)高60倍。所以应进一步检测其价态(形态)。国外多采用HPLC-AAS、GC-AAS、HPLC-ICP-MS及CE-ICP-MS,后两种较完美,但价格很贵。近几年,我国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的LC-AFS联用仪,灵敏度、检出限均能满足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检测要求,且价廉,很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生产AAS的基础较好,如瑞利、东西、普析、上光、上海仪电、天美、聚光、天瑞、高密等企业均生产中高档产品。AFS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且还有AFS与LC联用的价态分析仪,典型的生产企业包括吉天、海光和上述生产AAS的众多厂家。近年来,天瑞推出ICP和ICP-Ms,正着力于应用开发和示范推广。
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方法与仪器
生物性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之一,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中,有31%以上是由致病菌引发的。
传统的细菌污染指标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许多国家采用此指标。我国2010年度公布有关微生物检验的10个国家标准,也沿用上述指标,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仪器:培养、菌落计数器、加染色、显微镜检,也提到检测试剂盒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上述仪器除最后一项,我国国产产品很多,也很成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仪器还附加上镜检时的菌落形态判读等,其代表企业有先骇威锋、天迈生物等。
上述检验方法仪器尚可适应我国当前国情,但对于进出口检验和部(省)级质检中心,以及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等,就显得太粗放。借鉴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如传统法基础上的数值化、酶联荧光免疫、PCR与基因检测、SPR、生物芯片、MALDl-T0F-MS等。近几年博奥生物公司(生物芯片国家工程中心)推出了生物芯片微生物、致病菌检测系统;中科院电子所研发出SPR仪;毅新兴业与英国Sal公司及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合作推出Clin-TOF微生物、致病菌检定和检测系统等产品。
生物毒素(真菌与真菌毒素)的检测
自然界生物毒素数百种,食品安全中危害颇大的是粮油及其制品、饲料、奶及其制品因储运不当,发霉等因素产生一些真菌代谢物,如黄曲霉毒素、伏马霉素、赭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性都很大。以黄曲霉毒素为例,其毒性很大,还有极强的致癌作用。黄曲霉菌毒素B1、B2、G1、G2的确证检测技术与仪器是HPLC-QQQMS,国产产品尚为空白。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开发的真菌毒素 HPLC激光诱导荧光确证技术,可运用国产HPLC配上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完成检测任务。此外该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还与华夏科创等企业推出真菌毒素免疫亲和定量速测技术与仪器等,一些其他厂家也推出与上述仪器类似的产品。
食品品质与营养成分检测
人们对食品关心的是外观、口感、安全、营养,后二者是核心,而品质好坏,实际上是指人体发育、生长和生存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生物活性成分、水和纤维素。这些营养素中除矿物质外都是常量级,所以用常规、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就能检测。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一系列与品质和营养成分对应的检测仪器,例如:
(1)蛋白质测定仪:凯氏定氮/蛋白质测定仪、燃烧法氮/蛋白质测定仪、亮度法等。燃烧法尚缺国产产品,凯氏定氯仪的国产企业很多,如盛晟、海能等。
(2)氨基酸分析仪:蛋白质摄入后,分解和合成为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组成,其含量及配比是判别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基于阳离子分离柱分离后茚三酮衍生亮度法的仪器(lEC),我国尚缺成熟产品。基于反相色谱分离、柱前衍生的液相色法(HPLC)和基于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的仪器(lC)均属常量分析,国产仪器应能达到。IC仪器的国产企业很多,如微通、盛瀚等企业。
(3)脂肪和脂肪酸测定仪:脂肪测定仪我国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如海能等,只是自动化程度尚不及国际名牌。近年,纽迈公司推出卜核磁共振油份和水分测定仪。现今发现不同脂类有不同营养价值,脂肪因其所含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功能,而且人体不宜摄入过多脂肪,而又不能缺乏几种必需脂肪酸,所以脂肪酸分析仪有着新意义,其实就是分辨率较高的常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国产多家GC生产企业若能担当得起,仅需应用开发跟上。
(4)维生素测定仪:实际上是荧光亮度计,带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更适用,也属于常量分析,国产荧光亮度计和HPLC能够担当,生产企业很多。
(5)微量元素(人体所需矿物质)测定仪:众多原子吸收光谱仪生产企业产品均适用。
(6)糖分(糖度)检测仪:实际是旋光仪,上海仪电等企业产品完全能满足要求。
(7)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聚光一英贤等。
(8)农产品和食品快速检测仪:主要用于测定硝酸盐、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过氧化值等;吉大小天鹅为代表有众多企业生产此类仪器。
(9)稻米品质分析仪:浙江托普等。
(10)面粉品质分析系统:浙江托普等。
(11)纤维素测定仪:浙江托普、纤维仪器厂等。
转基因农产品检测
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即检测农产品中是否有外源基因,实质上是检测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片断、目的基因片断、外源基因转录产物的丰度等。就方法而言,分为基因水平检测(各种PCR定性、定量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蛋白芯片技术,以及Southen杂交Westen印迹法等)。
主要使用仪器按检测程序分3部分:
(1)用于DNA样品制备的仪器设备:试剂盒、离心机、振荡器等;
(2)基因扩增的仪器设备:PCR仪、混合液,保真DNA聚合酶等;
(3)分离、分析、检定的仪器设备:电泳系统、成像分析系统、核酸(蛋白)测定仪、酶标仪、洗板机、定量PCR仪等。
以前上述仪器主要依靠进口,如今国内许多企业能生产和提供,如天能、天美、三科、新芝、郎基、博日、六一、昊诺斯、君意、雷勃等企业。
适合当前国情的4种快速筛查技术与仪器
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从源头开始,全面、及时地监控全国的食品安全,快速筛查技术与仪器在我国现阶段具有特殊意义。当今在国内已较广泛使用的快速筛查技术与仪器有以下4大类。
(1)基于经典的分子光谱法及纸层析法的速测技术与仪器
分子光谱法虽难于承担痕量的检测分析任务,但基于经典的分析化学,可开发出各种目标的化学分析方法。吉林大学小天鹅,华厦科创、博奥成功及总后研究所等,有针对性地整合和优化不同检测目标的多种试剂盒,推出了高精度、高稳定性、模块化的便携式仪器和与其配套的样品快速提取及富集技术,构成可以快速检测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40多种参数(如硝酸盐、亚硝酸盐、甲醛、吊白块、味素、人造色素、无机砷、金属铅、劣质奶、“地沟油”、“泔水油”及菊脂类农药残留及部分兽药残留等)的多参数食品安全速测仪。
(2)免疫分析方法
包括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和胶体金标免疫等。具有高特异性、准确性、简便、快速等特点,可以检测兽药残留、致病菌、病毒、毒素及转基因产品。我国这几年发展很快,如勤邦、陆桥、天迈等,已能生产出性能与进口试剂盒相近且价格仅为进口试剂盒1/2~2/3的产品,得到食品企业,特别是出口食品企业欢迎。最近,勤邦又推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较简易的仪器及相关试剂盒,灵敏度比传统的酶联免疫技术提高1~2个级次。
(3)生物污染检测技术与仪器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很复杂,费工时,而现代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又非常昂贵,当今快速、简便检测生物污染的仪器是ATP荧光仪,即利用三磷酸腺苷与荧光素酶的发光反应,检测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程度。目前ATP仪,已应用于乳制品、糖饮料、肉类食品等行业中快速检测微生物、霉菌、细菌等污染。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引导;沟通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37-02
食品行业是一个复杂的、多领域的系统,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按照系统论的理解,应该由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舆论、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交叉作用、共同管理,才能更好地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1 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主导者应完善自身监管
1.1 改革政府机构并加快职能转型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还是多头管理却都管不好,更重要的是缺乏一个类似于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因此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刻不容缓,该委员会直接对总理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并积极协调其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在最重要的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环节上努力与国际接轨,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并按此标准严格检测食品安全。
1.2 规范监管执法机关的行为
由于政府的公共性特征,制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衡量所制定政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唯一标准就是所制定政策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景。政策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那么明确执行主体的角色和职责,规范执行者的行为就成为重中之重,无论是何种情况,其最终目的都是朝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我国现在倡导的服务型政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法行政,一个有效的政府其前提条件是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其监管执法机关更应依法行政,按法律原则办事,有法必依。同时在法治的基础上兼顾德治,相辅相成,使政府获得更多公民的信任,其服务才能被公众所接受,其权威才能在公众中树立。
1.3 提高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是整个组织的核心,没有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再好的组织机构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提升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基础性建设不可或缺,包括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就要做到公正执法、合理执法、文明执法。充实监管工作人员力量,要对新入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并严肃纪律,加强管理。同时培养工作人员的消费者保护意识,要时刻以维护广大公民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要充分认识因内部性和信息不对称致使消费者长期所处的弱势地位,切实履行保障公民健康安全的职责。
2 政府以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众所周知,食品是由食品生产商加工制造的,那么食品安全和食品生产商就有着必然的重要联系,毕竟只有生产商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从最基本上保障食品安全。所以在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生产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企业同样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产品提供方的作用是如何来体现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与政府沟通,互相交流信息,既可以从政府了解相关政策,同样也可以向政府传递行业信息,以积极配合政府的管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行业委员会,通过行业内部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以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提高企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三是重视与以消费者为代表的第三方的信息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完善食品行业的内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时刻考虑为消费者服务,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其生存的关键,信誉同样也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好的口碑表现在能够而且必须生产有质量安全保证的产品,这就要通过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来实现。企业不能为了纯粹的经济利益而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职责,而拿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制度法律自然有关系,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企业的伦理道德。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我国有与之配套的制度和法律条文,但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层出不穷,除监管力度不大之外,也有企业方面道德缺失的因素,笔者认为:政府监管固然重要,但从产品质量的源头――企业抓起却又显得更为必要,企业伦理道德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安全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在各企业之间应树立起企业诚信、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食品。各级行业协会也要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一旦有某些企业不遵守,就要对其惩罚,既对其他企业是个警示,同时也可以保证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政府来说,应对企业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企业提升其商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不仅是商品的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维护行业规范、促进行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体现社会价值的重要力量。因此,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无论是对企业、对消费者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如何提高企业的道德观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政府应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在整个食品行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提供优质的食品;同时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和技术水平,将食品生产企业的伦理道德水准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评判的一个指标,进而加强企业自身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对诚实守信、产品质量过关的企业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行业内的榜样。第二,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引导企业以公共利益为首要目标,比如在税收方面就可以将税收和食品安全挂钩等,也可以将企业的商业道德等写入法律条文,以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素质。商业道德法律化的目的就在于将其纳入规范,以便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食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增进政府与第三方之间的沟通
以消费者为代表的第三方是与食品安全关系最直接的群体,食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由于负的内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消费者很难从市场上获取产品的全部信息,因此对于某些劣质商品也就无从辨别,自然就处于商品交易的弱势群体,个人权益受到悄无声息的伤害。这种由于内部性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市场不能自己解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所以消费者应在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和帮助的同时,加强自身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权益保护组织,变被动为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为食品安全监管贡献自己的力量。
3.1 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
由政府引导,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学术讲座,并定期举办有关食品安全的市民论坛,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食品安全,参与到食品安全管理中来。对广大市民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在我国,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很缺乏,买了假冒伪劣食品后,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采取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方式来消极接受。这既对自己不负责任,同时也间接地助长了一些不法企业、奸商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危害食品安全。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终受益者,提高维权意识、树立质量意识是自己必须了解甚至掌握的一项基础知识,对于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一旦发现,绝不手软,应马上与生产企业交涉,若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那么就找相关部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在维护权益这方面,政府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有赖于政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完善,让消费者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有法可依,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3.2 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权利作为公民权利的一部分,要实现它,必须首先要通过法律的确认,政府通过对消费者意识的培养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来真正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在消费中如何提升自己的保护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在购买食品时,应对销售方进行必要了解,选择自己信得过的食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说明使用,以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若出现质量问题,联系商家提出索赔要求,或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②提升消费者群体保护意识。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每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应多考虑他人的利益,为共同利益的实现做出贡献,这是每个消费者都应当具备的。③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对消费者进行指导,比如给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并以现实案例来加深印象,使消费者能切实体会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宣传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政策,使广大消费者能真真正正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管理中来,扩大他们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同时加强学习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在整个食品行业营造出一种大家都和食品安全相关、都对食品安全负责的良好环境,促进食品行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群.食品安全及现行管理方式之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4).
[2]董文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缺失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40-02
食品安全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相关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最新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品安全也逐渐成为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
一、切实保障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俗语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切实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宏观上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微观上它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高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数多而固定、就餐时间集中的特点,由于人群高度集中,他们的饮食安全极易受到威胁[2]。再加上整个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背景,诸如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药养黄鳝等事件的频频曝光。可以说,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确保大学生安全用餐、放心消费、吃得卫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卫生状况是关系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多高校食堂卫生条件问题严重,一是餐具卫生不容乐观,校园食堂的餐具使用周期过长,清洗不彻底,不少餐具附着有明显污垢或油渍,此外,消毒设备陈旧,消毒不按程序进行;二是食堂操作间的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厨具清洗频率低;三是隔夜食品问题,在夏暑蚊虫滋生时节,不少食堂为节省成本,售卖隔夜食品,严重影响了师生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将来,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健康成长。学校食物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应该也不能被忽视,全国集体食物中毒的案例仍时有报道,现就高校中存在的食物卫生安全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加工条件粗陋,缺少应配置的卫生设备
有些高校对食堂的经费投入严重缺少,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不太配套。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要求”[3]。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于在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都新建或扩建了学生食堂,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厅都装修得非常好,但不少食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不配套、设备陈旧的问题。致使食堂缺少必要的设备和食物维护的方法,直接导致了食物安全风险要素的增加。
(二)承包食堂食物卫生安全风险多
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造中食堂卫生处置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及时的研讨以及处置,导致一些因为原则不严、责任不明和自身处置水平低等缘由构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4章食品生产经营的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4]。
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多数学校的后勤服务面临很大的压力,后勤社会化也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健全相应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三)食物卫生安全处置水平低
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缺少必要的处置和检查、完善的处置原则以及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法。另外一些高校对此类问题处置不够及时而且力度不够,他们利用服务公司、校办公室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来处置,会造成食堂卫生处置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这些食堂将剩余食物在室温下存放后又直接食用,生、熟食物容器、区域和加工东西没有分隔和差异符号。
(四)从业人员广泛缺少卫生安全意识,卫生操作习气不良
食物加工人员缺少卫生意识和不良操作习气是构成食物污染和导致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缘由之一。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任、未经练习就从事食物生产经营的人员,因而对食物卫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其卫生操作的习惯也令人担忧。
(五)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高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食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多数是那些只参加过个别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的学员或临时工,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这些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知识匮乏,在加工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存在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5]。
(六)有些区域监督处置缺少应有的力度
由于高校处置的特殊性,有些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监督不够,把关不严,对尚未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也发放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致使食堂卫生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三、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 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探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扬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 加强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相关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探讨 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紫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践与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践与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设备新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探讨 2010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及发展建议 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国认实〔2016〕33号[A/OL].[2016-10-01]..
[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 2005[A/OL].[2016-10-01].http:///link?url=qrB8HuJ3O_X9L3MH3bsOjjQX-VhgIN2eph73Zq0K_MIiFq6KEHQuc9DzFBPM4YAq1ck4k3AMv_fu6i-GcfzRTtwq8JKmykLKptbFFrAGmSnHG.
[4] 彭文兵.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中国药事,2012(11):1169-1173.
[5] 李成,李兴根,罗益群.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5):58-59.
[6] 牛连杰.漫谈种子检验室的质量监督员[J].种子科技,2012(8):4-5.
关键词:食品 质量 安全 检验
中图分类号: TS201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是人类生命延续和发展下去的物质条件, 而食物的质量安全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对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因此, 对食品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 我国陆续发生食物质量问题事件,表明我国的食品检测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纰漏和不足。
1 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检测直接影响到食品的检测结果, 是食品质量保证的关键, 也是食品检测的一个尺度。 食品的安全检测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上为食品安全检测制定了先进的检测技术标准和科学的检测方法。
2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及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食品检验方法越来越成熟, 先进的检验方法为食品的安全准确提供了保障。
2.1 食品安全检测指标
食品的安全检测指标主要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检测、 农作物药物的残留、 微量元素的分析、 有害物质的分析等。 根据不同的食物检验不同的项目。
2.2 检测仪器
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 目前较常用的是利用仪器检测, 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化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总结为无机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机成分分析方法。 无机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检测食物的微量元素, 主要应用原子光谱法、 离子色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原子光谱法对无机成分的检测有独特的特点,因此作为无机成分的主要检测方法, 也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
(1) 检测无机成分的方法
原子光谱法操作简单、 产生的费用较低、 出结果快, 并且其检测结果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影响较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是应用较多的方法, 据有关数据统计, 食品检测中, 将近一半都是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此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操作简单、 仪器简单, 在食品的无机成分检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如汞的检测一直是被社会关注的焦点, 主要是因为汞可以在体内播散, 沾到水的汞分子, 一旦进入人体内, 尤其是进入人的大脑很难被排除, 而人体内储存过量就会汞中毒, 导致人体器官和神经受损, 而汞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
(2) 检测有机成分的方法
检测有机成分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分子光谱法, 主要是检测食品的农药残留, 如有机磷、 苯、 有机氯等, 而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需要检测的混合物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可以检测出混合物, 还可以检测混合物的含量, 操作方法简便快捷、 准确度高、 灵敏度高、 分离效果好、 易于自动化, 因此,检测有机成分较为有效, 比较有说服力, 被广泛采用。
(3) 分子光谱法检测方法
红外光谱法是分子光谱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与拉曼光谱法联合检测, 是鉴定化合物、 了解分子结构的一种主要检测手段。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 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先进的大型设备正在广泛的投入使用, 大型的分析仪使用越来越广泛; 各种分析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如气相色谱和原子吸收联用、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等, 检测方法的联用可以相互弥补技术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携带方便、 检测现场化。比如检测蔬菜中农药的残留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之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结果出来至少要 1 天的时间, 甚至很多天, 检测的成本比较高。 目前, 专门研制出了农药残留仪, 根据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原理, 测定蔬菜中有害农药残留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在蔬菜的生产、 流通等任何环节进行现场检测, 而且很快就可以出结果。 此类检测方法的仪器主要是以分光光度为基础, 仪器携带比较方便, 甚至可以附带在手机上。 此类仪器主要是用电池, 因此可以在室内外随时检测, 从取样检测到出结果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此方法保证了准确度, 检测方法固定, 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不高。
(4)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是在一般色谱法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与提升所得,主要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并使用高压输液系统,实现对不同溶剂的混合,进而在色谱柱中分离,达到对食品的检验目的。 所以,在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不同极性的单一甚至是混合溶剂装置于色谱柱之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液相分离的程度,而且提高了食品安全检验的水平。
(5)食品甲醛测试仪法
该方法主要针对食品中的甲醛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食品中甲醛的含量。 我们知道,近年来,食品甲醛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通过甲醛测试仪监测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检验质量。 甲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害物质, 尤其是对人的呼吸道影响极大,甚至在大量甲醛的作用下,还会对人致癌。所以,现代食品安全检验强化了对食品甲醛的检测。 对于甲醛测试仪而言,其运用到了泵和微处理及现代电化学传感器。对此,在甲醛检验中,能够对食品甲醛含量进行实时监测,极大的提高了检验水平及质量。
3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文化水平、 素质较低
目前, 食品安全检测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是高中文化, 有的是大学生, 但专业并不对口。 食品安全检测岗位工作环境差, 工资待遇较低, 专业的检测人员要求较高, 不会应聘此岗位, 即使是应聘此岗位, 也不能坚持下去。
3.2 食品安全检测的针对性和效率不高
目前, 工商食品的检测工作效率不高, 针对性不强。 现在大部分的食品在进入流通前, 已经由质监部门以及农业部门进行了检测, 工商局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只是在重复之前部门的工作, 并没有进行新的项目检测, 因此, 起不到作用。 一些现制现售的食品在流通中为主要检测商品, 当工商局再次检测的时候, 只是在重复之前的工作, 因此, 由于检测人员的有限, 还在重复工作, 造成了浪费, 没有更好地发挥检测工作的作用。
4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建议
4.1 严格规范制度
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制度和检测程序, 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常程序进行。 二是健全食品检测仪器。 对于陈旧的、 落后的检测仪器进行淘汰, 更新设备, 提高检测技术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向上级申请检测费用, 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以及检测试剂, 逐步形成一个规范的检测制度。
4.2 提高专业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检测人员的引进, 充实检测队伍。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虽然简单, 但需要谨慎熟练的操作步骤, 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 才能做到准确高效。 二是实行食品监管岗位的专职化。 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 应对检测人员实行岗位监督, 以食品检测人员为基础, 组成专业的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小组,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室, 实行监管人员抽样, 在检测室统一检测; 实行基层抽样, 统一检测,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3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健全食品检测各部门间的管理工作, 形成一种管理制度。 在抽检时, 根据食品需要检测的成分和有害成分合理的分配任务到各负责检测部门, 分工要合理, 避免重复工作; 在工作上, 各部门之间应相互监督, 各自分工, 严格按照规范有序的程序进行; 在技术保障上, 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信息网络, 统一数据规范, 实现各部门的检测数据实时传输、 资源整合。 以此实现责任归属明确、 部门衔接顺畅、 监管快捷高效的工作格局。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建设的大事,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生命健康的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检验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如何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下, 将现代先进的检验方法运用其中,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切实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方法,在准确性、有效性、规范性及选择等方面,做到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龚英亮.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 研究 [D] . 安徽大学, 2007.
[2] 王耀忠. 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J] . 中国工业经济,2005 (12) .
[3] 周洁红, 钱峰燕, 马成武.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 [J]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4) .
关键字: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展
近年来,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越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还有转基因食品,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入手。
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种,感官评定、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分析。其中,感官评定是一种古老的方式,最主要依赖的是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分析。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具有一系列的缺点,比如耗时较长,准确度低,局限因素多,步骤繁缛,污染环境,等等。当今各种产业纷纷兴起,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产业的发展。
(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目前来说,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分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原子荧光技术。
(1)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分析方法,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所忽视,其方便快捷,准确高效,污染力小,成本较低的优点,使得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当然,应用前景也是相当广阔的。
近红外光谱区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区域定义为780D2526nm的区域。NIR技术包含着丰富的物质信息,主要测定有机物和部分的无机物,其应用原理是不同的物质在近红外区域会有不同的吸收特征。
(2)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和挑战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方面,为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集生物酶技术、荧光光谱技术、辐射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该方法作为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免疫分析法检测食品的范围很大,包括水果、蔬菜、肉类、谷物类等,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3)原子荧光技术
原子荧光技术,其所具有的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的特点,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光源停止照射时,再次发射的过程也会立刻停止。其分为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
原子荧光技术,谱线简单、受外界干扰小,适用于非色散检测。食品安全中,测定汞和砷物质,都会用到该技术。
2 关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展望
(一)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是人工化,操作效率低下,主客观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出入。
在新时代的各项潮流引领下,食品安全检测将进入智能化,全面提升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将检测准确率扩大到最大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由人工化转变为智能化,食品安全检测将登上一个新台阶。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很多限制性因素,同时提升了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我国的物质积累,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二)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
就单项技术说,技术中有优势,有劣势。加强技术的综合性特征,不仅可以发挥所长,也可以尽可能的规避所短。这并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有效发挥技术的综合功效,最大程度解决问题。
免疫分析法,作为集成性新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依旧存在问题,对其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例如,小分子农药不易合成,抗体的获得周期较长等等。在此后的研究中,如何增强抗体的稳定性,合成仿生抗体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抗体,等等,将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
(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就目前来讲,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种差距将逐渐减小。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可设立学历门槛,对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人员要对学术有严谨的态度,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还与发达国家可以展开各种合作,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3 合理化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大科技投入
国家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财政拨款,加大科技投入,成立专项研究小组,有针对性的解决技术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鱼类会将水中的Hg转化为甲基汞,该物质毒性大,迁移性更高。人们常说的汞中毒,其实大多数就是甲基汞中毒。甲基汞测定可采用GC,但是此方法的操作性比较差。
(二)增强监管机制
增强监管体制,是很有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众大,不可有任何的马虎。国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监管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研究行为和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制约性。(2)对食品安全进行严格审查,设立严苛的检测标准,同时设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形成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经营者一时的利欲熏心,研究者对学术的不作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等,都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了隐患。只有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下齐心,才能有效遏制问题。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技术腾飞的翅膀,虽然食品安全技术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解决。
在砷形态测定中,有两种检测方法HPLC-HGAFS和ICP-MS。ICP-MS有快速测定和极高的灵敏度,但是成本较高,修理费用昂贵,很难在常规分析中推广。因此,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探索新型检测方法,降低检测运行成本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四)设备及时更新
鉴于食品安全检测过程的操作性特点,检测设备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关乎检测的效率、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时间的周期性,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覆盖,设备是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在不断进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对设备的改造,都是所带来的变化,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 小结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推进,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一把锁。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障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工作于相关C构,致力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愿献出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夏静,张敬轩,李挥,杨岚,吴春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酱油中7种防腐剂[J];食品科学;2011(14)
[2]陈智理,杨昌鹏,郭静婕;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