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学技术的优点8篇

时间:2024-03-14 11:12: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学技术的优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技术的优点

篇1

要:数学的学习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逻辑推理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就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从教师的行为艺术、教法、教材提炼、学生活动,习题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六个方面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谈加点体会。

关键词:行为艺术;教学方法;习题设计;提炼规律;数学活动;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58-01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基本素养对学生学好数学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反思,认识到教师是引导者,高超的教学技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知识探求的欲望,是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有效课堂发展,其次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见解。

一、用爱的眼神去传递知识

教学作为一种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老师在上课时必须用爱的眼神关注你的每一位听众,充满感彩的课堂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疲劳,而且能激发创造力所以只有用自身的行为,情感,意志等去感染学生,用慈爱的眼神去约束每一位学生,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近,可信的形象,达到师生关系,感情的融洽,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一呼百应,协调默契。

二、明确教学目标,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1)在上概念课这种类型时,我习惯于采用先有身边或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出发,尽量给学生提供可尝试或感受的直观情景,引出所学的书本知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之后我适时命名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出定义,从而得出原汁原味的结论,最后师生一起应用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如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引入概念,我就本班级三个学生的体重问题借助跷跷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两幅画面,使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归纳总结出数学知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积极性。

(2)在上习题课这种类型时,我主要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点拨,最后学生动手做,教师个别指正,并规范要求的这种模式。如在上应用题这种习题课时,我往往会花很长时间让学生独立审题并思考,再将一些想法或困惑与同伴交流,这时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之后老师只需要将重点部分再稍加点拨,学生就基本上可以动笔去书写解题过程了。在教学中我发现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可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与人合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深挖教材,提炼出有规律性,比较实用的东西

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我先给出四个函数解析式,K,b都是正的,k,b都是负的,k负b正,k正b负,让学生在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他们的图像,之后引导他们观察图像并思考,每条直线经过的象限是什么?得出初步的规律后我再进行知识的拓展,随便给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猜想它们经过的象限,随后再去画图验证,经历了有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模式之后,我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了便于记忆的规律,++123,--234,-+124,+-134,用这一规律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问题不仅快而且准确率很高。

四、合理分配时间,用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一课时,在引入菱形的定义后,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了一个菱形,再以问题串的形式由浅入深,引导他们借助手中的菱形纸片猜想得出它的特殊性质,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证明猜想,从而得出了菱形的特殊性质,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难易适中,具有针对性

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时,再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之后,为了检测学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比一比看说反应快(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其中第一个考察一次,,第四五个考察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个式子必须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篇2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中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变革,传统教学课堂模式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性、开放性、高效性的优化教学课堂。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以及实践,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开端。根据对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生年龄小,接触的知识面较浅,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何把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到数学知识上去,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众所周知,多媒体可以用来展示各种各样的媒介,如图片、视l、幻灯片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比教师口述教学更能够吸引其注意力。

我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详细理解梯形的性质,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的方式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验证。我点击课件你,呈现出三个梯形。通过验证,发现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紧接着用电脑验证后两个,继续点击课件你,呈现出第二个梯形的验证,我指着屏幕上的图形问到:这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呢?学生纷纷回答不平行,很明显,无需再对第二个梯形进行验证。继续点击课件呈现出第三个梯形的验证,还是先进行一组对边平行的验证,继而对另一组进行验证,当不太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用工具验证一下。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下,我与学生一起验证了三个梯形的对边是否平行,结果得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此时我向学生进行提问: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大家表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在大家说出答案后我点击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出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在课件上呈现出:你真棒!

二、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一座桥梁,它联系着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指的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意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在向小学生进行《位置和方向》教学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观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小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与东相对的就是西,剩下的两个方向则为南北。通过对校园的观察,学生简单的认识了位置和方向的概念。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出一张没有完成的学校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同学们在绘制地图时,有的同学把“东”画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画在了上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我引导学生将参考方向和画图标准进行统一,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教学时用到的简化地图,也要讲方向统一的标清楚。这样一来,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如何辨认方向。

三、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启发,进而主动思考探究,提高数学水平。利用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观点。

为了使小学生思考百分数的应用知识,我在课堂上利用一个亮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水有哪几种形态?学生回答:液态、固态、气态。水结成冰形态变了,体积会变吗?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在经过短暂的讨论后,我向同学们展示出课件,让学生明白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当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后,我紧接着出示了相关的信息: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想提出什么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经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之后,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基本如下:(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4)原来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约减少了百分之几?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深入了解百分数的应用。在教学中,亮点资源有很多,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学生不经意间的数学问题等等,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放大,开展相应的教学,激活学生的资源。

篇3

一、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薄弱.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活动过程,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掌握教学艺术的教师能够时刻把握课堂变化的脉搏,及时地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策略,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 课堂过于形式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因此有的老师甚至能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讨论、多次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整节课热热闹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却没有了思考机会,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

3. 不够重视数学课堂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有些老师因为创设情境占用了很多时间,便挤掉了学生练习的时间. 当前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种现象有:一是忽视基本练习;二是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新颖;三是机械重复,盲目使用大量的辅助材料.

4. 多媒体手段使用不当. 很多教师就认为:只要上公开课就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 如果主次不分,由“辅”成了“主”,就收效甚微了. 还有很多教师把练习题、计算过程、板书等也事先做成课件,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看不到教师工整的板书,教学内容也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课件成了高级电子黑板.

二、优化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客观的,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进行改善,甚至改变.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具体从几方面来谈一下优化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的策略:

1. 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素养

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下面就谈谈课前准备五部曲:第一,认真学纲,深入研究教材. 第二,认真研究学生,预测认知基础. 在设计教案之前,必须切实研究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做到既吃透教材又了解学生. 第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上仅仅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在备课选择教法时,要考虑优化组合的具体方案. 第四,认真撰写教案. 青年教师、新教师写得详细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写得简略一些. 第五,精心设计教学板书. 精心的板书是备课不可忽视的工作.

其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最后,有效的导入方法. 在小学阶段,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导入做得好,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才会有序地持续下去,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有效. 其实教师只要大致从三个方向出发来设计课堂导入,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上课时实行“一言堂”,就会使学生养成凡事都依赖教师的不好习惯. 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人人都开动脑筋,人人都独立思考.

新授课内容一般都要给学生安排一定分量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为了使练习达到较高的效益,安排练习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以课本上的练习为主. 认真备好练习内容,掌握教材安排的每道练习的教学、发展和教育功能. 如果教材安排的练习不足,或内容有缺漏或形式单调,可针对本课堂内容做适当的补充. (2)基本练习题,即教材上安排的新授课第一节课的练习内容,应做到“两个百分之百”,即:一是练习面百分之百,就是每名学生都动手或动口,一般不点名口答;二是正确率百分之百,就是全体同学基本正确. (3)要让学生及时得到练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这样,做对了,学生能初次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做错了,也能及时明白错误的症结,把错误纠正在萌芽状态.

教师让学生巩固新知识时,要经常进行课堂巡视. 进行巡视,一是可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可以督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实习时上“角的度量”,当我在黑板上讲解时,学生感觉都已经会做了,但是,当他们自己在草稿本上用量角器量角时,却又不知道如何去操作量角器. 通过巡视我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他们的问题,再在黑板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个成员,这样才能保证讨论课上得有意义.

3. 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增大课堂容量,缩短板书时间;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更规范完整,减少板书内容;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趣味性;再现场景或事物. 课件的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课件的使用时机非常关键,如果使用得当,有利于突破难点,扩大视野,加速达成教学目标.

篇4

一、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确立的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构建的课程目标,以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理解、整体把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具体制订章、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含三个维度的内容,具有全面性、适切性,简明、朴实和有数学的特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清晰、具体,显性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切实提出主要的过程经历,列出伴随过程而进行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在考虑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基本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还必须强调要体现数学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强调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确保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能获取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能力;内容的安排顺序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内在的逻辑结构。可适当考虑安排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数学内容,体现分层教学要求。

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课本,不仅要通读,还要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要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课本的通盘考虑,对某些数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选择,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在调整内容时要注意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要切实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随意扩展内容范围,切忌繁、难、偏、杂。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是由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担负着教的职责,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数学情景,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同时,要为学生提供反省活动的机会,要留给学生进行质疑、讨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认真履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交流、支持、点拔、咨询、促进等责任,但教师的主导并不是教师可以决定、替代和包办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要有明确指向,有利于学生开展议论和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要适度,符合学生探索求知的需要,既有思考性又有可行性,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起认知冲突。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由教师提出问题逐渐转向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现数学基本要领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基本原理的归纳和推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和分析过程,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和解释过程。要把教学视为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活动过程,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和开放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鼓励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结论进行归纳、猜测、论证;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进行反思、质疑,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让学生适合数学教学”转为“创设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要体现“教”为“学”服务,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努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关注怎样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等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要重视接受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平衡兼顾,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状况,适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实施教学,创设适合学生进行操作、探究、质疑、交流的课堂环境和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学习经历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

四、努力改善学习训练

数学学习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训练的目的、要求、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地改善数学学习训练。

数学学习训练的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要把握基础教学的要求,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有基础性又有发展性。学习训练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要充分注意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差异性,提供有选择的学习训练。要重视学习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功效。

篇5

一、“慕课”简要概述

“慕课”一词的由来最先始于加拿大,萨巴斯卡大学研究人员斯蒂芬?道恩斯和乔治?西门子于2008年提出“Massively Open O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一词,其英文缩写为“MOOCS”,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焦建利翻译为“慕课”,并冠以令人羡慕的课之美誉。

“慕课”有着众多的类型,如反慕课、私慕课、微课、微视频、进阶作业、在线互动等。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慕课”形式具有一定的基础,即中小学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这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了一起,即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教学模式优点颇多。小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然而,微视频、在线作业等形式的课前多样化学习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学生自由提出困惑和想法,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中设置的进阶作业和小测验也时刻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小学数学学科划分的四个知识领域,每个领域内容要求不同,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慕课”进行翻转教学。

二、“慕课”在小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先学后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为展示“慕课”成效,2015年底瑶海区小学数学骨干联盟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及新入编教师进行学习研讨,由两名优秀教师为和平路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开设了数学课,教师在这两节课中大量运用微视频、截图、线上软件等手段,讲了除法复习课。在课上,通过播放微视频先回顾昨天晚上看过的视频内容,然后通过作业截图课堂展示学生作业情况,生生互动交流自由讨论作业难点,这一切似乎是那么有条理,环环相扣。但整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在哪里,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这节课在解决什么问题……在这超时近20分钟的课程里我们并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我想根本原因是教师自己忽视了自己。教师把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图像放到了电脑里,却忽视了课堂上的自己,显然教师被边缘化了。这是大多数“慕课”课堂上容易出现的一种误区。即便是在“慕课”教学中,教师仍然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甚至要预见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问题,而且还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否则,随着视频的“刷刷”而过,一些不善于开动脑筋的学生可能什么都没学到,整堂课就是看热闹了。

三、“慕课”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改进实例

“慕课”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向教育资源的整合者和设计者,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

篇6

一、“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作为教师该如何使用教材,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如何处理好教与用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教师上课只跟着教材走,不敢适当地调整或舍弃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过于循规蹈矩,可能会造成教学环节过于琐碎,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未解决等情况。用教材教,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说明一点的是,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罢,首先要把握教材,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所以,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当前用教材教的问题:随意删减教材、随意改编教材,那是不可取的。所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它在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前后的联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每个教师教学前的必修课。“数学教学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应该把目前课堂教学的‘讲问式’变为‘启发式’,还学生主体地位,回归数学课堂本真......”。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然后老师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二、“讲授”到“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也呼唤着有意义的、丰富的学习方式与之相匹配。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下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参与度,落实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要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课堂上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等。而这一切,都应该通过每一堂课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课堂互动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从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篇7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久地在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平等对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育人环境,营造师生教学“温馨共同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建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课堂情景,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绝不会轻易棒杀。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奇想怪想。

三、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 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四、适度评价――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篇8

一、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统一,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才能产生共鸣。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营造一种师生互尊、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学生方能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能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然而,有些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效果不好。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其有效性。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生成的全过程。为了避免把小组讨论演绎成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为形式或走过场的“合坐”,应该做到:1.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必要。2.分工明确。确保小组中“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小组学习的主人。3.建立机制。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使组内呈现出“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4.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练习时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准的学生,使各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次,优化练习内容。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训练,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且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好的练习能够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且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到训练,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五、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资源和因素。我们教师就该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在课堂千变万化的信息中,及时捕捉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所用。善于利用课堂上的种种“意外”,并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选择,使课堂随机生成、富有生机、精彩纷呈。

六、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1.评价原则应该客观公正。坚持鼓励为主,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避免学生产生“表扬依赖症”。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应给予鼓励。2.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①准确不能模糊。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②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③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枯燥局面,使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课堂教学优化的效果。④中听更要中用。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做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⑤独特不乏创新。评价语言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七、构建有效的媒体教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