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化学纤维概论8篇

时间:2024-03-19 14:46: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化学纤维概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纤维概论

篇1

在观察了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显微结构和燃烧性状后,研究其在常用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性。试验结果表明,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在88%甲酸和浓硝酸中能够部分溶解;在沸腾水浴中,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能够完全溶解于75%硫酸和浓硫酸,不溶于2.5%氢氧化钠溶液。

关键词: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显微结构;燃烧性状;溶解性

Abstract: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burning behaviors of vinylon-milk protein fiber were observed, and the solubility of the fiber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inylon-milk protein fiber can partly resolve in 88% methane acid and concentrated nitric acid, wholly resolve in 75% sulphuric acid and 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by boiling water bath, and hardly resolve in 2.5% natrium hydroxide by boiling water bath.

Keywords:vinylon-milk protein fiber; microstructure;burning behavior;solubility

牛奶蛋白纤维是再生蛋白质纤维,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脱水、脱脂、分离、纯化、浓缩制成牛奶酪蛋白,与高分子化合物共混、共聚制成纺丝液,再经湿法纺丝而成[1-2]。一般,牛奶酪蛋白与聚丙烯腈制得的牛奶蛋白纤维称腈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牛奶酪蛋白与聚乙烯醇制得的纤维称为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牛奶酪蛋白与纤维素共聚制得粘胶基牛奶蛋白纤维[3]。牛奶蛋白纤维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和吸湿导湿性,抗菌防蛀,服用性强[4],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呈浅黄色,是由牛奶酪蛋白和聚乙烯醇大分子共混、共聚、醛化、糅合、脱泡,湿法纺成的纤维,克服了合成纤维吸湿性差和天然纤维强度低的不足,其比电阻介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之间,吸湿性也优于聚乙烯醇纤维(维纶,PVA)[5],在直接染料、弱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中都有良好的上染能力[6]。本文在观察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显微结构和燃烧性状后,研究其在常用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性,为纤维检测提供参数。

1试验部分

1.1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1.56dtex×38mm,原色,浅黄色,黑龙江嫩江华强蛋白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纤维细度成分显微分析仪(北京华宜卓科技有限公司);AE240电子天平(METTLER);HZS-H水浴振荡器(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六联可调电热器(江苏江阴市医疗仪器厂);Y801A型恒温烘箱(常州纺织仪器厂);索氏萃取器;酒精灯;具塞三角瓶若干。

甲酸(88%);硫酸(75%);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5%),石油醚(馏程为40℃~60℃)。

1.2试验方法

显微结构试验:用纤维细度成分显微分析仪观察纤维的显微结构。

燃烧性状试验: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取10mg左右纤维束,徐徐靠近火焰,观察试样对热的反应情况。将纤维移入火焰,观察纤维的燃烧情况;然后离开火焰,观察纤维的燃烧情况,并用鼻子闻试样燃烧刚熄灭的气味。最后,待试样熄灭冷却,观察残留物灰分的状态。

预处理:取纤维5g左右,用定量滤纸包好,置于索氏萃取器中,用石油醚萃取1h,每小时至少循环6次,待试样中的石油醚挥发后,把试样浸入冷水中浸泡1h,再在(65±5)℃的水中浸泡1h,浸泡过程中时时搅拌。水与试样质量比为100:1。然后抽吸脱水,晾干。

溶解性试验:准确称取试样1g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00mL化学试剂,在搅拌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下纤维和试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待一定时间后,洗涤,抽吸排液,烘干。

2试验结果

2.1显微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的横截面呈腰圆形或哑铃形(见图1),纵向有沟槽(见图2)。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湿导湿。

2.2燃烧性状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靠近火焰时熔融并卷曲;进入火焰,熔融、卷曲并燃烧;离开火焰,燃烧,有时会自然熄灭。燃烧过程中散发出蛋白质燃烧时所特有的臭味。纤维燃烧的一端形成黑褐色硬块。

2.3溶解性

取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分别置于88%甲酸、75%硫酸、浓硫酸、浓硝酸和2.5%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溶解性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

3结论

3.1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的显微结构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的横截面呈腰圆形或哑铃形,纵向有沟槽。腈纶基牛奶蛋白纤维[7-8]的横截面呈近似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纤维纵向表面有很多长短、宽度不等的不规则沟槽。

3.2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的燃烧性状

纤维靠近火焰,熔融并卷曲;进入火焰,熔融、卷曲、燃烧;离开火焰,燃烧,有时自灭;残留物形成硬块;燃烧时散发出蛋白质燃烧所特有的臭味。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与腈纶基牛奶蛋白纤维[9]的燃烧性状相似。

3.3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的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聚乙烯醇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由聚乙烯醇和牛奶酪蛋白共混制得。两种高分子共混能改善高分子的性能,但是共混的过程包括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生成产物的相态结构也会因组分浓度不同而不同[10]。这样势必会给蛋白质复合纤维的定性鉴别尤其是定量带来困难。

聚乙烯醇大分子主链上有大量仲羟基,其化学性质与纤维素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作为聚乙烯醇纺丝的凝固液[11]。维纶纤维在88%甲酸中溶胀并溶解;在浓硝酸中迅速溶解并释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NO2气体;能够溶解于75%硫酸和浓硫酸;不溶于2.5%氢氧化钠溶液。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聚物,是两性电解质、有等电点、具有高分子量和胶体性质、能够发生沉淀反应和变性[12]。

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在88%甲酸和浓硝酸中能够部分溶解,从试验现象看,可能与纤维中聚乙烯醇的溶解有关,剩余物主要是蛋白质。在沸腾水浴中,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能够完全溶解于75%硫酸和浓硫酸,不仅与硫酸所具有的酸性有关,还应归功于较高温度下硫酸表现出的强氧化性。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在2.5%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溶解,可以认为是聚乙烯醇与蛋白质的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 方雪娟,颜燕屏,俞觉,等.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应用性能的试验分析[J].上海毛麻科技,2007(4):1 4-17.

[2] A. Arslan.牛奶蛋白纤维(第Ⅰ部分)[J].国际纺织导报,2007(9):6-8.

[3] 齐利霞.牛奶蛋白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热湿舒适性研究[D]. 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7:3.

[4] 勤宝.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特征及发展前景[J].纺织装饰科技,2006(2):10.

[5] 李克兢,何建新,崔世忠.牛奶蛋白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纺织学报,2006,27(8):57-60.

[6] 杨宏林,项伟,蔡再生.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染色性能研究[J].针织工业,2007(4):45-49.

[7] 阮超明,俞建勇,王妮.牛奶蛋白纤维的组成与结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22(1):6-10.

[8] 张建英,马晶, 张建波.牛奶蛋白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J].印染助剂,2009,26(6):47-52.

[9] 王卫民,陆维民,董建华,等.牛奶纤维的特性、应用和成分检测[J].中国纤检,2004(6):22,25.

[10] 刘凤崎,汤心颐.高分子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1] 肖长发,尹翠玉,张华,等.化学纤维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篇2

关键词:区位商; 优势产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89-03

一、引 言

地区优势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比重较大,效益较好,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高,对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省市之一,分析浙江省三大产业,计算出三大产业区位商以及三大产业内部区位商,找出并发展适合本地发展并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01-2011年的全国以及浙江省的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具体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与静态两个角度运用区位商原理对浙江省三大产业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进而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效意见。

二、区位商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区位商是测度一个地区某一产业相对于参照地区的产业集中度的方法(参照地区通常是其所在国家),反映本地该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区位商主要用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其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LQij是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Lij是第i个地区j行业的产值。

公式表示的是i地区j行业占全国j行业的比重与i 地区经济总量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之比,反映了行业的集中化程度。含义是,若 LQij>1,则表明某产业在研究区域的集中化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可能属于主导产业;若 LQij

本文利用动态和静态指标从两个角度对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进行分析,考察浙江的优势产业。首先通过整理、计算数据得出三次产业2001-2011年的区位商,动态分析了浙江产业优势的变动趋势。进而针对2011年数据,静态分析三大产业内部的产业优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

三、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计算及其优势特征分析

(一)三大类产业的区位商分析

本文选取了浙江三大产业增加值等的数据,利用区位商方法对浙江三大产业的规模优势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结果为调整浙江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对选取的l1年(2001-2011)数据(见表l、表2)应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其区位商值,并将计算的结果(见表3)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1 中国2001-2011年的三大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相关数据。

表2 浙江省2001-2011年的三大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2001-2011相关数据

利用上述的区位商计算公式对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以下表3有关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值的数据。

表3 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值

从表3可得如下结论:

第一产业:从总体上看,在这11年中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小于1,说明浙江省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在全国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劣势地位,需要从区外调入或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变动趋势来看,浙江省第一产业区位商逐渐变小,相对弱势越来越大。

2、第二产业:从总体上看,浙江第二产业区位商一直大于1,说明浙江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意味着浙江第二产业生产集中,具有规模优势,发展很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意味着浙江第二产业产品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品和服务。从变动趋势来看,区位商值基本呈递减趋势,比较优势逐渐变小。

3、第三产业:从总体上看,区位商值基本等于1,说明浙江省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基本等于全国水平,其规模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产业的产出可以满足本区域的需求。从变动趋势上来看,浙江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基本递增,说明区外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强。

综上分析,浙江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处于显著优势地位,第三产业处于比较优势地位。

(二)三大类产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

以2011年的统计年鉴最新数据为准,静态具体对三大类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区位商分析。

1、农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收集浙江省2011年在全国及浙江省有关农业内部结构的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农业内部结构的增加值 单位:亿万

依据区位商公式和表4的数据,计算浙江省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88,1.38,0.68,2.78。农业和畜牧业区位商均小于1,尤其是畜牧业,因为浙江地处东部沿海,牧场数量少,所以牧业属于弱势产业。由于浙江省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导致农业发展缓慢。林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属于优势产业。特别是渔业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浙江省临海的地理位置优势,海岸线总长6486.24 公里,居全国首位,且区内江河纵横,河流湖泊占全省大陆面积的6.4%。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7.4%,居全国前列,森林资源丰富,易于林业的快速发展。

2、工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由于第二产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故对工业内部37个行业进行了静态计算与分析,收集浙江省2011年全国及浙江省有关数据资料计算浙江省的工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结果如表5所示。

浙江工业行业中,区位商大于2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区位商大于1小于2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有16个行业,如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轻工业行业。其他行业区位商小于1,煤矿等重工业行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这是由自然资源和要素禀赋决定的,浙江的煤炭、矿产贫乏,铁矿资源有限。总体而言,浙江的工业行业在三大行业中处于非常优势地位,发展迅速,能够带动浙江的经济高速向前发展。

表5 工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区位商分析。第三产业又称为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产值、金融业和房地产等,再参照《中国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得出表6如下:

表6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增加值 单位:亿万

依据区位商公式和表6数据,计算浙江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80,1.09,1.58,0.91。第三产业中属于传统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区位商小于1,属于劣势产业,而批发和零售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浙江省的此行业为优势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业的区位商大于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结构已逐步优化,应该大力发展这些优势产业。

四、结论与建议

依据前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静态角度看,浙江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在全国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化程度较高,第三产业处于比较优势地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浙江省第一产业相对弱势越来越大,第二产业区位优势稳步变化,第三产业比较优势越来越大。

2、浙江省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在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轻工业行业。这说明浙江的工业,尤其是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而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大,所以提高第一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继续增强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一二三”的产业格局,是今后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经济高速发展的建议:

1、大力提升第一产业。农业方面,首先,应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沿海都市观光型现代农业,提升设施农业效益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其次,应加强科技力量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色生产功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其中,应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林业、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2、积极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工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而且轻工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应继续提高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等具有显著优势的行业,同时还要促进具有比较弱势行业的发展,以优势行业带动弱势行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提升。

3、加快速度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提高生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在服务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制定服务业及其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完善推进政策,提升金融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贸易,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顾春霞.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02).

[2] 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观察,2006,(03).

[3] 程选、杨萍、刘立峰.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J].管理世界,2001,(02):45-55.

[4] 赫春和.对我国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资料,1997,(09).

篇3

【关键词】江苏中职;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80-04

【作者简介】葛鸿鹄,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228)纺织服装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艺术设计。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与课改创建相结合,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探讨课程开发程序、策略与方法,着力解决本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结构老化、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等重要问题,建构新的课程评价方法等为中心任务。从接受任务起,我们就成立了江苏省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有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的行业专家,以及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小组首先对中职的纺织技术及营销进行专业剖析,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从事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与贸易、纺织设备维护和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

一、通过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剖析,确定四门基础平台课程的任务和地位

江苏省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是五门,我们从中选择了“纺织材料基础”“织物结构与设计”“织造基础”“染整概论”四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

“纺织材料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是学习和运用纺织技术的基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纺织材料识别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织物结构与设计”“织造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里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的是掌握对常用纺织材料“识别”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织物结构与设计”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织造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指出其前导课程是“纺织材料基础”,后续课程是“织造基础”。“织造基础”是针对纺织品生产的专业技能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产品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为后续纺织工艺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染整概论”是在“纺织材料基础”“织造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纺织品染整工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胜任染整工作岗位职业要求奠定基础。

二、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指对一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的总体谋划。本专业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本专业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行业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坚持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叙述各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目标确定的基本依据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是通过对各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对应的职业岗位和技能要求,对接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遵循基础性原则,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确定四门课程教学内容。

3.对四门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关系及编排。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怎样遵循现代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习惯,怎样紧贴纺织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精选、提炼课程内容,尤其是处理好模块总量以及模块之间的结构以及衔接关系、纵横协调;如何实现单元之间的梯度结构关系和教学推进关系,显示模块和单元的双重并行和教学匹配,经过权衡后,作出思路性的、高度概括的简要说明或路径指引。

三、通过共同探讨确定本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重点推敲了专业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关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我们学习了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于纺织专业的核心素养,我们通过组织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能手和车间班组长,以及专业的专家委员会一起进行座谈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达成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我们认为中职的“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热爱纺织行业,有为纺织事业的发展贡献的精神;求上进,讲团结,讲科学,动脑筋;掌握相应的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动手实践能力;有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兴趣。

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其称为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又分为行业的通用能力、职业的特定能力和跨行业职业能力,由此提出四门核心平台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实践素养、发展素养、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

比如,“纺织材料基础”中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表述是:1.熟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2.能辨识纺织材料的种类,能够鉴别常用的纺织纤维,能熟练计算与换算纤维、纱线、织物的有关指标。3.能规范使用纺织测试仪器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4.能独立思考、获取相关信息,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备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求精精神。我们认为熟悉纺织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是必备的知识点,辨识和鉴别常用纺织材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点,这是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

“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核心是掌握织物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织物组织图的绘制,熟悉三大基本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形成与特征,能辨认和描述变化组织、复杂组织,能仿制织物组织结构,能初步组织应用织物与创新设计。

“织造基础”的核心是掌握织造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了解机织生产典型工序工艺参数,能规范操作织造生产的典型加工设备。

“染整概论”这门课程的名称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概论的提法在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太恰当,理论化的程度比较高,但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这样命名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将其作为名称。实际上课程性质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对染整四大工序的了解:在练漂工艺上是掌握织物练漂后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在染色工艺上是知道染色方法及工艺要求,掌握染色后织物疵点种类以及色牢度及检测和评级方法,在印花工艺上是了解印花工艺及要求。

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反复推敲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主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又恰当地考虑到节能环保、产业升级等时代元素。在文献的引用上对其相似度作了认真而严肃的检查,相应的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我们强调的是专业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又把在“十二五”期间的规划教材和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丰富校本教材和规划教材的内容。

“纺织材料”这门课,主要分成七大模块二十五个单元,把熟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辨识纺织材料的种类、鉴别常用的纺织纤维作为该专业的基本知识点,把能规范使用纺织测试仪器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作为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内容上,从纺织纤维类型、性能和基本结构入手,了解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而鉴别纺织材料,达到会检测纺织材料的目的,使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相应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要求中,主要考虑中职生的特点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的需求,用“掌握”“理解”“了解”“认识”“熟悉”“能”“会”等词语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程度。

“织物结构与设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织物结构的认识,特别是常见的三原组织是纺织面料中的基础,而变化组织和联合组织等是在其基础上的变化和复杂化,以期丰富面料的组织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要求上是熟悉基本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形成与特征,能辨认和描述变化组织、复杂组织的形成与特征,掌握织物上机操作的过程与内容,具有初步组织应用织物与创新设计的能力。

“织造基础”这门课是以纺织面料生产的流程为主线,强调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与纬纱准备工艺,在织造上既照顾传统的有梭织机生产与工艺,又兼顾现代的剑杆、喷气、喷水的生产工艺和要求,最后还带有下机织物的整理与工艺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充分地掌握织造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及相关专业技能,能规范操作织造生产的典型加工设备。在参考课时的分配上也有所侧重,传统的“有梭织机”只安排18课时,“现代织机”安排96课时,也有专家提出把“有梭织机”这部分去掉,但考虑到有梭织机是织造的基础,现代织机是在有梭织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起初学习的“小样机织造”还是“有梭织机”的原理,所以我们的意见是保留其内容但减少1/4的课时。

“染整概论”这门课强调的是掌握纺织品染整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常用染料的性能,会运用染整的四大工序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特别在练漂上,我们列举了棉织物、苎麻、羊毛、丝织物、化学纤维织物等常见织物的练漂技术要求与工艺,强调染色的基本知识与工艺要求,熟悉四种印花工艺和特点,了解常用五种印花设备和特点,掌握一般织物印花工艺,在整理上突出手感整理、定型整理、外观整理和功能性整理,了解轧光、轧纹、电光、增白整理的加工效果和工艺过程。

五、灵活运用实施建议,讲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化的运用

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推行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在“纺织材料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保证实训教学开设的比重,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常用的纺织材料的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操作上宜采用教师示范、分组操作的方法,在先行示范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规范,学生在训练时,教师要适时、恰当地点评学生的动作和方法。在“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像上机图的绘制内容,本身其理论和实践的成分都有,如果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理论化的知识在上机图上呈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可能在小样机房、分析实验室内选用生产中各类典型织物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工作环境,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在“织造基础”的教学建议上,提出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与织造挡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岗位工作要求的对接,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在“染整概论”课程教学中,由于染整行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结合染整产业发展趋势,贯穿染整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理念,让学生全程参与计划、预处理、染色(或印花)、后整理等整个过程。高温高压的环境对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特别强调将操作规范、设备保养、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内容融入相应教学任务和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

篇4

专业大观

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我们,对金属材料一定不陌生。从汽车外壳到小小螺丝钉,从建筑用材到锅碗瓢盆,处处充斥着金属感。可以说,金属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日益深入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对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探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材料热力学、金属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同学们将被培养成为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发展历史很长,基础非常雄厚,可以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借助学科雄厚的基础,初学者虽然很容易入门,但入门后看见的是一片片整整齐齐的田野,仿佛没有值得开垦的地方,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下一番力气。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放开自己的思维不断探索新知。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如果希望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可以去相应的研究所(比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参加工作,或是在宝钢、首钢等国有大中型钢铁集团以及其他相关企业担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可以选择留校或者出国。当你看见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在钢花飞溅中诞生,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的时候,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也许到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别的领域更感兴趣,不要担心,你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完全可以帮助你适应其他的工作,因为在这里养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令你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报考点津:由于本专业涉及到金属材料的设计、计算机的应用等专业领域,因此,有创新意识,吃苦精神,且在绘图、计算机等方面有专长的同学更适合报考该专业。

高校快照: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

专业大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属于理工科类,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目前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的是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具体的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看课程的名称,我们会发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主要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你高中的物理、化学学得好就能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好,我们高中时学的物理、化学其实都只是基础知识,并没有朝深方向延伸。因此说,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只能算是在为学高分子化学、物理打基础。

学习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主要课程后,充其量只能说你学到了知识,还不具备有开发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能力。为了帮助该专业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做实验,同时学校也会适当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同学们可以进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此外,同学们自己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工厂、企事业单位实习。

总而言之,只有经过社会实践并且反复摸索验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才能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获得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当同学们在学校就具有以上这些能力,那可以说已经很优秀了,毕业时那会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关于就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报考点津:对物理、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较适合本专业。另外,由于该专业要与计算机、英语打交道,因此你要有计算机、英语方面的学习热情。还有,按照相关招考规定,色弱、色盲者不能报考该专业。

高校快照: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等。

专业大观

复合材料与工程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它分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和复合材料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这样可以术业有专攻,使同学们在成为本专业通才的同时又是某个方向的专才。

既然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学的是如何研发复合材料,那么复合材料究竟有何魔力驱使同学们去研究它呢?人们获取知识时常用的方法是去粗取精,从而使知识更上一层楼。复合材料其实和同学们汲取知识的方法是一样的,它是由两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材料通过物理和化学复合,组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态结构的材料。简单的说,就是它具有合成材料共有的优点,性能要高出任何一个合成的部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复合材料产品,如休闲座椅、工艺花盆、灯饰、广告灯箱、汽车配件、电话亭等。当我们惊讶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何以如此强悍时,羡慕和期待的眼光便落在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上。

看着五花八门的工艺花盆、灯饰,同学们可能会难掩内心的激动,也想自己动手制作出漂亮的灯饰。有这样的心情,表示同学们已经爱上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了。由于该专业所要解决的是了解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主要应用领域、复合原理和主要制备工艺等问题,因此该专业的同学们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设备、材料学概论、复合材料的实验技术、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复合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础等。

罗列出这么多专业课程,你可能会发出感慨,怪不得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研制出许多性能各异的产品,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全。该专业同学毕业后可以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即使是新入职的该专业的毕业生,薪酬也不会很低,一般薪水在3000左右,不过也分地域、单位和各人能力。

报考点津:能吃苦,有创新精神,且对化学、物理感兴趣的最适合报考本专业。尽管没有性别限制,但从往年的男女就业情况来看,男生比女生更受企业的欢迎。

高校快照:武汉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

专业大观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前沿叉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交叉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魅力,就在于敢于实践李宁的那句名言——“一切皆有可能”。就在前不久,青岛即发集团成功研制出了“高性能壳聚糖纤维材料”,而它的原料就是不起眼的虾皮、蟹壳。虾皮、蟹壳与用来做纺织面料材料的棉花相比,在纤维等特性上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就是这样不可能的事实,科研人员利用甲壳素经化学处理和拉纤工艺制备,制出了可纺性高、抗菌性强、隔热性能好等特点的“高性能壳聚糖纤维材料”。科研人员之所以可以变不能为可能,完全归功于生物功能材料专业。

科研人员有如此“特异功能”,与天生无关,而在于他们都接受过生物功能材料方面的专业学习。他们必学的主要课程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材料制备与加工、生物材料综合实验等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要学好这些专业知识,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好的,因为这些课程比较深奥难懂,同学们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在课后消化以外,还必须给自己“加餐”,以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

因为生物功能材料是涉及面很广的专业,因此一般的学校都会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生物医用高分子改性、组织工程学、控制释放理论与应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环境材料基础等。

学习了主要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后,同学们可能还会关心,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究竟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从开设的主要课程来看,生物功能材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能在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就业面宽,同学们毕业后可在研究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篇5

【关键词】产品设计;风格;智能化;自动化

从工业设计的发展史来看,工业产品设计的趋势,是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分不开的,工业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是随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变化着的,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随之又感到不满足,于是产生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刺激新的欲望,从而又产生新的设计,所以消费者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制导工业产品设计趋势的几个主要因素。

1 设计风格的多样性

第三次设计浪潮的到来,对第二次设计浪潮的工业社会陈旧的经济和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白领”阶层的人数开始超过“蓝领”阶层。人们的种种观念也在改变,人们力图突破工业社会的种种束缚,努力做世界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人的个性得到了空前的舒展和张扬,工业设计领域内关于设计的评断准则也在改变,结构的合理性、功能的适用性已经不再是衡量设计水平的主要标准,而艺术上的趣味性和风格个性化,重新被消费者所重视。人们要求工业产品需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在人为环境中能产生审美的感情效应。另外,二战后那次“生育高峰”所诞生的婴儿,到20世纪60年代已成长为青年,他们大量涌进社会,加人劳动行列,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作为有收人的一代人,他们在经济上的独立又自然成为工业品的最广阔的消费市场。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这批人不仅从数量上改变了消费结构,在需求口味上,也改变了消费方向。他们追求新奇与变化,讲究享用,注重自我,从而导致了这一时期不少工业品一改“经济耐用”的设计原则,转走“易损”型和“豪华”型的道路,以满足年青一代为追求“时髦”而不断购置新型产品的欲望。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和审美情趣,越来越强烈

地表现出个性化、畸型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这也促使了这一时期设计风格朝人性化和多元化方面演变。

2 自然主义设计

现代普遍推行5日工作制,旅游热、运动热开始在各先进国家掀起。这股热潮又带来了工业设计上的新潮。各种适应旅游、运动、休闲用的轻便、简洁的折叠式、组合式用品相继出现。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已经进人全盛时期。日本的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不仅汽车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设计上也进人了领先行列。汽车的种类型号繁多,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各种车型,如上班车、旅游车、运动车、越野跑车、沙漠车、沙滩车等,每年一度的国际大型汽车拉力赛,也是各大汽车厂家竞赛的大好时机,体育运动也促进了汽车设计的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压抑人性自由发展的不满情绪的蔓延,一股回归自然风于年代悄然掀起。经过工业社会成熟期的长足发展,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冷酷的工业机器和机械制成品,这种冷淡的环境越来越令人不安,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形容它是“令人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到处充满宗教祭品的精神超级市场”。由于对工业制品的厌恶和抵制,人们开始怀念旧日的手工制品。一股回归风在设计界日益炽热,不少人转向致力于挽救和整理、复兴古老的手工艺和民间工艺,如手拉坯陶艺、手工漆艺、手工刺绣、编织等。同时,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以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的,大批量的模仿手工艺产品的设计风格。这一风格具有个人风格与现代设计风格相互渗透的趋势。回归风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对自然材料的提倡上,它们出于对充斥生活周围的钢铁、塑料、电子、化学纤维等人工材料的抵制,转而提倡使用对环境没有或较少污染的自然材料,如木、竹、布、陶瓷、玻璃等。不少用自然材料设计制造的生活用品,如食品容皿、家具、服装,大量面市且深受欢迎。例如英国设计师劳拉・阿德维尔率格(Lawla Adverising)设计的食物盒,完全用传统的木板材料做成,手工十分精细,具有浓郁的自然风味,在波灵顿的设计大赛中获奖。在服饰方面,人们开始抛弃追求了半个世纪的化纤织物,重新燃起对麻、丝、棉、羊毛等天然纤维材料的热爱。那种采用天然材料裁制的宽松、舒展的服饰,深受男女消费者所喜爱。不少设计大师如皮尔・卡丹、克雷查、米索尼等都推出不少宽松型的设计佳作。

3 自动化设计

21世纪,对工业设计影响最大的是电子技术的开发及运用,从20世纪60年代起电子技术就已开始向微型化、集成线路化发展,不少家用电器产品如电视机、电话机、收录机、冰箱等已大量走进人们的生活。但那时,电子产品的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品种、使用功能,还是外观造型,都还比较简单、粗糙。80年代智能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工业产品设计步人电脑时代,从而使工业设计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高度技术化的风格体现在设计上的另一个方面,是不少节省人力的设计相继问世。大的有自动驾驶飞机、自动驾驶汽车,小的有全自动洗衣机、自动洗碗机、电饭煲等,自动化产品的问世及盛行,使人们从某些危险或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生活因而变得更为轻松和随意了。

4 智能化设计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空前丰富,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交通、旅游、饮食、娱乐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教育从技术型转向修养型,全社会文化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均衡发展。就工业产品设计而言,设计界不但重视产品实体的设计,更重视工业产品与社会的组织、秩序、经贸、文化活动等环境及相关因素的和谐关系。工业设计师对设计的追求已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即设计时,考虑的已不再是工业技术的进步、产品和利润的提高,而更多考虑的是以和谐的方式保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增长,使产品成为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双方面功能需求的综合体现,使世界更好地成为人们生理的和心理的、科学的和美学的和谐发展的理想环境。

总而言之,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趋势,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同步同向的。它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着科技的发展;它受人们生活口味及欲望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引导着生活方式的转换。科技的进步为工业产品设计提供新材料和新方法,工业设计使科技成果变为生活财富为人们所享用,并在生活中检验成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会越来越多地考虑与自然相谐调,与人的本性、本能需求相谐调,从而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高级、更完美。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工业区位商 比较优势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现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增长较快。2001年-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4.03%。根据H•钱纳里等人关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珠三角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成熟阶段,第二产业占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由此可见,珠三角发展好工业,并根据各地工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明确分工,对整个珠三角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珠三角工业比较优势分析

1.工业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

优势产业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特色产业,更是区域经济的规模增长点。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L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L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结合本文对珠三角地区各市的工业各行业的分析,表中j地区I 产业区位商;为j地区I 产业的产值;为j区域的总产值;为珠三角I 产业的产值;则为珠三角整体的工业总产值。

2.工业比较优势的测定

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选取了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中各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珠三角九市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计算了2008年珠三角九市37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具体统计如下:

(1)数量分析,从数量上看,2008年珠三角工业行业区位商大于1的优势产业共有123个,其中中山市的优势工业产业最多,达18个;而惠州市最少,仅为7个。

(2)各市的主要优势产业。为了重点突出各市的主要优势工业产业,本文选取各市区位商排名前五位的行业进行重点分析,在各市的主要优势产业中,广州的烟草制造(4.05),江门的化学纤维制造业(10.36)、非金属矿采选业(8.52),以及肇庆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5.5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53)、非金属矿采选业(12.44)、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8.8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28),其区位商都大于4有些甚至超过10,表明其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根据九个城市的主要优势产业的分布特称,将其工业结构分为两种类型:

高度加工型:资源要素贫乏,主要优势产业集中在高加工产业领域,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这类产业主要有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等。通常这类地区的资本和技术供给能力较强,因而有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属于这一类型的城市有深圳、珠海、佛山。

资源主导型:资源绝对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金属采选业、冶炼加工、农副产品等等。归为这一类型的地区有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

综合型:同时发展高度加工型及资源主导型的产业。如广州。

(3)优劣势产业互补分析。理论上说,区位商的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则该地区对这一行业的相对吸引力也就越大;区位商越小,比较劣势则越明显,其产业分工的能力越弱。因此,可以从区位商值的大小判定一个地区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以及互补程度。对珠三角地区九市分别采取LQ>2及LQ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市相对优势劣势的产业差别还是较大的。首先深圳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这与深圳充裕的资金和大量优秀的人才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深圳在珠三角的定位还是主要以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为主,所以具有相对劣势的产业最多;其次,肇庆的资源主导型产业最为发达,尤其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珠三角甚至全省都具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肇庆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60多个矿种,主要金属矿种有铁、金、银、铌、钽、锡、钨、铋、钼等;非金属矿种有石膏、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瓷土、钾长石、端砚石和绿玉石等。金矿储量100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自然资源的丰富决定了肇庆发展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工业;第三,珠海、佛山同样以发展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由于这两地的矿产资源等不够丰富,但经济总量水平高,比起其他除广州深圳外的城市更易吸引资金与人才,所以其制造业相对比较发达。第四,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则相对于在纺织服装、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由于这些地区劳动力比较丰富且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劳动密集型类的轻工业较容易在这类地区发展;第五,由于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且处于珠三角的中部,其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两大类产业在广州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从产业互补的角度讲,深圳与肇庆的优势与劣势产业互补程度最为明显,其次珠海、佛山可以同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但是,从整体来看,整个珠三角具有的优势产业还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工业发展水平落后,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工业的生存危机。因此,珠三角有关产业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香港政府为了支持在珠三角港企的转型,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深圳政府在一面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当地重工业的发展;广东省则在“十一五”期间将致力于打造重工业强省作为发展目标。

三、珠三角工业发展对策

第一,加强区域内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产业结构转移。区域经济规律表明,先进的生产力首先在少数条件好的地点生长和发展,形成增长极。目前,广州、深圳是带动珠三角第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江门肇庆等地区总体经济仍然需要靠其自然资源的优势的来发展,技术水平低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了制约珠三角发展的瓶颈。将部分高薪产业转移到这类地区去,这样既可以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又能够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各地区要选取自己的准确定位,要确立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产业等相关性产业,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加快珠三角地区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向劳动力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优势,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珠三角地区要摆脱产业升级的尴尬,真正走出困境、迈向国际,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口剧增相对照的是,珠三角地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远低于京沪,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仅为7.26%。每10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仅为北京的36%,上海的近50%,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需求。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产品,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制造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计旺: 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周运源: 区域经济概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