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8 18:27: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闻宣传培训感悟,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活动半年来,成效显著。而对本身处在基层的地方台而言,每一次采访都是走基层,每一次和普通群众面对面都是一次作风的历练,但要让荧屏创新鲜活、亮点不断,更重要的是在改进文风上出实招。求实效。
一、目前地方台新闻文风现状
与央视及省一级媒体相比。地方台一直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优势独具。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耳目喉舌的角色,发挥着引导舆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其独特的地位优势使新闻立台成为地方台当前的普遍要务,领导活动多、会议报道多、正面宣传多,这“三多”是地方台普遍现状;舆论监督难、批评报道难、新闻创新难是普遍瓶颈。久而久之,在新闻队伍中存在了人在基层不识基层,或者身在基层心在上层的现象,“市侩气”、“浮夸气”滋生蔓延。一些鲜活的新闻捕捉不到了:甚至新闻的真实性也有所淡化。
“走转改”的活动实践证明:我们只有离生活、离实际、离群众近些再近些,作品才能更真实感人;只有真正沉下身子,放慢脚步,才能见人所未见。身处基层的地方台。虽然有压力和困惑,但更有机遇和挑战,应该以此为契机,拜人民为师,以实践为课堂,再进行一次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这注定是一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走出文山会海,跳出报道领导活动的俗套,走进基层,走入火热生活,用朴素的情感,清新的文风,通俗的语言求证新闻的真实,求证新闻的职业操守,展示新闻的魅力和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写出美文,赢得民心,地方台在强手如林的媒体博弈中才能把“地利”转化为“人和”,保持媒体独特的地域特点和受关注度。
二、改变文风要注意几个环节
改变新闻八股风,就是要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做到“有人有事有声有色”。所谓“有人”,就是摒弃空洞式总结、说教式宣传,让新闻从小角度切入,一个或多个为主的人物贯穿始终。所谓“有事”,就是有独立存在的新闻事件做支撑,一次做不完,可以连续、系列形式进行报道。所谓“有声”,就是要多而巧妙地运用同期声和现场声,衬托主题,烘托事件和人物。所谓“有色”,就是注重把握情节和细节,让新闻充满情感和故事性,不仅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使新闻更具有生动性、可视性。
要改变文风,一是坚持“好文风从心而生”,要变“身入”为“心入”,地方台姓“地”,接地气是立足之本,只有深入基层群众,扎根火热生活,才能有底气、长灵气。很难想象一个心不在焉,只会依赖材料文件,作风漂浮的记者,一个热衷于穿梭文山会海,,只顾围着领导身边打转的记者,一个孤芳自赏、高高在上的记者能写出最普通百姓的心里话。央视的宣传语就应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们,要好的作风,更要有好的作风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好的文风。
二是要坚持创新节目形态。地方台节目长久以来是“我播你听,我演你看”,传播学的重要一环――反馈往往被忽视了。而在新媒体时代,互动性新闻日益增加,使传播形成一个完整、可循环的体系。这种互动可通过新闻现场或演播室实施传授双方的互动、荧屏内外的互动,也包括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对媒体所传送信息的反应。具体来说,我们就是要变“播音员说”为“让群众说”,让新闻的主角由播音员变成为普通百姓,让记者在一线穿针引线,多用记者现场体验方式,用当事人同期声来呈现新闻事件的完整和生动,让观众在真实平和中产生思想共鸣,使节目吸引人感染人。创新还应包括,增加公民自拍新闻、普通民众感悟式新闻,这些还是地方台新闻中的“盲点”,有待尝试和探索。
10月22日,我陪同北京、重庆的友人从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采风归来,翻开前几日的报纸:“著名作家王蔚桦因病辞世”的醒目标题跃入眼眶。对这个不幸的消息难以置信。
两个月前,我曾与冯飞、莫洪军、郭渊等人一同登门探望,当时先生虽身体虚弱,但精神尚佳,谈吐自如,思路清晰,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不忘关怀乌当的文学后生。我们都祝福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到乌当走走。可做梦也没想到,先生这么快就走了。
拜读先生通过冯飞转赠的、还散发着墨香的两卷《王蔚桦作品自选集》,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
我与蔚华先生的初识,是1980年我参加创办不久的《贵阳晚报》举办的首期通讯员培训班,有幸听过他关于副刊稿件写作的授课。其间,我不时拿着习作请他斧正,他热情待人,从不推辞。他给我的印象是:为人谦和。我们都亲切叫他“慰桦老师”。我与蔚桦老师从相识到以后30多年的交往中,他成为我写作及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做人处世的楷模。
在我眼中,蔚桦老师不仅是一位让人崇敬、慈爱的兄长,更是一位廉顺和蕴、古道热肠的师者。他儒雅的风度、仁者的风范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蔚桦老师热爱乌当这片热土,更关心乌当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文化事业。21世纪初,乌当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可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较兄弟区、市、县滞后,新闻宣传没有自己的载体,文艺队伍没有组织统领,文艺创作没有自己的阵地。于是,他多次向区委领导建议,办一张报纸,把文联建立起来。经他与时任市人大副主任、原《贵阳日报》总编缉张学武举荐,区委调任我为区报总编辑。经过1个多月的筹备,命名为《新天报》的乌当区委机关报于2000年元旦正式创刊,蔚桦老师还撰文在创刊号刊上出祝R。在筹办期间,从版式的设计、版面的分工、栏目设置等方面均得了到他的亲切指导,此后又对如何办好副刊不断为我出谋支招。经过不断改进,报纸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000年12月,我带着报纸出席了在赤水市召开的西南四省、市、县报总编辑年会,《新天报》的版式让人耳目一新,内容丰富多彩的副刊更是受到同行们的称赞,纷纷要求互相交换。2001年,乌当区文联成立,蔚桦老师与从乌当走出去的我省著名女作家余未人到会祝贺。蔚桦老师希望乌当办一张报纸、成立文联组织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一、加强教育培训,做到“学”得主动
加强教育培训,既是“走转改”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根据我区新闻采编队伍的现状,结合“走转改”活动要求,我们与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密切合作,组织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体现内容的针对性。从新时期新闻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坚持以“干什么、学什么”为原则,着重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委托中国记协等组织编写了十三门学科知识教材,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比如专业技能方面,我们针对目前新闻从业者中有相当比例的非新闻专业学科背景的情况,聘请专家学者讲解消息、通讯、评论等常用新闻体裁的写作特点、方法与采访知识;职业道德方面,我们聘请学界和业界具有突出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的专家学者,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规范的系列讲座。
二是创新形式,务求效果的最大化。鉴于我区地域辽阔、人员集中成本较大的实际,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学员自学教材、网络远程授课(辅导)、交流学习等办法,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做到所教即所需、所学即能用。同时,注重加强培训教育的互动性,定期安排集中讨论,并设立网络专用邮箱,组织专家学者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调动了新闻工作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以考促学,提高人员的参与度。为了使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我们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在每个阶段的全员培训结束后,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理论素养的考试、专业技能的考察、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对综合成绩达到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合格标准以上的人员,颁发《新闻采编综合素质考核证书》,并作为评选先进和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通过行之有效的促学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新闻采编人员学习培训的全覆盖。
二、创新活动方式,做到“走”得深入
通过一年来的活动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走转改”是一体的,只有“走”得深入,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创作推出更多文风清新的新闻作品。所以,我们始终坚持以“真下”促“真转”带“真改”。
一是坚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同志带头走基层,了解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情况,现场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各级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坚持常下勤下,通过蹲点、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抓“活鱼”、“鲜鱼”和“大鱼”,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二是坚持把打造精品贯穿始终。全区各级各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题专栏,集中连续刊播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涌现出一批品牌栏目和新闻精品。比如内蒙古日报开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做到了每天见栏目、天天有报道;内蒙古电台在重点新闻节目中推出“倾听第一线·广播记者走基层”栏目;各盟市所属媒体也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专题专栏。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媒体共开设近200个专题专栏,刊播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9000多篇,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把服务群众贯穿始终。能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走转改”活动的试金石。活动中,我区各级各类媒体加大民生问题报道分量,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达到了记者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比如去年我区马铃薯遭遇严重滞销,区直媒体走基层的记者首先报道并予以持续关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马铃薯卖难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完善工作机制,做到“转”得到位
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是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有效保障。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特别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探索完善“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基层蹲点机制。全区各级各类媒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累计建立固定的活动基地和联系点1780个,并依托基层联系点,组织开展蹲点调研、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学校军营等各行各业,了解民生民情,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群众,采写出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
二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我们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各新闻单位考核之中,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估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安排、收入分配、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各级各媒体也普遍建立了采编人员下基层档案,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好新闻推荐进行挂钩,调动了广大新闻工作者投身基层的积极性。
三是健全讲评引导机制。我们注重发挥新闻阅评的引导作用,《新闻出版阅评》开设“走转改”阅评专栏,从各媒体的栏目设置、报道内容等多个方面加大阅评力度,在表扬好栏目好作品的同时,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估各新闻单位开展活动情况,发现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各地各新闻单位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狠抓整改落实,做到“改”得有效
查找问题、改进工作,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根本目的。活动中,我们对照“走转改”精神要求,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认真查找问题,抓好整改提高,确保“走转改”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是解决突出问题。各新闻单位将前一阶段征求到的意见和分析检查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归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开展集中治理,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级媒体普遍建立“走转改”公开承诺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派出督导组,赴各地各单位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的反映,听取走基层同志的意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促使“走转改”活动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同时,注重总结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创造新经验,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扩大“走转改”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开展群众测评。我们坚持“开门”办活动,要求各新闻单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既让群众看到“走转改”的实际效果,也让新闻工作者作风在群众的检验中得到锤炼。比如《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举办“读者节”,专门征求基层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群众对新闻宣传的意见建议。一些媒体开设“读者来信”专栏或网上进行问卷调查,刊播和征询群众对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以及对“走转改”报道的意见和建议,均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系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相关链接:
带着真诚走基层
通过走进基层、感悟实践,使新闻工作者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水平,这是“走转改”活动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实中,一些新闻报道之所以难以动人,甚至被批评为“假大空”;之所以抓不住要害,写成了浮光掠影的见闻游记;之所以不被群众认可,不受市场欢迎,不仅因为没有走下去,或者缺乏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没有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有的把采访当作例行公事,走马观花;有的到了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依然高高在上。这样的“老爷记者”群众显然不欢迎,由此写就的“官样文章”群众自然不买账。当然,更谈不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达社情民意了。
人武部国防教育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__市__区人武部多年来,坚持按照《国防教育法》、《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军事机关积极协助支持地方开展国防教育的职责,为推动__区国防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充分发挥驻地军事机关优势,为推进全区国防教育深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两名主官积极参与决策,增强国防教育工作力度。将国防教育工作纳入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协调区委、区政府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使国防教育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同时把国防知识的学习教育纳入区、办事处(镇)、居委会(村)各级干部培训规划中,坚持每期安排2次国防教育课,由人武部领导亲自上课,系统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对国内外形势,周边局势,世界军事动态等方面进行重点辅导,有效地向各级领导干部普及了国防知识。以来,该部先后举行了16期培训班,培训各级干部1600多人次。二是充分发挥人武部硬件资源优势,为开展国防教育创造条件。多年来,该部每年在“八.一”期间,都组织地方领导干部和科以上干部到人武部训练基地集中开展国防知识学习,进行实弹射击、观看录象资料、观摩民兵军事演练、军事比武等“军事日”活动,使其身临其境,亲自感悟国防责任重如山。同时邀请并组织各级领导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征兵工作等集中宣传活动,使各级领导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该部在新营房搬迁后,为区国教办单独安排了办公室,配齐了相应的办公设施,并在车辆使用、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为搞好国防教育工作,该部还多次免费为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关提供国防教育场所,积极主动搞好服务保障。三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强学生国防教育。虽然人武部人少事多,但该部每年坚持派干部到辖区7所大中专学校、8所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带领民兵骨干为辖区学校每年开展学生军训达2万余人。为规范学生军训工作,9月,该部结合实际制定了《参训学生须知》、《实弹射击安全条例》、《军训教育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军训工作,提高了学生军训质量。
在加强城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始终。该部坚持把国防教育列入人武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培育战斗精神的内容之中,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和考评。5年来,先后6次组织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民兵1600余人参加省、市组织的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国防知识图片展览等活动。利用征兵、整组、训练、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等时机学习国防知识,利用《国防大视野》等报刊进行刊授国防教育。与此同时,为做好国防教育宣传报道,该部还将基层武装部国防教育宣传纳入全区新闻宣传奖励范围,有效地调动了全区专武干部宣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注重搞好两个成果转换,推动城区国防教育深入发展。近年来,该部坚持以国防教育推动民兵工作,以民兵工作促进国防教育。在民兵队伍中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在民兵工作中运用国防教育成果推动民兵工作。该部利用民兵整组、征兵等时机,要求各办事处(镇)文化站、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协助在闭路电视、有线广播节目中,专门开办了“我与国防”、“国防教育大家谈”等专题节目,对市民进行国防教育,很好地解决全民国防教育集中难的问题。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先后被、省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实现了连续25年26次无责任退兵。与此同时,该部还巧借上级活动搞教育,组织辖区群众和青年参加全国《国防教育法》知识竞赛、“国防连着你我他”征文、“全国青年国防知识”大赛等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数百人、上千人直接参加。,该部组织省府路小学代表__省少年军校参加第四届全国少年军校检阅式,荣获“团体优胜奖”、(来源:文秘站 )“生存技能大赛优秀奖”、“艺术节优秀节目奖”。为使国防教育深入到街道、社区,该部还利用开展流动民兵政治教育的时机,采取举行国防知识讲座、观看图片展览等形式对流动民兵进行国防常识教育,扫除了流动民兵无国防教育的盲区。扎实的国防教育推动了民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抗击雨雪灾害、抗震救灾、森林扑火、奥运安保等工作中,全区民兵积极主动、踊跃参加,各项任务完成圆满。先后被__省军区、__警备区表彰为先进单位。由于积极推动两个成果转换,为推动城区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强炜
乐视体育CMO
2014年4月加入乐视体育,担任乐视体育首席营销官,负责公司的体育产业化运营、赛事运营、广告业务运营,以及乐视集团的体育营销等业务领域。他是国内早期从事体育产业和体育营销的专业人士,负责创办了数项国内大学体育联赛。曾就职于奥美公司10年,长期负责奔驰、红牛等几十家知名企业品牌的体育营销工作。并先后担任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专家顾问、广州亚组委顾问、中国网球协会等体育机构的营销顾问。
现如今,体育营销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过去体育营销对于2B端的挑战在于掌握体育资源,特别是能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有价值、最有潜力的体育资源。随着当今体育生活化越来越重、体育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使得体育传播呈现越来越碎片化的趋势。
一个企业品牌选择做体育营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体育和自己的关系,怎样才能将体育受众和自己消费者的交集做到最大,强化品牌的自主性以及对体育资源的转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品牌懂体育,懂消费者对于体育的参与方式、消费方式以及媒介接触方式,不要做违背体育规律的事。另外,建立起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横向整合,这也是目前体育营销的热门趋势,当然也是挑战所在。
基于以上趋势及挑战,2017年我们第一个大的战略布局就是从快速扩张到精细化运营,从成本到收益率,细化梳理每一条业务主线,在时间纬度和项目纬度上我们都会重视和考虑它的收益率问题,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另外,在过去的业务结构上,线上媒体资源的扩张占据了很大比重,然而在新的业务板块结构下,我们的运营逻辑发生了改变,早期我们是按照乐视生态做体育,而今天我们是按照体育的市场来做生态。
所以,在内容现上,除了依靠付费会员外,我们还会强化B端的内容营销。其实,很多企业跟体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么赞助了某些体育赛事或者明星,要么自己拥有一定的体育资产,但是它需要更丰富的内容来讲述品牌的体育故事。这种内容的呈现和诉求,将是乐视体育担负的一项工作,来帮助品牌更好地通过体育建立起品牌营销关系。另外,乐视体育的营销一定是围绕着新的乐视体育生态来开展。乐视体育在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场馆以及还在讨论的体育地产等领域的布局,已经为未来的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线下业务已逐步落地成型,有的已经能够产生快速的现金流,同时也为B端客户提供了产业及生态方面的项目支撑。我们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可能,在媒体之上又超越媒体,引流线上用户到线下场景,同时又实现线下用户向线上导流,形成一个产业生态真正落地的模式。
关键词
创新与执行
重在执行,执行是创新性的落地。这其中要注意三点:第一是盲点,因为我们要做许多打通、创新与整合,所以在我们过去的知识结构、经验当中没有的盲点要注意;第二是支点,很多事情不是都能肩挑背扛的,要有很好的支点;第三是落点,想得再好一定要落地,而且要把落点落得更好,这是关键。
根据市局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第四期党员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班从6月6日开始,历时近一个月,主要有拓展训练、业务学习、基层锻炼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锻炼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修养,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增强了对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加了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决心
(一)拓展训练方面:四天的拓展训练,利用看似简单又不易操作的游戏,锻炼了自己、团结了队伍、凝聚了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时,要有解决和面对的信心和决心,团队要有纪律性,要有执行力,每个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责任感,听从指挥,加强沟通、协作,增加凝聚力,要有创新意识,个人要服从团队,团队要服从大局,发扬奉献精神,游戏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神奇,但通过亲身经历失败后获得成功的喜悦,经过教练的讲解,原本不起眼的小游戏在各位同学的心中折射出绚丽多姿的思想火花,我也感悟到许许多多有理有力的人生哲理,给了我许多观念上的启迪,也教会了我利用这些哲理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这种经历也是一种人生的阅历,也是对自己思想境界和传统观念的一次提高和更新。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二)业务学习方面:通过集中学习,我对交通业务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端正了工作态度,在政治理论、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更好的岗位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交通法律法规、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全生产、公文写作、新闻宣传、信息化、公交发展、物流等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加深入了解了交通业务的基本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影片的观看,自己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做到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纪律,守住“三条底线”,做到“三慎”“三防”,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使自己理清思路,坚定了信念,对我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基层锻炼方面:实践锻炼期间,我始终坚持“踏实学习业务,认真实践锻炼”的原则,自觉遵守中心的各项制度,按时到岗,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考核办的各项规章制度,查看有关的资料,熟悉检测中心的车辆检测、驾校管理、从业资格证培训管理方面等业务,认真参与考核办的日常检查等工作,通过驻站基层岗位的锻炼,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才干,收获了友谊,锻炼了意志。
二、要继续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立足岗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结合本职工作,坚定工作信心。
(一)继续加强学习:以这次学习为契机,要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善于管理和利用时间,在坚持不懈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有加强本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充电充实,把“一次性教育”和工作生产实践中的再学习、再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青春的帆,驶进新的海域。红星,这样夺目;绿色,这般神圣。巴丹吉林沙漠上,又添了一串脚印。生命里,属于我,一叠崭新的日历……”这是采访农民画家、西部书画院副院长李翰迪之前,好友孙永琳给我发的第一个线索,1983年发表在《战斗文艺》(双月刊)杂志上的一首小诗——《我是新兵》。据他介绍,这是李翰迪参军入伍,在中国89710部队服役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还向笔者介绍了许多关于他曲折而艰辛的故事,让人听之难以忘记。
在这个温暖的初冬,街道随处可见金色的落叶。我正向杂志社递交“追梦者故事专访”系列稿件,思绪不由自主地萦绕李翰迪的几行诗句,采访这位追梦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念头瞬间蒸发,随即联系好友孙永琳一起去采访这位会写诗的“写意马艺术”农民画家李翰迪,探访他执着的艺术追求……
画马实非画马,画心、性情、品质,画积淀、学养,功底……
在好友孙永琳的带领下,我们前去秦都区钓台办王道村李翰迪家采访,临街的一栋二层楼房大门横梁上“李翰迪艺术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大门紧闭。“李老师艺术馆为何大门紧闭?”笔者向好友打听。“李老师在时间的夹缝中坚守追求艺术的狂傲,以执着和痴迷,肯定在创作写意马!”
等待了大约两分钟,一位身形精瘦,衣着朴素的光头男子热情问寒问暖,从言谈举止流露出艺术家的特有气质,迅速打开大门迎接我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人公农民画家、西部书画院副院长李翰迪。
在通往楼阁的走廊和一楼大厅,满墙面布满了一幅幅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骏马黑白水墨画,画面上的马或单或双,无论是独骥长嘶,还是群马奔腾,其昂首回头,或仰天长啸,立而鬃毛飞扬,奔而生风,一匹匹神骏和壮美的骏马应运而生,无不神采飞扬,矫健彪悍……
“中国文化博深,国画又是其精粹,故非易事。国画画马前题是中国画,绝不可轻言妄为之。画马实非画马,画心、性情、品质,画积淀、学养,功底……”听着李翰迪的介绍,欣赏这些赋予了充沛生命力的神骏,感受浓郁的艺术气息。整个墙面,摆满了李翰迪的作品,欣赏每一件作品都让人不由地在此流连,驻足观赏……
李翰迪说:“艺术无止境,我要用生命倒计时计算,珍惜分秒,要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中国画写意马艺术上,写好自己人生的这篇文章……”这是农民画家的信念。 在人生五十年追寻文化的旅途中,当过兵,干过记者,做过车夫,十余年时间以蹬三轮和画墙体广告为生,在时间夹缝中坚守追求艺术,以执着和痴迷,在中国写意画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扬鬃奋蹄十年研神骏,不折不扣的人生坚守,突破传统国画技法,绘就出一幅中国画“写意马艺术”的旖旎风景。
青春岁月服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生命融入豪迈和坚韧……
“我要感谢5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服役的经历,给我生命融入豪迈和坚韧,这是我人生的骄傲和美好的回忆,我都将终生得益和永感欣慰。”复员29年后的今天,李翰迪回忆难忘的军营时光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说,上学期间父母经常给他讲“穿皮鞋、戴手表”的公家人生活。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距甘肃省酒泉市280公里。从沙漠中的鼎新军用机场到发射中心,乘汽车在沙漠公路上再行驶80公里后,就看见酒泉卫星中心像海市蜃楼一般出现在棕色荒原上。1983年11月,19岁的李翰迪揣着父母绿色梦想的期望,在中国89710部队参军,到1987年10月复员离开军营,他曾担任文书,阅览室管理员,还兼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有追求、有梦想才能活得有动力。正是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余,李翰迪渴求着进步,汲取着知识。因为上学期间对诗歌的眷恋和爱好,业余时间,他积极发挥自己的写作和基本绘画特长,积极参与新闻宣传和橱窗工作,连续多次评比都排名第一。1984年即参军第二年,他就被组织接收为党员。出色的工作,更加增添了他的信心,还不时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
1983年,李翰迪创作的诗歌《我是新兵》,发表在《战斗文艺》(双月刊)杂志上;创作的国画《松鹤图》获基地二等奖,长诗《胡杨颂》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播发……
“服役期间,多篇文学和绘画作品陆续见诸报端,这是他人生的骄傲,更是以后选择梦想、开始远航的起点,军旅生活这段历史是我人生的骄傲,更是融入了我的生命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李翰迪高兴地与笔者交流对军营生活的深深感激和眷恋。
在《文化艺术报》从事内务兼记者的那段时间,采访著名作家实……
采访到动情中,李翰迪热泪盈眶。生长在农村,提起他的艺术人生,李翰迪满怀激动地说:“我现在最想见的是生命中遇到的许多良师益友,能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职业画家,我想当面谢谢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朋友的大力帮助。”
1987年12月对李翰迪来说,是他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只有23岁的他脱下军装,结束了五年的军旅生活,踏上回家的征程。复员后的他还是一个农民。说起这段经历,李翰迪很感慨,对于写作和书画艺术的追求依然矢志不渝,他开始奔波于书店,买来大量学习书籍,自学研读;按照农村习俗,他开始张罗准备挑选吉日办婚姻大事,然后再去创业……
“陕西雅大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宝善老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刚到报社工作,给了我一个录音笔,鼓励我多深入一线,勤采多写。”
“著名画家罗宁老师,鼓励我想取得书画艺术中的精神财富,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坐下来,静下心,画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书画艺术之路。”
“至今刻骨铭心的是,报社期间,我还采访了中青年作家实老师,写过长篇通讯。至今,还保留着陈老师在我作品上的签名,真想有机会把我给陈老师创作的《白鹿原‘骏’》亲手交给他……”
“那段时间,我割舍不掉骨子里对中国画艺术的痴迷与执着。”李翰迪一边做内务记者,工作之余沉浸在文学与书画艺术的氛围之中,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临摹、构思与创作上,不看电视,不逛街,一门心思反复琢磨。
“当时的工资只有40元,很难养家糊口,工作了不到五个月就回家另谋职业了……”
为养家糊口蹬人力三轮磨砺十年,生活的夹缝中,仍割舍不掉骨子里对艺术的痴迷与执着……
众所周知,从事艺术创作之路是勤奋者之路,而作为农民的李翰迪为人夫、人父,不仅要在生活的夹缝中执着于他的艺术,还要在家庭建设中承担着料理家务、照顾老人、抚养子女的重任,撑起家庭建设的重担。
李翰迪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遇到的困难,现实生活本身与他追求的绘画艺术存在矛盾,家庭责任也在与他争抢时间和空间。为了生存,他先后在西安、户县、咸阳等地蹬人力三轮车,挣钱养家糊口。
“每当走出村口,我不由自己眼泪刷刷流下,再苦我也得坚持……”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他仍割舍不掉骨子里对艺术的痴迷与执着,常常在等客户送人或者拉货间隙,拿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和纸张,坚持画速写,或带一本名家的书画作品进行临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的李翰迪,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规定临摹或者速写任务,出门蹬三轮挣钱,裤兜从未少过速写本。为了把心中的艺术通过自己的笔表达出来,他常常坐在大街树荫下速写自然景观或者街景……忙了一天,不管回到住处多晚,还要重点学习一些国画理论知识。
正因为喜欢书画艺术,李翰迪受朋友邀请,给农村送亡人的棺罩上画“八仙过海”等图画,慢慢地他就熟悉和掌握了油漆画的技艺。有一次给棺罩上画画的现场,时任咸阳市机关幼儿园园长陈明明看上了他的手艺,邀请去给机关幼儿园画宣画。那天,李翰迪在机关幼儿园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活波可爱的娃娃头,惹得行人驻足观看,啧啧称赞。恰好全市幼儿园园长正在这里举办培训,接着便是园长们纷纷邀请他去画画。从此以后数年,咸阳市区和周边农村的许多幼儿园的墙壁上,都留下了他的画作,刷写墙体标语、绘制墙体漫画等6000余条(幅)。
接下来几年时间,李翰迪开始了他的壁画生涯,文化墙绘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咸阳日报和电视台曾专题报道过……有了丰沃的创作载体,赋予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性,也为他未来的艺术求索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潜心书画研习灵感迸发,人生幸遇伯乐指点迷津,扬鬃奋蹄十年研神骏
“我下苦力蹬三轮、画墙体或广告画挣钱养活全家,也常常在家人熟睡后中悄悄起床,默默砚耕。画墙壁画仅仅是个饭碗,绝不是我的艺术归宿。”李翰迪说,从2004年起,他就有了画马的想法。当时他在偏转幼儿园画壁画,去市图书馆阅读美术杂志,看到前辈艺术家妙笔勾勒写意马作品,深深为之迷醉、为之震撼,一时激动不已,就有了画马的冲动。仿佛他的天性就爱马,一见到马的形象就热血沸腾。
“我正醉心开始中国书画砺炼,认识了西部书画院院长韩舒柳老师,他告诉我,中国画是集人类最高、最全智慧的艺术。能够真正有资格提起中国画艺术之笔的人,必须经历常人不遇的艰辛……”正因为有了他十年来的点拨和鼓励,李翰迪立志中国画艺术研习和创作,专攻大写意画马。
日出日落,他开始对徐悲鸿的马画作品,潜心砚耕,朝临暮画,一幅临摹不下几十遍,以此掌握其独有的水墨语言符号,从求法、守法,再到弃法,逐渐掌握其笔墨技法。他还从张旭、怀素狂草中寻求大写意的笔法,从临摹草书中提升线条的质量,临摹用过的宣纸经常用三轮车拖到废品站交售。采访期间,笔者还见证李翰迪墙角堆放着一个装半袋子揉皱的速写稿纸和一把用过的笔芯,数年来不断探索画马,所用纸张能堆成小山。
为了画好马,他曾跑到内蒙古、关山牧场去寻马、写生,一天就能用完一支中性笔。有一次,他在去关山牧场写生的路上,遇见一匹良马在奔腾,为了观察动态,他在后面骑着摩托追,不慎跌伤了腿,至今右腿上伤痕依稀可见。天公不作美,逢阴雨天,他在牧场用三脚架支着伞写生画马。为了集中精力作画,李翰迪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在亲戚家苗圃一间简陋的临时房屋里建起画室,潜心绘画艺术……
“人生要精彩,德行品质要纯净,学思积淀要高厚,磨砺与锋利成比。一生绝不满足生存温适。先做人后做事,做画就是做人,作品就是人品。”他创作的同时,很注重理论修养,一部三卷本的《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已让他翻阅得卷了毛边,字里行间处处有他的批注,他说,画画最根本的是画外功夫,必须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作为奠基。
历经数年潜心磨砺,“翰马堂”渐露头角,写意马终成正果
“画啥?画见识、胸襟、气量、胆魄、功底、文化底蕴、时代融合度、灵魂纯洁度……”采访期间,李翰迪现场展示画马。
伴随着一曲优美的世界名曲,他即刻在宽大的画案上铺开一张六尺整宣,只见他提笔点墨蘸水,叉开双腿站立,举笔凝视纸面,突然间躬身伏案笔落纸面,几笔反转勾画涂抹,以传神的笔法,强烈的动感,两匹马已跃然纸上。观李翰迪画马,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他倾全身之力,走笔迅疾如风云,奋笔挥毫如奋蹄,不足二十分钟,一幅构思精巧细腻,气韵天成,繁简有致,笔墨酣畅的《雄风》六骏图其“神、趣、形” 神韵般表现出来,寥寥数笔,形具神在,宛若天成,其中功夫,非一二日可成。看似画马,实则写人,作品洋溢的奔马,也正是创作的一种审美理想和艺术精神。
多年来艺术创作的积累与磨砺,李翰迪中国画写意马得了书画艺术界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2012年11月,李翰迪的画作《风神潇洒》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第7届海峡两岸书画展,获得佳作奖,百余幅画作参加省市级展览,百余幅作品被省内外美术馆、单位及书画爱好者收藏,他还经常应邀参加书画义写义卖活动。其艺术成就受到咸阳日报、咸阳电视台的关注,并进行了专题报道。
著名画家、西部画院院长韩舒柳在现场观看作画后,欣然题词“李翰迪画马终成正果可喜矣!”,祝贺他在中国画写意马艺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为一体,产运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能源企业,同时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和世界最大的煤炭经销商,其企业经济贡献率连续多年位居我国第一位。神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主多元、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建设骨干队伍体系、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方式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创新体系。中国神华铁路货车运输分公司作为神华集团的分公司,主要承担神华集团42000余辆自备铁路货车的运输组织、检修维护和配置管理等工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化铁路自备货车管理企业该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顺应企业文化宣传的立体化趋势,在企业的形象宣传和企业之歌等具体路径上有效挖掘资源,努力提高效率,提升了企业企业知名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阶段和典型路径,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1.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纵观货车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从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状态转变以及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创业期文化:企业文化的孕育期。货车公司的发展肇始于1992年华能精煤公司自备车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当时人员不足,货车公司企业文化在无意识地发展,文化风格悄然形成。在此阶段,企业文化是一种创业型文化,具有硬汉风格。文化强调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难,做事情雷厉风行,注重效率;讲究务实奉献的工作风格,注重学习创新,遇到新问题以创新性思维解决,抓紧时间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可见,在此阶段,文化建设的内容具有需求导向型。理论来源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并非国外理论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在神华货运分公司内部,伴随着公司人员的增加、业务范围的扩展、职能部门的设置、自备车数量的递增,如何对公司人、财、物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神华精煤安全高效地运输,成为公司各级领导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提上了公司工作议程,“文化管理”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推崇。同时,领导风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重要影响变量。法国学者罗里和萨林的研究证明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与企业成长和利润相关领导风格的变革维度和交易维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是领导风格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同一连续体的两个极端。同一个领导既具有交易性特征又具有变革性特征,而且领导的两个方面有同时增强或减弱趋势。变革型领导是以交易型领导为基础,是交易型领导的一种特殊情况。神华货运分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此点。“在这一阶段,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货车公司文化受到了部门领导工作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时任总经理为中心的多名企业领导的影响。”
(2)从生产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的萌发期。从2001年4月20日神华铁路货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到2008年12月24日公司正式启动企业文化提炼、梳理工作项目,公司管理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下,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在公司大的文化系统之下,公司还逐步形成了安全文化、节约文化、和谐文化等子文化系统,其中以安全文化氛围尤为浓厚。在安全思想方面,公司提出“上下团结一致一条心、一板一眼一根筋”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安全思想灌输方面,提出安全思想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每时每秒都不能放松”,并以“安康杯”技能竞赛为载体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安全制度方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梳理安全体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故处理办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公司持续未断的安全生产记录也成为安全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成为了公司成员的骄傲与自豪。
(3)日臻完善:企业文化走向成熟。2008年12月,公司根据神华党组〔2008〕49号文件“关于印发〈神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试行)〉的通知”精神,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公司企业文化梳理提炼工作的通知》(神华货车党字〔2008〕16号),正式启动了公司企业文化梳理、提炼工作项目。2009年8月,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外部企业文化专家的协助下,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两本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资料正式编撰刊印,这标志着公司全面完成了企业文化梳理提炼工作项目。《企业文化手册》中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定义为“桥梁文化”,并系统阐述了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使命、精神以及经营、发展、执行、人才、安全、质量等文化理念的核心内涵和精神实质。
(4)“桥梁文化”:企业文化的界定和内涵。“桥梁文化”是中国神华铁路货车运输分公司的简单概括。从租赁办公室、查找大点车开始的自备车办公室,如何发展成为拥有28000余辆自备车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公司,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公司特色的“桥梁文化”。正是这内涵丰富的“桥梁文化”,指引公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绩。何为“桥梁文化”?桥梁包括有形之桥和无形之桥。有形之桥———路的延伸,给人以交通便利,没有桥,人们就失去了接应,失去了贯通;无形之桥———心的沟通,以坦诚交流、和谐互助连接你我,实现共同发展。桥梁所映射的精神实质与公司长期以来服务大局、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行为定式具有高度一致性,也是公司在神华集团所处战略位置的真实写照。桥梁精神是桥梁文化的核心要义,秉承“桥梁精神”、发扬“桥梁文化”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础,是公司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公司成为集团栋梁的精神动力。
2.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路径。长期以来,公司大力弘扬“桥梁文化”,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着手打造了一支能够同甘共苦、相互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形成了忠于职守、务实高效、以和为贵的工作作风,在神华产、运、销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回顾其建设路径,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包容型发展,多元化共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针对下属单位的不同的工作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的引导与塑造,逐步形成了以北京机关总部为代表的自觉型文化,以神铁昌泰公司为代表的纪律型文化,以各办事处为代表的亲情型文化和以车辆段、车检中心为代表的执行型文化,使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既在公司的框架指导之下,又更加体现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包括:自觉型文化———北京机关总部。以北京机关总部为代表的自觉型文化具有较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与最强的主动性、创造性。机关总部各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事业心和进取心,能够全方位的审视问题。个人行为动力不是源自严格的管理,而是来自内心的自觉。纪律型文化———神铁昌泰公司。该单位注重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严格执行,注重发挥纪律对员工的指导与约束作用。在价值追求方面,作为具体业务部门,神铁昌泰把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货车公司分配的任务作为第一目标,同时注重以纪律型文化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亲情型文化———公司各办事处。货车公司办事处人员较少,但工作任务繁重。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办事处成员之间工作上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生活上相互关心,逐渐形成亲情型文化。执行型文化———车辆段和车检中心。货车公司车辆段、肃宁检修中心管理沿袭国铁半军事化管理思想,“听命令、听指挥”的行为原则成为其优良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执行型文化。公司多元化文化共存现象既是各单位职能分工、地理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又是公司企业文化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只有对其进行科学分析,选优舍劣,才能真正梳理提炼出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
(2)提升理论含量,注重落地生根。企业文化重在提炼,贵在落地。如何尽快推进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2009年9月,公司党委下发了《关于做好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企业文化宣贯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工作。在宣传过程中,公司通过组建企业文化宣讲检查团、发放《公司企业文化宣贯情况回访问卷》、收集整理意见建议、组织员工自学等途径,使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司企业文化相关知识的认同和掌握,加深了对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在以“认知、感悟”为主题的公司首届“企业文化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期间,公司精心筹备开展了学习培训、讨论座谈、宣传推广、专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引导公司全体员工树立“融心汇智、凝和共济”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干部职工的文化意识,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文化对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加快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推动企业文化全面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寓于生产,创建特色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新老员工宣传塑造“奉献精神、务实高效、团结协作、奋战提效”等务实性、经济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价值观体系,将“压缩休时、提高周速、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责任意识与“高工作效率、长工作时间、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精细化运作、及时协调沟通”等工作行为特点,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司还将“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探索具有神华特色的企业自备车管理模式”的创新精神“;千方百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人本精神;“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的积极奉献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依靠团队的力量”的团队意识等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宣传贯彻。
二、企业文化宣传的常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