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8篇

时间:2024-03-18 14:44: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企业组织培训方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

篇1

随着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期望值的增加,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战略并成功执行。问题在于,不少企业并不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战略予以执行并取得相应效果。人力资源治理者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绩效考核实施难、新的薪酬方案刚施行就怨声载道、要做工作分析了总是得不到直线经理的有效配合……HR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里也有不少好的方案,就是找不到人来推行。

许多企业对战略制订工作高度重视,将公司战略治理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倾注在各级战略的策划和设计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战略执行方面的资源却往往投入过少。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战略执行缺乏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保证、战略执行工作缺乏起码的计划性、战略执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很低,量化治理手段严重不足、战略治理周期结束时,又缺乏基本的战略执行评估……以上弊端经常导致企业的战略治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使许多凝聚着战略治理者聪明结晶的卓越构想由于得不到有效实施最终被束之高阁或半途而废,甚至还因此给企业的声誉、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是基于企业各级战略目标、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全过程活动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的方案系统。战略执行体系确定了各级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在战略执行中的职责、权限(包括采取非常措施的职责权限)以及对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的战略执行工作表现进行奖惩的依据。明确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以违规处罚条例为依托的战略执行体系使公司中高层治理人员及其他人员能够了解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和具体期望,激发中高层治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履行战略执行相关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各级战略执行的理想效果。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由组织结构方案、组织文化方案、行动与控制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冲突处理方案、障碍清除方案、战略执行评估方案等七类执行方案构成。

组织结构方案

组织结构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形式的方案,是企业战略执行的“硬件方案”,也是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基础。在竞争战略层面,企业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态式与竞争对手展开行业竞争:一种是保守型态式、一种是风险型态式、另一种是分析型态式。保守型态式就是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的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积极改善内部生产条件,通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生产速度和安全度等方式巩固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通过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方式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方案,以充分发挥集权式治理刚性、统一的优势。风险型态式就是致力于充分把握宏观社会环境和综观行业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在现有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通过强化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方式提升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以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市场和研发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分权式治理柔性、灵活的优势。分析型态式是在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对保守型战略和风险型战略进行平衡/折中:在自身经营涉足的部分行业中采取巩固既有地位并伺机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策略,在另外一些行业中则采取提升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的策略。这种以成本/效率和市场/研发双中心为特色的战略应当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集权式治理与分权式治理各自的优势。

组织文化方案

组织文化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推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行为标准的方案,它需要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由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彼此充分互动,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原有的工作态度、激发人巨大的工作潜能,组织文化方案便自然成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有力支撑。战略执行卓有成效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所具备的共同点是:都拥有别具特色、独领的组织文化,如沃尔玛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大力倡导、推行先进的组织文化,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改变全体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极大地增强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的竞争优势。

行动与控制方案

行动与控制方案是说明企业各级战略执行者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式/步骤及其直接上级对其进行控制的方式/步骤的方案。任何战略目标的达成都要确定行动与控制方案,它是战略执行具体行动的指南。行动与控制方案必须遵循SMARTER原则,即方案本身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要求的(Time-based)、激动人心的(Exciting)和竞争性的(Rivalrous)原则,以便为战略执行者及其直接上级的相关活动提供明确导向。优良的行动与控制方案会将战略执行行动和直接上级控制方式/步骤的每一细节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最大限度减少了具体工作中的模糊点,显著降低了战略执行中一事一议、相互扯皮、顾此失彼的概率,从根本上提升各级战略执行的速度和质量。治理者接替方案就是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中行动与控制方案的一种,它是激励/鞭策企业内部治理团队不断提升的自身素质,消除、效率低下和业绩不振的一剂良方。在治理者接替方案中,以下七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治理者接替方案的适用范围、治理者接替的条件、治理者接替候选人的确定、治理者接替候选人的培养、治理者接替的实施、治理者接替活动的评估、违规处罚条例。

资源配置方案

资源配置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配置数量、方

式和时间的方案。资源配置方案能够确保企业的多种资源按照各级/各类战略目标的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和具体特点进行高效、合理、恰当的配置,使企业在各级/各类战略执行的“主攻方向”上形成相对资源优势,为战略执行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训资源配置方案就阐明了企业的培训资源向核心员工团队(即中高层治理职位及其他关键职位)倾斜的原则,实际上指出了人力资源治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培训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自身有限的培训资源,实现员工培训成效的最大化。企业培训资源配置方案一般包括培训资源配置方案的适用范围、核心团队的培训目标、核心团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核心团队的培训时间、核心团队的培训师资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设备/场地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评估标准、其他人员的培训资源配置、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冲突处理方案

冲突处理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解决各单位/部门间发生的冲突的方式/步骤的方案。由于企业内部的各单位/部门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有所不同、各级/各类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资源分配上的竞争,战略执行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处理方案有助于对企业战略执行中出现的各类冲突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迅速做出准确判定,指导各级战略执行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冲突。部门争议处理方案能促进各相关部门对战略执行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即时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共同转变工作视角,群策群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法,在第一时间消灭内耗,从而大大提升了战略执行效率并明显改善了团队协作氛围。企业“部门争议处理方案”通常包括部门争议处理方案的适用范围、部门争议调解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调解者的确定、部门争议调解的实施、部门争议仲裁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仲裁者的确定、部门争议仲裁的实施、突况处理和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障碍清除方案

障碍清除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清除各类人为障碍的方式和步骤的方案,它属于“非常”战略执行方案的范畴。企业主要通过大力推行组织文化和其他“正常”战略执行方案、运用正向激励手段以及规范化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推进企业的战略执行。但当某些战略执行者或其他人员在理念和行为上拒绝接受组织文化和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要求,采取消极回避、拖延懈怠、拒绝合作甚至公开对抗等方式阻碍企业战略执行的正常推进时,以公司内部惩戒方案和即时解聘方案为代表的障碍清除方案就将充分发挥作用。其中,即时解聘方案是最为严厉的障碍清除方案。基于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劳动治理法规的即时解聘方案通常包含即时解聘的适用范围、即时解聘的具体条款和法律依据、即时解聘申请的确认、相关事实的调查核实、即时解聘的实施、突况处理、违规处罚条例等方面的内容。

战略执行评估方案

篇2

企业战略执行的误区与变革方向

随着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期望值的增加,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战略并成功执行。问题在于,不少企业并不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战略予以执行并取得相应效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绩效考核实施难、新的薪酬方案刚施行就怨声载道、要做工作分析了总是得不到直线经理的有效配合……HR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里也有不少好的方案,就是找不到人来推行。

许多企业对战略制订工作高度重视,将公司战略管理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倾注在各级战略的策划和设计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战略执行方面的资源却往往投入过少。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战略执行缺乏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保证、战略执行工作缺乏起码的计划性、战略执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很低,量化管理手段严重不足、战略管理周期结束时,又缺乏基本的战略执行评估……以上弊端常常导致企业的战略管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使许多凝结着战略管理者智慧结晶的卓越构想由于得不到有效实施最终被束之高阁或半途而废,甚至还因此给企业的声誉、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是基于企业各级战略目标、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全过程活动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的方案系统。战略执行体系确定了各级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在战略执行中的职责、权限(包括采取非常措施的职责权限)以及对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的战略执行工作表现进行奖惩的依据。明确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以违规处罚条例为依托的战略执行体系使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能够了解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和具体期望,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履行战略执行相关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各级战略执行的理想效果。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由组织结构方案、组织文化方案、行动与控制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冲突处理方案、障碍清除方案、战略执行评估方案等七类执行方案构成。

组织结构方案

组织结构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形式的方案,是企业战略执行的“硬件方案”,也是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基础。在竞争战略层面,企业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态式与竞争对手展开行业竞争:一种是保守型态式、一种是风险型态式、另一种是分析型态式。保守型态式就是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的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积极改善内部生产条件,通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生产速度和安全度等方式巩固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通过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方式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方案,以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刚性、统一的优势。风险型态式就是致力于充分把握宏观社会环境和综观行业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在现有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通过强化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方式提升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以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市场和研发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分权式管理柔性、灵活的优势。分析型态式是在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对保守型战略和风险型战略进行平衡/折中:在自身经营涉足的部分行业中采取巩固既有地位并伺机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策略,在另外一些行业中则采取提升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的策略。这种以成本/效率和市场/研发双中心为特色的战略应当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与分权式管理各自的优势。

组织文化方案

组织文化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推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行为标准的方案,它需要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由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彼此充分互动,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原有的工作态度、激发人巨大的工作潜能,组织文化方案便自然成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有力支撑。战略执行卓有成效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所具备的共同点是:都拥有别具特色、独领的组织文化,如沃尔玛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大力倡导、推行先进的组织文化,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改变全体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极大地增强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的竞争优势。

转贴于

行动与控制方案

行动与控制方案是说明企业各级战略执行者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式/步骤及其直接上级对其进行控制的方式/步骤的方案。任何战略目标的达成都要确定行动与控制方案,它是战略执行具体行动的指南。行动与控制方案必须遵循SMARTER原则,即方案本身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要求的(Time-based)、激动人心的(Exciting)和竞争性的(Rivalrous)原则,以便为战略执行者及其直接上级的相关活动提供明确导向。优良的行动与控制方案会将战略执行行动和直接上级控制方式/步骤的每一细节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最大限度减少了具体工作中的模糊点,显著降低了战略执行中一事一议、相互扯皮、顾此失彼的概率,从根本上提升各级战略执行的速度和质量。管理者接替方案就是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中行动与控制方案的一种,它是激励/鞭策企业内部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的自身素质,消除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和业绩不振的一剂良方。在管理者接替方案中,以下七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接替方案的适用范围、管理者接替的条件、管理者接替候选人的确定、管理者接替候选人的培养、管理者接替的实施、管理者接替活动的评估、违规处罚条例。 论文初探企业战略管理执行体系来自66wen.com免费

资源配置方案

资源配置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配置数量、方式和时间的方案。资源配置方案能够确保企业的多种资源按照各级/各类战略目标的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和具体特点进行高效、合理、恰当的配置,使企业在各级/各类战略执行的“主攻方向”上形成相对资源优势,为战略执行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训资源配置方案就阐明了企业的培训资源向核心员工团队(即中高层管理职位及其他关键职位)倾斜的原则,实际上指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培训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自身有限的培训资源,实现员工培训成效的最大化。企业培训资源配置方案一般包括培训资源配置方案的适用范围、核心团队的培训目标、核心团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核心团队的培训时间、核心团队的培训师资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设备/场地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评估标准、其他人员的培训资源配置、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冲突处理方案

冲突处理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解决各单位/部门间发生的冲突的方式/步骤的方案。由于企业内部的各单位/部门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有所不同、各级/各类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资源分配上的竞争,战略执行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处理方案有助于对企业战略执行中出现的各类冲突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指导各级战略执行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冲突。部门争议处理方案能促进各相关部门对战略执行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即时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共同转变工作视角,群策群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法,在第一时间消灭内耗,从而大大提升了战略执行效率并明显改善了团队协作氛围。企业“部门争议处理方案”通常包括部门争议处理方案的适用范围、部门争议调解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调解者的确定、部门争议调解的实施、部门争议仲裁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仲裁者的确定、部门争议仲裁的实施、突况处理和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障碍清除方案

障碍清除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清除各类人为障碍的方式和步骤的方案,它属于“非常”战略执行方案的范畴。企业主要通过大力推行组织文化和其他“正常”战略执行方案、运用正向激励手段以及规范化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推进企业的战略执行。但当某些战略执行者或其他人员在理念和行为上拒绝接受组织文化和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要求,采取消极回避、拖延懈怠、拒绝合作甚至公开对抗等方式阻碍企业战略执行的正常推进时,以公司内部惩戒方案和即时解聘方案为代表的障碍清除方案就将充分发挥作用。其中,即时解聘方案是最为严厉的障碍清除方案。基于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劳动管理法规的即时解聘方案通常包含即时解聘的适用范围、即时解聘的具体条款和法律依据、即时解聘申请的确认、相关事实的调查核实、即时解聘的实施、突况处理、违规处罚条例等方面的内容。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规划方案;组织实施;科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培训工作同样要进行思考,如何做强职后培训工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养服务,是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校职后培训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基层组织建设、班组长管理、企业内训师教学能力提升、海外市场开发人员外语培训为核心的特色培训项目。怎样使特色变优势形成精品,需要我们培训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实效。

实施项目管理可以使责任目标更加清晰,内部管理愈加规范,有利于保证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的能力,有利于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培训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项目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系统科学管理过程,根据近几年实际工作感悟,我们认为应重视和完善以下一些环节。

一、总体统筹规划项目方案

规划项目方案实际就是项目开发工作,做好项目开发,能够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主动转变的能力。

1.要有切合实际的项目需求调研。我们正在打造适合油田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班组长管理培训精品项目,在油田党委全力推进三基工作实施方案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广泛进行培训需求调研。首先针对全油田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素质需求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通过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分析,掌握了接受培训者的能力现状和需求方向,结合油田党委的目标要求,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调研报告。为了使培训需求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又组织基层组织建设抓得比较好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员工开座谈会,让他们对我们的需求分析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沟通协调,我们把好的建议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及做法融入到分析报告中,并将准确的需求信息通报给承担教学任务人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注重接受培训者的需求,为后续教学安排、组织实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要围绕培训目标合理安排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会给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有了培训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具体内容,并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确定了总体培训目标,再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就成了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培训目标的确立是在充分调研论证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例如我们举办的油田科技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及班组长、基层队长书记等培训,就是通过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来实现企业新技术推广、新标准实施和提高管理水平。

培训计划是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指南,是保证项目实施的基础工作。培训计划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要联系学员实际工作,兼顾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基础。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等都要求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素质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即使在短期内缺乏知识和技能,也会为实现目标有效、主动地进行学习。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一般职员偏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

二、高效组织实施项目方案

1.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实施项目管理可以较好的落实统筹管理和细节管理,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培训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可以较好的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管理采取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策划方案,组建小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并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项目负责人可以统筹协调培训资源,打破以往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直接协调项目组内不同部门人员,管理层级减少,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项目负责人对培训工作要有全面的了解,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项目方案。在实施项目方案过程中,要理清管理思路,合理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由谁进行前期培训需求的调研论证,由谁负责培训计划的设计,由谁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协调等等,这些都需要项目负责人统筹规划、精细实施。

2.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是对培训教学过程的有效管控,是对培训师资配置、培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环节的有效组织。培训师资的选配是一个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项目管理者要依据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形式多样,要符合成人学习特点,要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充分体现传授知识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多采用现场培训、实操培训、仿真模拟培训等方法。另外,还要结合拓展训练、头脑风暴、角色互换、游戏启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员的兴趣达到培训教学目的。

三、科学评估项目方案

篇4

关键词:培训方案;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组织的人、财、物、住四种资源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不同组织间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通用汽车公司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曾经说过“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组织间对人才的竞争必然引起对人才的重新定位。以现代社会中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特点为主要标志,以字母或符号的造型来象征其主要特点的人才分类方法,提出了“X”“T”“I”型人才论,系统地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的“X”型人才更受人们的青睐,而它显然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不能满足的,它需要走出学校的员工受新的培训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普及率低的国情决定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需要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90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念。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指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

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备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物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而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三、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角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需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发掘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测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当工作大于能力时,则需要进行培训,通过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职能”相一致。如果聘用了技能不符合要求的人或者是恶劣的态度问题等,则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培训;若存在的问题培训能够解决时,则进行员工培训,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转贴于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勾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所在,才能少走弯路,朝着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有机结合就能使培训达到理想的结果。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4.确定受训者

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一定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

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和行政干预或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做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应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多种配合使用,这里只对案例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体现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像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人与事的结合处在动态的矛盾中,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之一就是人员的培训,即通过必要的培训手段使其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和能力,更适应职位的要求,从利益方面讲,企业培训着眼于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人正是一个企业最根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重视对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中国企业在入世之后,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更多冲击与挑战,但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契机,我们要从企业的长远规划着眼,解决好人才储备问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企业在未来全球大市场的竞争中将会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彭剑锋,包政.《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篇5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培训 思路

哈佛管理名言曾说过“企业的发展,十九世纪靠资本,二十世纪靠技术,二十一世纪靠培训”。由此可见,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与资金投入、技术革新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把它作为企业一项高回报的投资。而现实中企业培训往往存在员工对培训现状满意度不高、领导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重视、企业生产与员工培训矛盾突出等问题,造成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全新的培训方案,一个能把学习经验转化为绩效成果,进而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使员工个人增值的培训方案。而要实现这种培训方案,我们须以全新的思路来看待企业培训工作。

一、培训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个体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一方面通过向员工传授其它技能或知识,使员工的单一性技能向多元化技能发展,具备较强综合素质,促使员工更好地胜任现有职位或者有能力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符;另一方面,利用培训与开发来加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人-职-组织的最佳匹配,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培训是企业与员工能获得“双赢”的一项行为,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使其更好地胜任岗位需求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更为广博的知识,使其能创造性地运行专业知识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同时,也为员工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增强企业竞争力。每个员工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培训可以使企业有效提升竞争力,保证其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处于领先。培训也成为企业仅次于薪酬用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3.提升企业应变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培训使企业员工及时调整,可以在企业发展需求之前做好准备,使得企业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了及时的信息及技能,也为企业的发展及变革奠定基础。

4.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企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摩托罗拉公司曾做过一项专门调查研究,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投资说明了培训对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性。

二、企业内部应用胜任力模型的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竞争中,人才已在企业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之一,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胜任力模型是从组织的战略发展需求出发,以强化组织的竞争力、提高实际经营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及操作流程。胜任力在现代企业应用过程中指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并与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有可衡量性、可获取性的同时又具有动态性。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对于员工担任某岗位工种所应具备的胜任力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其明确的界定出员工具备优秀绩效所应必需的行为特征,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能力水平和需改进地方,是对员工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使人力资源不断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基点。

与传统的人―职―组织匹配相比,基于胜任力的人-职-组织匹配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第一,以员工与岗位的结合度为基础,而非传统的以岗位为核心;第二,与企业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紧密相联,强调员工与组织的长期匹配,而不是与岗位的短期匹配;第三,运用胜任力模型对员工进行的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物理测评,也是心理测评,是对员工现有能力以及其潜在能力的评估。所以在胜任力模型下,也许员工目前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他所处的岗位,但胜任力评价结果显示他有潜力可以胜任这一工作,那么可以对该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而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该员工并不适合该岗位,则可以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对其及时进行人事调整,较传统的岗位评价具有时效性和先导性。

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发展应用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测评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完成其经营目标。同时,企业人员也可以得到个人相关的个人发展和素质培养。员工的胜任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促进员工的不断成长,两者相辅相成,不断进步,真正做到人-岗匹配。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培训方案的设计思路

1980年,麦克利兰发展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他把胜任力模型定义为“为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提出,将个体层次的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中,使个体胜任力概念真正有用于培训和开发。大卫・D・迪布瓦在他出版的《胜任力》一书中,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学习和培训,认为培训与组织是一种相互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

胜任力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在组织中不同层面所要求的具体胜任力的内容和水平也不同,但各层次之间又存在广泛的联系。正是由于胜任力的这种多维性,以及胜任力与任务的相关性,才使我们有可能将培训需求评估的不同层次纳入到统一的概念框架之下,使多变量式分析化繁为简,真正从“人员-职-组织”匹配出发,满足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从图1和图2我们可能看出,传统的培训方案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因工作分析的范围较狭窄,仅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面的能力和素质上。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方案,则是以分析一般绩效者与优秀绩效者的特征出发,其涵盖的内容相对比较全面。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它是包括了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需求评价方法所不能发现的员工的潜在特质,而且这些特质又对员工的绩效水平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的因素。故我们应该借助胜任力理论,改进现有培训的需求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培训方法,为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胜任力模型下培训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其系统化的思维方法:它认为培训与企业其他流程以及整个组织是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与传统培训系统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项目规划、课程设计、评估和结论纪录的整个过程中,都重视被培训者的参与。此时,学习与培训是一种能把学习经验转化为绩效成果,体现胜任力与绩效的匹配,从而为企业带来增值的培训方式。其依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员工承担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培养,提高个体和组织整体胜任力水平,并不断完善充实胜任力模型,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方式决定了在培训的内容、对象、方法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当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对培训进行需求分析、评价和规划,然后构建员工个人以及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培训的目的在于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受训者的需求,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个体和组织整体胜任力水平。时勘和李超平(2000)认为培训设计应更加突出胜任力特征,并且采用能体现鉴别性胜任力特征的小组讨论学习法,强调对于个人主动性和工作组织等胜任力特征的培训和开发,进而提高培训效果。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企业培训方案设计中包括:把培训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在定义和阐述培训需求时征求企业管理层和受训者的意见;为培训前后的关键活动提供理论和物质支持。

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将员工培训的地位提升到关系企业发展的战略上来,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胜任力模型培训方案,将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和理想的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

[刘洁,1977―,女,汉族,山东郓城人,新疆产权交易中心(所)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电力公司员工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2

[2]钟秋辉.广州蓄能水电厂发展战略研究[D].广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赵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发电企业人岗匹配研究[D].太原:华北电力大学,2008

[4]何斌,孙笑飞.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2004(1)

[5]张素红.基于用途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研究[J].前沿,2010(23)

篇6

关键词: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通过技能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尽管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只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经过适当的培训后,就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3.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4.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5.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6.培训场所及设备。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

7.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二、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第一,培训效果的评估

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第二,培训评估报告

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第三,跟踪反馈

篇7

新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河蟹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2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2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2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2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篇8

【关键词】煤矿企业;实操培训;创新

综观世界500强企业,有50%以上都是学习型企业,而在世界排名前10的企业,无一不是学习型企业。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是企业保持创新力、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实现企业长期高效发展,建设成现代管理的大型煤矿企业。

1、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调结构、提素质”的战略举措,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永葆企业发展的活力,赵固一矿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人才兴企战略,建立健全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企业体系,确保煤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培训管理内涵

培训管理是以提升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为前提,以“增加人不如培训人”的员工培训理念为方针,以服务矿井安全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为广大员工提供学习、交流、扩展知识面、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机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培养锻炼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英团队。

3、培训管理方案的设计

3.1方案设计的宗旨及总体目标

赵固一矿培训管理方案设计的宗旨是增长才干、履行责任,培训目标是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忧患意识、措施执行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以及员工按章操作、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保证煤矿安全高效地发展。

3.2建立健全培训管理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完善赵固一矿两级教育培训体系,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落实员工培训的培训中心,健全了员工日常组织培训、考核的组织机构。

3.3培训方案设计模块

3.3.1培训计划的编制

(1)编制依据。根据各单位岗位工种的特点及当前员工素质的状况,结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把员工培训效果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服务矿井安全生产。

(2)编制程序。员工培训计划编制工作由培训中心负责,各单位积极配合进行,保证员工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专人编制。各单位每月内部培训计划由部门技术负责人进行编制,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执行。

3.3.2培训方式

培训学习方式分为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两种。脱产培训又称为脱产教育培训,就是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半脱产培训就是说是利用员工的业余时间,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3.3.3员工分类培训

为了使培训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员工学有所用,赵固一矿推行员工分类培训。

3.3.3.1中层管理员工培训

(1)培训形式。建立集中学习制,推行引入导师培养制,通过聘任各分管口专家,对新提拔的年轻管理人员、骨干以及有培养潜质的员工进行培训。导师和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导师与学员之间采取“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学员选择导师时,导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素质测评,确认其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

(2)实行学分考核制。员工培训采取“学分制”,分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两部分,基本学分为100分,主要考核参加学习情况、学习心得体会、外出参观考核情况、外出考察报告和理论知识考试等情况;奖励学分主要考核发表学术文章、学历学位进修升级、参加授课等情况。 实行年终汇总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员工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3.3.3.2安全生产管理员工培训

(1)安全生产管理员工的范围。安全监察、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生产调度等部门管理人员。

(2)根据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成绩与工资挂钩管理。

3.3.3.3特殊工种员工培训

(1)特殊工种员工范围。特殊工种员工包括煤矿井下电工、爆破工、安全系统监测监控工、瓦检工、提升机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瓦斯抽放工、地面电工、焊工等。

(2)根据培训计划,以“缺什么,学什么”原则,有针对性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急员工之所急,补员工之所需。

3.3.3.4一般工种员工培训

(1)一般工种员工范围。煤矿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以外的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

(2)根据培训计划,组织一般工种员工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管理、煤矿开采安全、职业病防治、事故应急处置、自救与创伤急救、现场参观与基本技术训练等内容。

3.3.4 建立实操基地培训

(1)实操基地功能。实操基地模拟作业现场条件,各工种可以有计划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员工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各专业可以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岗位练兵,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科研实验场所。

(2)实操导师选拔制。实操培训导师由煤矿各专业口优秀技术员工选拔产生,负责本专业教学方案的编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备课,认真组织现场教学,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小结

总之,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培训管理工程,必须长期持久的培训下去,并要培训出成效。只有这样,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摆脱粗放型管理的弊端,才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当今激烈竞争潮流中不断创新和壮大。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