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8篇

时间:2024-03-10 08:21: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教学指导思想,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教学指导思想

篇1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方式

1.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教学效果评价的观点

1.1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智力应该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个体智能是多元的,并且各种能力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对于个别学生的成就要比较全面地进行评估,建立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发展。

1.2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教学评价的观点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具有个性差异,并认为个性差异的表现在于所拥有的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每一个人都具有聪明的潜质,但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注重学生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学习历程档案对自己进行评量和分析,并认为这种分析会产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从而更明确对自己学习和发展的责任。

2.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2.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测验考试来进行。以分数的高低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衡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标准化测验要求学生在考场上按照规定时限内完成,且不可与他人交流。再加上测验内容多为人为设置的场景和内容,因此评价结果是否公正客观就值得怀疑了。多元智能指导下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从评价形式到评价内涵的多元化。从测验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演变为对学生在多元智能的八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因此这种评价理念带来了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价的深刻变革。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评价主体和评价理念的多元化。要做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首先应该改变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根据不同的评价情境,评价的主体除任课教师以外还可以包括同学、实训教师、辅导员、宿管员及实习单位等。只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多元智能评价在评价理念上不将阶段考试情况作为评定的唯一依据,在评价理念上更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关注学生成长变化。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要求从传统的以考试分数进行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对质性的分析与把握。以量化评价为辅助手段同时侧重进行质性评价,将两种评价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例如可以采用技能测试、社会调查、撰写论文、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价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逐步形成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有机结合的立体、动态评价体系。

(3)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科学化。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倾向,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要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转向包括学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情感体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多几把尺子对学生进行衡量,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使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全是由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体现,只有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多元智能式的评价才能真正落实。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理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作为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和科学化的途径。(1)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利用学生发展档案记录下学生学习状况等,教师可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2)非常规测验题。利用情景再现、演讲会等非常规测验题,为学生提供展示特殊才能的舞台,并对学生的特殊潜质进行开发。(3)学生访谈。思想政治教师要定期地与学生会面,与学生讨论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发展目标等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和个性发展特点,并做好记录。

2.2评价要有激励作用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最基本物质需求外的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们最高层面的精神需求,高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选择高职院校对他们来说实属无奈,作为传统评价方式的的失败者,其实他们更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抓住学生的点滴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

2.3构建以人为本、拓展潜质的教师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的多元评价思想为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只有做到教师评价体系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对学生的多元智能评价取得实效。否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改革的努力由于得不到学校领导层面的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师就会逐渐丧失创新评价方式的尝试和动力。高职院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师的创新评价体系,首先要在管理上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创设以人为本、拓展潜能的教师评价制度。高职院校要以多元智能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表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与平台。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展开教育研究和实施个性化教学,高职院校要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增加教师教学成就的指标,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创造潜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突破。

3.结语

教学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提供了思想基础,本文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方式和途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简要剖析,希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积极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2).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导学式教学;预修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81-02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唯物主义、辩证法,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其认识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可知,它具有人文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大特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其法律意识,加强实践能力,帮助其成为合格的四有公民。

当前,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一定要走出之前“填鸭式”陈旧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运用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对此做一简单介绍。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思想决定行为,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列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基础课,它是一个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重要课程。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抽象的概念较多,但具体的实例略少,观念性的解读较多,而实用的很少。教学过程以识记为主,很少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而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只停留在分数评判,缺少一些赏识的鼓励,更不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研究出一套导学式教学模式,希望能改观这一尴尬现状。它是以教师主导为线,以学生自我探索为经,师生共同努力,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导学式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它以导为主,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其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不再只是被动地听和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对教师提出的启发性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打破之前沉闷的课堂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未知。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预修教材。教师会在讲授新课之间安排好预修的任务,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预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修的过程中,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备课上时自由答疑时间时提出疑问。预修学习一般分为两大部分,课堂上给出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查资料自行解决,依然解决不了的,再带回课堂来共同讨论。

2.讨论交流。没有讨论就没有思想的碰撞,也就产生不了思想的火花。所以,这一环节是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它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笔者通常会把自修环节中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先进行分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总体汇报,教师点评。这一环节学生会做到集思广益,互补长短,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这其实就是之前的教师授课时间,但这一转换之后,就把学生被动地听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这一本质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创新做好了铺垫。

3.启发引导。若只有学生的讨论,是起不到学习新知的作用的。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勇于提出新观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加以肯定鼓励,并指出其有失偏颇的地方,引导其走出误区。整个过程要让学生感觉到是教师带着他们寻求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答案生硬地灌给了他们。

4.总结练习。没有练习,课堂探究的结果就形同虚设,印象也不会很深刻。所以,笔者一直特别注重对学生练习进行强化巩固。当上一阶段,学生讨论完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做下笔记,写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然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只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练习是学习效果保鲜的最好办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点燃了其学习欲望,所以学生还会在做练习时产生创新思维,实在难能可贵。

5.堂外拓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所以笔者总是让学生进行堂外拓展,全方位提升其学习能力。笔者经常联系社会热点进行小小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出真知。笔者还会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并投寄给相关部门,真正地体会主人翁的感觉。

笔者还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篇3

一、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

1、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加强信仰教育,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信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反对和抵制非科学信仰尤其是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的必要保证。进行信仰教育,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培养出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2、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一个公民、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3、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内涵,也应该有其自身的位置。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5、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和其它优秀文化传统一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都会为它打上政治、经济和阶级的烙印。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现代诚信既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又是对传统诚信的发展和超越。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个阶层,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是为人处事的最重要的品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6、人文精神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及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内容,正确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荣辱问题、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上。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力;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处理好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善于发现、不断创新,促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的观点,处理好学习环境与育人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观念;统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形成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校与社会相统一、优秀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思想教育新格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又能促进工作持续开展。

三、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构成人的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由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把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义利观、苦乐观,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四、以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基础内容

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资源具有浅显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道德和法制教育重在实践,当前,高等学校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基本内容,精心设计开展道德和法制为主题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讲学习创新、讲文明诚信、讲团结友爱、讲安全守纪”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中不断加深自己的道德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认知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思想道德认识的发展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认同和道德行为上则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表现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在探究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中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知行矛盾冲突中发现,形成高效学生知行冲突是由以下的原因导致的;第一,德育教育局限于德育课堂教育。高校德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通过德育课堂的教育,高校在德育课堂的时间设置上是一周两个课时,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表现出教育的中断性。同时,在德育内容的上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基本是照本宣科,而教材多是关于德育理论的探讨,未与学生的日常德育行为相联系,使得学生在德育认知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学生普遍认为现实为给道德理认知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美德。第二,德育教学方式为传统的接受式。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需要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共鸣的思想才能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德育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可以理解文本大意,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德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并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也必然要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第三,德育理论的强化缺乏有效途径。德育的知行转化需要两个过程,第一是对德育内容的思想认同,第二是根据自我的德育思想树立或者纠正德育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强化。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缺乏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表示学校对于学生的评定基本呈现以学生成绩为参照标准,以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为参考,很少与学生的德育认识和德育行为相联系。

二、在高校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以行动导向为核心设计教学

德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个转化过程通过动态的方式进行呈现和分析。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核心设计英语教学是突破这个难点的重要途径。这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分析本节课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相联系,围绕主题选择学生典型的日常作为,作为课堂开展的主要案例;第二,促进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分析和讨论,对道德行为是否需要改正进行讨论;第三,确立本周的道德养成行为。例如,在“say yes”的单元教学中,配合的课文中心思想是人的极限是不断突破的,We usually only accept 55 guests but at a pinch we could take 60.围绕此主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代大学生不易坚持,容易半途而废的特征,渗透“坚持去做,努力突破”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通过坚持取得胜利的故事进行句子练习,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近期的目标,并设计具体实现的步骤,通过一二百字的英语课堂小短文进行表达,第三,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将目标予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枯燥的讲解课文中设计的语法和复杂句子,而是将语法的学习和短语的使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潜移默化的进行坚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以情境教学为途径开展教学

道德行为的转化需要学生道德思想的情感认同,这个过程只有在同伴的交流中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强调以情境教学推动学生的同伴交流,促进道德认知的情感认同。道德情境的设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为素材,将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进行综合或者典型化的凸显,通过学生的话剧表演或者PPT的展示,引起学生作为旁观者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省视,与同伴对道德行为展开讨论。例如,在“More Crime and Less Punishment By Richard Moran”的学习中,教师通过ppt展示社会中因为不同的错误认识导致的犯罪行为,引导学生对性和谐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设置促使犯罪人改过的措施。这样的情境教学促进道德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让学生领会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道德行为

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46-02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德国职业教育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在中国职业教育界大力推广。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投身到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豪治总结了12个[1],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2],赵志群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学生作为行动个体,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学习行动的激发者。三是教学内容多为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的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可促进综合性学习。四是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训练。五是教学活动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六是教学组织起始点是学生兴趣,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发展其学习兴趣;形式多为小组,学生在协作中学习,有决策和创新的空间。

显然,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面向行动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二、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生在智能结构上自有特点, 比如长于形象思维,侧重过程性知识,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相对排斥陈述性理论知识等。正是基于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职业院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使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突出做中学、学中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应凸显高职教育特点,适应高职学生“一线化”社会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坚持“拿来主义”,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尝试职业教育先进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避免求全求多和空洞说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就是说,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能够体现人本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3.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4] 。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实践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中介,离开做无法实现知行统一。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2月起在戴士弘教授指导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近两年的摸索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参考目前研究成果,借鉴兄弟院校做法,总结本校经验,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1.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专业课从工作一线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社会生活一线找项目,如社会服务、访谈调研、公益活动、职业实践、模拟法庭等。首先要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设计教学项目。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设计职业人士访谈、校园公德调查、职场体验、志愿活动、模拟法庭等实践项目,《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围绕国情、社情、民情设计各种访谈调研项目。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项目的设计应贯彻这一原则。教师主要把握实践项目的原则方向和内容框架,具体实践项目可由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研讨,制定年度实践项目设计指南、建立实践项目库。学生可根据设计指南自行设计项目、经教师审订后付诸实施,也可从项目库中选择已有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审订通过的项目自然进入项目库。这样,学生集活动方案的设计者、选择者、实施者为一体,既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性和自主性,还可避免项目设计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2.确保项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突破了教室、实训室甚至校园的限制,需要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进行,教师不可能全程参与;项目产品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如调查报告、访谈纪录、研究论文、活动日志等,这些产品容易仿造,甚至抄袭。如何确保项目真正实施,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精心设计的问题。首先,实践项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占一定学分,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上钩。这样,实践项目做与不做、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本门课期末考核成绩,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其次,实践项目的考核重点是过程。教师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指导方案,进行跟踪指导,既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又进行过程考核,比如学生开展的志愿活动,教师要尽量全程参与;社区、行业的社会调研活动,教师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学生作好后勤服务;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调研、职场体验等项目,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学生、学生家长,乃至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实践项目的最终考核不能只交作品,要进行项目交流、开展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深入实践。

3.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细则,负责将工作任务下达给学校相关部门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如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财务处等,要求上述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多维互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育人合力。在这个体系下,教学机构和以学工处、团委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机构分别占有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的思政课实践项目与公益服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三农服务等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教学机构掌控的实践教学资源偏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困难,又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分家、互不相干的弊端。在这个体系下,分配到思政课教学机构的实践教学经费和分配到班级的学生实践活动经费得到整合,解决了因经费不足难以组织学生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难以开展实践性强、支出较大的实践活动等现实困难,而且,辅导员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筛选以及指导、监督、评价,解决了思政课教师力量薄弱、难以承担全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而辅导员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调动了辅导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5-26.

[2]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 158.

篇6

【关键词】学法指导 学会阅读 学会总结 学会质疑 学会思考 学会实践

Strengthens 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enhanc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validity great

Chen Shanwei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esented the new challenge to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not only requests the student “the academic society”, but must guide the student “to be able to study”. The teacher reads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academic society to question that 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 participates in the practice and so on, enabl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science gradually the study method, enhanc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the validity.

【Keywords】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Academic society readsThe academic society to summarizeThe academic society to question that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The academic society practice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必须引导学生“会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会学”呢?

1.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指导学生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1问题阅读法。教师根据该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方法阅读目的明确,学生就容易抓住关键,初步熟悉教材,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

1.2泛读教材法。就是要求学生粗略地浏览一遍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提纲式地把握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精读教材法。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圈等符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句,理清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新的概念、观点与已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温故而知新。

2.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常借助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浓缩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形象直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比如我在组织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时,就指导学生采用下面的图表进行总结归纳:

3.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在进行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选民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得投票吗?这能体现民主选举吗?等等。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

4.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问题答案全盘托出,完全代替学生的思考,而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说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难以消除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和说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

5.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50-01

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多为“90后”,受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其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素质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出现了大量的所谓“非主流”。而辅导员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前,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以对症下药,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当前,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基本表现在:

1.思想活跃但缺乏自我认知

虽然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能力有限,但是其思想更加活跃,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同时更容易接受现实的思想和事物,创新能力强,进步性大。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认知,或者对自身定位不足,对于高职教育存在错误的认识,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同时,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合理的规划,不能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从而出现在平时“空虚寂寞冷”,关键时刻则手足无措的情况。

2.能力突出但缺乏组织纪律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巅峰时期,自我意识的彰显,使得其愿意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加上高职院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他们的能力十分突出。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许多高职大学生存在我行我素的行为特点,出现一些不良现象。

3.目标尚存但欠缺心理素质

在进入高职院校时,大部分学生都怀有美好的愿望和强烈的自信心,希望可以通过大学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以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在实际学习中,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由于心理素质的欠缺,许多学生失去了信心和勇气,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从而出现一遇打击就一蹶不振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了抑郁心理,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 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针对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需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年龄优势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辅导员的年龄通常都在30岁以下,与大学生的年龄相近,其言谈举止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贴近,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进行灵活处理。

2.定位优势

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其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和信任。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掌握,通过与学生的全面接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解决其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三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对于辅导员而言,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师表艺术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自身的能力必不可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学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共同提升的过程。因此,对于辅导员而言,一方面,要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素质,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要严以律己,做好表率,强化自身的修养,形成良好的师德,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得学生可以“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效其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2.倾听艺术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倾听艺术的作用尤为明显。对于辅导员而言,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涵养,同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辅导员应该学会倾听艺术,通过亦师亦友的身份和宽容的态度,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话语,了解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3.情感艺术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对学生最为了解的人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情感沟通为桥梁,走近学生,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教育中做到情理交融,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减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许多的思想问题,对其自身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辅导员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聆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渴求,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也不再适应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新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法;思想政治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83-02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职业院校教师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门学科,所以,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学科来对待。学生之所以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感觉上课时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是在被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些知识就是些枯燥的教条,老师讲的也多是照本宣读的大道理,枯燥、乏味、空洞,考试前花一个晚上背背老师画的条条框框就搞定了。这就使得大多数职业院校政治学科的教学体系没有完全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就难以展现出它的实效性,也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据调查,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投入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比较多,管理比较混乱。从事该学科教学的专业教师主要着力于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对专业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学科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教学评估体系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三)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涉及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法律制度等许多教学内容大多让学生感到耳熟能详,因此,从求知的热情和欲望来看,就不会像学习其他课程那样强烈。

其次,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意识框架往往对教学内容起一种过滤作用,与其已有的意识框架相一致的他们就吸收,与之相矛盾的他们就排斥,甚至表现出对立、违拗的情绪。

第三,由于我校是理工科学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形成了重理轻文的思维定势,再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对思想政治课持否定态度。参与调查的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没有用,学习专业课程更令人期待。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缺乏职业特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缺乏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如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及特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参加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信息的反馈及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既了解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又清楚了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同时还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教师这种作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不做任何工作,相反,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如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及下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对学生作品做出评价。

三、如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

(一)主题制定阶段

主题制定也就是确定项目任务,这是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确立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活动准备阶段

在活动准备阶段,依据在主题制定阶段确立的项目任务和目标,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与任务和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计划的制定以及开展下一步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提前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组代表社会不同的阶层,并站在此阶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选出组长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力争让每个成员都发言,并推荐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三)项目实施阶段

各组在分析讨论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观察讨论情况,不发表任何意见。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大胆尝试,并有所感受和体会,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研究给予鼓励,必要时可以介入指导,使交流不偏离主题。

(四)成果评价阶段

让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讨论分析结果,并限时发言,发言时不批驳别人的观点。教师对各小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并指导学生认真吸收别人的成果,丰富和提升自己。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改变了政治理论课一言堂的局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往的政治理论课都是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基本上是一言堂,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引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表各自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同时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生机和活力。

(二)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校政治课这一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结合了与当今大学生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问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等,所以,学生会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远比老师泛泛地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增强了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从“授”转变为“导”,包括引导、指导、辅导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内容的实施、成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授课的艺术,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参考文献]

[1]卿定文,如何让大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N]科学时报,2004,04,23

[2]熊大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吸引力[N]光明日报,2005,04,0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推荐期刊