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远程医疗市场趋势8篇

时间:2024-03-15 10:39: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远程医疗市场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远程医疗市场趋势

篇1

关键词: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TP393;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72-03

0 引 言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式健身产品是健身行业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产品,其依托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手机将健身变成随时随地进行的活动,深受广大都市上班族的喜爱。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属性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娱乐因素外,身体健康指标收集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例如血压、脉搏、心跳等。与之辅助的一些计算公式也通过手机程序的方式显示给用户,让用户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并且一些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健康设计也加入其中,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和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针对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其技术特点开发新的商务模式是本文研究目的。商务模式研究将主要参考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物流系统设计、移动智能系统和支付平台这几个方面来探索产品的盈利途径。通过设计新型的产品模式建立以医疗服务、传感器销售为主的合理营销流程,拓展健身产业市场。

1 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的系统工作原理

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健身产品包括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端两部分。

1.1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主要以智能手机作为设备主体,通过操作系统与外部传感器相连,允许外部传感器将获得的身体健康数据传入手机。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客户端软件应用程序(例如跑步机程序、跳跃统计程序、心跳记数程序等)为用户提供相应操作界面及服务器数据传输功能。传输方式将主要依托3G网络实现,同时提供定位服务。

1.2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硬件系统由服务器集群组成,采用硬件虚拟化系统作为底层平台对服务器资源和操作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软件联合资源整合管理平台(URP),采用分布式系统设计,承接多个第三方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任务,保证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获得ID号来进入平台操作,因此URP平台能够掌握所有用户的使用信息。同时,通过分配权限实现用户分级,包括医疗服务权限、用户使用权限、系统管理员权限、系统维护人员权限等,例如,将医护系统与客户系统整合,只允许制定医疗服务获知用户信息。数据处理和存储分别采用HPC并行计算集群技术和分布式存储技术来实现,从而保证系统资源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系统依托终端/服务器端模式实现工作流程。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收集、整理人体传感器探测信息,实现数据汇总传递到服务器端,然后在服务器端对收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将结果在Internet上提供给专业医护人员或健身教练,由他们通过URP平台将指导建议传送给终端用户,从而使得用户在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身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专业人士的点对点服务。

1.3 系统原理

图1便携式物联网健身系统图

图1所示是便携式物联网健身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智能手机作为健身终端核心部件,主要包含生命体征传感器、IO中间件程序、客户端应用程序、3G网络通信模块和智能手机系统。利用这些功能完成数据收集和传输工作,然后通过公共3G网络发送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调用。服务器端是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集群,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将操作系统置于硬件虚拟化层之上,用HPC并行计算集群来处理数据,用分布式数据存储集群保存数据,并允许系统管理员和远程健身服务提供商依据权限在URP资源整合管理平台上操作。

2 物联网健身产品市场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善,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之余对身体健康的需求也越发地强烈,与之相适应的是健身行业的发展。在小区、公共场所里各种健身会馆和健身方式充斥着整个健身行业,而伴随着的巨大商机也带来巨额利润。以健身器材为例,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健身器材企业356家。2010年1~5月,健身器材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9.74亿元,同比增长36.20%。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152.71%(数据来源《中国健身器材行业调查报告》)。

同时,中国居民的健身需求也在逐步增长。以城市居民例,2012年的一份网络健身调查显示41.0%的人在最近一年去过健身房,在健身房健身的人平均坚持了4个月时间。而在公共场所健身的人群在调查中显示有20.0%的人,主要为中老年人,平均健身时间则为8个月。调查发现:31.0%的受访者对教练的专业水平最看重,大部分的受访者愿意听从专业人士意见(数据来源《健身人群市场调研》)。

可以预见,健身行业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高还将呈现扩展的阶段,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西方作为健身行业标志性的健身房连锁经营企业却在中国遇到了挫折。从2004年以前,健身行业的毛利率高达40%以上,到现今的4%左右,致使健身企业刮起倒闭风潮。如此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原因无非是两种,一个是时间上的不充裕,另一个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在《中国年轻人健康调查报告》中,90%以上不做或很少做健身运动的受访者都是以“工作忙”作为借口,同时认为去专门的健身场所或专门的健身时间比较麻烦,更希望有一种便捷的、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方式。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分析出人们对健身的需求状态―― 愿意在健身产品上进行消费,但是在健身时间和健身场所上更希望随意一些。与大众化的健身方式相比,更希望获得有针对性的个人健身指导,且价格要在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不成为负担。所以,结合以上特点能够得出,性价比高的便携式的智能化健身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

3 便携式健身产品商务模式的设计

在建立商务模式之前,必须对消费者盈余(Consumer surplus)做出估算,从而寻找到适合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利润切入点。做到这一点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实际支付花费来获得购买意愿参数。其公式如下:

式中,CS代表消费者盈余,Pmkt是平均购买价格,Qmkt是在平均价格基础上购买的总量,Pmax是最大意愿花费。除了获得消费者盈余之外,要想得到交易收益范畴必须知道生产者盈余,计算两种盈余的差值。从生产者盈余的定义上就是卖者得到的收入减去卖者的实际成本,将其代入总剩余公式,可得到:

总剩余=消费者意愿花费-卖者的实际成本

式中,W代表总剩余,PS代表生产者盈余,Q1是消费者意愿总量,Q0是卖者收入总量,P1是消费者意愿花费,P0是卖者的成本花费。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报告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6 469元,乘以2012年CPI医疗保健个人用品比重为11.34%,可得到消费支出为4 136元。将此结果假设为消费者意愿花费代入公式,假设W为0,则得到实际成本为4 136元。

由上面数据和物联网便携式产品特征可得出: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商务模式必须是一种低成本运营模式,其成本全年应控制在4 000元左右以下。那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模式应该以服务为主,通过固定硬件基础架构实现服务附加值收益。

图2便携式健身产品收益模式

图2所示是便携式健身产品收益模式。其商务模式以健身机构提供服务为主,依托物联网的网络特征和技术手段,健身机构可以通过出租或免费提供终端传感器的方式获得用户的粘合度,从终端传感器上获得用户身体状况信息、医疗需求信息、保健需求信息等内容,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制定现阶段合理的健身指导方案,以及对用户求助信息的应答,建立用户的个人医疗档案,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健身服务。健身服务机构根据用户使用服务内容进行收费,例如,用户需要获得每天的健身提醒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来电提醒,从中收取相应的提醒费用。

在这一模式中,健身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完成医疗健身相关资源的整合,通过物联网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建立属于用户个人的健康档案,获得用户粘合度后收取相应费用。人均全年医疗保健上的花费在4000元的情况,以及医疗行业的信息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决定服务资源整合度越高则成本越低,因此盈利的关键因素在于健身服务机构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上。信息的处理主要依靠物联网系统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初期的建设中云计算技术会产生高额的服务器费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高容错、高运算、高可扩充能力和高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由于提供的是服务信息,一般不存在售后等因素,产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该收益模式的特点是前期投入较大,运维成本较低,后期收益可观。另一方面,高成本的云计算服务器集群可以通过租用公共云平台来获得计算能力,例如,亚马逊提供的云服务业务,可以根据租用者需求灵活调整计算资源。这样的好处是降低了健身服务机构的前期投入成本,为快速获利提供机会。

4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式产品商务模式将主要以信息服务为盈利出发点,依靠低成本运营来获得收益。而物联网核心的云计算技术又为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灵活部署、高扩展、高可利用的云平台特点使得从业者不用花费太多成本投入到运维中。另外,公共云平台的可租用特点,也让健身服务机构的前期投入成本大大降低。虽然物联网健身系统看似庞大,但其实际设备运维成本并不高,通过租用公共云计算资源就可以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

客户端的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手机的结合,让消费者获得了实时的身体监控服务、健身指导服务、医疗求助服务等功能,就相当于一个私人医生始终陪伴在周围。根据收集信息建立起的身体状况档案可以在用户需要时提供给相关医疗机构,为用户就医建立全面的信息保障。通过服务建立用户粘合度,使得盈利规模保持稳定,同时获得服务信息的花费也能够控制在消费者可支出范围内。

因此,采用以服务为主要盈利方式的物联网便携式建设产品商务模式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得到推广,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健身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挖掘健身市场潜力,提供一种新的盈利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中投信德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调查报告[R]. 2010.

[2]封凯兴公司. 健身人群市场调研[R]. 2010.

[3]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年轻人健康调查报告[R]. 2011.

篇2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以服务设计的视角审视公共服务,通过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背景研究和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入服务设计思维,发掘服务设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可介入点,对服务设计的研究方法在社会性课题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服务设计 公共服务 市场化 用户体验

1.服务设计思维

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直存在而且必不可少的,从社会公共服务到私人定制化服务,都是我们与社会交流的媒介,而这些媒介后连接的是一个经过科学方法研究并验证的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服务设计的过程。相应的,这个服务体系所带来的收益增长就是服务设计在这项服务里产生的价值。如同有两家售价和品质相同的咖啡店,服务设计就是顾客选择走进其中一家店的理由。服务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设计领域,其宗旨在于通过整合有形、无形的媒介,创立完整缜密的服务经历,其本质是一种应用多种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性设计思维。

近20年来,服务设计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附加在传统的物资交换型产品市场中形成了“产品+服务”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兴起主要是源于社会形式和群众心理的变化。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市场同质化使传统的产品交易市场日渐饱和,经营者需要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获得竞争力和价值。同时,技术为服务领域的细分和新服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物质需求和情感诉求,使服务的过程聚焦在顾客上。正是这些社会性变革为服务经济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服务设计是一个具有整合性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吸取了社会学、心理学和设计学科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形成一套独特的设计流程。服务设计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视觉化、程式化、细致化,使被设计的系统清晰并可被评估。(如图1)首先。设计者需要了解服务方和被服务方的需求和背景。在服务方的角度,需要了解他们现阶段的运营情况,包括人力资源、物资供应、合作伙伴、市场趋势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关于被服务方,设计者则需要了解他们的种族文化、社会态度、政治与经济和时代潮流等需求背景。同时,服务设计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和持续创新的思维,除了在服务系统建构的过程中体现之外,设计者需要向服务方传达这种理念,使服务系统可以高质量地运行。并且,设计范围要覆盖被服务方在服务流程中的全部接触点以使整个服务过程的质量都得以优化。此外,在系统构建的进程中,设计者可以邀请服务双方共同参与并且提出想法,使用户参与到设计过程是服务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服务设计输出的产物是针对服务传递过程设计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形式。

服务设计为服务双方建立新的关联方式,为提供服务者和服务接受者创造共同价值。服务方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和获得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创造有效且高效的工作方式,使员工的满意度增加并且提高收益。被服务方可以在每个接触点都获得满意的服务质量和愉快的用户体验,从而形成品牌信任,并且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促进服务的提升。稳定有效的服务系统在服务双方的共同运作下可以保持一种有条不紊并且不断优化的状态,形成双赢局面。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趋势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公民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医疗、教育、司法和交通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服务。20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各国的公共服务均由政府提供,随着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市场化机制被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局面。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政府是“全能政府”,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全部由政府包办,呈现一种超负荷的运转状态。近30年来,我国一直着重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但由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保障跟不上等原因,我国的公共服务与其他各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情况下,群众的不满也随之而来,公共服务的落后成为掣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

时代的社会性变革为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多方面的社会性因素都将解决方案指向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在各个行业都有所涉及,人们开始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服务。例如,传统的出行,我们只能依赖于政府管辖的公共交通,但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出行服务机构,一站式解决旅途中的衣食住行,并且在交流过程中,用户感受到被关心与受尊重等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传统的公共服务中不能提供的。由此可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技术的进步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远程服务、预约服务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同时,政府减少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介入也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了基础,私有化、合同出租、公私合作和引入竞争等方式普遍应用于能源、医疗和交通等领域。此外,随着基础服务的完善与满足,群众对于服务的体验越来越重视,个人权利维护意识增强,这就要求公共服务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而市场化的竞争模式则是促使服务水平提升的最佳解决方案。

时至今日,我国在医疗、教育和交通等领域都一定程度推行了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形成了竞争性的公共服务市场。以医疗领域为例,根据《reMED 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互联网+医疗”自2014年起开始爆发性增长,在BATE/联网巨头的主导参与下,医疗O2O、远程医疗与软硬件结合健康管理类服务层出不穷,仅2014年就完成医疗并购总计138起,总披露金额63.56亿美元。同时,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为医疗服务的不断优化提供了基本的保障。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文中已明确指出,将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取消多点执业地点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以及两道审批程序。医生不再只是依附于医院,而是作为个体医疗资源,这种个体化、市场化的医患生态是医疗服务市场化的典型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群众的就医需求面临着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医疗服务,甚至一些潜在的服务需求被挖掘出来,这就形成了具有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

但是,与其他服务市场相比,公共服务市场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首先,服务组织的制度和性质对服务的形态有重要影响。由于政党和政策的变革,部分民生需求对应的服务机构隶属于其他社会监督控制部门,而解决民生需求的服务在机构中不被重视,这就造成了群众的不便和不满。警务系统中的户政服务就是常见的例子。其次,服务资源的配备也是影响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北京市出入境管理服务为例,2007年北京在不同区的八个公安分局增设了公民出入境申请受理点,使原集中于北京出入境服务大厅的人流量减少了很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流程也从容很多,民众的服务体验也得到了改善。此外,公共服务可能出现人权问题。人权因素是其他服务领域涉及较少的因素,因其背后所涉及文化根源和政治根源较深,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此问题也有较大差异。一般人权问题在教育、医疗和司法等公共服务领域常有涉及。最后,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也是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过程中不可全少的一环。长期以来,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一直扮演着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的角色,在服务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这与市场化的服务流程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发生冲突,如何进行观念转变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互联网时代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形势。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固定行政模式,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学习其他国家的市场化经验,使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能够以高效的运作方式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3.服务设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公共服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政府的参与,同时又面向大众的市场,所以公共服务流程中同时包括政府、服务工作人员、私有化负责人和被服务方等多种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尤为复杂。服务设计运用设计的方法,使服务流程所涉及到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清晰化,提出创新性的服务方案,建立以被服务方为中心服务系统,优化服务流程和系统的运作方式。

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浪潮中,很多地区和国家已经率先将服务设计应用到了公共服务的系统中,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设计者们通过服务设计的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度研究,同时邀请从业人员和用户参与到设计中,共同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服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用设计实践诠释了设计者如何在社会性问题中发挥作用以及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设计实践活动。

案例:荷兰经济部的服务系统优化

荷兰经济部(NL Agency)是荷兰的经济部门,负责执行政府在社会创新和国际商业合作工作E的政策,是企业、知识团体与政府单位之间在沟通、财政和业务合作等行政事务上的沟通桥梁。在经济部建立之初,各部门是根据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来进行划分,而不是从被服务方的角度来建立。想要在环境的改变下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而生存下去,经济部面临着必须重新评估组织结构并且与客户们建立良好关系的挑战。

完成这项任务的设计者是Design Thinkers团队,他们进行了顾客旅程实验,帮助经济部从顾客的角度审视自身服务的问题。他们列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名单,以被服务的顾客为中心,画出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和互相之间的影响。通过洞察,设计者们发现经济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并非始终将顾客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即没有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用户角色(Persona),这个用户角色是一个虚拟的典型用户,他们为这个角色设定了要达到的目标和要进行的动作。在模拟这个用户被服务的过程中,对每个服务接触点进行量化评价,将评分较低的项目记录在卡片上,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发现重复冗杂的表格填写使客户感到困惑和懊恼。接着,设计者邀请了经济部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客户共同参与了设计的过程,一起找出具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建立服务解决方案蓝图。荷兰经济部增加推行了线上服务,客户可以预先在线上提交基本信息,并且经济部对自身部门进行优化精简,减少了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程序和时间,也缓解了自身的人员压力。荷兰经济部通过服务设计的研究方法,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保有良好的服务性。

案例:台北户政服务设计

在台湾地区的民政服务概念系统中,“户政”的意义是每个人生命现象的记录,出生、结婚、迁徙、死亡等,均与户政密切相关。户政保存的数据可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依据,得以了解人口结构、制定人口政策。

研究者以大安区户政事务所为观察点,从环境设施、设备及界面和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洞察,并绘制顾客的服务流程图,从中找出服务的问题所在,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首先,户政服务是由警务系统中独立出来的,群众在事务办理过程中仍然带有心理压迫感。宽敞现代的业务大厅和现代化设备可以使服务面貌更加平民化、日常化,消除客户的心理隔阂。其次,智能化、信息化的功能实现是政务服务流程改进的关键因素。电子化政务信息的处理技术简化了业务办理的手续,缩短了民众办理业务的时间。再次,传统的户政办理都未“分件办理”,顾客必须辗转经过多个办理点才能获得完整的办理手续,这样分件办理的方式增加了顾客的停留时间。改革后的服务流程将分件处理的流水线变成了综合性的“功能岛”,顾客可以在单个窗口完成整个业务的流程,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最后,在空间分布上,户政部门降低了服务柜台,形成开放型的对谈空间,营造一种亲和的状态。通过这一个方面的优化,民众对于台北户政系统的服务满意度有大幅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更加轻松方便。

服务设计的研究方法在公共服务系统的重构和优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公共服务系统复杂的人员结构和关系时,可以使用利益相关者地图(如图2)来分析系统中各个角色的关系并且重新审视他们的位置。在用户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使用期望地图、影子观察、用户角色和用户旅程地图等方式来分析用户在服务流程的各个接触点中的情感体验并且发掘真正的用户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邀请服务从业者和被服务者共同参与,这样可以使产出的服务在互动上更为顺畅。最后,根据对服务双方的了解和市场的形式,设计者可以建立服务蓝图,包括有形的服务和无形的服务,通过人员、环境、产品等多个媒介共同优化服务流程。

篇3

关键词:智能家居;安防;设施;云安防技术;架构;趋势;模式

当今对于民用安防还是工业安防,我们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理解方面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中国人一提起安防,无疑会提到的监控、门禁、CCTV、报警、红外周界等等,几乎都是产品,而与系统的关联性关系不大。若从纯西方国家的角度说起,安防就是弱电系统,不仅包含消防、安防、楼宇自控等,还有云安防技术。

云安防技术架构前景与需求如何,存储容量是否可以实现平滑扩展?存储成本可以有效的降低?是否更可靠更安全地和更便捷地使用分享数据?它可以解决越来越庞大的系统给维护管理带来的困扰吗?

因此,我们将从当前的暗访技术所面临的瓶颈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云安防技术架构前景与需求进行探讨,通过对云安防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和深入展开探论。

一、现安防技术所面临的瓶颈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人们对智能家居安防已成为依靠,而当前尾随其后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不得不让安防技术水平升级。据有关专业调查报道,人们对更新鲜、更时髦的智能家居安防硬件产品更感兴趣。

然而当前智能家居安防的安全性能却慢慢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让人们犹豫不决的是高昂的价格。面对拥有巨大的潜在客户数量,缺让人们无法却步,更无法达到广泛使用和普及的效果。

在智能安防市场呈现风靡云蒸之势时,发展的弊端也逐渐露出,最令人关注的是,安防系统中安全性能的不足和高昂的价格。安全性能也因此成为智能安防制造和施工企业的下一步发展重点。与此同时,高昂的价格应降低至廉价,才会有更多的需求者。只有这样,智能家居安防的产品和性能需求才能达到更好的广泛使用和普及的效果。

二、云安防技术架构的发展前景与需求

1、云安防技术的特点

云安防技术不仅具有性能高、安全可靠系数高,而且成本低、易用、易维护,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互换性、功能性、装饰性。当前对“云”来说,行业市场和人们展望的需求十分强烈。为了财产安全,人们用于尝试和挑战使用新技术产品,云安防技术的服务需求因此增大。传感监测、网络和应用是分别层叠于物联网中,将来物联网极为重要的核心结点就是视频监控CCTV,随着全球眼规模的快速扩大和数字(云高端)高清化发展,会有巨大的视频信息量,它还具有海量传输、存储的承载运行能力,还要结合云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云搜索技术,应用在大规模的联网中。

2、云安防技术的实际技术性能

云安防技术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住宅小区的建设也须走云安防技术之路。云安防技术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播、处理、显示的性能,还可以增强了安全性和抗干扰的能力。从安防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可视对讲系统被数字化后,非常完美地解决了模拟系统的主要问题:一是超长距离的音视频传输问题,二是联网多通道问题,并且可以用数字可视终端作为转折的控制和监控节点,不用安装继电器或转换器,就可以实现与家居报警系统、照明系统、家用电器电源控制系统形成完美的一体化整合。它还可以把小区的多种功能集成起来,如:公告通知、留言托管、电子新闻、安防报警、访问门禁、智能家居、小区环境、噪音检测、水位检测、社区购物和派送、三表远程抄录、社区医疗等等功能整合到一起,可非是开发商或物业服务企业最为增值的服务。

3、云安防技术前景架构

云安防技术的抽象定义是基于物联网模式运行与采用云存储技术来满足现代化智能家居安防的需求的智能家居安防管理技术。通过集群应用、硬件设置、网格技术、软件分布应用系统等功能,把我们小区工程中常应用的CCTV视频监控、ASC门禁控制、RFID射频识别、ALS入侵报警、FAS消防报警、MPP广播报警、MAS短信报警、GPS卫星定位等技术集中后,再通过“云”协同工作的系统管理平台的终端,不仅通过它来通信和信息交换,还要通过它来进行并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的安防管理。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B/S&C/S以及携带有统一频段和信号的移动设备客户端进行全天候24h的无缝远程对接来进行监管。

从云安防技术架构上来分析,短期来看云安防技术在视频监控CCTV领域的应用将快速被运用直到成熟地普及,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其推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瓶颈也会得到彻底的疏通,云安防技术必将拥有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4、云安防技术的“软件”――服务

首次是卖云安防技术产品、系统,其次卖的是云安防技术HTS服务,升级换代紧跟着是服务周到的概念,若没有服务的思维和意识,再先进的技术也不是最成功的,信息反馈和服务是需要将其置于一定的健康跟踪服务的高度来t望HTS(Health Tracking Service)模式。如:在云安防技术系统中,通过摄像头、红外探头、开关门磁性探测、玻璃破碎探测、煤气探测、火警探测等各种检测装置,自动监控是否有陌生人入侵、是否有煤气泄漏、是否有火灾发生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立即进行自动处置和自动报警,反馈的信息会给信号到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或人工及时关闭煤气阀门、自动喷水、向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和警方报警,通过手机向房主发出报警信号。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在进步,现有的安防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会遇到瓶颈,就要科学合理地将云安防技术置于现实生活中,它是现代住宅智能化安防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社会智能家居安防转型升级的引擎。(作者单位:江苏兴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方甬.住宅建设将增加安全防范设施[J].城市规划通讯,1996(04).

[2] 陈吒d.智能小区弱电系统设计[J].福建电脑,2011(03).

[3] 王峰彪.安全防范新技术在博物馆建筑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6(03).

[4] 陈基恒.浅谈小区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J].安防科技,2003(03).

[5] 王中杰.智能门载监控录像防盗装置的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4).

[6] 刘希清.安全防范技术与建筑智能化系统(上)[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11).

[7] 张勇.浅谈小康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设计[J].当代建设,2002(03).

[8] 姚琳.安防监控热门方案评介[J].电子设计技术,2009(04).

[9] 李勇.现阶段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设计要点分析[J].信息通信,2011(05) .

[10] 陈设存.浅析房地产工程施工中甲方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2).

[11] 尹世柱.智能小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09).

[12] 于大鹏.全数字化智能小区建设方案[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11).

[13] 胡俊良.安全防范系统的集成[J].广东科技,2007(01).

篇4

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甚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TechnologiesBuildingSystem)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Conne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也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随后智能家居(SmartHome)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目前关于智能家居的称谓多种多样,诸如:电子家庭(Electronic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family)、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家庭网络(Homenet/NetworksfOrHome)、网络家居(NetworkHome)、智能化家庭(Intelligenthome)等等几十种,尽管名称是五花八门,但它们的含义和所要完成的功能大体是相同的。

家居智能化技术起源于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是X-10电力载波技术,通过X-10通信协议,网络系统中的各个设备便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因其布线简单、功能灵活,扩展容易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至今,电力载波产品的销售已超过两亿个,仅在美国一个国家,便有超过600万个家庭在使用。自动化的家居不再是一幢被动的建筑,相反,它成了帮助主人尽量利用时间的工具,使家庭更为舒适、安全、高效和节能。网络化智能家居系统可为您提供遥控、家电(空调,热水器等)控制、照明控制、室内外遥控、窗帘自控、防盗报警、电话远程控制、可编程定时控制及计算机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目前通常把智能家居被定义为利用电脑、网络和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的一个系统。也就是说,首先,它们都要在一个家居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家庭网络的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和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其次,它们都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平台,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以实现与家庭以外的世界沟信息,满足远程控制/监测和交换信息的需求。最后,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满足人们对安

全、舒适、方便和符合绿色环境保护的需求。

在国内,智能家居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小区”概念,而是基于小区的多层次家居智能化解决方案。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综合布线等技术,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小区安防监控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传统“智能小区”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家的延伸,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住宅空间。

专家预计:2006年―2008年是智能家居普及年;目前,我国在智能家居技术领域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估计仅滞后2~3年,在这几年中,我国将全面普及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和产品,即开始走进普通居民的家居中。在这个时期,整个市场将是以我国自行研究和开发的系统和产品为主;国外的产品将在高档系统产品占有一席之地。真正智能家庭网络的大市场将在2006―2008年中形成。我国人民将以怎样的方式来观看和参与在我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现在都是很难准确预料和想象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将是以一种与现在观看体育比赛完全不同的方式和心态。

智能家居“智能”在哪?

智能家居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能是当初比尔・盖茨耗资5.3亿美元建立的智能化豪宅,这一度被许多人看作一种梦幻。但如今有众多的商家正在把这种梦想变为现实。许多住宅小区的开发商在住宅的设计阶段已经或多或少考虑了智能化功能的设施,少数高档的住宅小区已经配套了比较完善的智能家庭网络,并在房地产的销售广告中,已经开始将“智能化”作为一个“亮点”来宣传。例如近期北京万通、望京家园、大连星海人家等房地产企业都宣布和国内著名”企业合作,建立智能家居系统。此外,一些对科技发展动向和市场趋势敏感的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公司,也已经看到这个市场的广阔前景,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开始为研究和开发相关系统和产品进行先期的部署和规划,开始介入智能家庭网络这个全新的领域。

首先,智能家居都要在一个家居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家庭网络的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所有家庭网络上的家电和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其次,它们都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以实现与家庭以外的世界沟通信息,满足远程控制/监测和交换信息的需求。最后,智能家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满足人们对安全、舒适、方便和符合绿色环境保护的需求。

可以看出,智能家居是一个典型的集计算机、通讯和消费在一起的3C(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er)系统,是整个世界形成的一个巨型网络的末端,俗称是该“网络的最后100m”。它的最起始的功能构思源自将电话、电视、光盘影碟机、数码相机、计算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设备的互联,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机远程控制及监测。

智能家居的基本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方便和高效率的生活环境。这其中,首先是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例如对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要求对听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受;也包括一个安全的家庭体系,这其中既包括人身和家庭财产的安全,也包括家庭设备的安全,为了实现这种安全体系,就需要配备相关的防卫措施例如电子门禁、对讲系统、电子防盗系统、玻璃破碎检测报警系统、室内跑水检测与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室内有毒/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系统以及三表(煤气表、水表和电度表)出户/远程抄表系统等;此外还有方便的生活方式,可以使用一个通用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并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而且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智能家居为什么“智能”?

从技术上讲,智能家居所要实现的主要的功能有:

(1)对白色家用电器和其他设备的控制、调节和监测,比如微波炉、洗衣机、灯光、电动窗帘、防盗报警器、自动门烟雾探测器、有害气体检测装置、温度和湿度控制器、风量调节器、各种手动的开关和遥控器等。

(2)沟通黑色家电和其他视频设备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通道,其中包括:台式/手持计算机、电视、录/摄像机、VCD/DVD和数码照相机等;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它们的控制和监测。

(3)通过对外的接口,实现远程控制和信息交换,如:电话线、有线电视电缆、市电电源线、双绞线和无线通讯方式等。

上面提到的功能中,牵涉到了各种信息,例如

电灯等家电设备、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这么多设备信息,智能家居是如何区分和控制的呢?让我们看看智能家居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特点。

智能家居从信息流介质上看,具体可分为两大部分:

1.控制网络

它主要是控制家庭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如电灯的灭/亮和亮度控制,空调的启/停以及温度和风量的控制,家庭安防系统的讯号采集和执行,各种开关量的输入,电动窗帘的开启/关闭控制等。

控制网络的特点是:在这个网络上传输的信息主要是控制信息以及一些物理量的参数。信号的频率相对比较低,因此传输的速率可以比较低,一般在数十Kbps就可满足要求,但是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这是因为它传输的信息是各种设备的控制信息,它的错误不仅可能导致设备的非正常工作,而且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因此控制网络在技术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传输的可靠性。

2.信息网络

在图中其它部分我们统称其为信息网络,它连接的设备有计算机、电视、音响系统,录像机、数码相机以及手机等等。

在信息网络上传输的主要是音频和视频信号,它们的频率带宽一般要高达数兆赫兹,因此要求信息网络上的信息传输速率比较高,普遍应达到10Mbps以上。但相对说来,它的可靠性要求没有控制信息那么高。因为视音频信息在传输的前后都有一定的处理(如信号的压缩和编码/解压缩和解码),这些处理都有一定的容错能力,而且即使有瞬时的错误,也只是影响瞬时的声音或图像的错误,而对设备以后的运行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信息网络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传输速率(即带宽),即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信息网络的带宽。

网络:智能家居的骨架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智能家居是通过统的网络总线和控制平台将家庭的电器设备、灯光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连成一体的。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是由集中控制到分布控制,与集中式控制相比,分布式控制不仅能减少布线,而且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只需将该节点从网络中拿走,而其它节点不受影响。智能家庭控制网络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月

1.总线耦合器(BCU―BusCoupleUnit)

这是将家用电器/设备连接成一个网络的关键部分,也是网络总线与家用设备之先是在各个BCU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换,实现对家用设备的信号的获取(输入)或控制信号的输出。BCU对信息进行处理,并确定信息是否要经总线或其它BCU作传送。此外,由于每个BCU可以连接多个家用设备,因此它还需要确定信息的来源。

2.家电控制信号的驱动部分

BCU无论在输入驱动的电压还是在输出电流驱动能力上都是很有限的,驱动部分就是要将BCU输出的控制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家用电器的能力,同时也应将输入的微弱信号“放大”到BCU能够认可和接收的水平。

3.家用电器

这是智能家庭中实际使用的设备。它与目前家庭使用的设备不同之处是:它们更具有灵活性,并应配置可以与BCU连接的相应的接口。一般原来只有开/关状态的家用设备(如微波炉、电饭煲等)几乎不用做太大的变动.而原来具有多种功能调节的家用设备(如电视可调音量、频道;空调可调温度、风向及方向,音响系统可调音量、音质及自动换盘等),则应由家用设备厂家做较大的变动,即每个家电应增加一个与BCU连接的接口,以便可以接收来自BCU的控制信号(以替代原遥控器的控制作用)和向BCU送出自己的工作状态信号,以便监测。

4.通用遥控器

在一个智能家庭控制网络上的任何家用设备只需要通过一个唯一的遥控器,就可以实现对它们的控制和监测。也就是说不仅可以控制家用设备的工作如设备的启/停、工作状态和参数的改变等,还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监控,例如看到室内的温度,查看卫生间的灯是否已经关断,热水器是否还在加热……。也就是说,这里的遥控器与家用电器的信息交换是可以双向进行的,而现在家中的遥控器只是具有单向的控制作用,而没有逆向的监测功能。

5.电话接口

这里的电话接口与家中的遥控器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只是遥控器是在家中的近距离的控制与监测,而电话模块可以让电话/手机在远距离作控制与监测。

6.家庭网关

家庭网关是智能家庭网络上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将单个家庭网络与外部世界(如局域网、Internet网或智能小区的子网络)沟通起来的关键部件。家庭网关的设置,就象现在的计算机上了网络一样,可以到各个网站上去浏览各种信息,可以收/发Email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远程已经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来控制和监测家庭中各种设备。

技术:智能家居的神经

在未来的一个完善的数字家庭中,将体现出当前各种高技术的综合集成。因为要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家庭,必定是各个学科的技术的交叉。因此要想构建一个真正的职能家居,需要多个行业、各家”厂商进行支撑。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技术:

1.计算机软件技术

在数字家庭网络中涉及的计算机软件,除一般的用户程序外,最突出的有二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应该具有占存储器小、使用方便、配置灵活、容错性能好等特点;其次是数据结构,这是由于一般的家庭控制网络中,不可能使用各种体积庞大的数据库,而实际使用时又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设计者设计一个适合于家庭网络使用的数据库。

2.计算机网络技术

这里比较突出的是家庭网关,例如与Internet或Ethernet的接人、路由的选择、浏览器的设计、网页的制作,此外还有编码压缩技术和网络接口技术等。

3.计算机密码技术

数字家庭网络与外界联网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有其利也有其弊,“黑客”一类的不速之客也将不请自来。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则不能允许无关者私自闯入私人的家居网络中来。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各种加密/解密技术。

4.“即插即用”技术

这是家庭网络殊要求的技术,即要求网络能自动“感觉”和“识别”新上网的家用电器/设备,并且能对它们执行控制和监测的功能。要完成这个功能,不仅要求家用电器/设备要作一定的改动(增加相应的接口),同时要求网络的操作系统具备这样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功能,首先要规范化/标准化接口协议和设备文件,其次网络操作系统应该具有完备的协议,最后控制器(如遥控器)应能自动重组系统控制逻辑。所以说要实现这个功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目前在国外也还没有标准化的成熟的方案推出。

5.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是属于信息技术中一个层次比较高的技术,目前它也已经走入了数字家庭之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智能型防盗门,这种防盗门是不需要用普通钥匙的,它的“钥匙”是该家庭每个人员自己身上的某个器官特征:比如,手指的指纹,或人脸的特写,或眼睛中的虹膜等。这些人体的自身的特征,首先需要通过一些专用的装置将它们采集到,然后对这些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作必要的处理,并提取相应需要的特征,最后根据这些特征来识别出“是否是本家居中的成员”。

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对所采集的信息作快速处理和提取出足以作出正确识别的特征来,而这正是图像处理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篇5

正如天加空调执行总裁郝然所说,如果天加只做传统的普通空气调节系统,像酒店、商场、购物中心的中央空调等,那么很难挡得住低迷的市场趋势。但是天加将大量的资源投入研发电子厂房、医院手术室、制药等高技术空气洁净领域,从某种程度而言,受到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变小了许多。

纵观2015年中央空调行业,即使是在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天加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新天加·新净界”——2015年天加中央空调新产品全国巡演正式拉开序幕,在如此环境中,各主机厂家纷纷节衣缩食、开源节流,天加却逆流而上,携手渠道经销商让他们重拾市场信心。

东渡日本取经

2015年初,天加日本研究所正式落成。天加空调总裁蒋立、执行总裁郝然以及来自国内的顶级行业专家、经销商、媒体代表等40多人齐聚大阪见证研究所的落成。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中国中央空调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在境外设立的研究所,大阪研究所的正式落成标志着天加空调从此翻开历史的新一页篇章。在不远的将来,天加的这一创举势必将影响并引领着中国中央空调的产业格局和市场变化。

据了解,天加日本研究所是一支拥有10多名日籍专家的精锐技术团队,专门从事多联机、热泵热水器、低温冷冻机、热本主机、空气净化器及相关技术的先行研究。未来,天加的中国籍技术研发人员将花去1/3的工作时间在日本研究所与日籍专家一起共同开发高效、高性能以及高可靠性的产品,而天加日本研究所也将作为日本企业OEM以及日本企业技术合作的窗口。

天加空调率行业之先,战略性规划新常态下的中国中央空调市场,从自身实力出发,着眼于国际视野,这是一个具有大格局思路的企业所应有的能力。随着日本研究所的建成,天加空调将通过在技术以及品质层面的严苛要求,势必在新一轮的市场发展中拔得头筹,夺得先机。

到目前为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加公司拥有南京、天津、广州、吉隆坡等多个生产基地,产品线涵盖了离心机、螺杆机、模块机、水源热泵机、管道机、多联机、组合式空气处理机、风机盘管等多个系列。研究所落成之后,届时,天加将形成从氟系统到水系统,从末端到多联机再到离心机,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化布局的战略部署。

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求变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天加空调以其无垠的视野和宏大的布局践行着其产业理想,以其无声胜有声的默默耕耘影响并改变着产业格局。

毫无疑问,天加日本研究所的落成意义非凡,这也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凸显。这种大格局、大思路也再次贯彻了天加空调“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企业精神,天加凭借业内领先的空调以及洁净技术技术研发实力,打造“天加质量=日本制造”的高端技术水平,最终迈步冲向世界。

与巨头UTC纵横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天加这两年的种种作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句古训。何以谋全局,何以谋大势?正如围棋对弈中,谁执先手要讲究布局,讲究布“势”,以摧枯拉朽不可阻挡之势压倒对手。天加之势,在于精进和变新,在于积累和规划,以自身之变应对市场之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而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仍将维持巨额的增量,同时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如何蓄力反弹,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成为每个中央空调企业近年来一直在思索求变的问题。

2015年4月,天加正式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意向。UTC是美国著名的航空航天及建筑工业系统产品和服务供应商,UTC将为天加提供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冷水机组技术,并建立OEM合作关系。双方还将共同挖掘相关科技应用领域的合作,包括低温发电技术等。

显然,这与2014年坊间的传闻并不完全吻合。早些时候,业内曾传出天加将被国际空调巨头收购的消息,如今谣言早已不攻自破。不过从产品端来看,天加在末端产品领域的强势多少略显单一,而且末端领域的竞争强度不亚于主机产品。在大型冷水机组、低温发电技术等领域加强与国际巨头的合作,无疑是天加丰富产品线、布局市场的重要基础。最终,通过与国际顶尖公司的联合,天加势必会在冷水机组方面有重点突破,比如说离心机组,产品线的横向多元化发展将也会大大提升天加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五年质量精进

如果一家大企业没有5年、10年的长远眼光,没有沉心静气、踏实苦干的韧劲,没有完整系统地产品线为支撑,那么,这家企业终究只能是市场中的匆匆过客,连雪鸿泥爪都不会留下。

2011年,天加正式启动质量精进计划。

长期以来,国内中央空调产品品质实在不敢恭维,其中不乏国内一些著名的空调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开化,大型民族中央空调企业迅速崛起,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车间的流程化管理、产品品质的检测等多个方面突飞猛进。其实放眼国内企业,能够真正地将研发、管理、品质等指标提升到优秀标准,也只有那么几家而已,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诚然,传统家电品牌的强势在于全面的全能,在于恐怖的渠道统治力,在于产品线的齐备,天加则在特定的领域有着不容置疑的王者地位,比如末端产品,比如在医疗净化领域。天加已凭借一己之力,夺得与它们分庭抗礼的优待。

不过现阶段,天加仍然在努力革新。任何一个企业革新都要经历一段阵痛,技术的革新、生产设备的换代、人才的储备等诸多方面能否跟得上革新的需求。在质量精进计划的大背景下,天加TIMS变频多联机研发之路开启。变频多联机,谁都可以做?但未必都做得好,天加用实践宣告行业。经过四年多时间的苦心研发,TIMS多联机正式下线。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仍然能够坚守产品质量的底线,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在实际行动上做得到。情况往往总是这样的:某款产品在国外按照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一旦到了国内则是能省则省,能减则减,经过中国特色之后,结果自然就成了“四不像”。

然而,天加在日本技术团队的带领之下,定然以严谨敦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把技术归还技术,把产品归还产品,把市场归还市场。5年精进计划,任何时候对于产品的品质都不能够松懈,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之下,作为传统工业产品的中央空调在未来某一时间点,未必不会成为像苹果那样最终以产品的个性化体验为主力卖点。

国产品牌四大家

据《中央空调市场》2014年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实现总体销量690亿元,相比2013年的销量增长幅度约为8.5%,低于2013年的14.6%的增速。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跌宕起伏等众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后续发展。

显然的是,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中央空调市场业已进入同经济发展一般的新常态,而新的市场格局也在簇生着品牌不断向前。国产品牌在近几年市场上的迅猛发力,也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四大天王”的格局——格力、美的、海尔、天加,并且其成长之快和迅猛令传统强势的欧美系和日系品牌已然感觉到摇晃不定的市场地位。

天加空调自成立以来,一步一步踏实前行,从2004年的4亿多元到2014年的22亿元,经历多年的风雨磨练,天加空调已经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一家企业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才能在百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

时至今日,天加空调凭借其强大的市场知名度和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受到甲方客户的一致认可。如今项目遍布国内外,如各类市政建筑、会展中心、火车站等大中型公共建筑以及写字楼、酒店、高级别墅等城市建筑、医疗洁净室等洁净技术要求极高的专业场地。

不仅如此,近两年间,天加长谋远虑将变频多联机、离心机、低温发电机组等产品纳入麾下,这也是一家大型企业应有的战略规划。2015年,是天加中央空调开启全球化布局的新的一年,闪耀莫斯科制冷展、日本研究所开幕、与联合技术公司(UTC)全球战略合作意向,使得天加迈出了更加坚实稳健的步伐。

目前,天加在中国空气处理机组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微电子行业、医院手术室、生物制药等专业领域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中国地铁最大的中央空调供应商等等,这些足以体现天加在洁净技术专业领域的不俗成就。

南京工厂

1999年建立,2011年迁至新厂区,占地面积17万m2,建筑面积9万m2。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正式生产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螺杆式机组、新风机组、风冷冷热水机组等。

天津工厂

2002年,在天津设立了第二个空调生产基地——天津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热回收机组等。工厂建筑面积7 500 m2,2002年正式投产。

广州工厂

2010年,在广州设立了第三个生产基地——广州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热回收机组、水冷柜机、直膨净化机组等。工厂建筑面积7 000 m2,2010年正式投产。

马来西亚工厂

2007年,天加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成立天加福美克公司,并在马来西亚设置工厂,主要生产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机盘管等机组。工厂建筑面积5 000 m2,2008年正式投产。

离心降膜式冷水机组

采用降膜式蒸发器,设置经济器2级压缩,引射泵回油系统;

达到1级能效的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

内置油冷却器、PID控制功能、多重防喘振功能;

拥有智能的控制和完善的保护功能。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可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多种功能段组合,广泛应用于个各种场合;

专利结构,漏风率低,模块化设计,内部平整,适用于净化场合;

专业选型软件,牢固的结构设计,杜绝冷桥和生锈;

底座自带调整水平装置,保证箱体无缝拼接。

TIMS多联机系列

压缩机喷气增焓技术,大幅度提升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

TCC除霜技术,制热除霜可同时;

低温强热高能效机组,-15 ℃制热无衰减;

模块间轮换后备运转,机组寿命更长;

独立控制、集中控制及远程网络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智能又方便。

风冷管道式空调机组

五大系列,具有近多种型号规格,品种齐全;

电子膨胀阀节流,控制逻辑全新优化,运行更可靠;

专业化工业设计,外形美观大方;运行宁静,安装灵活方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天韵”系列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

最多可8台机组联控,国际名牌高效压缩机、倒M型开窗型风侧换热器、并联式四通换向阀;

国际品牌内螺纹水侧换热器为天韵系列定位于高端品质;

独特的外置油冷却技术、双过热度控制;

智能化除霜等为天韵系列机组锦上添花。

热回收型空气处理机组

热回收型空气处理机组是在天加专利迷宫式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多种高效能量回收器,专为需要新风的场所量身设计的系列节能产品;

其中有热回收新风机组系列、转轮式热回收系列、板式热回收系列和中间热媒热回收系列;

可广泛应用于需要新风的各种场所。

医用空调机组

针对医院洁净手术室这种特殊环境要求的场所;

本机组在设计上采取了全面的措施对细菌进行控制,消除细菌繁殖的可能性;

完全符合手术室洁净度、环境控制的要求。

屋顶式风冷空调机组

整体式设计,无需连接铜管,不占用有效空间;

采用高效涡旋压缩机,运行平稳、宁静;

工业化设计、美观大方。

中国绿色装饰材料产业园

选用天加“天韵”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12台,400多台风盘和16台新风机组。

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

新建地下车站全部采用天加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总风量达到2 060 000m3/h。

.jpg从设计前的技术沟通到供货后的安装调试、产品维护,天加均提供全五星的优质服务。

武汉琴台大剧院

项目共采用空气处理机组55台、风机盘管557台、热回收型新风机组2台、除湿机12台、恒温恒湿机组1台。

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园

项目选用产品包括组空式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以及吊柜等。

常州国际医疗器械城

项目A1馆、A2馆选用天加空调空气处理机组92台,风机盘管约200台。

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

项目选用天加空气处理机组TAD系列以及卡式风机盘管TKM系列。

浙江商会大厦

项目采用天加空调的风机盘管、组合式转轮热回收机组等产品3 000多台。

南京朗诗保利麓院

项目选用天加热回收机组,天加为朗诗打造绿色节能建筑,是天加中央空调进入高端优质的房地产住宅项目的一个标志。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选用天加水冷螺杆冷水机组和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泰凌医药(江苏)有限公司

项目选用天加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外高桥喜来登酒店

项目选用天加2 500台风机盘管。

IHC健康城一期、二期

项目选用天加满液式水冷螺杆冷水机组、环保型风冷冷热水机组、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等。

宜兴热电项目

项目选用天加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选用多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吊顶空气处理机组以及风机盘管。

篇6

〔关键词〕泛在环境;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3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91-03

Research on the Library Service Model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Model Under Ubiquitous EnvironmentFeng Li Gao Mian

(Library,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ode that Libraries carry ou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for enterprise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w demand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he ubiquitous library is based on the network,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24×7,open access,a variety of forms,multilingual and globalization.under ubiquitous environment.,then make knowledge resource efficient accessed and used,more information value created.

〔Key words〕ubiquitous environment;library;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ervice model

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即图书馆凭借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软硬件设施优势、情报人才储备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供给,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在扩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决定企业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帮助企业及时制定竞争决策,赢得市场与品牌优势。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必须跳出传统的模式框架,在宏观系统的理性思维下开发新的服务模式,以实现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新需求。

1 图书馆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传统模式

1.1 企业竞争情报的要素

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1]。

1.1.1 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和用户反馈。市场信息体现了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空间,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动态反应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在动力,如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前景预测;用户反馈说明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情况和用户满意度。内部环境是指本企业的人力、财务、设备、物质资料市场、企业计划、组织、管理文化等内部资源信息。

1.1.2 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情报包括企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战略、研发能力、生产和技术水平、制造、产品销售渠道、定价、宣传广告、促销活动、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组织结构、领导背景、薪酬体系、财务状况、主要客户、销售额、销售量和利润等信息情报[2]。竞争对手分析可以细化为确认竞争对手,判断竞争对手的目标,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评估竞争对手的实力,预测竞争对手的反应,选择攻击或回避竞争对手这几个程序。

1.1.3 竞争策略

竞争策略是在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竞争目标与方针,包括企业的定位问题、战略制定选择、最可行方案、竞争策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监测的因素、影响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关键情报因素等。

1.2 传统模式

图书馆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满足企业各类信息需求之外,还可以主动为企业提供课题跟踪,代查、代译、代借资料,图书巡展,编辑科学快报、文献综述、专题题录、书目、文摘、索引等;为企业进行信息技术和竞争情报培训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开展在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产品开发等活动中的科技查新服务[3]。

1.2.1 文献服务

纸质图书的借阅和电子资源的提供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服务方式。允许企业人员在馆内阅览图书、报纸、期刊和杂志,并提供复印服务[4]。此外,纸质文献服务还包括为合作企业提供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电子资源方面,开放电子阅览室,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或联机数据库、因特网、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浏览、下载、打印和电子邮件传送等,使企业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

除了提供一次文献服务,图书馆还可为企业提供二次文献服务。以专题剪报为例,图书馆为合作企业量身制作专题剪报,剪报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以及产品手册,连续性地为企业提供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及竞争策略的信息,并且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需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泛在环境下图书馆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Feb.,2012Vol.32 No.21.2.2 代检服务

针对企业各种目的的研究课题,以描述课题的主题词、关键词作为检索入口,从开题立项、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验收,开展全程的文献检索服务。检索结果大部分提供文献的文摘,也有一部分为电子全文。

商业经济信息检索服务范围包括:国内外公司的名录、产品、经营范围、雇员人数、财政状况、销售额等;国内外机械、电子、计算机、化工、石油、建筑、医疗设备等各行业的产品及其供货商的信息;市场趋势、经济发展、经济统计、经济预测及国际贸易等经济信息;科学数值、统计数据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的数据。

1.2.3 定题情报服务

图书馆主动选定企业用户的重大研究课题为其服务课题,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方法,定向传递系统情报,其特点是用户的固定提问和用户对图书馆的反馈。比如深圳图书馆编印的“窗口信息”,开设了电子、食品饮料、房地产、期货贸易、服装等多个主题,定期向用户提供有关专业产品的开放和市场动态信息[5]。这种情报服务方式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得到所需情报,而且为图书馆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1.2.4 科技查新

图书馆根据企业的查新要求,以馆藏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查新报告为企业的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等提供客观依据,并可作为企业是否开发该项新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5 情报技能培训

图书馆定期为企业进行竞争情报知识的技能培训,以讲座或者授课方式向员工传授系统知识,提高企业相关部门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为企业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情报人才。

2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情报服务新特点

2.1 泛在图书馆的特征

图书馆的泛在化,其基本特点是“无所不在”,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图书馆的服务。泛在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型态和发展模式,它突破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求一种从用户需求出发、遵循用户需求、适应用户行为变化的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服务渗透到用户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提供一种随时随地的贴近服务,并且把这种服务与用户空间相融合。泛在图书馆的6大特征[6]:

(1)基于网络:利用因特网和万维网传递信息资源和服务;(2)24×7:泛在图书馆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没有时限,也不存在地理上的局限;(3)开放获取;(4)多种形式:动态、无缝地提供异质信息;(5)多语种:为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提供多语种支持;(6)全球化: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宗教、语言能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素质如何。

可见,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重点是以用户为中心、高度智能化,以及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时空大范围。

2.2 泛在环境下企业情报新需求

泛在环境下,企业获取竞争情报似乎更加容易,能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幅增加。然而,要获得最为及时、精准的竞争情报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向导,以及开展本单位反竞争情报业务却变得复杂起来。因此,企业对图书馆提供竞争情报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2.1 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泛在图书馆对企业用户提供24×7的全天候服务,并且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图书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协议规范、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合作企业提供实现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时时刻刻方便企业获取和处理信息。例如电子数码产品每天每一时段的价格都在波动,相关企业要随时监测产品价格走势,并根据每日监测绘出价格波动图表,用作产品价格调整或者新产品定价的依据,这个监测、分析和绘图的工作就可以由图书馆的竞争情报部门来做,并可以随时向企业提供实时信息。

2.2.2 多媒体的形式

泛在图书馆能够动态、无缝地提供异质信息,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流媒体、移动终端获取多媒体信息,例如新产品结构分析图像、新技术的分解影像、竞争对手的宣传视频等。流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呈现信息直观、内容丰富等许多优点。企业用户还可以进行视频点播、远程教育以及跟图书馆情报人员开展远程视频会议等。

2.2.3 系统性的产业平台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仅仅依靠固定资源和系统,提供僵化、浅层次的竞争信息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应构建合理的、方便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框架,并且在提供竞争情报方面,合作建立情报平台,根据所服务对象的需要,合理分配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整理、组织、存贮和开发利用,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和导航,使之有序化,为用户提供查询便利,保障用户获取信息的满足率[7]。

3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新模式

图书馆服务的触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献提供、科技查新、被动参考咨询上,而应该有一种全新的泛在化的服务理念,重视建设自身知识管理,挖掘内部人才,组成一个具有专业特色、情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团队为企业服务。

3.1 成立一定范围内的企业情报保障体系

图书馆可以牵头成立一定范围内、一定行业内的企业信息保障网络,吸纳一定地理范围内或者行业内有信息需求的企业作为其服务用户和网络成员,并且在图书馆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在图书馆和各企业都有专门的信息联络人员,各单位可以以缴纳费用或共享其自身资源的方式取得会员资格,图书馆则为网络内的企业提供传统情报服务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同时,为企业开通远程访问,将资源送到企业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桌面上。

3.2 构建企业情报服务平台

企业情报服务平台通过集成服务,为企业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情报服务。包括平台统一检索、机构仓储、文献请求、个人图书馆、我的期刊和交流中心等[8]。平台统一检索是为提高企业检索文献的效率,在专题文献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检索。机构仓储是将企业管理层和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申请的专利、企业标准等文献资源,纳入平台机构仓储。文献请求是当用户通过统一检索未能找到目标文献,或者未能找到目标文献的全文,平台提供文献请求功能。个人图书馆、我的期刊和交流中心等是企业用户特制项目,体现了泛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3.3 建立企业情报数据库

图书馆根据企业信息用户对信息、科技动态方面的需要,建立竞争信息资源库,为用户提供行业内最新的竞争情报,以应对特定用户更深层次的战略预测等方面的需要,可以建立个性化的专门数据库。图书馆依托自己的人才、设施和技术,对网上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形成电子速递、数据库等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实行多网合作,建立与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用构建专门的特色个性化数据库的方式为企业系统搜集、组织信息资料[9]。

3.4 开通SNS网站,开辟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图书馆不可能单独为某一家企业服务,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也不局限于某一行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效率,泛在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自建SNS网站等方式,将合作企业连接起来,通过统一的平台行业消息和动态,保证各单位在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行业资讯,并且开放了企业之间互相交流的渠道。

4 结 语

总之,泛在竞争情报服务作为未来知识型社会图书馆对企业提供的一种全面的数字化集成服务,容易成为企业注意力的聚焦点,极具发展力。图书馆应当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拥有规模化版权的内容集成平台,通过和终端的融合来实现泛在情报服务。虽然泛在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其先进理念和技术支持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未来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意方式得到竞争情报,并且实现与其他企业的交流甚至合作,实现知识资源的高效获取和利用,并创造出更大的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

[1]竞争情报[EB/OL].http:∥baike.省略/view/139067.htm#2,2011-10-17.

[2]许真玉,王文佳,杨晓玉.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与图书馆情报服务[J].现代情报,2006,(11):185-186,190.

[3]熊冬萍,程结晶,张方.基于图书馆的企业信息需求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21-24.

[4]吴小璐.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升竞争能力提供信息服务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9,28(12):238-239.

[5]许真玉,王文佳,杨晓玉.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与图书馆情报服务[J].现代情报,2006,(11):185-186,190.

[6]泛在图书馆[EB/OL].http:∥baike.省略/view/1487337.htm,2011-11-02.

[7]孙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9):51-5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